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学一、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我们学过的其中的《蒹葭》、《硕鼠》、《无衣》、《伐檀》《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

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创造了新诗体“楚辞”。

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

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勾选选项后,正确答案会出现在题目后的括号中。

先秦文学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B】A .105 篇B .305 篇C .160 篇D .300 篇2.风雅颂是【D】A .《诗经》的表现手法B .《楚辞》的表现手法C .《楚辞》按音乐性质的分类D .《诗经》按音乐性质的分类3.《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A】A .历史散文集B .诗歌总集C .历史故事集D .小说集4、《尚书》包括【B】A.《虞书》、《夏书》、《商书》、《盘庚》B.《虞书》、《夏书》、《商书》、《周书》C.《盘庚》、《夏书》、《虞书》、《周书》D.《秦誓》、《无逸》、《多士》、《盘庚》5.《春秋》是【C】A .传记体史书B .国别体史书C .编年体史书D .记事本末体史书6.《春秋》三传是指【A】A.《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氏春秋》B.《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虞氏春秋》C.《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严氏春秋》D.《左氏春秋》、《虞氏春秋》、《严氏春秋》7.《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密的【B】A .国别体史书B .编年体史书C .纪传体史书D .纪事本末体史书8.《战国策》的最后编校定名者是【A】A .汉代的刘向B .汉代的刘歆C .汉代的贾谊D .汉代的王逸9.《战国策》是【B】A .传记体史书B .国别体史书C .编年体史书D .记事本末体史书10.《论语》的文体形式是【B】A .对话体B .语录体C .传记体D .诗歌体11.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 君为轻”的是【B】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1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一般认为,他的作品主要有【B】A.《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辩》B.《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C.《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叹》D.《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七发》13. 《九歌》是一组祭神的乐歌,共包括十一篇作品,具体是【B】A.《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桔颂》B.《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C.《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哀郢》D.《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招魂》14. 宋玉的代表作是【B】A .《九歌》B .《九辩》C .《九章》D .《七发》15.《楚辞》文学史上所说的“屈宋”是指【B】A .屈原和宋之问B .屈原和宋玉C .屈原和宋郊D .屈原和宋祁秦汉文学1 .李斯是楚国人, 后来到了秦国。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作品年代《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作品体裁《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一、《诗经》作品的搜集《诗经》中的作品,从创作年代说,包括了上下五六百年;从产生地域上说,有的出于周天子的国都,有的出于各诸侯统治下的广大地区;从作者说,既有贵族的创作,更多民间的歌谣,那么,这些作品是如何汇集起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古代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说法。

关于献诗说,先秦古籍有一些记载可以证明周王朝有让公卿列士(也就是贵族官员和文人)献诗的制度,《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

公卿列士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搜集起来的。

关于采诗说,虽然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汉代学者认为周代是有采诗制度的。

《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春秋公羊传》载“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至()大约五百多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至()大约五百多年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形象地劝告女性不要迷 恋男子的甜言蜜语,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容易 变卦负心的清醒认识。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形象地表现了男子态 度的变化无常及其给女主人公带来的无边痛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情节章节诗句基调恋爱婚变决绝第一二章第三四五章第六章秋以为期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亦已焉哉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人物是自由恋爱的可是女主人公为何会被遗弃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 )至(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
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 称《诗经》。它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根据表现手法的不 同分为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为“六 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 源头。
——《乐府诗集 上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氓来自《诗经·卫风》在这首诗里面,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 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详述之。
分析人物形象:
在这首诗歌当中主要描述了哪些人物呢? 他们性格怎样?试从诗歌中找出原句来佐 证你的观点。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 撕破给别人看。
请合作小组自行总结本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 多音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字!
重点字形字音:
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méng chī fēi
来即我谋 愆期
móu qiān
良媒
méi
将子无怒 qiāng
垝垣 尔卜尔筮
guǐ yuán shì
咎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赋:直言其事。 《氓》“ 氓之蚩蚩,抱布 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比: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手如 柔荑、肤如凝脂。”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2、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蒹葭苍苍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追忆思乡之情

