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44ec22a6c30c2259019e7f.png)
6.3.2逻辑框架分析法
• 逻辑框架法的特点是用简单的框图语言表述规划, 突出解决问题方案的结构性,是分析问题的一种 通用技法。
逻辑框架分析的第一和第二阶段
• 在第一阶段,利益关系人分析已在6.1节介 绍 • 用“问题树”方法分析问题和用“目标树” 方法分析目标已在6.2节介绍; • 在第二阶段,进行对策分析的一些通用技 法已经在5.3节介绍。 • 逻辑框架分析(本节)
项目设计的框架问题 :
• 为什么要做?(问题分析和利益关系人分 析) • 要做些什么?(目的和目标) • 怎样做?(解决问题的策略) • 为实现目的或目标需要什么(资源问题) • 怎样才能明确做到与否?(制定评估指标) • 谁在干什么?(明确任务和职责)
铺地砖设计的七何分析:
• • • • • • • 为什么要铺地砖?为什么要改变想法?理由何在? 铺地砖的目的是什么?做些什么才能获得好结果? 那里需要铺地砖?铺地砖从何处下手? 何时开始铺地砖?何时完成? 谁来设计铺地砖?由谁来施工?谁说了算? 怎么买砖?怎样施工?怎样安排进度? 铺地砖的花费是多少?铺地砖设计应做到什么程 度?施工质量如何?
学习项目设计 学习通用技术
6.3 逻辑框架分析法
6.3.1 5W2H分析法 6.3.2 逻辑框架分析法 6.3.3 逻辑框架表 6.3.4 铺地砖逻辑框架表 • 用5W2H分析法模拟分析丁谓施工规划
3个人5顶帽子
"这张桌子上有五顶帽子,两顶是红色的,三顶是黑色的。现在,我把灯关掉,并把 帽子摆的位置搞乱,然后,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当我把灯开亮时, 请你们尽快地说出自己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据可以表明的 阶段性成果已 经达到(如评 价设计标准、 资金足够等)?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5063210722192e4536f64b.png)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项目策划应用研究刘炳胜科技管理研究2006。
2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厦门大学2008 硕士论文夏永胜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工具。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LFA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逻辑框架〈以下简称LFA〉不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
在后评价中采用LFA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问题作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
2.3.1逻辑框架(LFU的概念1.LFA的基本概念LFA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
LFA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的目标等方面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
LFA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关系的分析。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z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因素。
2.LFA的基本模式lLFA的模式是一张4X4的矩阵,基本模式如表2-5所示。
表2-5逻辑框架法的模式3.LFA的常规应用逻辑框架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清晰描述,更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的和内容,从而改进和完善项目的决策立项、项目准备和评估程序。
LFA立足于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因为要获取理想的成果,必须在最大成本一效果分析中进行多方案比较。
因此,LFA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z〈1〉从结果来判断管理水平立项主要立足于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具体建设内容是次耍的。
项目成功与否的测定主要是判断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的结果是对管理的最好判别。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f31fa7192e45361166f55f.png)
逻辑框架法
一、逻辑框架法的概念及模式
1、概念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证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各种逻辑关系,以便给人们一个整体的框架概念。
逻辑框架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各种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标实现等方面来评价一项投资活动。
LFA为项目策划者和评价这提供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措施进行逻辑关系分析。
LFA的核心是项目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
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在内的因素及其所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
2、基本模式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模式
目标层次客观验证指标客观验证方法重要假设及外部条件
宏观目标宏观目标验证指标评价及检测手段和方法实现宏观目标的假设条件具体目标具体目标验证指标评价及检测手段和方法实现具体目标的假设条件出产成果产出成果衡量指标评价及检测手段和方法实现项目产出的假设条件投入投入方式及定量指标投入活动验证方法落实项目投入的外部条件垂直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关系
若产出
宏观目标
具体目标
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若达到目的
那么可实现项目的目标
那么达到目的
项目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出
投入
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若投入
那么产出。
6.3逻辑框架分析法
![6.3逻辑框架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8e6bf6b9f3f90f76c61bb4.png)
6.3.1 5W2H分析法
• 从7个角度认识约束条件,是分析问题的一 种通用技法。 • 又称七何分析法,用于理清思路,清晰地 向关系人描述一个项目的重要事项,顺利 地写出项目设计报告或评估报告。 • 还可以完善项目和任务的设计,防止遗漏, 使设计更有效。 • 特点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规划,突出问题 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通用技术。
学习项目设计 学习通用技术
6.3 逻辑框架分析法
6.3.1 5W2H分析法 6.3.2 逻辑框架分析法 6.3.3 逻辑框架表 6.3.4 铺地砖逻辑框架表 • 用5W2H分析法模拟分析丁谓施工规划
3个人5顶帽子
"这张桌子上有五顶帽子,两顶是红色的,三顶是黑色的。现在,我把灯关掉,并把 帽子摆的位置搞乱,然后,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当我把灯开亮时, 请你们尽快地说出自己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结果:达到项目 指标:有哪些证 验证依据:怎
行动:为实现阶 投入/活动:有 验证依据:怎
哪些证据可以 表明的已经动 工(如确定谁 做什么且做了 些什么等)?
