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歌●
咸水歌月下轻舟泛渔歌介绍

咸水歌月下轻舟泛渔歌介绍
咸水歌月下轻舟泛渔歌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情趣的古曲,旋律优
美悠扬,歌词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这首歌传统的演唱方式多以
男女对唱形式演绎,男声高亢激昂,女声温柔婉转,体现了人们对自
然和家乡的依恋和深情厚爱。
歌词中描述了在月色下,一艘轻舟荡漾在清澈的江水之上,渔民
们神情专注地钓鱼,一股宁静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歌词描绘了江南
水乡的美景,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魅。
这首歌曲充满了
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珍品之一。
咸水歌月下轻舟泛渔歌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世界各
地的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和喜爱。
无论是在音乐会演出中,还是在酒店、餐厅等场合,这首歌都是非常经典的选择。
它真正地反映了江南水乡
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咸水歌

便 直 起身 子 , 呆呆 地 看 � 着远 在 天 边 的懒 洋 洋 的云 曲, 展示 一下地 方文 化, 也让 她们 过一 过瘾 看 着看 着, 忽然眯 起了 双眼 ,随 即,便 从喉 咙里 冲 出了 一串 歌声 个 时代 有 一 个时 代 的 玩 法儿 啊 � � 子, 俨然 就是一 个哲 学家 � 正 月望 郎郎 不返 � 哪 然而 那对 母女 歌手 正唱得 起劲 儿 两 个人 在唱 年 年正 月往� 复返 " 对 唱 ", 一个 唱 男 声 , 一 个 唱 女 声 唱 男 声 的 是 母 望 尽海 空鱼 和雁 亲, 唱女 声的是 女儿 � 并 � 无音 信寄 回还 这会 儿女 声正 在唱 二 月望 郎郎 不返 哪 转归 房中 自偷 弹 � � 又 防上 落甚 艰难 含愁 打叠 哥衣 衫 � 别 离叮 嘱言 千万 苦别 分离 情切 惨 但 逢风 雨早 埋湾 啦唉 步步 踏碎 胆和 肝 � � � 一 腔的 思念 ,一腔 的痴 迷, 一腔 的幽 怨,一 腔的 接着 男声 唱 情 不 自禁 夸 张 一 点儿 说 ,各 种 滋 味 ,这 里 面都 有了 今日 同妹 分离 散 � � 这 便是 咸水 歌了 举头 日落 西斜 晚 去年 � 月, 我工作 的单 位与 番禺 区文 化局 联合 你睇 山林 雀鸟 呱呱 叫 搞 了一 次活 动, 其中一 项内 容就 是听 唱咸 水歌 那 千里 一别 劝妹 早回 还 � � 天 , 我们 在 番禺 地 界儿 转 了 整整 一 天 ,晚 上 来 到了 一 家乡 村风 味的 � 饭店 ,坐在 用毛 竹间 壁起 来的 大厅 母女 二人 均唱 得情 真意 切 里 ,一 边喝 酒吃菜 ,一 边听 两位 女歌 手在台 上唱 歌 两 位歌 手一 老一 小 老的 五十 多岁 ,小的 三十 岁上 尤其 是母 亲, 故意 唱得 粗声 大气 ,就像 个男 人, 还连 唱带 表演 ,偶 尔把 那条 花手 帕轻 轻一 抖,再 根据 歌词 的意 思做 一 点表 微 有点 儿 尖, 也没 有 什 么动 作 , 板板 正 正 的, 不 过, 我相 信是 不 知不
浅谈中山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

