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 赏析

合集下载

神的一滴美点赏析

神的一滴美点赏析

导读·边学边思
有时候,这甚至会让人感觉不够成熟。这也被看成美
国自然文学的特征之一:读者和作者没有距离,就像
自然和描绘它的作者之间没有距离一样。在梭罗看来,
本 课
向宁静靠近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最好的伴儿,
栏 目
因为寂寞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许只有
开 关
在寂寞中,人心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了,人
运用了比喻、拟人相结合的修辞手法。现代社会工业
文明虽然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方便与舒适,却严重地破
本 课
坏了自然,摧毁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这一
栏 目
切追根溯源,是由人类的欲望不断发展造成的。作者
开 关
痛恨因为贪婪而对自然进行的劫掠行为。比喻、拟人
手法让物带上了作者的强烈主观情感,突出了作者对
破坏自然行为的强烈的抨击。
5.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答案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运用了比


喻。用恒河之水来比喻瓦尔登湖,足见瓦尔登湖在作


者内心地位之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
与崇敬;同时突出了瓦尔登湖的圣洁,为下文喻作“神
的一滴”作铺垫。
导读·边学边思
“恶魔似的铁马”、“肮脏的工业脚步”这些句子则
导读·边学边思
最后一句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
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神的一滴”
可以理解为一滴圣水,因为“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
本 洁的水”;可以理解为一滴泪水,因为人类的所作所
课 栏
为正在一点点侵蚀庄严而纯洁的瓦尔登湖;也可以理
目 开
解为一滴汗水,因为瓦尔登湖源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课文简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课文简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8.作者为什么把瓦尔登湖比喻为“神的一滴”? [对应考点:把握主旨]
提示:作者认为“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 姿容”,并且“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 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这湖不但美,而且可以 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纯洁,让人远离世俗 的尘嚣。“神的一滴”这一比喻既使湖的形状显得形象生 动,又揭示了湖的神圣。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 阅读课文第4~6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瓦尔登湖坚 博韧 大和 永顽 恒强 ,庄严纯洁神的一滴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5.如何理解第4段中“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 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这句话?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阅读第3段,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人们对
瓦尔登湖的破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
[对应考点:概括信息]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4.第3段中“恶魔” “肮脏”等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对应考点:理解词语含义] 提示:措辞严厉,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自私地利 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之情。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追忆瓦尔登湖往事 工业文明→生态破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1.作者把瓦尔登湖比喻成圆形剧场,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理解修辞作用] 提示:作者从西端高处俯视瓦尔登湖,把它比喻 成圆形剧场,把景物的倒影想像成山林舞台剧。形象 生动,充满了作者的喜爱、欣赏之情。

《神的一滴》课件

《神的一滴》课件
形式方面: 1、 湖的形状与神的眼泪相似。
内容方面: 2、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美丽、圣洁。(美,赞赏) 3、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善待自然 珍爱自然的主题。 (丑,痛惜)
第1段
礼赞 总写湖在作者心中的感觉
第2 段
神 的 一 滴 第3段 第4段
迷恋 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
描述人类对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 愤怒 恶果 惊喜 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回溯瓦尔登湖的诞生,揭露它的 天性 敬仰 总结全文,点出主题
第二课时
感受鉴赏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 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 浅。”(第一段) 赏析: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宁静 、纯洁、博大、深邃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 喻之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 的眼睛”。又说“它能测出人的天性的深浅”,结 合后文来看,当人们被物欲蒙蔽美好的本性,如恒 河一样神圣、纯洁的瓦尔登湖就变成洗碗洗碟的水 和可以任意豪夺的卖钱的商业资源,而有这样的变 化全在于人内在的心性的变化,所以说湖像一面明 镜,可以“测出人天性的深浅”。
感受鉴赏
4、这是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第三 段)
赏析: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 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 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 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之水” 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 与崇敬。
感受鉴赏
5、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湖 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第三段)
神的一滴
梭罗
第一课时
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 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 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 业于哈佛大学。回到家乡执教, 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 夫· 沃尔多· 爱默生家里,当门 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年携带一柄斧头,进 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 林,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科 德城。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小木屋
content
海子诗云: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就是我的云彩, 安静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神的一滴
问题一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的“姿容”的?
问题二
后来,瓦尔登湖却令作者感到极其的伤感和痛 心,这是为什么呢?(阅读3、4段,几种方式)
梭 罗
瓦尔登湖
作者介绍
梭罗(1817-1862):美国著
名作家、哲学家,生于美国马 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毕业于哈 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 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当助手, 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独自 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 林,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 1862年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 年44岁。
Add your title 方式一: Add your title 方式二: Add your title 方式三: Add your title 方式四:
伐木人砍伐湖周围的树木; 村名们引水来洗碗、洗碟子;
“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破坏了它的幽静; 铁路线入侵它的边境; 冰藏商豪取它的水。
Add your title 方式五:
问题三
哪些字词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世人这样对待 瓦尔登湖的强烈不满?(2、3、4、5相应语 句)
正面描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 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 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 出山林舞台剧,像有着睫毛的 “大地眼睛”……
“姿容”
侧面描写:就在那儿消磨了些 光阴,似梦非梦地漂流,我宁 愿把这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 样虚掷,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 辰以及夏令的日月……
句二: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 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 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 吞噬了。

