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长江中下游五类典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经验总结
长江中下游五类典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经验总结闫军;曹志先;刘怀汉【摘要】对长江中下游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的河段进行总结归类,提出了5类典型河段,即矶头控制下的弯曲放宽河段、鹅头分汊的弯曲河段、两反向弯道之间的过渡河段、微弯分汊河段和顺直分汉河段.针对这5类典型河段的航道整治,选取工程实例,从航道概况、整治方案以及工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归纳总结了这5类河段航道整治在工程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为后续长江中下游类似河段的航道整治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水道港口》【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9页(P511-519)【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经验总结【作者】闫军;曹志先;刘怀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九五”期间实施的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正式拉开了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的序幕。
经过近20 a的航道整治,长江中下游航道维护尺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航槽内的流速流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消除了中下游一些重点浅、险水道的碍航隐患,使长江逐步发挥出世界第三大河所蕴藏的航运优势。
目前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作仍在进行中。
本文选取长江中下游五类典型河段对应的具体航道整治工程,总结归纳了各类典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河段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1 五类典型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简介1.1 矶头控制下的弯曲放宽河段此类典型河段以长江中游周天河段航道整治控导工程为例。
1.1.1 航道概况周天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荆江河段末端与下荆江河段进口段,上起郝穴,下至古长堤,全长约28 km,是顺直微弯的放宽型河段(图1)。
自郝穴矶头以下河道江面迅速展宽,水流扩散,加之洲滩冲淤变化的影响,主流摆动及过渡段位置变化较为频繁,对防洪安全及航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长江中下游航道工程建设及整治效果评价
长江中下游航道工程建设及整治效果评价陈怡君;江凌【摘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统计航道现状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航道整治工程概况,从滩槽演变、高滩岸线、汊道分流、航道尺度对工程建设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航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工程实施前后的航道条件,已建工程对影响航道条件的洲滩、岸线实施系统守护,稳定了河势及滩槽格局,全面提升航道水深及稳定性,工程河段航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7页(P6-11,34)【关键词】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评价【作者】陈怡君;江凌【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40;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1 长江中下游航道现状长江中游,宜昌—湖口段长900 km,属平原河流,河道蜿蜒曲折,局部河段主流摆动频繁,滩槽演变剧烈,有近20处碍航浅滩,遇特殊水文年时极易发生碍航、断航情况,历来是长江防洪的重要险段和航道建设、维护的重点与难点,三峡水库运行后清水下泄又进一步加剧了中游河势及航道变化的复杂程度。
随着一系列重点浅滩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陆续实施,中游通航环境不断改善,枯水期通航紧张局面明显缓解,但仍需要实施航道整治工程进一步缓解长江中游航运瓶颈问题。
目前,宜昌—武汉的624 km航道可通航2 000~5 000吨级内河船舶组成的船队,武汉—湖口276 km航道可通航5 000吨级海船。
长江下游,湖口—长江浏河口段长744 km,水流平缓,河道开阔,航行条件较为优越。
湖口—南京段长432 km,可通航5 000~1万吨级海船;南京—浏河口段航道水深达到12.5 m,可通航5万吨级海船,长江下游海轮进江问题初步解决。
长江中下游河道见图1,2018年长江干线航道养护尺度标准见表1。
荆江沙市桥区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及措施
第 1 3期
郑 力 : 江 沙 市桥 区 河段 航 道 治理 思路 及 措 施 荆
航 保证 率为 9 % 。 8
( )三 峡 水 库 蓄 水 以来 。洲 滩 变化 规 律 与 1 9 3 98
2 河 床 演 变 特 点
桥 区河 道 内洲滩 此消彼 长 , 汉道分 流 比相应 调整 。 目前 上段双 槽 、 下段 双 汊 的河 势 格 局 在 2 0世 纪 8 0年
与 三八滩 合并 ” 的周 期 变 化 , 随着 三 八 滩 滩 头进 一 且 步 冲退 , 周期增 长 ,0 5~2 0 20 0 8年 , 林 矶 边滩 一 直处 杨
头位 置 上提 , 同时 , 在原 三八 滩 南半 部 冲 出新 南 汊 , 与
上 游平顺 衔接 , 展 为 主汊 。 发
头进行 了 3次守 护 , 目前滩 体上段 基本 被稳 定 , 下段 但 滩体 近几 年持续 萎缩 ; 太平 口段 南槽 冲刷进 一 步加 ④
强 , 流 比逐年增 加 ,0 0年 3月高达 6 % ( 图 3 。 分 21 5 见 ) 洲滩 趋 向性 变 化过 程 中存 在 一些 新 的 演变 特 征 ,
第4 3卷 第 1 3期 2 2 年 7 月 0 1 文 章 编 号 :0 1— 1 9 2 1 ) 3~ 0 0— 4 10 47 (0 2 1 0 1 0
人 民 长 江
Ya te Ri e ng z vr
Vo . 3. 1 4 No.1 3
Jl uy,
201 2
水 期改 走 南 汉 , 加 上 南 汉 不 断 左 再
摆, 河床 变形 与荆州 大桥通 航孔 设 置
的冲突 十 分 明 显 。随 着 非 设 计 通 航
河流航道疏浚环评报告书
