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让心快乐

合集下载

第10课:积极合理归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心理健康全一册

第10课:积极合理归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心理健康全一册

1. 内部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才能和能力。 通过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于结果的影响,个体能够更好 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增强自信心。 2. 稳定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的稳定性。个体应 该相信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是稳定的,而不是将成功或失败归因 于临时的运气或环境因素。 3. 可控归因: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个体 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和行动来影响结果,而不是将成 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概 念和应用。通过分析他人的归因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 鉴,提高自己的积极合理归因能力。
积极合理归因是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自己 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合理归因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 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积极合理归因的 能力,共同追求心理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积极合理归因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 积极合理归因,我们可以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 抗挫折的能力。同时,积极合理归因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1. 意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对事件的解释方 式,尽量选择积极合理的归因方式。 2. 寻找积极的解释:当面临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可以积极寻找 积极的解释,如努力、智慧等,而不是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 力或命运。 3. 培养乐观心态:乐观心态是培养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条件。 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 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积极合理归因经验,可以互 相学习和支持,共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023
第10课:积极合理归 因

合理归因的特点

合理归因的特点

合理归因的特点
合理归因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对事件原因进行合理的、逻辑的解释和判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理归因具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归因具有自我中心性。

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往往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自我中心性,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自己,也更容易接受一些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心理满足感。

其次,合理归因具有可塑性。

这意味着,人们的合理归因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被改变和调整的。

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合理归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此外,合理归因还具有普遍性。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对什么事件进行合理归因,都可以应用同样有效的方法。

这种普遍性,使得人们
更容易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

另外,合理归因还具有相关性。

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往往需要考虑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

这种关联性和影响,使得人们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最后,合理归因还具有可靠性。

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合理归因时,需要基于可靠的事实和证据,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可靠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正确和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总之,合理归因具有自我中心性、可塑性、普遍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效果。

学会正确归因

学会正确归因

学会正确归因学会正确归因考试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常胜将军,谁都有考得不好的时候。

但是在考试没考好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会对这次考试采取不同的评价,从而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状态和下一次考试的结果。

一、归因的基本概念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作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叶子这次考试不及格,于是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能力很差;其实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智商高达120,她的低分纯属教师判卷错误。

在这个情境中,客观的原因是教师的失误,叶子主观的解释是自己的能力低──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但在这两种原因中,影响叶子的是后者──由于她觉得自己笨,所以感到自卑、自责,觉得无颜见人;而不是因为教师的错误而感到愤怒。

可见,这种主观解释比客观、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上一次行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那么,他就会自暴自弃,因为聪明和笨是自己无力控制的;相反,如果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他就会为了获得下一次的好成绩而付出努力,刻苦学习。

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一、归因与教育的关系(一)归因与学习动机1、有利化倾向:自我评价总是趋向于对自己有利。

《第十课_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第十课_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因理论,能正确区份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稳定性不可控性归因等观点。

2. 学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合理归因,发现并利用归因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积极干系。

3. 学会在面对失败时,能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分析原因,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理解并掌握归因理论。

2. 难点: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能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分析原因,提高学习动机。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相关PPT课件。

2.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准备一些与归因理论相关的视频或动画,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

4.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2. 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二)教室导入1. 引入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和意义。

2. 提出案例:展示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新课教学1. 讲解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和特点:强调积极、客观、全面、理性的归因原则。

2. 传授归因因素的分类:将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分为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归因因素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积极合理归因的原则进行分析和诠释。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归因观念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教师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室练习1.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合理归因,培养其归因的习惯和能力。

2. 教室讨论:针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强化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教室内容:回顾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特点、方法和技巧,强调其重要性。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目标:学习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方法,了解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时间:2小时
教学内容:
1. 引入(10分钟)
- 使用真实案例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思
考这些问题可能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30分钟)
- 介绍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定义。

- 解释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心理
健康问题。

- 解释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区别,并展示示例。

3. 案例分析(40分钟)
-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可能的归因方式,讨论
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考为什么我们倾
向于使用某种归因方式。

4. 归纳总结(20分钟)
-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答案,总结归因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提醒学生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如何运用合理归因来改善心
理健康。

