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例题讲解:
(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随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1、2、3。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木块、石块、铁块、乒乓球、篮球。
4.知识点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录:作业答案
1.计算题答案:
物体体积:V = 500cm³
液体密度:ρ = 1.0g/cm³
重力加速度:g = 9.8N/kg
浮力:F = ρVg = 1.0g/cm³ × 500cm³ × 9.8N/kg = 4.9N
2.判断题答案:
①橡皮泥:沉入水底
②玻璃球:浮在水面上
③铁钉:沉入水底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
1.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说明浮力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案反思
1.学生参与度: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
3.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了解浮力现象;会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深刻理解阿基米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书写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问题。

计算浮力问题。

3、知道物体的浮沉状态,会用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的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4、知道浮力的应用,能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正确选择公式进行浮力计算;会从图像中分析出和浮力有关的信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加强浮力知识的系统性。

难点:从众多计算浮力的一般方法中正确选择出合适的公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众多计算浮力的一般方法中正确选择出合适的公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提提高应用浮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高应用浮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铝块、细线、小石块、溢水杯、水、烧杯、盐、小桶、鸡蛋、橡皮泥、密度计、导学案鸡蛋、橡皮泥、密度计、导学案【前置准备】【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多媒体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看过上面几幅图片,你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复习什么内容吗?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吗?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所学过的浮力知识,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思考回答,把浮力知识串联起来,明确复习目标。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浮力的基础知识(一)知识点聚焦:1.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小结与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小结与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十章复习教案一、本章知识网络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得出结论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据收集数据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二、知识要点归纳1、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容易表示出一个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 可以表示出各种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 可以表现出同一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2、全面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 抽样调差中的总体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 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例1、右图和下图是根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2000人,请你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七年级有学生_____ 人, 七年级共捐款_____ __元,该校三个年级共捐款_____ ___元。

例2、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七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2)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0米以上(包括2.0米)为合格率是多少人均捐款数(元)0246810121416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级练习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1.下列调查适合作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A.调查全女生B.调查全校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人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B. 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人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5.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A.144B.162C.216D.250二、耐心填一填,你一定很棒的!6.为了考察某校七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____________, 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日4821温度/℃7.小明家本月的开支情况如图所示,如果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是150元,那么他用于教育支出是____________元。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涉及的章节为第十章第15节。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浮沉现象。

2. 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沉现象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物体浮沉。

(2)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4. 知识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

3. 浮力计算公式。

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答案:(1)略(2)略2.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2、计算浮力的方法。

3、物体的浮沉条件。

4、浮力的应用。

【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2、计算浮力的方法。

3、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问题的综合运算【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回顾一、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_____。

2、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3、施力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4、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________。

5、影响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___ ______和_____ 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浮力计算(1)称重法: F浮=G–F。

式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___ __,F表示____ ___。

(2)压力差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力产生的实质)。

(3)原理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____________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ρ液表示___________,V排表示___________。

(4)平衡法: F浮=______(适用于漂浮和悬浮两种平衡状态)。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二个力的作用:______力和______力。

(2)浮沉条件三、浮沉的应用1、轮船(1)原理: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_________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水,增大_______力。

(2)排水量:轮船__ _____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2、潜水艇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 ____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是利用空气的______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______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课题极地地区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南北极地区两地的自然差异。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1.南极气候特征:(1)酷寒: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2)干燥:降水少,被称为“白色荒漠”;(3)烈风:风力大,被称为“风库”。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原因:南极地势更高;南极地表冰层更厚。

3.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暖季11月——次年3月,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

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是极昼,便于采光。

▲北极地区图:⑴在北极点附近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针。

⑵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大洲:A 北美洲 B 欧洲 C 亚洲(3)AC的分界线:E 白令海峡。

▲南极地区图:(1)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

(2)图中的海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

(3)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A 长城站,B 中山站,(注: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A 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无(有或者无)极昼极夜现象。

(4)A点在B点的西北方,C点在B点的东北方。

二、巩固练习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 .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 .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 .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2.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名称 地球自转方向范围 中心 代表动物特殊名称 科考站南极地区顺时针 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陆地 (南极洲)企鹅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长城站(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纬度最高)、泰山站北极地区逆时针 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海洋 (北冰洋)北极熊气温比南极高 黄河站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2022年4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了第38次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历时173天。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3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浮力”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物体的浮力。

2.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示例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原理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

4. 浮力的计算方法: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V排g。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当且仅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入液体或气体中,当且仅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解释计算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综合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总结规律,和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受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3)让学生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2.教学难点:(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利用它们来解决综合性问题.(2)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性的经验和观念.三、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浮力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密度、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今天我们通过对浮力的复习进一步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浮力的应用.(二)授课内容: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复习:1找生说明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施力物体,浮力的方向。

