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于神坛前的历史_诗经_周民族颂史诗探微
诗经所在的周民族史诗概况和镁片的基本内容
诗经所在的周民族史诗概况和镁片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曾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
”但《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几首诗较全面地记述了周族起源、迁徙、发展、壮大、鼎盛的历史,基本具备了史诗的性质,可以说是史诗的雏形。
因此,《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周民族的历史。
“史诗”最早出现在希腊,源自希腊文ePos,本义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本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黑格尔以荷马史诗为标准做了界定,即史诗必须是在流传已久的故事叙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定本,必须要有相当的长度,并具有口传性。
因此他在《美学》中说:“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起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
”显而易见,由于文化的差异,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是缺乏根据的。
他的缺陷就在于以荷马史诗为标准,这在逻辑学上是不周延的。
因此,他的理由是靠不住的。
人类历史在没有文字之前都是口头相传,如《尚书》中的“无字之歌”,篇名叫“歌”,显然是记载历史的。
又如中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的《噶大格林》等。
生前并没有见过《诗经》德文译本的黑格尔却武断地认为“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明显不可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艺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曾把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作为史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这三点是标志史诗的本质要素。
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诗经》中有史诗,而《诗经》中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生民》讲述周民族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后稷神异的诞生,以及后稷发明农业、率领族人定居邰地的历史。
《公刘》写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人自邰迁居豳地以及在此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史。
诗经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
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
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
诗经各种类型诗
诗经各种类型诗 第3页
6.婚姻爱情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 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1)情诗。《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 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子衿》《齐风·南山》《鄘风·柏 舟》。 (2)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 (3)弃妇诗。如《邶风·绿衣》、《邶风·谷风》和《卫风·氓》等。
2.农事诗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 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 《良耜》等作品。其中《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农事诗 中最优秀的作品。
3.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 和谐。如《小雅·鹿鸣》。周统治者往往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 是在这些宴饮中,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有某种政治目的。来自诗经各种类型诗 第2页
4.怨刺诗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 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如大雅中的《板》《荡》《桑柔》,小雅中的 《节南山》《正月》《小旻》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齐风·南山》等。
5.战争徭役诗 (1)战争诗。《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 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 秦风中的《小戎》《无衣》。《诗经》战争诗往往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而更多地表现 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2)徭役诗。《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如《唐风·鸨羽》《卫 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________》。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______》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______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______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_______》。
8.《诗经》中有6篇______,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______》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______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参考答案:1.神话2.后羿射日3.山海经4.庄子5.甲骨卜辞6.诗经3057.庄子·天运8.笙诗9.大明10.16011._______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_______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
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________》。
1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________》。
16.《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_历年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汇总(精选)
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_历年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汇总(精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年度第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古代诗歌散文专题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B)。
A《吊魏武帝文》B《祭十二郎文》C《与宋元思书》D《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2吴歌、西曲是(C)中的两大类。
A汉乐府B北朝乐府C南朝乐府D唐代新乐府3下列作品篇目中出自《庄子》的是(A)。
A《齐物论》B《五蠢》C《儒效》D《为政》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五古的是(C)。
A曹植《七哀》B杜甫《新婚别》C王维《山居秋瞑》D陶渊明《归园田居》5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的是(D)。
A《永遇乐》明月如霜B《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C《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D.《满庭芳》山抹微云6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7著名的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A)的作品。
A睢景臣B关汉卿C刘时中D马致远8词人(D)的词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人生普遍的悲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借对往事的追怀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的追问。
A晏殊B冯延巳C苏轼D李煜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D)。
A黄庭坚《登快阁》B崔颢10.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C)抒发爱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
A苏轼B陈亮C辛弃疾D陆游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A)。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C曹操《蒿里行》D黄庭坚《登快阁》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D)。
A《逍遥游》B《齐物论》C《盗跖》D《五蠹》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D)。
A《荔枝叹》B《日喻》C《江城子·密州出猎》D《游山西村》4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A)。
A毛诗B齐诗C鲁诗D韩诗5宋代词人(B)的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又雍容华贵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A晏几道B晏殊C欧阳修D秦观6为律诗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的诗体是(A)。
A永明体B台阁体C西昆体D正始体7唐代诗人(A)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经六大内容
诗经的六大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周朝早期的历史和宗教信仰,赞美祖先的功德和神明,表达了对家族、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其中,《周颂》是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祭祀诗和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
2.农事诗:描述了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诗篇,如《臣工》、《丰年》等,生动描绘了古代农民在四季中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农事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3.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些欢乐的场合,例如宴请群臣、朋友聚会等,反映出周朝社交活动的热闹祥和情景。
4.怨刺诗:产生于西周末期,反映了西周末期的统治黑暗与社会动荡。
这些诗歌讽刺了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事情,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嘴脸,怨愤与不平之情溢于言表。
5.战争徭役诗:描写了天子、诸侯的丰功伟业,表现出他们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
这些诗歌从正面描写了战争和徭役,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勇气和爱国情操。
6.婚姻爱情诗:诗经中数量最多的部分,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思念以及婚姻家庭的生活。
这些诗歌情感真挚,刻画细腻,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便是诗经的六大内容,它们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周民族史诗主要有哪几首?