假定条件:还
存在哪些外在 因素可以导致 项目成功(如 设计水平超预 期等)?
如何理解逻辑框架法是一种通用技法?
• 答:许多问题解决都与如何借助逻辑框架 法降低难度相关,说明这种技法较为宽泛、 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广泛,学生学习这种技术思想对其发展具 有广泛迁移价值。
据可以表明的 阶段性成果已 经达到(如评 价设计标准、 资金足够等)?
验证依据
样在指标中找 到阶段性成果 的数据(如设 计要点、设计 图、资金数 等)? 样在指标中找 到投入和活动 的数据(如花 了多少钱、完 工百分比等)。
假定条件
逻辑框架法PPT课件
![逻辑框架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a3dfcab7360b4c2f3f642e.png)
的要求相吻合,如:参与式、环保观念
28
设计项目投入
投入是实施项目、取得项目成果、实现项 目目标所必须的“原材料”。
投入要针对具体的活动设计 投入的设计要保证活动的实施 设计要具体、准确 符合伙伴国或单位的情况,如:性别平等、
21
目的(近期目标)的设定
项目目的是项目可操作的内容,体现了项目 要达到的结果。
近期目标一般只有一个 目标群体清楚 对长期目标的贡献清楚 实事求是 是要达到一个理想状态,而不是过程 内容准确并可接受检验
22
设定指标
— 定义
指标是度量项目是否实现了项目设计的长 期、近期目标和产出/成果的标准
行动 投入 核实 假设
19
1、定义目标群体
受影响群体
目标群体 (直接受益人) 其他受益人
其他 受影响人
20
目标的设定
目标是指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个项目的成功是对实现长期目标的贡献
目标的设定,必须保证:
– 与国家的发展政策不矛盾 – 与资助机构的发展政策一致 – 有充分的合理性 – 定义清楚、与项目目的直接相关 – 是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指标应标明:
– 目标群体(为谁) – 数量(多少) – 质量(多好) – 时间(什么时候实现) – 地点(在什么地方)
23
设定指标
— 举例
目标:改善淮河水质
确定指标:淮河的水质标准 确定目标群体:淮河流域的居民、乡村、企业 数量:排污量/ 质量:河水质量不底于III水平 时间:2006年十月—2010年十月 地点:某县
从主意到项目
系统分析法逻辑框架法与项目分析
![系统分析法逻辑框架法与项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ad27607e21af45b307a8f7.png)
系统分析法逻辑框架法与项目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是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把一个研究对象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是综合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系统评价和系统协调和反馈五个阶段,最终将全部研究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以便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
逻辑框架法与项目分析一、逻辑框架法的概念1.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逻辑框架法(LFA)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规划、项目、活动的策划、分析、管理、评价。
逻辑框架法分为两个阶段:项目分析,实施方案设计。
可用于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2.逻辑框架矩阵逻辑框架的基本结构表辑框架法在项目研究中分为分析阶段和计划阶段(见下图)。
逻辑框架的分析分为四步:*利益群体分析;*问题分析(反映实际情况)建立“问题树”;*目标分析(提出未来改善的情形)建立“目标树”;*对策分析(针对特定状态,比较不同的选择)建立“对策树”。
1.利益群体分析利益群体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投资活动所有相关者(个人、单位)的利益分析(直接、间接、正面、负面),来确定规划或项目的长远目标和宏观影响,明确项目的最高目标和主要受益群体。
在利益群体分析中要研究项目应采纳谁的目标,即谁的利益和观点应该优先。
多数情况下采用集中主要群体利益为主导的方法。
要认真考虑引起的对立,是否可以避免或缓解,如果不能避免或缓解,分析受损者(如征地搬迁等)的赔偿或补偿政策和措施,以及会对项目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利益群体分析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分析,一般应是规划和投资机会研究必须包含的重点内容,因为环境生态和社会影响是项目地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而政策调整则可能是影响全局的宏观问题。
2.问题分析在项目利益群体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问题分析”,是要找出项目主要目标群体的核心问题,即需要项目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问题分析要把所有问题汇集起来,通过专家集体讨论,建立“问题树”,确定目标利益群体的核心问题、形成原因和产生的后果。
逻辑框架法及应用
![逻辑框架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d4772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8.png)
逻辑框架法及应用
逻辑框架法是指在进行问题解决或决策制定时,采用逻辑框架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强调要进行逻辑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理清问题的关联和层次,并
通过理性的论证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逻辑框架的构成包括问题、目标、资源、活动、结果和影响等六个要素,其关系可用“因果链”来描述,即从问题开始,逐步推导出目标、需要的资源、需进行的活动,以及
最终能够达到的结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公共政策制定、社会工程、企业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等等。
逻辑框架法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原因、规模和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和证据来支持问
