产业内贸易指数

合集下载

中国钢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分析

中国钢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分析

中国钢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分析一.前言1.1国际贸易标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

在第四次标准修改的版本中,钢铁是第67类商品。

1.2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概述钢铁产业是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低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对我国而言,钢铁工业是重要的战略性行业。

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钢产量增速每年达到20%左右。

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成为世界产钢第一大国,2003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了2亿吨,粗钢产量突破5000万吨用了37年的时间,突破一亿吨用了10年时间。

中国钢铁工业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成为名符其实的钢铁大国。

11.3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知识广义的产业内贸易是国家之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产品。

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简历后的内部贸易的研究。

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一般都是简历在规模经济的假设之上。

2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相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这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类显示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有说服力。

这里着重采取的是GL指数。

计算公式:T=1-|X-M|/(X+M)注: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差值取绝对值。

T的取值范围为[0,1],T=0时,表示没有发生产业内贸易;T=1时,表1陈浩然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2007年期刊《对外经贸实务》2007(10)2尹翔硕2009年《国际贸易教程》P91~92 复旦大学出版社示产业内进口额与出口额相等;T的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1.4文献综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我国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之上。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根据贸易形式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相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流 动。
•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 流动,通常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增长和收入 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变得更 加多样化和高端化。这导致 企业需要进口更高质量的同 类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 时也使其具备出口该类产品 的能力。
05
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研究
关税与产业内贸易
要点一
总结词
关税是产业内贸易政策的核心,对产业内贸易具有重 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可对国内产业提 供保护,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产业内贸易中, 关税可影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内贸易 的水平和结构。
非关税壁垒与产业内贸易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欧盟内 部产业内贸易对欧盟经济也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促进 了欧盟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就 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产业 内贸易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有助于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和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日本和东亚产业内贸易概述
日本和东亚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制造业、服务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东亚经济 的崛起,日本和东亚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日益密切。
产业内贸易包括相同产品的交换和相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贸易 。这种贸易形式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相对应。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成熟产业内贸 易和新兴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产业内贸易指数IIT=0时,()。

A、没有产业内贸易B、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小C、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大D、产业内贸易程度最大正确答案:A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叫做:()A、乌拉圭回合B、东京回合C、肯尼迪回合D、狄龙回合正确答案:A3、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叫()A、中性包装B、运输包装C、销售包装D、定牌正确答案:C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正式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A、日内瓦B、巴黎C、纽约D、华盛顿正确答案:A5、使用D/P、D/A和L/C三种结算方式,对于卖方而言,风险由大到小依次()。

A、D/A、D/P和L/CB、L/C、D/P和D/AC、D/P、D/A和L/CD、D/A、L/C和D/P正确答案:A6、根据《INCOTERMS2010》的解释, 进口方负责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贸易术语是()。

A、FASB、EXWC、FCAD、DDP正确答案:B7、按UCP600规定,数量的“约”应该理解为()A、2%B、10%C、5%D、15%正确答案:B8、在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能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是()。

A、共同市场B、优惠贸易安排C、自由贸易区D、关税同盟正确答案:A9、在国际贸易中,对生丝、羊毛、棉花等有较强的吸湿性商品,其计量办法通常为().A、理论重量B、公量C、毛重D、净重正确答案:B10、1994年1月1日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按自由化的程度划分它属于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

A、垂直经济一体化B、部门经济一体化C、全盘经济一体化D、水平经济一体化正确答案:A11、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货物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约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作价。

产业内贸易——精选推荐

产业内贸易——精选推荐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内贸易也称为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或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

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具权威的是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GL)指数,公式如下: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一国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产业的出口值,Mi为产业的进口值。

据1978年资料,工业化国家的平均GL 指数为52.8%,新兴工业化国家为43.04%非新兴工业化国家为25.87%.由此可见,GL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GL指数将逐步上升,产业内贸易正在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飞速,出口额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26位上升为2002年的第5位,在出口额构成比重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由1992年的38.49%上升到1999年的53.64%,这正符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必然要加入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来。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

产业内贸易水平就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一、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

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

商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

国际贸易学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国际贸易学 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

4.新贸易理论及贸易理论前沿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2、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模型3、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4、企业异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4.1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4.1.1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1)含义: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2)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可以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IT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分子部分表示“贸易余额”的绝对值。

IIT等于0,说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IIT的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越发达。

如果某一行业的出口与进口相等,则IIT等于1。

由此可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介于0 到1之间。

4.1.2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当今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北北贸易”。

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贸易现象,显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

