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初接触“核心素养”这个词,我也会下意识地问自己:什么叫素养?核心素养又指什么?很朦胧。
沉静下来对核心素养自我思索,似乎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最初,我所理解的就是应该是一个人通过生活、学习、工作等最后沉淀下品德和修养。
在之后,觉得应该还包括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等的能力。
总之吧,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
直到读了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才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一个系统、完整而又准确的认识。
文中这样定义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可以说和我理解不谋而合。
我们知道,品格是人作为主体最富有人性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和利他性;能力则是人作为主体最引以为傲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与内发行。
不由得反观自己的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很庆幸,自己一直走在培养孩子们核心素养的道路上。
这几年,我一直带中高年级的语文以及班主任工作。
最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秉承着传授给孩子向真、向善、向美的思想。
因为我深知,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更多地承载着对孩子们内蕴的道德性、精神性和利他性的素养教育的职责,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更多地感受人生、生活幸福的重要之渠。
而且我也甚至,教育不仅仅是交给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不在直接告诉他们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而是引就应该享受教育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只要是孩子们努力去完成的,就是教育给予孩子们最宝贵的。
所以,我所带的班级,无论学校组织什么的活动,我都不去包办代理,我会引导这孩子怎么一步一步去做,让他们去感受、体验。
即使结果我们没有拿第一,但是我从来不沮丧,没有什么比孩子们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更可贵。
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些评价机制,总是盯着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还有那么一些人沾沾自喜,你可知学生们错失了什么?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作为教育职业当中的一份子,我始终铭记着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能够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群面前自如地用语言交流。
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还能够增强自信心,让人更加自信和成熟。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要学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要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还能够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正确处理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门文化载体,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
学生应该具备对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知,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应该读经典名著,接触古代文化,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有具备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存在,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个人发展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思考,能够提出新思路、新观点,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这样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有竞争力。
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
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
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总之,这些“素养”是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是受益终生的,为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归根到底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多学习、多看书,提升的自己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成就美好的人生。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1. 语文核心素养,不就是能说会道、能读会写嘛!就像我平时和朋友聊天,那叫一个滔滔不绝,这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呀!比如我给朋友讲个笑话,能把他逗得哈哈大笑,这就是一种成功。
2. 语文核心素养不就是要理解别人的话,还能清楚表达自己嘛!好比在课堂上,我能听懂老师讲的知识,然后举手回答问题,说得头头是道,这多重要啊!就像那次讨论名著,我发表的观点让大家都眼前一亮。
3. 语文核心素养难道不是对文字的敏感度吗?看到一篇文章能迅速抓住重点,感受其中的情感。
就像我读那篇感人的故事时,一下子就被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不就是在培养这种素养嘛!比如我读诗歌时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4.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啊!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画面,多有趣呀!就像我读科幻小说,能想象出那些奇妙的场景,简直太酷了!像我自己写故事时,就能创造出各种新奇的情节。
5. 语文核心素养不就是要有审美能力嘛!能分辨什么是美的文字、美的表达。
就像我欣赏那些优美的散文,真的是一种享受啊!比如我看到一句特别有意境的描写,会忍不住赞叹。
6.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对文化有了解呀!知道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就像我听老师讲古代的故事,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像学习古诗词,不就是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嘛!7. 语文核心素养难道不是要有思考能力吗?能对一个问题深入分析。
就像我和同学讨论问题时,会想得很全面,这多重要啊!比如我对一个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8.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热爱语文啊!要是不喜欢,咋能学好呢?就像我对语文那可是真爱呀,一看到好书就挪不开眼!像我参加语文活动时,那积极性可高了。
9. 语文核心素养不就是要不断积累嘛!字词、好句,积累多了自然就厉害了。
就像我有个积累本,满满都是我的宝贝呀!比如我写作文时,那些积累就派上用场了。
10.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让语文融入生活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就像平时和家人说话,也是在锻炼语文能力呢!像看到一个广告语,也可以分析分析它的好坏。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在我看来,语文核心素养是指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并能将这些
能力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的能力。
首先,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我们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思想。
这不
仅包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个拥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也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其次,阅读能力是指我们能够准确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内容。
阅读能力是语言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人,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也能够更加广泛
地接触知识和信息。
最后,思辨能力是指我们能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需
要我们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找到问
题的本质和根源,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训练。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注重,也需要在生活中的广泛阅读和实践中不断锻
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我们才能更加自信、自主地生活和学习,更
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学科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职责是承担着所有课程一部分任务,同时要基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语言能力,有必要对语文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进行规划,这是该学科的核心素质。
