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晨讲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本体感觉训练方法本体感觉是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本体感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因此,本体感觉训练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首先,平衡训练是提高本体感觉的重要手段。
平衡是本体感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激活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提高身体的本体感觉水平。
其次,触觉训练也是提高本体感觉的有效途径。
触觉是本体感觉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触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常见的触觉训练方法包括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使用触觉球进行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触觉感知能力,增强本体感觉水平。
另外,视觉训练也是提高本体感觉的重要手段。
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视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常见的视觉训练方法包括注视远处物体、注视近处物体、眼球运动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视觉感知能力,增强本体感觉水平。
最后,运动训练也是提高本体感觉的重要途径。
运动是我们获取本体感觉的重要途径,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
常见的运动训练方法包括瑜伽、普拉提、功能性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激活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提高身体的本体感觉水平。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训练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平衡训练、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和运动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体感觉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本体感觉训练,提高自身的本体感觉水平,享受更健康、更自信的生活。
本体感觉——基础已研究的相当清楚
本体感觉——基础已研究的相当清楚本体感觉——基础已研究的相当清楚一概述定义又称深部感觉本体感觉是指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如闭着眼睛吃饭,穿衣等。
他发现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具有感觉功能,并认为本体感觉的信息由传入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后可决定肌肉的紧张度。
在Sherrington之后有很多学者都研究过本体感觉,他们对本体感觉的定义也大同小异。
本体感觉的核心都是和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有关。
历史这一术语最早是由Charles Sherrington在1893提出。
作用本体感觉的传入对躯体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人在运动时,肌肉被牵拉或主动收缩与放松,均会对肌梭、腱梭构成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区,经过分析综合活动,能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
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
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
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
三个等级部位不同症状不同三级管理及信号传导速度损伤部位与等级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
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
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二解剖学基础(可以跳过)感受器机体的终端装置1、肌梭神经元——运动感觉:感觉肢体的运动速度,肌肉通过屈伸感知和调控运动速度。
2、高尔基小体——肌腱两端——负重感觉:感知和调节肢体的负重变化。
3、帕厅尼小体——韧带关节两端——位置感觉:感知肢体与关节的位置移动。
4、凡蒂帕厅尼小体——压力感觉(同位置感觉)一肌梭肌梭(muscle spindle)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梭内肌纤维:感觉神经纤维梭外肌纤维:运动神经纤维梭外肌纤维接受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受γ传出纤维支配。
肌梭是一种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在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于抗重力肌。
本体感觉训练技术名词解释
本体感觉训练技术名词解释
本体感觉训练技术是一种方法,旨在改善人的本体感知。
本体感知是四种基本感觉之一,指的是我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位置、移动和加速度的感知。
它是我们维持身体平衡和进行精细动作的基础,而本体感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协调性。
获得良好的本体感知能力,需要通过专门的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技术要求个体尽量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识别身体各部位的位置、感知身体变化,并合理地控制和调整身体的动作。
这需要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运动来实现,例如闭眼站立、平衡训练、障碍物跑、控球等。
一般来说,本体感觉训练技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感知训练和动作控制训练。
感知训练主要通过触摸、压力、空间方向、重力感等方式来训练本体感知,而动
作控制训练则通过一系列精细动作训练来提升受训者的动作控制能力。
本体感觉训练技术能有效提升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帮助他们在运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身体。
长期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还能对改善一些动作失调的疾病,如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 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 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和肌肉收缩反射和 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
本体感觉练习内容
• • • • 想象运动疗法 平衡功能训练 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
总结
• 本体感觉本身是一种感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这一通路,从感觉的输入,到大脑皮层的 感受,形成相关功能区,以及作出的反馈, 调整后再进行输出,这样反复复杂的运作, 对人体协调运动,失去能力的再获得,对 环境的适应,潜在能力的挖掘,都有极大 的价值。
本体感觉训练
冯焯辉
