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教学目标1.对水果的认识和分类;2.练习数数能力,培养数学思维;3.培养合作意识、观察力、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数学角上挂满各种水果的图片;2.一张水果超市的全景图;3.不同水果的盒子——苹果盒、香蕉盒、橘子盒等;4.数码秤;5.对应的物品名牌。

步骤第一步:复习水果的种类和名称老师拿着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孩子们逐个认识水果的名称和种类。

第二步:制作『水果超市』准备好盒子和标牌之后,孩子们依照名牌的水果选择对应的盒子。

第三步:数数和称重孩子们穿着小围裙,一起进入水果超市,选择最爱的水果。

老师会耐心指导孩子们如何使用数码秤进行称重,并让孩子们数数自己所挑选的水果数目。

第四步:结账孩子们会学会如何排队到结账处付钱,老师将通过购物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是如何使用数学知识来分辨和计算物品。

第五步:总结和分享活动结束后,老师总结这个游戏过程中所发现的有趣现象,并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思考。

反思1.活动开展是否足够清晰直观?2.活动难度是否恰当?3.组织孩子的顺序是否合理?4.活动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5.孩子们对活动的反馈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资源•纸张、铅笔、黑板、水果图片;•数码秤、水果盒子、物品名牌;•图书馆资料;•交通工具、机构访问程序。

总结通过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这样有趣的数学活动,《水果超市》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画面中的水果、练习了数数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因此,这样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提供“知识输入”的功能,还能够达到“能力输出”的效果,这样的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水果超市
活动简介
该活动主要针对大班幼儿,通过模拟水果超市的购物场景,让幼儿在购物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活动步骤
1.准备工作:老师在教室里搭建一个水果超市的摊位,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导入知识:老师可以先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如何去超市购物。

比如:先拿一个购物篮,然后从摊位上选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放入篮子中。

3.购物计划: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或纸张上写上每个水果的价格,然后让幼儿练习加法和减法,计算好自己要买哪些水果,需要多少钱。

4.开始购物:幼儿穿上自己的购物篮子,到超市进行购物,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计算自己要买哪些水果,需要花多少钱。

5.结账:当幼儿完成购物后,老师可以通过模拟收银台,让幼儿结账,练习数数和找零。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
•掌握数数的基本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能够比较大小,判断物品的价值大小
•提高对于钱的认知能力
注意事项
1.保证每位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2.帮助幼儿理解每个水果的价值,并帮助幼儿进行选择;
3.关注每个幼儿的购物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4.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结语
通过这个水果超市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在大班数学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水果超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水果,学习使用天平称重,理解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各种水果的名称,了解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进行称重,理解重量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用天平进行称重,理解水果数量关系。

重点:掌握水果名称,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卡片、天平、砝码、磁性数字卡片、挂图等。

学具:每组一套水果卡片,天平,砝码,磁性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挂图展示水果超市,引导学生说出水果名称。

邀请学生扮演超市老板,模拟销售场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天平,展示如何称量水果,讲解重量概念。

以苹果和香蕉为例,进行加减运算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水果称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加减运算题目。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果名称: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天平称重示意图。

3. 加减运算例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称量指定数量的水果,记录结果。

2. 答案:称量结果:略。

加减运算答案:苹果+橙子=5,香蕉葡萄=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水果的认识程度,加减运算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天平的使用熟练度,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超市,实地学习水果称重、价格计算等。

家园联系,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完成课后实践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天平的使用和水果数量关系的理解。

2. 教学目标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一、教学目标在本节数学课中,通过《水果超市》这个故事情境,帮助大班幼儿练习数的认知和数的比较,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 能够正确认读出0-9的数字。

2.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中水果的数量。

3.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大小并做出准确判断。

4. 能够用手指表示出数字数量,并正确朗读出相应的数字。

二、教学准备1.《水果超市》故事图片。

2.数字卡片0-9各两张。

3.提问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唱一首有关水果的儿歌,如《水果派对》。

•幼儿们感受水果的形状和鲜艳的颜色。

2. 引入故事情境•老师出示《水果超市》故事图片,并让幼儿们观察。

•老师口头描述故事情境:小明去水果超市买水果,他买了几个苹果、几个橙子和几个西瓜?•老师逐幅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每幅图片中水果的数量。

3. 数字认知与比较•老师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依次展示给幼儿们,引导他们一起数数并正确认读出每个数字。

•老师随机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并让幼儿们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

