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心痛中医诊疗方案2

合集下载

50 外科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50 外科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明确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住院患者。

一、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X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2)西医诊断: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结胸里实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

3.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腹部CT、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腹部B超、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钙,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胸部X 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核磁(MRCP),前降钙素原(PCT)、细菌培养+药敏、免疫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论治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结胸里实证:通里攻下、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2011年度中医诊疗分析,总结及优化评估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2011年度中医诊疗分析,总结及优化评估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2011年度中医诊疗分析,总结及优化评估一、中医诊疗总结:1.通过临床实践,对近一年诊治患者分析总结:从脾心痛的发病机理分析:肝郁化火,忧愁思虑,或恼怒伤肝,肝气不舒,肝气横逆犯脾,气机逆乱,气滞血瘀,瘀阻脉络,心脉不通而发心痛;另一方面,木克脾土,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中焦气滞,影响心脉运行,可致心痛反复发作。

肝胆湿热,痰热壅阻:恣嗜肥甘厚味 ,烟酒过度 ,或情志过极 ,损伤脾胃 ,运化失司 ,痰湿阻于中焦 ,日久化热 ,痰热壅阻 ,瘀血内生 ,痰瘀交阻 ,心脉不畅 ,遂发。

本病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畅、胆石、虫积、创伤等因素,引起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或表现为肝郁气滞之证,或为肝胆湿热之证,或为胃肠热结之证,此三方面的证候也是本病最先出现、最常见的证候。

但急性胰腺炎发病,转变极快,且气、湿、热结聚不散则酿生热毒,热毒炽盛又易导致血热妄行而致血瘀,热毒血瘀互结,肉腐血败成脓,即所谓“邪热炽盛,郁火熏蒸,血液胶凝”,“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熬成瘀”是也。

故本病在发病时不论其处于那种辨证分型都有热毒血瘀互结的病理本质。

2.治疗中抓住辨证要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 ,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者日众 ,加之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肥甘厚味 ,烟酒不绝于口 ,导致脾胃不和 ,成为脾心痛发病的原因。

脾心痛的辨证 ,应重在辨病位 ,辨兼证 ,辨标本。

二、中医诊疗评价分析: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该疾病证型较多,根据本科室特点,根据就诊患者发病程度,根据就诊患者中证型所占比例情况,根据脾心痛诊疗方案确定:(1)肝郁化火:治法:疏肝解郁,通俯泻火。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中成药制剂:木香顺气丸。

三、优化评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轻症属“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

本病的发生与肝胆、脾胃、大肠等关系密切,起因于暴饮暴食、贪凉饮冷、恣啖膏粱厚味,或暴怒伤肝,情志不畅,或蚘虫扰窜,皆可引致发病。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规范方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规范方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规范方案中医:腹痛,呕吐,腹满,结胸,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消化系疾病西医病名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

临床以急性腹痛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

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按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按其病因又可分胆道性、乙醇性和手术后胰腺炎。

西医病因1.胆道疾病: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其中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炎症等。

2.酗酒和酒精中毒在一些西方国家为主要病因,又称为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

3.其他病因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入胰腺。

②多种原因(结石、炎症、蛔虫等)引起的胰管阻塞。

③手术和腹部外伤,④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⑤药物损伤(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雌激素、消炎痛、异菸肼、甲氰咪胍等)。

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

⑦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尿毒症血管病变和肾移植后的血栓性病变等)。

⑧胰胆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先天性十二指肠环状胰腺、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非交通性畸形等)。

⑨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

⑩妊娠和精神因素。

中医病因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饮食内伤,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致使肝胆郁滞,横逆脾胃;或六淫外邪侵袭,其中以热邪、热毒、湿热之邪多见。

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大肠,致使中下焦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本病。

发病机理胆结石或蛔虫嵌顿在壶腹部,或伴有炎性水肿、痉挛,可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在胆结石排出过程中,Oddis括约肌麻痹性弛缓,致使包拾胆汁在内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

脾心痛诊疗方案

脾心痛诊疗方案

脾心痛【定义】脾心痛,是指上腹急性发作的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学中的轻症急性胰腺炎属该病症范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一)中医辨病依据:上腹急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

(二)症候分型及辨证依据:1、湿热瘀滞证中医辨证依据:腹痛拒按,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胸闷不适,大便不通,身热,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饮酒、过食肥甘食品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司;或胆石、蛔虫内生,胆石、蛔虫阻塞胆管使肝胆疏泄失司,湿、热、瘀积于中焦,中焦不通而发病。

