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9613b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5.png)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
以下是一些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内容:
1. 注意控制血压:手术前可以向医生咨询有关药物调整和控制高血压的建议。
确保血压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2. 正确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高血压药物,并且不要停药。
如果手术前需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手术后尽快恢复药物的使用。
3. 控制饮食: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减少摄入过量的盐分和饱和脂肪。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
4. 积极锻炼:根据医生建议,在手术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增强身体素质。
5. 心理调适:手术期间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可以适度地进行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活动,如冥想、听音乐等。
6. 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
7. 遵守医嘱: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如及时更换药物、记录血压变化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重要提示:本文仅为一般性健康教育内容,具体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健康教育建议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围手术期的血压控制
![围手术期的血压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5a520f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2.png)
麻醉对血压的影响及调控
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不同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不同,如 全身麻醉药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而局部麻醉药对血压影响较小。
麻醉深度对血压的影响
血压调控措施
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麻醉师可 采取调整麻醉药物用量、输液、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来调控血压。
麻醉过深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而麻醉 过浅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开展临床研究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探索更加 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血压控制方法。
加强多学科协作
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协 作,优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引入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围手术期血 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
THANKS
感谢观看
术中监测
术后调整
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方式, 以维持血压在适宜范围内。
手术后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血压变化及 时调整降压方案,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影响手 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的非药物
06
治疗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控制钠盐摄入
减少烹调用盐,避免食用 高盐食品,以降低血压水 平。
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血压的调节,可能 导致血压下降。
液体管理
术中输液过多或过少,以及术后疼痛等因 素都可能影响血压的稳定。
血压控制目标与策略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 的基础血压状况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
非药物治疗
包括心理干预、饮食调整、运动锻炼 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改善生
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不良 反应。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eb74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a.png)
采用适当的疼痛评估方法,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 程度,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
术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低血压和高血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低血压和高血 压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心律失常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情况,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出血和凝血障碍
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术后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营养,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促进术后康复。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及术后康复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 管理和保健能力。
06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规律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药物调整
根据患者情况,医生可适当调整药 物种类或剂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04
高血压患者的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风
高血压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 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 因素等。
病理生理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承受过高的压 力,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动脉粥样 硬化和血管重构,进而引发心脑血管 疾病。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的发 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 趋势。
[临床医学]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临床医学]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af7b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9.png)
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ARB;ARB+噻嗪类利尿剂; ACEI+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 氢吡啶类CCB+B受体阻滞剂。 (2)次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 B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3)不常规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ACEI+B受体阻滞剂; ARB+B受体阻滞剂; ACEI+ARB;中枢作用药物+B受体阻 滞剂。
术中
心电血压监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如疼痛(给 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过度牵拉内脏 和刺激过重);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给予速尿)等。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 可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b8dbe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8.png)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概述: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旨在规范手术前、中、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1. 评估和筛查
- 手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初步评估和筛查,包括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病史、家族病史和用药情况等。
- 对于高血压患者,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以确定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
-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调整,确保手术前血压达到理想目标水平。
- 针对需要停止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停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手术风险来决定。
- 提供适当的术前宣教,包括禁食要求和术后护理等。
3. 术中管理
-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根据需要及
时调整药物治疗。
-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应及时有效,包括给予快速降压药物和必
要的紧急处理。
4. 术后管理
-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术后高血压的情况。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确保
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5. 完善记录
- 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用药情
况和处理措施等,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管理策略。
以上是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的主要内容,旨在指导医
务人员合理科学地管理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提升手术安全和疗效。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42c76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d.png)
2022/1/9
4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害
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2022/1/92022/1/9
14
