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对小说的选择及其改编艺术的特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话好好说》讲述都市几个年轻人的故事, 创作重复。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个性因重复得
1998年《一个都不能少》选择了乡村教育题 以强调,风格因重复得以彰显。张艺谋影片
材,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渲染普通人的爱 的叙事策略、创作个性、美学风格正是由一
情——这种选材上的变化反映出张艺谋创 系列熟悉而陌生的电影(如《红高粱》、《大红
2.“决不重复”的求新求变。纵向考察张 艺谋的电影,我们还可以发现他在选择小说 作品时坚持的“决不重复”原则。他几乎没有 一部作品是重复的,每一部新的影片都能给 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新鲜感。《红高粱》表现
的是人性的解放与张扬,其“姊妹篇”《菊豆》 表 现 的 则 是 人 性 的 压 抑 ,二 者 是 完 全 不 同 的两部影片,在张艺谋拍完《大红灯笼高高 挂》之后,他原本看中了贾平凹的小说《美穴 地》,这部小说有“坚实”的情节,有强烈的悲 剧感,还有一定的宿命意味,能给观众以强 烈的震撼。但是张艺谋最终还是放弃了这部 小说。放弃的原因是“如果拍成电影:又是一 个年轻的女人嫁给一个老头子,又是一个偷 情的故事,又是一番死去活来的挣扎,又有 一些风水之类的民俗——这与前面的《红高 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太相似了。” [2]
为依凭人物一个最直接的心理动机。在《秋 有杀父的wk.baidu.com头“: 他心里万分冷静,如果堂兄
菊打官司》里是要“讨个说法”,《英雄》简化 果真做下了,又被他抓住,他就剁了他”,但
到由于是赵国人,无名就担负起“刺秦”的重 是这种杀父的想法没有实施,他最终还是从
任(情节缺乏切己的动机,在推动叙事发展方 地窖里救出了天青。而影片则把天白杀父的
围,这显示出艺术的自信,其作品形成了特 也带来了艺术上的一些不可回避的隐患。
有的艺术风格。张艺谋在不同场合下曾多次
2 .遵 循 分 解 性 美 学 的 创 作 原 则 。对 小
说“:‘极致’是我的一贯追求。我要含蓄也会 说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张艺谋遵循分解性美
含蓄到极致,要独特也会是‘极致’的独特。” 学的创作原则,选取冲突性强的情节组合在
演越烈。在画面造型方面,追求极端的唯美, 凑。其次,为了通过情节及尖锐的冲突来表
甚至不惜以人物符号化为代价,如《大红灯 现人物,电影着力选择了小说中处于质变状
笼高高挂》中面貌模糊的陈佐千,《英雄》优 态的冲突加以浓缩,并作了一系列处理。比
美的动作造型与过多的山水展示淹没了人 如小说中的天青是自杀而死的,因为儿子不
面有明显欠缺)。在影片的叙事方面,常常极 想法变成了现实。实际上,天白是在代替父
端运用某种方法,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权行使这监督和生杀大权,天青还等于死在
与原作频频使用预叙相反,恰恰是大量使用 金山之手。这一改动强化了父子间的冲突,
省略法,叙事颇为生涩以至于难以流畅地叙 突出了叛逆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对立,使冲
事的压力下突围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创作风 与张扬。其中,《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
格。
改 编 所 体 现 出 的 分 解 性 美 学 尤 其 明 显 。首
众所周知,张艺谋的影片内容不可谓 先,电影缩短了小说的时间跨度。小说中的
不广泛,而且竭力追求多变的艺术风格。然 时间从1944年一直延伸到文革后,描写了
影视评论
泉州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谢德俊
张艺谋电影对小说的选择 及其改编艺术的特色
[摘要] 研究张艺谋的电影,不能不研究他的改编艺术。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
础和关键。本文从其对小说选择艺术和小说改编艺术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小说 选择艺术 改编艺术
