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面埋伏

教学年级

初中二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过传统文化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因演奏技巧不用而音乐效果不同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学: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等。

师:那么我们接下来先欣赏一个音乐片段。

1.欣赏流行音乐片段《十面埋伏》视频。

讨论:这前奏音乐有什么特点?(古典、压抑、紧迫、)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2.问:著名诗人白居易写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当中描述的是什么乐器?(引出弹

拨乐器——琵琶,介绍传统文化乐器琵琶。)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不是诗人白

居易的艺术夸张,而是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设计意图:

(1)、通过声音片断欣赏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量,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有所了解,为引出下面环节的教学内容面下伏笔。

(2)、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进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琵琶《十面埋伏》。

1.播放《十面埋伏》完整视频。

讨论:《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2.《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

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

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

“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的。它们的相同特点是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

“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描绘的意境都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

“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家中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响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矛盾已获解决。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但目前演奏一般都作删节,有的省略整个第三部分,有的删节去“众军奏凯”后三小段,目的是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

3.“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五、琵琶的革新与发展

1、外国名曲《野蜂飞舞》欣赏

师:今天我们领略到的都是琵琶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段音乐,它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场景?

(2)简介乐曲:是由著名的管弦乐曲《野蜂飞舞》改编而来,此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之一。

2.【作业】课后回去听赏《琵琶之古往今来》,搜集一些自己爱听的琵琶曲,同时多聆听其它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看看哪些民族音乐是你喜欢的!

六、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