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文化文化学的理论
文化文化学的理论文化学的理论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生产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文化的本质和意义,文化学正是这方面的一门重要学科。
文化学源于人类历史文化的起点,早期的文化学往往集中于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描述和比较,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考察,来揭示文化的原理和本质。
而自18世纪末以来,文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研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现象,更加关注文化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文化学的发展史上,不同学者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也存在差异。
但总的来说,文化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文化起源与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石。
早期的文化学往往以对原始社会文化的研究为主,通过考察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礼仪习惯等方面,揭示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规律性。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也逐渐扩大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以及文化传播和交流等方面。
2.文化要素的探究文化要素是指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传统和艺术等。
研究文化要素是文化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不同文化要素的解析和分析,揭示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例如,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进行比较和探究,可以获得有关文化的价值和信仰体系的信息。
3.文化产生和演化的机制文化的产生和演化是文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历史、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物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文化产生和演化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变迁和发展的规律性。
4.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作用。
通过对文化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
文化学
第一讲文化释义1、“文”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文”字为胸前有刻画图案的人(2)到了周代,“文”的含意有了些新的内容。
“文”常和“野”对称。
后被进一步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采装饰、人文修养(3)关于“文”字来源之结论从仓颉造“文”(字)说起,我们从“文”的诞生可以看到几点:第一,最早的人类是没有“文”的,“文”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逐步创造的;第二,“文”只有人类独有,其它动物没有;第三,“文”象征着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演进,象征着人类本质意义上的向一般动物告别,象征着人类逐渐挣脱原始,野蛮,愚昧,落后的境况,向着“文明”的图景艰难地迈进。
2、“化”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化”字之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2)《辞源》在固守原意,《辞海》在叛离原意。
(3)“化”,从“教行”的角度看,是统治阶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匕”,利器)3、“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1)在中国,“文”与“化”并连使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易周·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观察天文,以察知自然界的变化;以礼仪风俗教化世人,使知行当所止,止当所止,进而化育天下。
基本含义是“以文教化”,指以与武力征服相对待之“人文”即人伦仪则、道德秩序去规范和化易人民于“野蛮”,使之开化和文明化的活动。
(2)刘向最早使用了“文化”一词,此后便广泛使用开来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是指以文德化之,与“武力”相对应,意指文治教化。
其中“文化”的含义均指封建王朝的“文治教化”,用诗书礼乐等教化世人,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4、“文化”一词在西方的出现它原义是人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垦及植物栽培。
第2讲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的人的研究和比较文化的研究。因此,希罗多德被尊称为“人类
学之父”。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学的兴起可追溯到荷马史诗时代(公 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认为荷马史诗《奥德赛》是民族学 的第一部著作,人类学的思想已经出现在其著作中。 但公认,科学人类学的体系并没有出现。
究竟是将记录还是将科学体系或科学研究作为人类 学出现的标志呢?