题的论证。
2. 确定目标:根据问题的本质和规模,明确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期望的效果,以进一
步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分析资源:分析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包括技术、资金、人员、设备和其他必要资源,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4. 设计活动:制定必要的活动计划和步骤,以执行解决方案所必需的操作,确保达
成目标。
5. 发展结果与影响:检测并记录结果和影响,以评估解决方案并提供参考。
6. 反思和反馈:总结所学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未来的问题解决能力。
逻辑框架法可用于在复杂情况下帮助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问题和设计更有效
的解决方案。
笔者相信,在适当地应用下,逻辑框架法可以使问题解决更加有效和高效。
咨询概论辅导:逻辑框架法的概念
![咨询概论辅导:逻辑框架法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2630c3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5.png)
第四节逻辑框架法与项⽬分析⼀、逻辑框架法的概念(⼀)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逻辑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 LFA)是⽬前国际上⼴泛⽤于规划、项⽬、活动的策划、分析、管理、评价的基本⽅法。
这种概念化论述项⽬的⽅法,是⽤⼀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个复杂项⽬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
逻辑框架法的核⼼概念是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结构逻辑框架的基本结构是⼀个4×4的矩阵,如表5-1所⽰。
表5-1 逻辑框架的基本机构⼆、逻辑框架法的⽬标层次及逻辑关系(⼀)逻辑框架法的⽬标层次逻辑纲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标(GoAl):通常是指⾼层次的⽬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针等,该⽬标可由⼏个⽅⾯的因素来实现。
2.⽬的(OBjeCtives or Purposes):⽬的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即项⽬直接的效果、效益和作⽤。
⼀般应考虑项⽬为受益⽬标群体带来什么,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的成果和作⽤。
3.产出(Outputs):这⾥的“产出”是指项⽬“⼲了些什么”,即项⽬的建设内容或投⼊的产出物。
⼀般要提供项⽬可计量的直接结果。
4.投⼊和活动(Inputs AnD ACtivities):该层次是指项⽬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投⼊量和时间等。
(⼆)逻辑关系逻辑框架的逻辑关系分为垂直逻辑和⽔平逻辑。
垂直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进⾏四个层次的分析,其中关键在于层次纲要与假定条件的关系分析;⽔平逻辑主要是指验证指标和验证⽅法。
1.垂直逻辑的因果关系在逻辑框架法中 “垂直逻辑(VertiCAl LogiC)”可⽤来阐述各层次的⽬标内容及其上下间的因果关系。
2.重要的假定条件(ImportAnt Assumptions)在逻辑框架的4个⽬标层次之间有⼀些重要的限制条件,称为假定条件,即必要的外部条件或风险。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15a61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编辑]什么是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LFA)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与评价的方法。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它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从确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向上逐级展开,得到其影响及后果,向下逐层推演找出其引起的原因,得到所谓的“问题树”。
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即将问题树描述的因果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手段---目标关系,得到所谓的目标树。
目标树得到之后,进一步的工作要通过“规划矩阵”来完成。
如下表所示:如上表所示,规划矩阵是一个4×4矩阵,矩阵自下而上的四行分别代表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与目标的四个层次;自左而右4列则分别为各层次目标文字叙述、定量化指标、指标的验证方法与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外部条件。
目标树对应于规划矩阵的第一列,进一步分析填满其他列后,可以使分析者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编辑]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及逻辑关系[编辑]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逻辑框架汇总了项目实施活动的全部要素,并按宏观目标、具体目标、产出成果与投入的层次归纳了投资项目的目标及其因果关系。
1)宏观目标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与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与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也叫直接目标,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与经济方面的成果与作用。
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与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