利尿剂:主要通过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由于其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加 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且利尿剂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 的体液缺失,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 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可降 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适用 于术前血压控制,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 防止术中、术后心率反跳;
5.如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 min内使 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 应在随后的2-6小时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2022/1/9
9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中处理
监测血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
管预后的主要因素; 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综合评价患者手术耐受情况; 心血管医师、手术者、麻醉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手
术与麻醉方案
2022/1/9
8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前处理
监测血压; 完善相关检查; 良好的血压控制:
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引起,给与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
2.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做特殊处理;
2022/1/9
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3eeed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a.png)
感谢聆听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肾脏表现:晚期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
并伴发进行性的心、脑、肾靶器官功能不全 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 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
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急症
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升高 (>180/120mmHg),患者出现剧烈头痛、
•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危险因素和病史
I.无其他危险因素
II.1~2个危险因素
III.≥3个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或
糖尿病 IV.并存临床情况
1级 收缩压140~159
舒张压90~99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2级 160~179 100~109
中危 中危
高危
术后护理
继续进行血压、脉搏、心电图监测,维持血压相对 稳定,警惕高血压危象和左心衰的发生 使用多种方法、完善止痛,防止血压骤升
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
非药物治疗
限制钠摄入 运动
减轻体重
戒烟 减轻精神压力
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伴有左心室肥厚者
选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其次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 剂
恶心、心悸、出汗、视物模糊等征象
高血压亚急诊
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病分类及危险分层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ad2e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c.png)
麻醉管理:选择合 适的麻醉方式,避 免血压波动
药物控制:根据患 者情况,使用降压 药物控制血压
手术操作:操作轻柔,避免过 度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 安全
药物使用与调整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 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
合适的降压药
药物剂量调整:根据 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给予高血压患者关 0 4 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围手术期
血压控制情况
0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
血压,了解血压变化
情况
02
药物治疗:使用降压
药物,控制血压在正
常范围内
03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
饮食、运动、作息等
生活习惯,降低血压
04
心理干预:缓解患者
焦虑、紧张等情绪,
降低血压波动风险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整药物剂量
药物使用时间:根据 手术时间合理安排药
物使用时间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 物副作用,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饮食与营养支持
01
饮食原则:低盐、低脂、 低糖、高蛋白、高纤维
02
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类、低脂乳制品、瘦肉、 豆类等
03
营养补充:适量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04
饮食禁忌:避免刺激性食物、 油腻食物、高糖食物等
05
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 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
心理与情绪调节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0 1 有助于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紧张情绪
心理疏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0 2 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围术期高血压麻醉选择管理论文
![围术期高血压麻醉选择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3fa2292f60ddccda38a07c.png)
围术期高血压的麻醉选择及管理【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与之相应的是,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高血压合并器官损害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导致麻醉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患者多复合用药,且多数患者治疗不规则,而所用降压药物常与麻醉药物有或多或少的相互作用,因此高血压病人麻醉中和麻醉后发生脑卒中、脑梗塞、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给麻醉医生带来新的挑战。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
围术期高血压甚为常见,其发生率为30~60%,指原血压正常的病人围术期血压骤然升高超过21.3/12.0kpa(160/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再升高4.0kpa(30mmhg)以上。
血压过高增加心肌耗o2量,影响心肌供血,诱发脑血管破裂,对心脑血管及肾疾病患者危害极大。
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导致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
【关键词】围术期高血压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08-03围术期高血压处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肌缺血、心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麻醉医师应对有关高血压治疗、危险性估计,是否适宜手术以及高血压与低血压的防治与处理等问题作出临床判断,现综述如下。
1围术期高血压的原因(1)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95%,(2)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
又称症状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3)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
(4)麻醉操作,喉镜窥视,气管插管、拔管及气管内吸引。
(5)缺氧和co2蓄积。
其它包括颅内手术牵拉或刺激颅神经;颅内压升高;cpb流量过大或周围阻力增高;使用升压药不高;尿潴留;寒冷及温度过低;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恶心、呕吐等;术后因麻醉对血管舒张作用消失,血容量过多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麻醉管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麻醉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620d87d0d233d4b04e6903.png)
• 3、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胸、 腹及下肢手术。硬膜外阻滞可有效的阻断手术伤 害性剌激 ,减轻应激反应,便于术后镇痛。但其 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迷走反射存在,手术探查可 致内脏牵拉痛、鼓肠、呃逆、恶心、呕吐等;阻 滞平面过高可抑制呼吸循环功能;有时肌肉松弛 不佳。全身麻醉可使患者舒适、意识消失、肌肉 松弛,控制呼吸保证有通气,满足相应手术要求。 但浅麻醉时不能有效阻断伤害性剌激。两者复合 应用可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是,利用各自优点, 使麻醉更平稳。
(三)气管插管与拨管时高血压的 预防
• 气管持管前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以减轻 高血压反应:
• 、单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2.5~ 5μg/kg;阿芬太尼15~25μg/kg;舒芬太尼 0.25~0.55μg/kg;瑞芬太尼0.5~1μg/kg)。
• 静脉或气管内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 • 用强效吸入麻醉药5~10分钟,加麻醉。 • 予以0.2~0.4μg/kg硝酸甘油静脉注射,同 时有利于防止心肌缺血。 •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20μg/kg,或乌拉地 尔0.25~0.5mg/kg,或艾司洛尔0.2~ 1mg/kg。 •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15分钟 泵注完。
拔除气管导管基本要点如下
• 评估停止吸入麻醉药的时机。通常异氟烷 在距手术结束30分钟,安氟烷在45分钟, 七氟烷在10分钟,地氟烷可在手术结束时, 停止吸入。 • 术毕前10分钟将气流量开大至5~10L/min 以加速吸入麻醉药的洗出,同时丙泊酚继 续维持至术毕。
• 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给予肌松药结抗 剂的时机包括:TOF出现2个反应或开始有 自主呼吸时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拮 抗药剂量:新斯的明0.04~0.07/kg,最大 剂量5mg,阿托品剂量为新斯的明的半量或 三分之一。 • 拔管前不刺激患者呛咯,实深麻醉下吸尽 气管及口咽部分泌物。
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ppt
![高血压的围手术期管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d245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8.png)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要点
