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c727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e.png)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国内主要的债券市场之一,由于规模庞大、交易活跃,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首先,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方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信用较差的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投资者需要审慎评估发行方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因信用违约而遭受损失。
其次,流动性风险是指在交易时,无法快速以合理价格买卖债券的风险。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于某些债券的交易量较小,或者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的流动性不足。
投资者在需要变现债券时,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买卖价差或者无法及时成交的情况。
最后,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波动导致债券价格变动的风险。
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债券价格会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跌,反之亦然。
投资者在持有债券时需要考虑到持有期间的利率变动对其投资收益的影响。
总之,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分散投资、增加交易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292e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8.png)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前言: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
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扩大信贷、补充长期资金、优化资金配置等作用。
本文将运用SCP分析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分析。
产业结构(Structure):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
首先,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各参与主体之间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进行买卖交易等方式展开竞争。
再次,市场基础设施健全,包括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债券交易系统等。
总体而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较为完善,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行为(Conduct):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都遵守市场规则,进行合法合规的行为。
首先,发行方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则发行债券,并披露相关信息。
其次,投资者会进行债券的评估,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买卖交易。
再次,市场中不存在严重的操纵行为,各参与主体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为原则。
总体来看,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都能维护市场秩序和参与者的权益。
绩效(Performance):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绩效表现较好。
首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更加丰富,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其次,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交易活跃度高,价格发现功能有效。
再次,市场利率和信用风险的传导效应良好,能有效反映市场信息。
总体而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绩效良好,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效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从SCP分析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较为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符合规则,市场绩效表现良好。
然而,也需要注意,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
补充内容:1. 市场结构的优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参与主体和竞争程度较高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不同的金融机构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投资需求,通过参与债券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4c481f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5.png)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和参与者的日益增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结构的不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市场结构仍未完全建立。
当前,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较低。
此外,市场中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市场的集中度较低。
对策:引导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二、市场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市场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且信用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存在疑问,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对策:加大在市场风险评估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三、市场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仍然较低,市场变现难度较大。
这与市场规模和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
大量的长期资金流入市场,但市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市场流动性的短缺。