河流航道疏浚环评报告书一、引言尊敬的评估委员会,根据贵委员会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河流航道疏浚项目的环境评估,并编写了本报告书。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该河流航道疏浚项目位于某某省,旨在扩大河流航道的通过能力,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业运输。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清理河床上的淤泥和物质堆积,增加航道的深度和宽度。
该项目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评估。
三、环境影响评估1. 土壤和水质该疏浚项目可能会导致土壤和水质的变化。
在疏浚过程中,淤泥和底泥将被提取并清理,这可能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含量下降。
同时,悬浮物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水质变差。
为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建议在项目前进行周边土壤和水质的详细调查,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添加有机肥料和实施水质监测。
2. 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河流航道疏浚可能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疏浚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可能干扰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疏浚后底泥和淤泥的清理可能破坏周围的生态系统。
为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建议在疏浚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噪音控制和振动减震措施,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例如建立鱼类保护区和湿地恢复项目。
3. 河岸侵蚀和土地利用河流航道疏浚可能加剧河岸侵蚀问题,并对周围的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疏浚过程中的水流变化可能导致河岸侵蚀的加剧,同时河道的改变可能影响周围土地的利用方式。
为减少河岸侵蚀的风险,我们建议在疏浚过程中采取河岸保护措施,如导流堤坝和人工护岸。
此外,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协商,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四、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为保护环境,降低河流航道疏浚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土壤、水质、噪音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环保设施建设:在疏浚工地周边建设环保设施,包括噪音隔离墙、废水处理设施等,以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分析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3-02-06T02:56:43.42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顾凯袁野[导读]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保证河道处于稳定状态,对其予以合理利用,为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顾凯袁野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摘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保证河道处于稳定状态,对其予以合理利用,为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但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岸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护岸工程的稳定性、稳固性及耐用性有所降低,崩岸险情发生概率增加。
对此,应当准去把握长江中下游不同河段河道的实际情况和利用综合治理技术,加强河道整治。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中下游河道;河道整治;整治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具有多种类型,比如顺直河道、分汊河道、蜿蜒河道,这就使得不同河段的河道特点不尽相同,比如水流冲刷强度较大、河岸抗冲击性较差等等,致使崩岸险情发生概率较高,容易诱发洪涝等风险,给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改变此种局面,应当正确认识到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长江中下游不同河段河道,的实际情况,策划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选用适合的治理技术,可切实有效地改善不良局面。
一、护岸工程现状分析(一)护岸工程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河道治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提高城市防洪水平,规划落实了护岸工程项目;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规划落实了重点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比如下荆江河道实施了系统裁弯工程;发展之八十年代,开始规划落实重点河段的治理工程。
伴随着我国长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落实,其堤防安全程度大大提高,也为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创造条件。
立足于当下,对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施情况予以了解,护岸工程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护岸工程的耐久性有所降低;受冲刷幅度较大的护岸工程的稳定性大大降低;部分地段的护岸工程质量不佳;护岸段崩岸风险控制不强。
长江中游大马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长江中游大马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刘奇峰【摘要】大马洲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受到河道入流条件、关键洲滩岸线变化的影响,近期出现了不利的航道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实施的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但也存在治理时机滞后、关键部位工程缺失、动态设计调整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后续的航道治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建立跟踪观测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河道最新动态,利用数模和物模技术手段,预测后续变化并适时实施和动态调整航道治理工程措施.【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5页(P125-128,183)【关键词】大马洲水道;航道整治;效果分析【作者】刘奇峰【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大马洲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中段、窑监河段的下游,上起铺子湾,下至何家湖,全长10.5 km。