什么是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定义: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 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 止)时产生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深感觉, 如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 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 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 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 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 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 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 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和楔束核。
• 当脊髓后索病变时,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的信息不能向上传入大脑皮质,在病人闭 目时,不能确定自己肢体所处的位置,站 立时身体摇晃倾斜,也不能辨别物体的性 状、纹理粗细等。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 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 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 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 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 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本体感觉与平衡》课件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对本体 感觉的调整与控制产生影响,如集 中注意力、自我暗示等。
提高运动表现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平衡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 员对身体姿势和运动的感知和
控制能力。
适应性训练
通过模拟不同运动环境和任务 需求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适 应性和灵活性。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肌肉 力量,还有助于增强本体感觉 能力。
影响
本体感觉能够提供身体位置、运动状 态和力量大小的信息,帮助大脑精确 地控制身体运动,维持平衡。
平衡感的训练与提高
训练方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眼行走、瑜伽等,可 以提高平衡感。
提高效果
长期坚持平衡感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控制,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03 本体感觉的障碍与影响
本体感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康复医学
利用本体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 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VS
神经性疾病治疗
研究本体感觉异常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神经性疾病的关系,为治疗提供新思 路。
本体感觉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运动员训练
通过改善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提高其在 竞技场上的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
《本体感觉与平衡》ppt课件
• 本体感觉简介 • 平衡感与本体感觉的关系 • 本体感觉的障碍与影响 • 本体感觉与运动表现 • 本体感觉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01 本体感觉简介
定义与功能
总结词
本体感觉是指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觉,包括触觉、肌肉运 动觉和深部感觉等。
详细描述
本体感觉的主要功能是感知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状态、位置和姿势,以及协调身 体各部分进行精细运动和平衡控制。它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协调动作和平衡具 有重要作用。
10级旅游心理复习答案
旅游心理复习大纲一.填空1.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
人的心理的实质有人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喝醉酒的人容易胡言乱语,失去自控甚至昏迷不醒,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5.有的人因车祸损伤大脑,康复后虽然眼睛外型完好,却不能看到东西,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6.患流行性脑炎的人如果医治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即使能保住性命,但智力会发生障碍,严重的还会变成痴呆,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7.我们看到的红色的物体时,才会产生红色的视觉,这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8.狼孩卡玛拉的例子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9.人的想象力无穷无尽,但是再离奇的想象也无法脱离实际,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由现实中猴子和人的形象结合而成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0.思想单纯的小学生和知识渊博的老科学家对同一部电影的反映是不相同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11.园艺师和建筑师对深圳“世界之窗”的评价和欣赏角度是有差异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12.唐代诗人李白在不用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座君山有不同的描写,这说明了具有主观能动性。
13.直到19世纪,心理学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4.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科学。
15.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个人的过去经验和他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如气质、性格的制约。
16.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心理学在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属于应用性心理学。