《诗经》中周民族史诗主要有哪几首?在《诗经》的赞美诗中,有三篇是专门记载周人古史而又堪称史诗的诗歌,它们是《大雅.生民》、《公刘》、《绵》。
它们证明了周王朝的姬姓周人原本是渭水流域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详细说明了周人先祖兴盛的过程。
在西周初年,周王朝的史官根据古史和民间传闻,加工编写了这三篇专记气先祖史迹的诗。
《生民》是描写周人初生的诗歌,是献给周氏族“第一个男人”后稷的赞歌。
它是一部被神话包裹的历史。
后稷的出生就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姜氏踩了天帝的大脚趾印就怀孕了,由此后稷便出生了。
他成长的经历更是富于传奇色彩,谁也没有他的命大造化大,还是一个婴儿时,后稷就能逢凶化吉,经受了各种磨难与考验。
这是古代试子风俗的形象说明,因为生活的困难,生儿育女对于父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是奉上天的旨意所生,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考验他。
如果能够通过,就把他抚养成人,万一不能通过,就遗弃掉。
但是这些考验后稷都神奇般地通过了。
也没有谁比他的天资更聪颖,他天才超越,仅仅是个幼儿时,后稷就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青年后稷精通稼穑,除杂草,播良种,禾苗茁壮成长,谷穗沉沉甸甸,足以迁居有邰,成家立业,养育子孙后代了。
后稷教子孙播种五谷,还教他们祭鬼神,祈丰年,消除子孙的灾祸,保佑后代的福祉。
《公刘》描写公刘领导周氏族举族迁徙,开辟一个新天地的一段历史,赞颂这位领袖的英雄壮举。
《公刘》叙述历史比《生民》更清晰,言人事而不言鬼神。
公刘时代的周民族已经演进为一个农业军事部落。
这个部落的酋长由族人推举,族人皆兵,按军事组织从事生产,生产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既能分清土地的燥湿、丈量土地的方圆、摸清水流的分布,又能利用太阳测定方向,还能搞一点“取厉取锻”的手工制作,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均高于后稷时代。
《绵》记载的是古公亶父领导周氏族的另一次迁徙,并且在周原建立家天下的周王国。
诗共九节,前四节描写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找到了周原这块土肥水美的地方,指挥族人兴修农田水利,种植庄稼。
《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
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 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秬(巨),黑黍 秠(批),壳中有两粒米的黍 穈(门)谷子的一种 芑(起)高梁的一种。 恒,亘,遍地。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 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 以興嗣歲。
揄(由),舀也。释,淘米。烝,蒸。
谋,计划。萧,香蒿。脂,牛羊油。軷(脖), 剥也。 燔(烦)烤肉。 以兴旺来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
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 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卬,仰。登,盛汤的瓦制祭器。居,语助词。歆, 饗,享受祭祀。胡,大。臭,香气。
亶,确实。时,善好。肇祀主,开创祭祀之礼民。 庶,幸而。幸而没有得罪于天,遗憾于心。
《生民》全诗八章: 一、二、三章描述后稷出生的灵异,充 满神化色彩和浪漫情调。 四、五、六章记叙后稷善于稼穑及教会 周人耕作。笔调写实。 七、八章铺陈祭祀场面的热烈和隆重, 将人的虔诚与神的感应揉捏在一起,同 时闪烁着前两部分神奇与平实的色彩。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
克禋(yin)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 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 載育,時維后稷。
其初诞生周人的始祖。时,是,这。维,是。弗, 祓(fu),祛除灾难的祭祀。武,足迹。敏,大拇 指。歆,动。攸,语助辞。介,愒(he),歇息。 止,息。(闻一多有论)震,娠。夙,肃。
誕弥厥月,先生如達。不坼(che)
不副(pi),無菑無害。以赫厥靈, 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发语词。赫,显示。宁、康,安也。 康,安然享受。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 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周民族史诗