要研究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如何学好语文,我们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现代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人处在一个特殊的活动圈子中,民族文化特征是鲜明的。
具体来说,是现代人聚集在一起,过着现代的生活,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以往古代社会不一样。
他们想要发展的也是在现代文化基础上重塑新文化,因此要学好语文是比较重要的。
现代人与现代社会促使了这种特殊的环境,同时又决定了中国教育,同时它也具有着现代文化特征。
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等方面,都要展现出来。
二、要注重语文的独特特点,体现该学科的基本学习属性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但不能解决。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文水平的内核。
在这一层次的语文中,人们更加注重字词、句子、修辞、语法等。
任何语文的学习都必须从这一点出发。
第二层次是文章。
这就意味着汉语的研究也包括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
文章中所包含的作品,如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行为等,都在瞬间得到了丰富和感受。
语文的美感变得很重要。
文学的意义就是把最好的语言、最好的情感、最好的思想等放进文章中,作为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的转变。
这一学习阶段是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
这就要求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社会意识,才能得到启发。
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后续。
在学习了很长时间的中文之后,也许这个人的文化品位是显而易见的。
三、注重核心素养,不能过于泛化。
核心素养不同于读写能力。
从内容上讲,都是关于识字的,但有了“核心内容”,最重要的东西就被保留了下来。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过去,人们做过许多总结。
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了“字、词、句、语、修、逻、文”等词语,并对汉语知识素养的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的与语言运用、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有关的综合能力。
对于我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沟通的效果。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学会正确、流利地运用语言,包括正确地发音、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用词的准确性等等。
这些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还涉及到对于文化理解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当时的人们的思想观念。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我看来,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还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密切相关。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影视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文化理解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人文关怀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在我看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要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素养和核心能力,涵盖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看来,语文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应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语文学习则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准确地使用语言的过程。
一个具备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生应当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
这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辞,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核心素养应当包括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为了学习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和思想。
要想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具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生应当通过阅读、品味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从中感悟文学之美、深化对文学内涵的理解,增强情感的共鸣和审美情趣。
学生还应当具备对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从中受益,获得快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经典文学,更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
一个具备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生应当善于阅读各种文字材料,能够迅速提取出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生还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文字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现代社会。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包括对语言的正确使用、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鉴赏、对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利用、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对我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应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听说读写等活动,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文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对语法和修辞的掌握能力。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规范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才能够避免语法错误和语言表达的混乱。
修辞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它能够增加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和掌握修辞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文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门文化学科,它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和规范,还要了解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只有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的内涵和精髓。
语文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写作和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表达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对语法和修辞的掌握能力、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和理解能力,以及写作和表达能力。
只有全面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和素养,才能够真正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并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
【2】。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它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和语文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能够用简洁、得体的语言书写文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其次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结构,领会文章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文化的把握和体验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等。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语文情感是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爱和感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
