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大全
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
![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13fda0a98271fe910ef9e7.png)
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目录菁优网第一部分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函数1.(函数)若函数⎪⎩⎪⎨⎧<->=0)(log 0log )(212x x x x x f ,,,若f(a)>f(-a),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a<0或a>1。
【解析】 当a>0时,由f(a)>f(-a)得log2a>log1/2a,即log2a>-log2a,可得:a>1;当a<0时,同样得log1/2(-a)>log2(-a),即-log2(-a )>log2(-a).可得:-1<a<0;综上得:-1<a<0或a>1.二、数列2.(数列)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n 和Bn ,且An/Bn=(7n+45)/(n+3),则使得An/Bn 为整数的正整数3的个数是 5 。
【解析】 an/bn=(7n+21+24)/(n+3)=(7n+21)/(n+3)+24/(n+3)=7+24/(n+3)所以24/(n+3)是整数所以n+3=1,2,3,4,6,8,12,24且n>=1所以n=1,3,5,9,21有5个3.(数列)等比数列{a n }中,a1=2,a8=4,函数f(x)=x(x-a1)(x-a2)…(x-a8),则f(0)=0【解析】因为里面有一个因式x ,x 等于0,所以f(x)=04. (数列)(2010江西)等比数列{an}中,a1=2,a8=4,函数f(x)=x(x-a1)(x-a2)…(x-a8),则f′(0)=(C)A.26B.29C.212 D.215【考点】导数的运算;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对函数进行求导发现f’(0)在含有x项均取0,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即可.【解析】考虑到求导中f’(0),含有x项均取0,得:f’(0)=a1a2a3…a8=(a1a8)4=2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公式,重点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三、三角函数5. (三角函数)θ=2π/ 3 是tanθ=2cos(π/ 2+θ)的什么条件【解析】当θ=2π/3时,tanθ=tan(2π/3)=tan(-π/3)=-tan(π/3)= - 根号32cos(π/2+θ)=2cos(π/2+2π/3)= - 2sin(2π/3)= - 2sin(π/3)= - 根号3所以tanθ=2cos(π/2+θ)但当θ=2π/3+2π时,显然tanθ=2cos(π/2+θ)也成立,所以θ=2π/3 是tanθ=2cos(π/2+θ)的充分不必要条件6. (三角函数)在三角形OAB中,O为坐标原点,A(1,cosθ),B(sinθ,1), θ∈(0,π/2],则当三角形OAB的面积达最大值时,θ=π/2【考点】正弦定理.【专题】综合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题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单位圆O,单位圆O与x轴交于M,与y轴交于N,过M,N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交于P,角θ如图所示,所以三角形AOB的面积就等于正方形OMPN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AM的面积减去三角形OBN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APB的面积,分别求出各自的面积,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得到一个角的正弦函数,根据正弦函数的值域及角度的范围即可得到三角形面积最大时θ所取的值.【解析】如图单位圆O与x轴交于M,与y轴交于N,过M,N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交于P,则S△OAB =S正方形OMPN-S△OMA-S△ONB-S△ABP=1 -21(sinθ×1)-21(cosθ×1)-21(1-sinθ)(1-cosθ)=21 - 21sincosθ= 21 - 41sin2θ 因为θ∈(0,π/2],2θ∈(0,π],所以当2θ=π即θ=π/2时,sin2θ最小, 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21. 故答案为:π/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求值,利用运用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是一道中档题. 7. (三角函数)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的三等分点,则tan ∠ECF 等于【解析】设∠ECF=α,∠ACE=∠BCF=β,则α=90°-2β故tan α=tan(90°-2β)=cot2β=1/tan2β=(1-tan2β)/2tanβ (1)过F 作FD ⊥BC ,D 为垂足,则△BFD ~△BAC ,BF/BA=BD/BC=FD/AC=1/3,设AC=BC=1,故BD=FD=1/3,tan β=FD/CD=(1/3)/(1-1/3)=1/2,代入(1)式即得:tan ∠ECF=tan α=(1-1/4)/(2×1/2)=3/48. (三角函数)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b/a+a/b=6cosC ,则tanC/tanA+tanC/tanB= 4【解析】 ∵a/b+b/a=6cosC,∴a/b+b/a=6(a2+b2-c2)/2ab∴c2=2(a2+b2)/3 ①tanC/tanA+tanC/tanB=tanC(cosA/sinA+cosB/sinB)=tanC(cosAsinB+sinAcocB)/(sinAsinB)=tanCsinC/(sinAsinB)=sin2C/(sinAsinBcosC)=c2/(abcosC )=c2/ab*[(a2+b2)/6ab] (由 b/a+a/b=6cosC 替换)=6c2/(a2+b2) (由①替换) =49. (三角函数)(2010江西)已知函数f (x )=(1+cotx )sin 2x+msin (x+π/4)sin (x-π/4).(1)当m=0时,求f (x )在区间[8π,43π]上的取值范围; (2)当tana=2时,f(α)=3/5,求m 的值.【考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弦切互化.【专题】综合题.【分析】(1)把m=0代入到f (x )中,然后分别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把f (x )化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利用x 的范围求出此正弦函数角的范围,根据角的范围,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到f (x )的值域;(2)把f (x )的解析式利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及积化和差公式化简得到关于sin2x 和cos2x 的式子,把x 换成α,根据tan α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以及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求出sin2α和cos2α的值,把sin2α和cos2α的值代入到f (α)=中得到关于m 的方程,求出m 的值即可.【解析】(1)当m=0时,f (x )=(1+cotx )sin 2x=(1+xx sin cos )sin 2x =sin 2x+sinxcosx=2sin2x +cos2x -1=]1)42sin(2[21+-πx , 由已知x ∈[8π,43π],得42π-x ∈[22-,1],从而得:f (x )的值域为[0, 221+]. (2)因为f (x )=(1+cotx )sin 2x+msin (x+4π)sin (x-4π)=sin 2x+sinxcosx+2)cos -x m(sin 22x =2cos2-1x +2sin2x -2mcos2x =21]2cos )1(2[sin 21++-x m x 所以5321]2cos )1(2[sin 21)(=++-=αααm f ……① 当tan α=2,得:54tan 1tan 2cos sin cos sin 22sin 222=+=+=ααααααα,532cos -=α, 代入①式,解得m=-2.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0.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设向量a 同时与向量b =a (3,1,4)及向量c =(1,0,1)垂直,则下列向量中为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的是 )1,1,1(31-±=a 【解析】b ×c =(3,1,4)×(1,0,1)=(1,1,-1)由a 与b ,c 都垂直,可设AB ,AC ,AD ,a =λ(1,1,-1) 由a 为单位向量,13=λ,故31±=λ,于是a =31±(1,1,-1) 【知识点】向量积行列式表示11.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直线L1:⎩⎨⎧=--+=+--0108732z y x z y x 与直线L2:⎩⎨⎧=++-=+--075022z y x z y x ( A ) A 、异面 B 、相交于一点 C 、平行但不重合D 、重合 【解析】列出增广矩阵,用高斯消元法求解:752218732---------z y x z y xz y xzy x →代入发现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异面12.