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经典
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计算题是数学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学习者检验自己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解题过程中,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答计算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细致入微首先,解答计算题的第一步是仔细分析题目,确保理解其要求和条件。
阅读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关键词或关键数据,比如“一共有”、“每个”、“增加”、“减少”等,这些词汇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将关键数据或信息标记出来,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清晰地使用。
二、建立问题模型在解答计算题时,建立正确的问题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模型是指将问题的条件、变量和要求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关系的过程。
通过正确建立问题模型,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运算,从而更容易找出解题的方向和方法。
以一个经典的例子为例,假设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程40公里,请问该车开了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问题模型:速度 = 距离 ÷时间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时间 = 距离 ÷速度,将具体的数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三、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在解答计算题时,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结合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推理,从而找到问题解答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遇到需要找到未知数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设定代数方程来解决。
另外,适时利用数学运算的性质,比如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等,也可以简化问题的解答过程。
四、注意数学符号和单位的运用在解答计算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数学符号和单位。
数学符号如+、-、×、÷等都要使用准确,以免产生歧义。
另外,计算中使用的单位也应与题目要求保持一致,特别是长度、时间、质量等物理量的换算,要注意其对应的关系。
五、“逆向思维”和多重解题策略有时,一些计算题需要我们运用“逆向思维”。
小学五年级数学难题解答技巧
小学五年级数学难题解答技巧一、代入法把计算结果代入原式,验算原来的答案是否正确。
这种除适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和解比例应用题外,还可以根据题中的量率对应关系,验算答案是否符合对应关系。
例如:果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共108棵,桃树和苹果树的棵数比是4:5,两种果树各多少棵?答案:桃树48棵;苹果树60棵(48∶60=4∶5 48+60=108)二、另解法对有两种以上解答方法的应用题,当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题后,为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就可用另一种解法进行验算。
例如: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总件数的还多25件,徒弟加工的件数是师傅的,求这批零件的总数。
分析:因为徒弟加工的件数是师傅的,即,,所以这批零件是()÷()=100件。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用另一种方法解答,看结果是否相同。
分析:因为徒弟加工的件数是师傅的,也就是说,在总件数中,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1份。
所以徒弟加工的件数占总件数的。
另一种解法:(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证明答案正确。
三、换位法把计算结果当作已知条件,将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换成未知条件,与原题成互逆关系,用这个方法检验原结果是否正确,也是可靠的方法之一。
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列式解答:(660-75×5)÷3=95(套)将平均每天做95套,变成已知条件,剩下的要3天做完,改为未知条件。
列式是:(660-75×5)÷95=3(天)检验结果证明,原答案正确。
四、等量法这种方法要求抓住等量关系进行计算。
如归一问题,可以抓住关键句“照这样计算”,进行前后的单一量是否相等的验算判断列式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例如:第一生产小组5小时生产120个零件,照这样的计算,生产同样的零件720个,需要几个小时?列式是:720÷(120÷5)=30(小时)检验前后的单一量是否相等。
小学生数学审题那些事儿
小学生数学审题那些事儿所谓“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其二是理解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
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题的根本保证,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
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学会读题——审题的前提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白题意,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要求学生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地、逐字逐句、逐符号地默读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
通过读题找出关键字、词语。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所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示问题是什么。
教师在读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
小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学生不能抓住,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
例如:上学期期末测试有这样一道题:“有260名学生去郊游,一辆大客车限乘45人,再调5辆这样的车够吗?”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留意到这个“再”字,只用45×5,得出的结论正好和正确答案相反。
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个标记,这样一来,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且逐渐在读中领悟了很多词语的意思。
二、运用画图——审题的策略画,是为了弄清关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标示“比”、“多”、“少”这些关键词语,如:“——”、“∽∽∽”、“△△△”和“……”等都可以。
明确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些是问题,有几个,还应该注意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哪些……同时还可以借用一些小帮手,例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把抽象的语句通过画图形象化,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作业中曾出现这样一道题目:把0.8、1.2、6.7、1.3、0.5、4.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列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列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一定要仔细看清楚题目呀!可别像我有一次,题目说的是“2 加 3 乘以4”,我没注意就先加后乘了,最后得出的答案完全不对呀!就好比走路,你得先看清方向,不然可就走歪啦!