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ab28dea58da0116c17498d.png)
• 设计项目
– 项目要素 – 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或“假设” – 设定指标
一、现状分析
1、利益相关者分析,确立目标及 受益人群
• 确认受问题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当事人) • 分析不同群体或当事人在项目中的地位、 作用和利益。 • 明确各个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和项目 /项目所针对的问题的关系,为确定问题 优先级做准备。
检验产出的设定
— 和目的(近期目标)的区别
产出: • 污水处理系统可集 中处理全县8个排 污水量在100吨以 上的污水 近期目标: 到2003年1月,本 县日排放废水量 100吨以上的企业 达到国家的排放标 准。
6、明确行动
项目行动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把项目投入转化 为预定产出或成果的活动。 • • • • 列入取得成果所需要的所有活动 所有列入的活动要和产出直接有关 建立时间表保证行动的实施 国际合作项目应保证所有活动要与合作者 的要求相吻合,如:参与式、环保观念
指标 指标 指标 投入
核实 核实 核实 核实
假设 假设 假设 假设
1、定义目标群体
受影响群体
目标群体 (直接受益人)
其他受益人
其他 受影响人
2、目标的设定
目标是指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个项目的成功是对实现长期目标的贡献 • 目标的设定,必须保证:
– 与国家的发展政策不矛盾 – 与资助机构的发展政策一致 – 有充分的合理性 – 定义清楚、与项目目的直接相关 – 是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乡企缺少 治污技术
卡片二:正确
乡企污染 本地河流
3、分析问题所在
-“问题树”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结果
关键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原因
咨询师概论讲义——逻辑框架的优点与局限性
![咨询师概论讲义——逻辑框架的优点与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c681e19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e.png)
(⼀)逻辑框架法的优点
1.能确保提出主要的问题,分析主要的缺陷,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信息;
2.能系统⽽⼜符合逻辑地全⾯分析事物的各个⽅⾯,形成良好的项⽬策划⽅案;
3.通过推理技巧,强调环境作⽤,提⾼规划设计⽔平;
4.它是沟通项⽬决策、管理和其他⽅⾯的重要联络⼿段,可增加各⽅⾯的相互理解,改善项⽬管理;
5.通过连续系统的⽇常监测,保证在管理⼈员变更后,管理⽅法和程序得以继续;
6.⽅便政府与项⽬多个投资⽅的联络;
7.有利于⾏业部门的对⽐和研究,进⾏⾼层次和全⽅位的总结。
(⼆)逻辑框架法的局限性
1.在项⽬开始时如果过份强调⽬标和外部因素,可能造成管理的僵化,应该通过对关键指标和因素的定期检查总结,重新评价和对其调整;
2.作为总体分析的⼯具,逻辑框架法对政策问题只能作⼀般分析,如收⼊分配、就业机会、资源途径、地⽅参与、成本和策略可⾏性以及项⽬因素与外部条件的关系等还需要专业分析和评价;
3.逻辑框架是项⽬准备、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种思维模式,不能代替效益分析、进度计划、经济和财务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具体⽅法。
描述一种逻辑框架的方法
![描述一种逻辑框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9663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d.png)
描述一种逻辑框架的方法逻辑框架是指在处理问题和思考时所采用的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
它有助于我们思考清晰、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下面将介绍一种逻辑框架的方法,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1. 绪论逻辑框架是基于逻辑学和哲学思维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以科学的方式思考,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完整的推理。
逻辑框架通过明确问题的目标、确定已知条件,并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推导,帮助我们理清复杂的问题。
2. 步骤2.1 确定问题在使用逻辑框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这有助于我们关注核心问题,避免陷入细枝末节的讨论。
2.2 收集已知条件在问题确定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已知条件和信息。
这些已知条件将成为我们推理的基础,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2.3 制定假设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假设。
这些假设是我们进行推理和求解的依据,可以帮助我们缩小问题的范围。
2.4 构建推理链在已知条件和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构建推理链。
推理链是一个逻辑上连贯的推导过程,通过逻辑关系和前提条件进行推理,直至得出结论。
2.5 检验推理过程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需要对推理过程进行检验。
这可以通过检查各个推理步骤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推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等方式进行。
如果推理过程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回溯、修改和修正,直到推理链符合逻辑规律。
2.6 得出结论经过推理过程的反复检验和修正,我们最终能够得出结论。
这个结论是基于已知条件和推理规则,经过严谨的推导得出的结果。