后三章写祭祀之奇
返回
后稷图
返回
《生民》简介
《生民》是描写周人初 生的作品,是献给周氏族 “第一个男人”后稷的颂 歌。《毛诗序》说:“《生 民》,尊祖也。后稷生于 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 故拟以配天焉。”
返回
《生民》内容串讲
前两章写后稷的出生神秘怪诞 三章写后稷被弃之奇 四章写后稷天资聪颖才智过人
社会意义
《诗经》中《生民》、《公 刘》、《绵》、《皇矣》及 《大民》等五篇作品,赞颂了 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 王和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 开国的历史。
返回
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 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 度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转 化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 他们壮大的历史写照。
《诗经》史诗与周民族的历史建构
居 然 生 子
《 诗经 ・ 大 雅》 中有 五首 诗 , 被2 0世 纪 以来 的 学 者 称为 周 民族史 诗性 质 的作 品 。 依据 所记 历史 人物 的先 后 顺 序 , 这五首诗分别是 《 生 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和《 大 明》 。 陆侃 如 、 冯沅 君在 《 中国诗史 》 中,
以 归 肇 祀
问题 时 , 人们 经常 列举 它们 为代 表 。 但是 , 究 竟该 如 何认 识 这些 诗歌 的 史学 价值 , 却 没有 人 作过 深 入研
究 。笔 者在 重读 这 些作 品 的过 程 中 . 发 现 了一些 前
人 未 曾讨论 的 问题 , 兹 提 出来 , 以求 教 于方家 。 作 为
立论 的基础 , 本 文拟 先对 五 首作 品 的 内容 与叙事 特
点作 一 集 中的分 析与 比较 。
诞 我 祀如 何 ? 或 舂 或 揄 , 或簸或蹂 。
一
、
对《 生 民》 五 诗的历史 比较 分析
释之 叟叟, 蒸之 浮 浮 。载 谋 裁 惟 : 取 萧祭
脂。 取羝 以戟 。载燔 栽烈 , 以兴 嗣岁 。
瓜瓞 唪 唪 。
诞 后 稷之 穑 , 有 相 之 道 。 弟厥 丰 草 , 种之 黄 茂 。 实方 实苞 , 实种 实衰 。 实发 实 秀, 实坚 实好 。 实颖 实栗 , 即有 邰 家室 。 诞降嘉种 : 维柜 维 径 . 维糜 维 芑 。恒
之柜 轾 , 是 获是 亩 。恒之 糜 芑 , 是 任是 负。
物; 《 公刘》 则是 在 宣王 不藉 千 亩 的 背景 下 , 公 卿 大夫通 过 复 现仪 式 活 动 所承 传 的模 糊 的历 史记 忆 献诗 以 谏 的产物 。因此 。 周 民族 关 于先祖 的历 史记 忆 , 存 在 着一 个建 构 的过程 。 在 乐教 占主 导地 位 的西周 时代 , 由
先秦文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
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
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子》。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从《诗经·大雅》解读周民族早期历史
21 ・
伯、 仲 知 古 公 欲 立 季 历 以 传 昌 …… 以 让 季 虞 历 。 】 徐 中舒认 为 , 位于 王季是 后来 的解 释 , ” l 坫 让 太
王迁 岐 国力 有 新 的发 展 , 与 商 相 差 甚 远 ( 王 追 但 文 尊公 直父 为“ 王 ” , 太 ) 于是 , 年长 的儿子 出去 开 拓 派
《 诗经 ・ 大雅》 中周 民族史诗《 生民》 《 、 公刘》 、
《 》 《 矣 》 《 明 》, 述 了周 人 从 后 稷 创 业 至 绵 、皇 、大 叙 武王 灭商 的重 要 历史 。此外 , 下 武 》 具 有史 料 价 《 等 值 的诗 中也记 录 了 有关 先 周 的历 史 ( 王 灭商 以前 武 的历史 称 为先 周 ) 。从 这 些 诗 篇 我 们 不 仅 能看 出先 周是 崇拜 英雄 的时 代 , 且 还 能 知 道 先 周 是 韬 光 养 而
《 民》 “ 谋 载 惟 , 萧 祭脂 。取 羝 以 较 , 生 :载 取 载
收 稿 日期 :0 00 —0 2 1 -6 1
作 者简 介 : 燕 ( 9 5~ ) 女 , 族 , 刘 18 , 汉 四川 内江 人 , 四川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O 8级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字 学 、 代 文 学 。 文 古
21 0 0年 9月
绵 阳师范学 院学பைடு நூலகம்
Ju o m ̄ o a y n r fMin a gNom ̄ U ie q nv  ̄i
S . 01 ep 2 0
第 2 9卷
第 9期
V0. 9 No 9 12 .
