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今天我来为大家上《诗词五首》这一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五首名家的诗词。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学生将进一步认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和欣赏能力,以及发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教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了解诗词的定义和类型,并能够区分诗与词的特点。
2. 能够读懂五首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了解五位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掌握五首诗词的字义、韵律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展示图片、朗读、情感体验、课堂互动等。
其中,我们将重点注重以下方面: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课文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呈现给学生。
2.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态度。
3.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引入(5分钟)1. 热身(2分钟):播放《枫桥夜泊》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 课前知识问答(3分钟):由教师出一些关于古文、文言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测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讲解(30分钟)1. 诗歌的定义和种类(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古代诗与词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五首诗词的解读(15分钟):具体介绍五首诗词的特点、韵律、修辞手法及其主意、表达情感的细节。
3. 五位诗人的生平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历,让学生了解诗人更全面。
25、诗词五首-说课稿.docx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以及诗词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诗歌阴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 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占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二、 课时安排2课时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指导朗读五首诗词1、 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一 —青山- ——绿水 -A 刖。
潮平一 —两岸- ——阔, ——帆— 悬。
海日一 -残夜, —入—— -旧年。
乡书一 —何处- ——达, —洛阳- ——边。
(2)按意义单位分:客路一 青山外, 行舟一 绿水潮平一 —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一 —生残夜, 江春一 —入旧年。
乡书一 何处达, 归雁一 —洛阳(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 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
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车马喧(x uan )见(j idn )南山 润如酥(sii )塞(s d i ) 土燕脂(y a n z h i )凝夜紫(z I )提携(x i e )4、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 具体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研读《饮酒》1、 导入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 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岀现 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 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 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五首》。
今天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及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样三个方面来进行我三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什么对于诗词教学,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与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即突出学生心灵品悟与个性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单元提示要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以此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文化的科学拓展、系统延伸。
初一孩子乐于表达,却受思维初级层次所限不能深刻把握诗歌主旨,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与韵律。
2.运用联想与想象来感知“泰山”意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通过知人论世法进一步把握诗人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来品读其他四首诗歌,在比较阅读中理解每首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法、知人论世法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全面理解诗人情感。
二、说怎么教及为什么这么教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利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来提升核心素养。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主问题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学生也将在老师引导下运用比较阅读法、知人论世法以及朗读法来自主探究、个性解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望岳》,整体感知教师导入:教师出示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让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并指出依据。
走进诗歌后,学生示范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我再总结性评价:语气、语调、节奏都能较好把握,而且节奏停顿把握很好,并明确“二一二”的节奏停顿(最后一句特例二二一)教师追问:这样的节奏停顿有什么好处?学生指出有韵律的情况下,教师指导“韵脚”“AO韵的开口音”的朗读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古代诗歌五首》篇1第一板块: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
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
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 学习《使至塞上》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②指名读,思考: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③讨论: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同学们好,我将给大家介绍一组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稿。
首先,我将介绍诗歌《登鹳雀楼》。
该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河景色,展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美好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静夜思》这首诗。
诗人李白通过描写一个人独自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场景,表达了乡愁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细腻,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之感。
第三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较长的七言律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公元751年唐玄宗贞元年间创作。
诗中描述了一位将士远征边境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壮烈牺牲的将士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堪称是一篇咏史长诗。
第四首诗是《登别时晴望诸峰》。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创作的作品。
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事世界深深的失望和生活中的迷茫感。
从诗的起始,到最后以烦忧自咏。
整首诗写实纯美,意境清新,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看看《滕王阁序》这首诗。
诗人王勃通过描写一幅生动的图画,讲述了洪武三年,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无尽荣耀。
诗中展示了滕王阁的宏伟景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这首诗的气势恢宏,意境瑰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这五首古代诗歌,我们领略了不同诗人的独到视角和诗意表达。
这些诗歌不仅有精湛的艺术表达,也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阅读古代诗歌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在细细品味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这就是我对于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同学们大家好!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情况和作者创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分析这五首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它们在历史背景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登鹳雀楼》这首诗。
