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创世史诗—《诗经》
解读中国古代史诗诗经
解读中国古代史诗诗经中国古代史诗《诗经》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作品,它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政治斗争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诗经》进行深入解读,从其创作背景、文学特点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创作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一千多首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民间长短歌辞。
它的创作背景主要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制度转变的过程。
《诗经》的创作背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政治斗争激烈。
西周末年,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各诸侯国开始争夺权力。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歌辞,如《齐鲁之民》、《国风·周南·桃夭》等,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其次,民族融合时期。
《诗经》的创作背景正是中国民族的融合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诗经》中的歌辞多样,内容包括民间婚嫁、田园美景、节令乐庆等,这正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所带来的表现。
最后,宗教祭祀的重要性。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祭祀活动的歌辞,如《周颂·清庙》、《小雅·鱼丈》等,这些歌辞充分展示了当时宗教祭祀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社会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
二、文学特点《诗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式简洁明了。
《诗经》的诗歌形式以“风”、“雅”为主,其中“风”是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人民的真实感受;“雅”则是贵族阶层的诗歌形式,用来表达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这两种形式都以简洁、抒情的方式表达,没有繁琐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
其次,情感真挚自然。
《诗经》的创作风格非常质朴自然,表达的情感真实动人。
作者通过对自然、对人情的描写,展示了深情厚意的一面。
无论是表达爱情的《国风·周南·关雎》,还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国风·秦风·归有光》,情感都流露出真挚和动人之处。
中华文化的瑰宝:《诗经》的价值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的瑰宝:《诗经》的价值和影响力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
它由305篇诗歌组成,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数百年间的历史、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以及民生百态。
《诗经》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历史的发展,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艺术价值1. 语言艺术:《诗经》以简洁、明快、饱含感情而脍炙人口的语言形式为特点。
它运用对仗、押韵等技巧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
2. 音乐艺术:每一首《诗经》都有指定的曲调,在演唱时能够配合相应的音乐,形成完整而动听的艺术作品。
在演唱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美学价值:《诗经》中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人情世故为主题,其意境深远、含蓄而富有感染力。
它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大千世界的美与哀,折射出人类文明共通的精神追求。
历史价值1. 史书补充:《诗经》记载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帮助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
2. 周礼文明:由于《诗经》是在周室建立早期创作和传唱的,其中许多篇章反映了周朝社会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内容,也提供了对周代文明发展的一种见证。
3. 文化传承:《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演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道德观念、思想形态等精华,对于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影响力1. 建立价值观念:《诗经》中反映的美德、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塑造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成为后代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文化符号传承:《诗经》中的许多篇章被广泛运用于祭祀、婚嫁等重大仪式,并且在传统文化中持续发挥着吉祥、美好的象征作用。
3. 国际交流与传播:《诗经》虽然最早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流传,但随着历史演变逐渐成为文学形式。
它也成为中国文化交流与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使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到中国古典文化。
《诗经》: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经》:古代文学的瑰宝引言《诗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
自从公元前11世纪东周初期出现,《诗经》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收录了305篇(或者零星碎片)古代诗歌作品。
