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新理念·新课堂

合集下载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大语文”教育观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良好习惯.夯实基础知识为学贵慎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读书、写字、说话、作文,均要严格要求。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去读去写,绝非一日之功,这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坚强意志的锻炼。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己读书并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引导他们阅读时口到、眼到、心到,既可增强他们在学习上有主人翁的意识,又可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求知欲。

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对这个学科的特点,对学习这门学科的规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希望一学就会,一写就提高,不理解积累有个过程,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是行不通的。

这时,教师要反复宣传语文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重要和必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韧性,培养他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引导他们不因一次作文、一次考试失利而气馁,也不因微小进步而骄傲,要脚踏实地,积词积句积文。

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注重情感交流,构建和谐课堂语文教师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

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第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要求一、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于以下“六改变”:(1)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学科课标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不仅强调知识和能力,更强调过程和方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素养。

知识层面:知识与技能思维层面:过程与方法育人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包含三个层面:知识、思维、育人。

任何一门学科功能都是以育人为旨归。

让学生学会求知,又要学会做人,应成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学生是学校、课堂、学习的主人。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成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打造新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打造新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打造新课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作为一线数学老师,近期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个过程有豁然开朗,也有一知半解,不懂的地方,我观看了专业教授视频解读,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反思。

我的收获不少,感触颇多。

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强化学生的根底性知识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开展性学习和制造性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心愿和能力。

下面我谈谈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先来说一下新课标有什么变化:一、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2022年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集中表达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

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和生活更贴近,让孩子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让孩子了解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渐会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根底知识、根底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究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观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援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学段目标更加细化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年的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

新课标分级更细更简单操作,阶段衔接也更加合理。

比方:明确了一年级上学期的学段目标是认识20以内的数,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地分类解决一般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新课堂 新理念

新课堂 新理念

新课堂新理念按照新课程理念,新课堂是培育幼苗的雨露,是放飞学生个性的蓝天,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基地,是学生无拘无束、快乐无穷的乐园。

一、学生是可燃的“火把”,而不是只用来接受的“容器”新课堂改变传统课堂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及方法单一的弊端,变只注重灌输的状态为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教师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材料进行感知、理解、改造和重组;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经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成为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快乐与快乐的传递。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充满智慧,学生充满激情。

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不是“配角”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要我学”的苦涩,而没有一点“我要学”的欢乐。

新课堂就是要打破束缚儿童手脚与思维的“条条”和“框框”,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其独特想法进行批判和挑剔,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他们一片自由安全的天空。

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珍视个性化解读,给学生选择的权力,放飞他们的个性;不牵着学生走,给其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由发挥,自主学习。

真正做到:以学生“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学生“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学生为主,不“钳制”学生。

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的自然沟通。

三、课堂上应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而不只是教师的表演一些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

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

新课堂就是要看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及学生的体验和达成状态;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景。

【教育类标准】教育五项新标准

【教育类标准】教育五项新标准

教育五项新标准一、新课堂标准新课堂的理想状态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具象的描述可表现为以下特点:1.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获得,而是通过“超市”形式,任由学生选择。

“知识的超市”的隐喻是,课堂要具有三个特性: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

2.课堂的价值体现出从“知识”到“生命”的质的关注。

“生命的狂欢”的隐喻是,课堂要具有三大自主特质: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3.课应该是学生的课或者自主学习的课,而不是教师的课、教师为中心的课。

4.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交互并共同作用的“合作”过程,因而课堂应该是一个工作“场”,当我们把好学校解读成是“一方池塘”时,课堂自然也应该是一个富有生机的“水洼”。

5.课堂是一种“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课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甚至要ZYB-B可调压齿轮泵把学习描述成“一件个体的隐私活动”,教师要敢于“捍卫学习隐私”。

6.课堂终究是一种“人学”文化的真实体现,因而它应有平等、自由、民主氛围;人与人,相互包容、倾听、接纳……7.要基于师生共同体和一切学习共同体(对子、小组、班级)的健康、持久、良性的发展,教师必须解决师生发展的冲突,明确“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成就自己”的价值观。

