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近年来,新课程理念逐渐走入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新课程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重要升华和发展,它通过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2. 以发展为导向。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身体等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 注重实践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二、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一位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实践。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思考和实践的方向:1. 创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现在,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学习语言课程时,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小组讨论成果等方面来评价学生。
还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性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新课程理念,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进入课堂,以及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如何进入课堂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倡导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 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提倡跨学科整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3. 倡导多元评价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潜能。
二、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互动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入真实情境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引入跨学科教学资源,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跨学科合作。
构建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已迫在眉睫,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走进新课程,贴近新课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完成这个课题教师必须持续推动教育创新。
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发展的内在要求。
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赋予学生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象力和创造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新水平。
一、更新教育观点,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改革教学。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其教育观点的更新能够说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假如教学观点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1、教师与学生。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假如在一堂课上,只有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互动,这堂课在现代教育意义上讲,就等于没有发生教学。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教学过程”环节这样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人道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体验到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也同时受激励、鞭策、鼓舞、感化的召唤。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的这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对教师来说,这种互动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理解。
“请你重视我吧,我需要你的爱”。
这个发自每个学生内心的呼唤,足以使教育者把关爱倾注再所有孩子的身上。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上的转换:教师不再使权威,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动者。
2、教师与课程。
以前我们认为课程仅仅学科专家和政府注重的事,教师的任务仅仅教学。
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一、理念创新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在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中,理念创新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多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科技融合助力课堂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方式。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精美的课件和影片,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浓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与此教师也需要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和挑战。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课程理念进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或者通过设置游戏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
可以通过引入研究型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培养他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三、倡导跨学科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科目划分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科目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新的课程理念应该倡导跨学科融合,让学生能够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学科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
四、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引入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兴趣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需要引入新的课程理念进课堂。
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跨学科融合,还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新突破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一、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新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和交际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设计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体验来感悟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实验、调研、讨论、展示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悟和理解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和组织各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等,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交流合作和共同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要求学生要在集体中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要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拨开重雾走进新课堂
拨开重雾走进新课堂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优化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新课堂,然而结果并非都尽如人意。
《中国教育报》记者曾在报道中反映“课堂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
如何拨开课程改革面前的重重雾障,还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就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优化课堂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是否能够转化。
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只有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育目标,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课堂。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觉和独特见解。
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1)尊重学生的不同观念或看法。
在教授The Swedish Rock Band 一文中,对于rock music,学生对本课所提到的主题音乐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喜欢,觉得它自由、放松,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有的学生不喜欢,认为它太吵。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谈到The Swedish rock band 演唱了哪些歌曲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安排一个小小的演唱会。
在小小演唱会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能唱歌的唱新歌,不能唱新歌的唱老歌,不太会唱的唱儿歌。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允许个别学生唱中文歌曲。
(2)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讨论问题中的平等性。
在教学中,教师表述自己观点时所采取的方式非常重要,教师不宜将自己的个人观点或所谓的权威的观念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应该作为参与讨论的一个成员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学生输入一个主流的价值观。
(3)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英语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新理念走进新课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教学方法均是教师说了算,虽然课堂上也不乏师生互动的时候,但这种互动是按教师的要求来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所谓的疑难也并非是学生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一相情愿提的。
对于学生自己到底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存有哪些疑问,教师却很少顾及。
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几乎均为教师占据,学生只有吸收,没有输出,完全成了被动接收的容器。
这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但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贻误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改变语文课堂学生沉闷倦怠,教学效果少、差、慢、费的现象,语文教师就必须改变观点,让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角,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方法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一篇课文有个基本套路:教师导入新课并解题——介绍作者与背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答案。
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的预设为前提,以教师的安排为中心,学生仅仅围着教材转,围着教师转。
这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在很大水准上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自学水平极为低下。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摒弃了熟悉惯用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己学习,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质疑——个人探究——合作交流,如有问题,我再去教。
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对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记号,如果自己经过思考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向同学求助,共同解决。
有个同学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描写刘兰芝贤淑有教养,知书达理,能干勤劳且美丽,孝敬长辈守妇道,行为无偏差,为什么她婆婆要遣她?并把她说成是“此妇无礼节,行为自专由”?在自主探究无果,生与生交流认为是婆婆故意刁难,为何刁难却不明确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再到文中找答案。
新课标引领新理念新实践赋予新课堂
新课标引领新理念新实践赋予新课堂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体现新时代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学思践悟,细照笃行。
教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为理念,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予新课堂。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可持续深化学校课程实践性研究,围绕教学育人实施以小学学科实践领域开展教学实践课堂。
明确新课标理念,开展新方式课堂。
一、从“核心概念”到“核心素养”,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素养为本”教育开始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素养为本”为理念。
新课标注重素养的培养,课标的变革同时也给了我们今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启示,我们该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学课堂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核心素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并能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这需要在探索中前进。
切实为素养导向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育人方式变革提供了指导与方向。
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
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并以此为统领,建构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三、关注学习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认知发展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是条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变成了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比过去更加依赖形形色色的数据信息。
让数据说话,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是简单的解决一两个问题,看懂一两个图表,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看懂每一个数据背后传达的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信息的选择作出合理的判断。
实践课堂:学习如何让学生体会数据会说话教学时用与参照对比中“读数”融入历史背景《红军不怕远征难》、《七律长征》层层深入、层层推进。
树立课程新理念 打造课堂新教学2743
四、学习方式的运用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具有鲜活的思想、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应顺应儿童的这种自我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我实践中、自我体验中去学习语文,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增长学生的智力。合作是一种互动交往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能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每个学生都是老师,都能尝试到学习的快乐,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建立信任,凝聚情感。探究是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实践、是尝试、是体验。探究需要有进取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激励很重要。