张 艺 谋 这 个 名 字 ,在 上 世 纪 的 中 国 影 坛创造了一个近乎“神话”的效应。从1988 年2月23日,柏林金熊奖被搬回中国的那一 刻起,张艺谋和他的电影作品就接连给国人 和世人带来惊喜和惊奇。要研究张艺谋的电 影,则不能不研究它的小说改编艺术。这是 因为,纵观他迄今导演的十二部电影,不难 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除了1988年的《代号 “美洲豹”》和2002年的武侠巨片《英雄》以 外,他所执导的十部影片,全是改编自当代 小 说 。改 编 小 说 是 张 艺 谋 成 功 的 基 础 和 关 键 。他 在 改 编 过 程 中 进 行 了 多 元 的 美 学 探 索,首先继承了分解性美学创作方法,保留 原著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 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
10
的追求,但往往缺乏对作为个体的普通人的 均能证明极端化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层面的
真诚关注。而从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开 存在。
始,他所选择的题材除了1995年的《摇啊摇,
极端化策略挟带着导演锐利的个人意
摇到外婆桥》以外,都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 志,在形成鲜明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方面极具
状况,有着比较明显的世俗倾向。1996年的 优势,而且创作个性一旦形成,由此形成了
与当下社会思潮呼应。 然而怎样的作品让他有心动感觉呢?在
小说《红高粱》中,作家莫言把土地的生命血 统与文化传统并置,让生命之火焚毁捆绑生 命躯体的封建礼教绳索,让生命之血冲决淤 塞生命血脉的封建伦理病毒,让窒息人的生 命活力的封建文化大厦在生命力的原始爆 发中坍塌倾颓。莫言笔下一个个“土匪种”演 出了诡谲壮丽的人生戏剧,以至于连他们的 死亡都无不放出奇诡的生命之光,无不成为 惊世骇俗的绝响,在汪洋态肆的泼墨中,作 家淋漓酣畅地发掘出了中华民族生命深处 那种千百年来被封建文明驯服而昏睡着的 生命血性,高拔健迈的红高粱意象与蓬勃茁 壮的生命精神互映,融而为一,汇聚成汹涌 澎湃的生命洪流.很少有作家能够像莫言这 样铺张生命的勃发意象,很少有作家能够像 莫言这样状绘生命的酒神风度。“我一口气 就读完了它,并深深地被小说中那种生命的 冲动,那片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里生长出的 男人和女人所感染,他们的豪爽开朗,他们 的旷达豁然,他们如火如荼的爱情,都深深 吸引着我。小说的故事很传统,比如劫道,抬 轿之类,过去小说里很多,它的新意就在于 字里行间透出的一种做人的洒脱,一种自由 而强烈的生命意识。”“我由衷地欣赏和赞美 那生命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感情在 艺术中加以抒发。”[1],于是乎,一部灌注、洋 溢着强烈生命意识的电影喷涌而出,令人啧 啧称奇!
作走向的变化。
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等)不断地确认而大
二、张艺谋电影的小说改编艺术
获成功。但是,以极端化为核心的个性、风格 可能因自身的偏执而拒绝接受审美视野之
1.极端化策略。在强大的文学叙事面 外的存在。极端化风格因其独特而鲜明的特
前,张艺谋借助“极端化”的改编策略成功突 点备受关注与青睐,但极端化风格因其偏执
[3]],这种极致不仅包括了张艺谋对人性的 一起,对原著进行浓缩,使影片结构紧凑,情
理解,而且也涵盖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不可 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影片《红高粱》、
否认,充满锐利之气的极端化改编的确能将 《菊豆》、《一个都不能少》、《幸福时光》等对
视觉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从文学叙 小说的改编,都体现了对分解性美学的回归
述一个复杂的黑帮故事;而《大红灯笼高高 突达到了极致。
挂》中比比皆是的静止拍摄,缓慢的镜头运
对 分 解 性 美 学 的 回 归 ,还 体 现 在 影 片
动,暗示了一个古老的压抑故事。凡此种种, 《大红灯笼》对苏童小说的改编上。张艺谋
认为苏童的《妻妾成群》写出了人与人之间 与生俱来的敌意和仇视,以及那种有意无意 的自相损害和相互摧残,因此影片将妻妾间 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节集中起来,使得 电影情节冲突一个接一个,并不断加强,同 时这些冲突是环环相扣的。影片中颂莲为巩 固 地 位 而 假 装 怀 孕 ,这 是 小 说 中 没 有 的 情 节。这一情节的增加,使颂莲的命运出现极 大的起伏,假孕的败露使她的命运从巅峰跌 到了低谷,地位一落千丈。颂莲因此郁郁寡 欢,在酒醉后吐露了梅珊与高医生的私情, 致使梅珊惨死,而小说中梅珊之死完全是卓 云所为,与颂莲无关。电影情节的改动增加 了颂莲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表明了陈府内斗 争的残酷,即使是无意的泄漏也足以让对手 抓住把柄,致人于死地,这也为颂莲的疯掉 作了环境铺垫。影片为了集中表现妻妾间的 矛盾,还删去了许多颂莲与大少爷飞浦间的 交 流 以 及 许 多 日 常 生 活 的 描 写 。经 过 改 编 后,电影情节变得曲折跌宕、变化多端,具有 扣人心弦的异常美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 象。
