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浙江省历史学考选考 必修三 专题二基础选择题

必修三专题二1.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A.造纸术B.灌钢法C.棉纺技术D.印刷术2.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3.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这种工具的用途是()A.鼓风冶铁B.农业灌溉C.斤两测算D.方向测定4.火药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已经提到了“火药”B.《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C.火药经由波斯传至欧洲D.清代出现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5.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6.王祯(1271—1368)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下列发明成就属于他的是①发明水排②创制木活字③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改进风力水车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8.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A.“圆弧,富有奇趣”B.“状如龙蛇,勾连不断”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9.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
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
”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王羲之《丧乱贴》B.赵孟頫《汉汲黯传》C.李斯《會稽刻石》D.柳公权《玄秘塔碑》10.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怀素C.张旭D.欧阳询11.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高中历史选择必修3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选择必修3练习题及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A. 明经科B. 进士科C. 武举科D. 八股文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初定,始皇欲立郡县,以天下为家。
”材料二:《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曰:‘科举取士,务在得人。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怎样的?三、简答题简述明朝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对外交往的影响。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 答案:D解析:唐朝科举制度包括明经科、进士科、武举科等,而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二、材料解析题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设立郡县,直接控制地方,避免地方势力的割据,从而巩固统一的成果。
2. 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积极的,他认为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以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
三、简答题明朝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对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导致中国失去了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机会,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海禁政策也限制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交流,使得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安全,避免了外来势力的侵扰。
总的来说,海禁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综合考量。
浙江省历年历史选考试题及答案pdf

浙江省历年历史选考试题及答案pdf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B.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C. 唐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南京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答案:C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清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D.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发生的?A. 郑和下西洋B. 永乐大典编纂C. 康熙皇帝登基D. 张居正改革答案:A、B2. 下列哪些人物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A. 王阳明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B、C、D三、填空题1.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年。
答案:1921四、简答题1. 简述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明朝的“海禁”政策指的是明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和防止倭寇的侵扰,实行了对海上贸易的限制政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
2. 描述一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防止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严格限制。
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保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长期来看,却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读书人过分重视科举考试,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此外,科举制度还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社会风气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包括:A. 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提倡白话文4. 辛亥革命推翻了:A. 清朝统治B. 封建制度C.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以上都是5.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所有以上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革命后条约》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内战问题B. 经济恢复问题C. 社会稳定问题D. 所有以上10.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淮海战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
12. 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______。
1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口号是______。
15.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

第25套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5)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2.(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儒学的兴起(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3)在以下统一思想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手段明显不同的是()A.焚书令 B.挟书律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三宋明理学1.(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9)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3.(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4)“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A.良知 B.仁 C.正君心D.灵明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39)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新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统编版⾼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新版统编版⾼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单选题1.天津通商后不出⼗年,租界⾥中国⼈的时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草帽,⼝衔烟卷,时⾠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某些乡村,⽇⽤洋货也有所流⾏。
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中西⽂明的激烈碰撞C.西⽅⽂明渗透到国民⽣活中D.⼈们⽣活的彻底西化2.对于希腊⼈来说,没有娱乐的⽣活是不值得去⽣活的。
为此,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为了便于观赏,剧场多利⽤⼭坡营造成半圆形。
许多剧场⾄少可容纳⼀两万⼈,部分⼤剧场能容纳5—10万⼈。
这反映了A.希腊各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B.希腊各城邦⽂学艺术⽓息浓厚C.整个希腊社会享乐主义盛⾏D.对⼈的重视和世俗⽣活的追求3.孔⼦曾与弟⼦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
宰予认为为⽗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年,因为“君⼦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问他如此是否⼼安,回答说:“安。
”孔⼦说:“如果安⼼,你便去做吧。
”但孔⼦认为宰予不仁。
这表明A.孔⼦教育学⽣未做到表⾥如⼀B.孔⼦奉⾏因材施教的原则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D.孔⼦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4.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
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A.关注“⼈伦物理”B.倡导⼼外⽆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姓之私也。
”这⼀思想A.反对重农抑商B.否定君主专制C.主张社会变⾰D.主张经世致⽤6.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许多具有徽派建筑艺术特⾊的古村落涌现出来,其中有⼀个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该古村落①是以⾎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宗族村落②拥有被誉为“中华⼀绝”的⼈⼯⽔系⼯程③保存着徽派⽯雕艺术的代表作﹣﹣刺史牌坊④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量⽂献,介绍了亚⾥⼠多德、托勒密、欧⼏⾥得等⼈的科学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基础选择题(浙江学考)