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直线2x-3y-7z+8=0 x+y-z-2=0 与直线2x-5y+z+2=0 x-5y+z+7=0的位置关系是A 、异面B 、相交于一点根据答案选项可以知道没有平行这一项,则2直线方向向量必定不平行,所以只考虑两条直线有没有交点题目给出的是直线的交面式,若两直线有交点,那么题目中的4个平面一定有一个交点列出增广矩阵,用高斯消元法求解:| 2x -3y -7z -8 | | 2x -3y -7z -8 | | 2x -3y -7z -8 || x y -z 2 | ------> | x y -z 2 | ------> | 0 0 z 27/4 || 2x -5y z -2 | | 2x -5y z -2 | | 0 y 0 15/4 || x -5y z -7 | | x 0 0 5 | | x 0 0 5 |代入发现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异面1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方程⎩⎨⎧-==+-3254222x z y x 表示( D )A 、单叶双曲面B 、双曲柱面C 、双曲柱面在平面x=0上投影D 、x=-3平面上双曲线【解析】1.单叶双曲线2.双叶双曲面五、直线和圆14. (直线和圆)已知直线l 过点(-2,0),当直线l 与圆x^2+y^2=2x,两个交点,求斜率K 取值范围【解析】依题意得:y^2+x^2-2x=0(x-1)^2+y^2=1是一个以(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设直线为y=kx+b过点(-2,0)b=2ky=kx+2k 也就是 kx-y+2k=0如果有两个交点,那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要小于1距离公式d=|k+2k|/(k^2+1) <1得到k^2<1/8那么 k 的取值(-根号2/4,根号2/4)15.(直线和圆)从点P (m,3)向圆C :(x+2)^2+(y+2)^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6 【解析】圆心到点P(m,3)的距离d=√[(m+2)^2+(3+2)^2]=√(m^2+4m+29)切线长=√(d^2-r^2)=√(m^2+4m+28)=√[(m+2)^2+24]当 m=-2时,切线长的最小值=√24=2√6验证:当P(-2,3),则圆心(-2,-2)到点P(-2,3)的距离d=5,r=1,所以 用勾股定理求切线长,是切线长=√(d^2-r^2)=√24=2√616.(直线和圆)P 为双曲线x^2/9-y^2/16=1的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是圆(x+5)^2+y^2=4和(x-5)^2+y^2=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解析】设左焦点为E ,右焦点为F要使目标最大,则PM 尽可能的大,而PN 尽可能的小于是PM 最大为PE +2,而PN 最小为PF -1(圆外一点到圆上距离最大最小的点是连接这一点与圆心的线与圆的交点)故目标的最大值为(PE+2)-(PF-1)=PE-PF+3=8-2+3=917.(直线和圆)设直线ax-y+3=0与圆(x-1)^2+(y-2)^2=4相交于A 、B 两点,且弦AB 的长为2√3,则a=0【解析】由题得圆心(1,2),半径=2又因为弦AB 的长为2√3所以圆心(1,2)到直线ax-y+3=O 的距离=√(2^2-√3^2)=1(已知弦长,半径,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圆心到弦长的距离)所以圆心(1,2)到直线ax-y+3=O 的距离=|a-2+3|/√(a^2+1)=1(点到直线的距离d=|Aa+Bb+C|/√(A^2+B^2))解得a=018.(直线和圆)过点(1,2)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x^2+y^2+kx+2y+k^2-15=0相切,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2,8√3/3)∪(-8√3/3,-3)【知识点】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1)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C )2,2(E D --,半径r=2422F E D -+。
小学教资数学面试知识
![小学教资数学面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7764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0.png)
小学教资数学面试知识一、四则运算1.加法:两个数相加的结果称为和,符号为+。
2.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差,符号为-。
3.乘法: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称为积,符号为×。
4.除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商,符号为÷。
二、数的整除与倍数1.整除: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即a÷b的余数为0,则称a能被b整除,记作a|b。
2.倍数: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则a是b的倍数,记作b的倍数为a。
3.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公共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记作gcd(a, b)。
4.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记作lcm(a, b)。
三、分数与小数1.分数:有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中间用横线分隔,如1/2。
2.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可通过比较其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3.小数:有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可以有限位或无限位的数字序列组成。
4.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将小数转换为分数时,分子为小数的有限位或无限位的数字,分母为10的幂次方。
四、整数1.整数: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没有小数部分和分数部分。
2.整数的加减运算:根据正负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运算,同号相加取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3.整数的乘法: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4.整数的除法:同号相除为正,异号相除为负。
五、几何图形1.点:没有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
2.线段:由两个点确定的有限直线段,用两个端点的字母表示。
3.直线:无限延伸的线段,用其中一点的字母表示,并在上方加一小箭头。
4.射线:由一个点和一个方向确定的无限直线,用其中一点的字母表示,并在上方加一小箭头。
5.平行线:永不相交的直线,用“∥”表示。
6.垂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直线,用“⊥”表示。
7.角: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组成,用三个字母表示,中间的字母为顶点。
8.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用三个顶点的字母表示。
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教师经典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教师经典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b096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2.png)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教师经典复习资料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都是数的范畴。
(2)掌握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意义,区分整数、小数、分数,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之一。
2、数的运算(1)掌握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简便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转化方法,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数的性质(1)理解数的整除性、倍数与约数等概念,掌握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1)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2)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基本图形变换方法。
2、图形的测量(1)掌握周长、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方法,能够计算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能够计算角的度数。
三、统计与概率1、统计的基础知识(1)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掌握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基本统计图,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概率的基础知识(1)理解随机事件、可能性等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2)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四、实践与应用1、数的应用(1)能够利用数的加减乘除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购物计算、测量计算等。
