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精品】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导 语
精课精 读 读文
单元导入
学方法
略课略 读 读文
交流 平台
用方法
梳理总结
67
精读课文 定位:在阅读 实践中学习阅 读策略。 呈现方式:旁 批;课后活动
68
具体内容
1.提示阅读的线索:题 目、插图、内容线索。 2.预测要有依据。 3.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 事的实际内容不一样。
69
1.鼓励学生一般阅读一边预 测。 2.提示学生:可以“修正” 自己的预测。 3.实践活动:借助题目进行 预测。
目标标标
单单元元 重重点点目目标
标
每篇课 文的教 学目标
本本单课元 个个重性性化点化目目标
目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 题
20
词语理解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第二阶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
孤立处理教材内容,忽视交 流平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机械实施教学,让学生读背 交流平台。
将交流平台作为考试内容
47
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48
语文课程性质
2001版
2011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1
目录
01 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02 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
2
一、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3
与低年级比较
二年级下册
集中识字
1个单元 4课
统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内容内涵丰富、语言典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灵活,目标要求清晰明了,语文要素层次分明。
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材的特点,发挥其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材内容编排体例的创新性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变单一的主题单元结构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创新。
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编。
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
这样编排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清晰明了,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2.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统编教科书创新阅读教学体制,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進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3.特殊单元设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
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
编排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统编教材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还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习作组成。
这样编排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现状,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连结、提问、图像化、推论、自我监控等等. 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三年级起的编排:教材中的其他阅读策略:复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默读:课程标准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朗读正确,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五、六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扫读等。
二、三上阅读策略单元——“猜测与推想”教材解读(12、13、14课)推测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的独具匠心预测阅读策略教学尝试1.直接解释: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2.示范作用: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让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
(使学生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3。
指导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逐渐减少指导数量;(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4。
独立练习: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5。
总结反馈:再次向学生明确简述策略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在其他情景下使用;(明确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各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阅读线索-—形成假设—-寻找资料检验假设——形成新的假设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1。
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例:看图猜成语——猜测与推想,不是胡猜,是有依据地猜,是阅读时的法宝)2。
充分呈现学生推想的过程,丰富认知图式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它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如何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
如何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感受式阅读,重视感悟和体验。
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这种规律难寻的教育方式,让语文变得艰深难学。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语文教育在科学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人们关注比较多的仍然是学生读懂了什么,至于学生是怎么读懂的,仍然属于“暗箱操作”。
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更要知道“怎样到哪里去”(过程和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读懂属于认知,怎么读懂的属于元认知。
要打开语文教学的这个“暗箱”,有关元认知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策略属于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阅读理解策略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统编小学教材围绕策略来组织单元,将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从认知层面提升到元认知层面,这是语文教材在科学化道路上探索的一个成果,三到六年级逐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对于促进教师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策略的内涵及编排方式预测,即学生根据一定的线索,有依据地对文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寻找文本信息,验证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
预测是一种天然的阅读心理,教材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并调动先备经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参与度,促进具对文本的理解。
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又是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材对预测的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练习题呈现了预测的思维过程,提示了预测的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其预测的能力。
李竹平:统编版教材策略单元教学的五点思考和建议
李竹平:统编版教材策略单元教学的五点思考和建议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三种特殊学习单元,即习作单元(每册教材一个,共八个)、策略单元(每个年级上册一个,共四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各一个)。
习作单元是为了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策略单元主要指向常用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综合性学习单元既充分体现语文是母语学习,又体现了整合的理念。
本文主要探讨策略单元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思路。
先来聊聊一个概念:策略。
人们常常在文章中使用这样的概念组合——“策略与方法”,但几乎没有谁在文章中将“策略”与“方法”区分开来阐述清楚,仿佛这两个概念是一体或者一致的。
问题是,如果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为什么不只用其中一个,非得两个一起用呢?那么,策略与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策略”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初读这两个概念的词典解释,不好判断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细细推敲,似乎“策略”里应该引领和包括“方法”,“策略”指向“方针”,“方法”指向“门路、程序”。