5. 小结和展望(10分钟)
- 复习本堂课的重点和要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合理归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方式: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探讨。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成果评估、个人思考总结。

教学资源:多媒体投影、案例分析材料。

注:教案不含标题,仅为教学内容的描述,以避免标题相同的文字。

中学生合理归因

中学生合理归因

中学生合理归因
中学生合理归因是指中学生在面对挑战、困难或失败时,能够进
行合理、客观的思考,找到适当的原因和解释。

合理归因不是简单地
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是要求中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和分析,找到自身的不足或错误,同时也能够承认外部因素的作用。

合理归因
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挑战时,一个合理归因的中学生会先反思自己的努力是否
充分,是否有足够的准备,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也会考虑环境的因素,例如物质条件、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等。


们不会轻易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而是尽力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
改进。

在面临困难或失败时,合理归因的中学生会从自身出发,探究自
己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有不恰当的决策或行动。

同样地,他们
也会思考外部因素对问题的影响,如外界的压力、不可控的环境变化等。

他们会将困难和失败看作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
并向前迈进。

中学生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只有通过正确的归因思维,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有效
的解决方案。

此外,合理归因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自
学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给予
中学生合理归因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行为
模式。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 教案--高中心理健康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 教案--高中心理健康

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高中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理论,认识到不合理归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2. 常见的不合理归因方式3.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4. 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态调整5. 实践演练:如何进行合理归因和应对失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不合理归因的危害及合理归因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不合理归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归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归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归因理论,引导学生认识不合理归因的危害。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识别不合理归因。

4. 讲解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5.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

6. 实践演练: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归因的过程。

五、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归因的现象,举例说明。

2. 尝试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合理归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合理归因技巧的熟练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对于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失败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不合理归因的案例分析、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2. 视频资料:用于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积极合理归因 初中 教案

积极合理归因 初中 教案

积极合理归因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心理健康课时:1课时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归因习惯,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合理的方式归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1. 归因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演练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归因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归因的理解和经历。

二、讲解归因理论(10分钟)1. 教师讲解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归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三、学习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如强调努力、可控因素、积极心态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四、实践演练(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练,练习积极合理归因。

2. 学生分享演练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感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积极合理归因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归因习惯。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归因习惯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感悟,让学生学会积极合理归因,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积极合理归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心理辅导课教案—合理归因

心理辅导课教案—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理念阐述]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

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运气不好——自认倒霉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活动准备]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参考文献:陈家麟,郭亨杰:《高中心理教育指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附录:我的归因特点作为了解影响你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情形,请在()中打“√”。

我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1.家中没有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2.我不喜欢任课教师……………………………………()3.学习科目过于枯燥……………………………………()4.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5.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6.我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7.父母不关心我的学习…………………………………()8.我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9.班级学习风气不好……………………………………()10.我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11.学校令人讨厌…………………………………………()12.我学习基础不好,跟不上……………………………()13.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我……………………………()14.我自己努力不够………………………………………()15.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是不考……………………()16.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17.考题总是太难…………………………………………()18.我对学习没有兴趣……………………………………()19.情绪不稳,常被无端的情绪干扰……………………()20.本身能力不够,根本不是学习的材料………………()其他:影响我学习的五个重要因素依次为:。

高中心理与健康《合理归因助成功——考后心理调节》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心理与健康《合理归因助成功——考后心理调节》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助成功——考后心态调节【活动理念】考试本是一种检测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在前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考试、合理看待考试成绩的波动,就考试结果做出合理归因,因此导致考试时情绪波动较大,有的甚至干扰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听不进去课、睡不着觉、心里压抑等等。

因此我们想借助此活动课,引导学生与自我展开内心对话,审视自己以往的归因模式,学会正确看待考试成绩的进退,进行合理归因,与消极的想法做斗争,让自己能够做到笑迎考试,在每次考试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完成高中学业。

【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认识到不合理归因带来的不良影响。

2.学会对考试进行合理归因,重新建构新的、合理的归因模式。

【适合年级】高中一年级【活动准备】歌曲《隐形的翅膀》mp3、课件。

【活动过程】导入:同学们好!对于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感觉怎么样?对自己这次的考试成绩还满意吗?一、自我内心对话下面,我们借助一个活动来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