浅析《神的一滴》

浅析《神的一滴》
/ Z j / / } 7 { u\ Lk - ̄l o - \、 、 一 , 、 、 郭 靴
8 g ∞
< _
麓析《 种 的 一
苏教版高 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 “ 像 山那样思考” 专题 中的几篇文 章都是从 大 自然 出发 , 或抒 发人 生 感悟 , 或探讨 生命哲 理 。而 《 神 的一滴 》 就属 于其 中
滋养 , 完全地享受内心、 生命 的舒 展 。一个人徜 徉 自
得, 独 与 天地 精 神 相 往 来 。 文 中说 : “ 一 个 夏 天 的 上 午, 我 先 把 船划 到 湖 心 , 而后 背靠在 座位 上 , 似 梦 非
梦地漂流着 , 直 到船撞在沙滩 上 , 惊 醒的我才欠起 身 来, 看看命 运已把我 推送 到哪一 个岸 边来 了。 ” 品味

幕幕丑剧正在上演 : 电锯 声 压 过 了 鸟 鸣 , 油 渍 漂 浮
体。
在清澈的湖水上 ……而 瓦尔登 湖又是 神 奇的 , 它 的 神 秘 和 活 力 再造 了 自己 , 一 切 又蓬 勃 生 长 了 , 生命得 以继 续 繁 衍 。梭 罗 不 禁 感 叹 自然 的奇 妙 , 与 瓦 尔 登 湖 一 起 享 受 着这 内在 创 造 的喜 悦 。
文章第二小节 “ 我 宁 愿 把 一 天 中最 宝 贵 的 光 阴
将 一个 风姿 绝 异 、 充满活力 、 庄 严 纯 洁 的 瓦 尔 登 湖 与 读 者 一起 共 赏 。
第一小节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成 “ 大地 的眼睛” , 梭 罗的 比喻形象生动 , 细致人微 , 把湖边 的树 木 比作 它 的睫毛, 四周 的森林 蓊郁 的 山比作它 的眉 。把湖

第 五小 节 里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作“ 大 勇者 的 作 品” , 大 自然 的 又 一 圣 子 。这 圣 子 “ 没 有 一 丝 一 毫 的 虚伪” 。但 瓦 尔 登 湖 并 不 兀 自美 丽 , 而 是 以己及人 ,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文学赏析及教学分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文学赏析及教学分析

神的一滴一、导入1845年7月4日的清晨,一位美国青年来到了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居住,一住就是两年多。

28岁正是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纪,而梭罗却形单影只,拿了一柄斧头,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这不是度假旅行,也没有外来的经济援助,他种地、钓鱼、每天辛勤地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录他那段生活的文章——《神的一滴》。

