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
等级 推荐强度 A级 B级 C级 证据质量 I级 II级 源于至少1项合理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源于至少1项设计良好的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 对照研究(最好多于1个中心);多时间序列研究;或非对 照研究的特别结果 源于专家的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良好的证据支持推荐或反对使用 中度的证据支持推荐或反对使用 微弱的证据支持推荐 证据类型
新型隐球菌的抗真菌药敏感性调查
• • • • • 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1997-2000年7.3% 2001-2004年10.9% 2005-2007年11.7% 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低(1.7-1.8%)
隐球菌的治疗
• 隐球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美国 感染病学会更新 • 基于感染部位和宿主免疫功能选择治疗方 案
• 不良反应,如尿潴留、暂时性截瘫等
二性霉素B
• 药物不良反应
– 与输注相关的急性毒性
• 寒颤高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肌 肉痉挛,头痛和低血压
– 可以降低输液速度或减少用量以缓解,亦可采取先给予退热 药、抗组胺药等措施。
– 慢性毒性
• 最严重的是肾损伤,大剂量时可致肾小管坏死、钙化。
• 脑膜脑炎型
◆具有脑实质受累,除上述症状外,伴有偏瘫、失语或局 限性癫痫发作
• 肉芽肿型
◆在脑实质内形成炎性肉芽肿,表现为脑占位性病变的症 状
• 囊肿型
◆刺激脑膜形成囊肿,表现为脑占位性病变的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一般起病缓慢
• 开始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 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
二性霉素B脂质体
• 用药方案
– 试验用药
• 50mg 注入10ml注射用水中,溶解后取出1ml,稀释 于5%葡萄糖溶液50ml中,30分钟内静滴完。 • 静滴开始第15、30分钟及结束后观察生命体征,无 异常开始正式用药
二性霉素B脂质体
• 用药方案
– 正式用药
• • • •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后 0.5mg/kg/d 1.0mg/kg/d 2.0mg/kg/d 2.0-3.0mg/kg/d 2.0-4.0mg/kg/d 滴注时间6小时 滴注时间6小时 滴注时间6小时 滴注时间6小时 可增至4mg/kg/d 滴注时间4-6小时
非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 治疗推荐
肺隐球菌病
非中枢神经系统非肺部隐球菌病
几个特殊问题
特殊人群隐球菌的wenku.baidu.com疗
• 初始诱导治疗采用氟康唑,可能会发生原 发及继发性耐药,建议检测MIC(B-III)
格特隐球菌感染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播散性隐球菌病,诱 导、巩固和维持治疗与新型隐球菌相同 (A-II)
• 两性霉素B属于多烯类抗生素 • 兼具微弱亲脂和亲水两性;由于在环上有 氨基糖的氨基和环上具有羧基,所以兼具 酸碱两性, • 因此称为两性霉素 • AmB口服胃肠道吸收差,静脉注射剂常制 成去氧胆酸钠盐,遇无机盐沉淀
二性霉素B
• 静脉点滴用法
– 小剂量开始 1-2mg
• 1mg加入5%葡萄糖500ml;第二第三日分别为2mg 和5mg加入5%葡萄糖500ml;第四天10mg。以后 增加5mg/d,达30-40mg/d 。浓度每1ml不超过1mg • 不同疾病总量不同
肺隐球菌病HE染色1000倍
隐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肺 ◆皮肤 ◆骨骼及淋巴结等
• 诱发因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见于AIDS (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恶 性肿瘤、器官移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脑膜炎型
◆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起初多有上感症状
临床意义
• 未经抗真菌治疗的患者CSF或血清阳性滴 度达1:4往往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 • 当大于1:8时提示其病情在发展或活动性 • 抗原阳性的滴度与感染呈正相关 • 当用于判断疗效剂预后时,须使用同一种 试剂盒 • 抗原检出的敏感性与菌株的血清型相关, 血清型A/B /D可在0.5ng /ml时就可检出, 而血清型C却需在25ng /ml时才可检出
