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从学术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校园文化培育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知道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后,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几条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1.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这类人才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于一身,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多向性的特点.他们在探索未知社会的过程中,能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获得对社会具有影响的新成果的认识.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查法

通过图书馆、Internet、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及高教所资料室收集国内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有关高教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最新信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论据。

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国内与国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比较,吸收其先进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并通过国内高校在实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较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3 理论分析法

一方面对国内外现存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中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有联系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课题找出理论基础。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因素

3.1学术层面因素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学术层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部文件曾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大学应该不仅仅传授已经成为定论的旧知识、旧理论,还应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创新之中得到学习.(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

和教学基地,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形成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大体上来说可分为课内实验教学部分、课外认知实践部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2管理技术层面因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

管理技术层面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体现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及评价.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消极、被动和茫然状况的比例接近40%,从而导致最终学业失败.但究其实源自大学和院系管理层对大一新生指导的薄弱,源自大学教师轻视本科教学、疏于指导和激励学生.

3.3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

说到人才培养创新的影响因素,大家首先关注到的往往就是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而大学的文化环境及文化传统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容易被忽略.这些传统的文化因为其具有保守性又正是改革的难点.研究发现,通过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容易促使知识内化和升华成为学生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最近几年,大学的实践体系有所完善.如实验室设备的配备、实习基地的扩充,但轻视实践还是

扎根在人们的文化理念中,也反映在高校的制度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轻实践及唯上的习俗正是中国大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难过的关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应被纳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努力树立教学神圣的观念.从理念上形成共识,使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学质量真正成为学校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同时,要把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现代大学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促成方法改革和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进而提升教学管理的文化境界,使管理制度成为学校的管理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行为准则.最终做到领导政策引路、教师精于教学、学生善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优良的教学环境.

4.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4.1树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性人才观

人才观是衡量、判别人才质量的一种观念,作为这种观念的具体化就是培养目标。无论何种社会、何种国家或何种历史时期,每种教育都有其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衡量教育质量的“人才观”。创新人才观便是当前我国的一种人才观。这种人才观不是完全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能力来评价他们的才能。它既规定着人才产品的规格,又是检验这些产品的标尺。创新人才的最根本的特征便是思维的求异性,即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各有特色的发展,而不必以刻板、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4.2创造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环境

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入手,营造有利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宏观市场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可以在健康的竞争机制中发展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微观组织环境,强化创新文化氛围,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

4.3加强创新人才交流

不仅要增加技创新人才交流次数,而且充实创新人才交流的内容,使得创新人才的创新知识得到及时和全方位交流,从而提高目前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4.4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成长

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才培训等方式加速镇江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进程,缩短他们在成长前期的时间,延长他们在成长后期的时间,从而延长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时间和提高他们整体创新能力水平。

4.5优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

高校强调以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为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不需

要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相反,它对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出发,必须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具体课

程框架。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主要是课程结构设计整体优化和课程内容整体优化。从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来看,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实质是从整体上、从内外各方面的联系上去考虑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

分割地各行其是。任何课程体系都必须围绕并服务于创新人才各方面素质的

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培养而设计,不能顾此失彼;从各门课程的组成要素来看,也必须注意进行整体设计,兼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另一关键是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必须把教学内容作

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设置,明确课程分工,调整好各学科教材内容的衔接,实现教材配套和系列化。

4.6 调整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目前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出现错位和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结合目前发展进程,从源头开始检查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问题之所在,并加以更正。

4.7 完善和加强落实创新人才的政策

虽然近几年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出台了不少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创新人才政策出现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诸多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完善和加强落实创新人才政策是当务之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