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浅谈中山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黄少波(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0)【摘要】中山民歌咸水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及厚重的社会历史价值,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疍民文化的标志,是疍民文化的根,但如今却面临消亡。
做好咸水歌的传承、创新,是音乐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咸水歌;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中山咸水歌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方民歌,是地方民歌精粹之一。
因为大多传唱于海水咸潮之上、摇橹棹桨之间,故名咸水歌。
一、咸水歌概述咸水歌与疍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活动,向来都是紧密相联的,如果将疍民祖祖辈辈传唱至今的咸水歌汇编起来,简直就是一部疍民的史诗。
咸水歌在疍民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疍民的各种风俗都离不开咸水歌。
如婚嫁、殡葬、祈神等习俗活动都与咸水歌有密切联系,咸水歌活动简直贯穿每项习俗活动的全过程。
以婚嫁庆典为例,从“脱壳”,坐高堂(坐夜)、迎亲到“拜堂”每项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歌体唱腔。
如男方“坐高堂”时,亲戚朋友们前来祝贺,皆通过唱“高堂歌”来道贺;女方“坐夜”时,亲戚和姐妹之间互诉别离情,则通过“叹家姐”来表达彼此难舍难分之情;至于殡葬则泣唱“哭阿妈”之类的哭丧歌,以表达对离世亲人的哀思……人们无论劳作在田野之中,或划船在江河之上,大家都喜欢通过唱咸水歌来抒发情怀,咸水歌渗透于疍民的生产、工作与生活之中,与疍民风俗历来相依相存。
在咸水歌的“家族”成员中,除了咸水歌之外,还有大罾歌、姑妹歌、叹家姐、嗳仔歌、高堂歌、担伞调等,都有各具特色的腔调。
“咸水歌”和“高堂歌”同属徵调式六声音阶,音阶排列是:5 6 7 1 2 3,主属音是5 2。
星海音乐学院许树坚教授认为,由于该音阶的三音7在咸水歌曲调中多作经过音出现。
由此看来,其更接近五声音阶。
咸水歌运腔灵活、风格各异、腔调优美。
幼儿园咸水歌教案

幼儿园咸水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咸水歌的歌词和节奏;2.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3.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了解;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咸水歌》音乐专辑;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3. 精美的演示文稿;4. 小组活动所需的物品,如蓝色布料、大型海洋动物模型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制作精美的PPT,以引起幼儿们的兴趣;2.播放《咸水歌》的音乐,让幼儿们感受到它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活泼欢快的节奏;3.投影展示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讲解1.讲解咸水歌的歌词,并让幼儿们跟随歌曲一起唱;2.向幼儿们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让他们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3.演示咸水歌的舞蹈动作,让幼儿们跟随自己的节奏跳跃。
第三步:小组活动1.将幼儿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要求有一名领袖;2.发放蓝色布料、海洋动物模型等物品,要求队员们制作出自己小组的海洋世界;3.鼓励队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第四步:合唱与展示1.要求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洋世界;2.由全班一起合唱咸水歌,分享小组活动的成果;3.由幼儿们完成全班讨论,分享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快乐与困难。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2.评价小组活动成果的完成程度;3.了解幼儿们对咸水歌和海洋世界的认知程度、学习成果和兴趣。
教学拓展1.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场地资源,带领幼儿们进行户外探险和科学实践活动;2.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让幼儿们将自己的创意和收获与社会大众分享。
对花(咸水歌)

刘三姐: •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众男声: 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 刘三姐: • 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 第三站——江苏——《茉莉花》
• 江苏,简称“苏”,意为草木繁茂,鱼米丰盛,历来是我 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通江达海,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讨论
• 南方民歌 特点
• 北方民歌 特点
• 这两首都表达了姑娘惜花爱花的感情,都比较细腻委婉。 在歌词是江苏民歌比较含蓄,而东北民歌更直接更爽快。 在曲调上江苏民歌婉转抒情,而东北民歌则热情爽朗。
学唱
影响民歌风格的主要原因
• 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 • 文化传统、语言特点、风俗习惯、 • 文化交流、审美观念
• 苏州园林 昆曲
茉莉花
• 茉莉花原产于中国江南地 区以及西部地区,常绿小 灌木或藤本状灌木, 高 可达1米。枝条细长小枝 有棱角,茉莉花每年暮春 初夏开花,有单瓣、重瓣、 单叶、复叶之分。花色有 红白两种,以白花为主。 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于 制作茉莉花茶、提炼香料 等。
对比欣赏
• 东北民歌 茉莉花 • 江苏民歌 茉莉花
小结
• 今天的南方民歌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是不 是还意犹未尽?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去了哪些地方, 欣赏了哪几首歌曲,同学们学会了哪几首呢?
课外拓展
•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音乐会,分组表演 • 1、唱本节课所学的民歌或民歌曲调 • 2、运用乐器演奏民歌曲调 • 3、用舞台形式表演南方民歌 ,隔岸对唱
花都区第一中学 朱小辉
•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 有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中山民歌—咸水歌