17.通过旅游者或从业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和动作等外部表现了解旅游者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观察法。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应激性,生殖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作业2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4.什么是本体感觉肌梭与腱梭分别感受什么刺激运动时,人体对肌肉受到牵拉的程度、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度、关节伸展时的范围等都会产生感觉称为本体感觉;肌梭:功能 : 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牵拉刺激腱梭:功能:感受肌肉收缩张力的变化5.简述运动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训练,可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机能,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及动作时间的精确判断力得到发展;如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经常参加体育训练,可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机能,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及动作时间的精确判断力得到发展;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他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感觉; 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通过明感觉来寻找暗感觉作业31.简述神经元依功能的分类;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2.什么是牵张反射试述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及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缩短,称为牵张反射;膝跳反射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增大收缩力量;如:投掷前的引臂,起跳前的膝屈动作;举例:投掷前的引臂动作,起跳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掷和跳跃的主动肌,使其收缩更有力;应用:需要较大力量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应尽可能高速牵拉肌肉;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搁时间愈短愈好,否则牵拉引起的增力效应将减弱或消失;3.什么是状态反射试述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举例说明状态反射在运动技能学习时的应用;概念:头部空间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状态反射;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头部侧倾或扭转: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反射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正常人体:这类基本反射常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由于高位中枢的调节;运动员头戴固定器后,进行背后正握撑臂上成背后正撑时的姿势;4.简述小脑对运动的调控作用;①调节肌紧张②控制身体平衡③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5.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主运动区:中央前回4 区、6区运动区功能特征:1除头面部,对躯体运动调节交叉支配2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3机能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作业41.你认为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吗为什么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又称横纹肌;受到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特性;2. 讲讲兴奋与兴奋性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简述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的概念,并分别举例说明;向心收缩P.35概念: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作用:肌肉做功W=F×S;人体产生位移,如跑、跳远等;器械获得加速度,如推铅球,足球射门等;等长收缩P.35概念: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作用:未做机械功;固定、支撑保持某种姿势;例如:武术的“站桩”、体操“十字支撑”等;离心收缩退让工作 P.36概念: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作用:肌肉做负功;制动、减速、克服重力,防止损伤;例如:下蹲时股四头肌的收缩;下坡跑;下楼梯等;等动收缩P.36概念: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特点:1,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肌张力;2,速度可根据需要调整要进行等动收缩,需要专门的仪器;作业51.什么是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肌力-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力量;绝对力量的大小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绝对肌力越大;相对肌力-每公斤体重的肌肉力量;相对力量可以更好评价力量素质;不同运动项目对两种力量要求不同;2.运动单位的概念及分类;运动单位概念:一个α运动神经员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分类:运动性运动单位-其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缩力量大,但容易疲劳,氧化酶的活性低;紧张性运动单位-其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低,但发放持续较长时间,氧化酶的活性高;3.什么是运动单位的动员运动时不同运动单位的动员有何特征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1.与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数量有关2.也与运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的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的动员运动单位的募集为了对应如此多样的运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肌纤维分化成为两大类;收缩能力小,但能长时间持续用力的肌纤维,能瞬间产生爆发力的肌纤维;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P.47低强度运动,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运动实践中的应用:采用不同运动强度可以发展不同类型肌纤维;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要包括大强度的练习;为了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运动强度要低,持续时间要长;4.阐述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代谢特征;一形态特征:快肌慢肌直径大小肌红蛋白少,灰白色多,红色肌质网发达较不发达线粒体数量少,体积小数量多,体积大毛细血管相对少丰富N元支配大小传导速度快8~40m/s 慢2~8m/s二生理学特征:白肌红肌收缩速度快慢收缩力量大小抗疲劳能力弱强三代谢特征:白肌红肌无氧氧化强有氧氧化强ATP酶活性高氧化酶活性高乳酸脱氢酶活性高氧化脂肪能力高5.阐述运动训练对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影响;1.选择性肥大耐力练习能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选择性肥大;2.酶活性改变速度训练无氧酶活性有显著提高如ATP酶等;耐力训练有氧酶活性有显著性提高如琥珀酸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等作业61.