②1843年,德国另一位学者C∙E ∙克莱姆出版了著作《普通 文化史》,1845年,出版了著作《普通文化学》,第一次运用
了“文化学 ”一词;
③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 文化》中,将“文化学”这一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 并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 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却具有反理性的性质。
3.后现代主义者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完全否定翻译。因为翻 译本身无法否定,就像无法否定写作、研究等具体行为一样,这
是社会需要所形成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后现代主义者的目
的在于否定理性中心,但是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却走向了全 盘否定。(那将会怎么样呢)
返回
第2节 文化学的形成
一、人类学的兴起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产生
B.“文化决定论”——一切文化都是由其原型文化所决定的,
人类的创造性行为受给定文化系统的制约。
2.美国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怀特(1900-1975)
主要贡献: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B.从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关于创
立一门文化科学的整体构想,为现代文化学的兴起和成熟提供了 理论条件。 主要观点: A.把文化看作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将之视 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工艺、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分 体系;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实用版)目录1.文化学的概念与定义2.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文化学的分支学科4.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5.文化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正文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它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功能及其规律。
文化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器物、建筑等。
精神文化主要涉及信仰、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
制度文化则关注社会制度、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文化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如艺术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在文化学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探讨文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学采用多种途径来分析文化现象。
例如,历史研究法通过梳理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探讨文化发展的脉络;比较研究法则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揭示文化的共性和特性;实证研究法则侧重于田野调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启蒙时代的文化研究到现代文化学的建立,再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
在我国,文化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经历了从引进西方文化学理论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体系的过程。
当前,文化学研究面临着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的新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何研究文化的多样性和互动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手段和资料来源,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学者需要关注更多新兴的文化现象和问题。
总之,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学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途径。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发展历程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探索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中的文化内涵和形态。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形成了今天的学科体系。
在古代,文化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试图解释人类之间的文化差异。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对文化的观点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文化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古希腊人还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个体的力量,这也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世纪文化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宗教领域。
这个时期的学者主要关注基督教文化,研究宗教文献和教义。
他们通过对圣经和教父文献的研究,试图解释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的内涵。
这段时期的文化学发展主要是在修道院和大学中进行的,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是文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阐释,开展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研究,试图恢复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精神内涵。
他们重视人的创造力和个人价值,强调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对后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是文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者开始将文化研究的对象从宗教领域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演变和文化差异的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
这个时期的文化学研究主要是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展开的,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
20世纪的文化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文化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的本质和人文学科的价值,试图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同时,他们还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解释。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古代到现代,文化学不断吸纳其他学科的成果,不断发展和演进。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文化史研究法:研究文化的发展历程、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探索文化的源流、渊源和发展轨迹。
2. 文化人类学研究法: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变迁的原因和机制。
3. 文化艺术美学研究法:研究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艺术手法、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分析文化艺术的内在逻辑和审美趣味。
4. 文化批评研究法:研究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分析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外部冲突,提出批判性的思考和建议。
5. 文化比较研究法: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交融,辨析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综上所述,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多元化的学术研究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 1 -。
文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文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文化学是一门广泛涵盖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学科,它研究世界上各种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特点、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承和发展规律。