疍民即水上居民,长年累月生活在海 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 “疍民”。有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 族的后代。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 只能在近海捕鱼。根据沙田疍家文化博 物馆提供的旧图片显示,从元朝到清朝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他 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 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 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应试,不准与 岸上人家通婚,只能在海上、江面上漂 泊生活。他们生活凄苦,靠打捞鱼虾为 生,日晒雨淋,看天吃饭,又一直被人 看不起。
疍家人
咸水歌
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 “水上民歌”。是上千年广泛流传于中山坦洲一带 的一种著名民歌,是水乡世代传承的精华民间口头 艺术。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疍 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广东中山坦洲镇的 民素有从事农业劳动或行船时对唱互驳、斗歌竞唱 的习俗,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往往 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包括 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 等。中山有的民歌手说,咸水歌起源于沿海,海水 是咸的,所以人们便把这种歌谣称作咸水歌。
咸水歌
中山民歌
中山市
中山,古称香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接广州市南沙区, 南抵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西达江门市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 北至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番禺区,四周与8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山市是全国5个不设市 辖区的地级市之一,现辖6个街道、18个镇,面积1783.67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46.84万(六普)。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 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素有华侨之 乡、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美誉。1866年11月12日,中华民国 国父孙中山诞生在南朗镇翠亨村。
东莞咸水歌

妹啊海底珍珠容易揾,
妹啊真心诚意世上难寻,妹啊虾仔在涌鱼游海,
白虾潜水唔见影,
妹啊腊月甘蔗甜到尾,
揾到人好一世都甜蜜,妹啊揾到人好一世都甜。
(男)妹啊海底珍珠容易揾,
妹啊真心诚意世上难寻,(女)哥啊咧海底珍珠大浪涌,
哥啊咧真心亚哥世上难逢,(男)妹啊咧出海打鱼鱼打浑,
妹呀有鱼打浑有人跟寻,(女)哥啊咧虾仔在涌鱼在海,
哥啊咧鱼虾沉水唔见游来,(男)妹啊咧筷子一双同妹拍档,
妹呀两人拍档好商量,(女)哥啊咧山顶种葵葵合扇,
哥啊咧共哥携手万千年(合唱)。
水上民歌——咸水歌

水上民歌——咸水歌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
河涌交错,水网纵横的水乡孕育了水上人家(疍民),水上人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又创作出了富有水乡情怀的水上之歌------咸水歌。
人在发展的历史中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在发展的历史中也影响着人。
了解、保护、传承、发展家乡的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乡人的凝聚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内容、特色、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山当地的特色民歌----咸水歌,最后讲述我与咸水歌的故事以及学习中的感悟。
望读者能因此产生共鸣,进而加强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生活中的感悟关键词:中山咸水歌;水上民歌;种类与内容; 艺术特色;价值与功能;保护继承与改革创新;咸水歌与我一、咸水歌的简介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
广东水上居民被称做“疍民”,他们主要生活和流动于南海沿岸的咸淡水交汇区域,他们以广府方言演唱的歌称为“咸水歌”,意即喝咸水长大的人所唱的歌。
咸水歌是广东汉族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它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中山坦洲咸水歌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围绕中山坦洲咸水歌展开。
二、咸水歌起源与产生原因关于咸水歌的起源至今亦存在诸多争议,还没有定论。
第一个把咸水歌记载于典籍的是明代的文学家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载“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
其有男家未聘,则置盆草于梢,以致媒妁。
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这里的“蛮歌”就是指咸水歌。
咸水歌不仅出现得较早,而且咸水歌还是外国人最早了解的一种中国民间歌曲。
鸦片战争前,一位英国商人对咸水歌十分感兴趣,于是专把其记录下来,编成书籍并称之为“中国情歌”。
从而使咸水歌成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
岭南咸水歌的视觉转换