(2)能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2、图形的应用(1)能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或创作美术作品。
(2)能够利用图形变换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建筑方案等。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小学英语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小学英语一、考试概述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旨在选拔优秀的教育人才,为浙江省的小学教育注入活力。
小学英语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理念。
二、考试内容小学英语教师招聘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专业知识:包括英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着重考察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2024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 学科专业知识
![2024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数学 学科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eda8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b.png)
2024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深度解析在2024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将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本文将深入解析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为备考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考试内容及题型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二、知识点梳理与解析1、数的认识:要求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四则运算。
2、数的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则,理解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方程与不等式: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4、图形与几何:掌握常见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
5、概率与统计: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备考策略1、梳理知识点:将考试内容梳理成模块,按照模块进行知识点的分解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2、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题训练:多做真题和模拟题,训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4、拓展视野:关注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趋势,提高综合素质。
四、结语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科目,备考者需要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题型,掌握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还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的解析和备考策略能对备考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证考试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证考试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e83ae4c87c24028915fc378.png)
无锡亚太教育教师证考试: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他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二、函数(一)考试内容对应于映射;函数概念;函数表示法和函数图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了解对应于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数列(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事;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几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三角函数(一)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tanα 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预选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预先函数和函数y=Asin(wx+Φ)的简图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 arctanx ,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他们解斜三角形五、不等式(一)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数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六、复数(一)考试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复数的三角形形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几何表示;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2.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3.掌握复数的三角形式七、数集(一)考试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整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的引入;复数集(二)考试要求1.掌握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和复数集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数集、整数集和有理数集的性质;了解实数集、复数集的性质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考试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向量积与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与直线;曲面与空间曲线(二)考试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熟练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2.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向量积等运算方法;掌握判断向量平行或垂直的条件;会求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及两向量间的夹角3.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4.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会判断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平面方程5.理解空间直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会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直线方程6.了解一些常见的曲线方程、曲面方程九、直线和圆的方程(一)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二)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称的角和颠倒直线的举例公式;能改也根据直线的翻唱歌和那个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院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及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归纳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da9f4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b.png)
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如果.[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例:S=N;A=,则C s A= {0})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 = ,C A B = C S(C A B)= D ( 注:C A B =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y)|xy>0,x∈R,y∈R}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y)| y =x+1} B={y|y =x2+1}则A∩B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考编制教师小学数学知识点