•老师提问幼儿们,哪个数字更大一些/更小一些?4. 教学反思与巩固•老师出示提问卡片,让幼儿们回答相关问题,如:“小明去水果超市买了5个苹果,你们能用手指表示出5个苹果吗?请朗读一下数字5。

”•老师鼓励幼儿们模仿故事中的情境,通过手指表示出数字数量,并正确朗读出相应的数字。

•老师与幼儿们共同思考,为什么数字5比4大?为什么数字3比6小?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水果超市》这个故事情境的设置给予了幼儿们一个具体的数学体验。

幼儿们通过观察图片中水果的数量,能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幼儿们通过与故事情境的互动,能够用手指表示出数字数量,并正确地读出对应的数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幼儿们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游戏化的故事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理解物品的价格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额的钱币,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品的价格概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真实样币、水果图片、购物篮、计算器。

学具:人民币模拟纸币、水果图片、购物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超市营业员,将水果图片和人民币样币展示在“水果超市”里,引导幼儿进入实践情景。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人民币,让幼儿认识不同面额的钱币。

(2)教师通过购买水果的例子,讲解货币计算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人民币购买水果,并强调找零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购买水果的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小明有5元,他想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1元,他还剩下多少钱?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利用模拟纸币和水果图片进行购物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水果超市2. 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展示不同面额的钱币。

(2)货币计算方法:例题及解答过程。

(3)购物注意事项:强调找零、礼貌用语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0元,他想买5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请用人民币模拟纸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购物游戏。

2. 答案:(1)小明还剩下0元。

(2)购物游戏答案不唯一,重点在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和货币计算方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水果的名称和外观特点。

2.学生能够用1元、2元和5元人民币购买水果。

3.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口算运算。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苹果和梨,引导学生认识苹果和梨的名称和
外观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天学习的购物知识,复习1元、2元和5元人民
币的面值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活动
1.将几种不同的水果放在桌子上,每个水果标有不同的价格标签,让学
生在水果超市里购买水果。

2.请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水果,并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给出正确的
金额。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面值进行口算购物。

3. 总结本节课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2.教师给出评价并提醒学生细心、认真完成练习。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水果的名称和外观特点、购物的知识和口算运算。

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数字的实际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操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为更好地教学,教师会不断反思中不断完善提高教学的水平。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教案名称:水果超市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得不同的水果,并了解不同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 帮忙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如比较大小、分类、计数等。

3.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育幼儿的合作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教学准备:1. 水果模型或实物(例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充分数量。

2. 颜色卡片或相应的颜色材料。

3. 数字卡片或相应的数字材料。

4. 手工活动材料,例如剪纸、画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向幼儿呈现各种水果模型,让幼儿认得不同的水果并叫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老师问幼儿水果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形状等。

2. 活动1:水果分类老师给每位幼儿一张卡片,上面印着一个水果图案和相应的颜色。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圆圈,在每个圆圈上写上一个颜色。

让幼儿将本身手中的卡片放到相应的圆圈内。

3. 活动2:水果游戏老师告知幼儿,今日我们要开一家水果超市。

老师扮演店员,幼儿扮演客人。

店员放置全部水果模型。

先让一名幼儿来到店里,用数学概念比较两个水果的大小,然后选择一个水果要买。

老师使用相应数字卡片给出价格,让幼儿使用相应的金额卡片购买。

购物完成后,换另一名幼儿连续购物。

幼儿们将本身购买的水果放到本身的购物车里。

当全部幼儿完成购物后,让他们用手制作本身的水果篮子。

4. 活动3:水果数量老师用两个圆形模型,模拟两个水果篮子。

在一个篮子里放入3个水果,在另一个篮子里放入5个水果。

老师问幼儿哪个篮子里的水果多。

引导幼儿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进行比较。

5. 活动4:水果带回家老师告知幼儿们每一个人可以选择一种本身最爱好的水果带回家,让幼儿在水果超市里选择本身最爱好的水果,使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进行购买。

6. 结束活动老师带领幼儿们一起清理活动现场,并回顾今日学习的内容。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较好地融合了数学概念和语言表达本领的培育,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呈现本身的合作本领和表达本领。

同时当活动过多,孩子们疲乏难安之时,老师应适时适度的引导,以防止孩子们喜好的渐渐消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三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样多。