31撰文/崔 鋆岭南咸水歌的视觉转换咸水歌作为民歌的一种,传递着在水上生活劳作的人们特有的情感,通过田野调查其创作环境,基于文化背景下进行视觉内容再创作,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意识,在今后的创作中传承与发扬良好的文化传统。
咸水歌作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歌的分类,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通过对咸水歌及文化背景的分析进行视觉表述并结合“咸水歌”这一独特的演唱方式与韵律来传达文化信息,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角度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咸水歌作为民歌的一种,笔者从咸水歌本身出发,就其歌唱方式、传播方式、语言(方言)、旋律曲调、表现形式、情感表达等,并结合实例《头山》《鳄梨色拉》进行分析,并从咸水歌的内容出发,寻找、提炼画面的叙述,更加清晰地点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结合联觉效应所带来的心理效应,将声画组合与搭配进行视觉制作。
针对咸水歌的保护及传承,将在其中挖掘再创作,尝试搭建歌曲与视觉方向新的桥梁。
田野调查过程围绕传唱咸水歌的几个区域进行周边调查与信息采集;根据区域划分后,制定时间进行相关的具体调查与走访;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东莞、江门市鹤山镇古劳水乡、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村逢简水乡、中山坦洲等流传咸水歌较广的地带,进行特定区域的走访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目前咸水歌继承与发扬比较完善的地区为中山市坦洲镇。
文章将以坦洲咸水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引发创作思考。
据相关史料记载,咸水歌盛行于明末清初。
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舟语·疍家艇》中有“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
其有男为聘,则置盆草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文中“蛮歌”便是咸水歌;还有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和《广东通志》分别也有咸水歌相关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民家嫁女,集群妇共席,唱歌以道别,谓之歌堂”;婚俗上,《香山县志·风俗》有:“醮子女,歌唱以导其情,曰歌堂酒”,咸水歌由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停演变,坦洲咸水歌直至今天已发展壮大,在民间传播给一代又一代独有的精神食粮。
疍家咸水歌教学探究与实施

疍家咸水歌教学探究与实施发布时间:2021-10-22T03:43:49.80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16期作者:谢双羽[导读] 疍家咸水歌是伴随着疍民这一特殊群体“以水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歌种谢双羽北海市海城区第九小学 536000摘要:疍家咸水歌是伴随着疍民这一特殊群体“以水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歌种,是疍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宝贵遗产,咸水歌曲目丰富,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其音乐风格、音乐结构、语言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我校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小学生对非遗文化咸水歌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咸水歌丰富情感表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咸水歌;教学策略;小学音乐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个性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有限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发展才能的机会。
学校真正要关注的不是给拥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锦上添花,以彰显个性,而是给所有学生雪中送炭,也就是使个性不同、能力悬殊的学生,在共同的普通教养基础上,有自主发展的机会。
”我校开发了校本教材,建立了疍家娃合唱队,将小学基础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使家国情怀根植于孩子心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疍家咸水歌普及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学基础上,音乐教师提供学生进一步提升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潜力的机会。
疍家娃合唱队可以依据学生个人兴趣自愿加入,也有是由教师挑选条件优越的学生,经过班主任、音乐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征得学生同意,使其产生兴趣和动机后才加入疍家娃合唱队的学习训练。
经由教师挑选的学生一开始可能是被动接受到后来变成主动学习,这个过程的转变得益于教师有一双发现学生潜力的慧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引发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北海咸水歌研究

