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 协调功能再训练
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
![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eb21f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2.png)
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内部的感受器官感知到身体的位置、移动和力度等信息,是人体运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失调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a35b0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失调是指大脑中的本体感觉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身体对于自身位置、动作和负重感觉的感知出现问题。
针对本体失调的训练方法如下:
1.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比如,单脚站立、单脚跳等练习。
2. 动作感知训练:通过手部和足部的轻微运动来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感知,增强对于身体姿势和动作的控制。
3. 坐姿和站立训练:在床上或椅子上进行坐姿、站立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姿态感知能力。
4. 视觉训练:通过一些视觉反馈训练,如眼睛跟随移动物体、头部转动时保持视线固定等,来帮助恢复身体的感知能力。
5. 运动训练: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系统,促进身体感知能力的恢复。
比如,步行、跑步、游泳等运动。
总之,针对本体失调的训练方法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和康复治疗,以促进身体感知能力的全面恢复。
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
![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25b6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e.png)
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是指儿童在感官和运动发展上出现的问题,由于神经系统未能发展良好导致本体觉感统失调。
儿童的本体觉感统是指接收和解释自身姿态和位置信息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平衡、运动等感觉系统。
如果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将影响其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解决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本体感觉系统,并提高其视觉、听觉、平衡、运动等感觉系统的发展水平。
1. 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姿势和空间感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从而有助于解决学习问题。
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看照片或画画等方式增强其视觉感知和记忆能力,并引导孩子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锻炼视觉细胞的功能。
2. 听觉训练听觉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听力,还可以促进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敏感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听音乐、唱歌、朗读、听故事等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不同音调和节奏,从而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3.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稳定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品质。
可以让孩子走直线、站单脚、抓球等,增强其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4.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掌握自己身体的姿态和位置,并改善其动作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跳绳、打球、游泳等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运动感知能力。
总之,针对儿童本体觉感统失调问题,家长和教师应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方法,通过视觉、听觉、平衡、运动等不同方式,建立儿童稳定的本体感知系统,帮助其快速提高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未来的成长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体觉训练项目
![本体觉训练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c6238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6.png)
本体觉训练项目
本体觉训练项目是一种基于激活身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训练方法。
本体觉是指人体对自身位置、运动和力量的感知和认知。
本体觉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改进身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
本体觉训练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站姿训练:通过站姿练习,训练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比如,单脚站立、平衡板、跳绳等。
2. 跑步训练:通过跑步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比如,短跑、维持高速跑、爬坡跑等。
3. 弹跳训练:通过弹跳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比如,蹲跳、单脚弹跳、横跳等。
4. 动作训练:通过各种动作,改进身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能力。
比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5. 手眼协调训练:通过手眼协调训练,提高身体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
比如,乒乓球、篮球、棒球等。
本体觉训练项目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康复训练、身体塑形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本体觉训练项目改善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
- 1 -。
幼儿园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95a47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d.png)