在考研中,文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有关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文化学考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在文化学考研中,首先需要了解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继承和发展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实质,它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的特征包括社会性、历史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变动性。
二、文化的分类与发展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比如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
同时,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文化内涵的扩展、文化形态的演变和文化功能的更新等方面。
三、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艺术、教育等方式进行。
文化的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一种文化的接受、认可和认同程度,它与身份认同、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四、文化的影响与交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对于保护本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文化也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塑造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
五、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主体,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创新发展的产业。
文化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文化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文化产业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事业发展等。
六、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科学和宗教科学价值等方面意义的物质遗迹、精神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保护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系列工作,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传统技艺、传统节日、口述传统文化等。
《文化学》读书报告
《文化学》读书报告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
通过读《文化学》,我对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文化的定义和范围。
文化是指人类社
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价值观、、俗、艺术、科学、道德等。
它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观的认识和价
值体系的建构。
在文化学中,我们研究了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文化具有多样性、社会性、历史性和相对性。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
塑造了各个社会的独特性。
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凝聚群体、
传承知识、规范行为等。
书中还介绍了文化的发展过程。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历史、环境、技术等。
文化的
传播和转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流和
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通过阅读《文化学》,我深刻理解了文化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时也
推动了科学、艺术和社会制度的发展。
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将继续
深入研究文化学,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为人类社会的
进步做出贡献。
文化学的创建
三、文化学的发生和兴盛原因
1
文化学产生的原因
2
当代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1、文化学产生的原因
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
其一:社会发展史 其二:社会的政治经济 其三:社会的文化本身
从学术的角度分析:
2、为什么当代中国会出现文化热
从时间上看:
从文化发展看:
从社会发展看:
从人文素质看: 从学术角度看: 从务实的角度看:
2、文化学的主要内容
对文化学学科本身的研究; 对文化形态的研究;
对文化史的研究; 对交叉文化的研究。
对文化学学科本身的研究
文化学学科本身有着丰富的内容,具体 而言,只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文化学的流变(各流派的形成及其学术贡献) 其二: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圈层、模式、功能等) 其三:文化学的方法(田野调查、逻辑、社会学)
二、中外学者对文化学的探索
1
文化学在西方的建构
2
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
1、文化学在西方的建构
希罗多德(前《历史》是西方最 早的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 开文化比较先河:将希腊 文化与巴比伦、埃及文化作 比较,论述了欧洲、西亚、 北非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一 定的文化观。
钱穆(1895—1990)
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 师。曾在北京大学、西南 联大、武汉大学等众多高 校任教。49年赴港,后定 居台湾。在中国近代学术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尊 之为“一代宗师”。 代表作《中国文化史导 论》、《国史大纲》等。
四君子宣言:
1958年,港台新儒家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 毅共同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 于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 识》; 《宣言》被称为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在 学术界乃至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 《宣言》强调中国文化仍是活的生命存在;强调从中 国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强调中国文化既有丰富的 伦理道德,又有宗教精神;强调中国人的心性之学,认 为这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不同的文化,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文化学理论是研究文化现象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总和,它包括多个不同的学派和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文化学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
一、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文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符号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符号是指代特定意义的标志或象征物,如语言、图像、手势等。
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它们用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符号学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德·索绪尔和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斯等人在20世纪发展起来。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等人提出的一种文化学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内在于人类思维结构的系统,人类通过符号和象征来建构和共享这一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化中的结构和关系,并通过分析对立性和互补性关系来探究文化的意义。
结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是指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文化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的。
文化相对论主张,每个社会都有独特的文化,其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对特定环境和经验的反映。
文化相对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鲍阿斯以及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基等人。
他们认为,文化是多样性和维度差异的产物,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标准。
四、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是一种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框架。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来演化的,具有历史和演化的特点。
文化进化论主张,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摩根和英国学者赫伯特·斯宾塞等人。
以上是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都有重要的贡献。
文化学原理
文化学原理
文化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试图理解文化的本质、演变和影响。