大马洲水道属微弯河型,进口段右岸侧存在丙寅洲边滩,左岸侧自上而下存在铺子湾边滩、大马洲高滩、窑湾边滩,江心的天字一号心滩将水道分为左、右两槽(图1)。
目前,该段航道维护水深为3.8 m,与规划的4.5 m航道水深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在已建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后续整治工程。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已建工程效果,总结工程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后续治理和维护提供工作思路。
图1 2018年3月大马洲水道河势及方案布置1 河床演变过程及碍航特性大马洲水道与其上游窑监河段之间具有极强的演变关联性[1]。
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上游窑监河段主支汊转换的影响,大马洲水道变化复杂,整体航道条件较差。
整体来看,窑监河段与大马洲水道的演变关联性表现如下:当窑监左汊为主汊时,有利于大马洲水道右槽的发展,主流呈现3次过渡;当乌龟夹为主汊时,有利于大马洲水道左槽的发展,主流呈现为2次过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窑监河段主汊稳定于右汊乌龟夹,有利于大马洲水道左槽的发展。
长江下游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环评报告简本
长江下游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长江航道局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1 总论1.1 评价目的鉴于项目施工和营运将对所在区域环境将带来正负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拟在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工程污染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防治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长江下游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实施是提高安庆~芜湖河段航道尺度,实现规划目标的需要2005年11月28日,由交通部和上海市、湖北省、重庆市共同发起的“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在座谈会上,提出2010年安庆以下航道水深达到6米,可通航5000-10000吨级海船。
为进一步加强长江航道建设,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水运的更高要求,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编制的《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安庆~南京河段航道系统治理工程,通航2~4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海船,利用航道自然水深通航1万吨级海船。
根据建设要求,安庆~南京河段最小水深为6.0m。
2011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文),明确主要任务为: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对于长江下游加快实现航道规划标准。
对于安庆水道,长江航道局已于2010年11月组织开工建设了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后安庆水道河势格局得到初步控制,左汊主航道条件得到基本稳定。
在此基础上,2013年1月起,安庆至芜湖段枯水期试运行维护6.0m水深。
目前,本河段试运行维护6.0m水深与规划目标的正式实现还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实施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进而提高整个安庆至芜湖河段航道尺度,从而真正实现规划目标。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陈源华;申霞;寇军;陈桂斌;蒋仲廉;张政涛;黄伟【摘要】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河段长、工程量大且工序多,施工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种类多,施工安全生产控制与河段通航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依托长江干线下、中、上游典型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试验、系统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构建了通航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施工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并基于AIS和云技术开发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区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为保障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产及通航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大型航道工程;通航安全;风险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作者】陈源华;申霞;寇军;陈桂斌;蒋仲廉;张政涛;黄伟【作者单位】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江苏南京210017;长江航道局, 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江苏南京210017;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29;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江苏南京210017;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上海200003;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 江苏南京210017;江苏海事局, 江苏南京210009;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63;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17;长江航道局, 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9长江黄金水道占我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2%,水运量占内河水运量的80%,干线航道整治建设是实施内河水运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峡蓄水后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整治建筑物损毁原因分析
