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

合集下载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得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得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得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得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得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就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得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得“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得dragon 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与繁荣。

中华民族就是“龙得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就是帝王得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就是至高无上得, 我们把自己得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瞧作就是中华民族得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得关于龙得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得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就是邪恶得代表, 就是一种狰狞得怪兽, 就是恶魔得化身。

中英文化得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得内涵, 给人带来得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得“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tigers”, 而不就是“Four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得bat与吉利得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得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bat(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就是一种邪恶得动物,它总就是与罪恶与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得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abat(有眼无珠), bat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得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havebats in the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bat“神经错乱”。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1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趣谈动物在汉_德俗语中的异同

趣谈动物在汉_德俗语中的异同

28人类喜欢拿动物打比方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在俗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由于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汉、德两种语言赋予了动物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

一、同一动物在汉、德俗语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动物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会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联想,由此动物获了相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汉语中的“老狐狸”意指奸诈、狡猾的人,而德语中的表达正是“schlau wie ein Fu chs ”(像狐狸一样狡猾)。

再如,德语也用“ein Wolf im Schafspelz ”(披着羊皮的狼)来形容伪善而本性凶残的人。

对于拿鹦鹉作的比喻在德语中也是“wie ein Papag ei alles n a ch p lap p er n ”(鹦鹉学舌)。

我们常说“勤劳的蜜蜂”,德国人也说“fleißig wie eine Biene ”。

二、同一动物在汉、德俗语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里的人很容易对同一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它们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化内涵。

“龙”(Drache)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在中国文化里“龙”象征着高贵、权威,所以历代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是“东方巨龙”,为人父母的都“望子成龙”。

然而,西方文化中的“D r ach e ”却是狰狞的怪兽、邪恶的代表。

德语中的“Drache ” 除了其本意外,还指“eine Frau, die immer mit allen 趣谈动物◆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研究生 毛学勤在汉、德俗语中的异同s t r e i t e t”(泼妇、母夜叉)。

“凤凰”(P hön ix)在中国文化中是百鸟之王,常被用来比作皇后。

汉语中的凤凰象征吉祥,正所谓“龙凤呈祥”。

在德语里“P hön ix”意寓“长生鸟”、“不死鸟”, “wie ein Phönix aus der Asche steigen”(凤凰涅磐)。

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_中德文化差异

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_中德文化差异

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_中德文化差异论文导读::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程度很高,是一个能够很好表达两国文化差异的方面。

本文就针对这个方面对中德两国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

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其中,关于动物的词汇和习语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篇文章就针对汉,德两种语言中对动物的文化内涵赋予不同的含义展开讨论:一、同一种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根本属性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会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联想,由此动物获了相同的文化内涵。

再如,牛在农业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力。

在机器创造之前,拉车、耕田、推磨等重体力活只能靠它。

所以在农业社会,牛被看作是农民家里非常重要的财产。

因此牛在两种语言中都有财富的象征意义。

如汉语里的一个黄牛半个娃,喂牛如孝子都表达出牛对农民的重要性。

德语表现牛作为财富的谚语通常都用奶牛(Kuh)这个词,如EinMantelundeineKuh,decktvielArmut."(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此外,由于牛体形庞大,动作缓慢,而且总是毫无怨言地做着辛劳的工作,所以它在两种语言中又都有愚蠢、反响迟钝的象征意义。

如汉语谚语对牛弹琴,一窍不通,成语牛骥同皂,德语谚语MankannvoneinemOchennichtmehrverlangenaleinStuckRindfleich."(从牛那里我们只能得到牛肉)等等。

还有,驴子这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都是愚蠢的象征,比方德语中DuEell"(你这头驴!)或者SoeinalterEelj"(真是头老驴子!)都是骂人的话,相当于我们的你这头蠢驴!。