2. 列式的时候要注意符号呀,别把加号写成减号啦!你想想,要是本来该开心地做加法,结果写成减号,那不就等于给自己添堵嘛!比如“5 减2”写成了“5 加2”,这差距多大呀!
3. 计算时别粗心呀!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
就像建房子,一块砖没放好,整个房子可能就不牢固啦。
有次我计算“36 除以6”,结果心不在焉算成了4,这多离谱啊!
4. 要按照运算顺序来哦!先乘除后加减,别搞乱啦!这就好比排队,先让重要的人先来,不能乱了规矩呀。
比如“8 加 2 乘以3”,就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千万别弄错啦!
5. 检查很重要哇!做完了一定要检查一遍。
就像出门前得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哪里不对劲。
像“9 乘以 5 加3”,做完检查一下,心里才踏实呀!
6. 别慌张,慢慢来!慌张容易出错哟。
就好像跑步,太急了反而容易摔倒。
遇到难题,静下心来列式计算,肯定能解决的啦。
比如一个复杂点的式子,别急急忙忙去算,稳住才能赢呀!
我的观点结论:列式计算一定要细心加耐心,注意这些事项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呀!。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技巧与学习建议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技巧与学习建议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同学们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如何应用方程来解应用题呢?小编今天给大家收集了相关资料,快来看看吧!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技巧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
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
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
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
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
如:2x+47=495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2x÷2=448÷2x=224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
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
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 右边=495=495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小结: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1:抓关键字,确定运算符号 ·技巧2:抓“关键字”,缩减结构,确定运算顺序 ·技巧3:从问题下手,确定最后一步算什么?
·技巧4:“再”的妙用
·技巧5:知道结果求条件时,先将文字转化为算式, 再倒推还原来列式解题。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2:抓“关键字”,缩减结构,确定运算顺序
(1)18与22的和除以35与27的差,得多少? 关键字:和、除以、差 缩减结构为:和÷差=? 列式为: (18+22)÷(35-27)
(2)100与8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 关键字:和、比、差 缩减结构为:和-差=? 所以正确列式为:(100+80)-(100-8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玉溪聂耳小学 白云波
列式计算是对于文字题或应用题 来说的。 列式计算要先根据文字描述列出 算式,然后再计算。 所以,列式计算是把文字结构转 化成数学运算结构的一个过程。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1:抓关键字,确定运算符号
(1)加法 通常当看到“加”、“加上”、“和”、“增加”······用加法; 例如:15与30的和是多少? 15+30=45 (2)减法 通常当看到“减”、“减去”、“差”、“减少”、“比多(少)”······用减法; 例如:26与6的差是多少? 26-6=20 (3)乘法 通常当看到“乘”、“乘以”、“积”、“扩大几倍”、“几个几”······用乘法; 例如:40与3的积是多少? 40×3=120 (4)除法 通常当看到“除以”、“除”、“商”、“是几倍”、“缩小几倍”······用除法; 例如:28除以4的商是多少? 28÷4=7
计算题解题技巧
计算题解题技巧计算题是我们在学校或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而解决计算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计算题。
一、审题与分析在解决计算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审题和分析题目。
理解题目的需求以及给出的条件是解决计算题的基础。
如果遇到较长的计算题,可以先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用纸笔记录下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
二、整理和归纳数据解决计算题的第一步是整理和归纳数据。
将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图表或者列式来记录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三、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计算题需要我们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
不同的计算题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因此需要我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
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并合理选用适当的公式和方法。
四、合理估算和控制误差在解决计算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估算和控制误差。
合理的估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计算题,而控制误差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加准确。
在进行估算和控制误差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近似值和取整法则,同时要注意用适当的精度进行计算。
五、多角度思考和综合应用解决计算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角度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然后逐步解决。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计算题。
六、反复验证和检查答案解决计算题之后,我们应该反复验证和检查答案。
通过多次计算和比较,可以确保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发现答案与预期差距较大,就应该重新审题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正。
总之,解决计算题需要我们合理运用技巧和方法。
通过仔细审题和分析、整理和归纳数据、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合理估算和控制误差、多角度思考和综合应用,以及反复验证和检查答案,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各种计算题。
解析计算题训练技巧
解析计算题训练技巧计算题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它需要我们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行运算。