![考编制教师小学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dc05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9.png)
考编制教师小学数学知识点一、加法与减法1.1 加法基本概念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在小学数学中,加法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运算之一。
例如,计算 2 + 3 = 5,表示将2和3相加得到5。
1.2 加法的性质加法具有以下性质: - 交换律:a + b = b + a -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零元素:a + 0 = a,其中0表示零 - 逆元素:a + (-a) = 0,其中-a表示a的相反数1.3 减法基本概念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计算 5 - 3 = 2,表示从5中减去3得到2。
1.4 减法的性质减法具有以下性质: - 减法的定义:a - b = a + (-b) - 减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 减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零减法:a - 0 = a二、乘法与除法2.1 乘法基本概念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中,乘法也是孩子们较早学习的运算之一。
例如,计算 2 × 3 = 6,表示将2和3相乘得到6。
2.2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以下性质: - 交换律:a × b = b × a -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3 除法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份的运算。
例如,计算 6 ÷ 2 = 3,表示将6分成2个等份,每份为3。
2.4 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以下性质: - 除法的定义:a ÷ b = c,其中a为被除数,b为除数,c为商 - 除法的逆运算:a = b × c,其中a为被除数,b为商,c为除数 - 除数不为零:b ≠ 0 - 零除法:a ÷ 0 = undefined三、整数与小数3.1 整数概念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
小学数学教资必背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2ec3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5.png)
小学数学教资必背知识点一、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1. 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是从1开始,依次向上无限延伸的数。
2. 整数的概念:整数由自然数、0以及自然数的相反数组成。
3. 自然数的加减法:a. 加法法则:加法是指两个数的和。
例如:3 + 5 = 8。
b. 减法法则: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例如:7 -4 = 3。
4. 整数的加减法:a. 整数的加法:整数相加时,正负数相消得到的数的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决定。
b. 整数的减法:整数相减时,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该整数的相反数。
二、分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2. 分数的基本形式: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3. 分数的加减法:a. 分数的加法:分数相加时,需要先找到相同的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b. 分数的减法:分数相减时,需要先找到相同的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4. 分数的乘法:分数相乘时,将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5. 分数的除法:分数相除时,将除数的分子和被除数的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子,除数的分母和被除数的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三、小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1.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表示一个整体按照十等分进行分割的数。
2. 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后的数字按照数值的大小依次读出。
3. 小数的加减法:a. 小数的加法:小数相加时,将小数点对齐,然后从右向左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b. 小数的减法:小数相减时,将小数点对齐,然后从右向左逐位相减,注意借位。
4. 小数的乘法:小数相乘时,先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然后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最后将结果转化为小数。
5. 小数的除法:小数相除时,先将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相同的倍数,使得除数变为整数,然后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最后将结果转化为小数。
四、面积和周长的计算1. 长方形的周长: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完整版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c09b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2.png)
完整版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读写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数的读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教师招聘面试中,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汇总,数的认识与数的读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指小学生对数的大小、数的排列顺序、数的性质以及数的单位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的认识。
2. 数的读写数的读写是指小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数字,并能够准确地写出相应的数字。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口算、听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的读写能力。
二、计算技巧与口算能力计算技巧与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招聘面试中的重要考点。
以下是小学数学计算技巧与口算能力的汇总。
1. 加法与减法加法与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进位与退位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技巧。
2. 乘法与除法乘法与除法是小学数学的拓展运算,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倍数与因数、乘法口诀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计算技巧。
三、数的比较与数的性质数的比较与数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数的比较与数的性质的汇总。
1.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指小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制数轴、数的排列和大小比较的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
2. 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是指数能否被2整除。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数字的个位数来判断数的奇偶性,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奇偶性的特点。
四、面积与体积的计算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高级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下是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的汇总。
1.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边长计算出相应的面积。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0258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5.png)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是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学习数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必须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认真的教学方法。