术中处理: (1)监测血压。 (2)避免麻醉和外科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3)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后措施: (1)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 ﹙2﹚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处理原则
科室间密切配合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
防止发生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 心力衰竭
ß
疼痛---给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
免过度牵拉内脏和刺激过重
ß
等
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
ß 3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
ß
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可考虑静脉使
用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尼卡地平、艾司
洛尔和乌拉地尔等。
具体处理方法
术后
1 监测血压 2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
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给药,以达 到平稳控制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3 联合用药:
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 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 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联合 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或 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小剂量开始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 小剂量:
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 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尽可能使用每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 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 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0c30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5.png)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马正良,王天龙,王东信,王秀丽,王国林(负责人),王海云(执笔人),石学银,李金宝,余剑波,张卫,祝胜美,夏中元,喻文军,鲁开智,薛荣亮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一)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1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和<80正常高值120-139 和(或)80-89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 和(或)90-992级(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重度)≥180 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P≥180或DBP≥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餐后2h 血糖~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 mmol/L)血脂异常TC≥L(220mg/dL)或LDL-C>L(130mg/dL)或HDL-C<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颈动脉超声IMT或动脉粥样斑块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选择使用)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mol/L(dL)女性124mol/L(dL)蛋白尿(300mg/24h)外周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糖尿病空腹血糖:≥L(126mg/dL)餐后血糖:≥L(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踝/臂血压指数<(*选择使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ol/L(~dL),女性107~124mol/L(~dL)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mmol)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围手术期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8c2095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b.png)
围手术期高血压高血压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手术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围手术期高血压,作为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医疗状况,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努力来管理和预防。
本文将探讨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影响、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的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续的,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手术类型、患者年龄、病史等。
二、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影响围手术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肾损伤、呼吸系统问题等。
高血压还可能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并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识别和管理围手术期高血压对优化患者结果至关重要。
三、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原因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焦虑、疼痛管理问题、睡眠障碍、饮食问题以及药物副作用等。
一些特定类型的手术,如心血管手术或神经外科手术,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四、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措施包括:1、术前评估:医生应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来识别可能的高血压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
2、有效沟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关键。
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以及如何控制血压。
3、术前准备:术前应确保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尼古丁。
4、术中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血压。
5、术后管理:术后,患者应继续监测血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
6、疼痛管理:有效的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从而降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风险。
7、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压力。
8、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高血压药物来帮助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
9、心理支持:对于因紧张和焦虑而出现的高血压,心理支持(如放松技巧、冥想等)可能有所帮助。
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f2e21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e.png)
术前评估原则
▪ 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的两点理由是 ①除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下,推迟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 官损害; ②高血压患者疑有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 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之前,应予以详细的
围术期低血压的处理
▪ 术中低血压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心肌损伤风险;术中、术后低血压 增加术后30天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术中低血压增加术后脑 卒中发生率、加重血栓栓塞性脑梗塞的面积。
▪ 低血压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不同器官灌注的影响有差异。 低血压并不总是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事实上,低血压可能不影响, 甚至增加器官灌注。现有的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较高的血压能够改 善手术患者的预后。
术前检查,衡量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并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与 处理。
术前评估准备事项
▪ 除紧急手术外,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并调 整受损器官功能的稳定。择期手术血压控制的目标是:
①患者年龄<60岁,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年龄≥60岁, 不伴有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 老年人群血压可以稍微高一些,保证脑灌注,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②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140/90mmHg。
高血压患者 的围术期麻 醉管理
高血压的定义
▪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 痉挛收缩、玻璃样变和血压的持久升高。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 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 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 的疾病特点:发病率高、 伤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内容
1级:140-159/90-99;2级:160-179/100-109;
3级:≥180/110mmHg
年龄≥5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 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 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肾功能受损 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
