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020六下北京的春节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5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3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3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1、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谁能说一说,在春节里,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2、童谣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诗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
我们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谁能说一说?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北京的春节》教案【6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6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
对于“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虽然学习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入学习。
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
为以后的课文学习作好学习迁移的准备。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
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北京的春节》教案优秀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优秀5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
请看大屏幕。
(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3、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
腊八(1)学生齐读本段。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通用10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通用10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
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
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
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
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3)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文(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时间风俗习惯(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2、汇报交流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四、课外拓展。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__的表达顺序,并体会__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书写好的对联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生:(过年的有关事)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
板书:北京3、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
板书:的春节[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复习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2、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意图:练习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1除夕1、引入片段学习。
师:过年之前,北京人就已做好了精心的准备,做了这么多精心的准备,是为了迎接哪一天的到来?(除夕)师:你们喜欢这一天吗?2、品读除夕片段。
1)同学们,老舍把除夕这一部分安排在哪一自然段?2)读第8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除夕,那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吧!师:从你们刚刚读的情况足以看出你们很兴奋,的确很喜欢除夕。
那么,你为什么会中爱除夕了?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板书:除夕热闹师:从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还从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师:说得非常棒,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回答,回答也很完整。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教案1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1 2020年,春节的钟声在古代的城市——北京,响彻天际,春节的热闹庆祝活动流传至今,让一代与一代人深深受它影响。
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去体会北京春节独有的魅力!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愿大家百毒不侵,吉祥如意!教师迎来春节,但不得不另寻出路,对待这支新考验。
如何让六年级学生跃然进入节日氛围,同时延续新学期新学期使命,在疫情特殊年份成就收获?下文将为您解答!一、课前准备1.相关学习内容梳理、教学重点(1)学习内容:i. 活学活用新学过的新学习内容:元宵节的词语、客家话、文学素材等ii. 阅读识记、巩固新学的学习内容iii. 四会词语、文字排列表面(2)教学重点:i. 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强文字和文学素材分析能力ii. 让学生有效操练新学过的习惯口语、客家话、书写排版技巧iii. 培养学生学习英文、日常谈话的能力2.板书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课内容的知识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要学习的新词汇、新文字,新语句等要点。
3.教材、文学素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材及文学素材,比如各种字体的简宋体字,诗经歌赋类的文学素材,客家话类的语言素材,以及元宵有关的传说、文字、习俗等内容。
二、上课设计1. 开场白在第一节课上,请提前准备好一定的活动用品,并请学生一起为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礼物;在此期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礼者宜也”的情怀,表达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新学期的起点。
2. 教学案例:以客家话有关元宵节的“走灯饰”为例以客家话有关元宵节的“走灯饰”的内容为例,结合学生熟悉的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客家话,不断改变张贴的词语,以增强新文字的记忆效果。
3.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元宵节的词语、语句,让学生就这些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2)引导学生模拟客家话有关元宵节的“走灯饰”,活动伴随语言,结合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增强学生的词语及文字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提要:教学本文主要遵循:首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通过自学了解老北京春节期间的活动,从而再品一品老北京过春节的年味,最后从整体上揣摩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读、思、议、品,领悟简洁朴实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方法和北京丰富多彩的年文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6 课《北京的春节》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领悟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的好处。
学情分析: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因此本课是学生喜欢阅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从学生谈自己如何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情况,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最后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前准备:学生搜集本地春节文化以及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等;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录像播放:春节人们联欢的局面以和挂灯笼、贴对联、选购中国结、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局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北京的春节》的内容,感受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2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1.2学生分享自己过春节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组词。
3.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个段落的含义。
4.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情感体验5.1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5.2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体验作者的情感。
6.课堂活动6.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关于“我们家乡的春节”的手抄报。
6.2每组派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
7.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我们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1.课题:《北京的春节》2.生字词:热闹、照旧、玩意儿、点缀、规矩、换上、保存、依照、浆糊、响亮、腺体、膨胀、分辨、习惯、平安、深蓝、新衣、玩意儿、逛庙会、旧光景、元宵、灯节、买卖、兴高采烈、结实、美满、肥美、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二、说教学目标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交流汇报。
老师板书:腊八__腊月十三__除夕__正月初一__正月十五__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六下《北京的春节》完美版教案
六下《北京的春节》完美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春节有什么了解和印象?”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看法和经历。
1.2 教师简要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和特色,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
1.3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3.1 教师向学生介绍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春节的文化背景。
3.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春节的特色。
3.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节在不同地区的习俗和特色,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实践4.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业。
4.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京春节期间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3 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和学习。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2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3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课文深入分析6.1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细致阅读能力。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4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7篇)
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7篇)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ēng 新 鞭biān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间 jiàn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二)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晨,全城炮声不绝。
除了买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还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思维创新大拓展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
过年就是,的,把带回家。
参考答案:一、 1. 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 老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二、(一)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 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10. 时间(二)1. 除夕真热闹。
2. 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3.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 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6.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 详写①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②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 热闹、隆重三、走亲戚高高兴兴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