2.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3.浮沉条件:4.计算浮力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以下几种方法:(1)称重法(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称下的物体浸入液体中静止后有:F浮=G物-F拉。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式中表示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这个式子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4)根据物体漂浮、悬浮的条件有:F浮=G物 ρ液g·V物=ρ物g·V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4. 排水量及船的载重量。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2. 理解并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学会计算排水量及船的载重量,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沉条件的判断及计算排水量;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2.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物体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2. 例题讲解:(1)计算浮力:给定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计算物体所受浮力;(2)判断浮沉:根据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判断物体浮沉情况;(3)计算排水量:给定船的体积和液体密度,计算船的排水量;3. 随堂练习:(1)计算浮力:学生独立完成,互评互改;(2)判断浮沉:小组讨论,汇报结果;(3)计算排水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5. 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4. 排水量计算公式;5. 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浮力:给定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计算物体所受浮力;(2)判断浮沉:根据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判断物体浮沉情况;(3)计算排水量:给定船的体积和液体密度,计算船的排水量。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2. 拓展延伸:研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探讨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浮沉条件的判断及计算排水量;2. 例题讲解:浮力计算、浮沉判断、排水量计算;3. 作业设计:题目设置需覆盖教学难点和重点;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内容。

主要涉及章节包括:10.1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10.2阿基米德原理;10.3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物体浮沉的条件。

2.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浮力计算方法以及物体浮沉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内容。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10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

2. 物体浮沉条件。

3. 阿基米德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浮力计算题,要求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应用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设计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浮力的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外。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第十章浮力【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 掌握物体的浸没法则和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3. 熟悉浮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 掌握物体的浸没法则和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了解浅层浮力和深层浮力的区别;2. 掌握物体的浮力大小的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入从生活中、教材图片和实验中观察、体验浮力和浮力效应,引出“什么是浮力?浮力有何表达方式?”等问题。

(2)概念讲解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并讲解浮力与物体浸没的相关性,即物体能否浮起来取决于浮力是否大于物体的重力,大于则物体浮起来;小于则物体沉入液体内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不同的物品,如石头、木块、铁块等,进一步解析浮力对物品的影响。

2. 学习浮力大小的计算(1)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F=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物体浸没的体积。

(2)示范计算浮力大小的例子,如:1)一根木头棍子密度为0.7 g/cm3,长度为20 cm,横截面为3 cm×3 cm,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木棒所受的浮力有多大?解:木棒横截面积为9 cm2,根据物体体积公式计算木棒浸没的体积为20×9=180 cm3,木棒所受的浮力为F=1×9.8×0.7×180=1249.4N。

3. 学习浮力的应用(1)示范浮力应用的例子,如:1)船的浮力应用:船的主要结构是船身,因为船身被迫浸入水中,所以水的浮力可以支持船身并使得整个船浮在水上。

2)气球的浮力应用:气球是用氦气充满的,因为氦气的密度比空气低,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会超过重力,使得气球能够飘起来。

(2)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形式学习浮力应用的具体过程。

【教学体会】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浮力与浮力效应,可以增强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 第十单元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 第十单元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2、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各种解法;3、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知识点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知识点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知识点4: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同步题型分析题型1:用一个字母表示另一个字母例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5y=8,用会x的代数式表示y,则y= ,若y的值为2,则x的值为解析: y=583x, x=6巩固:1、已知:132=+y x y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__________。

2、在方程y x 413-=5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y = ,当x =3时,y = 。

答案:1、56x - 2、 12x-20 16例2:在方程组⎩⎨⎧+==-1312z y y x 、⎩⎨⎧=-=132x y x 、⎩⎨⎧=-=+530y x y x 、⎩⎨⎧=+=321y x xy 、 ⎪⎩⎪⎨⎧=+=+1111y x y x 、⎩⎨⎧==11y x 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解析: 第二个,第三个,第六个是的3,所以选B巩固:1、方程14-=-x y ax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 的取值为( )A 、a ≠0B 、a ≠-1C 、a ≠1D 、a ≠22、若()1321=+--y x a a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 =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应用等。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十章第1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中的应用,以及浮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模型、电子秤、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并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例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200cm²,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即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浮力F浮 = G物 = m物g = 0.2kg × 10N/kg = 2N。

3.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题:(1)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5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4.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质量为1.5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3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指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即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浮力 =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上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悬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下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第十章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教案

第十章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教案

第十章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全等三角形,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特点, 三角的角平分线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类型题, 掌握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应用解题, 方法的归纳总结, 小组的团结协作。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教学。

教学准备:学案,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环节课前学生认真填写, 组内订正答案, 发挥小组的作用生生检查, 教师巡视指导。

本环节大胆放给学生充当设计师,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此题有三组全等三角形, 找学生上黑板展示方法, 归纳思路, 教师指导。

此题介绍两种方法, 重点为了练习本章新学的“HL”判定此题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证全等, 教师旨在让学生练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此题应用两种方法解决。

此题旨在复习全等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学生有可能证两次全等, 尽量让学生指出麻烦的问题所在, 教师指导。

通过此题旨在找出与第4题的联系, 掌握辅助线的添加, 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此题教师意在(1)让学生练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全等(2)看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马上连接点与线段两端点, 得到相等线段。

小结收获: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包括(1)知识收获(2)能力收获五、作业: 必作: 1.从学案中挑2——3道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题, 整理在错题本上。