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临床疾患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4﹚3级高血压应权衡延期手术的利弊再做决定。如原发 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应立即手术,同时静脉给予降压 药物;如手术并非紧急,应先行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在一 定水平,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作手术; ﹙5﹚如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要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 刻目标是30-60min内使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 10%-15%,但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在随后 的2-6h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
生的阻力,也称为血流阻力
心输出量
血压↑ 血压↓
外周血管阻力
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收缩压
收缩压(SBP):俗称高压,当心脏收缩
时大量的血液射入动脉,产生的血压称为收 缩压
舒张压(DBP):俗称低压,心脏舒张时
受到高压力而膨胀的大动脉弹性回缩,产生
的血压称为舒张压
舒张压
陈鲁原, 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
(6)手术类型: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颈 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血管、腹腔和胸腔手术; 严重高血压易发生在以下手术过程中:心脏、大 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 系统和头颈部的手术,此外还有肾脏移植以及大 的创伤等(烧伤或头部创伤)。
(7)其他:容量过多、膀胱过度充盈、低氧血症 和体温过低等。
术中处理: (1)监测血压。 (2)避免麻醉和外科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3)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术后措施: (1)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 ﹙2﹚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科室间密切配合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 防止发生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 心力衰竭
治疗目的是保护靶器官功能。 降压目标取决于手术前患者血压情况,一 般应降至基线的10%;易出血或严重心力 衰竭患者可以降至更低。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中危 3级高血压 高危
无
低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中危高危 很高危中危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高血压按病因不同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病
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脑卒中 …
高血压不经治疗 的结局就是靶器 官损害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慢性肾病 尿毒症
眼底出血 视力下降 甚至失明 …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1
什么是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目录
CONTENTS
3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管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外科手术住院期间(包括手 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3-4天)伴发的急性 血压增高(SBP、DBP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20% 以上)。可见于术前无高血压者、高血压病人血压 已控制及未控制者。
健康的动脉
陈鲁原, 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
动脉硬化
高血压促进脂类物质在动脉壁上不断沉积,形成像小米粥样的脂质斑块,
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动脉粥样硬化
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脂质沉积
斑块
心脑血管 事件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50岁开始
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术前
1 监测血压。 2 完善相关检查。 3 良好的血压控制: ﹙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所引起,给予镇痛、解释安慰 和镇静;
﹙2﹚ 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作 特殊处理;
﹙3﹚2级高血压及1级高血压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 应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不需延 期手术;
07:00 11:00 15:00 19:00 23:00 03:00 07:00
1.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2.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 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 /或 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 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
分类 双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40 ≥ 140 < 140
舒张压(mmHg) ≥ 90
< 90 ≥90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
级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4 个体化:
1 种类:常用降压药物包括
钙离子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利尿剂 B受体阻滞剂 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此外,a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物有时亦可应用 某些高血压人群。
2 作用特点:
1)CC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 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 中风险。 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控 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等 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治疗剂量对血 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同时,能增强静脉麻醉药、吸入麻 醉药、肌松药和镇痛药的作用,故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 续用到术晨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
和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刘力生,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项目
高血压分级
术后
1 监测血压 2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 紧张焦虑、疼痛---给予镇静和镇痛 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 体温过低---给予保暖等 3 药物降压: 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或高血压患者,给 予口服药物降压,如不能口服可以使用静脉使用 舌下含服降压药物。 4 综合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积极防治感染等。
3 联合用药:
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 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联合治 疗。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 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 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配方比复方制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 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出现短 时间血压突然和明显增高,一般指超过 180/120mmHg时。
(1)既往有高血压; (2)疼痛; (3)对手术的恐惧,而造成的紧张、焦虑、失眠; (4)麻醉因素:气管插管与拔管、麻醉过浅、疼痛、 容量过多、二氧化碳潴留等; (5)手术因素:牵拉内脏及刺激太重等;
4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术中
1 心电血压监测。 2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的原因: 疼痛---给予镇痛、镇静、加深麻醉及术者避免 过度牵拉内脏和刺激过重 血容量过多---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速尿等 3 静脉给予降压药物: 如果经上述处理,血压仍高,可考虑静脉使用降 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 和乌拉地尔等。
人体正常血压在24小时内具有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一般来说上午6点-10点以 及下午4点-8点血压处于较高水平1,夜间血压降低,分类如下2:
• • •
180 160 140 120 100 80
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10%20% 非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 (常见于老年高血压) 超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下降幅度≥20% (常见于老年高血压) 下降 10%-20%
继发性高血压: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 有高血压的5%,如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在、库兴氏综合征等
葛均波,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原发性高血压易患人群
吸烟
遗传
高盐膳食
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
血压升高2.0/1.2mmHg
精神紧张、 压力大
高血压
1)增加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2)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3)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5)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6)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术前评估: (1)明确高血压的原因。 (2)明确高血压的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及 影响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因素。 (3)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4)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承受能力。 (5)心血管医师、手术人员和麻醉师制定合理可 行的手术与麻醉方案。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小剂量开始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