下面列出了小学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教师参考。
一、数的概念与运算
1. 正整数及加减法、乘除法
2. 基本分数概念及加减乘除法
3. 小数概念及加减乘除法
4. 带分数概念及加减乘除法
5. 数和数线的概念,数的比较和绝对值概念
6.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7. 温度的概念,摄氏和华氏度的相互转换
8. 时、分和秒的概念,小时和分钟的相互转换
二、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1. 点、线、面、角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3. 二维图形的拼配和变化
4.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6. 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圆锥、圆球的计算
三、数据分析与概率问题
1. 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图表和统计方法
2. 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读取线条、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4. 简单的概率概念和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四、数学思维和方法
1. 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焦点方法、模型方法和归纳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 问题解决和解决方法的探索
4. 数学中使用语言、符号和图形描述和沟通的能力。
教资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
![教资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85b0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8.png)
教资小学数学常考知识点
一、加减法
1.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十以内的进位和退位;
3.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乘除法
1. 乘法的口诀表和乘法的运算法则;
2. 除法的口诀表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3. 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整数和分数的乘除运算。
三、分数和小数
1. 分数的定义、常用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化简和通分;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4. 小数的表示、读法和写法。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
1. 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五、图形与几何
1. 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2.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3.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4.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图形。
六、数的比较和排序
1. 数的比较和排序;
2. 找规律和数的推理;
3. 进行数的运算和估算。
七、时间与日期
1. 制作日历和计算日期间隔;
2. 读取时间和计算时间间隔。
八、数据统计
1. 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
2. 数据的图形表示和数据的分析;
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九、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1. 给出图形的特征进行推理;
2. 分析问题、列式和解答问题;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教资小学数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备考教资考试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考编必背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考编必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1b2c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f.png)
小学数学教师考编必背知识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内积内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中=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阔)×2 c=2(a+b) 面积=短×阔 s=ab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短×阔+长×低+阔×低)×2 s=2(ab+ah+bh) (2)体积=短×阔×低 v=abh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低÷2 s=ah÷2 三角形低=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低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低 s=ah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低÷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两端面积=底面周长×低=ch(2лr或лd) (2)表面积=两端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低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15、碰面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卖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卖出价÷成本-1)×%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就是整数.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以则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作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连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就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数的相乘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够被数b(b ≠ 0)相乘,a就叫作b的倍数,b就叫作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就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就是非常有限的,其中最轻的约数就是1,最小的约数就是它本身.比如:10的约数存有1、2、5、10,其中最轻的约数就是1,最小的约数就是1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个位上就是0、2、4、6、8的数,都能够被2相乘,比如:、、,都能够被2相乘..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够被3相乘,这个数就能够被3相乘,比如:12、、都能够被3相乘.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能够被3相乘的数不一定能够被9相乘,但是能够被9相乘的数一定能够被3相乘.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都能被4整除,50、、、都能被25整除.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够被8(或)相乘,这个数就能够被8(或)相乘.比如:、、、都能够被8相乘,、、都能够被相乘.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无法被2相乘的数叫作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以内的质数存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相同分类,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加的形式则表示出,叫作水解质因数.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比如12的约数存有1、2、3、4、6、12;18的约数存有1、2、3、6、9、18.其中,1、2、3、6就是12和1 8的公约数,6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相同的质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一两个都互质,就说道这几个数两两互质.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数就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3的倍数存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就是2、3的公倍数,6就是它们的最轻公倍数..