中德文化中动物吉祥寓意对比研究

中德文化中动物吉祥寓意对比研究
l 墨 墨
中 德 文 济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山东 济南 摘 要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栽 体 。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中都 富 舍 丰 富的文化知识。动物词j r - 的 吉祥 寓 意作 为 文 化 的 沉 淀 最 能 体 现各民族的历史、 思维、 生 活 习惯 的特 点 。根 究 中德 文 化 中动 物吉祥寓意的异 同, 这 种 异 同 存在 的 方 面及 产 生 的根 源 , 对于 促 进 双 方 的 相 互 了解 及 交流 .避 免 跨 文化 交 流 中的误 解 及 冲 突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 :中德 文化 动 物 吉 祥 寓 意 差 异 相 似
1 . 引 言
2 5 0 0 2 2 )
语言既反 映文化 , 又 是 文 化 的载 体 。 各 民 族 用 自己 的 语 言描述客观 世界 , 赋 予 了词 汇 不 同 的 寓 意 。对 吉 祥 的追 求 是 各 民族 永 恒 的 话 题 , 他 们将 吉祥寓 意赋 予不 同 的动物 , 并 在 其 民族 的语 言 、 文学 、 宗 教 等 中沉 淀 下 来 成 为 文 化 的 一 部 分 。 然 而 由于 各 民族 不 同 的发 展 历 史 、生 活 环 境 及 宗 教 信 仰 , 他 们 在 表 达 吉 祥 寓 意 时 选 择 了不 同 的 动 物 。正 如德 国语 言 学 家 魏斯格贝尔将 含有文化底蕴 的语言世 界称为 “ 语 言屏幕 ” ( 符 淮青 , 1 9 9 6 : 2 1 6 ) 那样, 各 个 语 言 群 体 透 过 他 的语 言 眼 镜 观 察 世 界 。 了解 中德 在 动 物 吉 祥 寓 意 方 面 的 差 异 , 对 于 了 解 对 方 语 言 屏 幕 后 的世 界 , 促 进 中德 的 跨 文 化 交 流 非 常 有 意 义 。 鉴 于此 , 本 文 从 中德 动 物 吉 祥 寓 意 的 差 异 出 发 , 重 点 分 析 这 些 寓意是如何产 生的 , 以 期 能 够 通 过 表 面 现 象 去 了 解 更 深 层 的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卢梭说:“谚语是一个人的机智,所有人的智慧。

”今日,我们在特定情境中脱口而出的惊人妙语,大多都是前辈们通过自然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而在实践中,与人类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动物了,从而也就产生了许多带有动物词汇的谚语。

在中国如此,在德国亦是如此。

但因为地域差异和历史经历不同等因素使得世界文化五彩斑斓,所以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也较大,自然在谚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别,此文就动物词汇对中德的谚语来进行一些比较。

一、动物词汇相同,含义相同。

谚语可以体现不同国家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但终究我们同为人类,有某种相同的思维方式。

一些中德谚语,不仅运用的动物词汇相同,其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先以人类的好朋友——狗举例,以前它负责看家打猎,现在它依旧是受人们欢迎的家庭宠物,忠实的守护者。

德国人也很喜爱犬类,因此狗的谚语在德汉两种语言里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

虽然它伸手两国人民的喜爱,但在谚语中却象征一种卑鄙狡猾和被鄙夷的特性。

比如,“鸡鸣狗盗”、“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等,在德语中也有,“mitallenHundengehetzt sein”(老奸巨猾)、“Den letzten beißen die Hunde.”(狗咬走在最后的人——落后就要挨打。

)、“etw. ist unter allem Hund”(某事坏透了)等等。

再如,驴在中国表示愚蠢,迟钝的含义,如“你这头蠢驴!”在德国也有一样的说法:“Du Esel!”同样还有“WennesdemEselzuwohlwird, gehteraufsEistanzen und brichtsicheinBein.”(蠢驴得意,屡冰跳舞。

)此句谚语中德均使用“驴”这一动物来表示得意忘形的含义。

二、动物词汇不同,含义相同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在谚语用词上也会有些差别。

例如,牛在中国象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做牛做马”,在德国却有“arbeitenwieeinPferd”(像马一样辛勤劳作)。

中德熟语中常见动物喻义对比分析

中德熟语中常见动物喻义对比分析

《戏剧之家》2019年第28期 总第328期229文化天地中德熟语中常见动物喻义对比分析肖明杰(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 文昌 571321)【摘 要】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反复实践得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反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文通过对德汉熟语中经常出现的四种动物(狗、马、牛、鸡)其承载的喻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中德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相关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熟语;中德;动物喻义;对比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29-02一、熟语的定义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各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

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反复实践得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反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熟语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在德语中,“熟语”对应的译文是Redensart, 它主要包括成语(Idiom)、谚语(Sprichwort)和格言警句(Geflügelte Worte & Sentenz)。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或形象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动物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汉语和德语中存在大量以动物作喻的熟语,也称作动物熟语,这些熟语具有隐喻意义,用动物的各种特征来比喻人类自身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其它事物,具有一定的褒贬指向。

要理解和学习这些来自不同民族文化的动物熟语并非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受到诸如历史、社会、价值取向及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当中的动物被赋予的文化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大不相同。

二、中德熟语中常见动物喻义对比(一)狗自古以来狗在中国人眼中就是忠诚、效忠的代表,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在汉语里它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

早在母系社会时期,狗就被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类驯化用于打猎,后来把狗发展为看护牛羊和守护家园的家畜。