幼儿园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制定有效的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身体协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1. 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发展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协调性和平衡感,促进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发展。
2. 增强儿童大脑感统发展适当的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大脑感统的发育,提高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有利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3. 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可以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全面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幼儿,制定详细的身体协调感统训练计划,包括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柔韧训练等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设定,确保训练科学合理。
2. 配备专业的教育人员幼儿园应当配备专业的教育人员,具有相关的体育训练或教育背景,能够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训练需求,制定合理的训练课程,并且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训练。
3. 创设良好的训练环境为了进行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幼儿园需要创设适宜的训练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训练场地、专业的体育器材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幼儿在进行训练时能够安全、舒适地进行。
4. 结合游戏教学法在身体协调感统训练中,幼儿园可以结合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进行训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训练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5. 配合家庭训练幼儿园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实施方案应当与家庭训练相结合,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幼儿进行身体协调感统训练,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的良好教育氛围。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身体协调感统训练成效评估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身体协调感统训练成效评估,通过观察幼儿训练后的身体协调能力变化和发展情况,总结训练的成效和问题,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保证训练效果。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258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e.png)
感觉统合本体觉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体觉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本体觉感知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协调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体觉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本体觉能力。
2、难点(1)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难度和强度。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本体觉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游戏竞赛法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训练器材如平衡板、大笼球、跳绳、哑铃等。
2、场地准备选择宽敞、安全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指五官”,让学生感受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动作,引出本体觉的概念。
2、知识讲解(5 分钟)向学生讲解本体觉的定义、作用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让学生明白本体觉良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保持平衡、协调动作等。
3、热身活动(5 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
4、基础训练(20 分钟)(1)平衡训练让学生站在平衡板上,尝试保持平衡,双脚交替站立,逐渐增加难度,如闭上眼睛或单脚站立。
(2)力量训练学生手持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屈伸动作,或者进行深蹲练习,增强腿部力量。
(3)协调训练组织学生跳绳,先进行简单的双脚跳,逐渐过渡到双脚交替跳、单脚跳等。
5、小组合作训练(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训练。
例如,小组内成员依次传递大笼球,要求在传递过程中控制好力度和方向,不能让球掉落。
6、游戏竞赛(15 分钟)开展“接力比赛”游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完成指定的本体觉训练动作,如跨越障碍物、在平衡木上行走等,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5c53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f.png)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身体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性能,是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
部分。
提高身体协调性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对于运动员和普通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平衡训练来提高身体协调性。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倒立等动作来进行。
这些动作可以刺激身体的平衡感觉,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
其次,多元化的运动训练也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手段。
多元化的运动训练
可以包括跑步、跳跃、游泳、篮球、足球等多种运动项目。