再请教能力不俗的“度娘”,并没有找到更清晰明确的解释;将概念加上相同的限制词“阅读”,也没见到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词典中的解释,结合统编版教材中“策略单元”要学习的阅读策略,以为“策略”是方向性的,“方法”是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
比如,“预测”是策略,这一策略的落实靠的是具体的方法,有根据重要内容信息进行预测、根据故事线索预测、发现故事发展逻辑进行预测、综合内容信息进行预测等不同方法。
回到策略单元理解和教学的探讨。
常用的阅读策略,大概有“预测与推演”“启动先备知识”“视觉化”“自我监控”“连结”“提问题”“总结”“综合与评价”等。
统编版教材四个年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分别指向“预测”“提问题”“提高阅读速度”“选择阅读方法”,后两种都可以归入“自我监控”。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的阅读能力。
精读侧重于文本的细节和深层含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略读则强调快速、准确地获取主要信息,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这种编排方式的优势在于,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批判性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平衡精读和略读的比例,根据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鼓励他们在课下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精读和略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二、文学与非文学并重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在选材上兼顾文学与非文学类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这种编排方式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跨文体阅读能力。
然而,非文学类文本的加入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题材不熟悉、语言风格迥异等。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熟悉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策略。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体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收集不同类型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经典与时代兼顾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在选文上兼顾经典作品和当代作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和思想动态。
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当代作品则贴近当下生活和社会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时代思维和批判精神。
这种编排方式的价值在于,既让学生领略了文学经典的魅力,又让他们了解了当代社会的多元现象。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应关注当代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帮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多元性。
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的文本解读与教学
教学设计|文|阮美好在统编本教材中,策略单元首次进入教材编写体例,充分体现了教材作为学科育人价值最重要资源与载体的功能与作用。
针对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无法准确把握统编本教材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问题,笔者从“是什么”“怎么用”“教什么”“怎么教”等角度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并通过教学实践找到课堂教学的原点,破解特殊单元的教学难题。
一、策略单元的文本解读这里的策略单元指统编本教材三至六年级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和八个习作策略单元。
(一)策略单元“是什么”学科教材是蕴涵基本经验、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价值等多个维度内涵与意义的文本,教师不仅要“看见”其中居于表层的语言(事实性知识)、知识(概念性知识)、技能(方法性知识),更要“发现”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思想性知识)和文化修养(价值性知识)。
策略单元跟普通单元的本质区别,就是借助语言事实与现象,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知识。
因此,教师需明确策略单元文本与训练体系的整体功能与价值,不仅要明确策略是什么,还要明确策略所具备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学习与发展力。
如“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师不能仅完成“预测”策略(抽象的概念与方法)的教学,更不能仅仅完成童话文本的阅读教学,而需要让学生借助文本及方法提示,在预测验证中体验阅读的趣味与快乐,并学会运用“预测”策略知识。
又如“想象”习作策略单元,需准确把握单元从整体到局部的文本编排,首篇《宇宙的另一边》作为全景式想象范例,借助想象内容(宇宙的另一边),展示想象方法(“倒影”)和想象秘诀(“变身”);第二篇《我变成了一棵树》则具体呈现了“变身”想象秘诀;“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呈现想象概念(写作知识)、想象方法(写作方法)与秘诀提炼、片段练习到整篇示范的策略指导过程,让想象写作知识与方法成为学生“习作”的脚手架。
因此,教师要梳理出单元写作训练主线与训练层次,有的放矢地发挥教材文本的功能与价值。
(二)策略单元“怎么用”策略单元的独特价值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序列策略,拥有合用的阅读与写作支架,促进与文本(包括学生自创造的文本)的视域融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堂握某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前面的课文进行策略的指导;后面的课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与“交流平台”等对本单元的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展、运用。
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
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
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些课后题,如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
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
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单元学习目标字词句:(1)认识23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会写13个字,会写14个词语。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等7个生字。
(3)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4)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阅读:(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知道预测有不同的角度,预测的内容跟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能将自己的预测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想法。
(4)能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5)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口头表达:(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
课题研究KETI YANJIU统编版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准,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并欣赏语言文字,不断积累阅读策略,并能够在此后的学习中应用此类策略。
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展现出阅读策略单元的价值,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编写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猜测阅读,充分感悟乐趣就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设计来讲,在阅读策略单元中,之所以会先行呈现出具备阅读价值的文章,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活动,领会文本语言,同时在品鉴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知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掌握与之相互对应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此后的学习成长中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能够灵活应用此类策略,完成自主阅读,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目标,无形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准。
将此作为基础支撑,教师在为学生组织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贴合单元阅读策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自主经历阅读策略的形成过程以及应用过程,为其后续自主阅读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撑。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本单元主要包含的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以及《不会叫的狗》这三篇课文。