对策:推进市场化债务重组,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市场流动性的渠道,提高市场容量,并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四、市场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反欺诈、反洗钱等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市场监管和维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对策: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建立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提升市场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0b0f76e45c3b3567ec8ba4.png)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篇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1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系尚未完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
1.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20XX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1.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
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
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
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
场内市场为XX证券交易所和XX证券交易所,实行报单驱动交易方式。
主要交易品种有国债、一般企业债和可转换公司债。
1.3银行的“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在国有银行还没有真正转变为商业银行的情况下,拖欠银行贷款所可能受到的惩罚并不是很重,况且银行为追求账面利益最大化,可以对还不了贷款的企业继续贷款,使该企业通过归还旧的贷款和利息等种种方式实现账面盈利。
基于此,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无论是在借款还是还款条件上,其预算约束都远远小于发行企业债券直接面对广大债权人的硬约束。
这样,企业获得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就比发行债券还本付息的压力要小得多。
1.4相对于股票而言国债交易不活跃,市场流动性差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展比较缓慢,致使二级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交易所挂牌交易数量不多,场外交易也不发达。
浅谈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
![浅谈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dd51c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f.png)
浅谈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通过在开放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国债等政府债券,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和经济运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当央行通过购买债券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时,银行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取固定利息收入。
这将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买盘,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
反之,央行通过售出债券收回流动性时,银行体系的资金供应减少,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卖盘增加,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还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债券时,实际上是向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支持,增强了其信用风险容忍度。
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降低其发债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
相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售出债券时,减少了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降低了其信用风险容忍度。
这将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增加其发债的成本,使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债的动力减弱。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行为往往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频率、规模、目标等方面的调整,向市场传递着一种货币政策的预期信号。
央行通过购买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时,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利率下行的预期增强,债券价格上涨。
反之,央行通过售出债券收回流动性时,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相对紧缩,利率上升的预期增强,债券价格下跌。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心理和市场预期产生重要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还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购买和销售行为,直接参与市场上的债券交易,引导市场定价和流动性。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94d7c3195f312b3169a598.png)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将极大的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特别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城商行,流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到机构的稳健发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金融市场的稳定。
鉴于银行的行业特点,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永远课题。
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为满足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所需要储备的现金以及可随时变现的资产,是金融机构以合理成本来满足其现金支取和债务偿付的能力。
自从贷款利率管制在2013年年中取消之后,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成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键一跳,而利率市场化这个大环境对于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本文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因素来源大致划分为内部因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三类。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分析这三类影响因素各自的特点。