“一滴”指的是什么?(瓦尔登湖)为什么又要称他它为“神的一滴”?翻开课本学习88二、文本研读1、走进作者笔下的瓦尔登湖(1)找出描写瓦尔登湖景色的语段。

教师朗读(2)概括瓦尔登湖的特点解读第一段美丽、丰富、充满灵性板书解读第二段上半部分神秘、宁静、清澈(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称它为什么美)——自然风光之美2、在这样美丽、幽静的瓦尔登湖,作者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一位学生朗读描写作者湖边生活的语段解读第二段中间部分——荡舟湖上悠闲、安适(作者是怎么描写他的生活的,朗读,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词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3、学生齐读以上部分《瓦尔登湖》让我们记住了这位美国作家梭罗,那么是谁把它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带来的呢?它的译者是谁?徐迟(南浔人)《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徐迟为什么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你读了课文以后有没有内心安宁的感觉?找出表现安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

《神的一滴》_贺明娟

《神的一滴》_贺明娟

《神的一滴》教案【教案背景】《神的一滴》为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因其思想内涵深刻和语言的清新优美而倍受师生欢迎。

在作者梭罗的思想引领下,人们往往能够进入一个静谧、令人神往的境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的安宁与归宿。

因此,深入挖掘文本内蕴,联系工业社会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悟,既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教学课题】《神的一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标题“神的一滴”的深刻内涵。

能力目标:欣赏品味课文中有韵味语言,学习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爱,谈谈本文带给我们的沉思。

【教材分析】《神的一滴》节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以“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起笔,写了置身瓦尔登湖的感受,又对瓦尔登湖遭到工业文明破坏表示痛惜,当人们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发现人的最初本性。

文章的写作特征体现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灵特征,要从整篇文章所传达出的情绪中去把握和领会。

结尾处的一首小诗,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也是作者思想的升华。

小诗解释了“神的一滴”的真正含义。

在这里,瓦尔登已然成了一座闪着迷人光华的精神宝塔。

梭罗赋予瓦尔登独特的含义:自然、纯净、神圣。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家门口的那条小河,你曾跑到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嬉戏;也许你还时常怀念村后的一方池塘,你曾坐在那洁净的岸边钓起水里的一条条小鱼。

记忆中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小河总是碧波荡漾。

可是曾几何时,你看到家乡垃圾漂浮的河面了吗?你又发现干涸的池塘已被夷为平地了吗?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总是痛心不已。

“大自然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有人类破坏的影子。

”在工业文明的破坏下,有一个神圣的湖泊,以顽强的自我修复力向世间证实着它的不朽。

让我们跟随梭罗的足迹,去感受瓦尔登湖的魅力。

二.关于作者和瓦尔登湖/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D%DF%B6%FB%B5%C7%BA%FE%CD%BC%C6%AC&in=15750&cl=2&lm=-1&st=&pn= 2&rn=1&di=76405563180&ln=2000&fr=&fm=&fmq=1332070942250_R&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9&-1&di1097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

神的一滴(1)

神的一滴(1)
PPT展示 瓦尔登湖图片
让同学进行概括
请学生品析
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句子,或者概括
ppt展示环境污染图片
多媒体
问题探究

品读法
学习探究
体会文章清新质朴的的语言风格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探究标题“神的一滴”的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涵
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小结
阅读本文,它那清新朴素的文字所展现的迷人风光和作者的宁静心境,使我们的心灵顿时离却尘世的喧嚣,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生存的疲惫,使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描绘中重新获得生活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思考:怎样重新找回灵魂安宁的居所,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数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前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致病造成的。人类在地球的活动正在毁灭自己。
畅所欲言:当我们学完本文并欣赏完图片后,可能有许多感触,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体会,陈述自己的心得。
PPT展示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非常自然、逼真、传神,在于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
2、后来,瓦尔登湖却令作者感到极其的伤感和痛心,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文章3、4段,从人们对待瓦尔登湖的几种方式加以概括。)
3、“火车上的司机和旅客,至少有一次……洗净”——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4、神的一滴泪水。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一点点侵蚀庄严而纯洁的瓦尔登湖,有句话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神的眼泪为湿热的无知、自私而流,为美好事物的毁灭而流。从而唤醒世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重要句段赏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重要句段赏析