北海咸水歌研究作者:邝妮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北海咸水歌是数百年来流传在广西北海疍家人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民间歌曲,疍家人的海洋生活特点和方式在歌曲中得到了体现,歌曲反映了疍家人的生存变迁,展现了疍家人的心理活动与精神追求,是广西海洋文化的人文表征。
咸水歌的艺术色彩浓厚,现阶段风格逐渐演变,有了崭新的发展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北海咸水歌的由来与艺术特点,并通过文献的调查研究,讨论了咸水歌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海咸水歌;由来;艺术特点;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20-01北海咸水歌的历史悠久,咸水歌的形成是疍家人生产生活中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北海咸水歌承载着疍家人的文化寄托与精神诉求,传承方式主要为口头传承,因此,咸水歌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各年代的历史印迹,又因为传承方式较为单一,因此现阶段北海咸水歌有一套独特统一的艺术方式,北海咸水歌的艺术风格流变也展现了北海疍家文化的历史变迁。
一、北海咸水歌的由来北海咸水歌因传唱的地域而得名。
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飘移,在北海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①北海咸水歌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这是由它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决定的,北海疍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农耕文化,居住文化。
这些生活方式和文化,直接决定了咸水歌的由来;我们对北海疍家人进行了实地调研,老一辈的疍家人,疍家的祖先是迁至北海的外地人,他们经过北海时,发现北海的港湾很多,港湾较宽,十分适合人们居住,但是,他们本身是路过,因此没有定居,之后便逐渐有人在此落脚生活,最终在北海筑起了房屋;但是由于临近海洋,北海疍家的生产生活需要面对海洋的风暴等恶劣环境,他们的生活十分的艰苦,他们的劳动生活中,需要声音给自己壮胆,鼓舞斗志,另外,还需要缓解长久劳作的疲劳和苦闷,面对宽广的海洋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歌声来哭诉生活上的挫折与不公,最终获得心灵的解脱,北海的疍家人于是创造出了属于自身的音乐~北海咸水歌。
中山咸水歌的传承

咸水歌的明显特征。
咸水歌大致分为两种类 型 一是以抒情性 见长 的咸 水歌如 《 对花》《 海底珍珠容 易韫》《 歌》《 情 鱼歌》《 姐 妹送嫁 》《 真心亚妹 唔论家穷》《 收工歌 》《 谈情歌》等。 二 是叙述性较强 的长句咸 水歌 , 长句咸水歌是在句子的
经济市场 的冲击 , 们对 自己的民歌逐渐生疏 ,活动 人 也逐渐消退, 大部分本土的青少年和来到当地 多年办厂
每一个短句 中的不稳定音 ( 非支柱音 ) ,都暂时地 围绕 着相对稳定音 ( 半支柱音 ) 以得到相对 的稳定 , 这些相
对稳定音逐级下行倾 向于 自己的主音, 到了倒数第三小 节时, 全曲运动 的紧张度加大了, 一定要求解决 , 这种
旋律 。 为了使旋律增添色 彩, 旋律中常常出现 3 7 它 、,
目里,公社 、大 队和 民间都时有举行各式各样 的大 小 歌会 , 它的影 响面幅射到周边 的镇 、 吸引了众 多观 县, 众和歌手参加。 唱水平也有所提高 , 演 如本地 的歌手何 福友、 梁容胜被华 南歌舞 团吸收为专业 民歌手 , 曾到过
维普资讯
民间文艺
中山咸水歌 传承
◆ 周 大进
成 水 歌 又 称 “白话 渔 歌 ” 、“中 山 民歌 ” 。广 泛流传于珠江三 角洲一 带,尤其是中 山地区的坦洲 、 横栏 、 口、东升 、 港 板芙等地 ,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流传至今有三百余年 的历史 。 据屈翁 山的 《 广东新语 ・ 式 , 问答双 方 的 曲式 是一样 的 。
劳动人民集体创作, 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
幼儿园咸水歌教案