1.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为增加。
这里的“改进”主要指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利用水力,节省人力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D.原料易寻,造价低廉2.指南针的发明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列有关指南针发明和完善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指南鱼→指南针B.指南鱼→司南→指南针C.指南针→司南→指南鱼D.司南→指南针→指南鱼3.就世界范围来说,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A.地动仪B.指南针C.火药D.活字印刷术4.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下列著作中,提到“火药”名称的是A.《诗经》B.《韩非子》C.《论语》D.《抱朴子》5.我国古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最早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转轮排字盘的发明者是元代的A.毕升B.沈括C.王祯D.郭守敬7.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下列各项,对材料中的“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8.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下列有关活字印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B.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C.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D.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9.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最有可能的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10.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没有区别B.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帮助古希腊人创立民主制度C.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D.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1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必修三专题二基础选择题

必修三专题二1.于丹曾说中国汉字既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艺术,是能够直接倾听的古代社会实录。
于丹的言论主要针对的是汉字()A.书画同源的形成特点B.是唯一的象形文字C.注重写实,表现朴素D.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2.下图为汉字“鸡”的书法艺术作品。
其中属于篆体艺术形式的是A3.如图所示是一幅古代书法名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秦代书法篆刻的艺术共融B.晋代由行入草的书法风貌C.唐代狂草的抒情写意D.宋代楷书的疏密适宜4.“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
”如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A.米芾B.苏轼C.柳公权D.颜真卿5.“风流与我逢,狂草竞龙舞。
一舞醉三回,消愁极千古”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书法的某种字体,下列书法家最擅长该种字体的是()A.欧阳询B.颜真卿C.怀素D.柳公权6.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上面有他的自题诗。
据此判断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①强调表现个性②讲求借物抒情③讲求工笔重彩和布局构图④融书法、文学、绘画于一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中国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种类繁多。
下列选项按同一标准划分正确的是()A.文人画山水画宫廷画B.工笔画写意画文人画C.山水画文人画人物画D.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8.欧文忠的《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写的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9.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10.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
2023年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 1900 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 “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 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 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 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 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 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 年后,“社会”一词高度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材料一 1895 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 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 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 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 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 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 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三)必修3 思想文化史综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2.《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傲)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法不阿贵B.兼爱尚贤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
”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3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新疆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邓小平D. 蒋介石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与哪个国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A. 美国B. 苏联C. 英国D. 法国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年。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了______。
8. 1950年,中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______战争。
9.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会议。
10.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______行使主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2.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14. 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请分析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D二、填空题6. 19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8. 抗美援朝9. 十一届三中全会10. 香港三、简答题11.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1.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
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C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2.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现题中“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由此可知(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3.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 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5.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3—18 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以上现象说明(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C.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6.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
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
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 A解析所选诗句是大家熟知的历史材料。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雄伟、壮观,充分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A。
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答案 C解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词《蝶恋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朝李白《蜀道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楚辞。
4.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示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 B解析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下列对有关孔子的信息解读无误的一项是()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4.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汉代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汉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着。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周髀算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9.唐代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传奇,其内容主要描写的阶层和喜爱欣赏的观众分别是A.士大夫、文人墨客B.士大夫、市民阶层^C.城市平民、士大夫D.城市商人、城市平民10.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3.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
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抱朴子》B.《武经总要》C.《萍洲可谈》D.《梦溪笔谈》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8.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
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
”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9.“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10.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问,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11.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
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12.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淸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反映
1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D.中医
14. 古代中国火药武器的发明,最迟产生于
A.汉朝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6.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17.“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18.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19.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小说被社会更多阶层所接受 B.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
C.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D.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
20.《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
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个人主义
21.鲁迅书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此书应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2.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3.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态度24.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李白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25.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意趣
必修三专题二参考答案1-5 CCCAD
6-10 DACDC
11-15 BDABC
16-20 BBACC
21-25 DCB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