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其主要功能2.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简述内环境维持稳定的生理意义;体液:人体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60%~70%;30~40%细胞内液 15~ 20%细胞外液一内环境的概念: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只有通过细胞外液,人体的细胞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3.试述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血液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的相对稳定;二运输功能O2、营养物质、激素体内CO2、代谢产物体外水、Hb、血浆蛋白:运输载体三调节作用体液调节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组织,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的作用;调节体温通过皮肤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四防御与保护作用白细胞吞噬分解入侵人体的微生物、体内坏死组织细胞防御血浆中含多种免疫物质抗菌酶、溶菌酶总称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总称抗原,从而免于疾病发生;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业7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可以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二传导性——心肌某一部分兴奋后,可将局部电流传给相邻细胞,导致整个心脏的兴奋;三兴奋性——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四收缩性——心肌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收缩的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P.81时程:若平均心率为75次/min,则每个心动周期为0.8s;心房 0.1s心室全心舒张期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时间缩短,以舒张期缩短更明显,使心脏充盈不足;心率HR: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成年人安静时:60~90次/min3.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哪些解释它们的含义;1.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P.83每搏输出量SV: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正常人安静状态下SV为60~80ml,平均70ml;射血分数EF:SV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正常人安静时的EF为55~60%;70/145×100%= 55~60%SV、EF都与心肌收缩力有关;EF还与心容积有关;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每分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等于SV×HRCO=SV×HRCO其大小随机体活动和代谢状况而变化;心指数CI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运动时,由于CO增加,CI也增加;我国中等身材成年人CI 约为3.0~3.5L/min/m2;10岁左右时,可达4 L/min/m2以上;80岁时,静息心指数降至2 L/min/m22.心脏泵功能贮备P.86CO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心力贮备心力贮备是评价心泵功能的有效指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安静心率75次/min,最大运动增加2~2.5倍收缩期贮备安静每搏量70ml,最大运动可达135ml65ml舒张期贮备安静心舒张末期容积145ml,最大运动可达160ml15ml4.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高血压的概念及危害;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常用帕Pa、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表示;一动脉血压正常值:☆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100-120mmHg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血压的最低值;60-80mmHg脉搏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30~40mmHg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高血压: 160/95mmHg临界高血压:140/90~159/95mmHg低血压: 95/50mmHg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5.试述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耐力训练可使安静心率减慢,称为窦性心动徐缓40~60次/min;是对长期训练的良好反映,可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指标;具有可逆性;二运动性心脏肥大:耐力性运动—离心性肥大:全心扩大,心室腔扩大力量性运动—向心性肥大:心室壁增厚为主左心室三心功能改善P.104 安静时,最大运动时安静时心动徐缓有训练者只有50次/min极量运动心泵功能贮备大有训练者SV 与CO明显增多,储备力大定量负荷: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最大强度运动:充分动员心力储备,运动后恢复期短;6.简述测定脉搏心率HR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1.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P.105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的心率;评定机能状况;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评定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水平;2.评定心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定量负荷、极量负荷3.控制运动强度P.106作业81.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呼吸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呼吸呼吸过程P.112●外呼吸:外界血液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血液组织细胞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呼吸的形式P.114膈式呼吸或腹式呼吸:以膈肌活动为主如倒立、支撑悬垂时肋式或胸式呼吸:以肋间肌活动为主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时3.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的概念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气量;个体差异:男:3 500ml 女:2 500ml 运动员:7 000ml肺活量与年龄、胸廓大小、呼吸肌发达程度等有关;2.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所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最大呼气时,第1、2、3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83%、96%、99% 第1秒意义最大;反映:肺容量、肺通气速度和呼吸道畅通程度肺弹性 ;3. 