幼儿园咸水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咸水歌的歌词和旋律。
2.能够模仿和跟随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和咸水歌的录音。
2.相关图片或挂图。
3.音乐道具,如鸭子玩具、鲸鱼玩具等。
4.咸水歌的歌词和动作手势。
三、教学过程:1.入门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咸水歌,并播放咸水歌的音乐。
让幼儿聆听音乐,观察物品和图片,引导幼儿思考与水有关的动物和事物。
2.引入新知教师展示鸭子玩具,与幼儿一起模仿鸭子的叫声和动作。
然后教师播放咸水歌,引导幼儿观看歌曲的视频或图片,介绍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歌词。
教师逐句教唱咸水歌,并示范相关的手势动作和舞蹈。
3.歌曲学习教师将咸水歌的音乐进行反复播放,让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和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拍手、摆动身体、摇头晃脑等。
4.情感交流教师提问:你觉得咸水里还有哪些动物?为什么它们喜欢咸水?引导幼儿分享思考,展开对话。
5.创设情境教师提前准备深色布景和鲸鱼玩具。
将布景搭在教室一角,摆放玩具鲸鱼,营造海洋的氛围。
然后教师示范模拟咸水里的鲸鱼游泳动作,并鼓励幼儿跟随模仿。
6.扩展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其他与水有关的歌曲,如《小白船》、《石头汤》等。
播放相关歌曲的音乐,让幼儿尝试模仿歌曲的动作和节奏。
四、评价与反思:通过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准确模仿歌曲的动作和节奏,以及幼儿表达观点的能力和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的实施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检查幼儿对咸水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北海三大民歌概述

北海三大民歌概述:“老扬公”、“耍花楼”和“咸水歌”民歌是文学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它见之于文字,也见之于歌唱;即书面流传,也口头流传;不但是文学,更是音乐;先是民间老百姓的口头创作、转诵,继而是文人学者的喜好记录、传抄,逐渐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文艺创作品种。
广西北海市民歌是北海肥沃土壤培植起来的一束绚烂的鲜花,非常光灿艳丽。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北海民歌正是从北海人民生活中孕育、产生。
北海和合浦都是滨海的地方,最早居住在这里的较多的是靠海生活的渔民和水上居民(即靠摇艇为生的艇民,又俗称家的)他们常常在劳动中用歌唱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极其丰富优美多姿多彩的北海民歌。
这些丰富的北海民歌大概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别,分别叫“老扬公”、“耍花楼”和“咸水歌”。
(一)老扬公老扬公基本是一种用廉州话演唱的民间歌舞,大都流行在北海合浦沿海一带,既可以单独歌唱,又可以边唱边舞,还可以边歌舞边表演简单的戏剧情节。
它大多在婚嫁喜庆的日子里为欢宴贵宾祝贺喜庆而表演。
表演演员基本是一男一女,男的演老梢公,一手拿船桨,一手拿火把,头带假面具,动作活泼而刚劲有力;女的演仙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花扇,一边歌唱,一边舞蹈,动作洒脱优美。
主要情节是:仙姑连夜赶路来到海边,叫老梢公把渡船摆过来,把她渡过海去。
渡船摆到了渡口,老梢公唱起歌来刁难仙姑,要她也唱起歌来回答他歌里提出的问题,于是一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对歌开始了,也引来了岸上一大批喜爱对歌的歌手参与,并且他们都站在仙姑一边在歌中用许许多多的问题来难倒老梢公。
这样一场对歌,往往相持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都不分胜负,不过经常是以难倒老梢公(即叫“老扬公”)来结束。
因此老扬公基本是以“对歌”为主的,其中的舞蹈大多是在开始作为开场形式而已,结尾老梢公只好用渡船把仙姑渡过海去,老梢公一边摇动头脑,一边用口吹旺火把照明,向歌手们告别离开。
老扬公的对歌里有许多很好听的歌调,主要有:西海歌、东海歌、撑船调、划船调和顺口溜等几种。
广东咸水歌500字作文