而,极端化却一直顽固地隐藏在所有的影片 杨天青从少年到中年的命运。而电影中,杨
中。视觉冲击的极端化追求、大面积的色块 天青出场即是三十几岁的老光棍,少年时的
运用,导致色彩的风格化。这种倾向从《红高 故事删掉了,集中表现主人公近十年间的遭
粱》、《菊豆》到《英雄》、《十面埋伏》,可谓越 遇,这样就使电影叙事的时空显得更加紧
总之,张艺谋电影对小说的选择体现了 他独特的审美的趣味与品位,以及他对社会 语境的敏锐感悟及适应的能力。而张艺谋的 电影改编艺术,则迸发出具有很深艺术魅力 和美学光芒的电影导演艺术特色。
注释: [1]李尔威《: 直面张艺谋》第31页,经济日报出版 社,2002年版。 [2]饶朔光《: 论新时期后10年电影思潮的演进》, 《当代电影》,1999年6期。。 [3]李尔威,《以“小”搏“大”,坚守一方净土》,(电 影艺术),2000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张剑鸣.美学追求:张艺谋改编中的多元探 索.北华大学学报.2003,(9):19. [2]冯清贵.无望的人性探索.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3, (2): 17. [3]陈墨.张艺谋电影论.第210-212页,北京:中国 电影出版社.1995年. [4](美)普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 社.1981年.
张艺谋早期的作品往往都是从大的文 化背景入手,以讲述一个遥远的封闭的象征 的“家庭中国”或是“乡土中国”的故事来表 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这样 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只是表现主题的一个符 号,一个类别(如执拗不驯的女性、忍辱负重 的男人和专横残酷的长者),往往缺乏独立 的个性。这样的作品虽然表现出对人性理想
张艺谋因为“决不重复,求新求变”而放 弃了《美穴地》,之后又选择了刘震云的《一 地鸡毛》,最终因难以找到感觉还是选择了 陈源斌的《万家诉讼》。导演开始培养对人的 关注,把叙述和对人的关注推到了前景,希 望能弥补此前影片的某些不足。以选择《活 着》来实现对自己的一个彻底的反动,“向过 去挑战”:用朴实的手法,用平常人的心态拍 平常人的故事。在拍完《活着》之后,张艺谋 便开始尝试都市题材小说。他选择了上海作 家李晓的《门规》和述平的《晚报新闻》拍成 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 以一今一古,一实一虚两个故事完成了“张 艺谋进城”的转移……
一、张艺谋电影的小说选择艺术
1.选择“坚实的”“令人心动的”小说作 品。结合张艺谋的言论以及对于原著的考察 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选择小说时坚持的基 本原则“: 坚实”和“心动”。一是“坚实”。“坚 实”也就是指小说有一条实实在在的情节线 索,“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张艺谋大部分 作品中我们都可发现一条起伏动人的情节 线索,而且这些线索基本上都是由小说原著 提供的《: 红高粱》中野合的经历《; 伏羲伏羲》 中婶侄偷情《; 妻妾成群》中的四房争宠《; 万 家诉讼》中的村妇告官《; 活着》中一生宿命的 传奇《;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争斗; 《一个都不能少》中寻找失学儿童。二是“ 心 动”。“很注重心动的感觉”可理解为导演非 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和思想的力度,作品本身 首先能够打动导演,与导演内心的欲念或渴 望相契合,与他对社会人生赞颂或批判的态 度契合;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能打动观众,
物内心。与此同时,人物性格大多极端得偏 与他相认,加之菊豆又怀孕了,天青无法承
执。如秋菊、魏敏芝、招娣、飞雪等等,或面对 受这样多重的精神折磨和打击,只得自溺身
挫折或面对艰难,都决不轻言放弃;就情节的 亡。而在电影里,天青是被儿子天白杀死,并
推动力而言,则追求极端的单纯,甚至归结 非自杀。小说《伏羲伏羲》中,儿子天白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