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28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28张ppt)

•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
在深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 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 人的性情,写月亮殷勤相伴,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 这首诗的主旨是?
本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 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神地表达 了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 境和高雅绝俗的境界。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 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 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 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 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又歌唱。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 相伴, 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 相映照。
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 ——宁静闲适
让我们悄悄走近王维,去参观他的竹里馆。
想象联想探诗意
[资料链接: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 年以上历史。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 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一读
感知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 释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嘬口而呼,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 相应,意思是说,
词 这里指吟咏、歌唱。 独坐幽篁,无人相
人物活动: “独坐”“弹琴”“长啸” ——淡泊惬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PPT课件 部编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3页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PPT课件 部编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3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课外古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诵读《竹里馆》PPT课件 部编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202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9张PPT)

202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9张PPT)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词语能体 现作者的这一情感?
全诗幽静雅致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2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 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 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 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 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了解诗人
王维(约701-761年),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 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诗人、画家。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 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 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 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 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画学秘诀》,存诗400余首。晚年无心仕 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写作背景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创 作的一首五绝,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 其中的第十七首。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 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 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 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主旨探究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 安宁与自在的生活,营造了幽静雅致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 生活情趣。

《竹里馆》PPT精品课件

《竹里馆》PPT精品课件

写作特色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 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 景(幽篁、深林、),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 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画出清新诱 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 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 夜竹林的幽静,以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 淡,好像信手拈来,随便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 大手笔。
拓展阅读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 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阅读王维的《山居秋 暝》、《鸟鸣涧》诗词,体味王维XXX淡泊的心境。愿我们能领会这份澄净淡 然,人生困苦时也能怡然自得。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竹里馆》写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闲适生 活及乐趣,传达出诗人恬淡、悠然的心境,以自然平淡的笔 调,描画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 XXX幽静闲远、高雅绝俗,到达“诗中有画”的高深境域。
读诗悟情
《竹里馆》写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闲适生活及乐趣,传 达出诗人恬淡、悠然的心境,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画出清新 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XXX幽静闲远、高雅绝 俗,到达“诗中有画”的高深境域。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唯有似解人意,来陪 伴我。
读诗入境
北师大教授康震点评王维的诗意生活: 既适意又美好。 1.诗人独坐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高雅 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课外古诗自学方法总结:
仔细看:题目,文常,注释,解析 反复读:深入理解和赏玩品味 全面想:联系学过相关内容 拓展练:多做题、自己写
诗心寄语
一眼春花艳, 二观明月天。 故园万里路, 春风祝平安。
暗香飞上语文
1.下面诗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不要老是想做救世主,就算是救世主,也没必要去拯救世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都是犹大 8 、我们的梦想就在高高的山巅上,如果每天攀登一阶,矢志不渝,梦想终会实现。 7 、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16 、拥有的时候,多加珍惜,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平安就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 出一条阳光大道。
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 椅”。
苏轼评价: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如画诗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 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 ,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鹿寨》 《山中》 《鸟鸣涧》 《山居秋暝》 《汉江临眺》 《观猎》 《使至塞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秀ppt课件(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秀ppt课件(22张ppt)