其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具有充足的指导价值,而其他两篇文本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第一篇课文作为核心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具体来讲,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初始阶段,就充分贴合文本,为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老屋的“老”体现在课文的哪里?你认为老屋会有多“老”?在两个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将会不由自主地调动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储备,给出不同的答案,那么学生的猜测是否足够精准?在探索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会自然地融入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在文字中寻找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和插图相互融合的方式,形成对老屋的具象化认识。
在此种认知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各种词汇来了解老屋的陈旧,同时还能够充分体会到老屋的情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上习作单元整体解读、策略与设计
三上习作单元解读与设计一、单元整体解读(一)单元主题留心观察(二)语文要素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提炼方法,会观察)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迁移运用,写观察)(三)单元结构:本单元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六部分构成。
(四)课标定位:1.在习作中懂得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受感动的内容。
5.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的错误。
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教材解读:本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
主题是:留心观察。
核心语文要素是: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内容编排:2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2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和1次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编排的各项内容环环相扣,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习得。
2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过多要求。
重点在于:观察和表达方法的获得,凸显“阅读铺路,读写结合”的理念。
接着要通过“交流平台”的讨论、交流、整理、归纳出“我们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仔细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即要有留心观察意识,更要学会观察方法。
再通过“初试身手”尝试写一写生活中的小片段,练习把自己观察到的新发现写出来。
最后,在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中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方法,学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同时,安排了两篇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供学生学习,做范例导航。
二、教学策略:习作单元教学,一定要跳出传统阅读单元习作的模式,它的核心目标指向:习作方法,习作表达。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3篇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3篇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三种特殊学习单元,即习作单元(每册教材一个,共八个)、策略单元(每个年级上册一个,共四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各一个)。
习作单元是为了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策略单元主要指向常用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综合性学习单元既充分体现语文是母语学习,又体现了整合的理念。
主要探讨策略单元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思路。
先来聊聊一个概念:策略。
人们常常在文章中使用这样的概念组合策略与方法,但几乎没有谁在文章中将策略与方法区分开来阐述清楚,仿佛这两个概念是一体或者一致的。
问题是,如果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为什么不只用其中一个,非得两个一起用呢?那么,策略与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策略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初读这两个概念的词典解释,不好判断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细细推敲,似乎策略里应该引领和包括方法,策略指向方针,方法指向门路、程序。
再请教能力不俗的度娘,并没有找到更清晰明确的解释;将概念加上相同的限制词阅读,也没见到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词典中的解释,结合统编版教材中策略单元要学习的阅读策略,以为策略是方向性的,方法是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
比如,预测是策略,这一策略的落实靠的是具体的方法,有根据重要内容信息进行预测、根据故事线索预测、发现故事发展逻辑进行预测、综合内容信息进行预测等不同方法。
回到策略单元理解和教学的探讨。
常用的阅读策略,大概有预测与推演启动先备知识视觉化自我监控连结提问题总结综合与评价等。
统编版教材四个年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分别指向预测提问题提高阅读速度选择阅读方法,后两种都可以归入自我监控。
这是小学生阅读实践中需要经常运用的几种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效率都十分重要。
“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设置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上的预测策略、四上的提问策略、五上的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六上的有目的的阅读策略(见下表)。
这四个阅读策略教学单元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前后关照,具体到每一个策略单元,又是一个小的整体,单元内课文之间关系紧密,教学目标逐课提升。
学习阅读策略,学生要经过“学习——实践——运用”的过程,教学时要制定单元层级目标,明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将阅读策略教学和运用落到实处。
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目的学生要具备阅读能力,首先要有阅读兴趣。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预测”阅读策略,并在单元导语中写道:“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说明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在边读边预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本单元涉及到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两个子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两个子任务群都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理解和表达,达到综合运用“预测”阅读策略的目的。
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内容安排“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的单元,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预测”安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习作《续写故事》和语文园地。
四、“预测”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纵向上看,教材在二年级时就开始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比如: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文泡泡里提出:“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课后思考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练习,学生已经在无意识中练习了一些预测,为本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统编本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学主张|教材解读阅读策略的形成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其向纵深发展并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统编本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从三年级开始,以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种基本的阅读策略为主线,编写了序列阅读策略单元。
如何破解阅读策略单元的密码,借助这类特殊单元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笔者尝试从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两个维度作如下思考。
一、对阅读策略单元的解读1.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安排纵观统编本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在上册中选取了四种阅读策略来编写策略单元。
具体安排如下: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这四种阅读策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呈阶梯式序列化分布。
2.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结构与普通阅读单元基本相似,都是由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几个部分组成。