广东咸水歌500字作文
广东咸水歌, 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 流行于广东省广东市的民间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咸水歌是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
自古以来, 家人浮家泛宅, 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的冲积平原上, 散居在广东、珠海、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
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代表作品包括《对花》《海底珍珠容易》等。
据历史记载, 广东咸水歌兴起于明末清初时期, 清朝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和《广东通志》中记载“疍人亦喜歌唱, 婚夕两舟相合, 男歌胜女则女衣过舟也”“民家嫁女, 集群妇共席, 唱歌以道别, 谓之歌堂”。
沿承至今300多年, 珠三角地区历史最为悠久、唱法最为传统的广东咸水歌出自坦洲镇。
广东咸水歌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 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传统的演唱习俗和很强的可塑性。
它深深扎根于大沙田地区, “哪里有咸水, 哪里就有咸水歌”, 它对于广东民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能唱传统广东咸水歌的不过10人, 且大多年事已高。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 使广东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关方面调查显示, 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广东咸水歌为何物, 广东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
三山咸水歌 - 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佛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三山咸水歌三山居民原是水上居民,咸水歌代代相传,已有几百年之久。
咸水歌是广东地区自古流传的方言渔歌,属于广东民间水上居民特有的一种歌谣。
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水上居民中。
由于水上居民以舟为宅,捕鱼为生,终年漂泊不定,辛勤劳作,“咸水歌”就是他们的劳动、生活、爱情之歌,承载着厚重的民俗历史及文化内涵。
咸水歌有独唱,但以对唱为多。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
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依据所唱内容而定。
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
对劳动、生活、爱情有感而发,随口而出,唱起来悠扬抒情,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易唱。
但近年唱的人少,学的人更少。
属濒危项目,亟待保护。
岭南古琴艺术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重器,被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明清时期的南海地域,邝露、陈子壮、陈邦彦、陈子升、陈恭尹、粱佩兰、杨锡泉、刘子祥、粱森等构成了颇有阵容的岭南派古琴艺术,以抚琴、编著琴谱、琴论为主旨的群体,一度使佛山成为岭南琴派繁衍的重镇,他们留下的多部琴谱如《水东游》、《悟血山房琴谱》、《竹桃轩太音》等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重要物证。
佛山岭南古琴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琴的制作、琴谱编著、释谱、编曲、古琴弹奏技法等。
琴的制作与岭南的地理气候环境紧密相关,有着浓郁的岭南文化韵味。
咏春拳咏春拳于道光年间红船弟子黄华宝、梁二娣传入,梁赞师承此二人,对咏春拳发扬光大,臻至化境,由此咏春拳在佛山落地生根,传承光大。
如今梁赞的传人,佛山、广州、海外各地,尤以叶问、李小龙等为代表的传人遍布香港、东南亚各地。
目前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分会达4000多个,门徒达数百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武技。
咏春拳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套拳及木人桩,是一种集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阳江东平咸水歌

二 、阳 江东 平成 水歌 的话 演 唱 ,即 兴 创 作 和 吟 唱 , 曲调 清
中,最能表 达昼家人水上 生活的情景和情感 。本文为全面 了解 阳江东 新 ,韵 律天 然 ,唱 、 叹流 畅 ,委 婉抒 情 ,充 满 了纯 朴真 实 和 乡土 平咸 水歌 ,采用实地采访 ,收集 资料 ,参考 文献 ,为咸水歌的保护和 气 息 。其 中阳 江东 平咸 水 歌 的 曲调也 较 为简 单 易唱 ,一般 的 曲子
民族 一样 使 用 自己 民族 独 特 的书 写 。纵 然这 样 ,但 阳江 市 却还 是
后 来 , 由于社 会 各 界咸 水歌 爱 好者 对 阳江 东平 咸 水 歌 的越 发
有着 自己独 特 的地 方 方言 。 阳江 方言 是 属于 粤 方言 的一 种 ,主 要 关 注 ,近 年来 ,越 来 越 多 的咸水 歌 学 习爱好 者 都 切身 深 入 阳江 尔 受到 俚燎 文 化 、 中原汉 文 化 、 闽客文 化 和海 外 四种 文化 的影 响 。 平 当地 进 行 了解 、学 习 ,再 加上 当 地一 些 具有 权威 的东 平咸 水 歌
州话 差异 不 大 ,还 有 普通 话 的缩 影 。阳 江市 是 一个 具有 独 特语 言 格 更加 具 有感 染 力 ,让 阳江 东平 咸 水歌 得 到 了一 个从 无 伴奏 到 有 的城 市 ,它 的 文化 艺 术也 会 因而 有所 不 同 ,因 此学 会 阳江 话便 是 伴 奏 的历 史性 创 新 ,其 中最 具 有代 表性 的人 物 就 数 阳江 东平 当代 民间歌 王 陈 昌爱 先 生。 再者 东平 咸 水歌 的曲子 原 本就 具 有节 奏 自 了解 阳江 咸水 歌 的一 大起 点 。 谐 、风趣 吸 引人 ,它 充实着 人 民的生活 ,取悦人 民 ,同时 “ 火鼎公 火鼎婆 ”其最 具有代 表性 的 “ 四方 步 ”更体现着 人 民那 悠 闲、 自乐 的心态 。虽然 人 民卸 下 的坚 强意志 ,在舞 蹈 以另一种 性格 出现 ,但 是泉州 人 民民族性格 只是表 面的 消失 ,它 无时无 刻不存 在于我 们身
学咸水歌的心得体会

