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一课时)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语文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六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相关内容,他们对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在素质方面,他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答案: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特色美食有饺子、年糕、汤圆等。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汤圆则代表团圆和幸福。
3.请举例说明北京春节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简要描述其含义。
答案:春联、福字、灯笼。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福字象征着福气和吉祥,灯笼则寓意着光明和喜庆。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北京春节的理解和感受。
c.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旨。
2.写作练习:请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和庆祝活动。
3.思维导图:请制作一张关于北京春节的思维导图,包括节日习俗、节日美食、节日活动和节日意义等方面。
作业反馈:
1.阅读理解:在批改阅读理解作业时,我会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我会给出具体的批改意见,如“回答准确”、“需要进一步思考”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理解偏差,我会指出正确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多阅读和思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北京春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段描述春节场景的文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基本习俗、文化意义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春节习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改进:
1.导入新课环节,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春节习俗为话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春节的了解并不深入,今后在导入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于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化背景理解,尤其是对一些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的认识。
-举例:讲解“吃饺子”这一习俗的来历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3)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会用具体的细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节日氛围。
-举例:学生在仿写时,可能会难以把握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教师需要通过示例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理解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和独特习俗。
2. 背景了解:介绍老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作者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3. 语言表达: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学习如何生动、具体地描述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学习如何生动、具体地描述事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春节的热闹场景,引发学生对春节的回忆和期待。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6. 实践活动: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或口头描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北京的春节》2. 作者:老舍3. 内容概括: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和独特习俗4. 语言特点:生动、具体、形象5. 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的短文。
2. 口头作业:与同学分享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互相学习和交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其中包含《北京的春节》一文。学生需要准备好教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理解。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的春节习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北京的春节庙会图片、传统节日习俗的图表以及北京春节的短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春节,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2.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验、实践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北京的春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强调《北京的春节》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北京的春节》。
3.提醒学生关注《北京的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属于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和理解,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如何描写节日气氛和人物心情。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同学说说引导同学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同学对春节时吵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同学乐观的心情状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1.同学们,请打开单元导语页,认真阅读导语页的内容,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沟通:(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预设】生1:我发觉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跟风俗习惯有关。
生2:我发觉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3:我发觉这一单元对写作文的要求是“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师评价补充: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民风民俗”,其实导语页中不仅有文字的明确说明,还有插图的提示呢!你们看,这两幅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在干什么呀?生:过春节时放鞭炮,舞狮子……师:是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出示过春节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在哪儿过春节呀?你都知道哪些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风俗让你印象深刻?4.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人民的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北京过春节,看看北京的春节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同学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设计意图:培育同学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同学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1.同桌相互交换“学习任务单”,检查第1题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相互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2.同桌相互读一读第2题的词语,相互订正读音。
(1)(课件出示)饺子万象鞭炮刺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格外(2)这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格外..(3)儿化音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3.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2. 生字、词语的学习。
3.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教师检查并指导。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多样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课题下方写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3. 课文结构: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 课文内容:详细描述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5. 知识拓展: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春节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内容,开展以下阅读实践: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的写作顺序。
5.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教案
1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而对于老北京人怎么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分清内容主次,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
2.会写“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饺子、鞭炮”等词语。
积累运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初步感知内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北京春节”的。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交流体验:教师:你对春节有哪些认识?谈谈你过春节的体验?2.热闹场景:教师课件展示大街小巷——年味十足的照片。
3.了解春节:出示资料助读了解春节。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了解北京以及“北方春节”。
思考:(1)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2)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二)新课初知1.教师检查课前预习的内容。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2)作者写了哪些时间段。
(3)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
2.走近作者:老舍。
(出示有关老舍资料)3.思考交流: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是时间或事件过程。
(三)字词积累1.词语展现。
(1)认读、书写生字。
学生自读,同桌检查读。
(2)教师重点指导易错笔画。
(3)检查生字的结构。
2.熟读本课的生字词。
3.重点讲解生字:醋、燃。
4.词语认读:出示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理解。
(四)梳理脉络1.朗读欣赏: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阅读提示:(1)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些风俗习惯,批注你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
3.思考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北京的春节时长一个多月。
教师: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4.梳理内容: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高潮: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师生总结1.课文层次:找出相应内容的段落。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课堂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吗?”1.2 学生回答:“春节。
”1.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文章,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 朗读课文2.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2.2 教师提问:“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春节习俗?”2.3 学生回答并板书。
3. 理解课文3.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
3.2 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的?”3.3 学生回答并板书。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4.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第一课时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课下收集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与家人分享。
3.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除夕的热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歌曲,图片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这个节日吗?说说理由。
你们家春节有什么习俗呢?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走进北京,感受北京民俗风情和年文化。
