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归园田居》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是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高中语文第三四册的阅读部分,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知识目标(1)研究XXX此文的艺术手法: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3、重点、难点、课时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施展阐发XXX头脑志趣的语句进行探讨式研究。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课时:1课时二、说教法教学方法:首要采用点拨、朗读法教学形式,这是符合新课程革新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XXX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

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XXX的思想。

三、说学法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施展,结合所采用的教学体式格局,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1、充分预: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

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

2、小组讨论,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鉴吸收:经由过程四、说过程(一)首先,导入新课。

世称XXX先生的XXX,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传为佳话,那末当他归隐田园后,又将是怎样的一幅生活图景呢,(播放朗诵带)(二)下面我就第一步:思路结构提问: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学生回覆:归。

)从这个归字你能够挖出那些隐含信息,即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回去如何”结构全文,学生可由此先自我寻找答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

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法学法设计:1、诵读品味2、想象联想3、扩写诗歌课前活动设计:课前任选一名诗人,每人准备一首古诗,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歌意境教学过程:饮酒陶渊明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回顾作者简介,背诵有关作品,体会诗人的心境及生活态度1、《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三、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诗歌,明确:庐喧篱的读音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四、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叙述、议论]思考: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写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

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神来之笔:写景]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

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

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

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

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园田居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诗,把握诗歌大意。

2、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学习作者超然的心态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1、把握诗歌大意。

2、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学习难点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四、学习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哪位大诗人写的诗句?(让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陶渊明?(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朝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的典型故事有“不为五斗米折腰"。

有名的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通过学习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3、全班齐读全诗。

(四)品读全诗1、诗歌标题为“归园田居”,应该扣住哪个词?明确:归2、为什么归?请从原诗中找出对应句子、翻译,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翻译: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我)天性原本就热爱山林。

(不小心)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

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

(3)品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俗韵”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无适"指无法适应,可见作者的不俗与特别。

年少的时候就无法适应逢迎世俗、周旋应酬的本领。

因为天性就喜欢山林。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特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选自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词欣赏。

本首诗歌是陶渊明所著,本首诗歌简单勾勒,语言朴实、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情境交融的手法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

诗歌作为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流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诵读、品析、鉴赏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走进诗歌的内心,在诗歌的世界里遨游。

学情特点18级学前教育4班。

1.少数同学对诗歌有兴趣。

2.有一定的诗歌诵读量;但诗歌鉴赏能力较弱;3.阅历尚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学情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本首诗歌的诗眼,理解诗歌大意,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点染勾画的白描手法和品味质朴淡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本课我将采用的教法包括: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质疑法。

学生将采用的学法包括: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法。

一、看图猜文,激趣导入呈现两幅图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二、诗歌诵读,整体感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读出诗韵,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缓慢。

《归园田居》江苏省教学比武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江苏省教学比武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江苏省教学比武一等奖教案第一篇:《归园田居》江苏省教学比武一等奖教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有关诗人归隐田园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通过品景明情,体悟诗歌营造的恬静、淡雅、和谐的意境,合作探究诗人“归隐”的内涵与价值。

3.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自由独立人格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紧抓诗眼“归”深入探究诗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回归田园的心境和思想。

教学过程:一、以岳阳楼对联中相关内容导入新课(幻灯1)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到崖疆。

潴(zhū)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过程:师表演朗诵对联,借助下联中的尾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本土人文资源,让学生亲近作者,走进课堂。

同时,借助句子中的“真意”一词构建课堂。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字音、节奏。

形式:指定一学生试读,师生点评,学生齐读。

2.生听录音,再次感知诗歌内容。

(播放视频资料)师提出听读要求:试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名家朗读技巧,感知诗歌内容。

生就听读要求作回答。

明确: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从官场到田园的回归。

三、抓住诗眼,解读文本内涵。

1.师设问过渡。

设计意图:引出对诗歌内容的深入解读。

问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明确:归)(幻灯显示“归”)围绕“归”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归因、归处、归后)2.品味词句,分析“归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紧扣文本品味词句的能力,为后面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回归田园的价值取向打下基础。

①生据课文内容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就近与同学进行交流。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

这首诗在中华民族的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本文在课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诗歌的总结,也为后面学习其他田园诗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八句叙述了诗人辞官归田的缘由,次八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象,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情怀。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田园生活的真实面貌。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能够背诵、默写全诗;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田园情怀,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追求,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把握《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对仗等;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去感受田园生活,体验诗人的人生追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归园田居》的内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教学亮点。

1. 启发法: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我会问:“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诗人为什么会选择归园田居?”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助他们主动去挖掘诗中的深层含义。

亮点:我的启发法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课文解读陶渊明于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为诗史上的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课文中所选的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抒发自己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恬静愉悦的心情。

但与其它诗作对比来看,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的内涵。

陶渊明宁愿归乡务农,也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正直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不事雕饰。

然而却在平淡的外表下,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导语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感情。

该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归园田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其诗歌的“田园风光”和“归隐思想”。