2.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D BC, AE平分BAD, BE平分ABC求证: AB=AD+BC选作: 用两种方法解决第2题。

第十章复习 人教版教案

第十章复习  人教版教案

第十章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二、回顾与思考1、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统计调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统计调查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

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花费少、时间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破坏性小;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且样本选取不当,会增大估计总体的误差。

3、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

抽样调查的要求是什么?(1)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2)样本容量要适当。

4、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环节。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用统计图表描述出来,这有什么作用?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得信息,得出结论。

5、如何画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根据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从而把一个圆分成几部分,标上百分比,写出名称,就得到了扇形统计图。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③列频数分布表;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复习教案
一、知识梳理和知识框架的建立。

1.调查分为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形式。

全面调查(也叫普查),准确、全面,但它花费多,耗时长,甚至某些调查不能进行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不全面,有一定的误差,但它花费少,省时省力,一般的调查都能办到,因此通常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

2.几个名词概念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的个体数目。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个数。

3.抽样调查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随机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②在数据较大,情况较复杂时,应采取分类、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常采取比例的抽样方法)。

4.数据的整理和描述主要采取什么方法?
整理数据,主要是通过表格来反映,根据不同情况制出不同形式的表格,来反映各组的状况。

描述数据,主要采取绘图的方式,如: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它们各有特点。

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5.本章知识框架
三、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调查下面问题,应该进行抽样调查的是()
A.调查某校七(2)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B.调查我省中小学生的视力近视情况
C.调查某校七(5)班同学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情况
D.调查某中学全体教师家庭的收入情况
2.实验中学七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参考人数共540人,为了了解这次数学测验成绩,下列所抽取的样本中较为合理的是()
A.抽取前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B.抽取后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C.抽取(1)、(2)两班同学的数学成绩
D.抽取各班学号为3号的倍数的同学的数学成绩
3.在下列调查中,比较容易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大连市居民年人均收入
B.了解大连市初中生体育中考的成绩
C.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率
D.了解某一天离开大连市的人口流量
4.统计得到的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1,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可以分成()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5.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组的( ) A.组距 B.组数 C.频数 D.频率
6.某单位有职工100名,按他们的年龄分成8组,在40~42(岁)组内有职工32名,那么这个小组的频率是( )
A.0.12
B.0.38
C.0.32
D.32 7.根据大连市第一季度用电量的扇形统计图,
则2月份用电量占第一季度用电量的百分比为( ) A.60% B.64% C.54% D.74%
8.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扇形A 、B 、C 、D 的面积之比为2∶3∶3∶4,则最大扇形的圆心角为( )
A.80° B .100° C .120° D .150° 9.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行人数最少只为90人
B.步行人数为50人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数的50%
D.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10.某公司的生产量在七个月之内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2~6月生产量增长率逐月减少
B.7月份生产量的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七个月中,每月生产量不断上涨
D.这七个月中,生产量有上涨有下跌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 .
12.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白色污染”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颖同学想了解班上同学家里在一年内丢弃废塑料袋的个数,你认为采用______调查方式合适一些. 13.某超市对今年前两个季度每月销售总量进行统计,为了更清楚地看出销售总量的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应选用 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14.在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有一个扇形占整个圆的30%,则这个扇形圆心角是 .
15.有一些乒乓球,不知其数量,先取6个作了标记,把它们放回袋中,混合均匀后又取了20个,发现含有两个做标记的,可以估计这袋乒乓球有 个. 16.已知一组数据都是整数,其中最大值是242,最小数据是198,若 把这组数据分成9个小组,则组距是 .
17.将收集到的40个数据进行整理分组,已知落在某一区间内的频数 是5,则该组的频率是 .
18.某商场为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来本商场 购物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 信息可知,这100•名顾客中对该商场的服务 质量表示不满意的有 人. 19.小亮一天的时间安排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 的信息计算:小亮一天中,上学、做家庭作业 和体育锻炼的总时间占全天时间的 %.
20.如图,整个圆表示某班参加课外活动的总人数,跳绳的人数占30%,表示踢
毽的扇形圆心角是60°,踢毽和打篮球的人数比是1∶2,那么表示参加“其它”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21.某市对当年初中升高中数学考试成绩进行抽样分析,试题满分100分,将所得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
(2)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生,估计该年的优生率为多少?
(3)该年全市共有22000人参加初中升高中数学考试,请你估计及格(60分及60分以上)人数大约为多少?
22.育才中学现有学生2870人,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拟调整兴趣活动小
项目
踢毽篮球
跳绳
其它
组,为此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不完整)如下: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试确定如图1中“电脑”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 (2)在如图2中,将“体育”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3)爱好“书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数是多少? (4)估计育才中学现有的学生中,有多少人爱好“书画”?
23.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升),结果如下: 55 42 50 48 42 35 38 39 40 51 47 52 50 42 43 47 52 •48 54
52 38 42 60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 52 50 49 37 46 42 62 58 46 48 39 60
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日用水量最少和最多的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几之?
(3)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8升,按全班50人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吨?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
书画
电脑 35% 音乐 体育
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