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作为⼀名⼈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倍”的概念; (⼆)过程与⽅法 在观察、⽐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表达能⼒,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数是另⼀个⼏倍的含义,初步建⽴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飘⾹,蔬菜满仓。

我们⼀起去看看吧。

(课件先后出⽰) 1.先观察再说⼀说。

(1)先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个2?⼜摆⼏个2?现在有⼏个2? (2)出⽰⽟⽶图(3个⼀组) 问题:⼏根⽟⽶为⼀组?有⼏组?可以说是⼏个⼏? (3)出⽰紫薯图(5个⼀组) 2.让学⽣看图表述(⽤“⼏个⼏”)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体现出“5”,⼜从哪⾥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体现出“3”,⼜从哪⾥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学⽣熟悉的⾷物图⽚,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的距离。

通过图⽚复习旧知“⼏个⼏”,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个⼏”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勤劳的⼩兔⼦也忙着收获呢,⼀起去看看吧。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倍的认识教案-3

倍的认识教案-3

倍的认识教案倍的认识教案3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因为在各种练习、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从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课件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并把它圈一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能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解决关于“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

2、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能解决关于“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圆形卡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量比较的情境,如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数量的多少。

提问:“小兔子有 2 只,胡萝卜有 6 根,胡萝卜的数量和小兔子的数量相比,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胡萝卜比小兔子多 4 根。

教师进一步引导:“除了多 4 根,还能怎么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呢?”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1)教师在黑板上摆出 2 根小棒,然后再摆出 6 根小棒,分两行排列。

提问:“第一行有 2 根小棒,第二行有 6 根小棒,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呢?”(2)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把第一行的 2 根小棒看作一份,第二行的 6 根小棒里面有这样的 3 份,所以 6 是 2 的 3 倍。

(3)让学生同桌之间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巩固对“倍”的初步认识。

2、进一步理解“倍”(1)展示课件,呈现 3 只小鸡,6 只小鸭的图片。

提问:“小鸡有 3 只,小鸭有 6 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2)引导学生把 3 只小鸡看作一份,圈一圈,6 只小鸭里面有这样的 2 份,所以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2 倍。

(3)改变小鸡和小鸭的数量,如 4 只小鸡,8 只小鸭,让学生再次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1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倍”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感知“倍”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看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萝卜,生数数量)观察地真仔细!师:刚才他找到了3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胡萝卜有几根?(2根)还找到了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出示)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这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生说“多与少”的关系,倍的关系等,从而引出倍。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倍(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倍”师:听说过倍吗?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你能不能摆一摆、圈一圈,让我们一眼看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生摆,圈红萝卜,数)小结: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这样的3个2根(板书),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同桌互说,一起说。

2.进一步感知“倍”。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圈一圈),那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生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填一填,学生汇报,小结)3、想象推理,认识“倍”。

(1)师:(课件出示图)看,现在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轻轻地数一数,有几个2根?(6个)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说?(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2)师:现在呢?(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出示)(3)师:如果白萝卜有9个2根(一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9倍)(4)师:你还能继续接着往下说吗?(如果白萝卜有10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0倍……)(5)师: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几倍?(20倍)有50个2根呢?(50倍)100个2根呢?(100倍)(6)师:你有什么发现?(白萝卜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作为⼀名⼈民教师,时常需要⽤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做”及练习⼗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的教学内容,是学⽣学习完7的乘法⼝诀的基础上进⾏学习的。

学⽣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乘法⼝诀解决“⼀个数的⼏倍是多少?”及“⼀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个数的⼏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倍”的概念,明⽩“⼀个数的⼏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个数的⼏倍是多少,并能⽤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师要介绍⼀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活动。

师:上课前,⽼师请⼀些学⽣上来。

师叫3个⼥同学站在第⼀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排(3个3个地站在⼀起)。

师:第⼀排有⼏个⼥同学?(3个) 第⼆排有⼏个3?(2个3) 学⽣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同学的2倍。

今天,⽼师就和同学们⼀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 ⼆、动⼿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摆圆⽚。

第⼀⾏摆2个圆⽚。

学⽣边摆边说:第⼀⾏有()个圆⽚。

再在第⼆⾏摆6个圆⽚,(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圆⽚的个数是第⼀⾏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出“倍”,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吗?请看,小兔子们看到这些各种各样的萝卜,特别的开心。

