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浙江省历史学考选考 必修三 专题二基础选择题

必修三专题二1.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A.造纸术B.灌钢法C.棉纺技术D.印刷术2.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3.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这种工具的用途是()A.鼓风冶铁B.农业灌溉C.斤两测算D.方向测定4.火药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已经提到了“火药”B.《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C.火药经由波斯传至欧洲D.清代出现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5.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6.王祯(1271—1368)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下列发明成就属于他的是①发明水排②创制木活字③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改进风力水车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8.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A.“圆弧,富有奇趣”B.“状如龙蛇,勾连不断”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9.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
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
”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王羲之《丧乱贴》B.赵孟頫《汉汲黯传》C.李斯《會稽刻石》D.柳公权《玄秘塔碑》10.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怀素C.张旭D.欧阳询11.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高中历史选择必修3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选择必修3练习题及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A. 明经科B. 进士科C. 武举科D. 八股文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初定,始皇欲立郡县,以天下为家。
”材料二:《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曰:‘科举取士,务在得人。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怎样的?三、简答题简述明朝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对外交往的影响。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 答案:D解析:唐朝科举制度包括明经科、进士科、武举科等,而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二、材料解析题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设立郡县,直接控制地方,避免地方势力的割据,从而巩固统一的成果。
2. 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积极的,他认为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以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
三、简答题明朝海禁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对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导致中国失去了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机会,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海禁政策也限制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交流,使得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安全,避免了外来势力的侵扰。
总的来说,海禁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综合考量。
浙江省历年历史选考试题及答案pdf

浙江省历年历史选考试题及答案pdf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B.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C. 唐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南京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答案:C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清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D.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事件是明朝时期发生的?A. 郑和下西洋B. 永乐大典编纂C. 康熙皇帝登基D. 张居正改革答案:A、B2. 下列哪些人物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A. 王阳明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B、C、D三、填空题1.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年。
答案:1921四、简答题1. 简述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明朝的“海禁”政策指的是明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和防止倭寇的侵扰,实行了对海上贸易的限制政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防,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
2. 描述一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防止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严格限制。
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保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长期来看,却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读书人过分重视科举考试,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此外,科举制度还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社会风气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包括:A. 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提倡白话文4. 辛亥革命推翻了:A. 清朝统治B. 封建制度C.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以上都是5.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所有以上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革命后条约》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内战问题B. 经济恢复问题C. 社会稳定问题D. 所有以上10.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淮海战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
12. 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______。
1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口号是______。
15.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

第25套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5)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2.(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儒学的兴起(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3)在以下统一思想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手段明显不同的是()A.焚书令 B.挟书律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三宋明理学1.(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9)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3.(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4)“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A.良知 B.仁 C.正君心D.灵明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39)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新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统编版⾼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新版统编版⾼中历史必选择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单选题1.天津通商后不出⼗年,租界⾥中国⼈的时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草帽,⼝衔烟卷,时⾠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某些乡村,⽇⽤洋货也有所流⾏。
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中西⽂明的激烈碰撞C.西⽅⽂明渗透到国民⽣活中D.⼈们⽣活的彻底西化2.对于希腊⼈来说,没有娱乐的⽣活是不值得去⽣活的。
为此,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为了便于观赏,剧场多利⽤⼭坡营造成半圆形。
许多剧场⾄少可容纳⼀两万⼈,部分⼤剧场能容纳5—10万⼈。
这反映了A.希腊各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B.希腊各城邦⽂学艺术⽓息浓厚C.整个希腊社会享乐主义盛⾏D.对⼈的重视和世俗⽣活的追求3.孔⼦曾与弟⼦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
宰予认为为⽗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年,因为“君⼦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问他如此是否⼼安,回答说:“安。
”孔⼦说:“如果安⼼,你便去做吧。
”但孔⼦认为宰予不仁。
这表明A.孔⼦教育学⽣未做到表⾥如⼀B.孔⼦奉⾏因材施教的原则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D.孔⼦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4.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
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A.关注“⼈伦物理”B.倡导⼼外⽆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姓之私也。
”这⼀思想A.反对重农抑商B.否定君主专制C.主张社会变⾰D.主张经世致⽤6.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许多具有徽派建筑艺术特⾊的古村落涌现出来,其中有⼀个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该古村落①是以⾎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宗族村落②拥有被誉为“中华⼀绝”的⼈⼯⽔系⼯程③保存着徽派⽯雕艺术的代表作﹣﹣刺史牌坊④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量⽂献,介绍了亚⾥⼠多德、托勒密、欧⼏⾥得等⼈的科学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基础选择题(浙江学考)

1.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为增加。
这里的“改进”主要指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利用水力,节省人力C.器械简单,制作容易D.原料易寻,造价低廉2.指南针的发明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列有关指南针发明和完善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指南鱼→指南针B.指南鱼→司南→指南针C.指南针→司南→指南鱼D.司南→指南针→指南鱼3.就世界范围来说,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A.地动仪B.指南针C.火药D.活字印刷术4.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下列著作中,提到“火药”名称的是A.《诗经》B.《韩非子》C.《论语》D.《抱朴子》5.我国古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最早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转轮排字盘的发明者是元代的A.毕升B.沈括C.王祯D.郭守敬7.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下列各项,对材料中的“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8.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下列有关活字印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B.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C.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D.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9.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最有可能的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10.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没有区别B.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帮助古希腊人创立民主制度C.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D.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1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
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
”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9.“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10.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问,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11.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
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12.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淸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反映
1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D.中医
14. 古代中国火药武器的发明,最迟产生于
A.汉朝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6.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17.“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18.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19.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小说被社会更多阶层所接受 B.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
C.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D.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
20.《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
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个人主义
21.鲁迅书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此书应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2.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3.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态度24.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李白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25.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意趣
必修三专题二参考答案1-5 CCCAD
6-10 DACDC
11-15 BDABC
16-20 BBACC
21-25 DCB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