请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刚刚结束考试后的感受,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用“画情绪脸谱(笑脸、哭脸等)”的方式来表达你考完试后的心情。

1.学生进行自我内心对话。

2.学生分享。

3.总结语:看来大家的感受是不同的,有因考得不错而欣喜的、也有因考得不理想而懊悔的,但不管考得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好好总结一下,找找原因,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进步。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考试结果进行合理归因?怎样进行归因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围绕归因的话题来展开探讨。

呈现本节课的主题:合理归因助成功——考后心态调节。

【温馨提示】老师找学生起来分享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他(她)那样画或表述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出或画出考试过后内心的感受,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内心对话,对刚刚结束的考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回顾。

二、故事分享过渡语: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归因的。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二、教学重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实践三、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2. 如何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技巧解决问题四、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合理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和解释方式。

良好的归因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维护心理健康。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

2. 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积极归因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角色扮演法3. 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挑战和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对合理归因产生兴趣和共鸣。

2. 理论讲解: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积极的归因方式。

4. 角色扮演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通过讨论分享不同的归因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5. 总结:总结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2.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3. 教学实践观察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处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掌握归因的三维度(稳定性、控制性、可控性)和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2. 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归因。

3. 积极归因训练:培养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2. 讲解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的三维度和六因素,让学生掌握归因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的短篇故事。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实例。

4. 课后作业: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和正确归因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合理归因的三个要诀

合理归因的三个要诀

合理归因的三个要诀
合理归因是指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三个合理归因的要诀:
1. 多找内部原因,少找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个人自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他人等因素。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人内部的因素,而不是归咎于外部因素。

这样可以促使个人更加积极地改进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2. 多找可控原因,少找不可控原因:可控原因是指个人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如个人的努力、学习方法等;不可控原因是指个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如天气、他人的行为等。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可控原因,这样可以让个人更有动力去改变和提高自己。

3. 多找稳定原因,少找不稳定原因:稳定原因是指那些长期存在、不易改变的因素,如个人的天赋、性格等;不稳定原因是指那些容易改变、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程度、情绪等。

在归因时,应该更多地关注稳定原因,这样可以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计划。

总之,合理归因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内部原因、可控原因和稳定原因,客观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温州三溪中学徐晓芳[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理念阐述]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

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运气不好——自认倒霉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活动准备]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参考文献:陈家麟,郭亨杰:《高中心理教育指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附录:我的归因特点作为了解影响你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情形,请在()中打“√”。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因》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因》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理解维纳三维归因理论,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合理的归因方式,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认识到合理归因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能够积极进行合理归因,坦然面对成败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会合理归因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成败事件进行合理归因,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游戏法、心理测验法、心理小品、微视频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反口令”①游戏规则:教师给出口令,学生做相反动作。

例如,教师说“向左转”,那么学生就要“向右转”,教师说“向上看”,那么学生就要“向下看”。

②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谈游戏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③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合理归因》师:刚才大家积极寻找了游戏成败的原因,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这些事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对我们的行为结果寻找原因,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归因”。

对于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来说,学习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平时也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考试,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我们的考试成败进行归因。

那么以往我们对考试成败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我们的不断进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合理归因。

2.讲授新课课堂活动一:心理测验——我的归因风格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归因风格。

合理归因的概念

合理归因的概念

合理归因的概念合理归因是指人们在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原因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合理归因理论是由克尔·海德与休谟等人提出的,它主张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会根据行为的稳定性、一致性、区分度、控制性和接受性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归因方式。

合理归因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合理归因包含了对行为的稳定性的考量。

当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表现出类似的特点时,我们往往会归因于个人的特质或性格。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会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

例如,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都表现出友好和和善,我们就可以合理归因为这个人性格温和。

其次,合理归因还考虑了行为的一致性。

即一个人在相似情况下的行为是否一致。

如果他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表现一致,我们就会认为他的行为是因为个人特质,而非外部力量的影响。

例如,一个同事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下都表现出敬业和认真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合理归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此外,合理归因也涉及行为的区分度。

即人们的行为是否因特定的情境所决定。

如果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相似,我们就会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于情境因素,而非个人特质。

例如,一个人在被迫的情况下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合理归因为外部压力或者强迫力导致了他的行为。