3. 应用实例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逻辑框架的应用。
假设我们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某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3.1 确定问题问题是为什么某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3.2 收集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括该国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政策等。
3.3 制定假设假设有可能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合理、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替代、政府政策不当等。
3.4 构建推理链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假设,我们可以构建推理链: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技术进步使得某些工作变得机械化、自动化,政府政策未能及时调整。
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27fae2700abb68a982fb41.png)
3、分析问题所在
• 找出项目区域存在的问题
– 列举所有问题 – 方法:畅所欲言得讨论
• 找出关键问题或问题结症
– 列举出所有的重要问题(方法:畅所欲言) – 从中分析出关键问题做为解决方案的入手点 (方法:分类、归纳、集中)
3、分析问题所在
-方法和程序
• 列举的问题是现存的问 题,可以“度量”的; 而不是将来可能发生的。 • 列举出的问题不应该是 需要但未实施的解决方 案。 • 每章卡片只能写一个问 题。 • 练习:利益相关者写问 题卡片 卡片一:错误
• 用来确立项目目标和目标群体, 分析影 响项目成功与否的外部因素。 • 建立项目监测机制,跟踪检测项目的实施 过程和情况。 • 援助单位特别是国际援助机构的要求。
规划逻辑
国家/ 地区 范围 项目 实施 地 现状
最终目标
目的
投入
国家/ 地区 范围 项目 实施 地 成果
项目 行动
产出
应用逻辑框架分析法 进行项目规划-练习
关注重点,需要特别保 不是关注重点,但对他 护其利益(目标群体) 们要稍加注意和检测
“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5)
•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利益相关者在项目不同 阶段的作用
5、参与矩阵-扶贫项目 行动阶段 立项
Identify
告知
Inform
咨询
Consult
合作
Partnership
控制
Control
• “利益相关者”表-鉴别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
2、鉴定利益相关者利益所在:“小额贷款”扶贫项目
利益相关者 农户(目标群体) 个体农产品收购商 农村剩余劳力 当地小贷款商 当地政府官员
利益所在 产品、产量和收入提高 收购生意改善 就业机会改善 贷款人维权意识提高 贷款人/数额减少 项目的成功 农户维权意识提高可能 导致地租的减少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8639c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b.png)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五步逻辑思维法,帮我们解决这些工作中的小问题。
第一步:运用金字塔模型确定整体框架。
①从对方了解的情况和问题点述说论点②把能解决问题关键点最想表达的内容作为结论阐述③引出支撑结论的三组理由。
④决定具体时间点责任人该采取的行动。
论点和结论要一致,结论和理由要符合因果关系。
对于缺乏认同感的理由,用事例、数据、专家的意见、一般常识、合理的假设等继续分组补充理由。
第二步:确定结论和理由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逻辑。
①归纳法:并列多个事实总结共同点,主观推测出结论。
②演绎法:将已发生的事实和常识、一般性普遍规律串联起来,得出结论。
运用归纳法时,要注意理由是否能得出其他的结论,因为主观推测经不起例外的质疑。
运用演绎法时要保持对规律常识的质疑态度,因为这个前提是历史积累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如果是错误的或者对方无法认同的,那就会一步错步步错O 第三步:确定各个理由,遵循MECE原则无遗漏、无直叠。
①方形图②矩形图③树状图集中各种理由,从多个角度切分,比如某事和某事之外、事件要素、发展过程、公式法等,将获得的信息归类分组。
切分时要思考什么理由才是对方信服认同的理由,关注对方的立场,按照对方的角度区分理由的优先等级。
学会运用一些成熟的思考框架,如PDCA、PEST、SWoT等分析模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同,也能熟悉MECE的具体操作,习得一些切分技能。
第四步:・复MECE深挖问题原因、解决方案,避免遗漏。
①“为什么"树状图②“怎么做‘树状图多问为什么才能正确地找出问题,查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复发。
以敏感度较高的因素作为切入口开始挖掘之前问问自己五个“为什么,”如果迟迟找不到根本原因,想想有没有其他更恰当的切分方法。
比如,结论:商店的西服销量下降深挖原因找出根本原因,接下来检查我们的解决方案,多问自己“怎么做找出所有解决方案,将怎么做具体化,直到找到比较好的方案为止。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作用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2968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d.png)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作用一、引言现代工程咨询方法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逻辑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指导项目决策和实施的一种方法。
逻辑框架法是现代工程咨询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项目的目标、任务、约束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出一个逻辑框架,从而为项目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现代工程咨询方法的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逻辑框架矩阵、逻辑框架法的作用及项目周期阶段应用进行深入论述。