但也有不同。
(1)单元主题安排不同。
统编本教材普通单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展开,所选编的课文都围绕该单元共同的人文主题,同时也共同承载着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
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所选编的课文是《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
这四篇课文都是革命题材类文章,紧扣该单元的人文主题。
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有两个: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二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所以这四篇课文都涉及了点面结合方法的运用。
阅读策略单元则不再是以人文主题为主线来安排课文,而是以阅读策略为目标来安排,所有选编的课文都指向阅读策略这一教学目标。
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的人文主题并不明显。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08文|李莉萍在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具体阅读策略上,让学生围绕某一阅读策略中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学习,从三到六年级分别编排了“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提问阅读策略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
这些阅读策略单元为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提供了方法支撑,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
从教材单元导语和课文练习来看,这些阅读策略单元在阅读要求上关于文本内容理解方面的训练较少,关于阅读策略方法的有效运用方面训练较多。
那么,如何教学才能发挥出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价值呢?一、细化目标,拾级而上阅读策略单元中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应围绕同一阅读策略进行教学,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一致,需要学生感悟、积累与运用,最终形成与本单元阅读策略相匹配的阅读技能。
在每个阅读策略单元中,本单元导语页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开宗明义地提出,但这种要求比较概括,教师还要依据单篇课文的特点制订出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将阅读策略加以细化,形成阶梯式的训练目标,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拾级而上,把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提问”,相应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共同承载着让学生学会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的训练,每篇课文题目下面出现的训练方法和提示中都有“提出问题”的学习要求。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安排的训练重点是“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或者全文进行提问。
《夜间飞行的秘密》安排的训练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训练重点是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蝴蝶的家》则要求学生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尝试解决问题。
对本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精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跟提问有关的阅读策略方法,略读课文则是让学生在学习提问策略的基础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具体的阅读实践,属于拓展性阅读实践范畴。
部编版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提高阅读速度: 是指强调读者在短 时间之内或者在规 定的时间之内,迅 速地理解文章材料 中的主要的信息。
单元设计意图: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 方法。
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2024/9/21
有目的地阅读:是指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 阅读监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 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024/9/21
关于儿童的阅读发展的三个大阶段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
通过阅读来学习,解决如 何读懂文本以获取其中信 息的问题。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学习阅读策略
2024/9/21
三年级上册 (预测策略)
2024/9/21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 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 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 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 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 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 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 推进阅读。
单元设计意图:顺着故事 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 问策略)
2024/9/21
提问策略:指的是在阅读 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不 懂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宏 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可以是不懂的字词,是难 懂的段落,也可以是对课 文的整体提出一些质疑。
单元设计意图:阅读 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 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
2024/9/21
精读课文 方法示例 规则辨认
略读课文 实践应用 学习应用
2024/9/21
2024/9/21
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指引学习阅读策略的 路径。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3篇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3篇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三种特殊学习单元,即习作单元(每册教材一个,共八个)、策略单元(每个年级上册一个,共四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各一个)。
习作单元是为了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策略单元主要指向常用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综合性学习单元既充分体现语文是母语学习,又体现了整合的理念。
本文主要探讨策略单元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思路。
先来聊聊一个概念:策略。
人们常常在文章中使用这样的概念组合"策略与方法",但几乎没有谁在文章中将"策略"与"方法"区分开来阐述清楚,仿佛这两个概念是一体或者一致的。
问题是,如果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为什么不只用其中一个,非得两个一起用呢?那么,策略与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策略"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初读这两个概念的词典解释,不好判断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细细推敲,似乎"策略"里应该引领和包括"方法","策略"指向"方针","方法"指向"门路、程序"。
再请教能力不俗的"度娘",并没有找到更清晰明确的解释;将概念加上相同的限制词"阅读",也没见到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词典中的解释,结合统编版教材中"策略单元"要学习的阅读策略,以为"策略"是方向性的,"方法"是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年级教材解读阅读策略单元(二)
三年级教材解读阅读策略单元(二)(二)阅读单元教学建议1.紧扣单元要素设定教学目标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从三个方面去制定:(1)单元重点目标: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2)学段一般性目标:认字识词、积累词语。
(3)本课个性化目标:这篇课文处在这一单元什么位置?2.研读课后练习题,落实教学目标如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何为生动的语言?细化(形容词连用)课后习题题巩固目标,当不知道目标也可根据课后习题推测目标。
3.语文园地不可忽略(1)交流平台: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总的梳理交流平台不能当成阅读教学,尽管学生看了,也要这样去倡导。
(2)词句段习作先让学生观察找规律三、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内容及教学建议三(上)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一)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目的及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阅读策略单元要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
旁边的批注,一位积极的阅读者带着“我”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想,效率更高。
)发现我与别人的不同与不足。