2、能运⽤多种⽅法观察、⽐较物体数量的差异。

活动重难点: 能运⽤多种⽅法观察、⽐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样多。

活动准备: 1、⽔果实物图:分别有8个西⽠、8根⾹蕉、9个桃⼦、9颗荔枝、10颗、10个哈密⽠。

2、分类盒:6~10数卡、⽔果⼩胶粒,幼⼉画册。

活动过程: ⼀、感知10以内的数量。

1、教师以⽔果超市进了许多⽔果为题,引出课题。

⼩猫的⽔果店新进了许多⽔果,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吧!(西⽠、⾹蕉、桃⼦、荔枝、樱桃、哈密⽠)但是这些⽔果有多少呢,⼩猫不知道,让我们帮他数⼀数吧! 2、出⽰⽔果实物图,请幼⼉观察⽔果分别有多少,并出⽰数卡匹配。

⼆、⽐较⽔果的多少。

以“⽔果店摆放⽔果”游戏,引导幼⼉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较⽔果的多少,将相同数量的⽔果放在⼀起。

1、教师出⽰桃⼦的图⽚,你们看这是什么?什么⽔果和它⼀样多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引导幼⼉⽤数⼀数和⼀⼀对应的⽅法⽐较⽔果的多少,并进⼀步引导幼⼉思考同样多的⽔果,为什么摆放的不⼀样。

(引导幼⼉发现因为有的⽔果⼤,有的⽔果⼩) 三、幼⼉操作活动。

1、⽔果排队:请幼⼉将6~10的数卡在分类盒上按序插好,并摆放相应数量的⽔果。

2、《幼⼉画册》练习“⽔果有多少:,数数图中各有多少棵,⽤点⼦表⽰出来。

篇⼆ 活动⽬标: 1、引导幼⼉结合⽣活经验商量确定⽔果的价格,并黏贴价格标签。

2、引导幼⼉学习运⽤5以内数的组成进⾏买⽔果的游戏。

活动准备: ⼀张⼤的表格;⽔果图⽚8张(苹果、⾹蕉、橘⼦、梨、葡萄、桃⼦、杨桃和芒果);价格标签8张(1元、2元、3元、4元各两张);⼀张⼤的5元的价格标签;若⼲价格标签,许多⽔果⼩图⽚。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水果超市》。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水果种类(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学习水果的数数,计算水果的总价,以及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并能正确数出水果的数量。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货币交换。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水果种类的认识,以及货币交换的计算。

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水果的数量,并学会简单的货币交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模型、水果图片、货币模型、计算器等。

学具:学生手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水果超市,让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名称和数量。

2. 水果分类:让学生将水果模型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并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3. 货币交换:让学生使用货币模型进行水果的买卖,学会计算水果的总价和找零。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水果超市的游戏,每组需要完成购买水果的任务。

5. 例题讲解:以草莓为例,讲解如何计算草莓的总价和找零。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购买水果的任务,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7. 作业设计:让学生绘制一份水果超市的海报,包括水果的名称、数量和价格。

六、板书设计水果超市水果种类水果数量货币交换总价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购买的水果清单,包括水果的名称和数量。

答案:苹果3个,香蕉2根,橙子1个。

2. 请计算你购买的水果的总价和找零。

答案:苹果3元/个,香蕉2元/根,橙子3元/个。

3个苹果+2根香蕉+1个橙子=10元,支付15元,找零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参观水果超市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水果的分类、数量计算和货币交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所学内容。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六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二节“认识货币”,围绕水果超市的情景,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理解货币在购物中的作用、学会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面值的货币。

2. 培养幼儿理解货币在购物中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货币的不同面值及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在购物场景中使用货币,进行简单的支付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真实货币(1元、5元、10元)、购物篮、水果模型、收银台模型。

学具:每组一套模拟货币、购物清单、水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装扮成超市收银员,展示一个模拟的水果超市环境。

邀请幼儿扮演顾客,进行购物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超市中的水果和货币。

2. 新知识教学(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介绍不同面值的货币,让幼儿观察并区分。

讲解货币在购物中的使用方法,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货币支付。

3. 例题讲解(5分钟)演示使用1元、5元、10元进行支付的例题,讲解计算过程。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例题模仿,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幼儿使用模拟货币进行支付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邀请几名幼儿分享他们的购物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中央放置“水果超市”。

一侧展示不同面值的货币。

另一侧展示一个水果价格表,列出不同水果的价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模拟水果超市购物,使用真实或模拟货币。

习题1:如果苹果每个3元,香蕉每个1元,用5元钱可以买什么?习题2:购买2个苹果和1个香蕉,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习题1:可以买2个香蕉,找回2元。