学咸水歌的心得体会学习咸水歌这首歌曲,给我带来了许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体验。
从听歌是如此地享受到学习其中的歌词和意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感动和激励,也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咸水歌是一首由中国内地音乐制作人乐正绫创作并演唱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充满力量和感知,以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歌曲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震撼和感动的感觉,而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歌曲中蕴含的真挚和力量。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歌曲所传达的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咸水歌通过真实地描绘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表达出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对幸福和快乐的向往。
歌词中的每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真诚,教会了我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提到了许多关键词,如“咸水”,“阴谋”,“诱惑”和“梦想”。
它们让我对生活中的不同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咸水象征着平凡和普通的生活状态,阴谋和诱惑则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和诱惑。
而梦想则是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信念和目标。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我明白了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咸水歌的歌词还反映出了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困境。
它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和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怒。
同时,歌词中也蕴含了对个体内心自由的向往和对珍惜当下的思考。
这些内容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使我鼓起了勇气去改变现状,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公平和自由。
学习咸水歌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歌曲中的一些细节和情感表达。
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乐器编排打动了我。
以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和动人的和声伴奏,咸水歌让人们沉浸其中,体会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和力量。
同时,乐曲中的编曲和节奏变化,也增添了歌曲的层次感和张力。
这些音乐细节使我更加热爱这首歌曲,也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学习咸水歌给我带来了许多有意义和有趣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日上午在大元帅府小学举行的研讨会邀请了包括:中山大学博导、省文史馆史学院副院长●叶春生教授,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应枫,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总监、广东咸水歌研究会会长●马国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蓝海红,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珠海理工学校党委书记●黄华欢等专家学者和传承人畅谈他们对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的心得。
解放前,疍家人都居住在水上,生活凄苦。50年前广州市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生活才终于得到了改善。2014年恰逢广州市水上居民上岸定居50周年,为传承和发展咸水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歌会在原有咸水歌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念广州水上居民上岸定居50周年暨咸水歌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青少年专场”等两项重要活动。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春盛、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刘长安、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主席●何日丹、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白 玲、海珠区领导●刘晋生、●陈汉强、●方锦群等参加了活动。
当日下午举行的青少年专场则有来自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等地的14支中小学和幼儿园艺术团队参加。歌会采取大众评审团互动投票、现场举牌亮分的形进行评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当晚的第四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综合比赛专场邀请到了●广州市、●中山市、●惠州市、●江门市、●珠海市等地的15支咸水歌队伍参赛,代表了广东珠三角地区咸水歌演唱和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现场举行了广东咸水歌研究会揭牌仪式。本次歌会不仅是一次咸水歌比赛,更是一次疍家文化的展示,一次广东渔民难得的欢聚。主办方期望通过两年一届的“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逐步让更多群众认识、了解和传唱咸水歌,并将咸水歌引进课堂作为学校●乡土教材,让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小朋友更深刻地去感受咸水歌的独特●魅力,自觉地加入到传承这一艺术瑰宝的行列之中,使咸水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咸水歌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滨江街水上人家民俗博物馆
第四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隆重举行发布时间:2014-07-09
2014年7月5日(星期六),由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在海珠区大元帅府广场隆重举行。
海珠区宝岗路35号
咸水歌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一种以广州方言演唱的●渔歌,富有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海珠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至今,海珠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本活动与“岭南书画艺术节”、“岭南古琴音乐会”并称海珠区群众文化活动三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