这些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刺激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和神经系统,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除此之外,柔韧性训练也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内容。
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
拉伸、瑜伽、普拉提等方式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各部分的活动范围,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眼手协调训练来提高身体协调性。
眼手协调训练可以通
过投掷接球、抓捕等动作来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眼睛和手部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
综上所述,提高身体协调性可以通过平衡训练、多元化的运动训练、柔韧性训
练和眼手协调训练来进行。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能,对于运动表现和运动损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享受运动的乐趣。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abe8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8.png)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内部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本体感觉的训练对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运动技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帮助您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1.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是提高本体感觉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倒立等动作来训练身体的平衡感觉。
在进行平衡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慢慢地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时间,逐渐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2. 视觉训练。
视觉是人体最主要的感觉之一,视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
可以通过追踪移动的物体、观察远处的景物、进行目标投掷等活动来训练视觉感知能力。
视觉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3. 触觉训练。
触觉是人体感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触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
可以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按摩和推拿等活动来训练触觉感知能力。
触觉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感度,还可以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 听觉训练。
听觉是人体感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
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语言听力训练、参与听力游戏等活动来训练听觉感知能力。
听觉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还可以增强听觉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5.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提高本体感觉的综合性训练方法,可以结合以上几种感觉训练方法进行综合训练。
可以通过进行综合性的运动训练、参与多感官刺激的活动等来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综合训练不仅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的感觉系统,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总结,本体感觉训练对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运动技能至关重要。
通过平衡训练、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听觉训练和综合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和应用,提高本体感觉水平,享受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
儿童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儿童本体感觉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ad7f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b.png)
儿童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儿童本体感觉训练就像给孩子的成长加了一把魔法钥匙!那到底啥是本体感觉训练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更好地感知自己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力量。
先来聊聊训练方法吧!比如走平衡木,嘿,这就像在走钢丝的小冒险,孩子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这能大大提升他们的本体感觉。
还有玩球,传球、接球、拍球,哇塞,球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孩子在和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身体姿势和用力程度,本体感觉自然就增强啦。
再说说爬楼梯,这可不是普通的爬楼梯哦,要专注地感受每一步的高度和力度,就像在攀登一座小小的山峰。
训练的时候安全吗?那必须安全呀!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在平衡木周围铺上柔软的垫子,就像给孩子穿上了一层保护铠甲。
而且这些训练都是循序渐进的,不会一下子太难,就像小蜗牛慢慢爬,稳稳当当。
那这些训练有啥优势呢?好处可多啦!能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让他们做动作更流畅,就像小舞者一样优雅。
还能增强注意力,孩子在训练中得全神贯注,就像小侦探在破案。
应用场景也很广泛呢,在家里、学校、游乐场都能进行。
讲个实际案例吧!小明以前总是走路不稳,容易摔倒。
后来参加了本体感觉训练,现在走路可稳啦,跑步也飞快,就像小猎豹一样。
儿童本体感觉训练真的超棒!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健康、更快乐。
大家赶紧让孩子试试吧!。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90b3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png)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是指人体感觉系统中的本体感觉出现异常,导致身体姿势、平衡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问题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人身上。