背景和起源《诗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歌谣和乐府体老百姓创作成果的集合。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农耕生活以及人们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起初,《诗经》并没有统一编纂,而是由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创作而成。
后来,在西周晚期推行礼乐制度时,《诗经》逐渐正式记录下来,并在春秋战国时期进行整理和编辑。
内容和特点《诗经》包含了四个部分:风、雅、颂和小雅。
风主要描绘了周王朝前期各地百姓生活的景象和感受;雅则是以礼仪乐府为主,描绘了上层社会的宴会、祭祀和婚嫁等场景;颂则赞美了以周公为代表的贤臣和圣人;小雅则是对风格稍有变化的篇章。
《诗经》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诗歌传统上的韵律,如骈文体和平水韵等。
它具有浓郁的音乐性,一些篇章中还有音律、奏琴等记载,这也使得《诗经》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影响《诗经》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直到现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诗经》通过内容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思想感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其次,《诗经》积极倡导“君子爱民”的思想,在道德伦理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历代文人学士所推崇。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作品也被后来的文人引用、模仿或改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不少诗歌已经成为镇宅之宝,被广泛传唱并列入国内外教材。
结论《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真实地展现古代社会和人们情感为主要特点。
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直到现代依然被视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文学还是音乐的角度来看,《诗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经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
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
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
“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
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
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
中华民族的创世史诗—《诗经》
话说,《国风》就是各地的地方民歌。
这似乎能让我们想象到:《诗》很像最古老的社
《国风》共有160篇诗歌,占《诗经》总诗歌数的
会媒体,在发挥着某种作用。正是由于这三个目的或
一半还多,可见删修《诗经》的孔子是十分重视民间诗
者叫三种需求,使流传于民间和王公贵族中的诗歌汇
歌的。
集起来。反过来,这种汇集又推动了语言文字的完善
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书于春秋末
说,传至孔子之时,尚有3000余篇诗歌。按照孔子认
期的《诗经》就是例证之一。
《雅》:是《诗经》中诗歌的第二部分。“雅”是什 么含意呢?雅是周天子地域的音乐,是正统乐声,其所 配的诗,大都是讲国政兴衰的。用今天的话讲,就是 严肃、正统的诗歌。
《雅》共有105篇诗歌,又分为《小雅》、《大雅》。 《小雅》诗歌74篇,《大雅》诗歌31篇。诗歌中描述的 政事有大事、小事,描述一般政事的诗歌为《小雅》, 描述国家大事的为《大雅》。《小雅》为“燕飨之乐”, 就是赏赐、宴会时使用的音乐;《大雅》为“会朝之 乐”,就是会见贵宾、上朝议事时使用的音乐。一般地 说,《小雅》诗歌演奏起来欢快愉悦,而《大雅》诗歌 演奏起来肃穆庄重。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有关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有关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诗经的简介篇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化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共收集了汉代周朝以来的约三百首诗歌,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内容生动、具有民间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也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二、风
《风》是《诗经》中的主要篇目之一,收录了风俗民情、田园生活、男女爱情、宗教信仰、人际交往等多种主题,诗句含蓄抒情,质朴淳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
其中,像《蒹葭》、《关雎》、《桃夭》等篇目在当时已经广泛传唱于民间,至今仍是经典。
三、雅
《雅》收录的是以宗庙、祭祀为主题的诗歌,反映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建国开基、爱国情怀等方面。
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受到了后世很多文人士子的推崇。
例如《卫风》、《郑风》等篇目,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热爱之情,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颂
《颂》是《诗经》中最为宏伟、表现最为深奥,其中的《大雅》、《小雅》又是《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们大都是由贵族和周王室的高级官员所撰写的,内容取材广泛,包括了祖先崇拜、周王室的历史和威望、以及对古代人物的赞颂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大雅》的篇目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民歌雅颂最高峰,至今在音乐、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总结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它广泛地记录了周代以来的历史、文化、人民生活背景等方面,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被誉为“文化之源”、“历史之魂”、“情感之精华”,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着高度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经》是什么