三峡蓄水后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整治建筑物损毁原因分析韩林峰;王平义;牟萍【摘要】荆江自古以来边界条件复杂,水患频发,是长江黄金水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在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受清水下泄影响,河床将发生更为敏感的冲淤变化,给航道整治带来了新的问题,使治理难度增大.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在全面调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荆江河段水沙条件的变化情况,以及荆江河段各主要航道已建整治工程的损毁、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不同类型整治建筑物的损毁影响因素及其损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与整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保障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水深、改善航行条件奠定理论基础.【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25【总页数】9页(P201-208,213)【关键词】三峡水库;新水沙条件;荆江河段;整治建筑物;损毁原因【作者】韩林峰;王平义;牟萍【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9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347.2 km,是长江中游碍航最为严重的航段,由于天然控制节点较少、河床可动性强。
自2009年三峡工程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受清水下泄的影响,荆江河段河床发生更为敏感的冲淤变化,河床演变剧烈,洲滩变迁频繁,航槽极不稳定,碍航情况频发。
河床发生调整后对整治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带来影响,让原本已得到稳定的河势再次面临新的调整。
荆江河段已建和在建航道整治工程的建筑物类型和数量都比较多,分布的部位也有很大的差别。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Ⅲ标段)质量通病治理编制单位:中交二航局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Ⅲ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人:审核:日期:目录一、前言 (2)二、管理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三、施工方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8)1、混凝土预制构件 (8)(1) D型块/连锁式护面砖和护坡砖 (8)(2) 透水框架/六边块 (9)2、护底工程 (11)(1) D型排铺设 (11)(2)水下抛投透水框架 (13)(3) 水上抛石 (14)(4) 抛枕补坡 (15)3、开挖工程 (17)(1) 岸坡开挖 (17)4、反滤层工程 (19)(1) 土工织物反滤层 (19)(2) 砂石反滤层 (20)5、护面工程 (21)(1) 混凝土预制构件护面 (21)(2) 钢丝网格护面 (22)6、潜丁坝填筑工程 (24)(1)块石抛筑坝体 (24)前言本工程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工程河段范围上起昌门溪,下至熊家洲,全长280.5公里,共分为六个标段。
航道建设等级为Ⅰ级,建设标准为3.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通航保证率为98%。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枝江~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水道、莱家铺水道、窑监大河段、铁铺~熊家洲河段共计9个滩段(含13个浅滩)实施治理,建设护滩(底)带34道、坝体6道、深槽护底带3道、高滩守护39.32公里、护岸加固20.58公里;配套建设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示位标58座,临时施工专用标101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为42个月。
我单位施工的是Ⅲ标段,主要内容如下:在张家湾一带建设潜丁坝1道,长度为451米(含勾头16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上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850米,对天星洲高滩左缘下段进行守护,长度为2640米,配套建设建筑物示位浮标8座,施工期设置临时专用浮标6座,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具体结构形式如下:1、天星洲上段、下段高滩守护工程天星洲上段高滩守护工程岸线总长2850m,天星洲下段高滩守护总长2640 m,护岸结构采用斜坡式护岸结构。
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航道影响因素敏感性试验研究
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航道影响因素敏感性试验研究摘要: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为典型的沙卵石河段,其航道条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定床敏感性试验,分析了下游水位下降与洲滩冲刷变形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对航道条件的影响,为河段的航道流治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长江中游敏感性试验水位下降洲滩冲刷1 河道概况长江中游枝江—江口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荆江河段上段,处于山区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地带,该河段上起昌门溪,下至七星台,主要由枝江水道、刘巷水道和江口水道组成,全长21km,枝江水道和江口水道是枯水期碍航水道,刘巷水道航道条件良好。
