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共60页文档
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 参考因素:
生活费//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 //就业状况//区域经济
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 (1)试用期 • (2)培训 • (3)保守秘密 • (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
• 试用期条款的限制: • (1)试用期期限 • (2)试用期工资的最低水平 • (3)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1)试用期期限(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 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
三、实施
• (一)管辖 • 1.地域管辖 • ---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
市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 2.级别管辖---上级可以管下级 • 3.制定管辖---共同的上级有权指定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 (二)形式 • 1.主要形式--• 日常巡视检查、审查报送材料、接受举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 的解除
协商 解除
劳动者 用人单位 经济Βιβλιοθήκη 解除解除补偿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 终止情形 • 手续办理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
四、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 (一)集体合同
订立主体: 工会----用人单位
类别: 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
第9章 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 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 合同的;(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 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 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 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 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6)因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 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终止劳动合同的;(7)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 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 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 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 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 超过十二年。其中,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 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约定条款:通常有试用期、培训、商业秘密、补充保 险和福利待遇等。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 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 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除了可以再培训服务期和竞业 限制约定中约定违约金外,其他情况下,不得约定由 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国家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2.1.2 毕业生应了解的就业方针、原则
下一页 返回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2.国家扶持 党和政府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全国再就业
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 来抓。此外,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大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等,都为毕业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大好契机,为就业和创业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发展趋势 就业形势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国家采取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及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私 营、个体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职业技术类 学生来说,很多私营企业非常需要技术型人才,中职生也可以利用自 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搞个体经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2.1.3 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就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所制定的行为准 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了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证大中专毕业生具有更多的就业机 会和更优越的就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就业制度的改革,制定了适应 新的形势的就业政策。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就业政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全篇
就业制度是指关于人们合法获取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就业行为的根本规定。 一、劳动合同制度 二、就业准入制度 二、人事代理制度
第一节 就业制度
就业制度是指关于人们合法获取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就业行为的根本规定。
一、劳动合同制度
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根据法律规定, 变更或解除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一节 就业制度
中西式烹调师、面个工种
一、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 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 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大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 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 表修理工、锅炉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 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 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 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 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防腐蚀工。
第一节 就业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的含义:
3.从大的概念来说,人事代理应该模糊一些,不能太受法律上 “代理”一词含义的约束。但是,具体代理的业务可以按“代理业务” 和“代理辅助业务”区分得清楚一些。个人人事关系的代理是委托行 为,是服务,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代理。人事行为是用人和被用的关系。 人事是企业法人对雇员的管理行为,是人事管理行为,个人不存在这 种行为。但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我们把个人人事关系的这种委托 也纳入代理的范畴。
(4)人事代理毕业生的工龄如何计算? 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人才交流中心报到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 从报到之日起开始计算工龄。工龄可以说明资历,工龄是毕业生进入国 有单位享受工资晋升、职务变动、退休、保险等待遇的依据之一。
就业政策与法规类的内容
就业政策与法规类的内容
1. 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国家对就业的政策、目标和措施,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了就业服务机制和失业保险制度。
2.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终止的要求,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倡平等、自愿、公平的劳动关系。
3. 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了各类职业资格的取得、管理和使用的办法,促进了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与技术提升。
4. 民事诉讼法:涉及劳动争议和就业纠纷的解决程序和法律途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特定群体(如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推动社会公平与就业机会均等。
6.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和就业岗位拓展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7.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政策: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等措施,吸引和扶持外资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8. 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通过灵活就业、职业转换、劳务输出等方式,调节劳动力供需,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9. 人力资源开发法:规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目标和措施,推动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益。
10. 企业职工集体合同法:规定了企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通
过集体协商订立的劳动合同,保障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就业法律法规
就业法律法规作为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了解和遵守就业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公正,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并解释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影响。
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
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并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解决劳动争议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协商、争议调解或者仲裁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这项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3.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合法权益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保护法,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劳动保护法还规定了工伤保险制度和劳动者带薪休假的相关事宜,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4.劳动法劳动法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支付合理的工资待遇。
劳动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条件,确保了劳动者的权益。
5.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是为促进就业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就业促进法,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所介绍的就业法律法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和遵守就业法律法规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并在劳动关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劳动合同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第五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