最大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用以评价通气储备能力;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作业91.解释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率、基础状态、基础代谢率;一能量代谢P.158各种能源物质分解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即为能量代谢;二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kj/m2/h , J/m2/h,焦/小时,千焦/小时三基础代谢P.158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kj/m2/h有性别、年龄差异;2.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什么它的合成最终来自哪些物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源基本由ATP供给;神经冲动传导时离子的转运;腺体分泌时分泌物透过细胞;消化道内食物的吸收;肌肉收缩过程…等,均需要ATP供能;ATP合成最终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3.比较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1.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P.163特征:供能底物:ATP、CP;储量少,持续时间短6~8s;是不可替代的快速能源功率输出最快;不需氧;不产生乳酸;是一切高功率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2.酵解能系统:乳酸能系统P.163特征:供能底物:肌糖原;供能较多,维持运动时间2~3分钟;功率输出次之,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供应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不需氧;产生乳酸;是1分钟内高功率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3.氧化能系统:有氧能系统P.164特征:供能底物:糖、脂肪、蛋白质;储量丰富,供能总量很大,维持运动时间较长;功率输出慢;需氧;不产生乳酸;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4.简述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用;糖的利用速率最快,是一种非常经济的能源;运动开始首先分解糖原;持续5~10分钟后,血糖开始供能;运动时间继续延长,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脂肪,运动达30分钟时,其输出功率最大;蛋白质,通常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才参与供能;耐力水平提高,可以出现肌糖原与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作业10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有何规律2.试述赛前状态的概念、表现与类型;1.概念: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2.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等二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调整赛前状态依据其生理反应可分为三种:1准备状态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高;2起赛热症型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3起赛冷淡型一般是由于赛前兴奋性过高,进而引了超限抑制;3.简述进入工作状态的概念、“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概念及生理原因;1“极点”及其生理机制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时,在运动进行到某一段时程,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难以忍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这种状态称为“极点”;“极点”是机体在进入工作状态阶段产生的生理反应,主要是内脏器官功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降低;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这些功能的失调又使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2“第二次呼吸”及其生理机制“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下去,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2“第二次呼吸”及其生理机制产生原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的减慢使每分需氧量下降又减少了乳酸的产生,使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呼吸”;它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4.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 调整赛前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为使正式练习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最适宜程度做好准备;2.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扩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供应;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体温升高:HB与肌红蛋白加快释氧;酶活性增高,加快能供;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兴奋性、伸展性、柔韧性和弹性,加快肌肉缩舒速度,增加力量;减少损伤;5.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有哪些一活动性手段1.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积极性休息2.整理活动二营养性手段三中医药手段四睡眠五物理手段六心理学手段。
陈达德讲座本体觉
后内侧丘系路径PMLS
与先进触觉系统路径重迭 时间性信号(temporal coding) 降低警醒程度(Arousal level) 缓解情绪张力与自律神经系统(ANS) 探索性动作(Exploratory movements) 选择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 动作预测能力(Anticipation) 刺激定位能力(Orientation)
反馈类别
Feedback后馈 - response-produced peripherally -在学习新技能时特别重要 -低阶能力技巧 Feedforward前馈 - efference copy centrally -技能学习建立后特别重要 -高阶能力技巧
本体系统神经路径
意识性 本体感觉 的 神经生理 路径
动 作 控 制
动作控制理论
Closed-loop封闭回路 Open-loop开放回路 Schema theory基模理论 Hierarchical control阶层控制
------------------------------------------------------------closed hierarchical schema
垫脚尖走路 拿东西力道过墙/过弱 容易疲惫 容易焦虑 闭眼两手动作无法一致 身体姿势不良 无法两手同时做依序对指动作 容易受伤或被障碍物绊倒 模仿动作不良 动作学习缓慢 动作笨拙/不灵巧 W字形坐姿
Discrimination
Application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Brodmann area1 23
前动作区Premotor Areas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本体觉名词解释