首先,内部因素侧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和管理, 是相对微观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 银行流动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与负债结构、表外业务发展以及流动性管理水平等因素。
通常说来, 不同的业务模式下, 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特征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从微观角度考察银行流动性, 还应关注其他风险的转化问题。
在实践中, 多数流动性危机都是由其他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或声誉风险等) 引发的, 是银行综合经营管理失败在流动性上的反映。
其次,货币政策因素侧重的是基础货币供给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操作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是相对宏观的视角。
对银行间的交易来说, 可用于清偿和使用的资金, 并非一般社会意义上的货币( 如或M2 ) , 而仅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即基础货币) 。
在这个意义上, 如果把银行业看作一个整体, 影响其流动性松紧状况最重要和直接的因素, 无疑就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机制及其货币政策操作。
最后,除以上两大方面外, 宏观经济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 经济增长速度会直接影响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 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会影响银行储蓄资金来源和稳定性等, 因而都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间接的影响。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ecaf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7.png)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首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相对较小,流动性不够充裕。
这导致非金融企业在债务融资时选择有限,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因此,应该通过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推动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开放更多的债券品种,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其次,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涉及到的风险较大,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提高债券市场的信誉。
因此,应该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管,完善风险评估、风险缓释和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监管,加大对企业的披露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再次,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障碍。
首先,我国的债券市场法律框架体系相对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因此,应该加快完善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还应该和完善相关的市场制度,推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建立健全的债券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最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过程中,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质量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防止信用评级失灵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方面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完善。
通过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对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监管;完善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作用,满足非金融企业多样化的债务融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流动性研究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流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9efcc6da38376bae1fae0d.png)
也 持有 同样 的观 点 ,并 对 美 国 股票 市场 的整 体 流 动 性
进 行实 证 研 究 ,发 现 长 、短期 利 率对 市 场 流 动 性 也 有 着 显著 影 响 。还 有 学 者 以市 场具 体 债 券 品 种 为分 析 对 象 ,考 察 不 同债 券 的流 动 性 影 响 因 素 .如 S g t ua o和 Asn(9 9对 美 国债 券 市 场 上 的 同 债 、金 融 债 和 公 司 a i1 9 ) 债 进 行 分 析 .发 现交 易量 对 i种 债 券 的 流 动 性 均 有 正 向影 响 ,但不 同类 型 债 券还 有 着 不 同的 影 响 因素 。 国 内有 关 市 场 流 动性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股 票 市 场 上 ,对 于 债 券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以 及 影 响 因 素 探 讨 较 少 顾 纪生 (0 2 采 用 定 性 方 法 定 义 流 动 性 ,描 述 其 影 响 20)
二 、相 关 文 献 回顾
因素 ,并 给 出政 策 建 议 ;朱 世 武 (04以 圉 债 为 代 表 , 20 )
对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的 流动 性 进 行 分 析 ,发 现平 均 每笔
交 易 量 、风 险 、剩 余 期 限和 发 行 规 模 对 市 场 流动 性 均 有 显 著 影 响 ,且 市场 流动 性 无 周 内效 应 ,但 当 时做 市
消 了做 市 商最 大 报 价 价 差 的 限 制 ,使 得 做 市 商 的报 价 反 映 了 自身 的真 实 风 险 态 度 和 做 市 意愿 .对 市 场 研 究 具 有 较 高 的参 考 价 值 根 据 国外 学 者 对 债 券 市 场 流 动 性 的 研 究 ,买 卖 价 差 很 好地 反 映 了市 场 的 流 动性 .因此 本 文 重 点 关 注 银 行 问债 券 市 场 的 紧 度( g tes.选 取 买卖 价 差 作 为 t hn s) i 流 动 性 的 度量 指 标 ,分 别 以 同债 、金 融 债 和 企 业 债 三 个 子 市场 为分 析 对 象 ,从 交 易 成本 的角 度 进 行 研究 。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504343e45c3b3567ec8b4c.png)
