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03
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
山水田园
总结词: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田园诗则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农事、农民和农村 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04
山水诗以自然风光为对象,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古典诗词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 、词曲等类型。同时,不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也有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通过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使形象更生动、意义更深刻。例如,“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升审美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
05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与影响
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通过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古 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的教育意义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品格、修养、 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古典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等方面也具 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 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把握诗歌情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把握作品的主旨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诗歌价值
在把握情感和理解主旨的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歌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对后 世的启示意义。
06
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
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 美,更在于其意境美、情感美等方面, 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 后世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许多艺术家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音乐、舞蹈 等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艺术 宝库。
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 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通过翻译和介绍古代诗歌,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 同情感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成 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欣赏和传承
的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山居秋暝》、《鸟鸣涧》 等。
作品特点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 灵悠远为主要特点,善于运 用白描手法和画意构图展现 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艺术成就
王维的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白居易及其作品分析
白居易简介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可编辑课件PPT
14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可编辑课件PPT
15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可编辑课件PPT
16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这也是实写、虚写。
可编辑课件PPT
17
专用术语
律诗、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
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
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
《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
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等。
可编辑课件PPT
6
4.景与情的关系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透过诗人 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 绪。
可编辑课件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02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8张PPT).ppt
起,组合成一种 桥流水人家。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场景。
表的效果。
省略句 指诗句省略了某 省略主语:散发乘 使句式更为浓缩、精练。
些成分
夕凉,开轩卧闲敞。
对偶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 字数相等或基本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相等的语句
分类
传神显旨的词 以动衬静的词 以动写静的词 以实写虚的词
以乐衬哀的词 叠词
表颜色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示例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 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 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生动传神的字 【解题思路】词+词义+代入句中后句意+技巧+情感 【参考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上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
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词性上 以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稹
往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吊唁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 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照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 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 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 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③视听结合。首联下句是听觉,颔联下句 是视觉描写。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艳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 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③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苏轼《寒食雨二首》
④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寒食雨二首》
⑤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共3文档
分析技巧
分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 ,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结合可以使诗歌内涵 更加丰富,通过虚写和实 写的相互补充,使诗歌意 境更加深远。
增强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增强诗歌的 艺术效果,使诗歌更具感 染力和表现力。
拓展读者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 想象空间,使读者在品味 诗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 审美享受。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神话传说
《楚辞》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虚幻的 世界,同时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象征与隐喻
《楚辞》还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情 感和理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唐诗中的虚实结合
对景描写与抒情
01
唐诗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同时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
PART 02
虚实结合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虚实的概念及关系
虚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
实
关系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 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体现
03
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
虚实结合不仅存在于古代诗歌中,也广泛运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通过
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诗歌鉴赏视野,提
高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结合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技巧之一,学习和传承这种技巧有助于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 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 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独的 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现手法
1、赋比兴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4、借代
“绿肥红瘦”中,“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陈子昂 的《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全诗用慷慨悲凉的调子,直 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成、空怀 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又如李白 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的结尾,陆游的《示儿》等。
.
6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 理)
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 考纲解读:
❖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在作品中 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 什么效果。
❖ 重点掌握:
❖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 修辞手法。
.
3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①在表达方式上,有议论、记叙、抒情、 描写等;在抒情方式上,又有直抒胸臆和间 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理 等
.
18
3、虚实·动静·抑扬等
虚实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
柳永《雨霖铃》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
.
9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诗中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 , 已经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通过孤帆消失, 江水悠悠和久伫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 表达情深意挚。
.
10
艺术手法(II)
1、比兴、象征、白描等
表 现
2、衬托、对照等
A、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把自身的感情通过描写此 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或借 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 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
7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 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 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 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 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 得淋漓尽致。(借物抒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等人的山水田园 诗,都是借景抒情。
❖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 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 声长叹。
.
13
1、比兴·象征·白描等
比兴:“比兴”本来包含“比”和 “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 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 “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 “起兴”一法。
《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
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汉乐
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
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都起到一种
渲染气氛的作用。 .
14
1、比兴·象征·白描等 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 笔墨,不加烘托,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着意表现了词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孤独寂寞的心情。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5突出强化主要事
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 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的修辞方式。
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正衬);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和以动衬静 (反衬)。
.
8
B、寓情于景
作者将情感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 景种,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 感情。
❖ 杜甫的《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 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又如柳永的“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
16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虚实结合:直接描写就是实写。通过别人的语言、形象谈论和衬托就是 虚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景”包括以下三类:
手
3、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法
4、欲抑先扬
5、悬念、伏笔、铺垫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 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12
❖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 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 春时候。
②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 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
③ 在 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夸张、借代、 双关、互文、比拟、拟人等。
艺术手法(I)
表 记叙、议论、说明
达 方
描写 直抒胸臆
式 抒情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 1、直抒胸臆
❖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6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 理)
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 考纲解读:
❖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在作品中 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 什么效果。
❖ 重点掌握:
❖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 修辞手法。
.
3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①在表达方式上,有议论、记叙、抒情、 描写等;在抒情方式上,又有直抒胸臆和间 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理 等
.
18
3、虚实·动静·抑扬等
虚实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
柳永《雨霖铃》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
.
9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诗中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 , 已经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通过孤帆消失, 江水悠悠和久伫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 表达情深意挚。
.
10
艺术手法(II)
1、比兴、象征、白描等
表 现
2、衬托、对照等
A、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把自身的感情通过描写此 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或借 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 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
7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 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 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 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 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 得淋漓尽致。(借物抒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等人的山水田园 诗,都是借景抒情。
❖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 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 声长叹。
.
13
1、比兴·象征·白描等
比兴:“比兴”本来包含“比”和 “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 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 “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 “起兴”一法。
《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
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汉乐
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
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都起到一种
渲染气氛的作用。 .
14
1、比兴·象征·白描等 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 笔墨,不加烘托,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 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着意表现了词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孤独寂寞的心情。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5突出强化主要事
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 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的修辞方式。
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正衬);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和以动衬静 (反衬)。
.
8
B、寓情于景
作者将情感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 景种,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 感情。
❖ 杜甫的《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 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又如柳永的“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
16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虚实结合:直接描写就是实写。通过别人的语言、形象谈论和衬托就是 虚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景”包括以下三类:
手
3、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法
4、欲抑先扬
5、悬念、伏笔、铺垫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 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12
❖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 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 春时候。
②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 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
③ 在 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夸张、借代、 双关、互文、比拟、拟人等。
艺术手法(I)
表 记叙、议论、说明
达 方
描写 直抒胸臆
式 抒情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 1、直抒胸臆
❖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