二性霉素B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 – – – 用药期间每隔3~7天须查血,尿常规 定时检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钾等 一般轻度肾功能损害,停药3~7天恢复 肝、肾功能或造血功能有显著损害者,约需停药2~5 周,待各项功能恢复正常后,再从小剂量开始给药 – 一般反应,对症处理,不必停药。反应重者可静脉滴 入地塞米松、或减少本药的剂量,延长疗程,亦不影 响治疗效果
新型隐球菌的标本检测
• 标本来源:CSF、血、组织、痰、脓、尿、粪。 3-5mlCSF离心后取沉淀物 • 墨汁涂片:滴加少量优质墨汁与CSF混合后覆上 盖玻片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孢子,外围有一透光 的荚膜。孢子出芽或不出芽,孢内有反光的脂质 颗粒 • KOH涂片:镜下只见圆形厚壁孢子,不见厚荚膜, 但仍可见反光的脂质颗粒 • 鉴别:淋病细胞、脓细胞也可具荚膜,但边缘模 糊不清,胞壁薄,无反光的脂质颗粒
• 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 • 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 各种眼部征象25% (有视力模糊、眩晕、 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 • • • • • • 10%无症状表现; 15%有神经系统体征出现; 10%--40%无神经系统症状表现; 20%检测脑脊液无异常; 25%产生脑膜刺激症状; 40%有精神改变; 65%有发热; 75%有头痛。
二性霉素B脂质体
• 不良反应
– 与输注有关的不良反应
• 如发热、畏寒、寒战、恶心、呕吐,35%的患者在 首次输注的1-3小时发生,但随用药时间逐步降低。 可经对症处理减轻或消失。
– 约5%的患者出现ALT升高、低钾血症、肌酐上 升等实验室异常,但均为一过性
二性霉素B脂质体
• 不良反应的预防
– 使用前30分钟,可加用消炎痛25mg或扑热息 痛325-650mg(退热止痛),静推地塞米松 5mg(防过敏反应),使用非那根(防寒战)
二性霉素B
• 椎管内注射:
– 限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适用于病情严重,或 静脉注射未成功的病例。 – 开始剂量为0.05-0.1mg/d,后每日增加0.025mg,增至 0.1mg后改为每日增加0.1mg,直到0.5~1.0mg为止 – 溶于注射用水(浓度0.1-0.25mg/ml) – 连续注射一周后,改为每周2~3次,约须30次,总量 20mg – 注射时,将药物与腰椎穿刺引流出的脑脊液3~5ml混匀 后,缓缓注入珠网膜下腔。
III级
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二性霉素B
• AmB (amphotericinB)
– 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 在药效学方面,居于“ 金标准”的地位
– 因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也最强,对深部念珠
菌属、隐球菌属、曲菌属、毛菌属以及组织胞
浆菌属等感染都是首选 – 静脉点滴注射、椎管内注射及局部用药
二性霉素B
肺隐球菌病
• 近年来,该病急剧上升,其原因尚待更多 的、更广泛的研究 • 该病的诊断相对较准,因为仅20%的患者 有症状,且无明显体征 • 胸部的影像学检查虽然具有重要的提示价 值,但无特异性 • 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肺隐球菌病
• 原发性症状较轻,可以无症状,也有自愈倾向, 或发展为播散性隐球菌病 • 表现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痰中有菌体,支气管灌 洗液的培养或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较高 • X线或CT检查
假阴性相关因素
• • • • 感染早期,荚膜抗原浓度太低 血清中含有免疫复合物干扰 荚膜抗原浓度太过高导致前带现象 菌株荚膜太少造成分泌的抗原含量低
假阳性相关因素
•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 • 标本中含有琼脂凝固剂、羟乙基淀粉及血 清含Fe3+>200mg/dl • 其他微生物感染:噬CO2菌属、丝孢酵母属 • HIV感染者非特异性凝集 • 采用不适合的清洗剂洗涤反应玻片 • 链霉蛋白酶治疗后可能增加其血清阳性滴 度
• 黏膜损害
◆结节、肉芽肿、慢性溃疡
• 损害组织通过墨汁涂片、培养、组织病理 都可发现隐球菌
系统性隐球菌病
• 该病所累及的器官主要是脑、肺和皮肤,且主要 表现为脑—肺型和脑—皮肤型;在肺和皮肤出现 隐球菌感染时,脑部的病变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各系统的症状、体征无特殊性。 • 确诊依赖于病变部位标本墨汁染色涂片、脑脊液 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或培养等。皮肤损害呈 多样性,为传染病软疣样、痤疮样、结节斑块样 损害,皮肤症状是最早出现的。 • 多数患者都存在着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
