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03五行、脏象学说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象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一、以脏象学说为指导,从临床入手研究脏腑实质
一、以脏象学说为指导,从临床 入手研究脏腑实质
“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
的物一质、与以功能脏变象化学基说础。为只指要导能,找到从某临床 些 虚反—映唾液这淀些粉基入酶础手活的研性特究↓异,性脏木指腑糖标吸实(收质如率脾↓等;
总体思路
1. 对经典理论的引申和理论探讨 2.对中医传统理论开展实验证明,并用现
代的观点方法予以解释 3.对中医理论概念、证候等进行客观化、
定量化、微观化等研究 4.对中医临床方法的机理进行实验和理论
思维的探讨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 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基本原则
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进行选题和设计, 运用多学科、多途径及多层次探讨中医 基础理论的实质。对整体观、阴阳五行 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 学说、证实质、气血相关理论、诊法及 治法等进行了客观的、科学的研究,使 基础理论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五行学说研究



水 克
火 克
金 输入
土 输出
有研究认为:机体内环境的重要调节系 统——激素调节系统存在的负反馈机制,
如下丘脑(促皮五质行素学释放说因研子究)→垂体
(促皮质素)→肾上素皮质(糖皮质 素)。使激素水平始终保持稳定态,与
五行调节相类似。因此设想通过激素调
节来探讨五行规律,并试图对生、克、
肾阳虚—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减少 等),就可以求得“证”的某些客观依 据。从脏腑病理出现的“证”实质,可 以推导出某脏腑的实质。
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是把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临床实践(疗效)上升为中西医结合 的理论;或者直接应用现代科技方法使中医基础理论上升到 现代中医学理论水平,指导中医临床。
80年代以来,对脾虚证的实验研究发展较快,根据中 医学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复制 成功多种模拟脾虚证动物模型,设立过70多个实验观 察指标,涉及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能量代谢、 免疫、内分泌、肌肉功能及造血功能等多个方面。
(二)脾的研究
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脾主运化——包括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排泄功能脾 虚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差/消化腺分泌的贮备不足;脾 气虚患者血清蛋白含量降低(肝合成蛋白质下降);脾 虚患者24小时尿量减少代谢有紊乱。


五行学说研究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 内容
对事物属性(人体/ 自然)的五行归类
以五行生克说明事物 资生制约的常序规律 与以五行乘侮说明事 物变化的反常现象。 以五行规律来说明脏 腑生理病理关系、指 导临床诊疗原则方法
五行学说研究
应用控制论、信息论 来探讨五行学说生克 制约规律五行系统是 一个闭环自动控制系 统
脾统血——生血:吸收养分、铁质以资造血
行血:涉及心血管功能
摄血:涉及血小板功能
脾虚模型: 心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现变、心肌糖原、 脂类、酯酶活性↓,血小板功能
不良/毛细血管脆性↑
(二)脾的研究
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脾主四肢肌肉——消化吸收以营养肌肉
脾虚模型:肌糖元减少,肌内贮能↓,消瘦。
脾窍口荣唇——脾虚病人口味、唾液的质与量大多异常,唇失 荣润。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
脏象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有脏(腑)于内,
必象于外,其生理病理都有外象表现。
脏象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的脏腑 探讨脏腑实质
内容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有何区别与联系 脏腑生理病理的临床外象特征等
脏象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研究的途径 ①是文献研究,在已有资料上统计分析 ②是动物实验,通过动物模型研究脏腑实质 ③是从临床入手,以病象反推脏腑生理
阴阳五行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阴阳” 二气推动物质世界的孳生与发展;“五 行”(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基本 物质元素,并在相互资生、制约的运动 中存在、变化,发展着。——它成为古 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支柱,成为中国古代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乘、侮状态进行定量描述。但目前尚未 有实质性成果提出。
五行学说研究
应用系统论与协同学探
讨五行整体性与其类比 方法的科学性
五行系统与外部自然环 境亦类比相通。故五行 系统原理与现代系统论 原理合拍。故可以应用 系统方法研究五行系统 的规律。
五行大系统是由大量系 统所构成(如:心、肝、 脾、肺、肾等系统)。 彼此协调配合,成为一 个有序行为的大系统。
协同学的研究是以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为主要内 容,其描述的是由于大量子系统所形成的系统
由过无程序概到 率有 分序 布的 随转时协变间行变同为化学;的其确研方定法方究是程确(立Ma随st机er
方程),以方程解来描述随机过程。由于协同 学确定方程中需处理的量是(描定型系统宏观 有序度的参数)序参量,而众多不同系统的序 参量所遵循的演化方程的形式很相似,因此, 根据协同学原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不同现象这 间的共同性与类比性,从而横向研究各种临界 现象的共同特征。
2、补肾法的临床应用与治愈原理研究
①补肾法防治哮喘
综合治愈原理:温肾法可提高哮喘患者低下的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轻患者对源性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性;提高抑制性T细胞功 能以监制IgE的季节性升高。上述作用提示, 温肾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多环 节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自稳能力;并可通过整 体调节而对β受体发生保护并改善其功能,从 而预防哮喘发作。
(三)肝的研究
1、肝郁(脾虚):
(三)肝的研究
1、肝郁(脾虚): 2