小学学习的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三(上):预测四(上)第二单元:提问五(上):提高阅读速度六(上):有目的的阅读(最终目标)(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1.准确解读教材编排密码,明确教材培训目的教材编排密码在哪?旁批(更具体,在比较中知道不同与不足)阅读提示:提出阅读要求课后习题:巩固、总结阅读策略。
具体分析预测单元四(上)第二单元提问五(上)第二单元什么叫做连词成句的读呢?(不能只说概念)六(上)第三单元:有目的的阅读如果说在五年级让学生知道了提高阅读速度,在六年级能根据需要选择建议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阅读策略例如在五上(二)单元《将相和》中,就该让学生尽量连词成句的读。
教学流程:第一步: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训练重点第二步:有意识运用方法,记录时间第三步:检测阅读效果第四步:谈阅读感受。
第五步:再次阅读,实践提升。
部编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部编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部编版教材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在编写的过程中精心地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积累阅读策略,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学会阅读。
部编版教材在每一个年级中所呈现的阅读策略是不一样的,以三年级为例,其在上册书中是围绕“预测”策略。
要想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发挥此单元的价值,我们首先要清楚其编写特点,以此为基础探寻应用对策。
一、部编版教材三年级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三年级上册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阅读方法,养成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的意识。
本单元所展现的阅读策略是:预测。
在分析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具有这样的特点:1.引导有意识阅读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心理。
小学生在阅读书目的过程中,其总是发挥无意识的作用,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
随着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增长,学生需要从无意识阅读过渡到有意识阅读中。
所以,本单元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了“预测”此阅读策略,试图借此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有意识阅读,获取阅读技能,以此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
2.有层次呈现内容对于“预测”而言,小学生是极为模糊的。
立足学生的此发展特点,部编版教材先为我们呈现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文本,以此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合作阅读文本,对预测策略进行运用,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接着设置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这两篇内容,引导学生借助所积累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预测”,从而实现有意识的阅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立足以上所分析的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1.引导学生猜测阅读,享受阅读乐趣就部编版语文教材而言,其在阅读策略单元,之所以会先为我们呈现具有阅读价值的文本,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体会阅读,并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文本内涵,掌握阅读策略,从而使此策略进行灵活运用,自主阅读练习价值的文本,实现学以致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作者:李作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10期“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
笔者拟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目的,二是有具体行动的安排,三是行动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笔者认为: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活动,这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行动安排,还会随不同情况而变化。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
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
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
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拟设置“提问”、五年级拟设置“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拟设置“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单元独立设置——让阅读策略课程目标更明晰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课程目标基本上是比较虚化的存在,教师阅读教学目标中鲜见关于“阅读策略”目标的描述及达成的有效方法。
少数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定前瞻性认识的教师,可能会在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文本的教学,穿插、渗透一些阅读策略的学习活动,但这基本上是零散的、碎片化的,随意性也比较强。
“阅读策略”之所以在以往教学实际中被“虚化”,笔者认为,一方面这些课程目标深藏于课标之中。
它在课标的表述中多以学段的“课程目标”出现,而不是以某一年级具体的“课程内容”出现,因此就缺少了鲜明的指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连结、提问、图像化、推论、自我监控等等。
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三年级起的编排:
教材中的其他阅读策略:
复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
三年级,详细复述;
四年级,简要复述;
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
默读:
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朗读正确,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四年级,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
五、六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扫读等。
二、三上阅读策略单元——“猜测与推想”教材解读(12、13、14课)
推测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的独具匠心
预测阅读策略教学尝试
1.直接解释: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
2.示范作用: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让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
(使学生
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
3.指导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逐渐减少指导数量;(通过练
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4.独立练习: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
阅读策略;)
5.总结反馈:再次向学生明确简述策略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在其他情景下使用;(明确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
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
的假设,并在阅读过各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阅读线索——形成假设——寻找资料检验假设——形成新的假设
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1. 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
(例:看图猜成语——猜测与推想,不是胡猜,是有依据地猜,是阅读时的
法宝)
2. 充分呈现学生推想的过程,丰富认知图式
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它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联系细节线索,预测故事情节——如:依据题目、插图、关键词句等预测文章情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投入到自主阅读中。
联系生活经验,预测文章内容——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节,对文章走向进行预测。
读者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推测,从字里行间领会作者文章的主旨,促进理解文章内容。
联系知识经验,预测文章结构——如:根据先前阅读的知识经验(文章结构意识)预测。
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年级有大辐度的提升。
提供表达范例:
我读到______,就猜到了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进行文章批注)
3.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推想
4.发挥教师引导者作用,激发学生自我修正
(听教师讲故事的结尾,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在丰富的实践中运用,
可以根据这些书名,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根据封面、名字……)
推荐书目:《躲猫猫大王》……《帽子的秘密》《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可以根据推荐书目,预测一下你可能最喜欢哪本书?