《诗经》是什么《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体例分类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关于诗经的简介
关于诗经的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等。
“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在古代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两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构成了《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同时,还常用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诗歌可以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吟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2)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3)《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4)《诗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首、儒家“六艺”之一。
诗经介绍详细资料
诗经介绍详细资料《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以下是《诗经》的详细介绍:1. 概述《诗经》又称《诗三百》、《诗四百》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它收录了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包括了帝王、贵族、庶民的各种题材。
2. 作者与时代《诗经》的诗歌涉及了多个时代和作者,主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指周代初期的诗歌,雅是指周代中期的诗歌,颂是指周代晚期的诗歌。
作者包括了许多贵族、君王、以及庶民百姓。
其中以《风》的歌谣最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
3. 体裁和内容3.1 风风是《诗经》中最早的部分,共分为《小雅》和《大雅》两类。
它们主要描绘了周代初期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各种感情和人生观。
3.2 雅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内容较为庄重,描绘了周代中期的社会生活,主要以颂扬封建礼仪、歌颂君主为主。
3.3 颂颂是《诗经》中的最后一部分,共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这部分歌颂了周王朝的统治,以及周代晚期的社会风貌。
4. 文学价值4.1 语言艺术《诗经》中的诗歌以豪放、清新、简练的语言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它的语言艺术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
4.2 历史文化价值《诗经》通过歌颂、抒发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制度、军事风貌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5. 经典地位5.1 儒家经典在儒家思想中,《诗经》具有特殊的地位。
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孟子》等多次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强调了礼仪、仁爱、忠孝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5.2 音乐教材《诗经》的一部分诗歌曾被选为古代音乐教材,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6. 翻译与研究6.1 翻译《诗经》自古以来被多次翻译成各种文字,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英文、法文、德文等版本的翻译为西方学者研究《诗经》提供了参考。
6.2 研究对《诗经》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
诗经相关知识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相关知识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经》简介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
是最早的一部诗歌(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但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功。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
前后大约500年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6、《诗经》的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
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
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1、周部族的.史诗。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概论《诗经》及其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堪称中国文学的起源。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唐代以前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诗经》的背景与特点、作者与流传以及其艺术成就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经》的背景与特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周朝。
它是由多位作者创作而成,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诗经》以叙事诗和赋诗为主,表现了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婚姻制度、政治格局等方面。
特点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这使得《诗经》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诗经》的作者与流传《诗经》的作者较为复杂,多位诗人参与其中。
其中最早的诗章为文王、武王的父亲所作,后来的大部分则是由当时的君主、贵族以及一些知名文人所写。
这些作者将自己对社会生活、政治事务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受融入到诗歌之中。