病位:在中焦。

病性属实。

2、淤血阻滞证中医辨证依据:腹部疼痛或剧或缓,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见包块质硬,扪之碍手,经久不愈,舌质黯,或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病因病机:湿、热、痰、瘀等治病因素积于中焦,正气不足,无力抵御邪气,邪气瘀滞中焦、气血不通,发为淤血内停阻滞中焦经脉而发病。

病位:在中焦。

病性属虚实夹杂二、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参考西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3 版》进行诊断。

(1)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 等于正常值上限3 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3)腹部B超或CT检查见胰腺肿大或伴有胰周炎性渗出。

(4)入院内48小时内的RANSO评分小于3分。

【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上腹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胰腺炎相混。

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上腹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脾心痛部位在中上腹,病前有过失肥甘油腻,饮酒诱因,常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脾心痛

脾心痛

•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 • 1、内科治疗: • (1)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 (2)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疗法: • (3)抗休克: • (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5)糖皮质激素:
• 2、减少腹腔内有毒液体: • (1)传统方法:手术清除加引流。 • (2)腹腔镜下:腹腔灌洗。 • 3、手术: • (1)胆道梗阻: • (2)胰腺囊肿和假囊肿: • (3)疑有穿孔或肠坏死: • 4、重要脏器衰竭:
• 重症除具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且 具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 和(或)器官衰竭。由于重症胰腺炎病程发展险 恶且复杂,国内外提出多种评分系统用于病情严 重性及预后的预测,其中关键是在发病48或72小 时内密切监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综合评 判。
治疗
•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 • 1、抑制胰腺分泌: • (1)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置鼻胃管持

分型
急性胰腺炎临床分型: • 轻型 (AP)
• 重症 (SAP)
• 病理分型: • 一、水肿型(间质型)
• 二、出血坏死型
西医的病因
• 1.机械性 胆道梗阻,胰管梗阻,十二指肠反流,手
术等。 • 2.代谢性
酒精中毒,甲亢等。
• 3.感染性 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基病毒-B、埃
可病毒等。
2020/2/6
2020/2/6
1
2020/2/6
2
2020/2/6
3
2020/2/6
4
急性脾心痛
2020/2/6
5
• 定义:
• 急性脾心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急症 ,临床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重者,腹痛持续难 忍,且呈阵发性加剧,脘腹胀闷,呕吐剧 烈,壮热不退。

外科---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版)

外科---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和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①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拒按、痞满燥实坚。

②次要症状:微热或壮热甚则出现寒热往来、口干渴、尿短赤。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或弦滑。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胰腺病协会(APA)2012年修订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和分类系统》及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

临床表现为:①症状:以急性起病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体征:上腹部压痛、和/或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脐周或肋下瘀斑③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大于正常值3倍,CT或MR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等改变;④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分级有助于对胰腺炎轻重度判定。

无器官功能衰竭、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改良Marshall 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衰竭);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或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二)急性胰腺炎分期1.初期:自发病至1周左右。

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3周。

3.恢复期:发病后3周左右至4周及以上。

(三)证候诊断1.初期a.结胸里实证:寒热往来、腹部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舌红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脾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单

脾心痛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单

急性胰腺炎(AP)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胰瘅(TCD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二、诊断标准:急生胰腺炎(AP)中医病名胰瘅,属胃脘、腹痛范筹,由于其范围广,中医诊断难以量化,参考西医《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3版》进行诊断。

(1)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2)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3)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

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三、入院检查(入院后第1-3天完成)。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B超。

(2)动态血清淀粉酶:第一天,2~3次;第2~3天,1~2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片、腹部平片、腹部CT(病情允许时)。

四、病情评估(一)Rason评分:1、入院时:(1)年龄大于55岁,(2)血糖大于11.2 mmol/L,(3)白细胞大于16.0x109/L(4)ALT (谷丙转氨酶)大于250(5)LDH(乳酸脱氢酶)大于3502、入院24小时:(6)红细胞压积下降大于 10%(7)血钙低于 2.2mmol/L(8)碱缺失大于 4mmol/L(9)BUN升高大于2.81 mmol/L(10)估计失液量大于 6L(11)PaO2 小于 60mmHg每个指标1分,合计11分,<3分轻症,>3分病重,>5分为危重症。