三年级下册预测阅读策略运用举例(寓言……故事……)
在实际的阅读中采用多种策略配合的方式:连结、图像化、提问……
本单元使用的思考:
文本的呈现方式:基于学生真实的思维经历,引导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
避免提前阅读文本,在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避免只关注未完成故事结尾的预测,忽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精读课文中的“旁批“的呈现时机和使用:
借助旁批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
避免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旁批。
使学生丧失阅读乐趣,丧失思考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阅读策略单元的“奠基之旅”
——三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板块教学设想
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
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三上策略单元:预测
语文要素: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2.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3.尝试续编故事。
一、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1.预测策略在口语交际中的意义和价值:
(1)强化运用
(2)助推“预测”
2.确定交际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每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1)和同学交流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其他人名字的。
(2)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讲的人提出来,进一步了解
(3)和同学交流之后,回家给家里人说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3.明确交际目标
(交谈、倾听、应对、转述,是口语交际目标)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运用预测策略,猜测别人的名字
4.教学设想
关键词:预测、讲述、回应
(1)名人名字猜猜猜
2 读故事,猜人名——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
2 看提示,猜人名——郭沫若、聂耳
中国人的“名字”单姓——复姓;单名——双名——三字名;名字里的“名”,每一个字,单独或组合都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也可能和“姓”连起来理解。
(预测的依据、方法)
(2)我的名字有故事
第一环节:
请A同学先说出自己的名字,让大家猜一猜,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或来
历?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猜测,也可以评价,B同学的猜测是否有道理。
(多向互动)A同学听到B同学的猜测,要礼貌地回应猜对了还是猜错了,如果猜错了,可以提示某些信息,让同学再猜
A同学完整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听的同学如果有感兴趣的
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进一步了解。
第二环节:
出示部分同学的名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字猜一猜,形成自主互动。
对同
一个名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补充自己的猜想,形成多向互动。
注意:预测不是乱猜,而是有依据地猜。
猜测的内容可能跟名字的实际意思
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只要有依据就值得肯定,甚至可以赋予名字新的含
义。
(3)亲友名字有故事
讲述亲友中特别有意思的名字的故事。
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提
出来进一步了解。
(4)“名字”里的故事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起名字,因为名字是一个人的名片,体现了一个人的喜好、性格、品行、文化背景等,同时也受时代的影响。
如: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名字也受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
2 评选“最美名字”“最有文化的名字”
2 给自己起一个笔名。
2 回家给家里人说说,从同学的讲述中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课内——课外
课堂——生活
二、习作:《续写故事》
预测策略在习作中的实践
1.习作内容:下面的图讲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请你接着把故事写完。
2教学目标:
看图,把故事编完整。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表达自信。
3.教学设想:
(1)图上讲了什么事情:
图1:哪些人物?重点人物是谁?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是怎样的?根据图画和生活经验,猜测他们还会说什么?
图2:根据图画人物的表情、动作,猜测人物没有说完的话是佬以?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2)续编故事
图3,4: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人物会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会想、会说是不是就会写呢?不一定
写作教学在课堂上的主要落点,应该是真实而具体的文体教学。
1.图上的内容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
2.续写的故事以两个主要人物的对话展开。
3.习作指导从两条线展开,一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二是利用课文中的范例指导学生写好对话。
(4)创造性使用教材
三、语文园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