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熨斗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竹影【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官庄中学门晓艳 2012-4-15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

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

(板书:竹影丰子恺)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

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三.出示目标。

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 )热弥( )漫qiâ( )意水门汀( ) ...徘徊( ) 口头chán( ) 芥( )子园画谱 ...乱撇( ) zhàn( )朱砂参差( )不齐倘( )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 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

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2)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A、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舞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备:A、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觉的咨询题写在作业本上。

C、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展现自己的风采。

〔课外积存"惜时"的名句〕二、导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因此也会有小小的苦恼。

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前面我们差不多学过几篇如此的文章,谁能讲给大伙儿听一听?〔例如:----------------〕三、信息箱: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讲得棒〕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伙儿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C、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依旧要紧写人物活动?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怎么讲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小孩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因此,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差不多特点。

让我们也来领会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再次扫瞄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讲明理由。

〔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总结〕通过大伙儿的细细品味,我们能够发觉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小孩们的稚嫩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七、观赏延伸:〔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 课竹影》教案新人教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熟习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尝文章语言。

2、过程与方法:领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绚丽的童真、童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艺术和美蕴涵在幼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建艺术的美;教课要点: 1、熟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领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一、快乐预习:1、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蘸()舒适()朱砂()参差()()一缕()......肥硕()阴暗()丰子恺()口头禅()赵孟頫()水门汀......2.采集资料,共享资源:丰子恺(1898— 1975),我国现代有名家、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再笔》《漫笔二十篇》《甘美的回想》《艺术兴趣》。

二、合作研究:1、熟习文本,整体感知:速读课文,用一句简短的话归纳课文内容。

方法指导:文题是"竹影 ",它是写景为主,仍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2、竹子在中国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方法指导:延长至文外去理解)三、拓展提升:采集相关画竹的名家或对于竹的名句,名篇。

四、感恩达标:(1)童心童趣是天真绚丽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觉了到美。

你感觉文中哪些描绘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方法指导:要点读第三自然段)( 2)为何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许“童年趣事”?1教课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新人教版
2、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三、了解作者:(详见课件)
四、检查预习:(详见课件)
五、整体感知: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六、速读课文,思考:
1. 欣赏中国画和西洋画,了解其不同特点。
2.国画中的竹子该如何画呢?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用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中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媒体来源
作者简介
知识目标
PPT
简介诗人
A
G
拓展知识
3分钟
下载
检查字 词
知识目标
PPT
读准生字字音
A
E
建立表象,帮助正确朗读
七、思考讨论: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详见课件)
八、拓展迁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童年时代,我们都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比如堆雪人,玩过家家等。但可能没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本文,回头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游戏也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竹影》学习目标:1.掌握“撇、蘸、幽暗、”等词的读音、字形;正确识记多音字“闷、参、藏”,积累形近字“暮”“幕”“脏”“赃”;学习运用成语“参差不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3.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4.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启迪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生动、活泼、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教学方法:“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词语积累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撇蘸..意疏.密弥.漫..水门汀惬2.形似字注音、组词。

暮脏幕赃3.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闷参藏...4.解释下列词语惬意参差不齐走近作者5.丰子恺,我国著名的家,代表作有《》《》《》等。

补充信息:走进课文6.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7.记录下你在阅读准备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问题。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入: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童年渐渐离我们远去,但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游戏,却依然鲜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丰子恺先生,走进他那摇曳着童真童趣的竹影里,去感悟童年生活的画面,去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

(板书:竹影)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读了课文,从词语积累,作者介绍,课文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预习,课前各组代表已经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写在了黑板上。

下面请合作小组上台点评,师:其他同学对本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需要补充和强调的地方,并选出代表准备总结发言。

(小组展示、评价、总结。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教学环节一师:在预习过程中,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各小组对课文做进一步的研讨。

首先看这两个问题:1.本文题目是“竹影”,作者围绕“竹影”写了哪些内容?请以“竹影”为核心词为这些内容拟几个小标题。

2.一群活泼的孩子沉浸在描竹影的游戏中,或画、或描,或立,或蹲。

文中的这群孩子们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些特点?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学生能够进行二次自学,能够深入进去,再次提出疑问。2、能够解决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并能记录你的问题。3、查阅教材或资料将问题的答案简单的写到记录本上。
小组合作二次生成
10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 预设问题:
1真正参与,各抒已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小组长评价。
1, 真正参与,个抒已见,有倾听热情,能给同伴做出评价。2.学科长评价与指导及时到位。3,对展讲问题倾听、笔录、补充、质疑。4,小组生成的问题按照知识与情感类、结构与写法类、综合与拓展类三类写到黑板上。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
9分钟
创设交流情境
语文学科主任对板书的问题进行筛选。指导学生对板书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写出思路关键词。3、学生展示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补充记录。4、指导语文学科主任记录班级没有解决的问题,准备问题解决课上解决
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展示目标
2分钟
创设交流情境
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再次阅读问题导读单上的目标。
学生能够认真制定目标并且将本节目标进行记忆以备新课教学
自主 教学二次发现
12分钟
创设思考情景
先通读一下单子上的教师问题引领与知识,再朗读课文,再次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在进行课文朗读后可以认真查阅手边的资料,按照“问题引领”的要求阅读,并且完成问题:力求突破本文的重难点。3,在自学过程中可以与同学小声的交流。4、在看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认真的记录问题。5、在此过程中辅导学生。某某: 等问题导读评价单预习的不好。
学情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竹影》文本解读“竹影”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