本体觉名词解释
本体觉,也被称为内感觉,是一种感知身体各部位相对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觉。
它主要依赖于肌肉、关节、肌腱等身体组织的反馈信息,帮助我们感知身体的位置、姿态以及运动状态。
在人类的感知体系中,本体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体觉,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如骑自行车、弹奏乐器或打篮球等,而无需依赖视觉信息。
本体觉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也起着关键作用。
当我们在行走、跑步或跳跃时,本体觉信息会反馈到大脑,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姿势和运动,以保持平衡和协调。
本体觉是一种关于身体状态和运动的感觉,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无论是基本的日常活动,还是高难度的技能表现,都离不开本体觉的支持和贡献。
XXX历年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
XXX历年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2003年XXX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一.选择题1.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称为(锥体系)2.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下列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3.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2—6时)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XXX压在正常范围)5.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6.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
适应会(逐渐消失)7.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60%--70%)8.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9.发展速度素质的最好时期是(7—14岁)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件发射)11.前庭反映是指(躯体性和动物性功能改变)12.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13.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14.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Po2)15.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二,填空16.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17.学会运动技术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按捺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18.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反映小)(规复快)19.兴奋和按捺进程同时在中枢神经体系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象叫做(同时诱导)20.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数)(年龄)(性别)21.“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赛前状态)(?)22.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TP)终究供能物质是(糖)和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三,名词23.积极性休息24.神经—体液调节25.心力储备26.腹式呼吸27.生理排泄四.论述28.作为一个有机团体,人体是通过那些途径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29.试述状态反射的规律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30.试述运动训练对血汗管体系的长期影响及其产生的缘故原由31.请举例说明本体感触感染器对运动协调的反馈调治2004年运动生理一1,粗肌丝的组成:A肌球蛋白B肌钙蛋白C肌动蛋白D 原几蛋白2,肾糖阈是血糖浓度达到肾重量吸收的限度,其普通值是{160-180mg%} 3,当人体运动后,血液的PH值下降,养离解曲线{右移]。
体育与健康151152答案
《体育与健康》模拟试卷(A卷)答案一、填空题:(每格2分,共20分)1、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包括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反应时。
3、增强体能的锻炼原则有超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专门性原则、恢复性原则、锻炼效果的可逆性原则和大小运动负荷相结合的原则。
4、运动处方包括锻炼目标、准备活动、锻炼模式和整理活动。
5、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心理)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Χ)1、体育锻炼模式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和持续时间三方面。
(Χ)2、神经肌肉协调性仅反映一个人的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Χ)3、在热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时,蒸发是热量散发的主要形式。
(Χ)4、炎热的夏季臭氧含量水平是最低的。
(√)5、尽管在冷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会导致体温过低,但一般来说,在冷环境进行短期的锻炼不会造成对热量平衡的严重威胁。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评价肌肉力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仰卧起坐B.仰卧起身C.一次重复最大量测试2、为改善健康状况所需的最小运动量叫 B 。
A.无氧阈B.健康阈C.训练阈3、评价心肺适应水平的实地测试方法包括 B 。
A.12分钟跑和立卧撑B.12分钟跑和台阶实验C.俯卧撑和台阶实验4、合理的每周锻炼频率是 B 。
A.1—2次B.3—5次C.5—7次5、在正常情况下或中等运动量时 C 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
A.糖和蛋白质B.糖和维生素C.糖和脂肪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为了使柔韧练习既有效又安全,在进行锻炼时你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柔韧性的发展需要意志力。
这种体能练习时锻炼者易产生酸痛感,但若停止训练柔韧性会有所消退。
初次练习易见效,第二次再练习就有痛感,而且第一次练习获得的效果会全部消退并差于第一次练习前的效果,这是由于肌肉被拉长回缩力增加的原因,应继续将其慢慢拉开,这样才能消除痛感。
专升本心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专升本心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
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这属于()A、自我价值理论B、期望效用理论C、前景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正确答案:C2.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
