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以及原文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编写者:陈娅兰【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1912.9-1996.10),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辽宁省昌图县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2、了解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重音。
要求: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感受文中的情感。
2、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1)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亘古()谰语()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蚱蜢()泛滥()召唤()怪诞()桦树()(2)解释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怪诞:斑斓:4、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其用意是什么?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二、语言品析5、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下面几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词汇。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能运用这些语句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以“土地的誓言”为题目,询问学生对这个词组的理解,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立下什么样的誓言?2、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对祖国的爱与祝福。
3、通过学生的表达,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诗歌,带着“爱国”这个主题。
二、导学阅读:(25分钟)1、分组阅读:将全课分为若干段(根据课文意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分组阅读各自段落。
阅读时,提前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带着问题精读,准确理解。
问题:a. 诗歌的什么情感占据了歌词的核心?b. 诗歌的最后两句话表达的思想是什么?c. 为什么说“土地”也可以爱国?d. 诗人在诗中用什么方法表达他的爱国之情?e. 诗中“誓言”的意义是什么?f. 你怎样理解“我要用怎样的方式去爱国”?2、小组合作:请学生再组成小组,同时回答以下问题,校对彼此的答案,并选取一个代表上台发表。
问题:a. 诗人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b.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c.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爱国诗?d. 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3、全课学习: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和感受,老师将课文的理解和评价进行引导。
【导学案】 1徐特立的诗《土地的誓言》说了土地是个爱国的人。
可土地从来没说怎么个爱国法。
所以我总是要问著好朋友:这道河岸爬这山是怎么回爱国法。
小河小山直接不了回答。
徐特立的意境是,他年纪轻轻悲天悯人。
所以,他没有回答。
他说:信风信雨任我腾义无反顾。
总答应了我怎样。
人问我怎样劝pat里斯替特反骨有这样信念,我说:他什么都不信。
成的了职守,情也满足,自个和工友切切有足气。
《土地的誓言》虽然以土地表白爱国的情感,而实际上是以一位“土地”让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守护爱国之心,将“爱国”的怀念之情转达于后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
8 土地的誓言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难点)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原名,(籍贯)人。
现代作家。
他和萧红、萧军、舒群、等被称为。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践踏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泛滥.()镐.头()召.唤()白桦.()默契.()亘.古()田垄.()污秽.()怪诞.()蚱蜢..()()4、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5、整体感知①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②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1、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词语内涵、修辞表达以及思想内容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当堂反馈】1、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拓展提升】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呼告手法的情感表达作用2.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
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文体简介------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知识链接-----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听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增强我们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链接走进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
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
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
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学习过程:预习检测给加粗字注音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2.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二、朗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这是一片______的土地(独立思考)2. 作者抒发什么情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合作探究)三、拓展延伸“九一八”事迹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有人说,它已经成为历史?可它真正已经成为历史了吗?你能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吗?(书面表达)四、达标检测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________的热爱。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将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吞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____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老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刚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老师正音并进展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老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根底,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老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情愿为了土地奋斗,为了漂亮的东北家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剧烈而肤浅的爱国之情。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请举例说明。
【沟通点拨】(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作“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
如:“我必需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究竟。
”“我永不能遗忘,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这几句表达了眷恋故土,坚决为故土战斗究竟的决心。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渐渐增加的气概。
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或者当我……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一段,运用排比,剧烈地突出了时刻怀念家乡、沉迷家乡的深情。
(3)选择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出现,呈现东北大地的丰饶漂亮。
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4)移情于物。
如:“她低低地召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迫,使我不得不回去。
”明写家乡召唤“我”,实则是“我”思念家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剧烈的感情。
如:“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长1.总结课文(1)呼告、排比,感情剧烈。
【沟通点拨】本文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喜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召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迫,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层层波澜,激起剧烈的共鸣。
另外,文章还大量运用排比句,造成连贯的、渐渐增加的气概,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视天上的星星……”等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学生导学案
导学案(1)我们小组强调_____________这个词,因为_____________(2)除课后读写及课下注释外我们小组还补充_____________探究案二、分析誓言1、土地会发出誓言吗?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请同学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是作者誓言的句子进行分析,誓言的内容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读给同桌听。
交流点拨:抓住关键词分析誓言的内容----回去、战斗、献身、雪耻抓住语气坚定的词语------“必须、我答应过、我要、一定、我将”等。
3、难点讲解呼告: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加强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例:(1)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呼物)(2)各位五班同学!努力吧!一中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呼人)4、请同学示范读文末的誓言---- “为了她……耻辱”。
全体同学用坚定的语气齐读誓言。
注意重读能体现出“坚定”语气的词语!5、为什么发誓:故乡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对东北这块土地发出誓言,要回去为它战斗甚至献出生命?(1)学生用手中材料介绍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2)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
三、精读赏析九一八后东北的土地满目疮痍,那以前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勾画批注。
(1)感受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重音。
(2)第一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请用括号画出。
(3)文章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请赏析。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请在文中批注。
提示:第一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请阅读赏析注意修饰性的词语要重读,融入你的联想和想象,读出景物的特点和对土地的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九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九课土地的誓词(端木蕻良 )导教案课题土地的誓词课型新讲课课时: 1 备课人讲课时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
2、经过品尝赏识出色的语句和段落描绘,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学习要点学习作者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土地的誓词的深刻含义。
教课过程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炽痛()泛滥()嗥鸣()荒诞()亘古()谰语()蕻()斑斓()默契()蚱蜢()镐头()污秽()2、朗诵课文( 1)概括朗诵方法。
(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一、二部分。
3、梳理全文构造第一段:作者,抒发了作者对故土和。
第二段:作者,暗含和之情。
4、报告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一)整体感知1、谁发出的誓词?誓词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划出原文)?(二)要点研读2、第 1 段中,作者描绘了哪些光景?是如何描绘的?(三)中心掌握3、划出每个段落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句?以板书的形式来梳理作者感情和思路的发展脉络。