习题2:需要支付6元(2个苹果3元×2 + 1个香蕉1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反思在活动中的指导方式,观察幼儿对货币概念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理解物品的价格概念,以及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

2. 培养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力,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购物过程中的数学应用,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购物清单、人民币道具、计算器、水果玩具等。

学具:人民币道具、计算器、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超市营业员,设置一个水果超市的场景,向幼儿介绍各种水果的价格,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 讲解人民币知识(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其价值。

(2)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购物清单,让幼儿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并计算找零。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购物清单,让幼儿分组进行购物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合作游戏(10分钟)设置一个小组合作的游戏,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模拟购物过程,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果超市2. 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2)购物清单(3)加减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购买2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需要支付多少元?(2)购买1个香蕉,1个橙子,香蕉2元,橙子4元,需要支付多少元?2. 答案:(1)6元(2)6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民币知识,提高了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辨认数码0—10;2. 能够在数轴上识别数码0—10的位置;3. 能够使用数码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4. 能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并运用数学学问。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老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水果,比如苹果、梨子、香蕉、葡萄等,并让幼儿自由选择本身爱好的水果。

接着,老师引导幼儿们用数字表示本身选择的水果数量。

二、实践探究在教室中布置一张“水果超市”活动桌,桌上放置不同数量的水果模型,模型上都用数字0—10进行标注。

让幼儿们穿上“小超市员工”的制服,玩角色扮演游戏。

老师可以扮演顾客,幼儿们则在超市中为老师供应服务,依据老师所需求的水果数量,选择相应的水果模型,并用数字表达出本身选择的数量。

交易完成后,让幼儿们把相应的水果模型放到购物车中。

三、学问总结在“水果超市”活动结束后,老师提出一种数字表示方式——数轴,并在班级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数轴(即横向放置一条线段,并在线段上标出0,1,2···到10这些数字)。

让幼儿们在数轴上找到本身所选的水果数量所对应的数字,并进行比较。

四、巩固练习老师现场搭建“水果超市”,要求每个幼儿依据本身的选购需求,选择相应的商品,然后在木质台上面写下对应的数字表示,并完成对其他同学的挑战的数值比较。

教学反思:通过“水果超市”的活动,幼儿们体验了数字的概念,同时把握了相应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相比于纸上的练习,通过“水果超市”的活动,幼儿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数学学问的探究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水果超市”活动中,老师应当注意每个幼儿选择的水果数量是否合理,要适时矫正他们可能存在的偏差。

同时,针对活动结束后的数轴绘制和数值比较,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幼儿进行巩固和复习,使得幼儿渐渐地通过实践把握数学学问。

2024年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

2024年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

2024年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水果超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水果超市”。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常见的水果,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掌握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命名常见的水果,能准确比较水果的多少,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水果,比较数量多少,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卡片、磁性黑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学生用水果卡片、计数器、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水果超市的情景,展示各种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两组水果,引导学生比较数量多少,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数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水果超市水果名称:苹果、香蕉、橙子、葡萄数量关系:多少、一样多、少了、多了加减法运算:+、2. 数学语言:比较句式:哪个多?哪个少?描述句式:有3个苹果,比橙子多2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喜欢的水果,并数一数有多少个。

(2)运用加减法,计算水果的数量变化。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只要画出水果并正确数出数量即可。

(2)示例:苹果原来有5个,又增加了3个,现在有几个苹果?(5+3=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水果数量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主题为“水果超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学习货币的换算,理解物品的价格表示,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了解各种面值,学会简单的货币换算,并能进行物品价格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综合数学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物品价格的计算。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理解价格表示,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真实币值,水果图片,价格标签,计算器。

学具:模拟货币,水果图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水果超市的老板,为学生展示各种水果及其价格,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价格。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水果超市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识,货币换算,以及如何计算购买水果的总价格。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每组扮演顾客,在水果超市购买水果,计算总价,并使用模拟货币进行支付。

4. 小结与互动(5分钟)5.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人民币和价格计算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板书右侧展示水果图片和价格标签。

3. 中间部分展示计算过程,包括换算和总价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去水果超市购买水果,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4元,小明购买了2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请计算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

2.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10元(苹果)+ 4元(香蕉)= 14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认识货币”和“简单的计算”。

通过带领幼儿参观水果超市,了解货币的使用,学习简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面值的货币,知道货币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购买活动。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货币,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货币的使用,学会简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面值的货币、水果图片、购物篮、计算器等。