这些诗歌经过多次传抄、整理,并最终集结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诗经》。
《诗经》的流传几经变迁。
最早的版本是在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纸质版本。
在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对《诗经》进行过注释、评点与整理,使得它的版本形态更加丰富。
《诗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与经典之作。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典范之一。
首先,《诗经》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音乐和韵律的表现。
每篇诗歌都有其特定的音律,通过适宜的唱腔和韵律节奏,将情感与意义淋漓尽致地传递给读者。
其次,《诗经》在内容上注重情感与形象的描绘。
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刻画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着力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浑朴。
再次,《诗经》在思想内涵上非常丰富,它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关于命运、爱情、礼仪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丰富多样的思想内涵使得《诗经》成为了后世文人研究的对象。
国学讲座之一:《诗经》简介
国学讲座之一:《诗经》简介国学文化圈2017-08-10【“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编成于春秋时代。
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
本称《诗》,据传曾经孔子删削、整理。
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将它奉为经典,作为政治教科书,故称《诗经》。
共三百零五首,因举其成数,通言“三百”,后亦用作《诗经》的代称。
汉代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人申培公所传的称“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称“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的称“韩诗”,后人合称它们为“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三家诗”在西汉时都立于学官,魏、晋以后逐渐衰亡。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的《诗》,称“毛诗”,为古文诗学。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
魏、晋以来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
“毛诗”各篇之前都有解释诗之主题的文字,称作“小序”;首篇《关睢》的小序之后,则有概括全部《诗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颂》是统治阶级祭祀祖先、天地的宗庙祭祀乐歌,是祷告祈福、歌功颂德之作,共四十篇,分《周颂》(周初统治者用于祭祀的诗歌)、《鲁颂》(西周末至春秋初鲁国的作品)、《商颂》(西周末至春秋初宋国的作品)。
《雅》一百零五篇,分《大雅》、《小雅》。
《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从后稷以至武王、宣王等人的功绩,是周民族的叙事性史诗。
《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
其内容,有的属宴会诗,但较多的是指斥朝政阙失、反映政治丧乱的诗;有的表现了周王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
《风》,即《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幽风》等,称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其中《周南》、《召南》大抵采自今陕西、河南、湖北之间的民歌,后世称为“二南”。
诗经简介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成书过程折叠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折叠产生年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简单介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简单介绍示例文章篇一:《诗经》呀,那可真是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呢!我跟你们说啊,《诗经》是咱们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就像一个装满了宝贝的大盒子,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这里面的诗可多啦,一共有三百多篇呢。
这些诗是从哪儿来的呀?那可是来自很久很久以前,是好多好多人一起创作的。
有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变成了诗。
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里,突然有了个很有趣的想法,就想赶紧告诉别人一样。
还有那些有学问的人,他们也写了好多诗在里面。
《诗经》里的诗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呢。
有“风”“雅”“颂”。
这个“风”啊,就像是一阵吹遍大地的风,它包含了好多地方的民歌。
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不同地方的小朋友说话有不同的口音一样。
比如说,有的地方的民歌听起来特别欢快,就像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那是因为那个地方的人们生活得很幸福,他们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而有的地方的民歌呢,有点忧伤,就像下雨天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感觉,可能是那个地方的人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像庄稼收成不好之类的。
“雅”又是什么呢?“雅”就像是在一个很庄重的大厅里演奏的音乐。
它里面的诗呀,比较讲究,写的内容很多是关于贵族的生活,或者是一些比较正式的事情。
就好像我们学校里举行很隆重的活动时,那种很有仪式感的感觉。
这里面的诗用词就比“风”里面的要复杂一些,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们写的作文比我们写的更有文采一样。
再说说“颂”吧。
“颂”就像是在寺庙里唱的那种庄严的歌。
它主要是用来祭祀祖先啊,歌颂神灵的。
想象一下,一群人穿着很庄重的衣服,在一个很大的祭祀场地,很严肃地念着这些诗,那场面肯定很壮观。
《诗经》里的诗写了好多好多的东西呢。
有写爱情的,哎呀,那些写爱情的诗可美好了。