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就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轻公倍数.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小数1 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值分为10份、份、份…… 获得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则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共同组成.数中的圆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作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作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作小数部分.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2小数的分类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 都是纯小数.拎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作拎小数. 比如: 3.25 、 5.26 都就是拎小数.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就是无穷的小数,叫作无限小数. 比如:4.33 ……3.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存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发生,这个数叫作循环小数. 比如:3. …… 0. …… 12. ……。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通版讲义全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通版讲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d05eb0b27284b73f24250a7.png)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第一章数与代数第一节数的认识一、基础知识(一)整数: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例:“3121700”读作:三百一十二万一千七百2.整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3.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混合运算:4.自然数:5.数的整除:①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②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③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④偶数、奇数⑤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⑥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注意: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⑦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⑧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⑨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⑩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小数:1.小数的读法和写法:2.小数的分类:①纯小数、带小数②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cd1763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2.png)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标题:教师招聘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导言本文旨在为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提供全面的复资料。
通过掌握下述知识点,考生可以在考试中有更好的准备,提高通过率。
知识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和虚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包含关系。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性质及其运算规则。
3.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互转化和运算。
4. 竖式计算、口算以及简便计算法。
知识点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以及含参数方程的解法。
3. 分式方程和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4. 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
知识点三:几何与图形1. 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线段、射线、角、面等。
2. 二维图形的分类及其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3. 二维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四: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表示方法。
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
3. 函数的概念扩展,如反函数、复合函数等。
4. 函数的应用,如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函数关系的分析。
知识点五:数据分析与统计1.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2.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方法。
3. 数据的图表表示与分析。
4. 数据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总结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是考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通过充分掌握上述的知识点,并进行系统化的练习和复习,考生们将可以在考试中有更好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成功!。
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9bd6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e.png)
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打下日后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
掌握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对于学生和教师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
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数的运算涉及加减乘除、比较大小、多种运算法则等内容。
二、数的整体认知数的整体认知主要包括数的顺序、数的编码、数的位置等概念的学习。
三、算术运算算术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法则的学习和应用。
四、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指数与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包括数轴上的表示、数的比较、数的大小等内容。
五、分数、小数与百分数分数、小数与百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其相互转化、计算、比较大小等技巧。
六、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辨认、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内容。
七、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图表的制作和解读等技能。