本体觉失调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因此需要进行训练来改善。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是本体觉失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平衡训练可以包括单脚站立、双脚并拢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也可以使用平衡板、球体等器械进行训练。
2.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通过进行各种运动训练,可以让身体更加灵活,减少运动障碍。
运动训练可以包括跑步、跳跃、爬行、游泳等各种运动。
3. 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通过进行各种视觉训练,可以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减少运动失误。
视觉训练可以包括追踪运动物体、观察运动图像等。
4. 感觉训练
感觉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感知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通过进行各种感觉训练,可以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身体的变化,减少运动失误。
感觉训练可以包括触觉训练、听觉训练、嗅觉训练等。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
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本体觉失调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b578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d.png)
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身体协调性训练是提高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稳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1.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或者单腿站立的方式,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可以选择使用平衡板、瑜伽球等辅助工具,逐渐提高站立时间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如闭眼、抬腿等,增加训练难度。
2. 手眼协调训练:可以选择使用网球、乒乓球、壁球等工具进行练习。
通过反复击打和抛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可以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增加训练难度。
3. 跨界训练:参加不同种类的运动或活动,如跳舞、攀岩、跆拳道等,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这些运动可以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动作和环境,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4. 徒手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徒手动作,如俯卧撑、深蹲、平板支撑等,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这些动作可以锻炼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感,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5. 反向训练:将正常的动作反过来进行练习,如后退跑、反向旋转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激活身体不同的肌肉群,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身体协调性训练可以通过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
跨界训练、徒手练习和反向训练等方法进行。
通过坚持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稳定。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a7e9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3.png)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本体觉失调是指人体感觉系统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导致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出现障碍。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平衡、协调、空间感知和身体意识。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练习和活动来改善本体觉失调的方法。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练习:平衡练习是本体觉失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站立、行走、跳跃、转身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跌倒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2. 触觉练习:触觉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使用不同的触觉刺激,如按摩、振动、压力等。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感知和身体意识,从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3. 眼睛运动练习:眼睛运动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眼球追踪、眼球转动、眼球跳跃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视觉感知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身体协调性。
4. 空间感知练习:空间感知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空间定向、空间记忆、空间认知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感知和身体意识,从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5. 姿势练习:姿势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站立、坐姿、俯卧位等活动。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姿势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身体不适和疼痛。
本体觉失调训练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训练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训练时需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排版格式方面,建议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使用标题、段落、编号等方式来分隔不同的内容。