(二)CT评分:A级:正常胰腺。

B级:胰腺局部或弥漫的增大。

C级:胰周轻度渗出。

D级:胰周渗出显著,单个液体积聚。

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任继学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脾心痛

任继学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脾心痛

任继学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脾心痛任继学教授是2009年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之一,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任老主张融古贯今,溯本澄源,发展中医,尤以《黄帝内经》为根基。

中医人网站转载刘艳华记录的任老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脾心痛医案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脾心痛王某, 男, 49 岁。

初诊日期: 2003 年6 月14 日。

因左上腹疼痛1 周而就诊。

该患1 周前饮酒后出现左上腹疼痛, 遂至当地医院检查, 诊断为胰腺炎, 曾服用清胰利胆胶囊, 效果不显。

现症: 时左上腹疼痛, 喜温喜按, 晨起恶心, 舌红, 苔薄白, 脉沉弦有力。

左侧天枢穴压痛( + ) 。

诊断: 脾心痛( 胰腺炎) 。

治法: 疏肝理气, 清热解毒。

方药: 柴胡10 g, 赤芍15 g, 败酱40 g, 附子3 g, 生地榆15 g, 干姜2 g, 片姜黄15 g, 蒲公英50 g, 紫花地丁15 g, 茯苓15 g, 枳子15 g, 白豆蔻15 g。

水煎服。

西黄丸, 每次5 g, 日3 次, 口服。

服上方10 剂, 诸症消失, 病情缓解。

嘱其节饮食, 戒酒浆, 以防复作。

按: 该患平素嗜酒, 酒毒浸入营血, 使脾胰受损,肝胆受伤。

酒虽为五谷之精华, 但其是大热大毒之品, 久则毒热穿肠透脾, 侵及于胰, 胰为邪伤, 则中焦气化不通, 胰液不能外泄, 经络不畅, 不通则痛。

同时肝胆脾胃气机不利, 则产生恶心。

故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法。

方中柴胡、片姜黄疏肝理气; 赤芍凉血化瘀; 败酱、地榆、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附子、干姜、白豆蔻温中健脾; 茯苓健脾化痰, 以消除胰腺之水肿; 更用枳子化解酒毒, 和润五脏。

诸药合用, 气机通利, 热毒清解, 瘀化痰消而奏效。

成药西黄丸中西黄清热解毒, 配以乳香、没药活血消肿, 更佐以麝香走窜散结,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

【张伯臾医案】脾心痛

【张伯臾医案】脾心痛

【张伯臾医案】脾心痛脾心痛医案戚××,男,46岁。

【辨治经过】初诊(1983年5月6日)主诉:患者有慢性胰脾腺炎病史10年,1982年起腹胀加剧,左上腹隐痛。

1982年9月剖腹探查,未见恶性病变。

口干,便难如粟,量少。

诊查:舌苔白腻而干,脉沉滑有力。

辨证:证类脾心痛,考之胰腺炎以结、热、滞居多,病虽久,脉舌症均属实证。

治法:拟小承气汤加味。

处方:生川大黄10g(后下)川厚朴9g 枳实12g 火麻仁12g 当归12g 红藤20g 败酱草30g生米仁30g 槟榔12g 生山楂12g 赤芍、白芍各12g二诊(5月11日)服4帖药大便畅行,日2~5次,便时稍有腹痛,畅后腹部觉松,但胃纳欠旺,口干苦。

舌润红,苔白中兼黄而干,脉细滑。

腑气尚未尽畅,再拟行气疏腑兼以和中。

处方:炒枳实12g 川厚朴6g 广木香6g 青皮、陈皮各6g 当归12g 赤芍、白芍各12g 花槟榔12g 清炙甘草4.5g 生大黄6g(后下)败酱草30g 蒲公英24g三诊(5月15日)前用行气疏腑之方药,便日行两次,但脘腹胀仍未除,胃纳欠旺,口中干苦。

舌质红,苔中薄黄,脉细滑。

此为肝胃不和,再拟泄木疏土,以和中州。

处方:炒柴胡4.5g 赤芍、白芍各12g 青皮、陈皮各4.5g 川楝子12g 炒枳实12g 川朴9g 连皮槟榔12g 炙甘草6g 当归12g 生大黄6g (后入)败酱草20g 鸡内金9g 4帖四诊(5月19日)大便日行两次,质软,腹痛已平,唯于食后稍候,苔腻十化八九。