八、应用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资全部知识点的概括,每个知识点涵盖的内容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加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小学数学教育的指导。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的教资全部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数的整体认知、算术运算、数量关系、分数、小数与百分数、图形与几何、数据与统计以及应用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和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教资要点,提高学习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祝愿所有的学生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07ac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2.png)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是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深入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才能够有效地教授学生,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从数学的核心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一、数学的核心概念1. 数的概念数学的核心是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数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每一类数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向学生解释不同类型的数,并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数的分类和比较。
2.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并能教授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形状,并引导他们进行几何推理和图形变换。
通过几何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数据和概率数据和概率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小学数学中需要涉及的内容。
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引导他们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数据和概率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能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1. 技巧讲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计算方法,避免繁琐的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如加法进位、减法退位等,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算操作。
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大全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44c2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d.png)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大全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排序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以此类推混合运算: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②存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排序。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之几。
例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错位数相加法比如说,个位提十位得数就是个位的;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6合拼72+27=99;这样算是:7+2得9;2+7得9;两9景丰纯63+36=99;这样算:6+3得9;3+6得9;两9合拼52+25=77;这样算是:5+2得7;2+5得7;两7景丰纯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彰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并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赢得所需的数学;相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相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自学内容应就是现实的、存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展开观测、实验、猜测、检验、推理小说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出应当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自学市场需求。
有效率的数学自学活动无法纯粹地倚赖恶搞与记忆,动手课堂教学、独立自主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关键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数学知识大全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数学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a089d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2.png)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数学知识大全一、小同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大全-最全版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大全-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dfc0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0.png)
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大全-最全版一、数学基础知识1. 数的分类- 自然数:0、1、2、3...-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如π、√2等-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2. 数的运算- 加法:加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减法: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乘法:乘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除法:除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指数:指数运算的性质和规则- 对数:对数运算的性质和规则3. 代数学- 代数方程和不等式- 多项式和有理式- 函数和方程式的图象4. 集合- 集合的定义和性质- 集合的运算和关系- 集合的表示和描述二、几何专业知识1. 平面几何- 点、线、面及其性质- 二维几何体的计算- 直线、角和三角形的关系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和平面- 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和投影- 三角形、四面体和多面体的性质3. 向量代数- 向量及其运算- 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三、数学分析专业知识1. 数列和级数-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数列的极限和收敛性- 级数的收敛和发散2. 函数和极限-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常见函数的性质3.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函数的凸凹性和极值- 微分的概念和应用4. 积分与微积分应用- 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性质- 微积分在面积、体积和曲线长度计算中的应用四、概率统计专业知识1. 概率基础- 随机事件和概率-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 事件的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类- 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常见概率分布的性质和应用3. 数理统计学-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 抽样分布和统计量-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五、线性代数专业知识1. 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的存在唯一性-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线性方程组在几何中的应用2. 矩阵和行列式- 矩阵和矩阵运算- 方阵的概念和性质- 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3.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 矩阵的对角化和对角化条件以上是教师招聘考试数学专业知识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
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 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 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 A},集合U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