从 《 经 ・ 雅 》 读 周 民族 早 期 历 史 诗 大 解
诗经史诗与周民族的历史建构_马银琴
《诗经·大雅》中有五首诗,被20世纪以来的学者称为周民族史诗性质的作品。
依据所记历史人物的先后顺序,这五首诗分别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把它们分别称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认为“把这几篇合起来,可成一部虽不很长而亦极堪注意的‘周的史诗’”[1]。
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人,每当涉及中国文学中的史诗问题时,人们经常列举它们为代表。
但是,究竟该如何认识这些诗歌的史学价值,却没有人作过深入研究。
笔者在重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前人未曾讨论的问题,兹提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作为立论的基础,本文拟先对五首作品的内容与叙事特点作一集中的分析与比较。
一、对《生民》五诗的历史比较分析1.《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这是一首神话色彩和意味都十分浓厚的诗歌。
诗歌着力描述了姜嫄怀孕的不同寻常、后稷诞《诗经》史诗与周民族的历史建构马银琴[摘要]《诗经·大雅》中的五首史诗性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可以清晰地区分为历史实录型、神话夸诞型和仪式记忆追述型三种。
国学讲座之一:《诗经》简介
国学讲座之一:《诗经》简介国学文化圈2017-08-10【“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编成于春秋时代。
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
本称《诗》,据传曾经孔子删削、整理。
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将它奉为经典,作为政治教科书,故称《诗经》。
共三百零五首,因举其成数,通言“三百”,后亦用作《诗经》的代称。
汉代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人申培公所传的称“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称“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的称“韩诗”,后人合称它们为“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三家诗”在西汉时都立于学官,魏、晋以后逐渐衰亡。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的《诗》,称“毛诗”,为古文诗学。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
魏、晋以来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
“毛诗”各篇之前都有解释诗之主题的文字,称作“小序”;首篇《关睢》的小序之后,则有概括全部《诗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颂》是统治阶级祭祀祖先、天地的宗庙祭祀乐歌,是祷告祈福、歌功颂德之作,共四十篇,分《周颂》(周初统治者用于祭祀的诗歌)、《鲁颂》(西周末至春秋初鲁国的作品)、《商颂》(西周末至春秋初宋国的作品)。
《雅》一百零五篇,分《大雅》、《小雅》。
《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从后稷以至武王、宣王等人的功绩,是周民族的叙事性史诗。
《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
其内容,有的属宴会诗,但较多的是指斥朝政阙失、反映政治丧乱的诗;有的表现了周王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
《风》,即《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幽风》等,称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其中《周南》、《召南》大抵采自今陕西、河南、湖北之间的民歌,后世称为“二南”。
解读《诗经》之五一部周王朝的兴衰史——《雅》、《颂》中的史诗、颂赞和怨
解读《诗经》之五一部周王朝的兴衰史——《雅》、《颂》中的史诗、颂赞和怨三、一部周王朝的兴衰史——《雅》、《颂》中的史诗、颂赞和怨刺上古时代,有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一带——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蛮荒蒙昧的土地,人迹罕见,怪兽出没。
这天,有邰姜氏的女儿姜螈在野外踩到巨人的脚印,忽然怀孕,十月之后,生了个鸡蛋一样的东西。
族人认为这是个不详之物,便将他丢弃。
可是,这个带着胞衣的弃婴却天生具有神奇的本领,把他撇在狭窄的街巷,牛羊见了,便绕道而行,将他弃于树林之中,正遇上砍伐森林,使他得以生还,将它扔在冰河之上,竟有鸟儿张开翅膀覆盖着他,几经磨难,他居然逢凶化吉活了下来。
姜螈族人以为神谕,于是收养了他,起名叫做弃。