二、基本概念1.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一种运用逻辑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构建一个逻辑框架,将项目的目标、任务、约束条件等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项目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2. 逻辑框架矩阵逻辑框架矩阵是一个二维表格,用于表示项目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将项目的目标、任务、约束条件等方面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序,形成一个清晰的层次结构。
逻辑框架矩阵的行表示项目的各个要素,列表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逻辑框架矩阵,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目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三、作用1. 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对项目的目标、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项目的关键问题和难点,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2. 识别项目约束条件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识别项目的约束条件,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通过对项目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项目的瓶颈和风险,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3. 优化项目资源配置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优化项目的资源配置,提高项目的效益。
通过对项目的资源需求和资源供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资源的短缺和浪费,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4.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项目管理成本。
通过对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管理的不足和改进空间,为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e986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9.png)
逻辑框架法
1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发展设计的思考方法,它用流程图的形式分析了执行某个任务的全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任务执行的全过程,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可以对相关措施进行评估、调整和优化。
2三大步骤
逻辑框架法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定义、结构和陈述。
(1)定义步骤:首先需要确定参与者,即谁来执行任务;其次需要确定任务的目的,其实就是任务的总体解决方案;最后确定可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元素组成,这将是对任务的具体化。
(2)结构步骤:在结构步骤中,可以根据定义步骤列出的结果,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表明任务的执行步骤和参与者的职责、权限等。
(3)陈述步骤:陈述步骤是在完成结构流程后进行可能性评估,以确定任务最终结果的可能性,以确保任务完成较为理想的结果。
3具体应用
逻辑框架法可以用于多种情境,如项目实施、管理、分析等过程中。
比如,用它可以分析某个人在处理某个业务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更快地实现目标;也可以确定某个组织的日常经营的整体流程,并将
其各个环节加以明确,以提高效率;甚至可以作为进行项目实施的参考,以便了解其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可以更好地实施和控制项目进度。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高效手段。
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清晰、更可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用逻辑框架法设计项目课件
![用逻辑框架法设计项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08da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8.png)
项目的系统性内容无法消化
没有
0830-0840
10月19日评估结果
感想
29
听的认真,很受益,很满意2人
团体参与的重复性太强就是老让大家讨论
,讲解重复使大家变得没有太多热情!1
人
2
实际工作中没那么复杂
听的认真,很受益
知道另一种方法分析项目,并在尝试。期
0
待更多
讲课的时间很紧促,好多内容只有暂时性
influence
农户
5
2
个体农产品收购商
1
3
农村剩余劳力
5
1
当地小贷款商
1
2
当地政府
5
5
“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
重要性/影响力矩阵-确定项目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优先 考虑
3、重要性/影响力矩阵
不同的 优先性
重要性
高
低
得到并保持他们的支持 不是关注重点,但他们
高 、参与至关重要
的利益不可被忽视,避
影
考虑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在实施方案中的作用,如 :资源、合作伙伴、风险、受益人、等
制定解决方案的重点:逻辑关系
同心协力 学生环保意识不能提
高、理想不能实现
武汉大学生社 团可持续发展
神奇
襄樊农民 收入低
蜜蜂
渔民生活资料 及收入减少
养牛积极 性下降