8.有从学习规律出发的科学的教学流程: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展示——反馈。

9.符合“先学后‘教’”思想: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条件的创设上,所谓课堂主导,应体现在对学习困惑的“点化”、点拨上,因可调压渣油泵而课堂应遵循“先学后‘交’”的思想,这个“交”就是“主导”,而不是“教”。

10.动静结合的课。

好的课堂是生命的体现,动和静都是生命的形态。

解读:当我们在表达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时,实际上还必须着重强调一句,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真正的考验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知,以及这种“思想”和“认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呈现。

学生最主要的生命成长是学习或者说是通过课堂活动来成长。

新课标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新课标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新课标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新课标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1)本次去省城,共听了11位名师的15节课,节节都很精彩,课堂上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本我以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的,从来不知道数学课也可以上的这么精彩有趣,听完这些课后,我真是受益匪浅,收获了不少,也有许多感悟,而我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而这十一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又亲切,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课堂上注重渗透德育知识,衔接很紧密,我觉得我都被教师深深的吸引着,没有时间开小差,何况学生呢?教师也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钱守旺老师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中国钓鱼岛时国人抵制日货后,日本各大商品销量大减的图片,不仅引出了百分数,还教育了学生。

蔡宏圣老师在讲《认识负数》一课时,首先多媒体出示了一组照片,都是中国著名主持人,演员和体育明星,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明星,学生们畅所欲言,其中有个学生说到认识千手观音,老师就顺势引导说她们都是残疾人,但是依然乐观向上,不屈不挠,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

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响泉小学新课程实施情况阶段总结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已经两年了,目前,新课程实施已在各实验区和各实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我校是榆中县新课程实施确定的重点实验校之一。

由于起步早、工作实,两年来,在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课程实施与评价诸多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现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日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动力。

一所学校,只有在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全体师生才有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性。

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3月由教育部颁发,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校园,学校把更新观念作为新课改的第一要务来抓。

其一是校长自身观念更新;其二引领师生群体观念更新。

学校借助两条途径实现观念更新。

a、学习理论:2001年起,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首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新课程培训之后,学校设立“教师大课堂”,校长、主任、教师都是学生,又是讲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解读新“课标”,对基础教育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负有重大使命的理解,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思考。

举办《我对新课改的理解》等演讲,形成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和追求,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动力。

进行观念的“洗脑”,转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转变教师观,促进多校化教学观的形成。

b、反思实践: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观看光盘,并组织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这突破口)的诊断,从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入手,为课程改革寻找动因。

两年来,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给教师创设新课程学习的平台,排除了我校教师观念转变中的障碍和心理阻力,把学校群体观念带进了新课程。

新课标,新课堂 新理念+教学研讨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 新理念+教学研讨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引领教育新方向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1. 新课标的出台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原有的课程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新课标的出台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教育的深刻变革,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民主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新课标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标准来说,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强调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堂:教学形式的全面创新1. 新课堂的内涵和意义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载体,新课堂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全面创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 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因势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堂还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教学研讨:共享成长的评台1. 教学研讨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研讨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学研讨,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享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教学研讨的组织和实施在新课标、新课堂的背景下,教学研讨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交流等形式,搭建起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评台,促进教师思想的碰撞和教育教学的互动,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结语:新课标、新课堂以及教学研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讨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作者:陈旸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7期摘要:新課标对小学数学课提出新要求,提倡教师将小学数学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数学课的资源和素材。

这意味着当下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应用型数学,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中教师要积极加强对教法和理念的革新,贯彻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打造小学数学课的新课堂。

本文分析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在新课标下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新理念;小学数学引言: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小学数学课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地位的局面,改变学生对小学数学课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形成对小学数学课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小学数学课中使用的方式和理念,要将学生主动性作为小学数学课的重要基础,联系小学数学课与现实生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的高效性。