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板书: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师:看,黑板上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信息,请你比一比各种萝卜的数量,你会有什么发现?二、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1、①说出是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份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1份的话,也就是几个2?那么,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请你上来圈一圈。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能圈一圈,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吗?②说出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师:小朋友们看,像这样,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做1份,也就是1个2,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板书)。

那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同桌互相说一说)师:谁愿意尝试一下完整地说一说。

还有谁也会说?你也想说一说?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那么你能找到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么?师:我请1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圈一圈。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有没有小朋友不圈就知道他们的倍数关系?3、师:请看。

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红花有8朵,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苹果有2个,香蕉有16个,(香蕉)的数量是(苹果)的(8)倍。

师:你有什么发现?师:你还会举例吗?看来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很多倍数关系,下课以后你可以慢慢观察。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篇一: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篇一第三册“倍”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63页至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分析、迁移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2)△△△ △△△ △△△ △△△2、口答:苹果:○○○梨:●●● ●●●苹果有3只,梨有()个3只。

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

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1、师生探讨。

(1)出示情境图(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指蓝花、黄花和红花)(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我们还知道黄花3个2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可能有学生说:“我发现黄花比蓝花多4朵。

”也可能有学生说:“蓝花比黄花少4朵。

”“我还发现蓝花和黄花一共8朵。

”师指图问:“你还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如果有学生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那我会惊讶地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当学生再说一遍后,我会说:“你们看出来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时我通过“你能教教我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样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引导学生说出黄花有3个2朵,就是2朵2朵地摆黄花,要摆3次,黄花有3个2朵,就是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模版][修改版]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师:王贵学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教学重点: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显示情境图①: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师:同学们,你们瞧,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多美啊!你们觉得,这么美的鲜花会把谁引来?课件显示情境图②: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飞来了。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白蝴蝶和花蝴蝶比怎么样?师:白蝴蝶和花蝴蝶在比的时候,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存在另一种关系,叫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建立“倍”的概念(1)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幅图,白蝴蝶有几只?(2只)师:我们把这白蝴蝶当成1份(在2只白蝴蝶下划一条弧线,)它是几个2只?(1个2只)师:现在我们把这6只花蝴蝶也2只2只分(在每2只花蝴蝶下划一条弧线),这样花蝴蝶分成了几份?(3份)就是几个2只?(3个2只)师:白蝴蝶和花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谁会像老师这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全班一起说)(2)变式①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现在白蝴蝶有几只(3只)我们把这白蝴蝶的3只当成一份,它是几个3?(1个3)师:那花蝴蝶也3只3只分,它有几个3?(2个3)师:谁来试着说一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2倍)你是怎么看的?②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2只花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③师:刚才,我们在看花蝴蝶是白蝴蝶的几倍的时候,为什么有时要把花蝴蝶2只一份地分,有时要3只一份地分呢?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改写。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探索改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改写。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有哪些?(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我们知道,这些数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例如,百分数和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呢?(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改写的,相信大家一定会猜想到,百分数还与什么数也能互相改写?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的主动愿望;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已有认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有意义探索例题中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倍的认识教案-2

倍的认识教案-2

倍的认识教案【精华】倍的认识教案四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7的乘法口诀之后进行教学的。

为接下来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虽然本节课安排在了乘法口诀的教学里,但同时这一内容是学生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石,所以尤为重要。

本课时中对“倍的认识”是安排了例2、例3两个例题进行教学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我认为例2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通过学具的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地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能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一个数的几倍”;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初步了解怎样求“一个数的几倍”。

二、教材处理1、提供简捷明了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本节课的开始并没有呈现复杂、丰富的主题图,而是从三位同学摆正方形引入新课,然后教材采用定义的方式“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揭示“倍”这一概念,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对3个4的题解来同化4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试一下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重复一遍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吗?(想)请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师:对了!它们是可爱的小兔子,你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生:萝卜)师:是的。

兔妈妈给小兔子们准备了可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里有几种萝卜?(生:3种,分别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

板书)师:仔细数数它们分别有几根?生: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根,红萝卜有12根。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生:看到了)真好!(指着课件的数)根据萝卜的数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红萝卜少10根……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几根少几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一共多少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和的关系。