此外,合理归因还考虑了行为的控制性。

即人们在进行某个行为时是否有充分的自主权。

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会把行为归因于他的选择和意愿。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外部压力或强迫,我们会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

例如,一个人自愿参加慈善活动,我们就可以合理归因为他具有善良的心灵。

最后,合理归因考虑了行为的接受性。

即人们在评价他人行为时,是否会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行为。

如果人们接受某个行为,他们往往会将其归因于个人特质或选择。

相反,如果人们不接受某个行为,他们会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归因,让心快乐》
泗门镇中许慧敏
【活动理念】
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影响学习行为及结果的原因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一是内、外因;二是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三是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八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学生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正经历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上的剧变,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剧并不成熟,个别学生易出现自负心理,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而出现这样的原因正是基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归因。

学生往往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有的习惯于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有的则习惯于把学习失败归因于难度大。

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就行为和学习成绩。

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习惯和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

【活动目的】
1. 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归因特点,认识不合理的归因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2.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到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从而更好地分析自己,以调整自己的归因方式,并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3. 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将其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更好地从自身出发,努力为成功做好准备。

【活动形式】
【活动准备】
【活动对象】
八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导入课题(约5分钟)
1.活动内容:游戏一手一结。

同桌两人一人一张纸条,在规定时间内两人合作将两张纸条打成一个结。

2.谈一谈:分别请小组内成功和失败的同学代表谈谈成败的原因。

3.总结:教师总结什么是归因。

一件事情无论成功和失败,我们都会寻找其中的原因,这就是归因。

【设计意图】通过以简单的游戏方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能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同时游戏结束时教师适时引出归因这一概念,从而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我测试,体验归因(约10分钟)
1.完成自我归因测验表。

解释:选项更多的倾向于前8项,说明习惯于将考试成败归因于外部(外因);选项更多的倾向于后10项,说明习惯于将考试成败归因于内部(内因)。

2.小组内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3.提问:你认为你的归因方式合理吗?如果不合理,那么我该怎样合理归因?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内,通过让学生完成自我归因的测验,让学生体会自己在学习中的归因方式,初步体会归因的好坏,理解怎样的归因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三、心理情景剧表演,感悟体会(约15分钟)
1.心理情景剧表演《考试之后》
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
乙:喂,期中考试怎样?
甲:382分。

——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唉!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会考成这样呢?
甲:是啊……曾经是“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流星”,现在,差不多要成“死星”了!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跟你一样:曾经也算“希望之星”,现在我可是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2.提问:(1)学生甲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谁?你认为合理吗?
(2)学生乙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谁?你认为合理吗?
(3)怎样的归因才是合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以形象的方式感受每个人的归因方式的不同之处,体会不同的归因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在分析和讨论中体会如何正确地归因。

四、归因技能训练(约10分钟)
1.讲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韦纳认为我们一般把云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
难度、运气、其他等。

韦纳将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分为内外部、可控和不可控。

2.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的归因原因,并谈谈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怎么归因?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对归因理论的讲述,学生谈论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归因方式,让学生心中有所体认。

五、故事欣赏,升华体会
1.展示故事
有一位将军在率兵打仗之前,当着全体将士进行了一次占卜,抽签的结果将会告诉他们这次出征能否取胜。

将军把签郑重地举到将士的面前,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神将帮助你们赢得战争的胜利!”结果,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取得了全胜。

在庆功会上将士们纷纷说:“如果没有神,我们将不可能取得胜利,让我们为神而干杯!”这时将军微笑着拿出所有的签来,众人奇怪的是所有的签上都写着同样的话。

看着惊呆了的众位将士,将军激动地说:“勇敢的将士们!你们才是赢得这项胜利的决定力量,没有什么神帮助我们,我们完全靠的是自己!让我们为自己干杯吧!”
2.提问:你从这则故事里面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通过分析将军善意的谎言,体会归因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升华归因的重要重要作用。

【活动反思】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

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初二学生正是学习飞速成长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考试也日渐增多,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增加,此时的学生如能学会正确归因,那么对之后的学习成功的体验有着现实意义。

本堂心理辅导课通过测验的方式,先让学生对归因有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心理测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目前的归因方式,以及目前归因的合理性,接着通过讲述正确归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