这个男孩儿就是周王室的始祖,他应该是最后一代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周人。
他是个天生的农师,他播种的种子总是生机勃勃。
他在舜的时代作农官,遭遇到天灾,他教百姓耕地播种,解决了天下黎民的饥荒,被舜封在他的诞生地有邰,号为后稷。
这就是《大雅~生民》中记述的神奇的故事,它讲述了周民族始祖的诞生过程,在叙述中夹杂着各种神奇的传说,充满了超现实力量的奇迹。
后稷之后,经过了数代传承,周人在夏世丢掉了农官的职位,奔窜到西北的少数民族区域,数代之后,伟大的公刘成为部落领袖,他带领族人,辗转迁徙到了豳地,在这个富饶辽阔的地区建立了新的家园,这次迁移,是周民族繁荣兴盛的前提。
公刘在部落内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族人共同选举部落头领,主要以农业为生,时或有人还粗通一些锻造的手艺,他们还懂得观察太阳的影子来辨别方向,用土地的干湿程度来辨别质量,这样一边累积粮食,一边操练武功,修缮兵器,扩大统治疆域。
几代之后,周民族人丁兴旺,军事力量也日益强大,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业。
国人在《大雅~公刘》中,用平实的史笔,如实地纪录了公刘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业绩。
比之《生民》,这部作品剔出了神话传说的原始痕迹,真正具有了史诗的特征。
此后又经过了约八、九代的时间,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的时代,周民族又举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从豳地来到了周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岐县一带,开始筹建家天下的周王朝。
古代文学——周民族的史诗
古代文学——周民族的史诗
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生民》生动地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奇非凡的诞生:后稷之母姜源踩了天帝的脚拇指印而怀孕,生下后稷,以为不祥便抛弃了他,但后稷得到了牛羊的哺乳、伐木工人的相救、大鸟的展翅掩护,竟神奇地活了下来,终于被留养。
接着写他对农艺的天赋才能,刚会爬行就能识别食物,稍大试种豆、谷、麻、麦、瓜等,庄稼经他手都长得非常丰美。
此诗颇富神话色彩,无异于一篇糅合神话传说的《后稷传》。
《公刘》描述了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迁豳的史迹,歌颂了他率领周人营建都邑、拓垦疆土的创业精神。
《绵》描述了周文王祖父古公亶(dan)父由豳迁歧的史迹,歌颂了周民族艰苦创业、由小到大,兴旺发达、绵延不绝的光荣历史。
《皇矣》主要歌颂了周文王征伐古密国和古崇国的武功;《大明》着重赞扬了武王伐商的辉煌胜利。
从《生民》到《大明》5篇作品,粗线条勾画出周民族发祥、创业、建国和兴盛的光辉史迹,无愧为周民族的英雄史诗。
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真正史诗屈指可数,因而《诗经大雅》中保存下来的这一组史诗就显得特别珍贵。
诗化的历史--《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
的 。 诚然 , 国 的 民族 史 诗 , 希 腊 的 荷 马 史 诗 相 我 和 比 , 模 井 不 宏 大 , 建 亦非 典 型完 美 。这 是 由 于 中 规 构
西 历 史 发 展 、 产 方 式 、 化 背 景 等 不 同 所 致 , 非 生 文 并
如黑 格 尔 所 说 中 国人 的 照 方 式 和 “ 教 观 点 都 关 宗
“ 适 宜 于 艺 术 表现 ” 结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 的
周 人 认 为他 们最 早 的 祖 先 是女 祖 , 叫姜 螈 ; 早 最 的男 祖 叫后 稷 , 这 位 女 祖 无 夫 而 生 的 。 ( 民) 是 生 这 首提 透 着 神 话 传 说 的 史 诗 所 记 载 的 姜 螈 履 帝 迹 怀
孕 、 夫 生 子 的 奇 迹 , 古 着 母 系 氏 族 社 会 婚 姻 杂 无 隐 交 、 始 野 音 、 其 母 不 知 其 父 的 史 实 。 从 古 书 记 载 原 知
马克 思 在< 政 治 经 济学 批 判 ) 言 ' < 导 中论述 艺术 和经 济 发展 不平 衡 时 , 曾把 神 话 、 谣 和历 史传 说 作 歌 为 史 诗 的必 要 条件 . 就 是 说 这 三 点 是 标 志 史诗 的 也 本质 要 素 。汉 民族 史 诗 虽不 像 其 他 民族 史 诗 那 样 百 科 全 书式 的鸿 篇 巨制 见 长 , 以单 篇 的有 重 点 的 却 形式 叙 述 民族 历 史 发 展 的 重 要 线 索 。 ( 民' ( 生 、 公 刘》 ( 》 《 、 绵 、 皇矣 》 ( 明》 几 篇先 周 英 雄 史 诗 较 全 、大 等 面 地记 述 了 周 族 起 源 、 徙 、 展 、 大 、 盛 的 历 迁 发 壮 鼎 史 , 然 它们 与 其 他 国 家 的史诗 有 别 , 基 本 上 具 备 虽 却 了史 诗 的性质 , 以说 是 史诗 的雏 形 。它 们从 题 材 、 可 主 题 , 内容 、 到 形式 都 相类 似 如果 我 们按 照 这些 诗 篇所 反 欧 的 时 间先 后 顺序 , 它 们贯 穿 起 来 , 把 就仿 佛
《诗经》中的颂诗与周以前赞颂传统的关系探析