湿热渐撤,再拟前法出入,改为缓攻。

处方:炒柴胡4.5g 赤芍、白芍各12g 枳壳9g 炙甘草3g 制川大黄6g 大腹皮12g 川厚朴6g青皮、陈皮各4.5g 红藤15g 败酱草20g 焦山楂、六曲各9g。

急性脾心痛概念以及治疗措施

急性脾心痛概念以及治疗措施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呼吸、脉搏、 血压等变化,注意皮肤色泽、肤温、腹痛等情 况的改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以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平时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 手术病人要做好各种手术护理。
急性脾心痛概念和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
一、概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急性脾心痛概念和治疗措施
急性脾心痛概念和治疗措施
目的:熟悉急性脾心痛的诊断和治疗, 掌握中医对本病的辩证施治。
课前提问: 急性脾心痛相当于西医的那种疾病? 急性脾心痛用中药治疗疗效确切吗?
急性脾心痛概念和治疗措施
一、概念
急性脾心痛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临床以腹 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病重者,腹痛持续难忍,且呈阵发性加剧, 脘腹胀闷,呕吐剧烈,壮热不退。甚者面色苍 白,四肢厥冷,喘促,脉微欲绝。严重者,可 见肌肤紫斑,神昏,抽搐。
热毒炽盛 腹痛加剧,且出现寒战高热、黄 疸以及肌肤紫斑,严重者可发生厥脱。
胆胰湿热 突发中上腹胀闷疼痛,伴有恶心、 呕吐,发热,或黄疸等胆系症状。
急性脾心痛概念和治疗措施
四、鉴别诊断
急性胆胀 以右胁下剧烈绞痛为主症,常突然 发病,阵发性加剧,牵及右肩胛,多伴见寒战 发热,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右胁下多压痛。 B超示胆囊增大,胆壁粗糙。
阳明腑实证的成因是:热盛伤津,津伤化燥, 因燥成实,邪热与阳明糟粕相结,形成阳明腑实证。 阳明腑实证的证候特征:1、全身毒热内盛的证候;2 、腹部的实证表现,
以上1、2必须同时存在,才能诊断阳明腑实证。 如果只有1,只能诊断为阳明胃热证,如果只有2, 只能诊断为杂病腹满实证。 脾心痛的病人符合阳明腑实证或杂病腹满实证。

外科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版

外科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欣衲诊斷1中医诊新标准参彩£实用中佚内科学》第二強(I >k炎、严世芙4缢.1%科学技术出扳补. 2009年>和20M年中[3中西保结合学会汗通外科S业委员令狡布的《匝症急性秋腺炎中酋医结合诊治弔南爲①卞耍症状:枝取胀满•拒按•葫満條实坚.②次耍症状,微熾或壮热斤则111現寒热往来.LIT•汹、廉烦亦。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H*弦数或洪数或兹滑.2.西医诊断标准参与关国脇腺病协会(APA)2O12年修订的《急性胰怎炎分级和分类系统》及20M 年中华庆V会外科学分会帧腺外科学爼发布《中华氏宁会急性賊腺炎临床诊沦抬南2014年版》•急性快腺灸是拐乡种構因引起的腸的激活•继以胰族对祁炎址反府为主姿特征的枚槁.朮/町发半全巾炎症反应综合命•盯伴竹器1Y功能旳睬或川现坏死、脓肿或假件实肿等畅部并发症者•或两音兼有•临床农现为:①症状:以急性起舫的I.腹部疼需为丄啖临床农现(怎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休砒I:腹鈿压疝、和/或反跳疝及叽索张.肠眄音减河或消失,脐用或肋卜• 瘀斑③辅助检査:血赧淀粉曲水平大丁•正常值3借.CT或MR竹件枕狠炎的比低农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脐腺坏死等攻变:④改良Mohall评分系统、APACHE II评分、BalthazarCT分级有助丁对荻腺炎轻山度判沱.无黑官功能衰甥、无财检或全身井发症为轻症急性枕粽炎(卷官功能衰划的诊斯标准依掘改Marshall评分聚统•任何器官评分事2分可宦义存在话官功能衰竭”有历部或全片畀发症,或有器官功能哀竭但持坡时间<24小时为中麼朮症急FU快腺炎.冇器官功能我堆但持续时间224小时为雨莊急忤胰凍炎.(二)急性胰滋炎分期1・初期*自发病至1周左右.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3周。