本河段是长江中游受三峡蓄水影响较早沙卵石河段之一。
枝江水水道自昌门溪至枝江市城下,属顺直分汊水道,左汊不支汊,右汊为主汊,为常年主航道。
江口水道自刘巷至七星台,为微弯分汊水道,左汊为支汊,右汊为主汊。
三峡水库蓄水后,江口水道2006~2007、2007~2008连续两届枯水期在吴家渡过渡段出现大范围的回淤,航道宽度不足,在挖泥船的不断疏浚下才能保障航道畅通。
根据三峡蓄水以来的资料和河床演变分析可知,本河段内滩槽主要表现为冲刷,深槽的冲刷有利于航道的改善与提高,而本河段内的水陆洲、鲍家河边滩、张家桃园边滩、柳条洲等重要洲滩的冲刷,引起的洲滩变形,可能造成枯水期水流分散、航槽不稳、水深不足等严峻局面,对航道条件不利。
三峡工程蓄水后,汛期基本不改变下泄流量过程,来水量与天然情况相差不大,汛末水库开始蓄水,造成10月份流量约减少40%,枯水期的1~5月份流量比建库前有所增大。
根据实测资料,蓄水后上游来沙被拦蓄在库内,出库及坝下游水流含沙量大幅减少,最大减小幅度接近90%。
由此引起下游长距离、长时间冲涮。
本河段下游为沙质河床,冲刷幅度必大于上游卵石河床,引起沙卵石河段水面比降加大,易产生局部“坡陡流急”现象,会直接影响到现行船舶(队)及将来大型船队安全通过。
2 敏感性试验根据河床演变分析可知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除了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外,还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下游水位下降引起的上游水位下降,浅区枯季水深不足或局部水流条件达不到通航要求;二是洲滩的冲刷变化引起航道条件变差。
长江中游荆江航道碍航问题及治理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荆江航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宜昌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其中上荆江全长约171.7km 为微弯分汊型河道,下荆江长约175.5km 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见图1)。
由于河床性质特殊,航道变化剧烈,存在沙市太平口、马家嘴、周天、碾子弯、窑监等10余处碍航滩段。
荆江河段航道蜿蜒曲折,洲滩演变剧烈,航道维护困难。
1960年以来,该河段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一直保持在2.9m,大大低于上下游同期航道维护水深,历来是长江航道的“瓶颈”河段。
2000年以来,荆江河段实施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河道整治工程,使河道水沙等边界条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三峡水库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来沙量大幅减少,局部河道河势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对荆江河段的水流运动特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1荆江河段河势图1荆江河段航道治理现状及碍航原因1.1荆江河段航道治理现状2001以来,荆江河段先后实施了12个航道整治项目,其中2001年到2005年期间完成了3个项目,2006年到2010年期间开展了9个工程。
经过10多年的航道整治建设,虽然荆江河段的沙市、瓦口子、马家嘴、周天、藕池口、碾子湾、窑监等8处重点河段的航道条件明显改善,航道能力通航提高,中游不畅的问题得以缓解。
但是局部河势的变化仍较为剧烈,其中以沙市河段变化最为剧烈,将在下文重点介绍。
1.2荆江航道碍航原因荆江航道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道,由三个右向河湾和三个左向河湾以及连接各弯道间的顺直过渡段组成。
所以本河段同时具有微弯放宽和分汊的河道特征。
水流经过放宽段时,流速减小,水流挟沙能力弱,因此泥沙容易在此淤积从而导致航深不足;在分汊河段由于水流弯曲的汊道口附近产生壅水,使得比降和流速都减小,因此泥沙易在汊道口落淤而形成浅区,影响通航。
比较典型的河段是沙市河段,本文选取这个河段进行分析:沙市河段上起陈家湾,下至玉和坪,全长约22km,属顺直微弯河型。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存在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存在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唐建东;李建勇;郭伟;顾少娟【摘要】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位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河道多弯汊,航道极不稳定,碍航情况频发。
整治工程主要采取高滩守护、护滩(底)、坝体、护岸加固、填槽和水下整平等措施。
工程区河床主要为粉细砂,岸坡由粘性土和砂性土组成,存在高滩(岸坡)守护段岸坡稳定、护岸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流砂问题、岸坡淤泥质土的流变(触变)和护滩(底)及坝体地基冲刷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Jingjiang River in the middle reach of Yangtze river is between of Jianghan Plain and Dongting LakePlain,there are many bends and branches in it ,the shipping lane is unstable ,the situation of hinder often happens .The regulation mainly adopts the measures which include the safeguard of the high beach ,the protection of the beach ( bot-tom) and dam,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retaining wall ,the slot-filling and underwater flattening methods .The main In-gredient of the riverbed in the engineering sites is fine sand ,the bank slope is made up of cohesive soil and sandy soil . The problems include the instability of the guardian period of bank slope、the sand flow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ank-protection work、the flowing deformation of the bank slope's mucky soil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couring in the beach protection and dam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problems , we need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treatment measures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62-166)【关键词】荆江航道;整治;地质问题;处理措施【作者】唐建东;李建勇;郭伟;顾少娟【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611 前言荆江河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流经湖北省的宜都、枝江、松滋、江陵、沙市、公安、石首、监利及湖南省的华容、岳阳等市县,全长347.2 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其中上荆江171.7 km,下荆江 175.5 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1.1建设内容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347.2km。