了分析 。并 根 据 流动 性 指 标 进行 了 实证 分 析 , 果表 明 , 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使 市场 在 深 度 及 宽度 等 方 面均 得 到 结 固 了改善 ; 过横 截 面 数据 分析 , 通 可知 银 行 间 市 场 与 交 易所 市场 及 固定 收 益 证 券 交 易 平 台 比 较 , 市 场 深 度 方 面表 现 在 出较 大优 势 。因 此 . 固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的 引进 , 使债 券 流 动 性 得 到 较 大提 高 , 促 进 市 场 流 动 性 有 明 显 的 作 用 。 对 虽然 固 定收 益 证 券 交 易平 台的债 券 品 种 较 少 , 是 当债 券 品 种 不 断增 多后 , 券 流 动性 将 会 得 到 改善 。 但 债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ba7df47c1cfad6195fa750.png)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其规模仍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国内的股票市场相比,发展也相对滞后。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证券市场,它必然存在着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1 、债券发行人和持有人身份的局限导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
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都做了限制。
对于发行人的限制,1994 年的《公司法》和2005 年的《证券法》都规定,股份有限公司3000 万元净资产、有限责任公司6000 万元净资产是申请发债的基本条件,发债数额可达到净资产的40% 。
从表面上看,应该很多企业符合发债的条件,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2007 )认为,按照企业债券发行审批的内控指标,每只企业债券的发债数额大多不低于10 亿元,且发债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比重不高于20% 。
如此一来,除非大型国有企业,否则是无法达到发债的条件的,可发债的企业只能集中于少数大型国有企业。
而对于持有人,《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不得将所吸收的储蓄存款用于购买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也对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最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法律的限制,在企业债券面前无所适从,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债券的潜在需求。
而在美国,保险基金和银行资金都是企业债券的重要投资人。
因此,法律法规的限制,使得企业债券在供需两个方面都受到了抑制。
2 、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
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
申银万国--债券策略:从央行金融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
![申银万国--债券策略:从央行金融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70d2d284254b35eefd3484.png)
2011年5月18日从中央银行金融系列报表看流动性的前世今生——流动性专题研究第一篇z 2010年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波动明显,流动性问题成为了全市场关注的焦点。
流动性问题相对复杂,依据不同的口径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但是银行流动性是相对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在此,本系列报告试图从中央银行公开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出发,对流动性体系进行分析解读。
z 从系列报告构成来看,本篇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解释。
主要针对纷繁复杂的中央银行报表科目进行描述、比较。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本篇内容作为后续系列报告的备查索引资料,与后续的专题报告相互验证。
z 第一篇报告主要梳理中央银行金融统计报表。
央行统计报表的对象有三:货币当局、其他存款性金融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下三个报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
本文详细解释各报表中科目的内涵,并对各个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同时还对统计口径调整的主要部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 z (一)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按部门)之间的不同存款之间的勾稽关系。
个人存款与住户存款基本相同。
单位存款大致等于“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业企业的临时性存款等”。
z (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存款方面,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与各项存款之间的关系,即“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存款总额-财政存款-委托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金融机构及住户的负债”。
贷款方面,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与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之间的关系,即“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对非金融机构债权-(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贷款-委托贷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部门持有的债券+股权”,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大致等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对住户的贷款。
浅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浅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36b46c580216fc710afd0b.png)
浅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作者:饶维健来源:《经营者》2013年第05期摘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随着中国加WTO的进程,银行业务不断开放与创新,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已经出现了风险隐患,亟待解决。
关键词:商业银行“钱荒”;信贷结构;流动性管理2013年5月下旬以来,银行业“钱荒”充斥着整个金融市场,短期市场利率飙升,导致中国股市沪市A股从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300点持续跌至1849点,是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最低点。
认真分析流动性趋紧的原因,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是央行和各商业银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近期流动性趋紧的主要因素近期,商业银行“钱荒”的传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次事件并非偶然。
首先,政策上得不到支持,央行表态“不放水”加剧恐慌。
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认为,只要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央行就会出手相救。
这次对货币政策松动预期被彻底浇灭了,恐慌情绪骤然被激发。
其次,恰遇到年中半年考核的压力,商业银行间存款的争夺异常激烈。
6月20开盘,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报10%,7天利率报12%,1个月利率报9%,均为历史高位;盘中行情惨烈,隔夜回购一度成交在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1个月利率跳涨至18%,均刷新了银行间的历史纪录;截至收盘,隔夜、7天回购利率上行幅度逾300个基点,分别至11.65%和 11.449%。