一、以往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现状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小学数学课中师生的角色是固定的,教师占据主动,对小学数学课全面把控,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指令,记住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形成一定的惰性思维,对学习没有什么主动性,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基本上是教师要求学生才会去做。

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要想改变这种情况[1],教师要将新课标落实到小学数学课中,让小学数学课变得更加具备挑战性以及现实性,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也能形成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综合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策略(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课中加入生活化的素材[2]。

比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这部分涉及到一些统计的知识,学生需要初步感知可能性以及必然性,可以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这些概念,对事物的规律进行表达。

这部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为了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积极引入一些的生活案例。

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赋能新课堂标题

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赋能新课堂标题

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序号一:概述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课标的出台,旨在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有效地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序号二:新课标的背景与意义1. 介绍新课标的背景和出台的意义,指出新课标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重新定义教育目标和路径。

2. 分析新课标的特点,如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力培养,提倡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性学习,强调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序号三:践行新理念的方法与策略1. 提出在践行新课标过程中,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强调教师在践行新课标中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3. 论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强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实践性学习在新课标实施中的重要性。

指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在新课标实施中的作用。

序号四:赋能新课堂的途径与手段1. 探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中,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2. 论述校本课程建设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实施新课标需要依托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课程个性化设计和实施,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

3. 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序号五:新课标实施的挑战与对策1. 分析新课标实施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教师素质不足、教学资源不充足、家长理解不到位等。

2. 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例如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环境,引导和教育家长了解和支持新课标实施。

序号六: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再次强调新课标的重要性,指出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中课堂的新理念

新课标中课堂的新理念

新课标中课堂的新理念新课标中关于课堂的新理念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活”的课堂灵活学。

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

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

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有位教师就投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教育论文《“活”的课堂灵活学》。

”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

学生将信将疑,但跃跃欲试。

学生所报的数,教师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这时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如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市场必需和国际上的接轨。

它们需要新的科学知识,需要和国际接轨的新知识。

所以我国在新世纪之初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育理念。

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合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需要,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象世界,面向未来”。

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点,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育价值观的改变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价值的评价以知识为主体,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教师已经给学生教了些什么,以知识多少来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

在这样的定律之下,教师教学偏重知识教育,热衷灌输知识,这样教育就成了控制学生成长的工具,而学生的个性和学生自身潜在的发展却得不到保障。

新课标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水平且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主张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

人与生俱来的某些潜质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就象我们不可能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样,而只能让小草拙壮成长。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大学生。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教育体现出其真正的一样。

二、学生观的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认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是知识的容纳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145课堂内外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徐灵霞(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600)实施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以来,贯彻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重视教师“教”变为重视学生的“学”,由授受式教学变为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探索者,促进者。

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被灌输对象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由被培养成统一规格的人变为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特长。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努力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开放课堂,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求老师彻底转变观念,从高尚的讲台走下来,与学生平等,做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开放课堂,真正使课堂教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

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首先从自读课文和课内外古诗词着手,通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会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知识积累,工具书等方法去探索课文内容,体味学习的乐趣,课前,我要求学生进行材料收集工作,如同一作者的,同一内容的,同一时代的,让学生收集起来,阅读整合,进行比较,相互印证。

有利于学生整合掌握知识。

为了打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坐观”的局面。

我让学生自行组成若干个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分工协作,搜集整理资料加入自己的分析和见解,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掌握的课外知识得以互补,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谓一石三鸟。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讲堂——“大单元设计”的实践与思虑1.2017 版课标的基本评论合理与危险新鲜与传统可行与不行行2.“一核三大”理念:中心修养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3.大单元设计课程内容教课方式讲堂形态教课管理4.课程内容的大单元设计缘起:课时不够要点:中心修养5.大单元设计的睁开6.《沪教版语文小说单元》7.《新课口号文学本 2.0 版》高中卷新闻阅读活动型大单元设计8.理解人,肯学习,不趋时崔允漷:单元教课方案是教课专业性的重要表现,它是鉴于学生立场,对学生环绕某一单元睁开的完好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