在古代,人们喜欢狗的原因主要是狗对主人忠心耿耿,到了现代,狗是家庭中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

浅析德汉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_以动物熟语中的_狗_和_马_为例_邹小忆

浅析德汉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_以动物熟语中的_狗_和_马_为例_邹小忆

一、熟语定义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①。

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都是难点。

在德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以动物作喻的熟语。

人们善用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形象和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运用动物熟语、借助动物的某些典型特征来比喻其他事物,使得表达形象生动。

本文欲以狗和马的德汉熟语为例,浅析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熟语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征。

二、德汉关于狗的熟语狗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历来被视为人类的亲密伙伴。

德国人对于狗更是情有独钟,将其视为自己的朋友、家人。

在德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以其作喻的熟语,人们借助它的某些典型特征来比喻其他事物,使得表达形象生动。

德语:Auf den Hund kommen(口)走下坡路,情况不佳Da liegt der Hund begraben(口)这就是症结所在Hunde,die(viel)bellen,beißen nicht(谚)好叫的狗不咬人(中性)Jemanden auf den Hund bringen(口)搞垮某人Von dem nimmt kein Hund ein Stück/einen Bissen Brot(口)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众人所唾弃Wie ein Hund leben像狗一样生活/穷苦潦倒(贬义)汉语:白云苍狗weiße Wolken verwandeln sich in schwarze Hunde-alles ändert sich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man hört beim Nachbarn Hahnensch-rei und Hundegebell,verkehrt aber sein Lebtag nicht miteinander 犬马之劳jemandem mit voller Ergebenheit dienen(中性)狗尾续貂einen Hundeschwanz an den Zobelpelz nähen-einer guten (schriftlichen)Arbeit eine miserable Fortsetzung hinzufügen狗眼看人低in den Augen des Hundes scheint der Mensch nied-riger-hochmütig auf jemanden herabblicken狗仗人势der Hund bellt lauter,wenn er seinen Herrn hinter sich hat; wie ein Hund mit der Macht seines Herrn andere tyrannisieren鸡鸣狗盗kümmerliche Fähigkeiten;armselige Schliche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us einer Hundeschnauze kommt kein Elfen-bein-ein schmutziger Mund bringt kein anständiges Wort hervor 丧家之犬ein herrenloser(od.streunender)Hund(贬义)从上述实例可见,在德汉两种语言中狗的形象较为一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万千宠爱,但在熟语里却多被视为低贱、卑微或狡猾的象征。

从熟语中动物含义的溯源看中德文化异同

从熟语中动物含义的溯源看中德文化异同

落汤 鸡 ( rsp dla )害群 之 马 (i u i s c as c t E i u en ̄ 、 t en adg Shft k r e e
deg neHed n 、引 狼入 室 (e o kz m rn r c e 、 i a z r e ) a d nB c u G ̄te h n) ma 画 蛇 添 足 ( u n ahA h n r e )呆 若 木 鸡 ( i v m D n e E l c te t g n 、 e n a we o o nr g rht at e ) 老 马 识 途 ( i a e H s ) 老 牛 破 车 ( c — et rd s h n 、 i e e l r ae 、 n t i S h m n c e tm o 、 羊 补 牢 ( esr Us a a i l) 小 题 大 做 e k ne p ) 亡 b se Z t l n ma 、 p s e s ( tK n n nn c p te c il n 、 末 倒 置 (a fr l mi a o e a hS az nshe e ) 本 3 d sPedan S h a z uzu n 、 猫 碰 到 死 老 鼠 (u h e l d sH h e w n f me ) 瞎 a a a c i bi e u n n n i e m l i o 、 f d t a enK m) 山 中 无 老 虎 , 子 称 大 王 ( i d r a n n 猴 w e e h H
关键 词 : 熟语 动 物 溯 源 中德 文 化 异 同 语 言是 一 种 社会 现象 .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交 际工 具 , 进 行 是 是
思 维和 传 递 信息 的工 具 , 人 类保 存认 识 成 果 的 载体 。 言具 是 语 有稳 固性 和 民族 性 。 谓 熟 语 是语 言 中 固定 的 词 组成 句 子 。 所 使 用 时一 般 不 能任 意改 变 其 组 织 且 要 以 其 整 体 来 理解 语 义 。包

以十二生肖为例看中西文化内涵差异

以十二生肖为例看中西文化内涵差异

第32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32No 22009年04月Jo ur nal of Y ang tze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s)A pr.2009收稿日期:2009-01-07作者简介:卢乐英(1986 ),女,湖北红安人,硕士研究生。

以十二生肖为例看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卢乐英(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 要:动物词汇揭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理解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正确传递文化信息,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动物;文化;文化内涵;差异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9)02-0147-02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心态。

