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知识点总结一、词汇1. 实词与虚词:实词是有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是无意义的词,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2. 同音词、近义词与反义词:同音词是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如“洗”、“系”;近义词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些不同的词,如“懒惰”、“懒散”;反义词是意义相反的词,如“富裕”、“贫穷”。
3. 词语搭配:指一些常在一起出现的词语,如“积极应对”、“早出晚归”。
4. 成语、俗语、谚语:成语是固定搭配的四个字词,如“金玉良言”;俗语是有名无实的习语,如“画蛇添足”;而谚语则是民间流传的智慧名言。
二、阅读1. 阅读策略: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如预览、速读、略读、精读等。
2. 阅读理解: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
3. 阅读态度: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态和态度,如认真对待、积极思考、虚心向学等。
三、写作1. 写作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四种常见的写作方式。
2. 写作步骤:包括构思、提纲、翻译、修改四个步骤。
3. 写作技巧:包括运用比喻、对比、排比、夹叙夹议等手法提升文章表现力的技巧。
四、语法1.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数词、量词、助词等十个词类。
2.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七个句子成分。
3. 语法结构:指用句子成分合成的语法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五、修辞1. 比喻:用比拟的方法去描写,加强表现力。
2. 比拟:直接进行比较描写。
3. 夸张:说出与实际不符的过度词语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借代:用某种代表代替具体事物。
5. 对偶:通过对称式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优美、简洁、容易记忆。
六、修养1. 修身:指个人内心品质的修养,如做人守规矩、讲道德、处世相处等。
2. 规范:指遵循语言规范,如用词得当、语言规范、讲究礼仪等。
3. 养性:指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素养,如稳态平和、学会感恩、情感管理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
1.写作基础知识:
(1)词语的准确使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句子的基本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概念和用法。
(3)语段的组织:课文中的短文都是由一段段组成的,要求学生学会
整理材料,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语言。
2.课文及词语解析:
(1)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根
据课文进行复述和总结。
(2)生词解析:对一些生词进行解析和理解,如:寄予、承载、伴随等。
(2)文章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能够分辨文章的类型并读懂相关的内容。
4.课文中的情感:
(1)情感的表达: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能
够准确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
(2)对情感的理解:理解并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机。
5.语言点:
(1)词语的比喻意义: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的比喻意义,如:爱
情的火焰、蔚蓝的天空等。
(2)修辞手法:例如夸张、对比、排比、设问等,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语文常用知识点一、常识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字音字形第一单元1、散步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lín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huàn暴怒nù捶打chuí憔悴qiáocuì咱俩liǎ烂漫làn絮叨xùdāo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初一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
初一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初一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生字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ɡzh ǒnɡ脑髓suǐ相宜书塾shú方正博学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鼎沸dǐng油蛉línɡ斑蝥máo珊瑚shānhú长妈妈chánɡ敛liǎn秕谷bǐ系jì窦dòu厥jué倜傥tìtǎng 叵pǒ盔甲kuī锡箔bó缠络chánluò觅食mì竹筛shāi渊博yuān宿儒sù豁huō,陌生mò鉴赏,传授shòu,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1)确凿:非常确实。
(2)缠络:缠绕。
(3)觅食:寻找食物。
(4)渊博:形容学识深广。
(5)倜傥:洒脱;不拘束。
(6)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比喻无所顾虑。
3、掌握下列多音字。
吓xià吓唬hè恐吓间jiàn间隔;jiān中间攒cuán人头攒动;zǎn攒钱拗ào拗口;ǎo拗断;niù执拗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生字肿胀zhǒnɡ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ɡē花圃huāpǔ鸡毛掸子jīmáodǎnzi咻咻xiūxiū玉簪花yùzānhuā2、解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课、丑小鸭1、生字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ɡxiōnɡ嫉妒jídù丑陋chǒulòu讪笑shànxiào木屐mùj ī2、解词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巩固知识,形成技巧,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欢迎大家阅读!1、生字:菜畦qí皂荚jiá班蝥máo系jì一条长绳九节ǎo过去呆板yōngzhǒng积攒cuán成秕bǐ谷盔甲kuī锡箔bó桑葚shèn人声鼎dǐng沸脑髓suǐ确切záo蝉蜕tuì刚直tìtǎng宿sù儒发散liǎn2、重点句子背记: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文学常识:Lizier《朝花夕拾》,就是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回忆起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
4、对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5、重点段落:课文第二段:①中心句(最能概括百草园特点的句子):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②四件趣事:打听蜈蚣、按斑蝥、忽何首乌、剥覆盆子。
③写吃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美女蛇的传说的作用: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④少年鲁迅把百草园看成乐园的原因: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⑤本段文字写景顺序:由归纳全景至注重局部。
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这里”是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⑦小标题:五彩缤纷的乐园。
⑧仿写文句。
课文第七段:①小标题:雪地捕鸟。
段意:写下冬天雪地捕鸟的快感。
表达方式:记述、议论。
文学创作特点:欲扬先抑(促进作用:注重孩子们爱玩的心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必背一、文字、语言与交际1. 语言的作用与特点。
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具有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交流信息的作用;语言具有符号性、交际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特点。
2.语言文字的关系。
语言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符号系统,具有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3.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
人类使用语言时间久远,文字的出现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到拼音文字,人们不断探索、创造和改进文字的表现形式。
二、修辞格4. 比喻的原理。
比喻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共通点,用一个概念来替代另一个概念,使得语言表达更具有形象感召力,更有说服力。
5. 比喻的分类和常见表现形式。
比喻可分成明喻和暗喻,表现形式有生活化比喻、文学性比喻、历史典故比喻、传统习语比喻等。
6. 推理与联想。
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得出未知的结论;联想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使得原本没有关系的事物产生关联。