《诗经》中的颂诗与周以前赞颂传统的关系探析作者:王立洲李平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摘要:《诗经》中的诗篇大部分作于周朝统治时期,这些诗篇中存在大量对先王、神灵、贤君等的颂美之作。
这些颂诗的出现与周以前的赞颂传统不无关系,却又在周朝这个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内涵。
本篇意在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诗经》文本的研究,分析《诗经》中的颂诗对周以前的赞颂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诗经》;赞颂传统;体现;超越一、周以前的赞颂传统首先,赞颂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民相信可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物化的造型符号以及语词来操纵和控制自然和“神秘力量”,原始巫术应用而生。
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是咒语,中国民歌《伊蓍氏蜡辞》就是先民希望万物秩序井然的最原始的咒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因果关系越来越明晰,上古先民看到咒语、巫术并不能得其所愿,原始人类法术思维崩塌,从而走向了神灵崇拜的极端。
人们在面对自然暴力时,开始通过献祭、颂扬等谄媚的手段来哄诱安抚不可捉摸的神灵。
原始的赞颂观念得以生发。
其次,赞颂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祭祀。
初民在原始赞颂观念下自发举行对神灵崇拜和赞颂的人祭活动。
正如恩格斯指出,在原始时代的初期,“野蛮的食人现象渐渐消失,只是作为宗教仪式或者魔法保留着”,这一历史阶段“盛行着以人当作祭品的风俗”。
考古发现,最早的人祭现象发生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子修建奠基仪式上的人头祭祀和将人埋入圆形窖穴来祭祀神灵或“地母”的活动。
可见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人祭,而考古活动中相继发现的祭祀遗址则说明在赞颂观念的影响下赞颂活动的主要形式即为祭祀,赞颂传统开始形成。
最后,赞颂对象除了神灵以外还有对英雄和祖先的赞颂。
远古先民在梦境中有时梦到去世的长者,他们有限的认知极易引发对灵魂和鬼神的想象,进而很容易滋生祖先崇拜的思想。
此外,随着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能力提高,人们对征服自然的英雄,比如治水的大禹、发明种植农业的黄帝等英雄大加赞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陈佳妮,女,江苏南通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吟诵于神坛前的历史诗经 周民族颂史诗探微陈佳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75)[摘 要] 本文以 诗经 中的 生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 大明 诸篇为对象,分析其内涵及与史实、史诗关系,和 颂史诗 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独特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颂史诗; 历史; 史诗; 生命意识; 人的觉醒; 王权神化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8)09-0085-02一、目的性的缺失 生民 诸篇与历史诗经 中的 生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 大明 ,吟咏周朝创建那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
历代的历史学家们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有一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这组诗中真实目的性的掩藏和缺失。
人们有目的的行为是促进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还要更深入地探究人的主体精神与历史发展规律之间的互动,从而给人类的发展提供借鉴。
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这组诗歌,它们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皇矣 云: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其怒,爰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实际上,密在今甘肃灵台西五十里的百里镇,地属周的后方。
并且 有证据表明,密国与此前周人所征服的所谓 戎狄 之类不同,大约是有着较高文化和相当程度的社会组织的部族。
[1]9于是,伐密就不仅是巩固了后方,也对其他有异心的国家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是以 天命 来取代人的目的,这在这组诗中显得尤为明显。