湖区水 质下降
小草
?
中国公民环 保意识和参
与程度低
社团人才流失、资 金少、凝聚力差
0
目,这对我们非常重要2人
重要性,影响力
基本明白清楚,都清楚 6人
上午内容理论框架貌似清楚
0830-0840
10月19日评估结果
逻辑框架及其应用课件
![逻辑框架及其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5792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f.png)
逐层深入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逐层深入讲解,使学生能够循序渐 进地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实 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改进
目标导向评价
及时反馈
持续改进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 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确保评 价结果客观、准确。
课程需求分析
通过对课程目标、受众、教学内容等 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逻辑清晰的课程 需求框架。
课程结构设计
依据需求框架,进行课程模块、单元 、知识点等的划分与组织,构建完整 的课程结构。
教学资源整合
基于课程结构,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如PPT、案例、实践活动等,确保教 学内容与目标的紧密关联。
教学效果评价
因素分析: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 部因素。
方案制定:根据问题分析和目标设定,制定相应的解决方 案和行动计划。
评估与决策: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权衡利弊,选择合适 的方案并实施。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逻辑框架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 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拓展。
02
CATALOGUE
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课程 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不断优化 课程逻辑框架。
案例二:运用逻辑框架优化单一教学单元设计
01
教学单元目标设定
明确教学单元的核心目标,确保 与目标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被纳
入逻辑框架。
03
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教学单元结构,设计多种教 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践等 ,以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和理解。
逻辑框架的类型和应用领域
逻辑框架的类型
归纳逻辑框架
包剑英逻辑框架梳理方法
![包剑英逻辑框架梳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c257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c.png)
包剑英逻辑框架梳理方法对于包剑英逻辑框架梳理方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挑战性的话题。
这是一个关于逻辑思维和框架构建的话题,下面是50条关于包剑英逻辑框架梳理方法的建议,并附上详细描述:1. 理清主题和目的。
在梳理逻辑框架之前,首先要明确主题和目的,确保梳理过程有明确的方向。
2.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包括书籍、文章、论文、数据等,有助于构建逻辑框架时的参考和支撑。
3. 列出所有相关信息。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列出所有相关的信息要点和细节。
4. 确立逻辑关系。
在列出信息后,要开始思考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等。
5. 划分主次要点。
将信息和逻辑关系进一步整理,分清主次要点,梳理出逻辑关系的重要性和层次。
6. 构建框架骨架。
在明确了主次要点后,可以开始构建逻辑框架的骨架,包括先后顺序、层次框架等。
7. 进行逻辑推演。
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检验逻辑框架的合理性和完备性,确保逻辑框架的逻辑关系严密和正确。
8. 补充细节和例证。
在框架梳理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补充相关的细节和例证,以增强框架的说服力。
9. 做好图示和展示。
可以将逻辑框架用图表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呈现逻辑关系和结构。
10. 不断修订和完善。
逻辑框架的梳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逻辑框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1. 熟练掌握逻辑思维工具。
熟练使用逻辑思维工具,如因果图、思维导图等,有助于整理逻辑框架。
12. 调整顺序和比较权衡。
在构建框架时,要考虑不同要点之间的优先次序和权衡,确保整个框架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13. 引用权威来源。
在梳理逻辑框架时,引用权威来源的观点和数据,有助于提高逻辑框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4. 关注逻辑链的连贯性。
在框架构建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不同要点之间的逻辑链的连贯性,确保整个框架的逻辑性。
15. 结合案例和实践。
如果可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来验证和支持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
[编辑]