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比例是相似的,都属于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同类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更具有相似的要素密集型。

那么,为什么国际贸易更多地发生在要素密集型相似的产品,和要素丰裕度相似的国家之间呢?4.1.3 产业领先地位的转移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但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显然,传统贸易理论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4.1.4 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竞争,但现实的国际贸易却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

·实践证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许多垄断行为。

这显然也是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背景介绍表明,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在此情形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实践,由此便诞生了新贸易理论。

4.2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上)简单而言,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动态分析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动态分析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动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演变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利用描述性统计、RSCA指数的类别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结构、格局和流向等进行分析。

最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大多数农产品比较优势较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引言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来,我国已走上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之路,农产品也成为了众多自由贸易区争议较为激烈的贸易问题。

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和产品结构日益取决于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又随着资源禀赋、技术、收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55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的 4.3%,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较弱,如何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农业生产,健全农产品市场自我强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动态研究了2004-2011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模式,进而挖掘现阶段我国该选择何种农产品贸易模式,为更好地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献计献策。

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比较早,主要集中于对单一生产要素使用相同的生产函数前提下进行的,如Grubel and Lloyd(1975)、Helpman and Krugman (1985)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并进行研究,Brander and Krugman(1983)、Falvey and Kierzkowski(1987)认为,产品与消费偏好差异,与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差异是产生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Gullstrand(2000)利用计量模型对不同行业进行了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对贸易逆差情况的缓解能起到相应作用。

产业内贸易指标讲解

产业内贸易指标讲解

现在假设H国政府对来自F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以限制F国厂商是产品在H国市场的销售,于是H国厂 商的生产最佳。由于边际成本递减,所以H国厂商的 边际成本因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边际成本下降后, H国厂商在第三国市场的反应曲线与图所示的情况一 样向右移动。结果自然也与出口补贴的情形一样,即 H国厂商对第三国的出口增加,所获得的利润也增加, 而F国厂商则出口下降,利润减少。如果关税导致的 本国厂商利润增加部分与关税收入之和能完全抵消关 税保护的成本,那么保护国的福利就会增加。
2、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
首先,产业内专业化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产业内贸易 可以使专业化水平提高,市场扩大,使生产者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其次,产业内贸易对产品的革新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 为对增加产品花式品种(即水平差异产品)和对创造新的替代产 品(即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的刺激。 再次,产业内调整所引起的摩擦比产业间贸易小,因此,产业 内贸易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最后,从收入分配来看,产业内专业化所带来的收入再分配影 响要小于产业间专业化,因为同一产业的要素投入密度很相似, 因此产业内贸易对要素相对价格影响不大,稀缺要素所有者不仅 不会因此有所损失,而且其实际收入还会有所提高。
如图所示,政府提供出口补贴后,H国厂商的 反映曲线将向右移,新的反映曲线与F国厂商的 反映曲线相交于E′点。对应于新的均衡点,H国 厂商的产出与销售量扩大到qH1,而F国厂商的产 出与销售量减少到qF1。补贴后,H国厂商的利 润比之前增加了,但F国厂商的利润则下降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H国厂商利润的增加是以 F国厂商利润的损失为代价的,所以这也属于一 种“利润转移”或“抽取租金”的行为。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
图(a)表示这个国家只生产一种组合,即 V1。而消费者的偏好则是从S到T的各种组合, 这样每个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取决于 他们的偏好和V1的接近程度。图中SCTP部分 就是所有消费者剩余,CP表示偏好V1的消费 者剩余,GH表示偏好为V2的消费者剩余。偏 好在V1的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最大,而偏好 在S和T点的消费者所得到的利益为零。

g-l指数公式

g-l指数公式

问:g-l指数公式?
答:研究产业内贸易时使用较普遍的一个指标其对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数表达为:
(Xj+Mj)-|Xj-Mj|
Bj= ------------------- *100
(Xj+Mj)

|Xj-Mj|
Bj= 1 - -----------------*100
(Xj+Mj)
即1减去巴拉萨指数乘以100.公式中j为某一特定产业,Bj为产业内贸易指数。

G-L指数的思路认为,贸易要么发生在产业内,要么发生在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情况与统计数据的加总有关,即与人们选择哪一级的SITC数据作为产业划分标准有关。

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 。

两个端点值的情况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没有产业内贸易,或说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取最低值,此时,Xj与Mj某一项为零,G-L指数等于0 ;当一国在某一产业的进出口相等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达到最大,此时,Xj等于Mj,G-L指数等于1 。