王之涣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展示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美好感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三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三课《诗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沁园春·雪》、《春望》、《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渔家傲·秋思》。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学生可能对慢节奏、含蓄的古代诗词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美妙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诗词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流行歌曲《青花瓷》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诗词五首。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3.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代诗歌五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五首诗歌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这些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征战、人生感慨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死记硬背、机械理解的情况,缺乏对诗歌的深入感悟和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世界。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五首诗歌。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夸张、比喻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0、《诗五首》教案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30、《诗五首》教案说课稿30、《诗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盛唐时期的李、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五首诗,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二)创设意境,指导朗读五首诗1、播放古筝曲(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教师范读诗五首。
2、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轻声朗读五首诗,直到能顺畅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岱()宗青未了()决眦()碣()石澹()澹竦峙()()(2)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杨花/落尽/子规啼,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闻道/龙标/过五溪。
造化/钟/神秀,阳/割/昏晓。
我寄/愁心/与明月,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随风/直到/夜郎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指名朗读五首诗,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解读题目:诗人王昌龄清白无辜,却“左迁龙标尉”。
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下这首诗远道相寄,以表达自己的关切同情之心。
2、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1)诗人眼前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仅写“杨花”“子规”?明确:“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使诗歌更具形象美;“子规”即杜鹃,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
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相托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诗词曲五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诗词曲五首》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曲作品。
这五首作品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以及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到诗词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词曲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领悟作品意境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阅读、分析、讨论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五首诗词曲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学生自读五首诗词曲,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领悟作品的意境。
八上诗词五首说课稿
八上诗词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八上诗词五首》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本课选取了五位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分别是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
这五首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对五首诗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对诗词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主要内容:1. 《将进酒》:表达了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月夜忆舍弟》:杜甫借月夜之景,抒发了对远行弟弟的思念之情。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草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4.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描绘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5. 《秋夕》:杜牧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
(3)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五首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人教版诗五首说课稿
人教版诗五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对人教版教材中的五首诗歌的深入学习,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这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并能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内容围绕五首诗歌展开,分别是《静夜思》、《春晓》、《江南逢李龟年》、《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雪》。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我们将逐一进行解析。
1. 《静夜思》- 诗歌内容概述:介绍诗中描绘的月光照在床前,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创作背景:简述李白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经历。
-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意象运用和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 《春晓》- 诗歌内容概述:描述春天清晨的景象,鸟儿的啼鸣和花的盛开。
- 创作背景: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及其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 艺术特色:探讨诗中的色彩运用和对自然美的描绘手法。
3. 《江南逢李龟年》- 诗歌内容概述:叙述诗人在江南偶遇老友,共同回忆往昔岁月。
- 创作背景:讲述杜甫与李龟年的友情及其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
-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歌内容概述:通过描绘草原上的离别场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 创作背景:简述白居易的创作动机及其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艺术特色:探讨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交织,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5. 《江雪》- 诗歌内容概述:描绘江面上的雪景,以及渔翁独自垂钓的宁静画面。
- 创作背景:介绍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变化及其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孤独意象和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古代诗歌五首》是我们高中语文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选自不同历史时期,涵盖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诗歌艺术风格。
这五首诗各自独立,但共同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培养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
2.《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洋溢着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叹。
