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语文 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精品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比喻的结构和要素。
比喻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比喻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区别和联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拟人。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夸张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夸张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反问与疑问的区别和联系。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问。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排比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排比的结构和要素。
排比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2.知识目标: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三.难点及突破策略: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按照学习--实践--分析--总结的路子对此进行突破。
四、教学准备: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有关修辞手法运用方向的知识点及相关试题。
(讲义形式)五、教学流程:(一)课前引入与考点解析。
1.“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其中以“比喻”、“比拟”、“对偶”、“排比”为重点。
2.“修辞方法”不止指修辞格,它包括词语的推敲,锤炼的技巧与方法,句式的选用、变换的技巧和方法,修辞格的运用,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3.“修辞方法”的考查,决不会单独考查概念,因为学习修辞知识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主要看是否能根据具体语境实际运用,即根据提供条件与要求,是否能正确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所以“正确运用”才是考查的核心。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具体题例与大家一起复习这一考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组织学习讨论。
1、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991年“三南”高考试题) 解析:前后矛盾。
2.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分别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或段落的编写。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3. 逐步引导: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反馈与激励: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
1. 举办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组织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来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
补充和说明: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考察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
补充和说明: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其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以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
补充和说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计划
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确保课时安排合理,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
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课时【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
3.能够运用修辞方法撰写文章,增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2.难点:能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修辞方法使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如:“这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简直像是附在我身上的苍蝇。
”这里的“苍蝇”就是用来比喻问题的麻烦程度。
2.介绍常见的修辞方法(约15分钟)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比喻(约20分钟)通过阅读一段有关比喻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其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并让学生试着解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比喻来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4.夸张(约20分钟)通过示范或展示一些夸张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夸张来强调一个特定的情感或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排比(约20分钟)通过分析一段使用了排比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排比来描述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受。
6.倒装(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倒装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倒装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倒装来强调一些意思或增强句子的对比效果。
7.反问(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反问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反问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或观点的思考和质疑。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
2. 拟人:讲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
3. 夸张:分析夸张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掌握夸张手法的运用。
4. 排比:讲解排比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气势。
5. 对仗:介绍对仗的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仗手法使句子更加和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反问:解析反问的定义和效果,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反问手法增强语言表达力。
2. 设问:讲解设问的手法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手法进行思考和表达。
3. 对比:分析对比的作用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来突出事物的差异。
4. 借代:介绍借代的概念和用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借代手法进行生动的表达。
5. 反语:解析反语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学会运用反语手法进行幽默或讽刺的表达。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
2. 拟人:讲解拟人的概念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特征。
3. 排比:分析排比的特点和效果,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 对偶:讲解对偶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对偶的运用技巧。
5. 夸张:解释夸张的含义和效果,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夸张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方法。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运用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方法。
3. 示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运用经验。
6.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手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学生的修辞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修辞手法典型案例库。
3. 学生习作样本。
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表示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4. 夸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比喻、比拟1.1 讲解比喻、比拟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比拟的运用1.3 学生练习:运用比喻、比拟手法进行写作2. 第二课时:借代、夸张2.1 讲解借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2.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夸张的运用2.3 学生练习:运用借代、夸张手法进行写作3. 第三课时:对偶3.1 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3.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对偶的运用3.3 学生练习: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4.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要求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4.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4.3 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对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语文课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文课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导入部分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引用一句有趣的名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课堂讲解部分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生动地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修辞手法,并介绍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重点介绍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
3.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身边事物,将修辞手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增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小组探究部分1. 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不同的文本素材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挖掘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运用的效果。
2. 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对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分享。
3. 教师提供针对小组讨论结果的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价值,并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个人实践部分1.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展示并解释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提出自己对于文章修辞效果以及改进意见的见解。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升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部分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回顾、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师强调修辞手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积极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课后拓展部分1. 教师在课后提供额外的课外阅读素材,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分享相关的发现和体会。
2.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思考和记录身边的修辞手法,以拓展自己的修辞手法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部分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并以此为依据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辨别和运用比喻。
2. 拟人:讲解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3. 夸张:分析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夸张的能力。
4. 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
5. 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对偶表达意思。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比喻:讲解比喻的构成要素和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加以练习。
3. 讲解拟人:分析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尝试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4. 讲解夸张:强调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让学生进行夸张句的编写和修改。
5. 讲解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编写和修改。
6. 讲解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对偶句的编写和修改。
四、课堂练习1. 比喻:请学生编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形象生动。
2. 拟人:请学生编写一个拟人句,要求表达出情感。
3. 夸张:请学生编写一个夸张句,要求突出表现。
4. 排比:请学生编写一个排比句,要求结构一致。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总结其特点和作用。
2. 找一些文章或句子,分析其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应用和鉴赏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三语文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课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型】复习【教学目的】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一、导入: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
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
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
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
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语文基础手册》)《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修辞手法,以及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使写作更具表现力和生动性。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2.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3.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技巧4. 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使其在写作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修辞手法的运用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并通过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4.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一些文学作品中独特的修辞手法,如象征、讽刺等。
3. 让学生认识到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疑惑。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修辞手法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分享心得体会。
3. 评价环节: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练习作品,给出建设性意见。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和表现力。
2.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互动。