同时,可以使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方式来强调重点内容。
在排版时需要注意字体大小、行距、段落间距等因素,以保证阅读体验。
本体觉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49341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7.png)
本体觉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
本体觉失调是指人体对自身位置、动作和力量等感觉的失调,可
能会影响到身体的协调、平衡和运动控制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
统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本体觉失调:
1. 球类运动:进行球类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
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板、单脚站立等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能
力和稳定性。
3. 肢体运动:进行肢体运动,如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
4. 感官训练:进行感官训练,如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等,可以提高身体对各种感官信息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5. 舞蹈训练:进行舞蹈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和
空间感知能力。
6. 攀岩训练:进行攀岩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平
衡能力。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训练方法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应该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感统能力。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a5329d2da38376baf1fae57.png)
3.跨步调节机制
二、平衡功能评定 assessment of equilibrium function
2.1、康复评定目的
一
二
三
四
确定是否 存在影响 行走或其 他功能性 活动的平 衡障碍
寻找和 确定平 衡障碍 的发生 原因
指导制定 康复治疗 计划
检测平衡 功能障碍 的治疗和 康复的疗 效
2.2、平衡的评定的方法
1.小脑病变
2.基底节病变
3.脊髓后索病变
动障碍,表现为震颤、肌 张力过低或过高、不自主 运动增多、随意运动减少 等 深感觉障碍,患者不能辨别 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 时需视觉代偿
57
2018/8/27
1.5
各种协调能力 障碍的特征
共济失调
不随意运动
其他
醉酒步态 震颤 轮替运动障碍 辨距不良 肌张力低下 书写障碍 协同运动障碍
支持面
减小
闭眼
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肌力的训练
• 以训练本体感受器的适应性(负重训练、早期坐、站)
本体感觉专门训练 • 运动疗法 • 平衡功能训练 • 反复刺激,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运动的输出。 • 反复触摸并分辨不同形状、质地的物体,以改善皮质感觉功能 • 生物反馈(借助仪器设备) •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
协调能力障碍-不随意运动
2018/8/27
61
协调能力障碍-其他
(1)运动徐缓 (2)僵直
62
2018/8/27
二、协调评定方法与步骤
评定方法
观察法
协调试验
2.1、康复评定目的
一
二
三
四
确定是否 存在影响 完成作业 或其他功 能性活动 的协调障 碍
本体感觉失调训练方法
![本体感觉失调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b3774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5.png)
本体感觉失调训练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本体感觉失调训练方法这事儿。
你知道吗,本体感觉失调就好像身体的指南针出了点小毛病。
想象一下,你走路的时候,脚好像不那么听使唤,或者拿东西的时候总是没准头,这多让人头疼啊!那咱咋办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咱可以玩一些平衡类的游戏呀。
就像走平衡木,嘿,那感觉就像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刚开始可能摇摇晃晃的,跟个小企鹅似的,但慢慢地,你就能找到感觉啦。
这不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一开始歪歪扭扭,后来不也骑得顺溜了嘛!或者单脚站立,这可不容易呢,但坚持练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平衡感越来越好,身体也能更好地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状态啦。
还有啊,做一些力量训练也不错。
举举哑铃,做做俯卧撑,让肌肉变得强壮有力。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的这些“小家伙们”都没劲儿,那还怎么协调工作呀。
就好比一部机器,零件都不灵光了,还能指望它好好运转吗?通过力量训练,让身体变得棒棒的,本体感觉也能跟着变好哟。
玩拼图游戏也是个好办法呢!那一片片小拼图,要准确地放到它们该在的地方,这可需要手眼协调和对空间的准确感知。
这不就跟我们的本体感觉一样嘛,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好各种动作呀。
每次成功拼好一幅图,那成就感,别提多带劲了!另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训练的机会呀。
比如自己系鞋带,别小看这个,要把鞋带系得又快又好,那可得手脑并用呢。
还有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这些小事都能锻炼本体感觉呢。
咱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坚持训练才行。
就像跑步,每天跑一点,时间长了就能跑很远。
训练本体感觉也是一样的道理,别指望一下子就全好啦,得慢慢来。
你说,要是我们都能把本体感觉训练得好好的,那生活该多有意思呀!走路稳稳当当的,做事也利利索索的,多棒呀!所以呀,别偷懒,赶紧动起来吧,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协调,越来越棒!就这么干,准没错!。
试述各感觉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在运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试述各感觉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在运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f47d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8.png)
试述各感觉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在运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在运动教学训练中,各感觉功能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