从上游自下经过湖北宜昌枝江市、荆州市(荆州城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及湖南岳阳市等地区。
工程建设标准:1.航道等级:Ⅰ级航道2.航道尺度:3.5m×150m×100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保证率为98%。
3.通航代表船队:1942kw+4×3000t(油驳),船队尺度为204m×32m×3.5m。
工程内容:本河段整治工程分别为枝江-江口河段、沙市河段、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河段、莱家铺河段、窑监大河段(包括窑监及大马洲河段)以及铁铺-熊家洲河段。
1、枝江-江口河段:陈家渡一带水下乱石整平工程;吴家渡边滩守护工程;七星台填槽工程;七星台护岸加固工程。
2、沙市河段:对北汊左岸护岸加固;腊林洲中部守护工程;三八滩中下段守护工程。
3、斗湖堤水道:南星洲右缘下段守护工程;江陵高滩守护工程;右岸已护岸线的重点部位进行加固。
4、周天河段工程:左岸潜丁坝工程;南五洲岸线守护及加固工程;新厂高滩右缘守护工程;天星洲左缘上段守护工程。
5、藕池口水道工程:陀阳树边滩守护工程;焦家码头一带已线实施加固工程;天星洲左缘下段护岸工程;倒口窑心滩守护工程。
6、碾子湾河段工程:在南碾子湾的上段修建护坎;两处险工段进行加固。
7、莱家铺水道工程:桃花洲岸滩守护工程;莱家铺边滩守护工程;中洲子高滩护岸工程;南河口下护岸加固工程。
8、窑监水道:新河口边滩守护工程;乌龟洲加固工程。
9、大马洲水道:丙寅洲高滩守护工程;大马洲护岸加固工程;大马洲高滩守护工程。
10、铁铺-熊家洲河段:广兴洲边滩护滩工程、盐船套护岸工程、熊家洲右岸边滩守护工程和中沙堤护岸加固工程。
1.2建设意义长江航运作为沟通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腹地的运输大动脉,对于顺利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和推动整个长江流域协调发展、提高长江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滩多水浅,航道问题最为突出,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
荆江河段近年来陆续在枝江江口、沙市、瓦口子、马家咀、周天、藕池口、碾子湾、窑监等碍航问题较为突出的水道实施了关键部位的控制性工程。
随着整治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本河段航道条件有所好转,部分关键部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后续工程创造了条件。
但同时,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条件变化致使一些浅滩河段普遍出现了对航道条件不利的洲滩变形、岸线崩塌等现象,加之已有工程的治理标准不够,仍存在潜在碍航隐患。
为了整体实现3.5m的建设目标,亟待进行长河段的系统治理。
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治理,随着三峡工程的持续运行,洲滩冲退、散乱以后将难以恢复,一旦形成碍航局面,将极大地增加整治难度,该段将成为提高中游航道尺度的隐患。
所以,对荆江河段及时实施整治十分必要。
1.3协调性和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的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沿海深水航道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通航建筑物建设”为鼓励发展的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属于《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内容,属于《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加强该河段的建设是贯彻国务院领导对长江航道建设指示精神,顺利推进《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的实施,全面落实《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目标,加快“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实现其建设目标重要步骤。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在改善航道条件的同时,有利于维护河势的稳定性,控制了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中下游河段冲刷导则不利方向的变化,紧密结合水利部门河道治理规划,充分考虑了对防洪、水利等各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区域行洪和防洪的需求。
这与湖北省与湖南省生态规划在荆江河段区域的内容和目标相一致。
2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2.1 水环境一、水质调查长江枝江-江口水道、沙市水道各项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
斗湖提水道及周天水道BOD5超过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达到了Ⅲ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其中斗湖提水道超标个数为2个,超标范围为1.03、1.07倍,超标率25%;周天水道超标个数为7个,超标范围为1.03~1.17倍,超标率50%。
藕池口、碾子湾及莱家铺水道地处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范围,沿线城镇规模较小,无大型工矿企业,污染排放量少,经监测各项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
窑监-大马洲水道受监理县城排污影响,总磷和BOD5左岸、右岸分别超Ⅱ类、Ⅲ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其中总磷超标范围为1.03~2.64倍,超标率100%;BOD5超标个数为10个,超标范围为1.03~1.4倍,超标率56%。