笔者拟从词义的相异性及其相关性等方面对十二生肖词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

一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理解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从而赋予其相同的文化内涵。

十二生肖中这类词语有:蛇、羊、猴、猪。

蛇和Snake 。

蛇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指代着阴险冷酷、虚伪卑鄙之角色。

在汉文化中,蛇的形象主要是通过 农夫和蛇!这个寓言故事表现出来的。

汉语中 蛇蝎心肠!用来形容人的歹毒凶狠。

在西方文化中,蛇最初的形象是通过∀圣经#里的故事表现出来的。

蛇被用来形容阴险卑鄙的人,如,英语中用 a snake in sb ∃s bo ssom !表示 对某人恩将仇报的人!;用 snakey cunning !表示 蛇一般阴险!。

羊和Sheep 。

羊在中西文化中都被认为是温驯的动物。

在∀圣经#中,绵羊是纯洁的象征。

如,as quiet as a lamb 比喻像羔羊一样驯良。

猴和M onkey 。

在英语和汉语中,猴都会给人一种顽皮、淘气、机灵和聪明的印象。

汉语中 美猴王!的形象家喻户晓。

英语中把猴比做顽童,比如,You are a little monkey (你是个小捣蛋),M onkey business(恶作剧)。

动物的形象与代表含义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动物的形象与代表含义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nimal symbols between westerncountries and China(动物的形象与代表含义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摘要:动物常常被我们富裕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带着我们的主观感受。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的民族对不同动物所象征的内涵和意义的是不同的,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了解动物在中西方也就是汉语和英语中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动物形象the images animal stand for;谚语俗语saying;中西方文化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差异differences一、引言动物在人类生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的语言都会涉及到动物名称, 中文和英文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名开始慢慢地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文化内涵。

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动物名称被赋予的内在含义也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动物在中文被赋予了褒义,但在英文中却是贬义的,反之亦然。

而这种差异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在语言中,动物经常会出现在不同语言的谚语和习语中出现。

动物的象征意义在每个民族的日常用语中有丰富的体现。

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有的可以直译,有的却需要用不同的动物代替,其实将常见的动物翻译分为三类来:一类是可以直译且意义相同,一类是可以直译但意义不同,还有一类是翻译的同屋就不同。

而我要讲的重点侧重于后两者也就是中西方动物形象的差异。

二、中西方动物形象对比例证想要了解具体的动物形象与其代表的含义在中西方的差异,我会从大量的俗语或语言习惯入手,因为这种差异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在语言中,例如谚语和习语。

(一)狗狗dog一词在英美文化中常作褒义词, 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而这个观点在西方体现的淋漓尽致。

英国人大都对狗有好感,视其为掌上明珠,呵护有加。

由于西方人对狗的好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除了少数受外来文化影响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是积极的意义。

中德带“兔”熟语对比

中德带“兔”熟语对比

(2) Mir ist ein Hase über den Weg gelaufen. (直译:一只兔子从我旁边跑过去。)
这跟当地古代民间迷信有关。因为人们认为碰上软弱的动物,如猫、兔就要倒霉,而碰上熊、狼等雄壮善斗的动物就会交好运。所以这句话指:我碰上了倒霉的事。
但是有时兔子也表示幸运。如Ich dachte, es h?tte mich ein/der Hase geleckt. (直译:我觉得好像一只兔子舔了我了。)转义:我觉得我的运气特别好;我想我是吉星高照了。
1.4 出自历史故事
(1)守株待兔
① 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② 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2)兔死犬饥: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3)见兔顾犬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4)犬兔俱毙
语出《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2) 汉语中的“兔崽子”在德语中相对应的翻译是Hund狗。
(3)中国人形容女人生孩子生得多,就像“生猪崽儿”一样,而德语中用sich vermehren wie die Karninchen/Karnickel (像家兔一样的繁殖)指一个接一个地生了很多孩子(德语成语词典:581)。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为邪恶、凶残的生物。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龙的认知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2. 狗: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常常与忠诚、友爱等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有时会被赋予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表达。

这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狗的角色和地位认知不同所导致的。

3. 熊:在中国文化中,熊常常被赋予勇猛、力量的象征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熊则更多地被描绘为可爱、憨厚的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熊的描绘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4. 狐狸:在中西方文化中,狐狸都具有狡猾、奸诈的象征意义,但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还有神秘、灵性的意味,如“狐狸精”等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狐狸的认知和想象有所重叠但也有所区别所导致的。

总的来说,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和想象的不同方式和角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的虎文化与德国的狮文化

中国的虎文化与德国的狮文化

中国的虎文化与德国的狮文化作者:姜亚楠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2010年是虎年,是属虎之人的本命年。