它们在运动教学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相互协调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表现。
1. 视觉功能:视觉是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感觉方式。
视觉功能在运动教学训练中起到引导、指导和校正运动姿势和动作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可以通过示范或视频显示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
视觉功能还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学生的运动表现,从而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2. 听觉功能:听觉是通过声音获取信息的感觉方式。
听觉功能在运动教学训练中通过语言指导和反馈起到重要作用。
教练员通过语言指导可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
同时,听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自身运动过程中的错漏和不协调之处,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3. 触觉功能:触觉是通过皮肤感受物体接触或压力的感觉方式。
触觉功能在运动教学训练中帮助学生对接触和身体位置有更准确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击球技术时,触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球拍与球的接触感受到球的弹性和方向,从而调整击球力度和角度。
4. 前庭觉:前庭觉是通过内耳感受身体姿势、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觉方式。
前庭觉在运动教学训练中能帮助学生掌握身体平衡和姿势控制。
例如,在学习平衡技巧时,前庭觉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自身身体位置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身体重心,以保持平衡。
5. 本体觉:本体觉是通过肌肉、关节和韧带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觉方式。
本体觉在运动教学训练中帮助学生掌握和调节自身肌肉力量和动作幅度。
例如,在学习柔道摔跤技巧时,本体觉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身体的姿势和摔跤动作的力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进行技术动作。
这些感觉功能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共同影响着运动教学训练中的学习和表现。
教练员在运动教学训练中应综合应用这些感觉功能,通过视觉和听觉引导学生,通过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调节身体动作和技术要领。
上肢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上肢本体感觉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dcf9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f.png)
上肢本体感觉训练方法1.双手协调练习:双手协调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手部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两个小球来进行练习,将两个小球放在手掌上并让其相互转动。
这种练习可以增加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对手部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2.盲目触摸练习:盲目触摸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手指的灵敏度和触觉。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将它们放在闭上眼睛的手中,并尝试用手指触摸这些物体的不同部位。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触摸的力度和速度,判断物体的形状和材质。
3.动作感知练习:动作感知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手臂和手部运动的感知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手臂和手部运动,例如握拳、伸展手指、旋转手腕等,然后通过用视觉观察和肢体感受的方式进行动作模仿和感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动力控制训练:动力控制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手臂和手部力量的感知能力。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器械,例如弹簧手指夹子、手指力量球等,进行力量训练。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力量的控制和感知,避免过度用力或不足用力。
5.平衡感知训练:平衡感知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上肢姿势和平衡的感知能力。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例如单臂支撑、手臂平衡等。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上肢的姿势和稳定性,通过身体的感受来调整和平衡。
6.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上肢各部位之间的协调性。
可以进行一些协调性训练,例如上肢交替运动、手臂与手指的协调运动等。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各部位的协调和配合,通过感受来调整和改进。
7.反应灵敏训练:反应灵敏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上肢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可以进行一些反应灵敏的训练,例如对于不同强度和速度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刺激的感知和反应的准确性,通过感受来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最后,要注意上肢本体感觉训练的逐渐递进和系统性。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的频率和时间,并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强度。
感统本体觉训练方案
![感统本体觉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8e02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1.png)
感统本体觉训练方案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来提高儿童的感统本体觉能力,从而改善儿童的学习能力、行为表现和身体协调性。
感统本体觉训练方案包括多种活动和方法,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案。
一、身体运动训练身体运动是感统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身体运动可以刺激感觉系统,促进儿童的感统本体觉发育。