• 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um ,个别 可达20um • 菌体外围形成荚膜(具致病性,不被墨汁 所染色) • 不形成菌丝及假菌丝,芽殖,不产生子囊 孢子 • 荚膜的主要成分荚膜多糖
◆确定血清型 ◆与其毒力、致病性及其免疫性相关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球 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孤立肿块或结节 ◆多发结节或肿块 ◆单发或多发斑片影 ◆斑片影与结节混合病灶 ◆弥漫性粟粒影
皮肤黏膜隐球菌病
• 约有10-15%的隐球菌病可出现皮损 • 皮损表现多样
◆丘疹、水疱、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痤疮样脓疱、 皮下组织肿块、浸润性结节、脓肿、蜂窝组织炎、水痘样 皮疹、疖肿样损害、紫斑、疣状增殖、溃疡
– 可以补充钠盐如用生理盐水输注,并定期监测肾功能以及水 电解质平衡
二性霉素B
• 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 静脉炎 – 长期用药贫血、视力模糊,肝功能衰竭等。 – 长期大量用药后可致失钾,引起低血钾症,重者 可致心肌缺钾而停搏死亡。 – 滴速过快可发生抽搐,心室纤维颤动,过敏性反 应,血压降低,心跳停止
治疗隐球菌病的并发症
• 持续感染
◆必须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如,减少免疫抑制剂并且开始 HAART),并治疗持续升高的颅内压力(B-III) ◆重新开始诱导治疗,延长至4—10周(B-III) ◆如果患者无法耐受多烯类,可予以氟康唑(≥800mg/d,口 服)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分4次口服)(B-III) ◆不推荐鞘内注射AmBd,并且通常没有必要(C-III) ◆持续感染以及复发的患者,建议测定最初分离菌株的MIC
隐球菌的生物学地位
• 属于半知菌亚门、芽生菌纲、隐球酵母目、 隐球酵母科、隐球酵母属 • 含17个种及7个变种,常见新型隐球菌及格 特隐球菌
隐球菌血清型
• 血清型:A、B、C、D及AD型五个型 • 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血清型A型、D型、 AD型 • 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血清型B型、C型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特征
隐球菌乳胶抗原凝集试验(1)
• • • • 以乳胶颗粒为载体 将新型隐球菌抗体球蛋白标记在其表面 制成致敏乳胶悬液 当与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作用时,如标本中 有新型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存在,可产 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隐球菌乳胶抗原凝集试验(2)
• 诊断及推测隐球菌病的预后 • 99%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者为阳性 • 90%非中枢神经系统(肺、肾)隐球菌感 染者为阳性 • 检测其滴度可反映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 目前,认为此法能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 病,大多数患者抗原阳性后培养才继之阳 性
隐球菌病
Cryptococcosis
隐球菌概述与鉴定
•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易发于细 胞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 •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重要致病菌,属 环境腐生菌,可从土壤和鸽粪中分离到, 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该菌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但并不引起发病
治疗隐球菌病并发症
• 复发
◆重新开始诱导治疗(参见“持续感染”)(B-III) ◆测定复发菌株的敏感性(参见“持续感染”)(B-III) ◆补救的巩固治疗(B-III) ■氟康唑(800-1200mg/d,口服)
■伏立康唑(200-400mg,每天2次,口服) ■泊沙康唑(200mg,每天4次口服,或400mg,每天2次口服) ■治疗10-12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