所以,G-L指数取值越接近0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取值越接近1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测算分析综述1800字》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测算分析综述1800字》

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测算分析综述(一)测算方法自从有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关于测算产业内贸易水平得研究不胜其数,西方学者构建了各种各样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主要有沃顿指数、巴拉萨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及阿奎诺(Aquino)出于考虑对外贸易失衡问题而提供修正性指数。

目前对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指数中 Grubel 和 Lloyd 的G-L 指数被认为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指数,它衡量的是一种静态产业内贸易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IMiEXi IMi EXi IMiEXi IMiEXi IMi EXi GLi +--=+--+=1)( (1)在公式中,GL i 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IM i 和为进口贸易额,EX i 为出口贸易额。

GL i 的范围在0和1之间,当GL 值与0相等时,则代表产业内贸易未发生。

而当GL 值与1相等时,则代表产业内贸易中进出口额相等,用GL 值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该值越大则说明贸易程度越高。

通过加权平均每一类产品的进出口额占该类产品所属产业的比重,可以得出某一具体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因此,为了测度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通过加权平均某一具体产业的进出口额占一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n i ni Mi Xi Mi Xi GL 111 (2)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划分标准如下表3:表3 产业内贸易指数划分标准 GL 指数 0≤GL <0.25 0.25≤GL <0.5 0.5≤GL <0.75 0.75≤GL<1 产业内贸易水平 低 较低 较高高(二)测算结果1.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分析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仍在出口劳动力方面较为丰裕,而由于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资本及技术上的丰富度较高,因此中国在进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日本则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较高,按照两国之间的进出口结构而言,中日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可能较低;随着近年中国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两国的贸易特征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中日产业内贸易在两国贸易方式中变得更为重要。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的深度探讨一、概述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国家间贸易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各个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制定国家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算公式的角度,深入探讨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力求以简单、清晰的方式让读者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概念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一国家某一产业对其他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量在该国对该产业总出口量中所占比重与其他国家对同一产业总出口量中的比重之比。

通俗地说,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份额。

三、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国家A对国家B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 (国家A对国家B的产业出口量 / 国家A对该产业总出口量) / (国家B对国家B的产业出口量 / 国家B对该产业总出口量)简单来说,它就是某一国家对另一国家的某一产业出口所占比重与其他国家对同一产业的出口所占比重的比值,通过这个比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国际贸易地位。

四、深入探讨1. 计算公式解读在这个公式中,分子代表了国家A对国家B的产业出口所占比重,分母则是国家A对该产业总出口量中的比重。

同理,分子中的数据代表了国家B对国家A的产业出口所占比重,分母代表了国家B对该产业总出口量中的比重。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在某一产业的贸易地位。

2. 具体案例分析以我国和美国在电子产品产业的贸易为例,如果我国对美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出口量占我国对电子产品总出口量的50%,而美国对我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出口量占美国对电子产品总出口量的30%,那么我国对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就是50% / 30% = 1.67。

同理,美国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就是30% / 50% = 0.6。

通过比较这两个指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两国在电子产品产业的贸易地位。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

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贸易特化系数是用以论证产品周期理论的一种方法,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产品在周期中由进口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出口扩张阶段、成熟阶段到逆进口阶段的进程。

一种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TSCi=(Xi -Mi) / (Xi + Mi) TSCi表示i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Xi、Mi分别表示i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因此,贸易特化系数表示的是i产品的纯出口比率。

贸易特化系数介于 - 1和 1之间,从-1到1的上升运动反映了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变化过程 ,从 1到 - 1的下降运动反映了从净出口到净进口的变化过程。

一般来说,某种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越接近 1,说明出口额远远超过进口额,该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如果贸易特化系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该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弱。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类显示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有说服力。

当TSCij指标值愈接近-1或1,则代表两国间该产业的垂直分工程度较高,表示台湾在该市场的贸易专业化程度较高,亦即上下游的合作关系程度较高;反之,若数值愈趋近于0,则代表该产业的水平分工程度较高,属产业内贸易型态,亦即两国贸易之产品同构型高,因此其衡量两国产业分工型态之标准可表示如下:0.75<=|TSCij|<=1.0:高度垂直分工0.5 <=|TSCij|< 0.75:垂直分工0.25<=|TSCij|< 0.5 :水平分工0<=|TSCij|< 0.25:高度水平分工贸易专业化指数计算公式:TSC=(Xi-mi) / (xi+mi)其中Xi:一国在i产品上的出口额Mi:一国在i产品上的进口额如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则该国是i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i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世界总体水平,具有贸易条件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