在文化学原理中,研究者关注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语言、科技、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文化学原理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和个人认知的。
文化学原理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的地区和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方式、信仰和传统。
这种多元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和环境条件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学原理通过比较研究,试图了解和解释这种多元性的原因和影响。
文化学原理还研究文化的演变和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不断发展和改变,新的观念和实践出现,旧的信仰和习俗被废弃。
文化学原理通过研究文化的历史轨迹和社会变革,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的。
此外,文化学原理还关注文化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关系。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文化学原理通过研究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艺术和哲学,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塑造个人和社会意识的。
总之,文化学原理通过对各个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文化的多元性、演变和影响。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视角和方法论,用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中的文化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简答题
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简答题
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包括:
1. 文献解读法:通过研究文化现象的历史、传统、习俗、语言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挖掘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揭示文化现象之间的
关系和变化。
2. 实践解读法:通过对实际文化现象的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深
入探究文化现象的运作机制、影响机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
对文化的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3. 符号学解读法:通过对文化符号的研究,分析文化符号的语义、象征、隐喻等功能,以及它们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4. 人类学解读法:通过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分析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变化和传承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5. 跨文化解读法: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和沟通的研究,
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深入理解文化现象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这些方法相互交织,构成了文化学解读的基本方法体系,可以根
据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解读。
文化学复习资料
文化学复习资料文化学复习资料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艺术创作、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文化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文化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科学知识等方面。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础,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文化具有传承性。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人们将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
2. 文化具有创造性。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文化的创造,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满足自身的需求。
3. 文化具有多样性。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丰富性和特色。
4. 文化具有动态性。
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
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念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
二、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它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个体层面:文化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文化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认同和归属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社会层面:文化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
它还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文化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三、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1.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和艺术传统。
文化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文化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包括对文化的定义、分类和分析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文化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学关注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非生物的事物,它涵盖了艺术、科学、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的信仰体系、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文化学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
物质文化包括人类所创建的物质产品,如工艺品、建筑物等;非物质文化则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非物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语言、宗教、法律、道德等。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系统。
通过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社会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演变过程。
此外,文化学还研究文化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社会的产品,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每个社会中的个体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语言、行为和符号等形式来传递和表达自己所属的文化。
个体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个体通过接受和遵守文化中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而文化则通过个体的传承和发展来实现自身的传播和延续。
最后,文化学还关注文化的传播和转化。
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系统,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文化的转化往往是由于不同社会、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地理环境的交流和融合。
文化的传播则是通过人类的活动和交流来实现的,每个时代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方法。
文化的传播和转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和交流互动。
综上所述,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旨在研究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规律。
文化学概论
文化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2.文化累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指人类特有的创造文化、保存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文化,使文化不断增长和丰富的能力。
3.文化创新: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4.文化发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和发展自身的需要,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产品或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及相应地创造出新的活动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5.文化圈:是一个文化空间概念,即具有一定数量、具有相同文化元素的地域范围。