从一个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数据背后的巨大影响。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探析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20c5f30242a8956bece41d.png)
尉债
2Ⅸm 23 t oI 7,5 ̄ 9 q 742 , %
盘脚恤
所有
02
m
25 %
51 % 76 23 % . 59 4 1 % 6
2 .8 19 %
2 深 度 :它反 映 的是 会 影响 现 行 价格 的 市场 交 . 易量 。 口 以 用 某一 既 定时 间 中 做 市商 交 易撒 价 的 交 易 r 量来 表示 .电 町以通 过 债券 的 周转 牢 反 映 3 弹性 :指 的 是 交 易引 起 的 价格 波 动恢 复 均衡 的 . 速度 . 弹 性 代表 着 市 场 的潜 在 深 度 .这 一点 仪 仅 从 当 林 Nhomakorabea 辉 .周
( 门大学烃济学院 .福建 厦
艳
厦 门 3 10 ) 605
市场 流 动性 是 金 融企 业 经 营管 理 的 重 簧内 容 .电 是考 察 金融 市场 运 行 效率 和 成 熟 程度 的 重 要指 标 然 而 .在 2 0世 纪 61 ( 年代 以 的 , 无沦 是 金 融理 论 的研 究 者 、投 资 者 还 是金 融 市场 监 管 部 门都 似 定 金融 市 场其 有 良好的 流 动性 ,从 不 或很 少 埘 其JI l 以研 究 。 自 18 J 【 97 年以 来发 生 的 一 系列 金融 危 机 充分 黎 祥 丁金 融 市场 的 脆 弱性 ,而 市场 流 动 性 的极 度 缺乏 或 者 蜕 流动 悱 在瞬 时间 蒸发 则 成 为危 机 爆发 时 最 姓 著 的特 征 至 此 , 人 们才 意识 到 金 融市 场 流 动性 的 雨簧 性 .井 对其 进行 了 广 泛深 入 的研 究 .取 得 丁丰顸 的成 果 总 的来 说 . 闻内 外的 研 究 文献 对 流 动性 的 捕述 旗 本 集 中在 以 下 i个 方面 : ・ 是交 易的 及 时性 :二足 交 易 成 本 的大 小 : 是 大盛 交 易 对 价格 的 影响 程 度 在 此 基础 上 ,逐 渐 确定 了衡摄 流 动性 的 各 种指 标 I 密 度 :即 交易 价 格 偏 离 市 场 中I 格 的 I . . 价 晡度 它 通 常可 以 用债 券 买 卖价 差 来 表示 。差 价越 小 ,说 叫 侦 券 交 易市 场 的竞 越激 烈 .因 而债 券 市场 的 效率 越
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
![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45296b8e9951e79b892756.png)
·25·
第4期
投资与创业
行同时期存款利率的 140%, 导致企业债券的成本较 高, 收益较少, 使债券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 (二 )交易品种单一 完善的制度, 是保障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 前提 , 但是更加离不开债券这一交易载体。银行间 债券主要包括信用债、 政策性金融债、 国债等项目, 但在总体上看来, 银行间债券的种类较少。一方面, 期限结构、 债券的品种较为单一, 不利于银行间债券 市场的拓展; 另一方面, 非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阻碍 了债券市场对于债券品种的创新, 缺乏对投资者的吸 引力, 形成恶性循环 。 四、 如何加强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打破利率管制、 实现利率市场化 债券的发行利率无法将结构的扭曲、 供求关系反 应出来, 因此不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一个市场 的发展, 必须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 反映出的真实利 率情况, 才能为参与者分析现状的重要依据, 形成稳 定的市场秩序, 因此打破利率的管制、 实现利率市场 化, 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前进发展。 一是央行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完善货币 政策, 使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能够准确的实行 调控的功能。通过完善货币政策, 能够直接影响货币 的供应量, 从而影响债券市场的利率。二是央行可以 通过选择专业的工作人员, 组建市场利率调查小组, 对债券市场中的利率变化进行收集、 分析、 整理, 从 而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政策。三, 央行应加强人民 群众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宣传工作, 保障在广大群众的 理解与支持下开展工作。 (二 )构建监管体制 目前, 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由多个部门进行 监管的, 管理体制较为复杂。事实上, 我们并不是不 支持多个部门同时对债券市场进行管理, 但是其首要 前提就是明确划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 将监管的标 准统一化。在监管债券市场的工作中, 一旦出现权利 的交织, 必然会导致监管的标准不一, 使监管不协调。 就债券的发行而言, 我国的监管部门对于债券发行的 表一存在差异, 缺乏系统性。 因此, 为了给债券市场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 境, 同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必须统一构建债 券市场的监管体制。通过人民银行、 发改委、 银监会、 证监会等多个部门的相互沟通, 建立一个专门的债券 市场监管部门, 对我国的债券市场实行统一化的标准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趋势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4d7a3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4.png)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趋势1. 介绍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国内的重要金融市场之一,发展迅速且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对中国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影响。
2. 趋势一:规模扩大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了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匹配。
3. 趋势二:品种多样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品种也在不断扩展和丰富。
除了传统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之外,近年来,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的金融工具相继推出。
这些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增加了市场的活力和流动性。
3.1 企业债券的发展企业债券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行品种和质量也稳步提高。
企业债券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2 中期票据的兴起中期票据作为一种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流通的短期债务工具,近年来在中国债券市场上有了迅猛的发展。
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大幅增长,成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期票据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利用效率。