三、文言文的阅读7. 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肃庄重、精练简洁、表现力强的特点。
8.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文言文句子结构相对固定,主要有三种基本句型:主谓句、主谓宾句、主谓宾补句。
9. 文言文的格律韵律。
文言文的格律韵律是指诗歌中的音节规律和韵部排列方式,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四、现代文学10.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现代文学中有不同的流派,如鲁迅先生的“先锋派”和老舍先生的“骨干派”,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老舍的《茶馆》等。
11. 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小说以情节展开为主线,包含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写作手法有描写、议论、独白、对话、叙述等。
12. 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诗歌以语言、意象、节奏等符号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创作方法包括选题、构思、表达等。
五、修辞与鉴赏13. 修辞手法的鉴赏。
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运用到熟练自然,达到严密优美的程度,是文艺鉴赏的重要标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学习目标:➢了解茨威格及相关背景,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理解课文中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家庭。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躁》《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字、词读一读shuānɡ拽zhuài毋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ɡ遗孀踉liànɡ跄qiànɡ贮zhù藏蹒pán跚shān胆怯qiè角jiǎo逐辜ɡū负销蚀shí鲁莽mǎnɡ迸bènɡ发厄è运悼dào念海市蜃shèn楼毛骨悚sǒnɡ然怏yànɡ怏不乐忧心忡chōnɡ忡绑bǎnɡ搂lǒu昔xī日堡垒lěi凛冽liè四、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重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重点七年级下册语文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阅读理解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中涉及到的文言文篇目有《观沧海》、《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在文言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汉字,并能识读生僻字。
2、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如之、乎、矣等。
3、对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如定语从句、并列句等。
4、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意会、取舍、反复阅读等。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是指使用现代汉语文字所写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中涉及到的现代文篇目有《草房子》、《棋王》、《红楼梦》等。
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等。
3、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上下文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一些技巧,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
在修辞手法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区别。
2、识别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准确,增强表现力。
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中,要注重阅读理解训练。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含义,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词语。
2、遵循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如预读、精读、理解、分析等。
3、积累阅读理解技巧,如意会、取舍、概括、分析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的重点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圆明园的青铜马头》。
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发生的一件惨案: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掠夺了圆明园,其中包括一匹青铜马头。
马头是乾隆帝在圆明园建造时打造的,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课通过马头的寻找与追寻,展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
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文化遗产、抢劫、焚烧、财富、中外文化交流等。
下面逐一进行介绍:1.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及宗教价值的实物或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现象。
本课中的青铜马头作为乾隆帝所打造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抢劫:抢劫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焚烧圆明园、掠夺文物,属于抢劫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丧失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3.焚烧:焚烧是将物体置于火中烧毁的行为。
英法联军在焚烧圆明园的时候,许多宝贵的文物被毁坏。
这些文物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财富:财富是指所拥有的物质财产,如金钱、贵重物品等。
青铜马头作为一件具有丰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被视为国家的财富。
在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英法联军将其抢走,损失了中国的一份重要财富。
5.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本课提到了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事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但这种交流方式采取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没有尊重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这也引发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怀念的思考。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外,本课还可以引申出一些拓展内容,如历史事件的影响、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培养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感,提高历史事件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知识点-七下语文考试重点。
七年级下册总复习一、字词复习:彷徨..(páng huáng)署.名(shǔ)钻.探(zuān)漂.白(piǎo)深恶.痛绝( wù) 校.补(jiào)澎.péng湃.pài狂澜.lán诧.chà异惩.chéng罚祈.qí祷dǎo钥.yào匙.shi字帖.(tiè)挚.zhì痛亘.gèn古污.wū秽.huì诘.jié问霹.pī雳lì憎.zēng恶.wù滞.zhì笨骷kū髅.lóu取缔.dì涎.xián水凹āo凼.dàng累.léi赘zhuì别biè扭niu 修葺.qì伫.zhù立迸.bèng溅jiàn忏.悔( chàn)矜持(jīn)无垠.(yín)羸.弱(léí)炽.热(chì)载.人(zài)负荷.(hè)凸.现(tū)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XXX、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
6.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包括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包括正面(又叫直接)和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包括概括叙述和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和引用。
14.小说情节分为开端、发展、和结局。