中国人历来封老虎为万兽之王,中国文化中对于老虎的赞誉俯拾皆是。

但是老虎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却并没有如此高的地位,在德国文化中甚至很难寻觅到老虎的踪迹,与此同时,狮子才是德国人心目中真正的王者。

同是王者的象征符号,中国人用老虎,德国人用狮子,这种文化现象恰好验证了罗兰•巴特的内涵语码理论:符号在字面意义之外拥有内涵意义。

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分别赋予了老虎和狮子这两种不同符号以相同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罗兰•巴特;内涵语码;虎文化;狮文化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40-02引言:二十世纪是符号学空前发展的世纪,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为其发展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1915-1980)是当代法国思想界的先锋人物、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他的符号学思想深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影响。

但与索绪尔将语言学看作符号学的子系统所不同的是,巴特将语言学与符号学的关系予以翻转,他认为符号学是记号的科学或有关一切记号的科学,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

因此,巴特的符号观的研究领域突破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的限制,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文学和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符号的研究。

巴特的符号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发展。

索绪尔最先提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和所指连接的不是名称和事物,而是音响形象和概念。

“能指”和“所指”是不可分割的。

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结合构成的符号只具有区分意义,并未穷尽全部语义,符号的意义还受环境的影响。

巴特在《S/Z》中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他在《S/Z》中提出著名的语码分析理论,他认为文本由五种语码构成:阐释语码,内涵语码,象征语码,情节语码和文化语码[1]。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以含有动物和颜色用语的译语为例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以含有动物和颜色用语的译语为例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以含有动物和颜色用语的译语为例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化是语言的积淀。

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沉淀着民族文化,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文化间的相互碰撞。

本篇论文借由分析含有动物和颜色词语在德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所展现的语言差异,以期树立应用不同翻译策略意识。

关键词:文化;语言;翻译;动物;颜色一.引言文化是孕育语言的土壤,语言中包裹文化,了解德汉语言的文化内涵是做好德汉互译的前提。

二.译语中的文化差异1.含动物用语的译语差异由于动物在中德文化中内涵不尽相同,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所差异。

1.1鼠(Maus)鼠在汉语里常含贬义,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鼠目寸光”等,而在德语中却有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Maus在德语里除了“老鼠”外还有“妞妞,丫头”等含义,用于对小女孩的爱称,如… eine süße Maus“译为“可爱的小囡囡”;又如“木已成舟”的德译语… Da beißt die Maus keinen Faden ab.“直译为“老鼠连根线也咬不动”;汉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德译语为… 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 tanzen die Maüse.“,直译为“猫儿不在家,群鼠来起舞”。

汉德文化背景的差异造就了语言上的差异,虽殊途同归但翻译时须注意各自的文化对象。

1.2牛(Kuh/Rind)农业在中国社会居于要位,而牛为农业之本,因此人们对牛怀有喜爱和尊敬的情感。

汉语中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作“老黄牛”;再者成语“老牛舐犊”用牛爱其犊常用舌舔比喻爱子情深,所以含有“牛”的词一般多为褒义。

而德语中常用奶牛… Kuh“表财富,如… Ein Mantel und eine Kuh, deckt viel Armut.“ 译为“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

汉语里“对牛弹琴”表示对某事一窍不通,德语为… Er versteht so viel von der Sache wie die Kuh vom Sonntag.“ 说明“牛”在中德双语中都有愚蠢、反应迟钝之意,因而… blöde Kuh“ 有“愚蠢”之意。

从动物熟语看中德文化差异

从动物熟语看中德文化差异

从动物熟语看中德文化差异从动物熟语看中德文化差异1.引言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指出,语言反映的是各个语言群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语言中的词语表达的是这个群体世界内的一个固定含义。

①也就是说,“不同民族的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思维认识几乎都是一致的,但是各个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却很可能各有不同――无论是在词汇、语法还是语义、语用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②2.熟语与文化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面反映各族人民文化的镜子,而语言中的某些特殊语言现象则更能反映各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

其中就包括熟语这一典型的语言形式。

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

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③作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形式,熟语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熟语是经过加工提炼且已定型的语言形式。

我们平时使用的熟语大都是已被全社会接受理解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改动。

②熟语的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是词组,又可以是句子。

熟语在外语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要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熟语并非易事,它受到包括民族、历史、社会、生活,以及语言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德语中,“熟语”一词对应的词是“Redensart”,主要包括惯用语、谚语和格言。

本文将就动物熟语这一典型的熟语类别分析它反映出的中德文化差异。

3.中德动物熟语对比及其文化差异在德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以动物作喻的熟语。

可是由于中德两种文化观察动物的角度并非完全一致,关注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动物熟语也有较大的差别。

