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3之革兰氏染色
3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及特殊结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步。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通过革兰氏染色进一步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4、巩固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5、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6、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生理盐水,5%孔雀绿3、仪器与材料: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小试管(75mm×10mm),烧杯(300mL),滴管,接种环,擦镜纸,镊子,电炉三、原理:微生物的细胞小且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染色技术是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开课时间室:A区文科楼510 2012年11月29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10级生工01班姓名吕亚慧成绩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实验名称细菌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指导教师李苹教师评语教师签字:年月日实验目的:1.巩固油镜的使用方法;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3.学习、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4.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学习其技术。
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常用碱性染料。
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
常用的有:、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法: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脂质,故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脱色时融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G +细胞壁结构致密,用脱色剂处理后,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
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A2B2于明视距离处。
实验器材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三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实验目的1.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1.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1.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2 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
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一般使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因细菌蛋电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燃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实验材料3.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3.2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
3.3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吸水纸、无菌牙签等。
4 流程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5 步骤5.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菌种斜面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共9篇)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共9篇)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练习摘要: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所以学习微生物学,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的染色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
本实验主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特征,辨别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从而掌握其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与过程很清晰,但实验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多组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原理,但要想做出很好的染色得多加练习。
本实验还可以锻炼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Rosenbach) 枯草杆菌(B.subtilis)引言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
经过一定的染色过程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会因为细胞壁肽聚糖的含量高,脂质含量低而保持第一次染色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蓝色被洗脱,复染后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很简单,染色时需注意要注意使用处在活跃生长期的细菌,涂片不宜过厚,严格控制脱色时间。
大肠杆菌(E.coli)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Rosenbach)与枯草杆菌(B.subtilis)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别。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可以根据具体颜色和形态差异来判断染色是否成功。
本实验还涉及到高倍油镜的使用。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来区分微生物的细胞壁类型,
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首先,通过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
革兰氏阴性菌,获得纯净的微生物样本。
然后,按照革兰氏染色的
步骤进行染色,观察并比较两种类型的细菌在显微镜下的颜色和形
态特征。
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紫色到紫蓝色,而革
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到粉色。
实验表明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有
效的方法,可用于初步鉴定微生物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特征,对微
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通过
研究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结构、生长特性以及与人类或环境
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革兰氏染色则是微生物分类与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革兰氏染色是以丹宁紫和碘为染料,通过染色剂与细菌细胞壁的反应来区分细菌的细胞壁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多层厚的胞外网状结构组成,可以保留紫色的染料,形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不能保留紫色的染料,在洗净后体现为红色。
实验方法:
1. 准备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培养物。
2. 从培养物中取一小片菌落,加入一滴蒸馏水,用炉架加热一段时间,接种于两片玻璃片上。
3. 将两片玻璃片依次在蒸馏水、丹高威液、碘酒、乙醇和伊红中浸泡。
4. 用水洗净,倒置晾干。
5.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颜色和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染色特性的差异,以及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能独立进行革兰氏染色操作,并能对染色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和解释。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染色步骤和处理条件,使细菌细胞壁上的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能够抵抗革兰氏染色的脱色剂乙醇的处理,因此能够保留结晶紫的颜色,呈现出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主要由脂蛋白、磷脂和脂多糖组成,容易被乙醇脱色,再用复染剂番红染色后呈现出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步骤如下: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取少量细菌与水滴充分混合,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2.固定:将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火焰固定。
3.初染:用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2分钟,用水冲洗。
4.媒染:用碘液媒染1分钟,用水冲洗。
5.脱色:用95%乙醇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6.复染:用番红染色液染色1-2分钟,用水冲洗。
7.镜检:用油镜观察并记录细菌的颜色和形态。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本次实验选用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革兰氏染色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取少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水滴充分混合,制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2.将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火焰固定。
3.用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2分钟,用水冲洗。
4.用碘液媒染1分钟,用水冲洗。
5.用95%乙醇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6.用番红染色液染色1-2分钟,用水冲洗。
微生物学实验3 细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
2022/9/12
Hale Waihona Puke 32022/9/12
4
革兰氏染色视频(单击播放)
2022/9/12
5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2. 学习细菌芽孢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2. 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路哥氏碘液、 95%乙醇脱色液、番红染液、孔雀绿染液
➢ 芽孢染色:加1~2滴无菌水于小离心管中→ 用接种环挑 取2~3环菌苔于小离心管中,混匀,制成浓的菌悬液→ 加2~3滴孔雀绿小于离心管中,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加 热染色15~20min→取底部菌液数环涂片→干燥→固定 →水洗脱色至流出的水无绿色为止→用蕃红染液染色 2~3min →水洗→干燥
➢ 镜检:
3. 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2022/9/12
1
三.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芽孢染色原理?