从希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中心修养的落地指了然清楚的路径。

一,依照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确定大单元,所以,一个单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好的学习故事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一个完好的“大任务”驱动,组织成一个环绕目标、内容、实行与评论的“完好”的学习事件。

“大”的企图有三:一是指向学科中心修养的教课倡议大观点、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术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点、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

只有进行大单元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虑,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

二是针对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术、习题、分数等,而忽略学生能力、品行与观点的培养,致使“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点过小过细致使“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理解“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

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行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

目前教课方案往常是以“课时”为单位,致使“时间决定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准时间”。

二,如何确定大单元?起码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研读本学期的有关课程资料,特别是教材的逻辑与内容构造、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可获得的课程资源等,依照规定的课时,判断本学期大概能够区分为几个大单元。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新理念改变了对课堂教学的传统定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鼓励实践,孕育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是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了许多解决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了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外语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话题。

《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要,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面对教育改革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材。

课堂教学要建立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益。

下面通过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A 2a~2c的教学设计与录像课教学活动,对如何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知和理解in front of 等方位介词。

2.能力目标:能运用方位介词口头或笔头描述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物及其位置关系,培养热爱集体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四会句子Where?s the pay phone? The pay phone is next to the library. 并准确运用方位介词表达身边的人或物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Step I 准备(Preparation)1. 唱一唱:教师鼓励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曲《You and me》,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说一说:教师利用教室中的一些实物复习there be句型。

如:T: Is there a book on the desk?Ss: Yes there is ...教学反思:《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培养热爱祖国、关注集体生活的意识。

唱英文歌和根据实物回答问题一方面给学生营造了欢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所准备,根据身边的实物进行回答,这不仅与上一课的内容有了很好的联系,也为下一课的呈现进行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标准·新理念·新课堂
摘要:作为教师,不但要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更要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精神,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

关键词:语法;变革;教学
语言学家威德逊曾说:“没有词汇,你将无法表达;而没有语法,像是一只无骨头的鸡。

”同时也有人把语法比作一句话的“主线、灵魂”。

可见,语法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知识,它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

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学术焦点始终在重语法理论和重口语运用之间往返。

通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正是由于语法基础太差,导致口语、阅读、写作跟不上,语言运用能力差,严重妨碍了他们深入学习和应用英语。

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更要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精神,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语法教学,学生易懂易接受。

一、在语篇语境中教学语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
言,形成语感。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发现和归纳的方式,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比如,我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时态、过去进行时时态时,就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人物。

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两种时态的用法,不用教师讲解很多。

二、在游戏中教学语法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都喜欢做游戏。

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时,我提前给几位学生发了写有不同句式的纸条,让他们念,我问:what did he /she say?然后我引导他们回答:she/he said...学生在争先恐后及兴奋的回答中,不知不觉理解并学会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两个抽象概念,以及两者间的转化。

三、在完成任务中教学语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

采用任务型语法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了解相关语法项目的结构及其常用功能后进行。

教师设计任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弊端。

如,在区别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时,我让
学生用1.what’s your hobby?2.how long have you...?3.when did you start?三个问题询问同桌,并用相对应的句式汇报。

通过任务的完成,教师稍微指点,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两种时态的区别。

四、在对比和归纳中教学语法
现行教材采用循环式编排语法项目,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在教材中,这对学生理解和巩固语法知识是有利的,但却割断了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语法知识,甚至会造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为此,教师要重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并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进行归纳。

特别是在学习完某个语法项目后,更应该全面归纳相关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教祈使句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轮流派一个代表上讲台来,教师说英语,学生表演动作。

如:clean the blackboard./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pick up the book./sit down,please./stand up...这样一直练下去,学生就会在真实和半真实的情景中学会句型、会话,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

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尝试归纳出祈使句的用法。

语法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把语法教学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语法教学
与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将语法内容自然而然渗透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第四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