本文拟通过比较几种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典型的动物(狗、马、羊等)的熟语,找出这两个民族在文化及思考方式上的差异。

3.1有关狗的熟语对比及其文化差异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

在中国,狗经常用来看家护院。

虽然狗有时会被作为忠实的象征,但在汉文化中形象很差,是低贱、不知廉耻和阿谀奉承的象征。

12生肖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

12生肖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

1文化内涵基本相同鼠的形象与习性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它偷吃食物,咬坏物品,传播疾病,而且长得黑不溜秋,总是偷偷摸摸地躲在黑乎乎的角落里,脏兮兮的,因此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说法。

在中文里,带“鼠”的词汇有非常明显的贬义色彩。

又如the rat race 这个词组指激烈的竞争,尤指为保住职位或地位。

非常形象地利用老鼠狭隘、贪婪的性情,形容为保住职位、金钱进行的激烈竞争。

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 直译:猫儿不在,老鼠玩得自在。

中国人用“胆小如鼠”形容人的畏怯心理,而西方人却用chicken 鸡、pigeon 鸽子来表达中文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说法,而英国人历来就有用狗来捉老鼠的传统。

以前在英国的城镇、乡村,鼠患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利用狗灵敏的嗅觉找到老鼠,消灭它。

要是在房子或谷仓周围,狗忽然东嗅嗅,西闻闻,人们虽然没有看到鼠,但是会说:“好像狗嗅出有老鼠了。

慢慢地” smell a rat 用来表示怀疑某事有诈。

2bull:公牛,象征直来直去和力量。

常见于以下短语中:to bull in a china shop 指动辄闯祸者,笨拙的粗人,to bull into(仓促地投入(某事);鲁莽地参加某事),to bull through(硬挤),bull of Bashan(源自《圣经》,Bashan为约旦河以东的沃土,古代以产壮牛著名),常用来形容人气壮如牛,大嗓门。

3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

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狮子)。

浅谈中德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以“鼠”“猪”为例

浅谈中德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以“鼠”“猪”为例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作者简介:马玉倩(1990—),女,硕士,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德语教学研究。

浅谈中德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以“鼠”“猪”为例马玉倩(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50)摘要: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和人们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人类对动物的观察角度和关注点也不同,因此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可能包含着类似又或全然不同的寓意。

在德汉语言中,皆包含大量带有动物词汇的成语、歇后语和熟语、谚语。

本研究主要从语言的角度,通过对汉德语言和文化中“鼠”“猪”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动物在中德两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探讨这些异同的根源,有益于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消除文化障碍,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和促进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德文化;动物象征意义;差异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38-02不同的民族,由于扎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同一种动物所包含的寓意也不尽相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内在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中,如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德语中的熟语(Rendensart )等,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剪影,更能窥见传统文化的痕迹[1]。

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出发,选择德语、汉语中经常出现的“鼠”与“猪”两种动物,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鼠(Maus/Ratte )在中德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鼠似乎一直背负骂名。

与鼠相关的词句基本带有贬义,比如以“鼠辈”称呼微不足道的人,以“鼠窜”比喻像老鼠一样惊慌逃走,带有鼠的成语诸如“贼眉鼠眼”“鼠目寸光”“鼠肚鸡肠”“胆小如鼠”等,亦皆暗含贬义。

这主要是由鼠的外形与自然属性决定的,在生产力落后的农耕时代,老鼠在夜间活动,偷吃粮食、啃噬人们的生活用具,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许多困扰。

论动物在中德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寓意

论动物在中德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寓意

初学园地[W i r L e r n e n D e u t s c h] Array52W ir L ernen D eutsch 怒,因这是粗话,有“傻”之意。

当一个人做了不可思议的疯事时,人们说他“vom Affen gebissen”, “einen Affenh a b e n”居然用来形容人醉醺醺的丑态。

2. 布谷鸟 der Kuckuck布谷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由于它的叫声“布谷布谷”提醒人们安排农事,因此农村有“布谷布谷,种粮种谷”的谚语。

每年布谷鸟一叫就意味着播种的时候到了,又是一季新收成的开始,人们当然欢迎它。

然而在德国布谷鸟意是魔鬼的化身,根据古老的民间迷信,Kuckuck能预报人的寿命,告知闺中的少女何时出嫁。

歌德曾称它“未卜先知”,这本身就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叫声又时远时近,时此时彼,在稠密的森林中回荡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因此德国人说“D e r K u c k u c k we iß.”是指“鬼才知道”;“De r Ku ck uck s ol l di ch hol e n!”“真该让鬼把你抓去。