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进步,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一、进入新课改以来,我国对高中学生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国内多数高中均开展了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加强,但是在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德育教育方面却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中华民族具有悠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道德教育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沉淀,从某方面可以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庸智慧。
在现代较为浮躁的社会中,高中生更应该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样不但可以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自身道德素养,领悟人生哲理。
基于此,本文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和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二、国内部分高中的体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现状2.1学校对体育教育的工作开展程度仍需要加强首先,高中生迫于学习的压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训练方面的学习时间就较少,时间一长就会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其次,高中体育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在体育课程和德育教育方面进行引导和结合,无法帮助他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领悟到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高中体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结合度低首先,一部分高中体育老师的教学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训练式教学,并且不会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但是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得学生觉得体育课程越来越累且枯燥无味。
其次,一些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时间,一开始能够坚持锻炼,但是由于体育老师对学生的任务要求,时间长久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德育工作没有学习兴趣。
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策略与方法3.1打造“体育&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认为,除了需要重视德育,还可以借助德育打造具体特色的体育课堂,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首先,不但实现了学生对体育&德育的重视学习,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从小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之我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核心素养”之我见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部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于2014年3月30日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也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
那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书育人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入手。
因为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促进广大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建设文明的校园氛围,还能由此通过学生带动家长讲文明、树新风。
我作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校园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一入学就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和引导,在学生中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从而当文明人,促进其文明习惯的养成,从而建设文明的校园氛围。
具体行动步骤如下:一、想让学生当文明人,得让学生先学讲文明话。
古人说:“言为心声”,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就像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讲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语言表达,往往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因此,如果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文明的人,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从学会说文明的语言开始。
核心素养之我见-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核心素养之我见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这就对我们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中国先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指出先生要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本身各方面的能力。
中国先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明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综合表现又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理论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先生应具备的顺应毕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涵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理论。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先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旨在实行本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者的无机结合,我们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教授知识只是停留在认知领域,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先生的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的浸透,正如我们寻求的有效课堂,有效教学时为了学而教,时以先生学会学习为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核心素养时为了发展先生顺应社会变化毕生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引导我们的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言语表达,抽象风度,教学思绪,驾驭教材,主导地位,板书设计等方面深化考虑,作为英语教师要培养先生的言语能力首先老师要加强本身综合言语能力和学习和培养;2011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先生经过英语学习了解英语言语国家的文明,经过学习培养国际视野,加强跨文明认识,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步自高本身的文明认识,有必然的祖国情怀。
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先生能够有必然的输出,那这必然就要求输出大于输出,我们老师的输出时首当其冲的,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各方面的素养时先决条件。
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先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我必须首先进步本身的素养,真正地发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和适用性的特性,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传统的言语知识与能力培养,还要关注日常教学中本身和先生的思想能力,思想习气的培养,进行启发式思想教学,去健全先生的心智,塑造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让外语教学鲜花绽放。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
它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标,包括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在我看来,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能够获得的综合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基础。
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准确的语法和流利的表达能力。
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聆听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理解他人的表达,同时还要有清晰、准确、流利的表达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实、自然而且富有感情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文学修养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氛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
所以,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情感、有理性、有审美品位的人。
