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拱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您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在武大历史上,与王世杰校长并称为二王校长的王星拱校长。王星拱校长主政国立武汉大学12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重要贡献。在抗战期间,王校长带领着武大学子西迁乐山,创造了一段武大历史上极为艰难却辉煌的历史。《西望乐山》中那位尽职尽责,为武大建设呕心沥血的校长就是王星拱先生。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
一代完人——王星拱
武大建校初期,王星拱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于1945年调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194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
王星拱(1887--1949)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字抚五,安徽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屋(今高河镇凌桥村)人。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
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
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
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
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于1945年调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1949年10
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与其妻叶玉
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王星拱主政国立武汉大学12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重要贡献。抗日
战争爆发后,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学生,支
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7年中山大学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游
行示威中被捕,他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进步学生,遭拒绝后,王星拱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并在香港公开发表反蒋、反独裁、反内战讲话。随之,返回故乡安庆。
在哲学上,他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曾积极参与“科学与玄学”论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王星拱在国立武汉大学的任职情况
筹备委员会委员(1928.7)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1928.8)
化学系教授(1928-1945)理工学院院长(1928.9)
理学院院长(1929.3)代理校长(1929.3-5)
副校长(1929.6-1930.10)教务长(1930.3-1934.6)
化学系主任(1930.9)代理校长(1933.5-1934.6)
校长(1934.6-1945.7)农学院筹备处主任(1933-1936)
总务长仪器委员会主席图书委员会委员理科季刊委员会主席
王星拱之于武大
兄弟对于党务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多;对于政治方面,完全是外行……
我们武汉大学,为全国四大学区之一。它在我国文化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我们要秉承学术独立的精神,以满足我们共同求知的欲望,使武汉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这是我们大家对于武汉大学所抱持的极热烈的希望
——王星拱(1929年3月11日在国立武汉大学第12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3期)
我们试看看:一种学术之影响于民族之兴衰及国家之隆替,往往都是在数十年之后。……我们研究学术,不能有求速效的心思,所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记》上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游焉、修焉、习焉。”韩愈《进学解》上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专毁于随。”所谓志据依游,所谓藏游修习,以及所谓勤所谓专,都是要朝夕不离,优游涵泳于学术之中的意思。
因为军事、政治、教育三种事业的性质不同,所以从事于这三种事业的人所应当采取的精神和方法,也应该不同。在政治里边,倘若使用军事的眼光,必定损失政治的效能;在教育里边,倘若掺杂政治的工作,也必定摇动教育的基础。所以我们从事研究学术的人,是要不管政治才好。
我们在这个时候,必定要抱持不管政治的态度,才能造成研究的空气,才能希望得到学术独立的结果,才能把武昌变成文昌,才能从武汉的名义而收到文华的实在。
——王星拱(1929年10月5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31期)
所以大学的任务,是很繁多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作三方面来讲:
(甲)在道德的方面,大学应当树立国民的表率。
(乙)在知识的方面,大学应当探研高深的理论。
(丙)在技能方面,大学应当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
有人主张:学校的教育,须得适应社会的需要。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出了学校就可以吃饭的科目,我们就去教它、我们就去学它,这就是适应。生物的适应,固然是进化历程中的重大关键,然而适应的解释,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至于在人类社会之中,我们更不能无条件地讲适应。一个病态社会里所需要的东西,和一个健全社会里所需要的东西不同,所以要适应一个病态社会的条件,和适应一个健全的社会的条件不同。我们不能只管社会的需要是什么东西,我们应当改良社会,使社会需要它所应当需要的东西。专门的技能,是近代健全的社会所应当需要的。
——王星拱:《大学的任务》(1932年12月12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
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48、149期)
他们眼中的王星拱校长
以上种种事实,使兄弟日来感觉得十分不安。好在政府已决定请王抚五
先生主持校务,各位院长、各位先生也一致表示,愿对本校未来的发展,竭
力负责。
近四五年来,抚五先生及各位教职员先生,对于校务发展,均竭知尽能,
不辞劳苦。抚五先生忠诚劳苦,尤为全校所共仰。校事得抚五先生主持,当
能平稳发展。这是兄弟的绝大安慰。
——王世杰(1933年4月24日总理纪念周报告词)(《国立武汉大学周
刊》第163期)
当我初入珞珈时,尚是十余岁的懵懂女生,心目中的大学校长,是位高
不可攀的巨人。在“新生训练周”中,抚五先生莅临训话,那是我第一次看
到他。但见身着蓝色长袍,黑色马褂,面容端凝,举止严肃,完全是循循雅
素的儒者典范。他除了勉励我们新生应如何用功读书,如何锻炼身体,德、
智、体、群,四育齐头并进外,对于女生教育,尤当注意自尊自重,自强不
息。在求学期间,不宜广交游,贪逸乐等等。这番谆谆告诫,十分平易近人。
打破了我混沌心目中多年来的巨人偶像,他原是一位颇有古风的今之君子。
此后两年,因大学中缺少公公集会——如中学里的“纪念周”之类。也
就少有机会再见到校长。只听到化学系学长们互相传说:抚五先生本是一位杰出的化学教授,可惜转业行政工作,反而掩盖了他的长才。
——殷正慈:《我所知道的王抚五先生》
抚五公自1933年到1945年,任武大校长长达12年,他平素一贯爱穿长袍,从不西装革履。一次有同学问他:“我国的传统礼服,为长袍马褂,校长为什么只爱穿长袍,而不穿马褂呢?”抚五公答曰:“马褂带有封建官阶之意,过去帝王赐‘黄马褂’就是一种官职,我是搞教育的,不是来做官的;我只穿长袍,既简便,又保暖,也表示我们为人处世,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自立,不卑不亢’之意。……”
——王允斌:《追忆雪艇、抚五校长的几件往事》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