第六条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中,应当简化审核、登记等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提供便利。
第九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策支持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方案
劳动就业政策方案根据您给出的题目,我将按照劳动就业政策方案的格式为您撰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
以下是文章内容:劳动就业政策方案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劳动就业政策方案,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对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开展就业创业扶持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帮助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首先,加大对创业者的财政支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措施。
其次,鼓励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孵化服务。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创业培训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增强创业者的知识和能力。
二、推动灵活就业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政府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的发展。
首先,推出在家办公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家开展劳动活动。
其次,加强对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关注,鼓励其合法合规经营,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弹性工作制度,提供灵活的劳动时间和工作方式,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三、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政府加大了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支持力度。
首先,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机构和基地,扩大培训规模,拓宽培训渠道。
其次,加强对重点行业和热门职业的培训,提供精准的培训方案和就业指导。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证书发放,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机会。
四、完善劳动标准和保障制度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政府完善了劳动标准和保障制度。
首先,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其次,完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劳动合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在意外和失业等突发情况下能及时获得保障。
劳动就业制度
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劳动群众的就业需求,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劳动者能够依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就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
劳动就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就业制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劳动权益的保障是劳动就业制度的首要任务。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劳动就业制度促进了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健全的劳动就业制度,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劳动就业制度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企业的创新,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行灵活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此外,劳动就业制度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时、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有效地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然而,劳动就业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和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严重。
其次,劳动者权益保障还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存在拖欠工资、恶意裁员等违法行为。
再次,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行业和岗位供需不平衡,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不匹配问题。
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劳动就业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08.30•【文号】主席令第70号•【施行日期】2008.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劳动就业管理制度规定
劳动就业管理制度规定1. 引言劳动就业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劳动就业关系,确保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正常运作,并加强劳动者的保障和权益。
2. 定义和范围2.1 劳动就业关系定义劳动就业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关系。
劳动就业关系纳入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范围,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
2.2 劳动就业管理制度范围劳动就业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方面:•招聘和录用规定•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规定•工资和福利待遇规定•劳动保障和安全规定•劳动纠纷处理规定3. 招聘和录用规定3.1 招聘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
•知情原则:用人单位应当向求职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岗位信息和招聘条件。
•保密原则:用人单位应当严格保守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公告原则: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合法方式发布招聘信息,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3.2 录用程序•应聘者应当参加面试和笔试等评估形式的考核,用人单位根据考核结果选择合适的候选人。
•用人单位应当向录用候选人发出录用通知书,并签订劳动合同。
4. 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规定4.1 劳动合同的类型劳动合同根据用工形式和用工期限的不同,分为几种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劳动关系的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关系合同。
•实习协议:用人单位与学生或毕业生约定一定期限内的实习关系。
4.2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共同签字或盖章确认。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
4.3 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双方要严格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或违反合同条款。
•如有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劳动就业法
2 、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界定
同时,国际劳工组织( ILO )对平等就业权的 界定是从其反面即就业歧视的界定展开的。根据《( 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1958 )规定,“歧视是 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 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效果会取 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简言之 ,所谓就业歧视,其本质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最后是观念上的困境。平等就业权说到底是一个 观念问题。除了我们面临平等就业权的理论困境与制 度“短板”外,还面临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和左右 。根据世界反就业歧视的普遍经验,即便一个国家建 立了完备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保障平等就业权也 不可能达到“速溶咖啡”似的效果。反就业歧视与保 障平等就业权背后的社会观念才是最后的“堡垒”。
3 、关于就业的专项法律法规。例如,英国 1980 年、 1982 年的《就业法》,日本 1947 年的《职业安定 法》。我国在 2007 年出台了《就业促进法》。
第三讲 劳动就业法
二、劳动就业法概述 (二)我国图景
我国就业法发展有一个从政策到法律的逐渐转型 过程。同时,我国就业法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一个从计 划安置就业到市场配置就业的发展脉络。
第三讲 劳动就业法
三、平等就业权
(三)平等就业权在我国面临的困境 综观我国现有平等就业权立法,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法律表面上规定的平等就业权实际上还面临诸多 困境: 首先是理论上的困境。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对平等 就业权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反就业歧视,平等就业权的 正面研究少之又少。从而使我国平等就业权长期处于 一种“大而化之”的状态。 其次是制度上的困境。尽管有关立法规定了平等就 业权,但基本上处于权利宣示层面,平等就业权的概 念内涵仍是一个制度“短板”。
《就业政策与法规》课件
就业政策与法规的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加强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之间 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促进政策与法规的相互补充
政府应促进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之间的相互补充,发挥各自 的优势,共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04
当前就业政策与法规热点 问题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定义
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 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调整最 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
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定义
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 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法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用人 单位的义务和责任等。
劳动合同法的意义
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减少劳动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 革,劳动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
劳动法规的主要内容
劳动合同
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 程序和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工资与工时
规定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方式、工作 时间和休息休假等,保障劳动者的基 本生活和工作条件。
社会保险
规定各类社会保险的缴纳、待遇享受 等,保障劳动者在遇到风险时的基本 生活需求。
案例二:某劳动者维护权益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