在学习和应用计算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解析计算题训练技巧。
1. 善于分析问题在解答计算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
通过阅读问题,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可以将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部分,逐步进行计算,最后将结果进行合并。
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2. 掌握运算法则在解析计算题中,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包括四则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可以采用竖式计算或横式计算的方法;对于除法,可以使用长除法或短除法。
掌握这些运算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答计算题。
3. 勤于复习基础知识在解析计算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很多基础知识,例如乘法口诀表、常用公式等。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加深对基础概念和规则的理解。
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解析计算题,做到明确思路、正确操作。
4. 注意单位换算在一些应用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将米换算成千米,将升换算成毫升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可以设立适当的等式,利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确保换算结果的准确性。
5. 打草稿、防止粗心错误解析计算题时,我们应该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通过草稿纸,我们可以进行计算过程的记录和整理,防止在计算中出现粗心错误。
同时,我们可以将题目中的条件和数据在草稿纸上进行标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把握解题的关键。
6. 合理安排时间解析计算题时,我们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简单的题目,我们可以迅速解答;对于较难的题目,我们可以先解答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解答。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避免因为时间不足而导致解题错误。
小学数学列式计算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列式计算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收藏)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中的文字题即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学习中的难点。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与练习,还是每次的考试,文字题都占了很大的比例,需要我们去理解作答。
文字题(列式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把数学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一种基本题型,也是检测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但是,如果对这种题型不够重视,疏忽了解题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没有掌握好解题方法,出错(尤其是列式错误)的情况也不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1)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差是多少?(2)3乘15加上22减去20,差是多少?(3)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和是多少?(4)3乘15加上22的和减去20的差,积是多少?这四题从表面上看基本相同,但计算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题的结果是91,第二、三题的结果是47,第四题的结果是51。
第1、2两题只差中间一个“和”字,可结果却差了44;第2、3两题相差好几个字,可是结果却一样;而第3、4题只差一个“和”字结果却也不一样。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做列式计算题的关键还是要读清楚题中的每一个字词,字词的顺序不同可能就会导致结果不同。
小学数学语言严密而精炼,叙述灵活而巧妙。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这类题呢?在做题之前,不要急于列式,而是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看清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然后再确定应该用那一种列式方法或列方程的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题型及其解法,相信对孩子的正确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题型一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求和、差、积、商的文字题是学生最初接触也是最常见的文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问句一般有“和是多少?”、“差是多少”、“积是多少?”、“商是多少”或“结果是多少?”等字眼。
解题时,要在草稿纸上先用括号表示出整个式子的总体结构,然后再把括号里的式子(或数字)补充完整,比如,求“和是多少?”的文字题,首先可以确定出这道题的总体结构是“()+()”,然后,根据题意就可以把括号补充完整,如果括号里只有一个数字,必须把括号去掉,或者去掉括号后不影响计算结果,也可把括号去掉。
六年级乘法错中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乘法错中求解的方法和技巧乘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掌握乘法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乘法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列竖式计算法列竖式计算法是六年级乘法运算的基础,通过竖式的排列可以清晰地进行乘法计算。
在列竖式计算法中,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1. 将被乘数和乘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一位一位地进行计算;2. 将被乘数分别与乘数的各个位数相乘,并进位;3. 将各位数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例如,计算23乘以12:```23× 12______36(3×2)+ 230(2×10)______276```二、特殊数的乘法技巧在乘法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数可以利用特殊的技巧来计算,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数的乘法技巧:1. 乘以10的整数次幂乘以10的整数次幂,只需将乘数后面添上相应数目的0即可。
例如,23乘以10等于230,23乘以100等于2300。
2. 乘以10的整数次幂加上一个整数乘以10的整数次幂加上一个整数,只需先将乘数后面添上相应数目的0,然后再将乘数与这个整数相加即可。
例如,23乘以20等于23乘以10再加上23乘以2,即230加上46等于276。
3. 乘以11乘以11,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规律:将被乘数的各位数字从右到左依次相加并写在中间,两边的数字保持不变。
