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
首先,从经济因素考虑。中国在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物品的商品化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尚不具备发展近代科技的条件。其次,政治因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发展仍居主导地位。而且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实行“摊丁入亩”收取地丁银,后又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将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少,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可能出现以雇佣为前提的大规模生产,因而不会出现近代科学。其三,文化思想中国在明朝封建制度开始逐步衰落,统治阶级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愚民政策,明开始,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制,极大地束缚了人民思想。清兴文字狱,人民思想再次被压制,使得中国近代化脚步放缓。其四,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明采取禁海政策以抵御倭寇(后期戚继光抗倭),清为收复台湾再次禁海,而且闭关锁国,不与外国交往,使中国逐步被西方国家超越,近代化步履为艰。但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过于弱小,政策,技术,市场,资金,劳动力等近代科学发展的必要因素不具备。
2.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
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
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结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3.自然观的历史形态和特点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四个阶段,早期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自
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全新的自然观。
特点:
早期的自然观: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任务也由搜集材料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
全新的自然观:随着科学成功的发现自然规律,自然成了被征服和控制的对手,同时也成为被制服的和被驯服的力量来为人的目的服务的工具。
4.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人类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经济根源。人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掠夺式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没有真正的依靠科学技术,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可能条件,做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次是认识根源。过去人们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往往对一些可能造成全球性不良后果,缺乏科学知识和预见,或忽视了对自然界长期影响会出现的消极东西。所以大量所谓出乎意料、难以预料的事。最后是科技根源。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所认识,但一时找不到科学的、统筹兼顾的解决办法。例如世界各地有上亿辆大小汽车每天在不停地排放着热量和废气,大量有害农药仍然喷洒在广大田野上,虽然人们不断地对这些事情提出责难,但一时还找不到替代物和解决措施,污染仍在进行。对于这些已经有所认识,但一时不能解决的,充分说明了是由于科学技术没有高度发达而所导致生态危机问题。
5.介绍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就是以人为本,主张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将人类的利益置于首要的地位,强调人类的利益应成为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该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义务,而自然,只是对这种义务起到工具的作用。但非人类中心主义——即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持尖锐批判态度,把人类中心主义看作是环境保护的最低境界,认为人类应全面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尺度的伦理价值体系和相应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