6.文化层: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
7.文化区:又称文化区域,主要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生存方式的区域分类或空间分布。
8.文化模式:一种文化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特征和经验,既有心理与价值的层面,同时也有行为和制度的层面,在其他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上均有着特定的规范。
9.涵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持续接触,造成一方或双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变迁。
有强制涵化和非强制涵化两种。
10.文化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文化模式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产生了文化认同上的障碍,继而导致文化间的交锋、紧张与对抗。
一般来讲,文化冲突最终会走向文化的融合、同化或是分化。
二、填空概念1.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2.“文化决定论”——一切文化都是由其原型文化所决定的,人类的创造性行为受文化系统的制约。
文化是一种构架,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行为模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3.传播学派:物质文化或习惯行为是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的。
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成为学术观点上古典进化论的第一个对立学派。
文化学概论复习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着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着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范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的文化与社会行为等;文化心理学派注重于生理学、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代表作文化的进化和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特,代表作文化变迁论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施特劳斯,代表作是结构人类学,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1.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采集——狩猎社会、园艺——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社会五种社会类型;2.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文化积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意义:文化积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积累的方式是文化的扬弃;文化积累的路径有两种: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积累;其二是吸取外来文化的积累;3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对于文化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文化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积累;4.文化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的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积累为基础;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文化创新必须有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创新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发明,其二是文化发现;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文化的基本特征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和变异性的统一;2.文化的主要功能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文化史是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顺从自然,以自然作为文化的创造对象和创造舞台,同时也以其自身作为文化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人类又能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掘自然;文化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创造总是表现为一种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创造性的发挥总是建立在时代发展和群体智慧基础之上的;个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总是有限的;4.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然而,文化又是由不同族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所创造的,故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致使人类文化既呈现出互通性和流动性,又表现出多样性和本土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因而文化具有阶级性;同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文化又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文化又具有时代性;5.如何理解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变异,则意味着没有文化的扬弃和自我更新,同样也不会有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本身包含着变异的过程,否则就是重复的累加,谈不上任何发展;6.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运用文化的调控机制,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的亲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调控功能,有利于强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先是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一,要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资料;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与物品的准备;然后是实地调查从技术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参与观察法;第二,采访调查法;第三,搜集田野资料;最后是撰写田野调查报告;第八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针对中国文化,除了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两大文化区外,还可以从地理方位上划分为东北文化区、中原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华东文化区、西南文化区;从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可以分为秦文化区、三晋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岭南文化区这七大文化区;第九章文化符号与象征1.文化符号有哪些基本内涵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的符号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替代物,既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其二,符号能够约定俗成地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具有象征意义;其三,符号可以被划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用来代表事物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形式;符号在代表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就是符号的内容;其四,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关于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其一,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以符号为基础的;其二,所有的人类文化都具有符号性;2.文化符号系统包括哪些类别非语言文化符号系统的类别及特点是什么文化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综合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种类:1.体势符号特点:一是体势符号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即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文化内容;二是体势符号是一种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综合地加以表达的文化符号;三是体势符号具有外显性和多意性;2.实物符号特点:第一,实物符号具有相对静止的固态属性;第二,实物符号具有时代变迁性;第三,实物符号的文化意义大于实物本身;第四,实物符号是文化的载体;3.艺术符号3.