就像有一首诗里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们看,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朋友,就很想和他做朋友一样。
那个君子看到了美丽的淑女,心里就很喜欢她。
诗经主要内容介绍
诗经主要内容介绍诗经主要内容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主要内容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内容包括: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唐抄本诗经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诗经》的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诗经 史诗
诗经史诗一、概述1.1 什么是诗经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集合。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古代诗歌的总称,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
诗经是汉代学者所编纂的汇集了许多早期诗歌的一部文集,其中包括了《国风》、《魏风》、《邶风》、《唐风》、《秦风》等五个部分。
1.2 什么是史诗史诗,是一种具有叙事性质的长篇诗歌,通常以宏大的叙事结构,描述英雄人物的伟业和历史事件的发展。
史诗通常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形式。
二、诗经:史诗的渊源2.1 诗经的创作背景诗经反映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面镜子。
在古代,诗经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它们以打油诗、世情骚体、地方谣曲等形式出现,早期的诗经多是国家元首或首领的赞美之辞,是表达君王政治主张、统一思想的重要工具。
2.2 诗经与史诗的共性诗经与史诗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使用了诗歌的形式进行叙事,以抒发情感、传递信息。
其次,它们都具有宏大的叙事结构,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伟业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诗经中的史诗元素3.1 史实的记录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是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存在。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描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国风·唐风·葛覃》中描写了唐代的农业生产状况等等。
3.2 女性形象的展示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英雄气概的女性形象。
比如《国风·秦风·蒹葭》中的蒹葭姑娘,她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展现了女性的勇气和智慧。
3.3 英雄人物的赞美诗经中也描绘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伟业和感人故事。
比如《国风·邶风·硕鼠》中讲述了硕鼠抱柱的故事,以及《国风·郑风·蝴蝶》中描绘了蝴蝶为国家飞行的壮举。
3.4 社会风俗的描写诗经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风俗描写,比如婚礼、丧葬、农耕等等。
诗经的由来,发展历程,诗序
诗经的由来,发展历程,诗序
《诗经的由来、发展历程与诗序》。
诗经,又称《诗经》、《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据传说,诗经最早是由周朝的文王
和武王所编纂,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和整理,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
所熟知的《诗经》。
《诗经》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秦时期和汉唐以后
的传世时期。
先秦时期,《诗经》主要是由各个国家的贵族和士人
所创作的诗歌组成,它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风俗习惯、生活风貌
等方方面面。
这些诗歌多以民间的语言和形式表达,深受人民喜爱。
而在汉唐以后的传世时期,《诗经》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奉为经典,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序,是对《诗经》中每篇诗歌的简短介绍和评价。
诗
序的写作,大多是由后人所作,它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地描述了
每篇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为读者提供了解诗歌背景和理
解诗歌内涵的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诗序更是为读者提供了解诗歌内涵和背景的重要指引,使得这部经典之作更加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创世史诗—《诗经》
作者:李荣胜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5年第08期
“附庸风雅”这个成语已经成了今人的常用口头语。
在《现代汉语辞典》里,“附庸风雅”是这样解释的:“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的文化活动。
”显然,这个成语具有强烈的嘲讽和贬意。
但这样的解释仅仅告诉人们这个成语的意义,如果有人刨根问底,“附庸风雅”这4个字到底都指的是什么?那就不得不从中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诗经》谈起。
《诗经》是怎么形成的
《诗经》中收录的诗歌,大约是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的500年间留存下来的。
我们从《汉书》中发现,上古时代天子和各诸侯国都设有采诗官(这一设置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专门负责从乡间街邑乃至王公大臣处采集人们口口相传的诗歌,然后层层上送直至朝廷。
目的何在呢?目的有三个:
一则经朝廷专门的乐师整理后,由周天子批准给各诸侯国,可以演唱供人娱乐,教化人心;
二则天子、诸侯通过这些诗歌的内容“观民风”、“知天下”,可以了解民情,巩固统治;
三则通过诗的收集、整理,尔后传唱四方,可以上下沟通,教化天下。
这似乎能让我们想象到:《诗》很像最古老的社会媒体,在发挥着某种作用。
正是由于这三个目的或者叫三种需求,使流传于民间和王公贵族中的诗歌汇集起来。
反过来,这种汇集又推动了语言文字的完善和诗歌的教化普及。