《神的一滴》重要句段赏析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我却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剖析:心思细密、至真至诚的梭罗,如同一位微服私访的谨慎、高贵的王子,扎根在大地上,与风景为邻,与生灵为伴,与大地同呼吸、共冷暖。

精美的他在人间走过,他愿意潜下心来,感受自然,感悟生命,以心灵为纸,将大地上的事情记录下来;喧嚣吵不到他,工作累不着他,极其简单的生活富裕了他。

他的一生简单甘美而又富饶。

2.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剖析:我们习惯于对山水风景投以关注和垂青,的确,它们是大地上的奇崛之处,但大地那些朴素的儿女们却更贴近自然和民间,呼唤我们回归与亲近自然,呼唤我们于山水之外,留下更多的注视和关怀。

大地之上,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回荡: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瓦尔登湖以它庄严、纯洁的景色给了人类的灵魂以最彻底的洗礼。

这句话也表达了梭罗对瓦尔登湖的赞美和热爱。

3.这特洛伊木马,腹中躲了一千个人,全是那些经商的希腊人想出来的!剖析:文明社会把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却找不到原始生存状态下的充实和幸福。

我们可以想象,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只有一个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梭罗也说:“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清醒就是生活。

”我们应该清醒以保持我们的理性,虽然一亿人中才有一个,但有了这个向往,我们就可能过得诗意和神圣。

我们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而应该一如梭罗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沐浴在无量的光辉里,让思想变得更加深邃和宁静”,“去探寻生命中更高的纬度”。

4.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剖析: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了。

《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3篇

《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3篇

I,《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I教学设想:两文居于高中语文(苏教版泌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0 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已经教完;第二板"感悟自然" 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也已经教完。

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教学主要在散文的阅读理解上,理解句子的含义。

文章不难,所以用指导阅读的方法处理。

教学目标:1、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理念;2、理解某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1过程:一、导入本单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是让我们学会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感悟自然"是让我们体会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怀。

马上我们要学的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下面我们看看,两篇文章有怎样的"沉思"和顿悟?二、字词积累高贵的思索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竖琴。

梭罗清晰地记得,一切的生活都因为自然的影响而变得洒脱和超凡脱俗,他的心就如大海般宽广,他的神思则像冰山上的雪莲那样无暇。

"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梭罗描写了他的平民意识、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

他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但却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博大、深刻、积极得多,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检查】(略)【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

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作者简介:美国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三、品味下面的关键句,组内交流,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关键句投影出来)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等五、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分析: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刚才分析过了,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

还是在第1段,作者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2、本文语言别具魅力,虽是文学语言,但确是质朴本色,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式的幽默也都弃尽浮华,显出一种凝练和意味深长。

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读几处我认为是别具魅力的地方吧。

(1)第一节;(2)第二节“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3) 第三节“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岸上的树木吞噬了”;(4)第五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神的一滴》文章赏析

《神的一滴》文章赏析

《神的一滴》文章赏析品味语言,体悟情感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湖被人格化了)(补充写景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以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们。

”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

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梭罗曾经说过:“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3、“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他对自然美痴迷和敏感时的喜悦。