四. 实验步骤
➢ 革兰氏染色: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液初染 1min →水洗→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 →水洗→ 95% 乙醇溶液脱色至流下的乙醇溶液无明显的紫色→立即 水洗→藩红染液复染1~2min →水洗→干燥
➢ 油镜维护:
2022/9/12
2
五. 实验内容
1. 对所给的两种菌进行混合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油镜 观察(上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染色片);
2. 对已进行芽孢染色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涂片、脱色和 复染,并镜检。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二、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简单染色法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壁内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再经番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 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 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 显微镜;3、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涂 片,干 燥,固 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 洗,乙醇脱色,水 洗,番红复染,水 洗,干 燥,镜 检.五、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点: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2、挑菌量宜少,涂片宜薄,过厚则不易观察。
微生物实验-革兰式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显微观察一、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原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显微镜成像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是为了增加照明亮度和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以油代替空气作为光的传播介质,减少光线的折射或全反射,使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
二、实验器材1.菌落: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枯草芽孢杆菌12~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蒸馏水、碘液、结晶紫染色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香柏油。
3.仪器: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擦镜纸。
三、实验步骤革兰氏染色:1.涂片取出载玻片,点燃载玻片,燃尽载玻片上的酒精和灭菌,在中间轻轻点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轻轻挑取少量菌体,整个过程试管口都要处在酒精灯的上方,而且速度要快,以防污染培养基。
然后在载玻片的小水滴以转圈的动作涂片,待水滴混浊后停住,等其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菌落上,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有细水从载玻片上方向下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3.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4.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将载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加95%的酒精脱色,直至流出的酒精刚好不出现蓝色,立即用水冲净酒精,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三、器材: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液,
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涂片:将大肠杆菌(24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4h)分别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一分钟,水洗 (3)脱色:将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 至刚刚无紫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4 显微镜计数:五分钟后,先低倍镜找计数室,后 高倍镜计数。一般以每小格5—10个菌体为宜。常选 四角和中央五个中格计数。格线上菌体只数上线和 左边线。芽大于母体一半方计。同法计另一室。
5 清洗血球计数板: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 自行凉干。镜检,洗净为止。
五.实验报告:1 结果;2 思考题:第(1)题。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内蒙古科技大学 基础生物实验中心
一 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极其在细菌分类
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 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n 创立的,基本步骤是: 1、初染:结晶紫染色 2、媒染:碘液媒染 3、脱色:乙醇脱色 4、复染:番红复染
水玻璃球三角烧瓶,1ml无菌吸管,斜面,平板, 无菌涂棒,土样。
四 操作步骤 1.倒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90ml 无菌水中,震荡20分钟,取1ml悬液于9ml无菌水 中,吹吸三次,使其充分混匀。再取1ml于下一 9ml无菌水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 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经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
实验3细菌标本制备 革兰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法
G+
G-
初染:滴加结晶紫液 媒染:加碘液 脱色:加95%酒精 复染:加石炭酸复红液
油镜观察 紫色 红色
五、结果
革兰染色
G+菌呈紫色
G-菌呈红色
革兰染色: 涂片不易过厚,薄而均匀为好; 脱色不足或脱色过度均会造成革兰染色的假 阳性或假阴性,脱色时间取决于涂片厚度、 室温等。
三、材料
葡萄球菌培养物 大肠杆菌培养物 革兰染液 生理盐水、载玻片 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三、材料
革兰染液: ⑴结晶紫染液 ⑵碘液 ⑶95%酒精 ⑷石炭酸复红液
四、方法
步骤:
(一)细菌标本片制作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涂片 干燥
固定
取1~2环生理盐水 挑取少细菌与盐水混匀,涂成直 径约1cm的薄膜。