这种现象印证了遗忘的()A、提取失败说B、压抑说C、消退说D、干扰说正确答案:A3.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关,并有助于实现视觉与听觉跨通道联合的皮层区域是()A、角回B、威尔尼克区C、言语运动区D、布洛卡区正确答案:A4.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获得的。
A、学校系统教学B、概念形成C、接受学习D、概念同化正确答案:B5.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工作记忆C、情绪记忆D、感觉记忆正确答案:D6.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社会刻板印象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正确答案:B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A、嗅觉补偿的结果B、嗅觉对比的结果C、嗅觉统合的结果D、嗅觉适应的结果正确答案:D8.女士用香水,会越喷越多。
这是因为()造成的。
A、嗅觉适应B、嗅觉失灵C、嗅觉混合D、嗅觉对比正确答案:A9.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这种心理学研究目标是()A、预测心理活动B、控制心理与行为C、描述心理现象D、解释心理现象正确答案:D10.“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反映了()A、想象是有个体差异的B、残疾人想象力匮乏C、残疾人没有想象D、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正确答案:D11.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头脑中就会构想出种种历史场景,这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想象()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科学幻想正确答案:B12.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A、多重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趋冲突正确答案:C1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其他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近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正确答案:C14.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这里发生了()的学习。
9、健身健美锻炼效果测评方法
健身与健美锻炼效果测量
• 健身与健美锻炼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就是 指通过对健身会员的身体形态、结构、机 能、素质和健康状况等一系列属性或特征 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化的检查与评价。它由 测量和评定两部分组成。 • 测量是收集资料的过程, • 评价则是使用所获得资料对照相对稳定的 标准,而后作出科学的判断过程。
(二)健身锻炼后感觉
是指健身者在参加了健身锻炼后,尤其是参加健身器 械锻炼后,自己应感觉到所练部位的肌肉群有酸、胀、饱 满、发热和外形明显扩张的反应。这种反应和感觉越强烈, 就说明器械锻炼负荷对身体局部肌肉群的刺激越深,而身 体局部的肌肉群通过锻炼后达到“饱和度”状态,就表明 器械健身锻炼取得了佳效。对“饱和度”的反应目前还没 有更为科学的定量方法来测定,故只有通过自我感觉的方 法去体会。 例如,初次参加杠铃健身锻炼的人,以适当的各类重 量采用反握弯举丰腴健美上臂肱二头肌群,做三组动作即 可达到“饱和度”状态。第一组做12~15次就可以出现肌 肉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的感觉;第二组再做10~12次就会 感到肌肉群有酸、胀、饱满的反应;第三组做8~10次即 可达到肌肉群极度紧张、发硬,肌肉表面温度升高发热, 肌肉群外形明显扩张、体积增大的良好效果。
(五)影视评价
即健身者在采用各种健身锻炼方法的前后,分 别拍摄自己全身体型照片数张进行对比。拍照时, 要求男子赤膊、穿短裤;要求女子穿比基尼泳装, 这样就便于看清全身的肌肉、脂肪的分布和体型情 况。同时,照片要有正面、侧面和背面的。以后每 隔3个月或半年再拍摄数张全身体型照片,然后定 期将前后拍摄的照片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可以直 观形象地评价出全身肌肉、脂肪的分布情况及体型 的变化情况。
(二)心理健康评价
1.对现实具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能悦纳本身,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的事物,如朝露夕阳,甚至对每天 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能分辨工作的历程与 结果,对两者都能欣赏。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 的热心。 8.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 感。 9.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2022护士定期考核
2022 年护士定期考核参考答案1 、APN 连续性排班中N 班指的是:10 、病人,男性,28 岁。
脑部撞伤后睡眠4 天。
查体:病人处于睡眠状,唤醒后又入睡;能简单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
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为:100 、患者,男,58 岁,糖尿病10 年,其中关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的认识和防治进行健康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1 、患者,男,59 岁,糖尿病10 年,现进行饮食、运动和注射胰岛素治疗,则关于胰岛素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2 、患者,男,66 岁,突发头痛,视物含糊、失语,血压210/130mmHg,下列降压药首选:103 、患者,男,67 岁,新诊断为糖尿病,行饮食、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则关于其自我血糖监测最理想的方法是:104 、患者,男,67 岁,诊断为2 型糖尿病9 年,则关于其口腔护理,正确的做法是:105 、患者,男,68 岁,糖尿病9 年,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近日血糖水平不稳定,究其原因是患者近日情绪不高,容易急躁,则关于糖尿病患者操纵情绪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106 、患者,男性,18 岁。
慢性肾炎。
入院评估:患者小学文化,踝部水肿明显,尿蛋白(+)。
经治疗患者症状消失拟于明日出院。
下列提示护理措施安排内容不合理的是:107 、患者,男性,28 岁。
因发热、咳嗽、咳痰就诊,经X 线检查和痰培养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的治疗药物是:108 、患者,男性,32 岁,上腹部疼痛5 天,多能忍受,但进食后疼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吐后疼痛不缓解,考虑为急性胰腺炎,以下哪项化验检查可明确诊断:109 、患者,男性,39 岁。
消化性溃疡病史5 年;未规律服药,本次因浮现黑粪3 天就诊,估计其每日出血量至少为:11 、病人,男性,46 岁。
由背痈引起脓血症,血细菌培养,取血应于:110 、患者,男性,42 岁。
某日参加酒宴饮酒过量,突感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本体感名词解释
本体感名词解释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脚协调等。
它与大脑的抑制能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一个人的本体感不良,可能会出现譬如方向感不明、写字歪扭、容易跌倒、左右不分、动作协调不良等情况。
本体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手—眼协调、双侧均衡发展、抑制及持久力的能力,并且能改善儿童的学习障碍,如写字时左右颠倒、容易跌倒等问题。
此外,本体感的训练也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本体感觉”究竟是什么感觉?