4、仔细阅读文中小诗,品味其含义:诗节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

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5、“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梭罗认为,瓦尔登湖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梭罗:美国著名的作家、思 想家。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 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 年,然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中当 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 独自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 山林,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 1862年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年 44岁。 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 恶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 梭罗(1817-1862) 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 他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 的一天》、《瓦尔登湖》。
•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 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 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 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 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 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 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 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 < >
徐迟(1914.1O.15——1996.12.12 ) 中国“报告文学之父”,当代著名作家,五十 年代即产生巨大影响,更以《歌德巴赫猜想》 (1978年3月)引起轰动,它将当时受人非议 的走“白专道路”的知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 面主人公进行赞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做 出了否认,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 影响。2002年我国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
三. 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了,怎能望鸣禽歌唱? ——批判
……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 经传遍全乡镇了,他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 浑浊了,正是它,把瓦而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 噬了。 …… ——痛斥、厌恶
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 鸟有翅,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海子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我的理解]表明作者对远离尘嚣、投身大自然、融入其中、 悠闲而孤独地生活的赞美,对原始、平淡生活的向往。作者 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是想在孤独中对人生进 行探讨和思索。
栏目 导引
像山那样思考
7.作者一开始用“它”来称呼瓦尔登湖,后来转换成“你”,
有什么表达效果?
[名师指津] 从感情和主题两方面思考。
栏目 导引
像山那样思考
5.本文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插入了一首短诗,如何理解这 首短诗的含意和作用? [名师指津] 联系文章主旨体会含意,分析作用。
栏目 导引
像山那样思考
[我的理解] 含 意 作 用
第一层(前四句):“我”生活在 瓦尔登湖比生活在天堂和上 帝身旁更感亲切幸福;这是 “我”实在的生活、真实的 情感,而不是只起装饰作用 的梦。 第二层(后六句):崇尚自然, 是“我”最高的、最主要的 思想。
栏目 导引
像山那样思考
1.“神的一滴”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为什么称瓦尔登湖是
“神的一滴”?
我的答案:
①汗水,美的创造。②泪水,美的毁灭。③圣水,美的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净化人类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卡片] 姓 名 梭 罗
生卒年
1817—1862 美国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 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而后在家乡执 教.1841年,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 沃尔多 · 爱默生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1862年, 梭罗病逝于康城,终年45岁,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 伴的作家。代表作:《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 从权利》《远足》。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赏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赏析
——原扬大附中高一(8)班某生
神的一滴
相关段落 结构安排 视角
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四段
总写 局部到周围 美丽 明亮 清澈
第一次 全景到局部 静谧 庄严 圣洁
又一次
局部
神秘 充满活力亨利·戴维源自梭罗简单的生活原则 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我初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觉得 那只是一本很无聊的书,并没有很出众的 文采和打动人心的情节,可我第二次读时, 却感到了一种平静,体会一个在湖边静静 读书的人的快乐和他一年只用工作几周就 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清闲。第三次捧起这 本书时,我就被那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平深 深地吸引了,作者和动物的和平相处以及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令人神往。它好像为我 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使我能真切感受到作 者的感受,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全面的 了解。”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梭罗说:“阳光如此温暖,坏 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 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 洁。” (《瓦尔登湖》)这是大 自然的功劳,同时是《瓦尔登湖》 给予我们最好的启示。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
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 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 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 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 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 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 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 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 则。”

为什么称瓦尔登湖为 “神的一滴”?
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
1、写景是《瓦尔登湖》的重要内容。本文写景有什 么特点? 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刚才分析过 了,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 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还是在第1段,作 者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四周森林 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 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 情态。 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 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 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 非常自然、逼真、传神,在于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 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
徐迟 (1914.1O.15—— 1996.12.12 )中国“报告文学之父”, 当代著名作家,五十年代即产生巨大影 响,更以《歌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 引起轰动,它将当时受人非议的走“白 专道路”的知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面 主人公进行赞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 做出了否认,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 划时代的影响。2002年我国设立“徐迟 报告文学奖”。
神的一滴
梭罗

神的一滴 美点赏析

神的一滴    美点赏析

开 关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把《瓦尔登湖》列入“塑造读者
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之中。
导写·行读行写
②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写作并出版 了《瓦尔登湖》这本书。
③《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时的观
察、体验和思考。
本 课
④这本书是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写的。
栏 目
⑤《瓦尔登湖》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
才会去思考自己;而只有思考了,人才可能认识自己。
导读·边学边思
二、文外延展阅读
倾听旷野
独自站在旷野就像深入一个巨大的思想的旋涡,
本 那么的深邃迷人却又那么的寂寞孤独。平时,人的记
课 栏
忆常常是千头万绪、纷乱不堪的,想理还乱,越理越
目 开
乱,难以整理,甚至会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忽然变得

杳无踪迹。但是,当你独自久久伫立在旷野里的时候,
导读·边学边思
6.第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思想?“有人建议
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这一句话在全文
中有何作用?
答:



