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杜

合集下载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境地。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导语: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为了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2.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位大诗人李即是李白杜是杜甫。

扩充一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起源:1.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

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

2.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

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7岁学诗,15岁扬名。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杜甫字什么号什么

杜甫字什么号什么

杜甫字什么号什么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第1页共1页。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生平经历编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3] 。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杜甫人物简介

杜甫人物简介

杜甫●杜甫简介杜甫(dùfǔ)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李白的一生简介

李白的一生简介

李白的一生简介李白的一生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的一生简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物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汉族,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简介

李白简介

精品文档
实用文档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赞美大李杜的诗句

赞美大李杜的诗句

关于赞美大李杜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赞美大李杜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赞美大李杜的诗句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杜甫:.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韩愈《题杜工部坟》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元稹《酬李甫见赠》。

二.李杜的诗有哪些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咏苎萝山塞下曲六首静夜思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登金陵凤凰台长相思二首把酒问月独坐敬亭山客中行菩萨蛮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行路难其一送友人入蜀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长干行赠孟浩然春思军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长门怨送友人白头吟草书歌行关山月白马篇侠客行秋浦歌十七首行路难春夜洛城闻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行路难其二半夜四时歌:夏歌古朗月行古风其二十四月下独酌其一古风其十九江上吟登高丘而望远秋风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连理枝金陵酒肆留别北风行忆秦娥峨眉山月歌清平乐塞上曲白鸠辞怨情日出入行独漉篇山中问答江南春怀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望鹦鹉洲怀祢衡劳劳亭半夜四时歌:春歌夜坐吟半夜四时歌:秋歌金门答苏秀才学古思边玉阶怨妾薄命结客少年场行半夜四时歌:冬歌采莲曲飞龙引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乌夜啼久别离送别远别离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有所思临江王节士歌拟古其九杜甫春夜喜雨春望八阵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古柏行恨别赠花卿咏怀古迹五首望岳兵车行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月夜曲江二首戏为六绝句登岳阳楼春宿左省前出塞九首绝句四首丽人行之一浣溪沙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客至佳人绝句二首水槛遣心洗兵马浣溪沙新婚别江村阁夜石壕吏后出塞五首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旅夜书怀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浣溪沙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日暮月夜忆舍弟黄河二首和贾舍人早朝浣溪沙宿府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渼陂行对雪夔州歌十绝句新安吏秋雨叹重游何氏五首独立赠卫八处士江汉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天末怀李白义鹘行百忧集行白丝行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登楼别房太尉墓垂老别饮中八仙歌秦州杂诗二十首哀江头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羌村三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秋雨叹秋雨叹潼关吏贫交行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漫成一首野望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曲江三章章五句送高三十五书记夏夜叹元都坛歌寄元逸人漫兴九首解闷十二首喜晴曲江对酒秋兴八首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大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一、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位大诗人,李即李白,杜是杜甫,其二人因为不凡的艺术成就被称作大李杜。

二、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三、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四、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诗作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李白简介——精选推荐

李白简介——精选推荐

李⽩简介李⽩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全⾯⽽简洁地介绍情况的⼀种书⾯表达⽅式,它是应⽤写作学研究的⼀种⽇常应⽤⽂体。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简介,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李⽩简介(⼀): 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唐朝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李⽩简介(⼆): 李⽩,字太⽩,号青莲居⼠,⽣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

祖籍陇西成纪(今⽢肃秦安县)。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李⽩出⽣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分⼴泛。

⼗五岁左右就写得⼀⼿出⾊的好⽂章。

李⽩简介(三): 李⽩(701年2⽉8⽇-762年),字太⽩,号青莲居⼠。

中国唐朝诗⼈,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瀑布》、《⾏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帝城》等多⾸。

⽣平概述李⽩(701年2⽉8⽇—762年12⽉),字太⽩,号青莲居⼠,汉族,⼜号“谪仙⼈”(贺知章评李⽩,杜甫的《饮中⼋仙歌》也写李⽩“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彰明⼈。

祖籍陇西成纪(现⽢肃省秦安县陇城),李⽩是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另⼀说法⽣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我国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简介(四): 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

祖籍陇西成纪(今⽢肃天⽔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即⽣于中亚碎叶(今中亚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此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经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记念。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无非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 (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 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 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赅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李杜指哪两位诗人

李杜指哪两位诗人

李杜指哪两位诗人一、李杜是指哪两位诗人?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

大李杜: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和现实主义代表杜甫。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7岁学诗,15岁扬名。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世称“小李杜”【李商隐】(约公元813—约公元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绝句杜甫介绍

绝句杜甫介绍

绝句杜甫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的出处

杜甫的出处

杜甫的出处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白 生 平
李 白 生 平
“谪 仙 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诗人贺知章。当时的
贺知章已是古稀之年,李白的《蜀道难》却激 起了心如古井的贺知章的感情狂澜,他认为此 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 人”。
李 白 生 平
李 白 生 平
李 白 生 平
李 白 生 平
李 白 生 平
李阳冰
李 白 生 平
杜甫生平
1.唐朝人,享年59岁。
2.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杜甫创作的《春望》、《北征》、《三 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 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 甫 生 平
杜 甫 生 平
杜 甫 生 平
长江的印象是长远的;
开始第二次壮游。
杜 甫 生 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 甫 生 平
杜 甫 生 平
杜 甫 死 因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阐述,他认为杜甫死于牛肉
白酒。公元770年,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耒阳,恰遇大
水,船只好停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
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根据郭沫若先 生的考证,聂县令所送的牛肉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 ,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再 加上白酒,加速血液循环,中毒而死。
大 李 杜
李 白 杜 甫
李白生平
1.唐朝人,享年62岁。
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3.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