4. 趋势三:市场扩容随着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在加速扩容。
从国内机构到外资银行,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和活力。
同时,市场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4.1 外资银行的进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外资银行的参与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4.2 市场制度改革为了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和运行效率,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了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的力度。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417738b90d6c85ec3ac65f.png)
二 、 动 性 衡 量 指 标 选 择 流
、
研 究 背 景
操 作 的 流 动 性 定 义 ” 在 。分 析 市 场 流 动 性 最 直 接 有 效 的 存 方法就是分析流动 性指标 , 不 同指标 测度 意义 不 同, 但 且
我国债券市 场从 18 9 1年 恢 复 发 行 国 债 开 始 至 今 , 经
Se p. 2O 2 1
V o1 3 N O .7 .5
我 国债 券 市场 流 动性 实 证 研 究
唐 铭 帅
( 国人 民大 学 财 政 金 融 学 院 , 京 中 北
摘
10 8 ) 0 0 3
要 : 流动性的宽度 、 度和速度的角度, 从 深 对银 行 间债 券 市场 和 交 易所 债 券 市 场 的 流 动 性进 行 量化 分析 , 析 中使 用 即 时交 易成 本衡 量 分
续 竞 价 交 易 的零 售 市场 , 与 者 为 除 银 行 以 外 的 各 类 社 会 参
皆有一定局限性 , 出 的结果 也多 为片 面之 言。鉴 于此 , 得 本文尝试从衡量流 动性 的不 同纬度 出发 , 取多 个指 标 , 选 扬 长 避短 、 合 评 析 , 求 较 为 全 面 的 探 讨 我 国 债 券 市 场 综 力
为此 , 文 拟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 整 体 角 度 研 究 我 国 债 本 从
券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现 状 , 括 对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和 交 易 所 债 包 券 市 场 的 流动 性 研 究 。希 望 借 此 研 判 、 比较 交 易 所 市 场 与
银 行 间市 场 的 流 动 性 状 况 , 探 索 完 善 债 券 市 场 交 易 机 为 制 、 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水平这一永久命题抛砖引玉 。 提
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介绍
![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a0eb0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4.png)
2023-11-07CATALOGUE目录•银行间债券市场概述•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类型•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风险及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机遇与挑战•案例分析: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实践01银行间债券市场概述•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定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特点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市场规模巨大,交易量占比较大。
市场规模巨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交易参与者特定银行间债券市场涵盖了多种债券品种,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
交易品种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多种交易方式,包括询价交易、竞价交易、协议交易等,方便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交易。
交易方式灵活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债券品种和投资渠道,有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
提供投资渠道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支持实体经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作用02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类型债券发行总结词银行间债券市场是银行间发行债券的主要场所,发行人通过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详细描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主体通常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发行的债券品种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
发行人通过市场公布债券发行信息,包括发行规模、期限、利率等,投资者根据需求进行认购。
债券交易总结词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交易双方通过市场进行买卖交易。
详细描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包括现券买卖、回购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等。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承担的职责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承担的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07cd98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png)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承担的职责你听说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吗?这是个神秘又关键的地方,就像金融世界的幕后推手。
今天,我就给你聊聊其中的做市商,他们在这个市场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我尽量把它讲得简单有趣一些。
1. 做市商的基本职责首先,我们得知道做市商是啥。
简单来说,做市商就是那些在债券市场上不断买卖债券的人。
他们就像市场的“中介”,帮助其他买家和卖家完成交易。
做市商的工作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可是有一整套复杂的职责。
1.1 提供流动性想象一下,债券市场就像一个大舞台,做市商就是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提供流动性。
什么是流动性?就是确保市场上总有足够的债券买卖。
比如说,你手里有一张债券,想要卖掉,但市场上没有人买,那你不就成了“无用之人”了?这时候,做市商就会出手,买下你的债券,保持市场的活跃。
说白了,他们就是让市场不至于干涸,保持“水”的流动性。
1.2 保证价格稳定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稳定市场价格。
债券价格的波动可是大事,过大的波动可能会让投资者心慌意乱。
做市商通过不断买卖债券,调节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从而控制价格的剧烈波动。
就像调味料的厨师,确保市场的“味道”既不过于淡,也不至于过于浓烈。
2. 做市商的角色和责任接下来,咱们得聊聊做市商在这个大舞台上的具体角色和责任。