1、“趣”的主题读完全文,迎面扑来的是一个“趣”字。

孩子们的玩耍、爸爸的发现和引导,是有趣的;孩子们所看到的景物,是有趣的;爸爸讲述的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也是有趣的;最终作者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主题——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趣事、趣景、趣画、趣理,短短的文章里处处充满趣味,这样的趣,其实是作者孩子般美好的童心。

2、语言准确而生动文章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时时透露出孩子的天性。

语言明白如话,细腻流畅。

作者对事件的叙述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如孩子们不断寻找玩耍的乐趣,父亲自然而然地讲述中国画当作知识);运用精准的用词和修辞来描写情景,准确传神(如“一跳一跳的”“像只青蛙”);讲解艺术规律,清楚明白(如把中国画和西洋画作对比,把画竹和画马作对比)。

学情分析1、生活体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走过童年,对于童年的美好生活还多有留恋,也有很多深刻美妙的记忆。

《竹影》正是一篇作者回忆自己儿时生活的文章。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能够体会到孩童的天真烂漫、童心童趣,文章对孩子有了吸引力,孩子们学习起来便会很用心很投入。

学生与本文很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并获得启示。

2、知识经验学生对于“艺术”两个字很陌生,觉得遥不可及。

正好通过学习本篇文章让学生明白艺术其实就在身边,只是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童真童趣的美需要语言的深入品读才能完成。

初一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品味的能力还较低。

但通过小学六年、初一上期和初一下期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朗读上有一定的体验,在语言品味上有一定的方法(但不够熟练)。

所以本文教学重点就在于在语言品读的过程中揭示文章的主旨:童心童趣中发现生活的艺术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竹影》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竹影》教学案

18.竹影教与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及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教与学重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与学方法导读法课时:1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3、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

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4、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qiètīng cēn cīpiězhàn chán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过渡:生字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还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认真的读了课文,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5、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有难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竹影》【教育方针】常识与才能:1.领会本文所体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幼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开始了解我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色。

领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象的改变并捉住特色描绘的办法。

进程与办法:材料法了解作者、著作;了解文章内容,把握字词,品尝文章言语;自主、协作、探求,进行考虑,建立“日子中处处有美,但要咱们用心去发现。

”的观念。

情爱情绪价值观:了解一些我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国画的内在美,进步艺术修养,开始构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育要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领会文章体现的童真、童趣。

领会我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课时组织】一课时。

【教育进程】一、导语规划同学们喜欢猜谜吗?咱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便是从来不开口。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再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我现在也教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逢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幼年,想起和儿时的同伴玩踩影子等各种风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情感体会。

今日,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期望今日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竹影》是一篇美丽的散文。

第四单元——美文:《社戏》体现了情面美、人道美,《安塞腰鼓》流露出力气美,《竹影》营建了意境美,《观舞记》带出了艺术美,《口技》体现了技艺美。

二、材料助读1.作者介绍丰子恺kǎi(1898-1975),原名丰盈,自名丰仁,号子凯,后改名子恺。

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风格共同的漫画著作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欢。

丰子恺的散文,首要著作有《缘缘堂漫笔》《缘缘堂再笔》《漫笔二十篇》《甘美的回想》《艺术兴趣》《坦率集》等。

这些著作除一部分艺术谈论以外,大都是叙说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日子和日常触摸的人事,体现稠密的日子情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18《竹影》【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美。

3.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体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有一位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就是丰子恺先生。

今天,我们就追随子恺先生清幽玄妙的文笔,走进他的艺术长廊,做一次美的漫步。

二、展示预习成果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勾画你喜欢的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一个夏夜,我和弟弟、华明在月光下看竹影、描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

2.找出文中写了“我”和小伙伴哪些活动,并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看天,看景,看人影,描人影,看竹影,描竹影。

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

童真童趣。

四、合作探究1.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

”这句话中以及后来爸爸的表现,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理解并尊重孩子;懂得因势利导教育孩子;爸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爱竹、懂竹;博学,特别是对绘画颇有研究。

“爸爸”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2.读第6段初步体会中西绘画的不同。

哪句话最能体现二者的区别?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题材已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互动
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1、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 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
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
学生了解作者,自由诵读
竹影
课题
竹影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能力 思想
1、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撇、蘸、惬意、口头禅、参差不齐。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4、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法
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整体感知
自学导航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3)doc初中语文 (1)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3)doc初中语文 (1)