符号人类学对符号研究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符号人类学家对文化符号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方面,关注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种符号意义所构成的符号结构;另一方面,关注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是如何被社会成员用来表达意义的以及这些意义又是如何互动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4.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文化象征符号具有哪些基本特性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现象;象征是指文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它需要具体的场景才能加以解读;并非所有的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但是象征无疑是以符号的形式作为载体的,文化象征是指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象征符号的基本特性:象征符号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结合;象征表意性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象征表意性的外延要远远大于其形态性;象征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以及多义性;5.象征人类学对文化象征研究的旨趣、范式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是通过文化体系中的象征符号来解读其深层文化结构;在研究范式上,象征人类学改变了以往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从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入手,来探讨人类社会维持和发展状况的思路,而侧重从各种象征和意义入手,来理解特定文化如何影响该社会中个体思考的方式;象征人类学对象征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的研究表现得最具体、最深刻、最全面;7.象征的几个重要特点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讲,象征具有两极性,象征具有多义性,象征具有综合性;第十章文化的继承与教育1.简述社会化与文化继承的关系;文化的继承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文化如何得以延续、发展的问题;从内部的微观过程来看,文化的继承过程是依靠人类社会成员由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实现的;因此,文化的继承是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同一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各种社会思想、行为、价值规范和文化体系的过程,是文化的一种传递模式,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文化的继承和社会人的实现;2.简述文化继承与环境、时代的关系;文化继承与环境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化过程中怎样成为文化携带者以及成为怎样的文化携带者,进而影响了个体文化继承的方式与内容;文化继承除了与环境关系密切外,与时代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创造和精神文化创造,而每一代人的继承文化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其所继承的文化都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决定的;时代的文化决定了一部分文化的继承的内容和特点,新一代人在继承新时代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淘汰一部分文化;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如何理解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教育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进步,离开了教育,也就无所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失去了具体的动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进步,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教育的具体内容;文化的发展推动教育进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的繁荣推动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丰富;二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信息量的大大增加,这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简述文化教育的功能一般来说,文化教育具有如下功能:一是选择功能,文化教育的选择功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对文化教育的选择;二是文化教育对人的选择;二是认知功能,文化教育的认知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以器物为代表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和识别,知道世界是什么;其次是对习俗、行为规范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知道世界运作的规则;最后是认识、学习和掌握精神文化创造的能力,知道怎样去创造世界;三是塑造功能,在人从生物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个体通过文化教育增进了对主客观世界的了解,从而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的文化教育,教育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结果;四是创造功能,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继承,这在文化教育过程中是通过对个体有意识的培养来实现的,因此,个体的培养也是文化教育创造功能实现的第一阶段,即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文化教育不止停留在文化人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上,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文化的进步、创新和发展,这是文化教育创造功能实现的第二阶段;第十一章文化的变迁与冲突1.文化传播有哪些模式文化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何在文化传播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接触、媒介接触与刺激接触;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与多元性;其次,文化传播提供文化发展的新动力,能够激发文化变迁;2.更高效、优越和功能更多的文化要素是否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播的内容并不是更高效、更优越、功能更多的文化要素必然成为传播的内容的;也有的情况是,尽管对方的某个文化要素显现出很强的优势,但是人们出于习俗的惯性和约束,并不乐于进行传播;3.举例说明文化变迁具有哪些一般过程与规律;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与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器物到观念、从自发到自觉;4.如何理解文化冲突是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虽然人们都理想地希望一切人和是事物处于和谐的状态,但是和谐与冲突对于文化本身来讲,都是中性和辩证的,它们都是重要的文化状态;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重大的文化差异也许是重大冲突的来源,但是冲突也是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和谐来自于差异中的渐趋认同,它可能包含并不剧烈、潜藏的冲突,也可能是冲突的阶段性结果;文化冲突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继续长足发展的契机,不会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许多情况下,文化冲突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文化整合以及该文化如何继续生存发展的问题;文化的冲突意义在于,它既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张博弈;冲突时一种原文化遭遇新文化时的表现形态与发展过程,其结果是要走向更高级别的文化形态;没有永久的冲突,文化冲突必将导致新的文化形态出现,或者是新文化取得胜利,或者是原文化击败新文化,但历史上文化冲突后出现的更多结果则是不同文化在相互吸纳中完成整合;5.文化变迁的途径创新、传播、文化丧失、涵化;6.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文化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7.文化冲突的表现区域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宗教文化冲突、阶层文化冲突、代际文化冲突;8.文化冲突的特征、持续渐进性、内在间接性、全面交融性;9.文化冲突的结果同化现象、整合现象、分化现象第十二章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精神的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最终要通过民族文化进行体现;具体表现在表层物质文化层面、中层行为文化层面、深层精神文化层面;2.