这样汇集起来的诗歌应该是大量的,可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诗经》为什么只保存了305篇诗歌呢?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传至孔子之时,尚有3000余篇诗歌。
按照孔子认定的取舍标准,选取了305篇,并且逐一弹奏吟唱,以统一音律。
孔子以这305篇诗歌来教授自己儿子和3000弟子。
从此,这些上古诗歌便得以在民间传播开来。
孔子汇集的这305篇诗歌,在当时就叫《诗》,或称《诗三百》,并没有人叫《诗经》。
真正获得经典地位,是经历了秦代焚书、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才有了《诗经》这个名字,成为官学的必读书。
尽管《诗经》被奉为儒家经典,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庄子、晏子等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数量不同地引用了《诗经》的词句。
这充分说明,作为中国文化源头之
一的《诗经》,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形成,而且也滋润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这是《诗经》的又一伟大之处。
风、雅、颂是对诗歌的分类
《诗经》一书按收入的305篇诗歌内容分类,分成了《风》、《雅》、《颂》三部分。
《风》:也称为《国风》,是《诗经》中诗歌的第一部分。
“国风”的含意是什么呢?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个很精辟的解释:所谓国,就是周天子封给各位诸侯的疆域;所谓风,就是民间传唱的诗歌。
按今天的话说,《国风》就是各地的地方民歌。
《国风》共有160篇诗歌,占《诗经》总诗歌数的一半还多,可见删修《诗经》的孔子是十分重视民间诗歌的。
《国风》中的诗歌来自15个不同的地域,这些地域大多是诸侯国,因此也称“十五国风”,包括了西起甘肃东部,东到山东,北达河北,南至湖北的整个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因此,我们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诗经》就是例证之一。
《雅》:是《诗经》中诗歌的第二部分。
“雅”是什么含意呢?雅是周天子地域的音乐,是正统乐声,其所配的诗,大都是讲国政兴衰的。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严肃、正统的诗歌。
《雅》共有105篇诗歌,又分为《小雅》、《大雅》。
《小雅》诗歌74篇,《大雅》诗歌31篇。
诗歌中描述的政事有大事、小事,描述一般政事的诗歌为《小雅》,描述国家大事的为《大雅》。
《小雅》为“燕飨之乐”,就是赏赐、宴会时使用的音乐;《大雅》为“会朝之乐”,就是会见贵宾、上朝议事时使用的音乐。
一般地说,《小雅》诗歌演奏起来欢快愉悦,而《大雅》诗歌演奏起来肃穆庄重。
《颂》:是《诗经》中诗歌的第三部分。
“颂”是什么含意呢?颂就是在祖宗庙堂祭祀时奏唱的诗歌。
奏唱这些诗歌时,大都伴有音乐和舞蹈。
《颂》共有40篇诗歌。
另外,《诗经》的每篇诗歌前面,都有几十个字解释诗歌的主题,被后人称为《小序》。
在全书前,有一篇几百字的长序,对诗的性质、作用进行了论述,后人称之为《大序》。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回答本节开始提到的“附庸风雅”刨根问底的解释了。
“附庸”原指春秋时期依附于诸侯大国的小国,有依傍、追随的意思;“风雅”则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等诗篇,也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所以“附庸风雅”可以具体地解释为:依靠能说上几句高雅的诗篇来抬高自己、表现自己。
这样当然就具有很强的嘲讽和贬意了。
《诗经》之纯—思无邪
《诗经》涵盖了自周初至春秋五、六百年间的史实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自然风貌,以及各阶层人士的喜怒哀乐,内容极为丰富。
首先,《诗经》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态和悲喜人生。
其次,《诗经》讽刺了昏暗不公的社会现状。
同时,《诗经》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特别应该指出,《诗经》蕴涵了“大一统”思想。
“溥(音:p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表达了普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统一于周王朝,尽管分封的诸侯国各据一方土地,但都是周天子的臣民。
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就是后来儒家学说中“大一统”观念的源头,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我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
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然,《诗经》中还有不少描绘上古社会各个阶层纯真爱情诗篇。
这些爱情诗歌,大都在《国风》中。
其内容几乎涉及到爱情婚姻中的所有问题。
有描写女子盼望男子求婚的,如《国风·召南·摽(音:biào)有梅》等;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国风·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麇(音:jūn)》等;有描写男女相思的,如《国风·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成语就出自这首诗;有描写女子被遗弃后身心痛苦的,如《国风·邶风·谷风》、《国风·卫风·氓》等等。
可以说,《国风》是周代社会爱情婚姻的全景画卷。
孔子对《诗经》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说:“《诗》这本书有300多篇,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就是思想纯正而没有邪念。
”应该说,“思无邪”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一个人类文明观念。
如果人们真的做到了“思想纯正而没有邪念”的“思无邪”,那么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关系将会多么和谐、幸福与美满。
但是,看看今天我们周围的现实吧—“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一些男女恋爱中最看重的当代“三大件”,把爱情物质化,不能叫“思无邪”;还有一些青年男女喊出:“不求天长地久,只要今天拥有”,把爱情变成了“一夜情”,也不能叫“思无邪”;有家室的男人在外面寻花问柳,甚至“包二奶”,把婚姻当围城去突破,更不能叫“思无邪”;如此等等。
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2500多年前孔子“思无邪”的观念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对于男女爱情婚姻关系,仍然具有常青的意义。
正是由于儒学具有导引中国先民走向文明的作用,因而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才如此重视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