”“Zum Kuc kuck!”“见鬼去吧!”;“jm einen Kuckuck ins Nest legen”是“嫁祸于人”之意。

3.猪das Schwein猪在中国的遭遇真是很悲惨,不仅肉要被人吃掉,还被当作蠢笨、懒惰、肮脏的象征。

它的名字只有在骂人或打趣时才被经常提起,如“笨得像头猪”、“懒猪”、“猪猡”等等,总之一切好事与它无关。

德国人骂人时也常说“Sc hwei n”,对猪似乎也没有丝毫青睐之情。

但“ein Schwein haben”却是指无意中走运,比如有人彩票中了奖可以说“Da hast du Schwein”,这时猪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其实这主要来源于中古举行竞技活动时,为了安慰最后一名选手,常常奖励给他一头53初学[W i r L e r n e n D e u t s c h ]园地54猪,因此而流传下来。

十二生肖在德汉语言中的意义比较

十二生肖在德汉语言中的意义比较

十二生肖在德汉语言中的意义比较/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语法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十二生肖在德汉语言中的意义比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动物形象已经渐渐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的动物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德语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十二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1.鼠(Maus)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于鼠的感情色彩很大程度上是持一种否定态度。

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表现出人们对它的痛恨。

另外,关于鼠的成语,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几乎是清一色的贬义词。

而在德语中,人们对于老鼠却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比如,许多德国夫妇会喊自己的孩子“mEine sü?覻e klEIne Maus”(我可爱的小老鼠),这是一种昵称,与“mein Schatz”同义,意为“我可爱的宝贝”。

另外,若形容一件事情木已成舟,无法改变时,德国人会说“Da bei?覻t die Maus keinen Faden ab.(老鼠也不能咬下一根线头来。

)”在德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猫和老鼠的关系都有描述。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怕另外一个人,用“就像老鼠见了猫”来形容。

而德语里的“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tanzen die M?觌use.(老鼠不在家,群鼠起舞。