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的这首诗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古人英勇事迹的怀念之情。
4.《江南逢李龟年》: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偶遇老友为题材,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对草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三)教材特点这五首诗歌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都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的共性。
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五首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掌握五首诗的韵律、意境和哲理。
3.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诗。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视友情、崇敬英雄的道德情操。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五首诗的韵律、意境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1. 对古代诗歌艺术特点的把握。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和情感素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诗歌中的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文选段。
本篇选文以五首不同的古代诗词曲为主线,包括《木兰诗》、《江雪》、《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曲,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归纳法:将五首诗词曲的共同特点和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法:分析每首诗词曲的词句和意象,解析其意义和表达方式;•比较法:将五首诗词曲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朗读和欣赏法: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欣赏,感受诗歌的美。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播放古代诗歌朗读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课题。
2.诵读与认识(10分钟):让学生轮流诵读五首诗词曲,并请他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3.学习《木兰诗》(20分钟):–分析《木兰诗》的背景:介绍《木兰诗》是关于古代女英雄木兰的故事,分析木兰的形象和她的事迹。
–解析《木兰诗》的诗句: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释诗句的深意。
–识记重点词句:让学生背诵并理解《木兰诗》中的关键词句。
4.小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提问总结学习的内容,并展示其他关于女英雄的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五位诗人的代表作,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风格诗人的创作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诗词学习,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诗词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学会鉴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卡片、小组合作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山水画为线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人介绍: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诗词学习:分别对五首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说课稿
《词五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
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本是按词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排列几首选词的顺序的。
这本身没有什么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如果以词的风格分类,更适合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按教材给的顺序依次学习,而是按其词风之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另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
我要说课是第一课时:豪放词的教学课时。
二、目标及方法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感情法:能过诵读,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归纳三首词的共同特点,感悟豪放派的词风。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课件。
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高中语文古代文学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所选的五首诗歌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既有山水田园诗,也有边塞战事诗,还有抒情咏物诗,涵盖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多种题材和风格。
这五首诗歌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示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独特感悟,领略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五首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世界。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古代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是对前面所学古代诗歌的巩固,也为后面学习其他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1.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壮丽的河山和美好的田园风光。
2. 《凉州词》:唐代王翰创作的一首边塞战事诗,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斗志。
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抒情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4. 《石灰吟》:明代于谦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石灰为喻,赞美了忠臣的清正廉洁。
5.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百态的感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3)学会鉴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分析五首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对五首诗歌进行归类、总结。
30、诗词五首-说课稿.docx
30、《诗词五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一年级下册第三十课《诗词五首》。
我的说课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作为本册书中最后一课的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风格,掌握古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本课共选录了五首诗词。
2、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木节课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能力冃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内容以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牛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词有一定认识理解词牌名,知道词分上下两片对词有一定积累。
但对于词风格的分类,词的一般学习方法,特别对于词的赏析没有系统认识。
三、重点难点我确立*课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熟读成诵。
难点是赏析词中的名句。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一)导语中国是话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1、初读感知。
(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
(2)继续配乐,学牛朗读,了解诗歌缠绵煤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
(3)学牛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
(5)点拨。
突出:擢,意思是伸出,念为z h u6o间,意思是隔,念为j idn。
2、晶读鉴赏。
初中语文诗词五首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初中语文诗词五首说课稿优秀讲课稿诗词五首 1一、课程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文句含义。
2 .引导学生熟悉古风、格律诗和词的不同形式,了解其特点。
二、教学策略:朗诵法、点拨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 1 让学生反复朗诵五篇作品,在阅读中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诗词意境。
2 引导学生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略他们的思想情感。
教学活动一、导入课文:1 .师:咱们伟大的祖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更是这座诗歌金字塔尖上璀璨的明珠。
谁能给咱们背诵几首?2 .师:本课所选都是名家名篇,既有“诗圣”杜甫悲天悯人的高贵情怀,又有孟浩然和爱国诗人陆游做客农家的田园风情;既有《渔家傲》苍凉悲壮的英雄气势,又有《浣溪沙》“谁道人一辈子再无少”的意气风发。