以下是一些身体运动训练的活动和方法:1. 健身操:健身操是一种有趣的身体运动训练活动,可以通过跳跃、转动、伸展等动作来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2.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站立、行走等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平衡感。
可以使用平衡板、软垫等工具进行平衡训练,也可以通过一条直线上行走、踩踏绳索等活动来提高平衡能力。
3. 倒立训练:倒立训练可以通过头朝下或身体倒立的活动来刺激感觉系统,提高身体感知和平衡感。
可以进行倒立操、壁倒立、倒立走等活动。
二、感觉刺激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是通过特定的感觉刺激来锻炼儿童的感觉系统,提高感官的觉知和处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感觉刺激训练的活动和方法:1. 触觉训练:可以利用触觉工具如海绵球进行触觉训练,让儿童用手指触摸、按压、揉捏等动作来感受触觉刺激,提高触觉感知和触觉敏感度。
2. 听觉训练:可以利用音乐或自然声音进行听觉训练,让儿童聆听不同音调、音乐风格、声音强度等,提高听觉感知和声音辨别能力。
3. 视觉训练:可以利用图画、拼图等视觉刺激进行训练,让儿童观察、识别、辨别不同视觉信息,提高视觉感知和视觉处理能力。
三、动力反馈训练动力反馈训练是通过提供一定的阻力和反馈,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提高感觉运动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动力反馈训练的活动和方法:1. 弹力器材训练:可以使用弹力绳、弹簧床等器材进行弹力训练,通过提供一定的阻力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力量。
2. 跳绳训练:跳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动力反馈训练活动,可以通过跳绳的跳跃动作提高儿童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重建本体感觉的原则与训练
![重建本体感觉的原则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d735b1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5.png)
重建本体感觉的原则重建本体感觉的原则重建本体感觉的原则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保持⾝体、肩胛⾻和头部稳定。
⼿臂顶球写字站⽴,⼿臂伸直,与肩同⾼,将球靠在墙上。
将肩胛尖向后拉,⽤⼿臂慢慢画出想要写的字。
保持肩胛⾻稳定,下巴收拢。
放松并重复。
俯卧抛球趴在床或桌⼦的边上。
把肩胛⾻拉向背部中间,把⼿臂向上提离⾝体。
弯曲⼿肘,使⼿掌⾯向地板。
在这个姿势下,⽤⼿拿⼀个⼩重量的球(可以从⼀个不加权的球开始,⽐如⽹球)抛出球,然后反复抛接,保持球不会掉落。
在整个抛球过程中要保持⼿臂和肩胛⾻的位置。
下半⾝脚踝写字⽆论躺着还是坐着都可以。
以尽可能⼤的动作,⽤脚趾在空中模拟写字。
可以边阅读⽂字边做。
串联平衡训练(Tandem Balance)站⽴。
把⼀只脚放在另⼀只脚正前⽅。
保持直⽴姿势。
换脚,重复可以先站在折叠的⽑⼱上,然后增加难度站在枕头上。
单腿站⽴(SLS)如果不太好保持平衡,可以扶靠在柜台边或墙边。
将⼀条腿抬离地⾯,这样就可以在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使重⼼移动到受影响的腿上。
⽬标保持30秒~1分钟重复3~5次单腿写字单腿站⽴(受伤的腿),膝盖伸直。
让另⼀条腿向前移动,在空中模拟写字,并试着⽤站⽴的腿保持平衡。
可以稍微弯曲腿部增加难度。
⾜趾⾏⾛站⽴。
踮着脚尖⾛路,脚跟尽量抬⾼。
如果需要,可以扶着坚固的平⾯维持平衡防⽌摔倒。
脚跟⾏⾛站⽴。
⽤脚跟着地⾏⾛,前脚趾尽量抬⾼。
如果需要,可以扶着坚固的平⾯维持平衡防⽌摔倒。
单腿站⽴(SLS)(坐垫上)站在垫⼦/枕头上(任何使站⽴不太稳定的东西),两脚分开。
抬起⼀只脚,另⼀只脚保持平衡。
保持规定⽬标时间。
站起来,然后换对侧腿重复。
可以在垫⼦下⾯加⼀个球增加难度。
⽬标:1分钟| |重复3-5次单腿站⽴(SLS)(时钟)单腿站⽴,轻轻⽤脚拍打⾝体周围的⼀个假想时钟上的地板。
可以稍微弯曲⽀撑腿膝盖。
从向前轻敲(12点钟)开始,继续前进到1、2、3、4、5和6。
保持平衡。
单脚脚趾接触(提举)单腿直⽴,⾝体前倾,臀部弯曲,背部挺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体感觉| 协调功能再训练·Frenkel体操主要内容
定义
基本原理
训练原则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定义
瑞士神经学家Heinrich Sebastian Frenkel教授是为了改善肢体本体感觉和共济失调尤其是小脑,而逐渐增加难度的一组训练。
其基础是利用障碍部位残存的感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代偿来管理随意运动。
以不同的协调运动模式,控制重心变化,建立新的平衡。
图片来源:
虽然技术简单,几乎不需要运动器材,要求患者自己集中注意力来完成,并且需
要一定程度的毅力。
研究已经表明,20,000到30,000次重复可能需要产生结果。
也有研究显示需要在每日清醒的16小时内,做每小时60次重复,每隔一小时只需几分钟,连续6周。
原理
此训练法是一种通过反复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再学习的技术,针对卒中后出现的感觉障碍进行训练,促使中枢神经系统进行重组。
而对于功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的可塑性,这也为感觉障碍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片来源:
训练原则
系统有序地进行训练;
先简单后复杂;
先粗后细,先快后慢;
先睁眼后闭眼;
从残疾较轻的一侧开始。
如果两侧残疾程度相仿,原则上从右侧开始。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卧位)
起始体位(头部垫高枕,以方便患者训练时可以看到下肢)
交替屈曲髋膝关节
屈曲髋、膝关节,在中立位时,膝关节向外,髋关节外展。
屈曲髋、膝关节,足跟抬离床面。
双下肢抬离床面一定距离交替蹬腿。
屈曲髋、膝关节并把足跟放置于对侧髌骨,沿着胫骨滑动足跟至脚踝处,再回到髌骨。
屈曲髋、膝关节,踝关节靠拢
操作方法(坐位)
坐位交替踏步:坐位时左右侧交替踏步、并逐渐加快速度。
交替伸膝:坐位下,小腿自然下垂,左右侧交替伸膝。
在地上做十字标记,轮流使足顺所画的十字前后左右滑动。
先在地上画两个足印,提起足跟,把足置于足印内。
屈膝,双足向后滑,躯干前倾,伸展下肢站立,伸展躯干。
操作方法(站位)
横步走:患者双足分开站立,右足向右方横跨一步,重心移至右足,左足跟至右足旁。
向左横步重复。
事先在地上画两条相距35cm左右的平行线,在线内步行,足外侧靠在线上,走10步后休息。
原地转:患者站立位,以一侧足跟为轴转身,重心随着转动方向转移。
先在地上画两个足印,让患者站在足印前做迈步训练,可以进行?,?,?
和整步训练。
操作方法(上肢)
上肢受到影响,可以使用粉笔和黑板。
先把减号画成加号。
再临摹一些简单的图案,如直线、圆、曲线等。
协调训练板可以用来提高手眼协调功能。
患者仰卧并放置一个号码在桌子上,然后患者用右手接触的每个号码,然后左手。
患者肘部屈曲90度,手腕延伸,然后采取右手食指,触动鼻尖。
此方法然后用左手重复。
交替左,右食指重复。
患者双手放在大腿双侧,正背面快速交替。
注意事项
训练是为了提高协调能力,不是为了加强力量
口令要平和缓慢,训练时应该计数
训练室应明亮并且病人处在一个能看到下肢的体位
避免疲劳,每项训练不应超过4次,每次中间应有休息
总结
Frenkel体操是为改善下肢本体感觉控制而逐渐增加难度的一组训练。
在开始时是没有重力的简单的运动,而后逐渐发展到使用髋和膝部运动并在抗重力下进行更为复杂的运动。
它对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本体感觉障碍特别有用。
反复练习能帮助患者形成各种有用的本体感觉。
假如患者没有完整的本体感觉,就必须将患者置于他能用视觉看见其动作的位置。
训练开始时,应在治疗师监护下进行,强调动作要慢,准确,位置要适当。
为避免疲劳,每一课的每节体操不要超过4次,应在最初的简单运动完成后,再逐渐进行较困难的形式,患者能自己进行每节体操后,应让其每3~4h练习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