第18课《竹影》教案(人教版初一下)(3)doc初中语文(1)备课时刻:4月5日上课时刻:4月25日课型:自读课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将预习中发觉的咨询题写在作业本上;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鼓舞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只是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样画得确实是补偿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8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竹影»。

二、简介作者: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形,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现生字、词及其注音。

b、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咨询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怎么讲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讲明理由。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咨询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觉的咨询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咨询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伙儿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竹影》【教材简析】《竹影》为新语文读本“步入艺术之门”单元的自读篇目,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听父亲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在文中丰子恺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儿时的一段美好记忆,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饱含了他对父亲谆谆教导、平等民主、关注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理念的感激之情。

【目标定位】1.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2.在品读中感受烂漫的童趣,领悟作者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教学难点】理解童心、艺术、爸爸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品味生动的句子时,一方面很容易把“品味”概念化,统一模式地说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等等”这样一个套路;另一方面总是参看教参或教师的解读,拾人牙慧的浅阅读;甚至还有曲解文本的误解读等等,这些不良的阅读,需要我们花心思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深层次的细读,尤其是对这样一篇耐咀嚼的佳作。

本文可研究点很多,面面俱到的研读是不可能。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文章生动点上,在品读细读上下功夫。

我抓住品味景、品味童趣、品味爸爸的形象三个方面作深入文本的细读。

希望学生在阅读课中学习到解读文本的一些方法、路径。

【教学流程】:一、游戏话题导入,整体感知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玩过一些游戏?觉得很有趣,有时也会因此遭到长辈的责骂,能否说一说让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游戏特点:幼稚、有趣、模仿、破坏、富有创造性)想不想知道著名艺术家丰子恺笔下的小伙伴玩了什么游戏?会有怎样的乐趣?快速读课文?要求:标上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好或不理解的句子。

二、品味朗读,体验生动1、小伙伴玩什么游戏(描竹影)2、是在什么环境下做游戏?(婆娑的竹影,朦胧的月光,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3、这些景在孩子的眼里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1)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幽暗”细腻而贴切的描绘出太阳落山后那中昏暗而有点清冷的感觉;“电影中的一幕”指“放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竹影》学习目标:1.掌握“撇、蘸、幽暗、”等词的读音、字形;正确识记多音字“闷、参、藏”,积累形近字“暮”“幕”“脏”“赃”;学习运用成语“参差不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3.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4.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启迪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生动、活泼、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教学方法:“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词语积累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撇.蘸.水门汀.惬.意疏.密弥.漫2.形似字注音、组词。

暮脏幕赃3.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闷.参.藏.4.解释下列词语惬意参差不齐走近作者5.丰子恺,我国著名的家,代表作有《》《》《》等。

补充信息:走进课文6.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7.记录下你在阅读准备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问题。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入: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童年渐渐离我们远去,但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游戏,却依然鲜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丰子恺先生,走进他那摇曳着童真童趣的竹影里,去感悟童年生活的画面,去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

(板书:竹影)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读了课文,从词语积累,作者介绍,课文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预习,课前各组代表已经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写在了黑板上。

下面请合作小组上台点评,师:其他同学对本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找出需要补充和强调的地方,并选出代表准备总结发言。

(小组展示、评价、总结。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教学环节一师:在预习过程中,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各小组对课文做进一步的研讨。

首先看这两个问题:1. 本文题目是“竹影”,作者围绕“竹影”写了哪些内容?请以“竹影”为核心词为这些内容拟几个小标题。

2. 一群活泼的孩子沉浸在描竹影的游戏中,或画、或描,或立,或蹲。

文中的这群孩子们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些特点?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竹影》教案

18、《竹影》教案教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 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2.延伸拓展。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七.教师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及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了解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4.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小组内试着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

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同学们,你们对这一节课作好了准备吗?有信心和我一起上好这节课吗?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扫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以“竹影”为题,主要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写人物活动?(活动)
2.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些活动?
(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3.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天看影描影谈画画
三、品读课文
1.听师读1——3自然段,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说句子,感知童趣。

3.齐读、品味这些句子。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跳将过来。

B.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C.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D.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4.佳句赏析。

导语:通过这些生动的语句我们感受到了三个小伙伴的天真可爱,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所表现的意境美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这段话: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

(这段话其实就是交待时间的,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美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


B、通过指导理解、赏析、朗读,品味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意境之美。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在眼里,并且参与其中指导了一番,使孩子们对中国画技法了解不少。

那么中国画在画法
上和西洋画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6自然段,直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6、指导理解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


7、比较鉴赏。

(进一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四、拓展延伸,走进童年:
导语:作者通过童年描画“竹影”的游戏,悟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看来艺术并不是一件神圣、遥不可及的事情。

也许童年的你也曾经有过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从游戏中获得了一些艺术上的启示,谁能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说童年。

指名学生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2.说说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教师小结:其实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

五、作业:
小练笔:写童趣。

(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