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及其本质配套练习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创业及其本质
配套习题
一、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创业?
创业发生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前端,是比较特殊的经营活动,从中能够学习到创业精神和技能;伴随着社会转型,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创业活动可以增加就业,富于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贡献。
2. 创业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创业与创新紧密相关,与创新相比,创业更加明确地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创造价值和财富。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并实现快速成长。
3. 创业过程包括哪些活动?
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大体来说,创业过程包括了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机会价值三个大的阶段,具体来说,包括产生创业动机/决定成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或是新事业、管理新企业、收获回报等主要活动。
4. 创业过程包括不少具体的活动,但创业者从识别到创业机会到创建新企业的时间一般都很短,这是为什么?
创业的实质在于识别和把握机会,机会存在时间很短,这要求创业者必须快速甚至超前行动。
5. 说说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平台对创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助于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门槛,有助于发挥创业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为什么要对创业活动进行分类?
创业活动相对复杂,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创业活动,发现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分类也有助于创业者发现影响创业活动及其效果的重要因素,提升创业活动的成功率和
效果。
7. 结合本章介绍的创业分类,你还可以说出哪些创业类型?在众多的创业活动中你喜欢哪种或哪些类型的创业,为什么?
答案:略。
8. 创业研究从关注创业者特质转向创业活动和行为,这种转变有什么意义?
只有研究对创业过程中活动和行为,才有可能揭示创业活动的规律并从中可以识别到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技能。另外,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创业研究越来越走向深入。
9. 阅读完本章,你理解了大多数创业管理教材都从创业过程展开的原因了吗?
答案:略。
二、判断题
1. 创业就是创建新企业。□对;□错
2.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相应的专利才能考虑创业问题。□对;□错
3. 创业活动经常表现为机会导向而非资源导向。□对;□错
4. 创业与创新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对;□错
5. 一位妇女喜欢为家庭聚会制作开胃食品,朋友们经常称赞她,告诉她这些食品有多么的美味。后来她建立了一家公司来制作和销售开胃食品。这不属于创业行为。
□对;□错
6. 给别人打工的收入构成了创业者创业的全部机会成本。□对;□错
7. 收获回报就一定意味着要把企业卖掉。□对;□错
8. 一般来说,与机会型创业相比,生存型创业的成长性要弱。□对;□错
9. 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在创业精神方面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对;□错
10.在毕哈德构建的投资、不确定性与利润的动态模型中,冒险型的创业的利润率最低。
□对;□错
11.创业者特质研究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创业者的天赋。
□对;□错
12.基于创业活动的创业研究有助于挖掘和发现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
□对;□错
13.创业研究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对;□错
14.创业技能是无法培养的。□对;□错
15.创业只是会改变创业者的命运,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大。□对;□错
答案:1.X;2.X;3.√;4.X;5.X;6.X;7.X;8.√;9.√;10.X;
11.√;12.√;13.√;14.X;15.X
三、实践题
1.找你身边的一个创业者,去和他或她聊聊,看看他或她在干些什么,然后总结看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2.周天勇说数字①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69万人待业;2005年,79万人。到了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400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不乐观。
不仅如此。从整个城镇就业形势来看,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推算,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7%左右。今后5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劳动力、消化往年失业等四大就业压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不能拓宽就业渠道,到2010年,我国城镇将积累1亿左右的失业劳动力。
就业,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收入与生活保障的基本形式。如果就业形势艰难,人们对收入来源与生活保障没有信心,会导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我国当前出现的内需不足、过度储蓄、盲目投资房地产等,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治安与稳定。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我国就业形势艰难的原因和对策。
中小企业——社会就业的命脉
在具体分析我国就业形势艰难的原因之前,来看两组关于就业状况的数字:
2004年,我国新增就业的837万人,其中私营企业449万人,占新增就业的53.6%;有限责任公司175万,占新增就业的20.9%,个体工商户144万,占新增就业的17.2%;而国有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减少了166万个工作岗位,集体企业也减少了103万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2004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91.7%是被个体、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小企业所吸收。
再看2005年经济普查反映的中国各地区每千人拥有企业的数量:上海12.4、北京9.32、天津5.7、浙江5.4、江苏3.7、广东3.3,其余省市区都在每千人3个以下,其中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在1.5个水平以下;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最多的地区是浙江,每千人达58.5户,最少的省市是贵州,为每千人19户左右(上海的数字与贵州相同,但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为全国第一位)。
这些数字表明,在我国,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较多的地方,是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实际失业率不高、能大量吸收外地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反之,则是经济不发达、城镇实际失业率高、向外挤出剩余劳动力的地区。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计上的规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微型和
①周天勇:中小企业发育不足谁来拯救就业危机,《新青年·权衡》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