15.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7.议论文的三个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18.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包括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包括立论和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和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和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包括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和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的用法包括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和插说。
24.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者…。
也,为…。
是,“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被动句(“于”“见”“为”“受”“被”“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疑问句。
25.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知识点知识是⼈们前进的最⼤动⼒,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去。
接下来给⼤家带来有关七年级下册语⽂知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知识1第⼀单元梳理⼀、课⽂内容梳理《邓稼先》⼀⽂不同于⼀般的⼈物传记,更不同于⼀般写⼈的记叙⽂,⽽是以中华⼏千年⽂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中还插⼊了古⽂、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千年优秀传统⽂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物⼜使中华民族⾃⽴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多先⽣⾔⾏⽚段》不是⼈物传记,却记叙了闻⼀多先⽣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品格,⾼度赞扬了他的⾰命精神。
这篇⽂章前半部分写闻⼀多先⽣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潜⼼学术,不畏艰⾟,废寝忘⾷,⼗数年如⼀⽇,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表现闻⼀多先⽣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多先⽣参加游⾏⽰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会的演说,表现了闻⼀多先⽣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命的代价的⾼尚⼈格。
着⼒表现闻⼀多先⽣是“⼤⽆畏的⾰命家”。
《回忆鲁迅先⽣(节选)》这篇散⽂是鲁迅的学⽣萧红通过⼗五个⽚断来描述先⽣⽣活中的点滴,短的⼀两⾏,长的⼋⼗多⾏,内容涉及鲁迅的饮⾷起居、待⼈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知之甚少的病中⽣活。
⽂中的⽚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篇⾮常情绪化的⽂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全⽆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成为艺术结晶。
另⼀个引⼈注⽬之处恰恰是通过⼥性作者的细⼼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上许多有灵性的⽣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质,从细微处显⽰了鲁迅的伟⼤思想和⼈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七年级学生,语文是我们必修的一门科目。
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等方面。
下面是对七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的总结。
一、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等方面。
在七年级下学期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汉字——每天背20个生字,能熟记认读才能记住。
2. 词语——理解中有分清,分清中有理解。
3. 句子——练习句子结构和句型,积累优美的句子。
4. 段落——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了解段落的结构和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在七年级下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文,比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等。
阅读古文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对古文的背景和作者有基本的了解。
2. 理解古诗文的意义,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3. 掌握古文中的典故、修辞手法等。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课文、课外阅读以及新闻时事等。
在阅读现代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章,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主动思考。
3. 关注新闻时事,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文知识。
四、写作技巧七年级下学期的写作主要包括作文和写古诗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作文的不同种类,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技巧。
2. 意识到写作具有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作用,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3. 关注作文的结构和段落组织,构建完整的逻辑思路。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全部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据。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一语文下册基础知识
初一语文下册基础知识
《初一语文下册基础知识》
初一语文下册的基础知识包括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诗、散文、小说、论说文、戏剧等多个方面。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包括了诗、词、曲等各种形式。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文学则是指近代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了小说、散文等形式。
学生将会学习到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主题、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在修辞部分,学生将学习到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法,包括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诗、散文、小说、论说文和戏剧都是文学的主要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例如,诗的韵律、格律,散文的语言、结构,小说的情节、人物,论说文的论证方法和戏剧的舞台艺术等方面。
总的来说,《初一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创作文学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下册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下册一、词语辨析1. 同音词辨析在初一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同音词,如“杯”、“倍”、“悲”等。
这些同音词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来辨别它们的正确用法。
2. 近义词辨析初一下册还涉及到许多近义词,如“勇敢”与“勇猛”、“病人”与“患者”等。
通过掌握这些近义词的用法和区别,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古诗文选解1. 古诗词选初一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包括了许多古诗词的选段,如《悯农》、《长恨歌》等。
通过解析这些古诗词,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启迪自己的人生思考。
2. 古文选除了古诗词外,初一下册还涉及到一些古文选,如《论语》、《孟子》等。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可以了解到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作文技巧1. 作文结构在初一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好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合理的结构可以使作文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2. 表达技巧作文表达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初一下册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表达手法。