2. 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以优美的诗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高尚情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主要内容:《归园田居》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三部分(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意境。

(3)背诵全诗,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美好情感。

(2)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一、课题:《归园田居》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让学生学会学习、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技巧及内容;(2)使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掌握其中的主题思想,认识农民的困境和古人田园生活。

(3)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品评及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担当家人的职责,增强勤劳致富的意识,有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2)充分肯定古人的成就,由此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认识扶贫济困实施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勤俭节约、团结协作和乐于助人的美德。

三、教学内容(1)《归园田居》是一首宣示穷困农民生活的绝句;(2)作者陈子昂以大自然为背景、把贫困农民在田园中勤劳劳作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令人深受感动;(3)行文中穿插着的雄辩深刻的思想,内容清新有趣,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瑰宝,值得反复学习和深思。

2、《归园田居》的思想要旨(1)《归园田居》的思想要旨是回归生活的自然根基,赞美田园文化和农民的勤劳,反映农民贫困困境;(2)作者陈子昂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等爱国诗歌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积极乐观、和谐进取、改变贫困的精神;(3)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经济发展,耕入繁茂,和谐幸福,公平正义的理想。

(1)传承乡土文化,还原农民的硬仗;(2)鼓励勤劳致富,努力改善穷困的境遇;(3)思考社会的公平正义,发挥家庭的作用;(4)开拓创新,实现家和社会的繁荣。

四、教学方法1、师生对话法2、归纳总结法3、把握主次法4、回顾查缺补漏法5、研讨讨论法6、充分肯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时,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有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活动(一)热身活动1、通过图片讲解,导入课题,师生形成一个共同的故事;2、学生分组讨论,以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让他们参与探讨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感受,并就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及其与今日实际的联系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发现、分析能力;(二)正文活动1、按古诗歌内容,条分缕析,让学生理解全文;2、在讨论中,与画面及学生想象作比较,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体会古诗之美;3、让学生用各自的表达方式写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以体现思考、表达的能力;(三)结构活动1、总结此次课学习的内容,以及诗歌教学的精要;2、加强复习,让学生分析《归园田居》的意义及其在现实中的大致应用;3、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以创设开放的宽松的学习气氛。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4篇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4篇

1、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三、预习检测:1.注音或写字:(1)带月荷( )锄归(2)晨兴理荒huì( )(3)道狭草木长( )(4)属( )国过居延(5)帘旌( )不动夕阳迟(6)徙( )倚( )湖山欲暮时(7)都护在燕( )然(8)丰年留客足鸡tú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 )锄归(2)但( )使愿无违(3)大漠孤烟( )直(4)长河( )落日圆(5)江入大荒( )流(6)仍怜( )故乡水(7)徙倚湖山欲暮时( )(8)三年多难更凭危(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归园田居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

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

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

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说课稿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

属于必读课。

本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绘自然山水景物的优秀诗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风光,理解诗人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通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四、关于教学过程: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归园田居教案(通用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归园田居教案(通用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归园田居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对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的介绍,对归园田居诗词的解析,以及对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归园田居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韵律美。

3.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诗词的鉴赏和分析。

难点:对陶渊明归园田居思想的深入理解,诗词中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想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词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意象,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其他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内容:a. 作者:陶渊明b. 时代背景:东晋时期c. 诗词主题:向往田园生活d. 鉴赏方法:关注关键词、意象,把握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归园田居》中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要求: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体验田园生活,培养生活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鉴赏分析2. 作者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感情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鉴赏分析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词的鉴赏分析1. 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采菊”、“悠然”等,通过分析关键词,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特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选自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词欣赏。

本首诗歌是陶渊明所著,本首诗歌简单勾勒,语言朴实、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情境交融的手法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

诗歌作为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流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诵读、品析、鉴赏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走进诗歌的内心,在诗歌的世界里遨游。

学情特点
18级学前教育4班。

1.少数同学对诗歌有兴趣。

2.有一定的诗歌诵读量;但诗歌鉴赏能力较弱;3.阅历尚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学情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本首诗歌的诗眼,理解诗歌大意,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点染勾画的白描手法和品味质朴淡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本课我将采用的教法包括: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质疑法。

学生将采用的学法包括:诵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法。

一、看图猜文,激趣导入
呈现两幅图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读出诗韵,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缓慢。

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其音韵之美及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

明确:断句、字音、诗意、情韵
方法:1.学生齐读加点评;2.学生个读加点评;3.听范读加总结。

知人论事,走近作者:
了解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与作者为友,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寄托的人生心志。

三、品读体会,归隐志趣(重点)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合作探究:寻找、揣摩、展示、点评。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羁鸟、池鱼
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

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

四、咀嚼涵泳,鉴赏手法(难点)
白描手法:
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引导点化:关联学习:美术(国画与油画)、《天净沙秋思》
回归文本:田园景象描写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两个问题: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归隐么?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会归隐么?
六、归纳总结,诵读积累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课外阅读《归园田居》另外四首。

板书设计:
这是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这是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