什么是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FA)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方法。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它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从确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向上逐级展开,得到其影响及后果,向下逐层推演找出其引起的原因,得到所谓的“问题树”。
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即将问题树描述的因果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手段---目标关系,得到所谓的目标树。
目标树得到之后,进一步的工作要通过“规划矩阵”来完成。
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规划矩阵是一个4×4矩阵,矩阵自下而上的四行分别代表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的四个层次;自左而右4列则分别为各层次目标文字叙述、定量化指标、指标的验证方法和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外部条件。
目标树对应于规划矩阵的第一列,进一步分析填满其他列后,可以使分析者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及逻辑关系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
逻辑框架汇总了项目实施活动的全部要素,并按宏观目标、具体目标、产出成果和投入的层次归纳了投资项目的目标及其因果关系。
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也叫直接目标,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
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如港口、铁路、输变电设施、气井、城市服务设施等),或改善机构制度、政策法规等。
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项目可能会提供的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的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逻辑关系
1、垂直逻辑关系
上述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往往由多个项目的具体目标所构成,而一个具体目标的取得往往需要该项目完成多项具体的投入和产出活动。
这样,四个层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三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三级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
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
2、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
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4的逻辑框架。
在项目的水平逻辑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就是重要假设条件与不同目标层次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是:
∙一旦前提条件得到满足,项目活动便可以开始。
∙一旦项目活动开展,所需的重要假设也得到了保证,
便应取得相应的产出成果。
∙一旦这些产出成果实现,同水平的重要假设得到保
证,便可以实现项目的直接目标。
∙一旦项目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同水平的重要假设得
到保证,项目的直接目标便可以为项目的宏观目标
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一个理想的项目策划方案,以因果关系为核心,很容易推导出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项目不同目标层次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推导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项目的内部逻辑关系。
而充分条件则是各目标层次的外部条件,这是项目的外部逻辑。
把项目的层次目标(必要条件)和项目的外部制约(充分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清晰的项目概念和设计思路。
总之,逻辑框架分析方法不仅仅是一个分析程序,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思维的模式,通过明确的总体思维,把与项目运作相关的重要关系集中加以分析,以确定“谁”在为“谁”干“什么”?“什么时间”?“为什么”?以及“怎么干”。
虽然编制逻辑框架是一件比较困难和费时的工作,但是对于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评价者来讲,可以事先明细项目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的宏观目标,以及可以用来鉴别其成果的手段,对项目的成功计划和实施具有很大的帮助。
[编辑]
逻辑框架法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应用逻辑框架法来确立项目目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用以分析项目的效率、效果、影响和持续性。
1)项目的效率评价主要反映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反映项目把投入转换为产出的程度,也反映项目管理的水平。
2)项目的效果评价主要反映项目的产出对项目目的和目标的贡献程度。
3)项目的影响分析主要反映项目目的与最终目标间的关系,评价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非项目因素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4)项目可持续性分析主要通过项目产出、效果、影响的关联性,找出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区别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适用范围
逻辑框架法的适用范围:该方法可应用于项目策划设计、风险分析、评估、实施检查、监测评价和可持续性分析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