3•恢复期’发病后3局左右至4用及以上.(三)证候诊斷1.初期a・结胸里实证:寒羔往来.囑部煥満帀:彌・拒按.大便雀结•帕胁片隅.心烦耳呕等.舌红苔芮腻或贫厚而惊.脉沉话•b・腑实热结i£:±腹疼辩,拒按,痛如力割,峻胀难忍,时冇惡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極结.小便垢黄•舌质红成红略.舌苟黄总或燥•脉戎数或洪数•c.lj]胆湿热证三持续的腹部及滞协疼痛、阵发性加JM, HH咏黑心、电I:或寒热律来• 口苦.U黄、身眞、尿黄.舌质红.舌柠黄K.咏弦滑或烷滑敌。

脾心痛中医路径

脾心痛中医路径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住院流程路径说明:本方案适用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脾心痛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心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ICD—10编码:K85/k85.X05)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8月)》有关“胃脘痛”、“胁痛”、“腹痛”诊断标准。

由于中医涉及面广,本方案诊断以西医诊断为主。

(2)西医诊断:参考卫生部《临床路径(2009年版)》进行诊断。

①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②血清淀粉酶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少数病例正常或轻度增高);③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并排除其它疾病。

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2011年)》,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和重证I型)有关章节。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证候分为:肝郁化火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四种证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心痛(急性胰腺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心痛(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征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的患者;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器官功能衰竭,除特殊治疗外,仍适合本方案,归入变异统计。

如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处理并发症为主,如呼吸支持、透析等,则退出本路径;6、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创伤性胰腺炎、胰腺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入院后第1-3天完成)1、必查项目:(1)三大常规,大便隐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重症Ⅰ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07版》。

①主要症状:脘腹胀满疼痛、心烦喜呕;
②次要症状:寒热往来、口干渴、尿短赤;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或弦滑。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07年版》。

重症急性胰腺炎无器官功能障碍者
①症状: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
②体征:上腹部压痛、和/或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脐周或肋下瘀斑;
③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CT或MR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等改变;
④APACHE II评分在8分以上,Balthazar CT分级在D级或E级,Ranson’s标准大于3项。

(二)疾病分期
1.初期:自发病至一周左右。

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2周。

3.恢复期:发病后2周左右至3周。

(三)证候诊断
1.结胸里实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漠漠不欲饮,心烦喜呕等与痞满燥实坚。

2.热毒炽盛证:脘腹胀满、腹胀拒按,高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宁,肌肤发斑,舌绛苔黄,脉数。

3.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结胸里实证
治法:通里攻下、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
①清胰陷胸汤加减。

柴胡、黄芩、枳实、厚朴、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生大黄、芒硝、甘遂末等。

首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二煎400ml灌肠,3~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
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并给予芒硝全腹外敷,1~2次/日。

②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

首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二煎400ml 灌肠,3~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同时给予芒硝全腹外敷,1~2次/日。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

推荐方药:
①清胰汤或清胰承气汤加减。

柴胡、黄芩、延胡索、川楝子、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草、桃仁、牡丹皮、生大黄,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②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等,水煎200ml 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③黄连解毒汤加减。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淤、健脾和胃
推荐方药:
①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生姜等。

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②参苓白术散加减。

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炒)、白术、山药等。

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③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药、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④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

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1.结胸里实证: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

2.热毒炽盛证:苦参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3.气阴两虚证:参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下巨虚、内关、中脘、梁门、阳陵泉、地枢、脾俞、胃腧等,呕吐
重者加天突,腹胀明显者加上巨虚,强刺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2~3次,也可用电针。

耳针取胆区、胰区、交感、神门,强刺激手法,留针30分钟,或埋针。

(四)心理治疗
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与病人多交流,进行必要解释,帮助病人消除恐惧、树立信心.
(五)其他治疗
腹痛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时可应用电针仪、热疗、离子导入、光电治疗仪、结肠透析机、极超短波治疗仪等辅助治疗。

(六)内科基础治疗
出现腹胀腹痛明显伴恶心呕吐时给予胃肠减压、抑酸、营养支持治疗;出现憋气,胸闷给予吸氧。

(七)护理调摄
建立护理单元;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与其它检查均正常。

好转: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缓解;肠鸣音好转;实验室检查基本上恢复正常。

恶化:腹痛腹胀加重;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无好转;肠鸣音消失;实验室与其它检查加重。

(二)评价方法
1.病情评价:①APACHEⅡ评分标准;②Balthazar CT评分;③中医临床观察量表
2.终末评价:病死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