如果相加后的数字超过9,则将进位的数加到左边的数字上。
例如,23乘以11等于253。
4. 乘以9乘以9,可以使用一个类似的规律:将被乘数的各位数字从右到左依次相加并写在中间,两边的数字保持不变。
但是,如果相加后的数字超过9,则将进位的数减去1再加到左边的数字上。
例如,23乘以9等于207。
三、乘法法则在乘法运算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求解乘法题目。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乘法法则:1. 交换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即a乘以b等于b乘以a。
利用这个法则,可以调整乘法的顺序以便更容易计算。
列式计算题教程
列式计算题教程
列式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
下面是一些列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希望能帮到你:
1.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2.找出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并确定哪些数据是已知的,哪些数据是未知的。
3.根据问题的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列式。
4.按照数学规则,进行计算。
5.将结果代入列式中,得出最终答案。
6.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在进行列式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运算顺序,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2.如果有括号,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表达式。
3.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保留小数点后足够的位数。
4.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心,避免算错或遗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你。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理解算式的解答方法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理解算式的解答方法算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培养孩子对算式的理解以及解答方法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综合算式解答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竖式计算法竖式计算法是小学生最常用的算式解答方法之一,它以“竖式”来表示运算步骤,利于学生进行列竖式计算。
以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作为例子:“325 + 186 =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答:步骤一: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计算出个位的结果5;步骤二:计算十位数,求和的结果为11,写下个位1,十位进位1;步骤三:计算百位数,加上进位1,结果为5+1=6。
通过竖式计算法的解答,学生可以对算式的每一位数进行逐位计算,避免出错和混淆。
二、分步骤解答法分步骤解答法适用于复杂的算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
以一个乘法算式为例:“36 × 42 = ”,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步骤进行解答:步骤一:将乘法算式分解为拆分算式,即36 × 40 + 36 × 2;步骤二:计算拆分算式的结果,即36 × 40 = 1440 和 36 × 2 = 72;步骤三: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为1440 + 72 = 1512。
通过分步骤解答法,学生可以将复杂的算式拆解为简单的计算步骤,提高解答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图形表示法图形表示法适用于需要对算式进行可视化理解的情况。
结合图形的形状和数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算式的含义。
比如对于一个减法算式:“65 - 28 = ”,我们可以利用图形表示法来解答:步骤一:画65个小方块,表示被减数65;步骤二:从中去掉28个小方块,表示减去的数28;步骤三:数一数剩下的小方块的数量,即为答案37。
通过图形表示法,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算式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算式的含义,提高解答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有竖式计算法、分步骤解答法和图形表示法等,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各种类型的算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常见的计算题解答技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常见的计算题解答技巧一、整数运算题解答技巧整数运算题常见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验中,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为了解决这些题目,掌握以下技巧将会帮助同学们更快地解答,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1. 加法运算技巧加法运算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最常见的计算题之一。
在解答加法运算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竖式计算时,从右向左逐位相加,进位则向前进位。
(2)当加数有多位时,先从个位相加,然后是十位、百位,以此类推。
(3)注意进位和进位后的数值变化,加法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进位的处理。
2. 减法运算技巧减法运算也是数学期末测中常见的计算题目之一。
解决减法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竖式计算时,从右向左逐位相减,不够减则向前借位。
(2)当减数有多位时,先从个位开始相减,然后是十位、百位,以此类推。
(3)注意借位和借位后的数值变化,减法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借位的处理。
3. 乘法运算技巧乘法运算是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常见的计算题目之一。
解决乘法题时,考虑以下几点:(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先按位数相乘,得到部分积,然后将各部分积相加得到最终积。
(2)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时,可以直接按位数相乘。
(3)注意进位和进位后的数值变化,乘法运算中的进位容易出错。
4. 除法运算技巧除法运算也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中常见的题目类型之一。
以下是解决除法题时的技巧:(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先将除法改写成乘法,然后使用反推法求得商和余数。
(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可以使用长除法的方法解答。
(3)注意余数和商的计算,除法运算中的余数容易出错。
二、大数四则运算的技巧在五年级下册期末测验中,常出现大数四则运算题。
这些题目要求同学们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数值较大,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解答。