行业内贸易指数名词解释

行业内贸易指数名词解释

行业内贸易指数名词解释行业内贸易指数(Industry Intra-trade Index)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行业内贸易活动的指标。

它通过计算该行业内部的贸易量和贸易价值,反映了该行业内部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行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评估贸易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内贸易指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贸易量指数:贸易量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量的指标。

它通常以特定时间段内的贸易量为基准,计算出该行业内部贸易量的变化情况。

贸易量指数可以反映该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对于评估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2. 贸易价值指数:贸易价值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价值的指标。

它通常以特定时间段内的贸易价值为基准,计算出该行业内部贸易价值的变化情况。

贸易价值指数可以反映该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对于评估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 贸易平衡指数:贸易平衡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平衡情况的指标。

它通过计算该行业内部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该行业内部贸易的平衡状况。

贸易平衡指数可以帮助评估该行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地位,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4. 贸易增长率指数:贸易增长率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增长速度的指标。

它通常以特定时间段内的贸易增长率为基准,计算出该行业内部贸易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贸易增长率指数可以反映该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对于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5. 贸易密度指数:贸易密度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密度的指标。

它通常以特定时间段内的贸易总额与该行业总产值之比为基准,计算出该行业内部贸易密度的变化情况。

贸易密度指数可以反映该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密集程度,对于评估该行业内部贸易活动的集中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6. 贸易结构指数:贸易结构指数是衡量特定行业内部贸易结构的指标。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第 六 章规模经济、政策博弈、相互需求和国际贸易王炳才1. 产业内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揭示的是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产品之间的贸易,如汽车与衣服的贸易,因此这类贸易被称为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具体产业部门内部产品的相互贸易,即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型产品。

如德国既向意大利出口汽车,又从意大利进口汽车。

它又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在这里,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即,属于同类、同章和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出口项目上,又出现在进口项目上。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进口和出口的商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从使用价值看,进出口商品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的往往是消费者不同的评价和选择。

极端地说,一国不进口该商品也正常运行。

第二、进口国和出口国在与该产业有关的资源和技术方面无显著差别。

产业内贸易并非因为资源禀赋差异或技术差距,相反,产业内贸易往往发生在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等条件相当接近的国家之间。

在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很大。

2. 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的发达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H.G.格鲁贝尔和P.J.劳埃德于1975年提出来的。

从某一产业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下述公式计算:Bi=1-∣Xi-Mi ∣/( Xi+Mi ) (1)其中,Xi 表示一国i 产品的出口额,Mi 表示该国该产品的进口额,∣Xi-Mi ∣表示出口与进口差额的绝对值。

Bi 表示i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其量值在0至1之间变动。

Bi 愈接近1,则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Bi 愈接近0,则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就一国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求得,它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公式如下:(2)当一国进出口额不平衡时,(2)式往往倾向于低估一国产业内贸易指数。

上述两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对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产业内贸易指标

产业内贸易指标
(a)产业内贸易前的静态利益 (b)产业内贸易后的静态利益
C
A国
B国
P
G

H
YS
V1 V2 T
图 产业内贸易理论
X YS
bc a ki
f
V1 Z V T V2 W X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说明
图a表示贸易之前一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获 得情况。假设有一种产品具有X和Y两种属性,这 两种属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同属于这种产品的无数 差异产品。图中横坐标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种组合, V1就是一种组合,而消费者的偏好可能是横坐标上 的任何一种组合,假设每一种组合都有其固定的生 产成本,单位产品的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因此,一个厂商不会去生产所有组合,这就意味着 有些消费者可能买不到他们所偏好的商品。
当两国进行贸易后,两国消费者都能得到更接近 其偏好的产品。具体来说,A国偏好在VT的可在B国 购买V2种组合的商品,V2比V1更接近其偏好;
而B国偏好在ZV之间的消费者可以在A国购买V1种 组合的商品,V1比V2更接近其偏好。
产业内贸易的静态利益:贸易后
通过贸易以后,双方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满足, 因此而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也大于贸易之前。
第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所提出的规模经济优势,不是指一国的 产业规模,而是指从事国际贸易主体的企业规模。通过 企业创造出口优势,这是分析国际贸易竞争条件的新角 度。
2、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不足:该理论基本上是静态分 析。
首先是在论述产业内贸易时所提到的产品差异性,指 的是最终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异,没有看到由于生 产国际化的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 的中间产品进入到国际贸易中,这也促进了产业内贸易 的发展;