“本体感觉”究竟是什么感觉?我们经常会听到本体感觉这个词汇,在运动当中正确的运动模式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么究竟什么是本体感觉呢?简单来讲,是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我们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关节,肌肉和皮肤当中存在大量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负责采集关节的位置等信息,感受器采集信息提供给我们的中枢(大脑),中枢处理信息之后控制运动系统产生动作,动作的产生改变了关节的位置,感受器又重新采集感觉信息传给中枢进行处理.有点像派兵打仗,情报员(感受器)将战况汇报给将军(中枢),将军针对战况作出下一步的决定然后下达新的命令(动作输出),随着命令的下达战况会发生改变,情报员(感受器)就会采集新的战况汇报给将军(中枢)。
1906年谢灵顿首次将体感觉定义为:对身体位置,姿态和动作的感知。
经过一个世纪,在2000年来福特将本体感觉重新定义:采集外周感受器的刺激,同时将这些机械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将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通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
人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能给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这种感觉称为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
(也有将其分为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本文认为后两者都是运动觉)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二是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关节运动或加速度的感知);三是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
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后者反映其传出活动的能力。
解剖基础◆◆◆包括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它们有椭圆囊斑(作用是感受线性加速和重力,头部空间位置),球囊斑(作用是感受低频振动,头部空间位置),壶腹嵴(作用是感受角速度和运动)。
位于运动系的本体感受器(见表1),综合这些感受器的作用就可以使人感觉到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运动,而无需用眼睛去观察。
比如,你闭上眼睛也知道你的手在哪,闭眼前屈肩关节也知道前屈的角度是多少。
3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表现2
❖ 排泄行为问题及表现
案例 排泄问题的含义
❖主要指5岁后的孩子仍有尿床或尿裤子现象。
产生的原因 预防
案例----尿床的田田
❖ 田田长得很秀气,内向腼腆,像一个女孩,因温顺可爱,家人都叫他“小猫咪”。 ❖ 小猫咪天分很高,读书成绩好,只是有些胆小怕事,每当父母亲训斥责骂,
他总是红着脸,低看头,有理也不申辩,小猫咪样样都讨人喜欢。 ❖ 只是从6岁上学那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坏毛病--常常尿床。 ❖ 开始,父母还不在意,时间长了父母才着急。先是听说尿床是因为营养不
感觉统合的含义
❖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 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觉味觉、触觉以及平 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 和辨识,然后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 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知觉, 再指挥身体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吸收有效 信息和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即感觉统合,简称 “感统”。
(2)过分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苦恼,方向感不强,经常迷路和迷失 方向。
(3)虚胖,散漫,站姿、坐姿和看书姿势不正常,如托腮,身体向一侧倾斜, 易驼背,近视。动作笨拙,四肢灵活性差。如写字不是用力过度划破纸张,就 是过轻,分辨线条困难。又如操作玩具因用力不当而损坏。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3.本体感失调
❖ 伤脑筋。阳阳的爷爷也反映说:“阳阳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 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很是着 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三级神经元 第1:脊神经节细胞——(脊髓) 第2:薄束核、楔束核内——(延髓) 第3:腹后外侧核——(丘脑)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二级神经元 第1:脊神经节细胞 第2: 胸核、腰骶节段V~VII层——下肢和躯干 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上肢和 颈部
第2级神经元——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V~
VII层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小 脑 脊髓小脑前束。升至脑桥向上经小脑 上脚进入小脑。 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 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第2级神经元——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
髓的楔束副核
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 小脑皮质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
内囊-丘脑中央辐射 3.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 2.薄、楔束核 薄、楔束 1.脊神经节 内侧丘系交叉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感 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分别 终止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V~VII层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徐国栋
本体感觉的定义: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 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例如,
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动 作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 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辨别觉等)。
本体感觉的分类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意识性本体感觉
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意识性感觉 (感知机体在 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 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辨别觉和辨 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它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非意识性本体觉
此传导通路是把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不产 生意识性感觉,而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 调运动,以维身体的姿势和平衡。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T4 节以上 内侧部: 可侵犯薄束,下半身深部感觉障碍 外侧部: 可侵犯楔束与平衡功能
人体平衡感觉输入包括3个方面:
前庭——维持平衡,听觉、视觉刺激定位 视觉——站立位姿势控制 本体感觉系统——感觉身体各部位的相对 位置和运动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时, 表现倾斜,摇晃并 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震 动觉消失。
意识性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Ⅰ Ⅱ
躯干、四肢的肌肉、 脊神经 肌腱、关节、韧带、 骨膜的深感受器
脊神 经节
薄束、 楔束
Ⅲ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囊后肢
丘脑皮质束
× 延髓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 丘系
丘
脑
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 后部和邻近中央前回皮质
躯干四肢-深感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