四、阅读理解初一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文言文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诗词鉴赏初一下册还包括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分析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结语通过初一下册的语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发现语文之美,享受语文之乐。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什么是传记?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4.《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5.《孙权劝学》体裁:(编年体通史),作者:(北宋司马光),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6.什么是编年体?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
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7.《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8.《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9.《最后一课》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10.《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
1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2、用恰当词语填空题。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变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遗留下一条路等改日我爱你!/但我晓得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Though。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科学知识目录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骗人女口生活蒙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伤的日子里须要镇定: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可以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科学知识目录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挑选的路》Lizier《中外哲理诗优选》,作者就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必背古诗《山中杂诗》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山际见来烟,竹中窥日落。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顺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并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词语累积。
(一)通假字。
日滚仲永环谒于众人。
( )(二)一词多义。
自:1.并无以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1.其诗以养父母( ) 2.稍稍宾客其父(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三)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伤逝》:以唐代杜甫的《春望》为引子,通过状物描写,表现自然万物依然春意盎然,而人类却抱愁涂炭的情景;用“既”“则”“又”等连接词表达情感。
2.《赋得古原草送别》:通俗易懂,通过“暮春”描写大自然,反衬人类的悲苦之情;通过用“伤离别之心”评价古代人文化内涵。
3.《小石潭记》:通过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评价了生命的可贵和虚无。
二、常识篇1.风景①风景:指风光、景色、风貌等。
②描写风景的方法:⑴形容词法:如美丽的、雄伟的等。
⑵对比法:如山峦连绵和深谷幽深。
⑶排比法:一层一层或一朵一朵地展现。
⑷夸张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的景色更为壮观。
⑸象征法:艺术家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心中的情感。
2.感受狭义上的感受指的是人的感情体验;广义上则包括感官的体验和认识过程的感受。
三、应用篇1.推广公园活动2.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描写风景的片段3.对如何表达感受所创作的作文等。
第二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突围》:为了避免被水淹没,译者和现场民众合作对围巾上下功夫,做出了让人敬佩的成绩。
2.《白雪爱晚》:以“雪”为主题,展示雪的特色,调动读者“世界一片白”的想象。
3.《过零丁洋》:哲理人生感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沟通。
二、常识篇1.雪①雪:是指自天空中以雪花形式降下的气态水,下雪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描写雪的方法:形容词法、对比法、排比法、夸张法、象征法、递进法和其他多种方法。
2.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类的发展源于自然环境。
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③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变革。
④人类在享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三、应用篇1.仿写《过零丁洋》。
2.团队合作,拿到囧囧森林的小红花。
3.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等。
第三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文篇1.《阳光小区》:饱含医者仁心、邻里和睦、传递正能量的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园”一词是本文的文眼。
它专门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要回忆的是童年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
该句是下文的总结句,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
然后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
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
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
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爸爸为什么没来?爸爸怎么了?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
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包含着爸爸对“我”的勇敢面对生活的鼓励,同时也是支撑着“我”在生活中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
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励“我”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妈妈支撑起这个家,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我”衣襟上别着一朵爸爸种的粉红色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文章末尾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前后呼应。
全文以爸爸爱花为线索,“花”具有深刻的内涵,象征爸爸的身体情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健旺;花儿落了,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了。
5.伤仲永
5.伤仲永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先叙后议,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重难点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文章以褒扬之笔描写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
异在不学而能书。
这是罕见的天赋之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句话写出了其父为了图利,并不考虑儿子的前途,每天带着儿子到处炫耀牟利。
“不使学”三字是全文的关键,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了方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这句话在前面充分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庸人的基础上,进入议论。
点出了方仲永天资出众,而后来又“泯然”为众人的原因,既总结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
重点段落
1.第①段“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也是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2.第②段开头“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
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
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
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