下面咱们就具体地感受这些诗词的独特魅力。
3 .介绍杜甫情形及作品背景。
二、朗诵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1 .学生朗诵课文,参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
(见板书设计)2 .对重点文句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行文的出色和他博大的胸怀。
3 .指导学生背诵此诗。
三、课堂讨论1 .组织课堂讨论:结合杜甫的身世,谈谈你对这首诗歌最后一句话的明白得。
2 .让学生代表发言,引导学生熟悉到他的博大胸怀其个人思想境遇的必然结果。
2 .学生代表发言,通过讨论,熟悉到杜甫推己及人的胸怀是他从小所受教育、家庭的熏陶及个人思想境遇的必然结果。
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文思路第一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
第三段写大雨中永夜沾湿的苦痛。
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夸姣理想。
附 1 .诗歌大体常识(1)诗是古代运用最广的有一种韵文,门类众多,体式纷繁。
如以句式言,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以文体言,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简而言之,可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初中语文诗词五首说课稿优秀讲课稿诗词五首 1一、课程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文句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说课稿《饮酒》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饮酒》,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一、分析教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一首是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陶渊明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能准确地背诵,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人格美2、重难点:(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对诗人的整体评价。
3、过程与方法:以读—议—赏—研—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语言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领会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学生学过他的《归园田居》,可以让学生回忆、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展示,有必要的话老师再做适当补充。
(三)赏析诗歌1、读首先是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奏,然后学生自由诵读,进行诵读比赛,要抓住节奏,读出韵律。
2、议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梳理诗歌内容,师生给予评价,学生对诗歌也会择优理解。
3、赏赏析每句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字面去感悟内涵。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4、研问题探究(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
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
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5、背背出情感、背出内涵6、练(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五、小结拓展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板书设计:饮酒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春望》《春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从古到今,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呈现、还原作品所营造的意境,领悟作品抒发的情感?这就是我今天在《春望》一课中的说课所要做的努力。
说课形式:课前说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点认识与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开始集中编排文言文课文。
《春望》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具有承前启后的双重意义。
就教材而言,《春望》要继续探索、创新教法:如何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诵读训练。
它还是第六单元的探路者。
第六单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就本课而言,《春望》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内容风格的转折点,和《望岳》《石壕吏》一起勾勒了杜甫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轨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语文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该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对诗歌的认知和品析停留在表皮;年龄小,阅历浅,很少有生离死别的牵挂与思念,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诗人愁苦无奈的感受较难体会;但这首诗没有太难的词句,学生可以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尝试再现诗歌情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这一首诗我想让同学们通过品读引出对诗歌景、情关系的探究,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人的赤子情怀。
为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三、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我这样教,学生又如何学呢?我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理解品味诵读法(2)圈点勾画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4)成果展示法本课计划用时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设计了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抢答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运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然后,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
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汇报写作背景设计意图:用抢答的方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写作背景方面我让学生侧重搜集杜甫战乱流离的中年际遇。
这也是杜甫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的高峰期。
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出示学习诗歌第一招——多读以及读诗的技巧。
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是两字两字一字或者两字一字两字,意思连贯的时候可以停顿短一些,如“山河在”。
关键的词读重一些,如破、深。
语气依据内容、感情确定。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
教师过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写的内容了吗?请小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
因此,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达到初步感知诗歌的目的,便于进行后面的内容学习。
第三个环节:赏读诗歌,知诗识人1、出示学习诗歌第二招——多思。
(内容、情感……)”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例子:国家:(破)——风雨飘摇的国家,满地废墟,断瓦残垣,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
3、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互相切磋交流,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
2、请学生用“诗人?望?到了来修饰。
我从中读到了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我将课堂交给学生,引领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
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和修饰语,运用联想、想象,初步感受诗句的物境。
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众说纷纭的课文感受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浅显的语言表达训练。
当全诗品析完毕,一个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杜甫也出现在眼前。
这样,本环节通过形象品味和诵读感悟,较好地把知人论世和情境体验融合在一起。
第四个环节:品读诗歌,情景再现课件出示1、你从每句诗里发觉诗人都望到了些什么?可以用生动诗意的语言描绘,可以赏析(从修辞,语言,情感等角度),也可以用图画或者其他方式,只要能再现诗句的情景的方式都行。
2、学生讨论后,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抓住意象和修饰语是将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拆下来赏玩,那“情景再现”就是将珍珠用情感的线牢牢地串连在一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根据从意象和修饰法中感悟到的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这样,古诗教学“听”“说” “读”“写”四种能力有序呈现,层层深化。
第五个环节:教师寄语,心灵碰撞“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当大多数人疲于奔命甚至苟且偷生时,杜甫,从危难的时局出发,循着历史的脚印,去透视命比纸薄的底层百姓的生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