举例说明文化的时代性及其表现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都有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形态特征和存在方式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在实体创造上、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上、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上;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综合性的现代化啊体系面前,传统文化怎样实现顺利过渡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物质文化可以一蹴而就,而政治、制度、习俗等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并且传统具有一定的惰性,这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化面前显出诸多的不适应性;但文化的传统性又是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文化现代化的基础不是空中楼阁,因此,实现现代化不能脱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能忽视文化传统性所形成的的积淀;文化现代化要建立在对传统性继承的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坐标去衡量文化的现代化,从文化的过去继承智慧,在文化的发展中寻找力量;任何割断文化发展历史,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现代化观点都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一切,即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在内的一切都受之影响;因此,在文化现代化的面前,我们不能抛弃传统、忽视传统,而应以传统为基础、以传统为参照、以传统为智慧源泉,这样,文化的现代化才有的放矢;第十四章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1.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一般而言,“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概念;“传统文化”的意义大致相当于过去的一切文化现象,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指历史文化中影响深远,以致对现代仍有重大影响的内在因素;2.“传统的”是否必然是“优秀的”2,3,4,5详细看书3.“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如何4.举例说明现代化是否可以实现本土化5.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主体对传统进行再创造的意义何在6.文化传统的特性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内隐性和兼容性第十五章文化的产业化与经营1.如何理解文化产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产业及其经营的特点是什么文化产业形势的“高度化”、文化产业组织的“集群华”、文化产业内容的“一体化”、文化产业趋势的“全球化”3.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有哪些第一,政府有力的扶持;第二,重视规模化与集团化经营;第三,走原创性高质量之路,促进产业的升级;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社会结构调整;第十七章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1.试析后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及出路;详细看书现状:1.对外文化传播逆差严重;2.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强;3.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出路:以中国为例,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啊,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三、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四、推进文化创新,扩大文化影响力;2.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对内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有广泛的影响力,文化创新力;。
不同学科对文化的定义
不同学科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定义。
以下是一些学科对文化的定义:
1. 社会学:社会学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观念、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物质实物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所表达的共同意义和共享经验,包括语言、信仰、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2. 人类学:人类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群体所共有的符号和意义的系统。
它包括了信仰、价值观、传统、行为规范等,它不仅存在于个体行为中,也存在于物质实物和社会组织中。
3. 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文化被定义为一个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接受的共享价值、信仰和行为模式。
它塑造了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对个体的发展和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文化学:文化学将文化定义为一种对于世界的看待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们通过符号、语言、传统等方式共享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文化包括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面的创造和表达。
5.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文化被定义为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体系。
文化影响着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态度、决策和行为,同时也塑造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模式。
总之,不同学科对文化的定义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文化作为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学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问题的提出:文化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发现,是人这一主体,关于对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各种具体或抽象问题的思考。
(1)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都由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决定。
(2)文化决定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人是环境的动物:今天的文化就是怎样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长久共存。
(4)传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传统是每一个文化类型得以延续的精华,没有传统的文化,就如同躯体失去了灵魂。
(5)人类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的演化进程改变了人类自身,人类伴随着社会演化发展而成长成熟。
(6)文化属于人类的创造:人类的发展就是文化创造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文化创造的进步。
没有创造就没有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发展停止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就停止了。
2.文化的定义:①.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1.现象描述性定义:较为常用,特点:将文化内容进行罗列,因此非常具体,使一般人都易于理解文化内容都包括哪些方面和具体由什么组成。
2.社会反推性定义:特点:用人类的现有文明去比照历史上的存在形态,说明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文明或文化,让人们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理解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向前推进的。
3.价值认定性定义:特点: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界定。
4.结构分析性定义:特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不仅是表象,可能存在深层的意义或价值。
5.行为取义性定义:特点:强调文化的行为性和动力性,把文化视为一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这种定义表面仅关注生活方面,但实际上是文化被创造和被传承的最深层或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6.历史探源性定义:特点: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强调文化的群体性和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
(历史或生活,尤其是其中形成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成为维护群体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也是延续相同生活方式或创造新的文化生活的必要条件。
)7.主体立意性定义:特点:强调人这一主体在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和本质意义。
②.其它定义:1.训诂学定义的方法:对文化一词进行词义和语义学解释,目的是为了从历史角度来说明文化的性质。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从历史来源理解文化的含义,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缺陷在于往往失之于泛泛而论,不能对文化的具体特征、文化的实际形态做出严格划分。
2 .学科性定义的方法:不同学科的文化定义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定义,这些定义虽然大多数并不是专门适用于某一学科的,但是受学科视阈的限制,仍然有一定的针对性。
3.比较文化学的定义或跨学科、跨民族的文化定义:即跨越不同民族与学科,结合不同方法,来确定文化的定义。
这里指的是跨越通常的学科界限,从不同的民族的角度来研究文化。
③.文化的定义可归纳为六类:(1)记述的定义;(2)历史的定义;(3)规范的定义;(4)心理的定义;(5)结构的定义;(6)发生的定义。
