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生平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 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 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 《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 《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 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 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 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 构技巧。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 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 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生平简介
曹禺(1910年-1996 年),原名万家宝,字 小石,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 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 杰出的戏剧家,著有 《雷雨》、《日出》、 《原野》、《北京人》 等著名作品 ,他一生 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 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 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 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 家”。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曹 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 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 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 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 作。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萨斯比亚”。
曹禺前后期戏剧转变
曹禺戏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现 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在 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里,曹禺戏剧 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课题。由于其后期 剧作无论从数量还是艺术质量上都与前期 作品形成巨大落差,不能令人产生透骨入髓 的艺术感动,致使其前期戏剧评者如潮而后 期剧作却鲜有人问津,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 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任 《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 的构思。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 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同年夏天,曹禺 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南开 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 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 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 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出生仅三天,母亲便离开了人世。5岁时,疼 爱他的姐姐又不幸夭亡。其父是一个失意军人,脾 气暴戾,很早退休在家,经常邀请一些同样不得志 的清客和幕僚,在家吟诗赋词。曹禺没上过小学, 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 浒》、《西厢记》等书。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过 的。天津是个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镇。 曹禺在这里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 许多“高级流氓、高级恶棍”及“苦力”的劳动, 听见了深夜小巷传来的卖儿卖女之声。这对曹禺反 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创作的思想倾向,起了 巨大的作用,也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 原型
曹禺的父母
父亲万德尊 原配夫人:同乡燕氏 两个孩子:长女:家瑛 长子: 家修 再婚夫人:商人之女薛氏 一个孩子:家宝(曹禺) 再婚夫人:薛氏的孪生妹妹薛圆南 无子。
曹禺作为文明戏观众的历史,是从母亲(继母) 的怀抱里开始的。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 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 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 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 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 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 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 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对演戏的 着迷,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戏剧家培养了兴趣和悟 性。
曹禺后来回顾其家庭时说:“我生在一 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 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 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 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 糟的事。像周朴园逼繁漪喝药那类事情, 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 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我看到过许多 高级恶棍、高级流氓;《雷雨》、《日 出》、《北京人》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 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是和 他们朝夕相处。”
百度文库学与剧作
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 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 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1920年结束私塾学习, 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 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1923年 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 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 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 “沸腾”。1925年,15岁的曹禺正式加入南开 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
1940年秋,创作其第4部经典之作《北京人》。就其思 想性和艺术性而言,是曹禺戏剧创作的又一部巅峰之作。 1942年改编的《家》,是曹禺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再 创作”,从巴金的《家》到曹禺的《家》,1、为把长篇小 说改编为话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对戏剧诗的探索有了 新的突破。曹禺的《家》将艺术的重心倾注在对爱情的优 美诗意的开掘上,把爱情写得富有青春活力和具有温馨的 诗意。成为曹禺的第5部戏剧经典之作。 1946年创作《桥》,但只写了两幕。1946年2月,与老 舍应邀赴美讲学。1947年1月返上海,1947年秋创作剧作 《艳阳天》。 建国后:1953年 剧作《明朗的天》 1954-1957 散文集《迎春集》 1961年 历史剧《胆剑篇》
第一是主题意蕴的转变。贯穿曹禺前期 剧作的深层主题“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 在其后期剧作里已悄然隐退;主题愈趋向 观念化和政治化。第二是戏剧美学观的转 变。曹禺前期戏剧一直遵循“内向化”的 戏剧美学观念,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矛盾冲突,而在其后期剧作里伴随着“内向 化”特征的消逝,曹禺后期剧作的外在矛盾 冲突也渐渐走向匮乏。第三是诗性特征的 转变。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这在评论 界已达成共识。
话剧贡献
1、巴金小说的《家》和曹禺改编的《家》 的不同:情节重心的转移,由旧家庭的罪 恶的揭露,转向对爱情(友情)生活的描 写,转向纯情美好的性格的展示,转向探 索“诗剧”。巴金的《家》,是一曲“青 春的赞歌”。(如瑞珏的形象) 2、曹禺剧作的意义:他的戏剧创作不仅标 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其中《雷雨》、《日出》、《原野》 这 三部剧作显示出曹禺独特的戏剧风格与悲剧 艺术才华,显示出他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描写戏剧冲突的卓越艺术。 如果说,在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 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 和他的戏剧。 这些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 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曹禺早期剧作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的早期剧 作《雷雨》、《日出》、《原野》、《北 京人》是在传统与现代交替,中西文化融汇 的背景中产生的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 的经典之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曹禺早期剧作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主要 体现在曹禺对人生的细致观照和对生存的 深刻体悟等方面。曹禺早期剧作浸透着他 对现代人的命运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苦 苦思索,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悲悯与憧憬,
为了把人从狭的笼里解救出来,曹禺在人 仅存的那点原始野性中找到了生命新的密 码,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他要塑造健全的人 的生命形态,呼唤生命本真的人。在看破了 人的生存困境之后,他倾心追求的是人的蓬 勃强悍的生命力和纯真自由的人性。贯穿 曹禺前期剧作的有这么一条轨迹:他从分 析人的困境开始,然后寻找人存在的价值和 意义,最后探索人存在的理想方式。正是对 人的现实处境的真切关注,对人生形而上的 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共同构成了曹禺 早期剧本丰富的内涵世界。
四、 曹禺创作卓然独步之处在于他关注 的是“人”性,当人们还在形而下的层面 关注着物质的贫乏和国家的羸弱的时候, 他却悄悄地肩负起了双重使命:在承担启 蒙重任的同时,还以深邃的目光谛视芸芸 众生,关注着他们那骚动不宁的内心世界。 甚至可以说,曹禺是现代中国作家中对 “人”的处境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他在 戏剧中用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挣脱来凸 显“人”性的脆弱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 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 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 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 3、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人们空前 热情的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 戏剧,却也肆无忌惮地肢解着、曲解着、 误解着他的戏剧。
小结:
一、 曹禺的悲剧意识以及题材来自社会和 家庭。 二、 曹禺创作的艺术源泉来自:古典戏曲 与文学、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 易卜生的剧作、奥尼尔的剧作、霍普特 曼的剧作和契诃夫的剧作等的影响。 三、 曹禺创作实践中的成就与失误的启示: 作家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作品与时代、 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