3、简介老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生字。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默读课文并思考:北京的春节时从哪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这些时间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完成表格。
并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5、交流汇报,师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这些日子里,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为什么?三、品读体会,感受民俗。
1、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中最热闹之一的日子——除夕。
2、生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彻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体会“除夕真热闹”。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气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北京春节的描绘。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感受北京春节的独特气氛和习俗。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文插图,音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北京春节的音频资料,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节的场景,然后分享他们的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文化背景介绍:教师通过PPT展示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突出《北京的春节》。
2. 重点词汇: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春节”、“北京”等。
3. 主要习俗:简要列出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
4. 思考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北京春节的介绍海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内容共计约500字,如需进一步扩展至2000字,可以在每个部分中增加更多细节和深度,例如在教学内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每个习俗的历史和意义;在教学方法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在作业设计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评估和反馈学生作业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4.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北京的春节》2. 课文作者:老舍3. 课文主题: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4. 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热闹、喜庆、团圆、祈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教案
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具准备学生:搜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结合童谣,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春节童谣。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童谣,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来。
这首童谣描绘的是哪个节日?回想一下,你和家人是怎么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设计意图】由童谣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相互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较多,如“万象更新”的“更”、“间断”的“间”、“正月”的“正”、“白云观”的“观”、“分外”的“分”,要注意读准字音。
3.指导书写易错字:醋、燃、摊。
4.师:说说你对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设计意图】从阅读入手,先解决本课生字词,再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知识导读1.出示春节简介,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说说春节我们怎么过?(学生汇报交流)穿新衣·戴新帽一家亲·庆团圆看春晚·守长岁拜长者·领红包……3.那北京的小朋友们都是怎么样过春节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吧!(板书:1北京的春节)4.读课题。
二、文本知识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 ēng 新 鞭bi ān 炮 除夕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 āo 间 ji 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 èn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8.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三、课外知识拓展请你发个朋友圈:以下是关于春节的古诗,请你摘抄一句最有感触的,在春节到来时发个朋友圈吧!❖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于谦《除夕》❖一年今夕尽,爆竹又迎春。
把酒家家乐,桃符万象新。
—朱晓琴《除夕》❖更残犹旧岁,明发是新年。
——赵迪《除夕》❖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孙惟信《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恭喜》、关于春节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重新回味过年的喜庆的氛围,问同学们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2、在大家谈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情况之后,那么大家是不是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呢。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为什么我们把春节称为“年”?我们在过年,那么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人们是不是也在过年呢?(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爷爷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二、疏通全文,整体感知1、请13位学生轮流大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给每段做标记,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读错的词和句进行指导和纠正。
)2、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板书呈现本文重点要学习的和易错的新字词,如“旬、熬、蒜、醋、翡、榛、栗、筝、鞭、逛、腊八粥、蜜饯、掺和、黏、通宵、娴熟”,个别新词的意思可以用ppt加文字或图片解释。
3、在疏通完文字之后,让学生再快速地浏览课文一遍,同时让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对北京的春节进行描写的,并找出具体的词语来说明,老北京的春节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整体印象。
4、对所提问题进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注意老北京儿化音的读法。
2.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脉络,积累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那今天春节,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与大家分享分享。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2.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
4.全班齐读生词。
5.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6.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出示课件: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等方法,深入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
2. 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北京春节的喜庆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老北京春节习俗3. 作者思想感情4.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老北京春节的图画。
2. 搜集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与同学分享,进行文化交流。
3. 结合课文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在“北京的春节”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北京的春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北京的春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其在课堂中的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程度,以及他们能否 effectively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如:“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以及作者通过这些事例所表达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朗读与表达:学生要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例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或者以“我心中的春节”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6.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准备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北京春节习俗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创作。
7. 教学参考资料: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查阅和参考。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北京春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
(1)生字词掌握: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容易混淆的字词,如“温馨”、“热闹”等,学生可能存在书写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生字词。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1一、读童谣导入1.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师: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
3、师: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自由说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预设: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2.全班分为12小组,每3个小组就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的起源、传承和发展。
2. 探究春节的习俗和祈福的含义。
3. 了解春节期间的传统饮食和出行方式。
4. 认识春联和年画的优美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造能力。
5. 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尝试创新式写作,构思有关春节的新年祝福语。
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2. 春节期间的习俗和文化活动。
3. 春节的饮食文化及出行方式。
4. 春联和年画的历史、意义及创作方法。
5. 创新式写作:撰写新年祝福语。
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热身(5分钟)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春节的习俗,如舞狮、放鞭炮、吃年糕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
Step 2. 导入主题(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春节的气氛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春节的含义与重要性。
Step 3. 讲授春节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10分钟)介绍春节诞生的历史背景和起源,让学生认识到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
Step 4. 探究春节的文化习俗(20分钟)通过故事、春节文化活动和新闻资讯等介绍春节的一些习俗,如拜年、舞龙、放烟花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强化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识。
Step 5. 了解春节的饮食文化及出行方式(15分钟)讲述春节期间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出行方式,了解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传统习俗。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
Step 6. 学习春联和年画的历史、意义及创作方法(15分钟)介绍春联和年画的起源、类型、表达方式,突出它们在春节期间文化习俗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了解与绘制春联和年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Step 7. 创新式写作:撰写新年祝福语(20分钟)以课程所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春节祝福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六年下《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一课时)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