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
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
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对命题“若p 则q ”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 是p 的充分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 是q的充要条件;(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 ,满足条件q 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q ,则当A B 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B A 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A=B 时,p 是q 的充要条件;(3)当p 和q 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三、典型例题例1、已知集合M={y|y=x 2+1,x ∈R},N={y|y=x+1,x ∈R},求M ∩N 。
解题思路分析: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
其次要化简集合,或者说使集合的特征明朗化。
M={y|y=x 2+1,x ∈R}={y|y ≥1},N={y|y=x+1,x ∈R}={y|y ∈R}∴ M ∩N=M={y|y ≥1}说明: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
一般地,集合{y|y=f(x),x ∈A}应看成是函数y=f(x)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
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
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y|y ≥1}={x|x ≥1}。
例2、已知集合A={x|x 2-3x+2=0},B+{x|x 2-mx+2=0},且A ∩B=B ,求实数m 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化简条件得A={1,2},A ∩B=BB A 根据集合中元素个数集合B 分类讨论,B=φ,B={1}或{2},B={1,2} 当B=φ时,△=m 2-8<0∴22m 22当B={1}或{2}时,02m 2402m10或,m 无解当B={1,2}时,221m21∴ m=3综上所述,m=3或22m 22说明: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全面地挖掘题中隐藏条件是解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本题当B={1}或{2}时,不能遗漏△=0。
例3、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 、y ∈R ,x+y ≥2,求证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解题思路分析:假设x<1且y<1,由不等式同向相加的性质x+y<2与已知x+y ≥2矛盾∴假设不成立∴ 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1说明;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欲证“若p 则q ”为真,先证“若p 则非q ”为假,因在条件p 下,q 与非q 是对立事件(不能同时成立,但必有一个成立),所以当“若p 则非q ”为假时,“若p 则q ”一定为真。
例4、若A 是B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是B 的充要条件,D 是C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判断D 是A 的什么条件。
解题思路分析:利用“”、“”符号分析各命题之间的关系D C B A∴ D A ,D 是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说明:符号“”、“”具有传递性,不过前者是单方向的,后者是双方向的。
例5、求直线:ax-y+b=0经过两直线1:2x-2y-3=0和2:3x-5y+1=0交点的充要条件。
解题思路分析:从必要性着手,分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证明。
由01y 5x 303y 2x 2得1,2交点P (411,417)∵过点P∴0b 411417a ∴ 17a+4b=11充分性:设a ,b 满足17a+4b=11∴4a1711b 代入方程:04a1711y ax 整理得:0)417x (a )411y (此方程表明,直线恒过两直线0417x ,0411y 的交点(411,417)而此点为1与2的交点∴充分性得证∴综上所述,命题为真说明:关于充要条件的证明,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双向传输,同时证明充分性及必要性;另一种是分别证明必要性及充分性,从必要性着手,再检验充分性。
四、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设M={x|x 2+x+2=0},a=lg(lg10),则{a}与M 的关系是A 、{a}=M B 、M {a} C 、{a}M D 、M {a}2、已知全集U=R ,A={x|x-a|<2},B={x|x-1|≥3},且A ∩B=φ,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0,2] B 、(-2,2) C、(0,2] D 、(0,2)3、已知集合M={x|x=a 2-3a+2,a ∈R},N 、{x|x=b 2-b ,b ∈R},则M ,N 的关系是A 、M NB 、M NC 、M=ND 、不确定 4、设集合A={x|x ∈Z 且-10≤x ≤-1},B={x|x ∈Z ,且|x|≤5},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11B 、10C 、16D 、155、集合M={1,2,3,4,5}的子集是A 、15B 、16C 、31 D、32 6、对于命题“正方形的四个内角相等”,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 、所给命题为假B 、它的逆否命题为真C 、它的逆命题为真 D、它的否命题为真7、“α≠β”是cos α≠cos β”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集合A={x|x=3k-2,k ∈Z},B={y|y=3+1,∈Z},S={y|y=6m+1,m ∈Z}之间的关系是A 、SB A B、S=B A C 、S B=A D 、S B=A 9、方程m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 、0<m ≤1或m<0 B、0<m ≤1 C 、m<1 D、m ≤1 10、已知p :方程x 2+ax+b=0有且仅有整数解,q :a ,b 是整数,则p 是q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11、已知M={Z 24m|m },N={x|}N 23x ,则M ∩N=__________。
12、在100个学生中,有乒乓球爱好者60人,排球爱好者65人,则两者都爱好的人数最少是________人。
13、关于x 的方程|x|-|x-1|=a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14、命题“若ab=0,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为____________。
15、非空集合p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p{1,2,3,4,5},(2)若元素a ∈p ,则6-a ∈p ,则集合p 个数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16、设集合A={(x ,y)|y=ax+1},B={(x ,y)|y=|x|},若A ∩B 是单元素集合,求a 取值范围。
17、已知抛物线C :y=-x 2+mx-1,点M (0,3),N (3,0),求抛物线C 与线段MN 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
18、设A={x|x 2+px+q=0}≠φ,M={1,3,5,7,9},N={1,4,7,10},若A ∩M=φ,A ∩N=A ,求p 、q 的值。
19、已知21x a 2,b=2-x ,c=x 2-x+1,用反证法证明: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函数一、复习要求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1、函数的概念:(1)映射:设非空数集A ,B ,若对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有唯一元素b 与之对应,则称从A 到B 的对应为映射,记为f :A →B ,f 表示对应法则,b=f(a)。
若A 中不同元素的象也不同,则称映射为单射,若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与之对应,则称映射为满射。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的映射称为一一映射。
(2)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定义在非空数集A ,B 上的映射,此时称数集A 为定义域,象集C={f(x)|x ∈A}为值域。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构成了函数的三要素,从逻辑上讲,定义域,对应法则决定了值域,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逆过来,值域也会限制定义域。
求函数定义域,通过解关于自变量的不等式(组)来实现的。
要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四则运算构成的初等函数,其定义域是每个初等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定义域,不仅要考虑内函数的定义域,还要考虑到外函数对应法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