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粘肽层厚,酒精不易 透入,阻止染料由细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较疏 松,粘肽层薄,脂质含量多,酒精易透入被脱色。 2.G+菌等电点(pH2~3)比G-菌(pH4~5)低, 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 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3. G+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紫 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G-菌反之。
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液三材料一细菌标本片制作涂片干燥固定取12环生理盐水挑取少细菌与盐水混匀涂成直径约1cm的薄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
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 革兰染色
一、目的
掌握细菌标本片制作; 掌握革兰染色方法; 熟悉革兰染色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⑥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 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 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 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 比作用。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 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 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结果:
②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 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 、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③ 媒染:
①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
• 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 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 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 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 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
⑤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4、复染:复红配成碳酸复红作为复染剂。
G-和G+细胞壁的比较:1、阳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
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
2、阴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例如大肠杆菌)。
三、实验步骤: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
2、将涂片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
3、滴加1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
4、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5、滴加脱色乙醇,脱色30~40s,不宜脱色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阴性。
6、水洗,滴加番红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晾干7、镜检并拍照。
四、注意事项: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1、结果:高倍镜下观察的菌体图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思考与讨论:。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观察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的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从而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革兰染色试剂(碘液、靛洋红、洗涤液)、玻璃片、无菌吸管、显微镜、革兰氏阳性菌培养液、革兰氏阴性菌培养液。
2. 实验步骤:(1)取一张无菌玻璃片,用无菌吸管分别取革兰氏阳性菌培养液和革兰氏阴性菌培养液滴于玻璃片上。
(2)将玻璃片放在火焰上加热,使细菌液均匀分布在玻璃片上。
(3)用吸管滴加碘液,静置1分钟后倾倒干净。
(4)用吸管滴加靛洋红,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5)将玻璃片挂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用100倍镜观察。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或蓝紫色,球菌呈葡萄簇状,链球菌呈链状排列;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或粉红色,杆菌呈杆状或弯曲状排列。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革兰氏染色,观察到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的形态特征。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初步鉴定方法,对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玻璃片的无菌状态,避免外界污染。
2. 染色试剂的使用要按照规定比例和顺序进行,避免试剂浓度不足或过高影响染色效果。
3. 在观察细菌形态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光线,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
总结: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巧。
革兰氏染色在细菌鉴定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实验三 微生物形态观察及格兰仕染色
七、思考题
1.简述平板上你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并据此初步区别出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类微生物。
2.简述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3.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一般新培养酵母的死亡率应在1%以下,生产上使用的酵母死亡率在3%以下。
2.显微形态检查
载玻片上放一小滴蒸馏水,挑酵母培养物少许,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优良健壮的酵母菌,应形态整齐均匀,表面平滑,细胞质透明均一。年幼健壮的酵母细胞内部充满细胞质;老熟的细胞出现液泡,呈灰色,折光性较强;衰老的细胞中液泡多,颗粒性贮藏物多,折光性强。
3. 死亡率检查
方法同上,可用水浸片法,也可用血球计数板法。酵母细胞用0.025%美兰水溶液染色后,由于活细胞具有脱氢酶活力,可将兰色的美兰还原成无色的美白,因此染不上颜色,而死细胞则被染上兰色。
(1) 菌丝有隔或无隔;
(2) 无性繁殖的方式;
(3) 有性繁殖的方式。
8.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上述四种霉菌?