铁铺及熊家洲水道受沿线城镇排污影响,总磷和BOD5左岸、右岸分别超Ⅱ类、Ⅲ类水体水质标准要求,其中总磷超标范围为1.17~2.64倍,超标率100%;BOD5超标个数为9个,超标范围为1.07~1.5倍,超标率56%。
二、先期工程水质影响调查对先期工程腊林洲守护工程(施工阶段为抛石)及藕池口一期整治工程(施工阶段为铺排)施工现场SS进行了监测,与本底值相比较结果表明:抛石施工SS影响范围不超过横向50m,纵向200m;铺排不超过横向20m,纵向50m。
2.2 环境空气一、沿线环境空气质量沙市河段太平口村SO2、NO2、PM10和TSP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藕池口河段及窑监河段受城市江段江边砂料场扬尘影响,PM10和TSP出现超标的情况,超标个数为1个,超标率为14%。
二、先期工程预制场空气质量监测地点:大埠街预制场、新厂预制场及五马口预制场。
预制场施工期间场界外TSP最高浓度低于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制1.0mg/m3,均达标排放;场界外下风向100m处TSP为0.17-0.3 mg/m3,场界外下风向150m处TSP为0.15-0.27 mg/m3,低于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制,预制场临时工程最大影响范围为100m。
2.3 声环境监测地点:大埠街预制场、先期工程沙市河段腊林洲守护工程现场、五马口预制场及监利县城江边。
预制场施工活动噪声值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结构施工限值;先期工程腊林洲施工活动噪声值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土石方施工限值;监理县城江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要求。
2.4 河床底质类比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的监测数据,底泥中只有Cd的含量不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其余监测项目Cu、Pb、Zn和Hg 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2.5 生态环境一、陆生生态工程涉及的区域为平原地貌,主要有处于平原区的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以阔叶林为主的林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河堤两侧及江心洲,林下草本植物种类不多;草地生态系统在河堤和滩地都广泛分布;农田生态系统则零星分布;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河滩的灌丛灌草丛为主。
对评价区的陆生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系统划分,可分为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0.63%、23.91%、55.35%和0.05%。
在拟建工程评价范围内荆州市陈家岗东侧长江干堤下发现野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未发现古树名木的分布。
评价区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4种: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麋鹿;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6种:小天鹅、白额雁、鸳鸯、黑鸢、普通鵟、红隼。
省级保护动物有80种,其中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9种,湖南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7种,湖南、湖北两省共有省级保护动物36种。
二、水生生态现状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在2011年4月(枯水期)和2011年7月(丰水期)对工程涉及的枝江至城陵矶长江荆江段干流、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两期水生生态现状调查。
(1)水生生物①浮游植物评价范围共检出浮游植物计7门48属125种。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门为主,其次为绿藻门,再次为蓝藻门,其它门种类较少。
常见种类有直链藻、脆杆藻、针杆藻、桥弯藻、舟形藻、等片藻、异极藻、席藻等。
浮游植物种类的水平分布。
其中新厂、石首断面最多,沙市断面最少。
各断面浮游植物种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新厂、石首>调关、三洲>江陵、洞庭湖汇口上>枝江、塔市驿>沙市。
评价区各断面浮游植物种类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0.5876mg/L。
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洞庭湖汇口上断面最低,监利上断面最高,其它断面差异不显著。
调查各断面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大于3,表明评价区水体水质清洁。
②浮游动物评价范围共检出浮游动物4月检出浮游动物53属116种,7月检出浮游动物48属101种,4月浮游动物种类量比7月丰富。
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67种,轮虫53种,枝角类28种,桡足类种类最少14种。
评价区浮游动物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调关>塔市驿>三洲>洞庭湖汇口上>枝江>石首>新厂>沙市>江陵。
评价江段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0.0367mg/L。
7月生物量比4月高。
浮游动物生物量水平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洞庭湖汇口上>三洲>枝江>新厂>石首、调关>塔市驿>江陵>沙市。
评价江段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均在0.0356~1.4675之间。
枝江和新厂4月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7月,其它各监测点7月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③低栖生物评价区共检出底栖动物26种,其中环节动物2种,软体动物10种,占38.46%;节肢动物14种。
优势种有湖沼股蛤、河蚬、前突摇蚊、长臂虾、小长臂虾、沼虾等。
评级区底栖动物现存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枯水期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别为17ind./m2,2.59g/m2;丰水期密度、生物量分别为7ind./m2,1.57g/m2,枯水期现存量高于丰水期。
从底栖动物现存量水平分布看,评价区上游枝江、沙市断面环节动物、摇蚊科生物数量较多,底栖动物密度整体高于中、下游水域;因各区段软体动物种类相似度高,数量分布基本相同,底栖动物生物量水平分布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