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易者,还肩负了很多额外的责任。
2.1 维护市场秩序做市商还得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
他们要确保所有交易都是公平的,没有人利用内幕信息作弊。
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监督着学生们的表现,确保大家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不正当行为,做市商得及时制止,维护大家的利益。
2.2 提供市场信息做市商还得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其他投资者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
这些信息包括了债券的最新价格、市场的供需情况等等。
他们就像市场的“播报员”,不断更新大家对市场的了解。
这样一来,投资者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操作了,大家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7dbf48c77232f60dccca18a.png)
1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
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 2011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9625.13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77585.5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 95.6%;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87.1%。
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
从1997年至 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0.35万亿元上升到5.1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
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05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20662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
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
![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4cb0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9.png)
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债券市场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场所。
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是指债券的发行、交易、定价和清算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
首先,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债券的发行。
债券的发行是指发行人以固定利率向投资者出售债券的过程。
发行人可以是政府、企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等。
债券的发行通常需要通过发行机构,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进行。
发行人通过发行机构向投资者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求。
发行机构负责债券的销售和分发工作,同时协助发行人进行债券的注册和存续管理。
其次,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还包括债券的交易。
债券的交易是指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上进行债券的买卖活动。
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或交易商进行债券的交易。
交易的方式主要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形式。
场内交易是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通过交易所进行的买卖活动,交易程序严格规范,交易信息透明。
场外交易是指非交易所上市的债券在场外进行的买卖活动,交易程序相对灵活,交易信息相对不太透明。
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还包括债券的定价。
债券的定价是指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价格。
债券的定价一般以债券票面利率、剩余期限、债券的信用风险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为基础,并通过债券评级、市场需求和供给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调整。
债券的定价一般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或到期收益率法进行计算。
现金流量贴现法是将债券未来的现金流量贴现到当前的价值,而到期收益率法是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基准计算债券的价格。
最后,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还包括债券的清算。
债券的清算是指债券交易完成后的结算和交割工作。
债券的清算主要由证券交易所的结算部门或交易商的结算部门进行。
债券的清算包括债券交割和资金清算两个部分。
债券交割是指买卖双方交割债券的过程,确认并履行双方在交易时的交割义务。
资金清算是指买卖双方进行资金结算的过程,确认并履行双方在交易时的支付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央票、政策性银行债三足鼎立。
信用类债券(广义企业债)托管余额突破万亿,较2006年增长3196.61亿 元,增长幅度高达38.8%。
2.5% 3.6%2.6%
国债 央行票据 政策性银行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企业债券 短期融资券 资产支持证券 外国债券
23.3%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记账式国债 国际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政策性银行债 企业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央行票据
2006年狭义换手率 2007年狭义换手率
短期融资券 注:记账式国债换手率基数为剔除央行持有的 13500亿元特别国债后的托管余额
19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券种(二) 从广义换手率(现券与质押式回购交易量之和/债券存量)来看:
1
2
2007年宏观经济
GDP增速11.4%,投资出口拉动作用明显 全年CPI同比增幅4.8%,创1997年来新高 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累积 货币信贷增速高位运行,储蓄资金分流明显 人民币加速升值,国际热钱流入加剧
2007年货币政策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5.5个百分点 提高存款利率6次1.62个百分点 发行特别国债8期1.55万亿元 发行央票4.07万亿元 进行质押式回购操作15383.03亿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006 2007 2008年一季度
换手率
17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期限
一年以下短期品种换手率高达2.7倍,较2006年几近翻番。 1-3年品种换手率大幅增长,超过3-5年期品种。
BP
平坦化趋势明显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二)
与此同时,2年期收益率连连走高。此状态是否反映出市场短期通胀预 期较为强烈而对长期预期较为稳定?