把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或。

你真不错,都会用倍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

胡萝卜有几根?(生:2根贴)师:白萝卜有几根?(生:6根贴)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的,那么6根白萝卜里几个这样的一份吗?(生:3个这样的一份)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边圈生边数:1个、2个、3个)白萝卜有3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3个2根。

必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必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必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倍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倍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倍数现象,并能够运用倍数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通过实例分析、思维导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倍数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倍数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倍数的概念。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有趣的例子引入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倍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三课时:认识倍数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倍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倍数现象,让学生能够对倍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四-五课时:倍数的计算通过例题演练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七课时: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实例分析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倍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倍数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和记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倍”的计算方法,能够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操作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计算方法。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讲解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演示教具、多媒体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掌握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倍”的概念。

讲解“倍”的计算方法。

通过演示教具、多媒体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建立“倍”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概念。

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概念。

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练习法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出“倍”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什么,有多少个。

引导学生比较图片中不同物体的数量,引出“倍”的概念。

1. ◦ ◦ ◦2.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1. ◦ ◦ ◦讲授新课讲解“倍”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几个苹果,几个梨。

引导学生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倍”的概念。

讲解“倍”的概念: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举例说明“倍”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数量,说说三角形的数量是正方形数量的几倍。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吴秀燕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

本节课要学习的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时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和情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你们去赏花,高不高兴?今天的赏花可有意思了,答对问题还有奖励呢?想不想参加呀?课件出示:两位学生数画坛里的花朵。

师提问:(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比较每种花的朵数,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花一共多少朵”、“黄花比蓝花多几朵”“蓝花再添几朵就和黄花同样多”之类的问题。

(如果有学生提出“黄花是蓝花的2倍”可据此引出下面,如果没有,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两种花的数量的比较,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来表示他们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倍”。

相机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课件出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多少倍?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掌握的两数之间的加减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倍”:
1、讲授: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可以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可以怎样圈?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3倍。

(集体读这句话两遍)
2、出示蓝花和红花,学生齐读要求。

(1)指名学生说怎样圈,怎样想?
(2)展示,集体评议,表扬。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想知道一种花是另一种花的几倍,可以用“圈”的方法来表示。

但是如果这些花有几十朵或几百朵该怎么圈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算式来计算了,可是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3、分析
大家看,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把8朵红花按两朵一份圈出,就是说红花有4个2朵,是“平均分”。

而我们以前学过,把一个数按每份是几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这里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8 ÷ 2 = 4
谁能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红花有8朵,“2”表示把红花2朵一份地平均分,“4”表示有4份。

强调:4的后面不用
写“倍”,因为它不是单位名称。

4、练习:
(1)分一分,再填空。

在白纸上画出小棒的分法,说分法----填空---展示----评议(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巩固“倍”的含义,并为下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打下基础,使学生有个初步感知)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先连一连,再填空。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展示(说想法)
3、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做第4、第6题
四、小结应用:
我们今天学习了倍的有关知识,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1、通过“几个几”学习“几倍”
2、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8 ÷ 2 = 4
(有8朵红花)(按2朵1份平均分)(有这样的4份)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韩洁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四册乘法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初步认识倍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多个环节在“倍”的概念揭示上。

首先让学生利用例图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有已学的知识引出“倍”并初步感知:“倍”是几个几的关系。

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

紧接着,我通比较蓝花、红花的朵数,让学生意识到:倍数关系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倍”不能只看某一个数量,它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随后又趁热打铁安排了分一分、连一连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倍
的认识。

遗憾的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漏洞。

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一环节上,由于我对学生和教材估计不足,认为在明确了:红花是按每两朵一份平均分后,就一笔带过。

而没有深入挖掘例题资源,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从而导致个别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时出现列错算式的现象。

本节课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也虽然考虑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没能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如:在分小棒时,应当强调这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6根;第二种是第一行还是摆3根,第二行摆15根。

所以,导致学生理解错误而做错。

而且在完成练习后没有把这节课课所学的知识很好的总结。

这又是一个不足的地方。

另外就是自身基本功方面的缺陷,数学课堂上老师语言的严谨、科学,是我需要学习、规范的。

我觉得自己在对联系的挖掘合处理上也不够灵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积累经验,希望能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