三、学习行为的转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不要强加给学生观点,不要统一学生的认识,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创造性的思维。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有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大胆的提出问题,无拘无束的发言,乐于实践和操作,敢于尝试和验证。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怎样学,在教师的建议下让学生自主选择。但这里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己就是自主的,自我喜欢的(那就是“玩”。动手动口动脚动脑,相互合作、质疑、争论,表现自我、满足自我)。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
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尝试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明确了识字的具体要求,即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一半以上。
时间紧,任务重,和以往大纲比,是一个量的飞跃。
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除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外,还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求新知。
一、互换角色,燃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用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如在执教《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生活中经常见得到,大多同学已有基础。
我打破了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的惯例,而是把12个字一起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然后进行“一字之师”活动,鼓励学生听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听说要当小老师,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纷纷登上讲台,你说一个,他说一个,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自主的完成了识字任务。
二、创设趣味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针对七八岁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1、字谜法。
如在“高”字教学中,编成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
“困”字编成字谜:一座小院四方方,一棵大树在中央等等。
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搜集或自编一些字谜,如:大雨下在田地里是雷雨的“雷”字,一竖一边一点是萝卜的“卜”字。
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的甚至幼稚可笑,但他体现了汉字的再造想象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现代的教学理念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引入新教育技术等方面,探讨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进一步进入课堂并实现教学新突破。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新的课程理念进入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而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支持。
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的重要手段。
创新教学模式包括个性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
个性化教学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和兴趣,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新的课程理念进入课堂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而现代的课程内容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一些瓶颈。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等。
引入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转变。
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合作与互动,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
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师应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搜集信息、分析策略、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项目制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网络互动教学等。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引入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在新的教育时代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革更新,教育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虽有所变革与发展,但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又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也正面临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教学手段的再认识。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走新课程,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语文观语文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观。
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从横向、纵向切入实际生活的最精当概括。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一项生活本领,这决定语文学科再不仅仅是作为书斋中的一种学问,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门基础学科。
语文是“文化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一个纽带,这决定语文学科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中的一个点。
无限的过去赖它以发展,无限的未来赖它以开拓。
“交际”和“文化”本身都是动态的,也都是无限深邃博大的,语文学科必须与之完全相适应。
这样,语文教师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个传道授业者,而是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的一座灯塔。
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又要涵泳于历史文化,于“交际”之“形”中传“文化”之“神”。
其次,是要具有现代的教学观。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中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其实,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放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精神强健的个体。
只有先“立人”,然后才可“立国”。
如果我们的受教育者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创造力,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的实践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强调跨学科和实践性新课程理念强调跨学科和实践性,要求教师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和谐,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成长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性格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四、建设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1.建立“探究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建立“探究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营造“自治学习”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营造“自治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和项目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
1.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的进入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变革,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课堂教学不再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融入现代科技手段也成为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智能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情景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发展综合能力。
通过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培养他们具有创新、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能力,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通过引入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种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外,新课程理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而通过引入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新课程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走进新课标,树立新理念2
新课程、新设计(4)
1.3 钟启全(2004): 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
习和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 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 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
新课程、新设计(5) 小 结:
1)设计需要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 2)设计需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3)设计需要系统的观点、方法以及个体风格 4)设计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做系统地分析、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宏观过程: 从入学到毕业; 一门课程的开始与结束; 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始与结束等 2)微观过程: 一门课程的一章的教学过程; 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九、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
1)二要素:教师、学生 2)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3)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4)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走进新课标,树立新理念(5)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新课标的 基本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2、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
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3、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
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4、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 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 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5、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具体地说,就是: 1.重视共同基础,
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
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走进新课标,树立新理念(6)
二、新课程教学的三大核心理念
最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走进新课堂
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走进新课堂一、指导思想本学期,认真惯彻区教育局“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十二字工程,深入开展创先增优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走进新课堂,深化“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推行“35+10”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练习,开展课堂观察,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好学案。
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高效课堂大讨论,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拓展活动。
加强素质教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目标,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1.七、八、九年级巩固率为99%。
2.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合格率100%。
3.体育达标率为100%,特长生参赛获奖居区前列,上机率为100%。
4.教师全期全勤率95%。
5.图书、器材使用率为100%,完好率为96%6.教学事故发生为零。
7.各年级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三项目标”。
九年级完成继续升学目标100%”。
三、教学教研工作总体设想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深入开展课堂效率大讨论,优化课堂学习过程,以学案为基础、学生自学、合作探讨、教师点拨,切实做到精讲精练、当堂练习、节节反馈、人人过关,通过错题档案、作业展评、复印式训练、每周一测,切实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措施注重女生的理科和男生的文科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各学科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用导学案指导课堂教学。
履行班级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记载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严防各种教学事故发生,实施发展性评价完善学校办学监测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2.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深化“一主多辅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讲堂为学堂,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现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人人即当学生又当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又是生成知识和问题的开发者,教室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尝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明确了识字的具体要求,即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一半以上。
时间紧,任务重,和以往大纲比,是一个量的飞跃。
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除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外,还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求新知。
一、互换角色,燃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用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如在执教《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生活中经常见得到,大多同学已有基础。
我打破了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的惯例,而是把12个字一起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然后进行“一字之师”活动,鼓励学生听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听说要当小老师,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纷纷登上讲台,你说一个,他说一个,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自主的完成了识字任务。
二、创设趣味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针对七八岁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
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尝试
龙城区西大营子镇老窝铺小学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