1. 利用合理的分步计算对于大数四则运算题,有时一次计算整个式子可能会造成困扰。
此时,可以利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先计算部分式子,然后将结果代入下一步的计算中。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加减法运算与数列推理技巧及应用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加减法运算与数列推
理技巧及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综合算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加减
法运算和数列推理是最基础和常见的内容。
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
算和数列推理的技巧对于学习和解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综合
算式专项测题中加减法运算和数列推理的技巧及应用,帮助学生更好
地应对这一内容。
一、加减法运算技巧及应用
加减法运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掌握其中的技巧对于
解题至关重要。
1.1 加法运算技巧
a) 竖式运算:将两个或多个数按位数排列,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并注意进位。
这种运算方法在小学生中较为常见,可以通过多次练习
来熟练掌握。
b) 心算运算:对于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可以通过心算来计算,提
高计算速度。
例如,计算9+8时,可以先将8分解为5和3,然后再分
别与9相加,得到14,再加上进位的1,答案为15。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掌握数学运算的窍门
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掌握数学运算的窍门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掌握数学运算的窍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算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中,掌握数学运算的窍门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运算。
一、认真审题在解答综合算式题目之前,小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
审题是保证正确解答的第一步。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要求,明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数学运算方法。
二、运用适当的数学运算方法在小学综合算式中,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运算方法。
例如,加减法需要掌握竖式运算的基本规则;乘法需要熟悉乘法口诀和竖式运算方法;除法则需要掌握整除和求商的方法。
小学生应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相应的运算方法,以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
三、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在综合算式中,正确理解和应用运算符的优先级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一般来说,小学生需要知道乘除法在加减法之前计算,并根据需要使用括号改变运算的先后顺序。
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可以避免错误答案的出现,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四、注意个位进位和借位在进行算式运算时,小学生要注意个位的进位和借位。
在加法中,当个位的和超过10时,需要将十位的数字进位到百位;在减法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被减数时,需要从十位借位。
小学生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
五、练习技巧练习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练习题目,巩固数学运算的基本功。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口算、估算等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运算方法进行解答,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六、协作学习和互助讨论在解答综合算式题目时,小学生可以通过协作学习和互助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和交流。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借此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经典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列式计算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
加强文字题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
就拿四年级来说吧,虽然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这种练习,但是在我备课前做教辅资料的时候出现过这种习题,为了让孩子见见一下题型,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把这种类型作为提升题出现,让学生们去探讨。
可是由于四年级这学期才刚接触混合运算,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做这类习题时常出现错误,比如,其中有一道练习是:“25加上15与5的商,和是多少?”这道题明明让你求的问题是“和”,列式是:25+15÷5,可是却有一小部分孩子却把问题理解成求“商”了,把算式列成:(25+15)÷5。
因此我决定从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来开始学习,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一、“扣”“扣”就是紧扣关键词。
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
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例如“从40 除以5的商里减去3与2的积,差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5-3×2。
二、“缩”“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例如:“75与25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与25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25)-(75-25)。
三、“分”“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2:抓“关键字”,缩减结构,确定运算顺序
(1)18与22的和除以35与27的差,得多少? 关键字:和、除以、差 缩减结构为:和÷差=? 列式为: (18+22)÷(35-27)
(2)100与8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 关键字:和、比、差 缩减结构为:和-差=? 所以正确列式为:(100+80)-(100-80)
(□×6+12×5)÷3=24 正确列式为:(24×3-12×5)÷ 6
小结: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1:抓关键字,确定运算符号 ·技巧2:抓“关键字”,缩减结构,确定运算顺序 ·技巧3:从问题下手,确定最后一步算什么?