2007年11月以来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曲线10年期-2年期利差围绕50BP 变动,为近两年来最低点。
2年期收益率 10年-2年利差
2008-03-13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7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2007-01-04
%
2007-01-19 2007-02-05 2007-02-25 2007-03-12 2007-03-27 2007-04-11 2007-04-26 2007-05-16 2007-05-31 2007-06-15 2007-07-02 2007-07-17 2007-08-01 2007-08-16 2007-08-31 2007-09-17 2007-09-30 2007-10-22 2007-11-06 2007-11-21 2007-12-06 2007-12-21 2008-01-08 2008-01-23 2008-02-05 2008-02-27 2008-03-13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7年 7-10年 10-15年 15年以上 2006年发行占比 2007年发行占比
10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一级市场发行特点(二)
特殊结算成员 商业银行 信用社 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 保险机构 基金 非金融机构 其它 合计
17,609.90 83,322.03 2,878.65 697.71 435.36 9,347.06 5,146.86 308.84 3,592.16 123,338.56
15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0.5 1 2 3 4 %
1.5
2.5
3.5
4.5
0
2007-01-04 2007-01-19 2007-02-05 2007-02-25 2007-03-12 2007-03-27 2007-04-11 2007-04-26 2007-05-16 2007-05-31 2007-06-15 2007-07-02 2007-07-17 2007-08-01 2007-08-16 2007-08-31 2007-09-17 2007-09-30 2007-10-22 2007-11-06 2007-11-21 2007-12-06 2007-12-21 2008-01-08 2008-01-23 2008-02-05 2008-02-27
收益率曲线大幅上移,扁平化特征显著 中债指数大幅下挫,年底筑底企稳,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3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整体走势(二)
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走势情况 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2007年初开盘于119.02点,2007年末收于 118.04点,全年投资回报率(指数增长率)-0.83%。2007年全年最高119.32 点,最低116.85点,振幅区间2.47点。
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运行分析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二○○八年五月 · 北京
1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2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整体走势(一)
占比(%)
19.59 12.54 39.89 13.02
面额(亿元) 32457.64
31848.06 12598.03 25269.72 21221.40
占比(%)
26.30 25.81 10.21 20.48
18117.56
11595.49 36899.89 12042.97 13838.46
14.96
BP 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债点差 3年期央票收益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利差放大 2007年11月以来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利差呈放大趋势。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三)
原因在于3年期央票收益率保持稳定,使得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无法下 探,此现象彰显了央行高超的调控水平。
18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券种(一) 从狭义换手率(现券交易量/债券存量)来看:
短期融资券平均期限较短,仍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最好的券种。 央票换手率达到251.66%、记账式国债达到96.56%,两者均大幅增长。
政策性银行债流动性有所降低。
资产支持证券 2.98% 2.55% 38.29% 38.06% 59.73% 63.33% 24.74% 63.71% 117.53% 103.80% 111.04% 128.01% 141.45% 251.66% 419.18% 457.28% 170.06% 306.00% 96.56% 255.00%
11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12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债券市场托管情况(券种)
存量飞速增长,2007年末托管量12.33万亿元,全年增幅33%。 2008年一季度末托管量13.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8%。
8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9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一级市场发行特点(一)
期限结构趋于平衡
7年期以上(不含7年)中长期债券发行占比达到27%,较往年有较大飞跃。15年以上 债券供给绝对量有所增长,但占发行总量的比重仍然没有起色。 长期债券发行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由特别国债发行引致,预计 2008年去除此因素 后,长期债券的发行占比仍会降低到往年的低水平,希望有关发行人能增加长期债券 的发行频率,增强长期债券价格发现力度。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5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一)
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曲线大幅度上行
2007年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期限品种平均上移132个BP。
2008年第一季度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期限品种平均下行41 个BP。
6
17.20
14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债券市场托管情况(投资者)
股市火爆的情况下,基金、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债券持有量仍然增长显著, 增持比例位居市场前三。
商业银行仍是主力投资机构,但持有量占比有所降低。
非银行金融机构减持力度明显。
2006年、2007年投资人持有结构对比
2007年末 持有量(亿元) 占比 14.28% 67.56% 2.33% 0.57% 0.35% 7.58% 4.17% 0.25% 2.91% 100.00% 2006年末 持有量(亿元) 3,756.07 65,824.71 2,710.36 6,039.23 147.67 6,812.00 2,852.99 244.35 4,064.70 92,452.08 占比 4.06% 71.20% 2.93% 6.53% 0.16% 7.37% 3.09% 0.26% 4.40% 100.00% 2007年增加 增加量 13,853.83 17,497.31 168.29 -5,341.51 287.69 2,535.06 2,293.86 64.49 -472.54 30,886.48 增加比例 368.84% 26.58% 6.21% -88.45% 194.83% 37.21% 80.40% 26.39% -11.63%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