)”其实就与我们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具有相同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同一种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
动物在世界各地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会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联想,由此动物获了相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 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它为我们打猎看家,现在它又是许多家庭中的宠物,在很多家庭中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德国人对狗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把狗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因此在两种语言中,涉及到狗的俗语都非常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大致上来说狗在德汉两种语言中的象征意义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它在两国都受到喜爱,但它在两种语言中却都被看作是低贱或卑鄙狡猾的象征。汉语中表现狗低贱的熟语举不胜举:“狗腿子”中德文化差异,“狗咬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等等,表现其卑鄙狡猾的有“不出声的狗才咬人”,“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等等。此外汉语中的“狗”有时还有不识好歹的意思,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德语中也有很多体现狗低贱和狡猾的谚语或惯用语,如“jemanden wie einen Hundbehandeln"(像对待狗一样对待某人一一蔑视地对待某人)," Die freundlichsten Hunde beil?en amschlimmsten.”(友好的狗咬人最凶),"Ein bissiger Hundzeigt dieZahne nicht.(咬人的狗不露牙)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二、同一动物在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象征意义
由于各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里的人很容易对同一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中德文化差异,从而赋予它们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文化内涵。
比如:“杜鹃”在中国又被称为“布谷鸟”,由于它的叫声“布谷布谷”提醒人们安排农事,因此农村有“布谷布谷,种粮种谷”的谚语。每年布谷鸟一叫就意味着播种的时候到了,又是一季新收成的开始,人们当然欢迎它。相比之下,德国文学作品及成语中“杜鹃”(Kuckuck)这种鸟的文化形象却不是很固定,它随一定的语境变化有显著的不同含义:(1)在德国古老的传说中,杜鹃鸟是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鸟,它的叫声(一声表示一年)可预测人的寿命,还能告知闺中的少女何时出嫁。歌德在他的《春天的预言家》(《Frühlingsorakel》)称杜鹃鸟为“未卜先知鸟”。(2)由于杜鹃是把自己的蛋卵放在别类鸟巢里来孵化幼鸟,因此杜鹃在德国一些成语里具有了不道德、无情、冷酷的文化形象。(3)由于杜鹃发出的啼鸣声时而很近,似乎就在你的头顶上;时而很远,时而在那一边,时而在这一边,有时使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因此在16世纪时,杜鹃在德国的一些文学中成了“魔鬼”的代名词,是替代“魔鬼”的委婉语。因此德国人说“Der Kuckuck wei?.”是指“鬼才知道”;“Der Kuckuck soll dich holen!”“真该让鬼把你抓去。”“Zum Kuckuck!”“见鬼去吧!”;“jm einen Kuckuck ins Nestlegen”是“嫁祸于人”之意。
通过对比各种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具有丰富的本国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ofstede,G.1984.CulturalDimensions in Management and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January,81-98.
再如:在中国,猴子是机灵、敏捷、灵巧的化身。比如形容某人头脑灵活就是“猴儿精”,小孩子调皮就是很“猴”,虽有嗔怪之意却也饱含疼爱之情。古典名著《西游记》更是把一只石缝里蹦出的猴子演绎为敢作敢
为、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可见中国人对猴的喜爱。而在德国猴子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它往往是笨蛋、无知之徒的象征。被称作Affe的人一定会大怒,因这是粗话,有“傻”之意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当一个人做了不可思议的疯事时,人们说他“vom Affen gebissen”,“einen Affen haben”居然用来形容人醉醺醺的丑态。
还有,驴子这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都是愚蠢的象征,比如德语中“Du Esel l "(你这头驴!)或者“So ein alter Esel j"(真是头老驴子!)都是骂人的话,相当于我们的“你这头蠢驴!”。德语中还有个熟语“die Eselsbrucke"(驴桥)指的是帮助记忆的简便方法,也是源于驴子比较愚蠢的寓意。因为在过河时,马可以一跃而过,而驴则一定需要一座桥。
要说“雄壮威猛”,当然非“虎”莫属,在中国文化中它是百兽之王,谁与争锋?“狐假虎威”的故事也是由此而来。然而在德语中,勇猛威武的却首推“L?we”(狮子),“wie ein L?we k?mpfen”(像雄狮一样勇猛地战斗)
提起“笨拙”,我们想到的是“熊”;而德语却用“Elefant”(象)作比,“sich wie ein Elefant imPorzellanladen benehmen”(直译为:就像大象进了瓷器店;意为“笨手笨脚”。)
2.R?hrin,Lutz.Lexikon dersprachlich w?rtlichen Redensarten[M].1973.
3.陈忱、朱建华,中德熟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比较[J].《德国研究》,2004, (4)。
4.张晓青,从动物词汇文化形象看中德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
还有,“猫头鹰”(Eule)多为夜间活动,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独特栖息方式,且叫声凄厉,报复心极强,因此在中国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但由于它在欧洲古老传说中是雅典城(Athen)的保护神雅典娜(Athene)的圣鸟,因此也被德国人看作智慧博学的化身正因为如此,“Eulen nach Athen tragen”(直译为:把猫头鹰带到雅典去)才是“多此一举”。
论文关键词:动物词汇,中德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中,关于动物的词汇和习语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文章就针对汉,德两种语言中对动物的文化内涵赋予不同的含义展开讨论:
动物在中德文化中不同的含义_中德文化差异
时间:2011-06-02 14:36:21 中德文化差异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国家语言了解本国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程度很高,是一个能够很好体现两国文化差异的方面。本文就针对这个方面对中德两国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汉语中一般用“牛”来形容力气大,不然何来“九牛二虎之力”?而德语中却用“Pferd”(马)来表达这个意思,在德语的俗语中“Keine zehn Pferde bringenmich dorthin.”(直译为:十匹马也不能把我拉到那里去。)力量,还例如“Ein sanftes Wort zieht mehr als vier Pferde. "(一句温柔的话胜过四匹马),“wie ein Pferdarbeiten"(像马一样卖力工作)等。
再如,牛在农业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在机器发明之前,拉车、耕田、推磨等重体力活只能靠它。所以在农业社会,牛被看作是农民家里非常重要的财产。因此牛在两种语言中都有财富的象征意义。如汉语里的“一个黄牛半个娃”,“喂牛如孝子”都体现出牛对农民的重要性。德语表现牛作为财富的谚语通常都用奶牛(Kuh)这个词
三、 不同的动物在汉、德两种语言中却又相似的象征意义
在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环境下中德文化差异,不同的动物却可能会有相似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中所用的动物不用,但它们的喻义是相似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经常用老鼠来表示说到“胆小”,比如 “胆小如鼠”,“抱头鼠窜”等等,而德语的表达却是“ein Angsthase sein”(胆小如“兔”)。
,如“Ein Mantel und eine Kuh,deckt viel Armut. "(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此外,由于牛体形庞大,动作迟缓,而且总是毫无怨言地做着辛劳的工作,所以它在两种语言中又都有愚蠢、反应迟钝的象征意义。如汉语谚语“对牛弹琴,一窍不通”,成语“牛骥同皂”,德语谚语“Man kann von einem Ochsennicht mehr verlangen als ein Stuck Rindfleisch. "(从牛那里我们只能得到牛肉)等等。
院学报》,2001,(1)
5.黄崇岭.从德语和汉语的句法看德国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A].中德跨文 化交际论丛 [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78-179,181.
0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