3.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修辞手法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运用教案一、教案概述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艺术手段,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以及具体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分类及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和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3. 学生的创作和鉴赏能力培养。
四、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手段,如比喻、拟人等。
2. 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意思时运用故意的、技巧性的辞藻、句法和语言特点等,以达到艺术修辞效果的手段。
3.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如增强描述力、感染力、表达感情等。
活动二:修辞手法的分类介绍(30分钟)1. 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分类,并逐一解释其特点和应用。
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
2. 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鼓励学生举例子,将已学的修辞手法应用到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活动三: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4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积极运用已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如写一篇诗歌、散文、小说片段等。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注意创造力和表达效果。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改进。
活动四:修辞手法的鉴赏(25分钟)1. 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诗歌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2. 结合学生自己的创作作品,让他们欣赏、评析,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3. 鼓励学生挑战更复杂、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提高理解和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引导下,全面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类及运用,培养学生创作和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最新高三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教案精品版
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难点、重点分析(-)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修辞手法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学习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
3. 能够在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2. 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3.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三、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通过举例和讨论的方式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步骤二:理论讲解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方式,达到修辞目的的技巧和方法。
- 分类:比喻、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
2. 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规模,以达到强调或夸张的目的。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或优势。
- 排比:列举多个同类事物,以增强感染力和凝练力。
- 设问:用疑问的方式提出观点或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 反问:提出问题后,立即回答,强调观点或论点。
步骤三:案例分析以经典的修辞手法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
步骤四:小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给定主题或话题撰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展示在黑板上。
步骤五:展示与点评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优点和改进之处,共同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总结不同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方式,并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或黑板、粉笔2. 修辞手法案例3. 小组练习纸张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的表现和作品展示情况。
2.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其运用。
小组练习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考试说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级二、知识要点分析:目标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目标难点:1、 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 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修辞知识介绍及修辞手法辨析一、考点透视: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二、修辞知识介绍㈠修辞知识小库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种类:明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仿佛、似、犹如……暗喻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
借代的种类: ()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精品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精品教案第一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精品教案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一、修辞的类别及特点:(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二)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引言: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通过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一、修辞手法的概念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意思时使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运用文字、声音、形象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1. 比喻(Metaphor)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类比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常用于表达抽象概念或描述复杂事物,使其更具形象感。
例子: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使其具备人类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子:大海咆哮着向岸边涌来。
3. 夸张(Hyperbole)夸张是为了强调事物的特征,故意夸大描述,使得形容更加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
例子:我忍饥挨饿了一百年。
4. 对比(Contrast)对比通过呈现事物的差异,使得读者更加突出地感受到其中的相似或不同之处,达到印象深刻的目的。
例子:黑夜中点亮的星星,仿佛宇宙的明灯。
5. 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通过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类似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的节奏感更强,增强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自信,学习是勇敢,学习是坚持。
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1. 描述场景通过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例如,描述夜晚的时候可以用“夜幕如黑色的丝巾覆盖大地”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2. 增强情感表达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可以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描述自己的喜悦时可以用“心花怒放,欢天喜地”等表达方式。
3. 强调重点在表达时,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强调重点,使读者更加关注。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或修辞表达中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技巧,旨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正确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本教案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方法。
一、比喻比喻是运用“是”、“如”、“似”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和内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具体的事例来加强比喻的效果。
例如,在描写大自然时,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来描述美景:“阳光穿过云层,如一把宝剑刺破黑暗的大门,将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海洋。
”二、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个方面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渲染气氛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被夸张的对象上,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例如,当描写一个人的懒散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他整天只会窝在床上,就连动个小指头都嫌太麻烦了,让人真是哭笑不得。
”三、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强调一种特定的意义。
通过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表达更加独具一格。
例如,当在描述两种不同的人物时,可以使用对比手法:“小明善良温和,总是乐于助人;而小红性格暴躁,对待他人总是冷冰冰的,毫无同情心。
”四、排比排比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类似结构的成分并列使用,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规模感,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吸引读者的眼球。
例如,当表达情感时,可以使用排比手法:“我爱你的微笑,我爱你的眼睛,我爱你的声音,更爱你的一切。
”五、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肯定或者否定的问题,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互动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例如,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可以使用反问手法:“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滴水资源吗?”六、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一、修辞的类别及特点:(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 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二)借代1. 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 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前面来了一队红领巾。
3. 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1. 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 种类(1)拟物。
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2)拟人。
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四)夸张1.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修辞方式。
2. 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心眼小的跟针鼻似的。
3. 运用夸张需要注意①夸张不是浮夸,要有现实生活基础。
如下面的夸张就不合情理: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五)对偶1. 概念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 种类(1)正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低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如:谦受益,满招损。
(3)串对(流水对)。
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六)排比1. 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 种类(1)并列性排比。
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承接性排比。
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
如: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七)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八)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①就说蒋祝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二、课堂练习:1. 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D ]A.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B.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D ]A. 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 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 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D.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 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B ]A. 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 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D ]A. 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 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 与“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D ]A.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 衔远山,吞长江。
D.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1. 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 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3. 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 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4.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A. 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5.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 (1)(2)(3)/(4)(5)(6)B. (1)(2)(5)/(3)(4)(6)C. (1)(2)(5)(6)/(3)(4)D. (1)(2)(4)(6)/(3)(5)6. 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D. 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7. 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 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8. 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 “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 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9. 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 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 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0.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 (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 (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 (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 (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C5. B6. A7. B8. C9. C 1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