看动画,解诗意
• 竹里馆
•诗歌鉴赏
•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 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 静的环境,诗人“独坐”、“弹琴”、“长 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 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 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谢 谢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
——淡泊惬意
诵诗歌
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抑扬顿挫 地朗读给大家听。
课后作业: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有感情的朗诵并会听写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 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学生活动:读课文,并完成任务。 《山水画的意境》解析 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作、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能更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具有典范性。 教学过程 江雪 柳宗元 单元整体架构 答: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滾来。②北固山下临长江,词人登临北固楼,遂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2分)同时,词人由眼前的 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有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2分)所以此句又暗指(比喻)时间的流逝(词人思绪的飘飞),也是虚写。 答: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全人对皇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 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课件展示: 1.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有“诗佛”之称。河东人(祖
籍今山西省)。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
浩然合称“王孟”。苏东坡
赞誉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
诗风:淡泊宁静,清新自然。
爱好:好静 爱美 通禅 画中有诗。”
解标题—— 竹里馆
竹里馆:意思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也 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因为作者曾在 陕西的蓝田辋川居住。所以《竹里馆》 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王 维著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篇竹 里馆,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huán王g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 幽篁 深林 明月 2.诗中的人物有哪些活动? 独坐 弹琴 长啸 3.景物的特点是?诗人的心境 是? 幽静宁静 淡泊闲适
《 静夜思》 (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
知作者
家、书法家,被称诗书画三 绝。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学习吟诵《竹里馆》
吟诵方法: (1)拉长音,平长仄短。 平(一、二声)长 仄(三、四声)短
─/
例如:独坐幽篁里
(2)韵脚拖长。
“啸”和“照”(押ao韵)
学习吟诵《竹里馆》
─∕ 坐幽篁里
∕∕ ∕ 弹琴复长啸 ─ ─∕ ∕ ─ 深林人不知
∕ ∕─ 明月来相照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以琴寄托对知音好友的思忆和惦念: “仿佛停琴伫月时,一帘疏雨更天涯”——《减字浣溪沙·期沤尹定词不至》 3、琴是夫妻情笃和谐的象征: “琴琴在御,莫不静好。”——《女曰鸡鸣》 4、人生理想志趣的寄托: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月 探究意象之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4、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竹 探究意象之
5、表现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6、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诗中有哪些景物?诗人在干什么?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写人:独坐、弹琴、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 琴弦,一边又吟诵。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 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 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 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 翠,凌霜傲雪,倍受中国人 民喜爱,是“梅兰竹菊”四 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 三友之一。 人们赋予它心虚 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 的“君子”美誉。
琴 探究意象之
1、以琴衬托清静孤独的意境: “清琴各自怜孤倚,停云总成消黯”——《玲珑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秀PPT课件(22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优秀PPT课件(22页ppt)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竹里馆 》优秀P PT课件 (22页 ppt)-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竹里馆 》优秀P PT课件 (22页 ppt)-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竹里馆 》优秀P PT课件 (22页 ppt)- ppt优 质说课 稿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幽深的竹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里指“幽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 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竹里馆 》优秀P PT课件 (22页 ppt)- ppt优 质说课 稿
•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 月相伴的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 静的环境,诗人“独坐”、“弹琴”、“长 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 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 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拓展延伸
•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 的幽静,以 (弹琴复长啸)来反 衬。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竹里馆 》优秀P PT课件 (22页 ppt)- ppt优 质说课 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ppt课件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 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 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 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 来反衬。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4 韩愈《晚春》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 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 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说说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认为其合中作探“究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 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 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 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时间 地点 事件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 处。
方法指导:1、释字义 2、明手法 3、描图景 4、点作用(意境、情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 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 的愁思,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 尽遐想; “散”是均匀、遍布之意。,说“笛声“散入春 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 角落。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当堂检测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 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 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
3.《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 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竹 里 馆
王 维
------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 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多才多艺,能诗能书能画, 而且还精通音乐。
王维少年得志,满腔政治抱负, 但仕途、人生坎坷,而政局又变化 无常,晚年无心仕途,信奉佛教,思 想超脱,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 隐的生活,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三、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ppt精品课件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三、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ppt精品课件
《竹里馆》
吟诵经典,品味诗意人生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刘泉
2
3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2.诵读诗歌,领悟感情。 3.吟诵诗歌,体会意境。
4
初读诗歌
了解作者及背景:
王维,字 摩诘,号“诗佛”。 唐 代著名诗 人 、 画家。他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
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描写了远离官场和尘世 喧嚣后悠闲自得的生活,表达了闲适的心情。
5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6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7
赏析诗歌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写了人的哪些活动?
平(一、二声)长 仄(三、四声)短
(2)韵脚拖长。
“啸”和“照”(押ao韵)
(3)不倒字。
“脑海”与“闹海”
10
学习吟诵《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11
拓展延伸
吟诵你熟悉的五言绝句:
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悯农》……
12
小组展示
吟诵pk
13
14
结语: 徜徉诗海,感悟诗歌魅力! 吟诵经典,品味诗意人生!
谢谢!
15

16
幽篁、深林、明月;独坐、弹琴、长啸
2.联系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
(什么样的景?什么人?在做什么?)
3.结合诗句,体会诗人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宁静淡泊、悠然自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 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 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 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 是沾湿的意思,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 亲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 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Fra bibliotek回头一望,只觉
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 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 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 王维有“诗佛”之称。苏
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话译文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 一边高歌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 相伴静静照耀。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 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
•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 情。 • 4、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 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 6、“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 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 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小结
•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
•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 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 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 《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译文:
•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 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 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 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 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 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 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 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 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 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 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 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 年(770年)卒于成都。
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 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 的隐忧;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作者简介
•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 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 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 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 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 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 “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 情。
独坐、弹琴、长啸。
2、“幽”“深”渲染了怎样的意境? 幽静雅致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 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 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 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 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 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小结
•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 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 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 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 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 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 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