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 诗经 大雅 皇矣 )谓天帝让周文王讨伐崇国,这也是说词。
那么,伐崇的原因目的何在呢?表面上是崇侯虎与文王有宿怨。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闳夭之徒,乃求美女、文马等献之纣。
纣大说,得释,故曰: 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2]177-178深层原因,崇是周联系东南的要地。
后武王伐纣,南北会师于孟津,并以此为基点攻商京畿,才有可能。
另外,还是具有宗教、神权意义的地方,自古有 天(大)室 之称,占据了崇,也可以与自认为 我生不有命在天 [3]142的商纣在宗教意义上相互抗衡。
联系文王一生的攻伐,都是以 翦商 为奋斗目标的。
他本人是一位极富政治、军事谋略的 先王 ,与 诗经 中事事听命于天的文王判若两人。
其余 公刘 、 绵 诸篇,也有类似的掩藏目的性的状况。
正由于目的性的缺失,导致主体精神一定程度的沦丧和历史质感的抽离,所以它们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二、颂史诗概念的阐释 生民 诸篇与史诗 史诗 一词源于希腊文Epos ,原义是平话和故事。
亚里士多德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文艺学领域,他在 诗学 中指出史诗是 用叙述体和 格律 来模仿的艺术 ,其情节 也应按照戏剧的原则来安排,环绕着一个单一的完整的行动,有头、有中段、有尾 ,并强调 史诗诗人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否则就不是模仿者了 [4]54。
黑格尔特别指出史诗是 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 ,本质上属于 从浑沌状态中醒觉过来 民族信仰和个人信仰 [5]108-109又还没有分裂的过渡时代。
马克思进而探究史诗的必要条件是歌谣、传说和神话[6]220-221。
综合以上观点,西方 史诗 概念的要旨:首先它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叙事诗,注重客观性和具体性;其次它产生的时代必然是人类从蒙昧走向认识自身、认识历史的过渡阶段;再次它要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最后它必须要以宏大的长篇结构来塑造个性色彩鲜明的著名英雄形象,从而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古代传说。
对比以上几点, 生民 诸诗难算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史诗。
这组诗歌虽然属于叙事诗,但却并不注重曲折的情节和事件的完整性,且辄穿插入诗人热情的歌颂或是严肃的训诫,从而使得本该是客观的历史叙事中处处活跃着诗人的身影。
公刘 的每一章均以 笃公刘! 的感叹引起全章,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浓郁的情感氛围。
这组诗歌的产生时代虽众说纷纭,但是公认它们的出现都不会晚于西周。
西周无疑是处于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只不过稍稍有些早熟罢了。
85 语文学刊 2008年第9期正是由于早熟,这组诗歌中难觅神话的踪影,只有 生民 一篇还残留着神话传说的色彩,取神话而代之的是这组诗歌中浓郁的道德和宗教气息, 怀明德 而 令闻不已 的周族始祖克配天命、受命而得天下,诗人所要熔铸入诗歌的思想,是远非神话所能胜任的,因此神话的消解也就在所难免。
生民 诸诗本身的规模也远非如其所描绘的历史那般宏伟。
生民 8章72句, 公刘 6章60句, 绵 9章53句, 皇矣 8章96句, 大明 7章56句。
比之于古希腊荷马史诗那两万多行的宏篇巨制, 独是各成片断,未为长篇,相形之下,不免减色 [7]118,与史诗概念中的 长篇 、 结构宏大 也明显相抵牾。
活跃于史诗中并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些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生民 诸篇中也有英雄的身影,如后稷、公刘、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但是他们的形象却十分模糊,没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几乎成了道德的化身。
他们首先是作为周民族发展历程上为本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而被写入诗篇的,也因此诗中广大群众的形象显得生动。
参照西方的史诗界定,再与史诗典范 荷马史诗进行对比,笔者认为 生民 诸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是 颂史诗 。
廖群曾提到 颂史诗 这个概念。
她从诗与歌分属造型艺术与音乐出发,依据黑格尔对 史诗 客观性的界定和 诗经 配乐演唱的事实及祭祖功能对其抒情性的要求,得出史诗属于诗而 生民 诸诗属于歌的结论。
该组诗歌虽然反映一定的史迹,也应有 史 之称,但其歌颂先王先公兼顾作为吟诵于神坛前的祭祖诗 性质也不容忽视,故而命名为 颂史诗 较妥[8]89-105。
三、王权的神化和人的发现 颂史诗的独特价值和意蕴纵观从 生民 至 大明 这组颂史诗,不难发现诗中宗教的色彩一篇比一篇浓厚。