答案 感情:真诚地邀请人们回归瓦尔登湖,接受


彻底的洗礼,永葆精神的洁净,因为人们毕竟不同

于无生命、无思想的火车。思想:回归纯朴恬静的
大自然,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侵蚀和污染。
一切思绪和感觉突然都变得清晰起来了。旷野变得是
如此的广袤,没边没际,你好像永远站在它的中央,
导读·边学边思
永远浸入了它的内心。所有的回忆在刹那间喷薄而出, 低回的乡音,山坡的青草,穿越峡谷的雄鹰,站在时 光中的树丛,还有那条从古流到今的不停流淌的河流, 本 还有系着过去情怀的苍茫小路,都在旷野的目光里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段总写瓦尔登湖,作者惊叹道,“湖是自然风景中 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并运用了“大地的眼睛”的 精彩比喻。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 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这种开篇即高扬起来的赞叹的 调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它让读者感受到,文章是 一篇对湖光山色的礼赞。古往今来,描写湖的文章数不 胜数,但梭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湖人格化了,他拒 绝把瓦尔登湖看成是自己情感的载体,而是将湖视作为 一种高贵的富于人格魅力的存在,不把它看成人类审美 情感投射的对象或情感的附庸。作者先是普泛地赞叹湖, 然后引入对具体的瓦尔登湖的描述。在这一段文字中, 作者对湖与人的天性的参照关系的表述非常独特。梭罗 认为,大自然的美也在塑造着人类审美的眼光,并映衬 着人类的心灵世界。
• 第四段作者笔锋再次转折,将瓦尔登湖的坚忍和顽强 描写出来,这使得读者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 的一种生命力。 段中“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 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 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咏
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 得短暂、易变而虚幻。作者慨叹它没有一条永久性的 皱纹,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 在社会变迁中一直以年轻的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而 对于善于发现美、亲近美的心灵而言,它是常看常新 的,并能够给作者带来欢乐。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 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 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对自然美的 痴迷和敏感。
• “这是和恒河一样的圣洁的水!” 这句用“恒 河之水”作比,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 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 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足见作 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 他认为,像恒河
之水一样圣洁的瓦尔登湖水不应该是自来水龙 头中的东西,它高贵地存在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存在于热爱自然的人的灵魂深处。
• 第二段,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 登湖中,开始对于瓦尔登湖地势的具体描写,让人感觉 身临其境。在一个可以上演“山林舞台剧”的地方,读 者在优美的文字的引领下体验作者所体验的情景:游者 像和风一样在湖上漂浮,在湖心放任自流的慵懒和随意 形成了强大的诱惑的力量。作者由衷地写道:“我宁愿 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作者体验到了这 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 接下来的诗节将以上的书写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 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 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 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 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湖的 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 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这是一种相当理 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作者将精神的飞升沉降下来,回归到湖边的一 个具体事物——火车上来。他认为对于纯洁庄 严的瓦尔登湖的一瞥,就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 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这实际上已经 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 到无比崇高的地位。瓦尔登湖就像一双明亮的 眼睛,以它的纯洁、深邃和它永久的神秘和活 力,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真实的天性。 所以,在作者眼里它是神圣、庄严的神的一滴。 这样,“神的一滴”的命名就十分恰切地概括 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 龙点睛,意味悠长。
• 写到这里,作者来了一个急遽的转折,将一种与自然美 景相去甚远的丑陋举动揭露出来:人们的大砍大伐破环 了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作者进而揭示出,自然的 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பைடு நூலகம்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 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 唱?”
• 第三段进一步描述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恶果以 及作者对瓦尔登湖现实处境的担忧。作者写了 人们对林木的砍伐,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 利用以及严重的污染,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 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
• 第五段作者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并将它不平常的 诞生与它的本性联系起来,即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的深 刻与清澈,它的这种天性比它的表面的风景更有魅力, 滋养了康科德镇。所以,对于瓦尔登湖的真正的欣赏, 应该是对它的纯美的天性的领悟。当生态破坏的痕迹越 来越明显的时候,人们对瓦尔登湖的原初的审美印象越 来越鲜明,它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理想或者信仰。因此, 当作者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获得这种印象的时候,他不 禁惊呼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