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培养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多方位的思维品质。
这些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文化素养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了解和感悟世界各种文化的能力,包括了解国内外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知识。
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们形成全球化的文化观念,使他们具备与世界各地人民友好交往的素养和能力,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明辨真伪、善于批判、愿意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作为语文学科的一员,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从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
首先,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四个方面。
掌握清晰的语音,拥有丰富的词汇,掌握规范的语法,能够书写优美的语篇,是每个语文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只有这些基础技能掌握了扎实,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水平。
其次,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语文知识包括汉字的认读、词语的理解、语法的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等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读和书写错误率高的状况,极大的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词汇的积累是扎实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对词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的关键。
同时,掌握规范的语法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表达更加精确、优美,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除了基本技能和知识,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思维能力。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对于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语文学科,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在阅读方面,语文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和推理作者立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水平。
在写作方面,语文学习者需要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养成整理信息和思路、构思表达和细致考虑的习惯,从而实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写作目标。
最后,情感态度也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
情感态度包括语文学习者的语文兴趣、态度、价值取向等。
认真拓展语文兴趣、重视语文学习,注重交流沟通、坦诚看待语文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通过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塑造,逐渐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优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赋予人文灵魂,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
版A4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核心素养不是新词!它是学生全面发展更加具体的表现。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它既超越了课改本身,也提升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意义。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人来说,我们能够为下一代做的就是让他们真正掌握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使命所在。
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通过学习,我要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
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核心素养之我见1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
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2核心素养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之我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安徽省歙县新安中学上挂交流教师:方宏伟一、素质与素养是什么关系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素质和素养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素质特指有机体生来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也就是生理学上所说的先天遗传因素。
作为生理条件,人的素质无疑为人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是实现其各项能力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所谓素养则是指人们经由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学识、品德、技能或技巧等等。
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以及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交往过程逐养成的。
与素质不同,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们通过教化方能习得的。
尽管素养是人们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建构起来的,两个概念都和教育有着紧密联系,但它们毕竟具有不同的内涵。
上世纪末,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人们创造性地提出素质教育的主张,以及随后这一主张渐成社会共识的过程,人们对素质这个概念的理解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现今,人们更倾向于将素质理解为: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点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和素养之间的区别淡化了,消失了,在人们的心目中,二者已然成为一组同义词。
日常生活用语和行文中,素养和素质两个概念相互代用的情况比比皆是,习以为常了。
如果说上述两个概念还有什么区别的话,大多只表现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
在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基础教育中经常使用的素质概念,用于成人和专业教育时,则通常会为素养所取代。
例如我们可以讲: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们的素质质量和水平的教育;也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人们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条件下生存、生活和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等等。
总之,一句话:在儿童和青少年那里被称为素质的东西,在成人那里则常常被称为素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妨把素质理解为发展中的素养,素养则是更成熟的素质。
笔者所以不厌其详地诠释素质和素养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实在是因为二者对于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太重要了,只有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才能够对由这些基本概念衍生出来的,诸如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体系等新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否则,没有共识,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将很难进行。
二、核心素养是怎样定义的平心而论,笔者是衷心赞成关于核心素养的主张的,而且认为当前提出核心素养的举措恰逢其时,对实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问题是定义核心素养,一定要从中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实实在在,不能玩文字游戏,要让学校师生好理解,可操作。
在人们对素养的内涵已然界定清楚的情况下,研究核心素养的问题,还必需对“核心”的概念以及所以会成为核心的理由也要达成共识,才能确定到底什么是人们所追求核心素养,进而展开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人的社会性、人才成长的过程性,以及人才规格的多样性,使得人才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十分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的形成有着显著的个性特征。
然而,事情无论多么复杂,总会有规律可循。
研究国内和国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类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教训,追寻他们所以能够在所处的环境和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个中缘由,条分缕析提炼致使他们所以成才的各种因素,其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具价值的共同性的内在因素,就是我们需要的所谓核心素养。