(三)肝的研究
2、肝阳上亢
2、肝阳上亢(三)肝的研究
2、肝阳上亢 (三)肝的研究
3、肝肾阴虚 (三)肝的研究
四、从脏象生理现代研究沟通中 西医理论实质的探索
四、从脏象生理现代研究沟通中
西医理论实质的探索
(一)关于心的研究
三、对肾、脾、肝的研究
(一)肾的研究
病、
1、从“肾虚证”入手探讨肾本 质
1、从“肾虚证”入手探讨肾本 质
1、从“肾虚证”入手探讨肾本 质
2、补肾法的临床应用与治愈原理研究
①补肾法防治哮喘
治则:发作治肺,平时(缓解期)治肾。 治法: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附子、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苁蓉、补 骨脂、菟丝子、陈皮。或:温肾阳片:附子、生地、熟地、山药、淫羊耆、 补骨脂、菟丝子等。 机理探讨:(A)补肾治疗后尿中17-OHCS显著↑,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者恢 复正常反应。长期使用激素者,补肾治疗后半数以上病人可撤除激素,ACTH 试验复正。
△所谓“控制系统”,是指有组织的系统,根 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不断克服系
统定的状不态确 ,定 反性 馈( 控不制控稳的定主制趋要论势方)法系,之保一统持,系即统输的 入稳 信
息作用于被控制系统后,产生的输出信息通过 一定的途径反送回施控系统(输入端),从而 对输入与再输出施加影响,达到加强输出(正 反馈)或减弱输出(负反馈)的调节结果。其 中:正反馈倾向于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负反 馈倾向于拮抗稳定偏高,使系统趋于稳定。
(二)脾的研究
3、脾虚证动物模型制作
(二)脾的研究
3、脾虚证动物模型制作
(二)脾的研究
4、初步制定了脾气虚、脾阴虚的辩证标准:
1、肝郁(脾虚):
“ 肝肝郁气病郁机结特”点(是:三肝 初病 病)基 在肝本 气的病 ,理 属研变 实究化;。后期
累及血气阴阳,致虚;
兼血瘀、痰饮则虚中挟实。其证多变。
2、补肾法的临床应用与治愈原理研究
②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情:儿童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后达临床缓解。但同时
由于血浆激素对“HPA轴”的负反馈而致皮质功能低下, 停药后复发率很高,远期效果差。 治法:应用激素开始1周时,辅以滋阴泻火药(生地、 知母、生草、玄参、丹皮、泽泻、夏枯草等);等激素 获效后减半量时,改用益气温肾药(黄芪、淫羊藿、补 骨脂、锁阳、菟丝子);用至激素停服后3~6个月,同 时用环磷酰胺。 疗效:完全缓解率90%,部分缓解4%,总缓解率94% (激素依赖仅6%),2~6年后随访,复发率20/100。 说明:合用滋阴泻火、益气温肾治疗能减轻激素副作用, 提高近期缓解率,降低复发率。
四、从脏象生理现代研究沟通中 西医理论实质的探索
(二)关于肝的研究


骸肤
四、从脏象生理现代研究沟通中 (二)关于肝西的研医究 理论实质的探索
四、从脏象生理现代研究沟通中 西医理论实质的探索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 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
是中医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朴素的 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来解释人类生命的 起源,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 病的诊断、防治等基本理论知识、在指导临床 实践及医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 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脾旺四季不受邪——形质厚实,免疫调节、屏障功能正常,抵 抗力强。
脾虚模型:脾与淋巴结重量↓
淋巴细胞激活并增殖能力减弱
E玫瑰花环形成率降低
白细胞介素Ⅱ效应降低
血清IgG含量减少
胃粘膜屏障破坏(粘膜糜烂)
(二)脾的研究
2、实验研究:
(二)脾的研究
2、实验研究:
(二)脾的研究
2、实验研究:
阴阳五行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
阴阳学说研究 从对立统一到拮抗平衡协调探讨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研究
从对立统一到拮抗平衡协调探讨阴阳学说
这是典型的生命活动对偶平衡现象,与阴阳的“对 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非常吻合;“对偶平 衡”理论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观点实是殊 途而同归
可以认为,上述“对偶平衡”现象与中医的“阴阳 平衡”必定有其共同基础和共同规律。于是,对阴 阳的现代研究已在应激学说,环核苷酸、核酸、生 物节律、细胞膜系结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阴阳离子、体内生化反应等方面,研究 其“拮抗—平衡”规律;还可从蛋白体活性状态相 对平衡上探讨阴阳学说,有希望在分子水平上形成 中西医结合阴阳学说的理论观点。
阴阳学说研究
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1.从分子生物学探讨阴阳的物质基础



阴阳学说研究
从分子生物学探讨阴阳的物质基础

阴阳学说研究
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阴阳学说研究
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秘 阳
(形


阴阳学说研究
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2、补肾法的临床应用与治愈原理
研究
②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wk.baidu.com合治疗
3、
2、补肾法的临床应用与治愈原理研究
4、制定了统一的肾虚证辨证标准
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二)脾的研究 7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研究把探讨脾本质作为重要 课题,力求阐明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作为临床辨 证施治的重要理论基础。
因此可以认为:补肾作用可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并提高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性,由替代疗法转 变为调整疗法,获远期疗效。
(B)补肾治疗后病人血清中IgE(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发病时明 显↑)不再呈季节性升高抑制性T细胞(Ts)功能提高,控制IgE。 因此认为:温肾法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反映肾阳虚与免疫异常有关)。 (C)温肾治疗获效同时,肾上腺素能β受体功能低下获得改善组织胺介质释 放率明显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