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简要介绍了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状况,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IIT指数和TCI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通过指数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国木制家具行业存在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及以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为主的问题,反映了我国木制家具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标签:木质家具;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指数1 中国木质家具贸易现状1.1 木质家具的界定及数据说明本研究采用协调制度(HS)分类方法,参照HS税目注释,将木质家具界定为代码940330、940340、940350、940360范围,时间跨度为1992~2008年,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的COMTRADE数据库。

1.2 中国木制家具贸易现状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中国家具出口几乎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并在2006年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

2009年3月份,作为我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家具行业出口额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

环比来看,家具增长78.1%。

我国近13年来的木制家具的进出口情况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贸易总额的增加,贸易顺差逐渐加大,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总额。

2 中国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2.1 分析方法2.1.1 GL指数在测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中,HG Grubel和P JLloyd提出的GL指数受到最广泛的使用。

GL指数的取值在0~100之间,当GL为0时,表明该林化产品的全部贸易表现为产业间贸易;当GL为100时,表明该林化产品的全部贸易表现为产业内贸易。

当0<GL<50时,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当50<GL<100时,为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

GLi=1-|xi-Mixi-Mi|×100%其中GLi表示某国第i类产品一定时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Mi分别为该国第i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它对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的生
命周期的把握,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正确制定对 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
它对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它与国际投资、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结合在一 起,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 创新、模仿引进、扩大生产和跨国经营时,要把握时机, 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还反映出企业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于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
2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内容框架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内容 二、对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简评
3
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内容
技术要素说
人力资本要素说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信息要素说
4
二、对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简评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 来的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 革命性改变,在理论上给予了新的解释。 突破了生产要素的限制,赋予了生产要素以 更丰富的新含义,并扩展了生产要素的范围,
其他国家技术差距缩小,贸易量下降。
当技术引进国能生产出满足国内需求数量的产品时,两国间的 国际贸易就会终止,技术差距最终消失。
8
一、技术差距理论
模型论证
生产 消费 创新国消费 创新国生产
T3
出口
创新国出口
O
T0
需求滞后
T1
T2
T
模仿国出口
反应滞后 模仿滞后
掌握滞后
模仿国消费
模仿国生产
图5.1 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需求滞后:是反应滞后的初级阶段,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
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 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
7
一、技术差距理论
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与技术差距是相联系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 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优势,于是出 口某类高技术领先产品,导致了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 随着贸易的扩大,技术可能通过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 投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被其他国家引进和模仿,于是与
19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内容框架 一、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产量小,成本高,是技 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因 术密集型产品,依靠技 为市场熟悉)以满足本 术比较优势竞争 国市场需求,对外出口 增加,价格高 规模日益扩大,并达到 随着技术扩散,竞争加 适度规模,是资金密集 剧,出口开始减少 型产品,依靠规模比较 优势竞争 产品高度标准化,生产 成本下降,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依靠价格优势 竞争 与其他国家在第三国市 场展开产品竞争,随着 其他国家生产成本的降 低,产品从出口转为进 口
9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贸易国家的分类:
技术创新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标准化阶段
10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产 阶段 新产品创新 阶段 特点与比较优势 技术创新国家 (比如美国) 其他发达国 家或地区 进口由增加 到减少 发展中国家 进口逐步增加
13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容框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14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业间贸易 ( Inter-industry Trade )和产业内贸易( Intra-in 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是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产品 联合国国际贸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 SITC )中,产业内贸易的产 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15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从静态出发分析 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考虑需求情况
16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公式为: Ai=1- |Xi-Mi| /(Xi+Mi) 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一 国i产品的出口额;Mi指该国i产品的进口额。
17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规模经济说(Economies of Scale)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 公司内贸易理论
18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产业内贸易理论更符合实际 产业内贸易理论考虑了需求因素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 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地位,仅仅依靠 资源丰富,甚至资本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 从规模经济入手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政府在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加强干预是十 分必要的。
产品成熟 阶段
出口由增加 到减少
进口由增加到减 少
产品标准化 阶段
在与发展中 国家竞争的 中,逐步退 出出口市场
成为主要出口国
11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净出口 创新国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T0
O
T1 T2 T3 T4
时间 创新阶段 成熟阶段 标准化阶段
净进口
图5.2 产品生命周期与贸易方向变动
12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内容框架 一、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 不断上升 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 三、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的主要形式
使对国际贸易的分析更接近现实。
5
第三节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容框架 一、技术差距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6
一、技术差距理论
四个基本概念
模仿滞后:指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 产品的时间间隔。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所构成。 反应滞后:指从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 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