人们会发现,核心素养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过程中都会发挥某种共通的作用,它们是统帅人才成长的“纲”。
抓住了它们,就有可能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就能纲举目张,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个教育案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当年战斗在解放区的“抗大”及其各个分校,毛主席亲自为它们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连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校训,简明扼要,无异于对抗大学员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抗大为抗日战争、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干部,为新中国的创生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另一个案例,是远在大后方的“西南联大”。
据当事人总结,“爱国、正义、刻苦好学”是学校师生的“基本共性”,这也可以说是学校在抗日后方艰苦条件下办学实践中,师生逐渐形成的核心素养,在国家多难之秋,是师生的这些素养成就了学校“学术重镇、人才摇篮和民主堡垒”的绩业。
办学8年,学生投笔从戎直接走向抗日前线的达1300多人。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算起,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部,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其中联大师生当选院士的,有193名之多,许多人成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引路人,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未来和学习问题的理解。
论述得到世界上众多有识之士的认同,16年前中国新课改也曾从中汲取营养。
上述国内办学的成功经验,以及国际社会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真知灼见,无疑都可以在研究核心素养时予以借鉴。
近来,笔者的一位在中学从教多年的学生,用微信传给我一幅“学生核心素养”图,说是听一位教育专家报告时得到的,图的内容从《光明日报》2015年12月8日的署名文章《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中得到印证。
这是一份自教育部文件下发以来,殊不多见的专家们研讨核心素养问题的一次记录。
据专家介绍:“现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
并指出核心素养即是“个体在21世纪生存、生活、工作、就业”“关键”和“共同”的素养。
经查,所谓9个核心素养,来自于核心素养体系研制者对“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解,即在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为三个维度之下,各提出3项要求,合起来即成为所谓的9个素养。
其思维逻辑如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述思路当然可以用作借鉴和参考。
只是这面面俱到的要求,很难讲是核心素养,因为就常识而论,多核心就是无核心。
9项素养的平行排列,了无重点,更像是一份“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图式,只是作为对“理想”的表述还不尽完善,不够准确。
例如,在自主发展维度下,将显然不是同一层次的学会学习与生涯规划等同对待;在文化修为维度,对科学的要求仅仅是精神,审美要求仅限于情趣等等,似都值得商榷。
笔者甚至想,倘以这样的图示之于教育,恐无异于按图索骥,非但培养不出千里马,即使有宝马良驹站在面前,以如此标准逐项对照,怕也会失之交臂。
需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全面发展都是各具特色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的人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从事教育,也和干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
不知道抓或不会抓住核心素养这个重点,或虽然知道抓,却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政策也会剑走偏锋,充其量都只会落得事倍功半的结果。
更令人担心的是,以这样的标准“设计教学、命题、作业、考试”,全国不分东西南北中,城乡一体化地推行下去,即使出发点再好,恐怕也很难不异化成为新一轮应试教育高潮,从而断送核心素养倡导者们美好的初衷。
三、核心素养与素质结构一脉相承什么是核心素养,又该怎样定义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体系?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素质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认识切入,进而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上世纪末,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观和人才观开始从“唯分数、唯知识、技能”向“全面育人”转变。
起初,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曾经引起社会热议。
各种观点交集,结果却莫衷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很快便以“依法施教”为由,将讨论引向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然而,关于什么是素质,以及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的争论至今也没有停止过,甚至有关什么是素质这样的基本问题,也依然是见仁见智。
依前述对素质概念的理解,人的素质具有复杂的结构性,它是由不断成长、互相依存又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基础系统、功能系统和动力系统三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基础系统,包括知识、技能、体魄等要素,为人们适应自然和社会,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质的条件;功能系统,是指能够使基础系统各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因素,包括方法、智力(也称能力)和意识等,基础系统与功能系统又合称知能结构;动力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价值观,是它决定了人们发展的方向及其质量和水平。
素质结构就是这样一个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能结构为基础形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三个子系统大体上可以分别与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相对应。
素质结构的良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自身发展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本质上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条件,有效地提升人们素质结构的质量和水平。
反思素质教育实施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的经验和教训,适应科技革命和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规格与日俱进的新要求,研究素质结构各个要素在人才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将之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考虑,从中提炼和规范符合中国教育现实,又能承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建议核心素养不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和学会担当。
学会求知。
即会求知,求真知。
求知的本质是认识世界,求知的过程也即是人们形成和完善自身素养的过程。
求知,要遵循认知规律,也即处理好认知过程中,知与行同生共长、辩证统一的关系。
知识不外乎两种: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都要认真学习,潜心把握。
两种知识的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各不相同,但都要“求实、求真”。
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讲求证据,规避偏见,挑战常规,是获得真知必需的条件。
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特征,也是作为人才自身发展、报效国家、回馈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是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特点和需要,必须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逐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会做事。
即会做事,善共事。
做事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其本质是除旧布新,对世界的建设或改造。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要学习并具备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和本领,为了把事情做对、做好,有效地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效益,需要按规律行事,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和研究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组织与运筹能力。
当今世界,合作和共享,共处和包容,正在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具备合作的意愿与合作的本领,熟悉社会的游戏规则,培养角色意识,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
此外,为了个人和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还需要培养关爱自然和环境,关爱社会和他人的情怀和品格,以及长于生涯规划,主动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会担当。
即勇担当,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