9.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玲.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夏立梨.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一、实验目的
三、实验材料
酵母培养物。
四、仪器设备及用具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10×40)
大肠杆菌(10×40)
四 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1.将浸过油的镜头按照下述方法擦拭干净: 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 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 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 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2.镜检后的染色玻片用纸将香柏油擦干净。
2. 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浓菌液挑2-3环涂在玻片 两边制成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3. 将玻片反复在酒精灯上方通过几次(用手指触摸涂片反 面,以不烫手为宜),对标本进行干燥、固定(也可自然 干燥)。 待涂片冷却后,再加染色液。
涂片制作
二、革兰氏染色
1. 初染:在涂片上加结晶紫(以盖满细菌涂面为宜),染色 约1分钟后水洗。
实验器材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土壤分离细菌。
(二)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Lugol碘液;95%乙 醇;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载玻片,酒精灯,接 种环,吸水纸,香柏油,擦镜纸等。
(三)光学显微镜。
实验步骤 一、细菌涂片的制作
1. 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单蒸水, 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做成浓菌液。
3.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细菌,这与用自然死亡的菌体进行染 色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涂片后要注意固定、干燥,以免标本被冲洗掉。 2.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 如果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严格界定。
3.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 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制药1101班日期:2013 年 3 月16 日指导教师:邬建国实验组别:启明七组
姓名:何明组员姓名:张玉涛、王远馨
实验名称: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简单进行样品的革兰氏染色辨别样品中细菌类别
二、实验原理
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2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番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成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成负反应。
3.革兰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4.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低,在相同pH条件下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较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三、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样品:含活菌酸奶
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液、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
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四、实验方法
(一)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水洗→路哥氏碘液媒染(1min )→水洗→95%乙醇脱色(30s )→水洗→番红复染(5min )→水洗→干燥→镜检。
关键点:1.严格掌握乙醇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为阴性菌; 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为阳性菌;2.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很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二)黑曲霉菌属于真菌,细胞较大,可用水片进行观察,,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接种,盖上载玻片,即可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
大肠杆菌放大倍数40x 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x ,油浴
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拍照,
注明放大倍数)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
合涂片,放大倍数100x,油浴
3.
酸奶中乳酸菌的革兰氏染色(拍照,注明放大倍数)
4.
黑曲霉菌水片观察
六、思考题
1.你的实验结果与课本中所述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试分析原因。
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结果与课本描述基本相似,但是用显微镜观察时没有发现大肠杆菌,原因可能是:
①接种时培养基已被大面积划花,菌种很少甚至没有,我们取出的可能只是琼脂;②固定时加热过快,大肠杆菌结构被破坏或冲洗过猛,可能在冲洗时被水冲走,导致最终没有观察到理想结果。
酸奶中乳酸菌实验,理论上应有至少5种乳酸菌,但是实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原因是所选视野不合适,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有限,或者是固定过热,使样本被破坏。
酸奶乳酸菌,100x, 油浴
黑曲霉菌水片,40X
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才能确保你的操作正确,结果可靠?如酸奶中乳酸菌的染色。
答:首先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染色后再水洗,接着脱色,最后用酸性染料染色。
七、实验感悟
1.试验过程中操作一定要小心谨慎,既要把握好染色的时间长短,因为过长与过短都不利于观察,又要吃透原理,这样才不会在实验中出现大的错误;
2. 灭菌过程中一定不要漏掉某些必需的灭菌操作,要时刻注意接种的菌种不恩能够被其它杂菌污染,所以接种的试管口要经常对着酒精灯消毒,并且双手在接种前也要涂抹酒精消毒;
3.染色脱色后用显微镜能观察到不同的菌落有不一样的颜色和形貌,要善于思考为什么不同种类的细菌要用不同的染色剂,哪些类型的可以用同一种,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自身基本实验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