(四)写法概括4、作者是运用了哪些写法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类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个案增补合作研究学生疏组议论以下问题:1、你是如何理解课文标题土地的誓词?2、如何理解文中我经常感觉它在泛滥着一种热忱中泛滥这个词确实切含义?3、我一定看见一个更漂亮的故土出此刻我的眼前--或许我的坟前一句在原文中有什么作用?4、为何文章开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号,尔以后改口说土地,旷野,我的家乡,你一定被解放!你一定站立?这是运用什么手法?总结概括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徙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思乡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并写明作者。
反应练习1、以下加点的字读音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田垄( l ǒ ng)污秽( huì)桦树( huá)B、镐头( gǎo)炽痛( zhì)嗥鸣( háo)C、亘古( gèng)默契( qì)泛滥( l àn)D、富饶( r áo)蚱蜢( zhà)呼唤( zhào)2、以下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誓词胸膛涌跃仰望B、集合土壤辘辘飞扬C、怪涎凌晨高梁标直D、幽远斑澜呻呤羞耻3、对课文的剖析,下边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篇抒怀散文,充满着饱满、深邃的爱国热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原文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知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资料链接】端木蕻良,(191292——199610)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家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
【自主学习】听读文,扫通阅读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炽痛()嗥鸣()斑斓()亘古()怪诞()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谰语()泛滥()辗着()丰饶()2、释词炽痛:嗥鸣:亘古:怪诞:斑斓:谰语:污秽:默契:3再读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列举了哪些东北景色、物产?为什么要列举这些?2品味语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读一读,并联系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
(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否则无法完成)(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4)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6)、“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交流展示】请一个小组展示给加点字注音给词语释义的情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学案(公开课定稿)
《土地的誓言》学案一、导标明学1. 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 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 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导案预学1. 注音:挚()痛嗥()鸣谰()语亘()古污秽()2. 词语解释:挚痛:亘古:污秽:3. 作者介绍: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和《》。
三、导问探学(一)朗读课文,感知誓言。
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细读,品味情感1. 品读一: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为什么会发出誓言?2. 品读二:(1)再读课文,寻摘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语句。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2)思考:“泛滥热情”和“埋葬欢笑”两个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感悟、延伸情感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未收回的宝贵领土。
引导学生写誓言。
四、导练评学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防止疫情流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迎接空前绝后的上海世博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做好准备。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五、导思慧学1. 收集有关乡愁的诗歌。
2. 收集爱国爱家的故事。
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是一部描写中国青年在斗争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成长的经典小说。
本文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学习,结合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为同学们提供导学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说的重点内容。
一、故事简介小说以1927年的南昌起义为背景,讲述了青年农民黄天霸因为家境贫困、对黑暴势力的不满和对母亲的情感,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在探险队队长的带领下,黄天霸忍受了无数的磨难和折磨,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
二、初步了解1. 分组讨论:你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关于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吗?大家知道这场起义有哪些具体内容吗?2. 形成小组笔记,将大家的了解情况进行梳理,并分享给小组的其他成员。
三、阅读指导1. 本书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需要大家注意时间线的变化以及不同情况下人物的变化。
2. 本书讲述了黄天霸的成长经历,因此需要注意黄天霸内心世界的变化。
3. 需要大家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小说中的性格转变。
有哪些人物经历了剧烈的性格变化?这些变化有何意义?四、深入探究1. 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表达这一主题的?2. 本书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3. 在本书中,“誓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你认为“誓言”对于革命事业、个人成长等方面有何作用?4. 小说中有一些普通人为了梦想而付出了很多,比如探险队队员们。
他们的付出对于本书的主题有何启示?五、总结思考1. 该小说中有哪些人物形象最让你印象深刻?他们的性格转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黄天霸的成長过程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3. 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于个人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小说《土地的誓言》的导学案分享。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该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有助于在学习中掌握该小说的要点《土地的誓言》是一部描写土地改革和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奋斗和牺牲精神的小说。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2. 介绍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土地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1.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2. 展示作者的简介和作品列表。
练习:1. 请学生简述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第二章:文学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土地与生活、土地与希望等。
2. 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什么?3. 分析文章中的角色:他们的动机、发展和变化。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角色和情节。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练习:1. 学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一个角色。
2. 学生解释文章中的一个象征意义。
第三章:语言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生动、抒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和示范:解释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练习:1. 学生找出并解释文章中的一个修辞手法。
2. 学生描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深入讨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和信息。
2.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2. 鼓励学生探讨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练习:1. 学生从社会角度分析文章,讨论文章反映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以及原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资料链接】
【自主学习】
听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亘古()怪诞()
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谰语()
泛滥()辗着()丰饶()
2、释词
炽痛:嗥鸣:
亘古:怪诞:
斑斓:谰语:
污秽:默契:
3.再读课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东北景色、物产?为什么要列举这些?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4)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6)、“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交流展示】
1.请一个小组展示给加点字注音给词语释义的情况。
2.请一个小组口述概括文段的内容。
3.请一个小组展示从文中找出的作者所列举的景物。
4.请三个小组谈谈对有关语句的赏析。
【点评小结】
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人称的恰当运用。
(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即“呼告手法”,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总之,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
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测评达标】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②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
血液一样。
()
③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
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
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
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
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
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
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
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
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当我记
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
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
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
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从
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
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在故乡
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
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
自己种的白菜。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
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
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
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
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
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
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
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
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
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