·技巧4:“再”的妙用
·技巧5:知道结果求条件时,先将文字转化为算式, 再倒推还原来列式解题。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技巧3:从问题下手,确定最后一步算什么?
(1)、12加18减去7,差是多少?
12+18-7
(2)、12加18减去7,和是多少?
12+( 18-7 )
=12+11 =23
=30-7 =23
26与12的和减去203除以29的商,差是多少?
看问题,确定最后一步应算减法
缩减结构:和-商=?
·技巧5:知道结果求条件时,先将文字转化为算式,再倒推还原来列式解题。
(1)、一个数除以12的商,再乘6与13的和,积是95,这个数是多少?
第一步:先将文字形式转化成算式:(□÷12)×(6+13)=9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步:倒推还原,并确定运算顺序 正确列式为:95÷(6+13)× 12
(2)、一个数的6倍加上12与5的积,再除以3等于24,求这个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列式计算的5个技巧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审题技巧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审题技巧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审题不准原因1教师只讲备课时准备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当作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课后练习教师代替学生分析、讲解,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2(1)不良的审题习惯.很多学生做题只用眼睛扫一遍,就动笔了。
(2)消极的思维定势做题时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以为是平时做过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3)懒惰的心理因素学生由于平时有依赖性,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靠别人。
不去思考,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应用题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
审题时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读”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
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
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式计算审题的技巧
列式计算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
加强文字题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
就拿四年级来说吧,虽然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这种练习,但是在我备课前做教辅资料的时候出现过这种习题,为了让孩子见见一下题型,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把这种类型作为提升题出现,让学生们去探讨。
可是由于四年级这学期才刚接触混合运算,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做这类习题时常出现错误,比如,其中有一道练习是:“25加上15与5的商,和是多少?”这道题明明让你求的问题是“和”,列式是:25+15÷5,可是却有一小部分孩子却把问题理解成求“商”了,把算式列成:(25+15)÷5。
因此我决定从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来开始学习,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一、“扣”
“扣”就是紧扣关键词。
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
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例如“从40 除以5的商里减去3与2的积,差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5-3×2。
二、“缩”
“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例如:“75与25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与25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25)-(75-25)。
三、“分”
“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
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例如“16与24的和除以96减去88的差,商是多少?”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
即:16与24的《和》│《除
以》96减去88的《差》,‖商是多少?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先求出“和与差”,最后再“和除以差”,这样就很快列出式子为(16+24)÷(96-88)。
其实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把已知条件和待求的问题分开,然后找出关键词,这样可以把筋里出来,再去分析就比较简单明了。
四、“索”
“索”就是执果索因。
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
例如:“从45 除以5的商里减去2与4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
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
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顺藤摸瓜,得被减数─减数即:〈商〉─(积)列式:(45÷5)-(2×4)。
列式计算(一)
1、748与116的和是8的多少倍?
2、2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3、25与47的和乘98,积是多少?
4、175与49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5、195除以32减去27的差,商是多少?
6、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7、64的14倍减去522,差是多少?
8、748与116的和是32的多少倍?
9、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10、6个752比5172少多少?
11、648除以18的商,乘12,积是多少?
12、900减去86的75倍,再加上590,和是多少?
13、48与72的和乘15,积是多少?
14、1200除以25与10的差,商是多少?
15、60加上96除以16的商,和是多少?
16、100乘245与199的差得多少?
17、148加232的和乘2,积是多少?
18、56加上48乘5的积,和是多少?
19、288除以18乘4的积,商是多少?
20、62乘23加17的和,积是多少
(二)
21、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