2. 学具:幼儿用书、计算器、画笔、购物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水果超市,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品种、颜色、形状等,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货币知识(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货币,让幼儿认识货币,讲解货币的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购物例子,讲解如何使用货币进行支付,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水果图片和货币,让幼儿进行购买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最少的货币购买到喜欢的水果?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果超市》2. 内容:货币的认识、简单的计算方法、购买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所学的货币知识,帮妈妈购买水果。

作业答案:例:购买苹果,单价3元,购买2个。

解答:需要支付6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货币的认识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参与购物活动,实际体验货币的使用。

(2)开展“我是小买家”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认识人民币”专题讲座,让幼儿深入了解我国货币的演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认识货币”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水果超市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货币进行购买,并能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知道货币的面值及用途。

2. 培养幼儿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其数学运算技巧。

3. 培养幼儿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理解货币的换算关系。

重点: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超市购物场景图片,各种水果玩具,人民币道具。

学具:每组一套水果玩具,一套人民币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水果超市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2)讨论:你们去超市购物时,要用什么支付呢?2. 认识人民币(5分钟)(1)教师展示人民币道具,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讨论: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水果超市购物(5分钟)(1)教师创设水果超市购物情境,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进行购买。

(2)幼儿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5分钟)(1)教师提出购物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例题讲解:如购买2个苹果,需要支付5元,再买一个香蕉,需要支付7元。

(3)随堂练习:教师给出购物情境,幼儿进行计算。

(2)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到数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果超市》2. 内容:(1)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下购买的商品和价格,然后计算一共花费了多少钱。

2. 答案:购物小票上的总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水果超市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大班数学活动教材《水果超市》。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排序等方法,让幼儿认识水果的种类、颜色和数量,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认识各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和数量,并会用数学语言描述。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排序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和水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认识各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和数量,并会用数学语言描述。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排序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模型、水果图片、水果超市场景图、计数器等。

学具:幼儿自带水果、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水果超市的场景图,引导他们发现水果的种类、颜色和数量。

2. 认识水果:展示各种水果模型和图片,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颜色和数量。

3. 分类和排序:让幼儿将水果按照种类、颜色和数量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水果的种类、颜色和数量。

5. 随堂练习:让幼儿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让幼儿用自己的水果进行分类和排序,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水果超市:苹果、香蕉、橙子、草莓等。

分类和排序:1. 按种类分类:水果、蔬菜、零食等。

2. 按颜色分类:红色、黄色、绿色等。

3. 按数量分类:1个、2个、3个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用自己的水果进行分类和排序,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水果的种类、颜色和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水果超市的实践情景,让幼儿认识了各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和数量,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但是,对于一些幼儿来说,分类和排序的难度较大,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认识货币”及“简单的计算”。

通过参观水果超市的情景,让幼儿了解货币的使用,学会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及用途。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计算。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超市图片、货币模型、计算器、购物清单。

学具:仿真货币、计算器、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水果超市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超市里的各种水果及价格标签。

引导幼儿关注货币的使用。

2. 讲解货币知识(10分钟)(1)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2)展示货币模型,让幼儿观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购物,引导幼儿了解货币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购买水果为例,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题:苹果3元,香蕉2元,购买1个苹果和2根香蕉,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仿真货币和购物清单,让幼儿模拟购物,进行计算练习。

5. 小组合作(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水果超市购物清单,并计算出总价。

6. 分享交流(10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购物清单,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水果超市主题板书,列出各种水果及其价格。

2. 货币知识板书,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例题及解答板书,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购物清单,包括至少5种商品,计算出总价。

2. 答案:根据幼儿设计的购物清单,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货币知识,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认识货币与购物》,主要内容为通过水果超市的情景,让学生认识货币,学会简单的计算和找零,并能运用到实际购物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计算与找零。

2.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超市海报、人民币真币、购物篮、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带购物清单、人民币模拟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水果超市海报,引导学生观察超市里的水果和价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2)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并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找零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购物模拟。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货币与购物2. 内容:(1)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2)购物计算与找零方法(3)购物模拟练习七、作业设计水果价格(元/斤)数量(斤)总价(元)苹果 5 2 10香蕉 3 3 9橙子 4 1 4答案:26元,支付方式:20元+5元+1元。

2.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协助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水果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货币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购物模拟环节,部分学生对找零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课后购物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
徐雯高瞻昀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BR><P></P>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 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 2元 3元 4元
5元= 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 3元 2元 1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