在早期的后稷、公刘、古公亶父,诗人用热情洋溢的笔调推出周人祖先面对自然界雄伟高大的身影,而一旦涉及太王实始翦商,文王、武王东征西伐、一举克商。
上帝 便出现了,它居于神界的中心,而先祖之所以为后人祭颂,就是因为他们德配天命,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从而开创周朝,领有天下。
此与殷商时期的神灵观念迥然有别。
徐旭生教授指出的,商人的神是族群专有的守护神,而不是对所有族群都一视同仁的超氏族神[9]230-238。
因为这一点,商王才会自认为得天独厚、有恃无恐,却在牧野之战中溃不成军。
当 小邦周 面对胜利背后神意的不可捉摸,怎能不有一丝疑惑和恐惧?何况胜利之后他们向世人尤其是商遗民解释商周变革,从而为新政权确立合法性。
于是,在神圣盛大的祭祖场合,在对先祖历史赞述的颂史诗中熔铸入新的天命观对于神化并巩固王权自是意义重大的。
借神立法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于是,颂史诗中才会出现那样一位上帝,被称为 天 。
灵界的祖先保佑世间的子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作为自然神的 天 ,却与其崇拜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天然性的联系。
这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神灵对人世的庇佑,不再像祖先神那样是无条件的了。
[10]238那么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德。
因为商纣王的失德,才使得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 大明 );也正因为文王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知不识,顺帝之则 ( 皇矣 ),才使得上帝 乃眷西故,此维与宅 ( 皇矣 ) 保佑命尔,燮伐大商 ( 大明 )按照这样的逻辑,周族祖先之所以能够获得天下,是天所赋予,那么这种统治的合理性就是不容置疑的了,并且也就具有一定的神性。
且不说后稷与生俱来的神性,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 文王 ),死后也能在帝的左右。
文王的婚姻既是 天命 、 天作之合 ,那么婚姻的结晶 武王,岂不亦是上应天命而生的?正是在先祖的神化过程中,王权也随之被神化。
于是, 宗教性的稽古溯源,从英雄祖先的伟大时代和光荣业绩中汲取力量,寻找典范,获得某种现存秩序的神圣证明。
[11]260然而这组颂史诗既产生于西周这一从神到人的过渡阶段,那么其中必然会包含着人性的光芒。
即使是在那些上帝居于主导地位的诗篇中,周人也认识到天命不仅是上帝的主观意志,强调天命眷顾和人为努力的一致性,力求将德行与天命相结合。
另一方面当庄严的吟诵响起在神坛的那一刻,每一个参与祭祀的家族成员在怀念共同的祖先、回忆共同的历史时心中都会激荡起一份浓得化不开的血亲之情。
借助于这样一种特殊气氛,尘世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也就获得超现实的制约力。
于是,表面上是献给祖先神灵的颂史诗实际上却是洋溢着对现世的关怀,张扬着 人的觉醒 的生命意识。
它记载着一个民族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虽然踉跄但绝不后退的步伐。
正是在这样一个精神的维度上,颂史诗才展现它独特的价值和意蕴,成为华夏文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传世珍宝。
注 释关于 生民 诸诗为祭祖诗,孙作云先生的 论二雅 (见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中华书局,1966:347 358)从诗作本身、诗篇排序、作者与 鲁颂 商颂 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长篇论证,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1]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M].齐鲁书社,2004.[2]韩兆琦.史记笺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黄侃.尚书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5](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6]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7]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廖群.诗经与中国文化[M].东方红书社,1997.[9]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东方出版社,1997.[11]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 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6古文观止 陈佳妮/吟诵于神坛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