延伸:关于分类问题的思考: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这是对文化的基础层次也是总体性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各个民族中都是肯定的。
第二种观点:从主体活动角度,对文化的核心即它的决定性因素予以观念性的阐释。
第三种观点:认为心理学与文化研究有关联,大多数人对这一观点并不太熟悉,主要以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
第四种观点:把一个民族的文化看成是民族自我认证的产物,文化的构成是结构性的,这种观点的代表加拿大学者、著名文学理论家弗莱,他的文化观体现了结构主义思想。
(文化结构可以分为不同层次。
首先是基础层次,这就是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包括男婚女嫁、言谈方式等。
其次是中间层次,这是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制度及上层建筑,这些成分决定了意识形态。
这个层次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它是由历史所形成的。
最后一个也即最高级的层次,是民族的创造力的表现,特别是文学和艺术。
这是很具有民族特性的产物。
)第五种观点:是卡西列的符号论,即从文化的工具特性方面来认识它,卡西列认为这种工具是符号。
(简化式的文化表达方式:民族精神与思维模式——语言符号系统——社会生产和个体行为方式这其实是三种不同层次的结构,第一个层次是民族精神与思维方式,属于意识形态层次,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主要构成,可以说是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文化的心理与意识层次。
当然,这种文化层次不是凭空形成的,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个层次是人类活动的语言和社会关系,属于社会生活层次。
第三层次是社会生产与个体行为方式,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层次。
3.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理解:1.文化是由人类这一主体创造并享用的;2.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创造的;3.文化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器物、制度、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关系;4.文化作为人类这一主体与存在物之间爱你的关系,既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观念形态的;5.文化强调的是形成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既有历史的也有今天不再适用或消失了的,也包括今天还存在的或正在服务于人类的文化成果;6.文化具有累积性可以不断累加,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促使社会有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迈进;7.文化还具有加速独特性,促使社会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
)二.文化学释义1.综合性定义:文化学史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2.研究对象: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体系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它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的智慧和实践在人类的活动方式(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以及发展规律(理解:1.从文化系统整体的共时态来看, 文化学主要研究文化的本质、属性、结构、功能、类型等问题。
2.从文化系统整体的历时态来看,文化学主要研究文化的起源、积累、传播、变迁和发展的一般动因和规律。
)文化学是通过研究文化系统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类型、传播与变迁,从而揭示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规律。
3.研究目的:1.开展文化学研究是为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
2.开展文化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正确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促进我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
3.开展文化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正确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开展文化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以宽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存在。
5.开展文化学研究是为了帮助人们深刻认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增强人们珍惜每一种文化类型、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研究范围: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方方面面。
5.研究方法:1.调查法:又称田野调查或实地考察法,即在文化学研究中,进行直接的观察并获取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也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最主要的是观察被调查对象的生活,因此必须注意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深刻性、内在性、本质性。
2.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资料、手稿以及其他记载进行文化学研究的方法。
3.比较法:将一个民族或国家及以上区域的文化素材、文化现象,在不同层次上、不同范围内进行比较、概括、分类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人类学的兴起1.人类学产生的原因:一、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人们用理性思考问题的科学代替了中世纪占绝对主导的神学,文艺复兴后人类文化创造进入了一个加速度的时代;二、地理大发现导致人们对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认识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形成了对人、对文化及其进化发展的思考;三、欧美等一些国家实行海外殖民主义以及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类学的构成: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志(人种志)、文化人类学、应用人类学。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1.涵义:当代人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科,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类创造的并由社会传承下来的技术、经济、社会结构、政治、法律、习惯、道德、宗教、艺术等内容,即以与人相关的所有对象和人类创造的文化为研究对象。
2.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解释人类群体文化行为的相同处和相异处,描述不同文化的特征和稳定、变化、发展的不同过程。
三.文化学1.产生:文化学是文化人类学进一步发展演化的产物。
(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区别:①.二者不仅名称有差异,研究内容也同样存在差异。
文化人类学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去研究人类本身;文化学是通过文化现象来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②.从演变序列来看: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
)2.特性:①.整体性:1.作为一种综合性理论学科的整体性;2.最实际表现是其研究内容和范围涵盖之大,包括不同民族文化研究,也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
②.跨越性:1.指跨越民族文化的、文化类型的界限。
2.文化学是跨学科的。
③.典型性:文化学研究的文化类型是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这种典型性可以用黑格尔学说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说明。
作为一种代表性,各民族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对立,更不是对抗。
④.通约性:文化之间能不能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交流,首先取决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字和语言是否可以相互翻译与交流(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具有不通约性,对与理性相关的语言、思维的同一性予以否定,这就等于把不同民族的思维与语言的同一性否定了。
这种否定与历史上的种种文化不可通约论不同,以前的反对者聚集在理性的旗帜之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却具有反理性的性质。
后现代主义者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完全否定翻译。
因为翻译本身无法否定,就像无法否定写作、研究等具体行为一样,这是社会需要所形成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后现代主义者的目的在于否定理性中心,但是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却走向了全盘否定。
)3.文化学派别:①.进化学派:理论核心:是文化进化论,试图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文化起源和发展。
哲学思想基础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达尔文)②.传播学派:理论核心: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F.格雷布纳【德】)③.美国历史学派:哲学思想基础: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