薇:作 岁:初
柔 暮
刚 戍役漫长 阳


叙述难归原因
我戍未定 王事靡

狁之故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今昔之对比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现实的困境
主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 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 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 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兵怎样的思想感 情?作者为什么 从“采薇”写起?
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鉴赏:
今昔 我我 来往 思矣 ,, 雨杨 雪柳 霏依 霏依 。。
这是“情景交融”的手法,是 写景记时,又是抒情伤怀。诗人营 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 的场景,正是为了写历经磨难之后 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同时我们 还能体会到诗中深层的生命流逝。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等。

“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在古代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两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构成了《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同时,还常用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诗歌可以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吟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2)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3)《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诗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首、儒家“六艺”之一。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艺术赏析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艺术赏析

主要文学作品特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十二文学常识

十二文学常识

十二文学常识一、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又称“诗三百”,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儒家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有学者认为是周王经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也有认为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 31篇、鲁颂 4篇、商颂 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3、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风”“骚”就是指以《诗经》里的“诗经”民歌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4、《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5、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

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常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常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常识1、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2、作品年代《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23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3、作品体裁:《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知识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有关诗经思想《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蒹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
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 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 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 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 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 音乐美。

从4、5章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有何好处?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
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 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 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 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 景交融的佳句。结合古人对这两 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 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 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 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 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 (期:一年)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 ,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 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 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 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 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 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 基调叙写的。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 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 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 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 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 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 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 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 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

诗经名篇

诗经名篇

《诗经》名篇1.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泛泛:漂流的样子养养:担忧的样子逝:往二子乘舟去出游,随波飘荡影悠悠。

每一想起弟兄俩,心头涌出无限愁。

二子乘舟去远方,随波飘荡影全光。

每一想起弟兄俩,该不会遇上险与祸吧?本诗描写对二位同舟远行的人的忧虑,表达了对二子的安危的关怀。

古时解释二子的本事是卫公子伋和公子寿的故事,作为诗歌本身并无明证,不过是根据传统的一些解说和史书的记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2.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看仪:威仪止:礼节体:身躯遄:很快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这首诗语言的尖刻犀利,气势的咄咄逼人,在整部《诗经》中也是不多见的。

本诗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更鲜明的战斗精神。

3.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远行。

迈,行、走;。

5.靡靡:迟迟、缓慢样子。

诗经一诗经的时期

诗经一诗经的时期
6
周平王
周平王,姓姬,名宜臼(公元前 781~前720),周幽王之子,国东 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公元 前770~前720年在位。是东周第一位 国王。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申 侯之女,幽王的王后申后。
7
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时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
孔子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 史书,名叫《春秋》。该书自鲁隐公元 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这部史书 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前半期时间相 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 秋时期。
5
关于人物
周幽王姬宫湦(shēng),是周宣王姬静 的儿子,生于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82年即 位,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 「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 用「为人佞 [nìng] 巧,善谀好利」的虢 ( guó)石父进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 又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 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 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 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 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 亡。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 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被儒家奉为经典,开 始称《诗》,后世称为《诗经》。分为: 《风》 (160篇),各地民歌; 《雅》105篇) ,宫廷、贵族宴会时演唱的歌 词; 《颂》(40篇),用于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时间:从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8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9
下一节课 诗经的传承
10
2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第一节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它们产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黄河流域。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现在一般认为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

但这只是“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此,至于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后孔子可能整理过《诗经》的乐章,并利用诗来教育门下弟子,这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起了一定作用。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写实传统,形成了自然朴素的艺术风格,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诗歌体裁方面,《诗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在三千年以前就开始步入成熟的阶段。

中国古代诗歌中抒情、叙事、说理三种常见的体裁都可推源于《诗经》,而尤以抒情性强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色。

与这一特色相关,《诗经》开创的比兴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

语言方面,中国诗歌的偶句用韵,既参差又整齐,形成优美的韵律,也是《诗经》的开创。

特别是它的词汇丰富凝练,最具有生命力,为我国民族语言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 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 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 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 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 熹 的 解 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现 在 的 解 释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坻:水中高地
蒹 所 溯 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葭 谓 洄 游
采 伊 从 从
采 人 之 之
, , , ,
白 在 道 宛
露 水 阻 在
未 之 且 水
已 涘 右 中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已:停止
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 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 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 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 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 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 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 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 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 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 喜悦。
描写艺术形象
特点
一、蒹葭、霜露、秋水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二、伊人在水中央 ——可望不可及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执著追求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 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 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 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 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 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 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 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执著专一。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