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专著(DOC)
2023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2023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答案]A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萌芽,可理解为最早发生,先秦时期是所有选项中最早的。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1页。
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答案]B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许慎《说文解字》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很大程度上,它的创作标志了汉字学称为一门专门学问。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1-2页。
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答案]C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六书的命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答案]D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汉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从汉代起,"小学"这一名称就开始指称汉字学了。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答案]D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从字面就能看出扬雄与《扬子云集》关系,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1。
中文系 书目 专著
中文系书目专著中文系专著书目一、《中文语言学导论》《中文语言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中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著。
该书由语言学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中文语言的深入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文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作品的专著。
该书从先秦时期开始,分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涵盖了诗、词、曲、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和文学思想的发展。
三、《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是一本研究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专著。
该书通过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读者通过阅读该书,可以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四、《中文修辞学》《中文修辞学》是一本研究中文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修辞学的发展开始,介绍了中文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通过对中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了解中文修辞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文化研究》是一本系统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开始,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构造和意义。
通过对汉字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象形意义,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演化过程。
六、《中文诗歌鉴赏》《中文诗歌鉴赏》是一本介绍中文诗歌形式、风格和鉴赏方法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读者可以提高对中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一本系统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的专著。
《中华字课》 3000汉字大合集 链接
——《中华字课》深度评估与思考一、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汉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中华字课》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字学著作,对于汉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华字课》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中华字课》的概述《中华字课》是一部关于汉字的专著,包含了大量关于汉字的历史、形体、结构、意义等内容。
作者通过详细的解说和举例,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深层含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笔画、发音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中华字课》进行深入评估与思考。
三、笔画分析在《中华字课》中,作者对汉字的笔画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各个笔画的构造、排列以及书写顺序等。
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汉字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通过学习《中华字课》,我深刻理解到了汉字笔画的复杂性和美妙之处,使我能够更加认真地书写每一个字,从而提升了我的书法水平。
四、发音分析在《中华字课》中,作者对汉字的发音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
通过学习,《中华字课》不仅使我对汉字的基本发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学习普通话和方言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在我从事语言教学工作时,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五、意义分析通过《中华字课》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探讨,我对汉字的深层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和思想意蕴,使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了解汉字的意义也有助于我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提升了我的文学修养和素养。
六、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深入学习《中华字课》,我对汉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汉字,也让我对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思考与展望《中华字课》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受益匪浅,但汉字的学习永无止境。
汉语言文字学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必读书目30种2009年10月修订1、《中国语言学史》王力2、《语文常谈》吕叔湘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4、《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6、《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7、《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9、《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10、《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11、《汉语语法学》张斌12、《汉语语法入门》马庆株1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14、《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15、《语义论》石安石16、《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之1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18、《古汉语通论》(《蒋礼鸿文集》)蒋礼鸿19、《训诂学原理》王宁20、《训诂学概论》方一新2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2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23、《音韵学教程》唐作藩2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25、《〈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26、《说文释例》 [清]王筠2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28、《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29、《训诂丛稿》(《郭在贻文集》)郭在贻30、《同源字论》(《同源字典》)王力研究生阅读、写作初步建议(09)壹、阅读一、文献文本: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增强语感,储存语料,了解语言面貌;精读(即参考注释,字句无窒碍)阅读量10-15万字(不包括注释),泛读(即不一定参考注释,基本理解)阅读量20-30万字;下列书目大致按难易排序,可以二选一(史书部头大,可以选读)。
1、《世说新语》/《坛经》2、《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3、《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4、《论语》/《孟子》(杨伯峻译注)5、《史记》/《汉书》(传记部分)6、《庄子》(陈鼓应今注今译)/《荀子》(王先谦集解)7、《诗经》选读(100篇以上)/《左传》选读二、专著一:这部份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和补充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有几种是材料书或兼属材料书。
1、蒋礼鸿、任铭善《古汉语通论》3、郭在贻《训诂学》4、齐佩瑢《训诂学》5、音韵学1种6、许慎《说文解字》7、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8、《尔雅》及郭璞注9、《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10、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1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13、李玲璞《甲骨文文字学》14、张涌泉《汉语俗字学导论》15、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16、杨树达《中国修辞学》1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8、徐国珍《仿拟研究》1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三、专著二:这部份阅读的目的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思考能力,可以根据计划的研究趋向选读,但是阅读量应该在书目的1/2以上。
金文诂林补
金文诂林补
《金文诂林补》是一部关于古代汉字研究的专著,作者是罗振玉。
该书主要是对殷墟文字进行研究和解读,补充了《金文诂林》的不足。
罗振玉(1866-1940)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金文是指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
通过对金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情况。
罗振玉通过对《金文诂林》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于是撰写了《金文诂林补》一书,对原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金文诂林补》共分为两部分:
1. 补遗:主要是对《金文诂林》中未收录的部分文字进行补充,包括新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和以往未被重视的铭文。
2. 考释:对《金文诂林》中的文字进行重新考释,提出了新的解释和观点。
罗振玉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史料、甲骨文、古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对金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金文诂林补》是罗振玉金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后世金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该书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汉字、史学、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文字学书籍
古文字学书籍
在古文字学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和资料值得一读:
1. 《象形文字学》(《象形文字學》)- 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2. 《殷墟甲骨学》(《殷墟甲骨學》)- 甲骨文的研究专著。
3. 《金文编》(《金文編》)- 金文的研究和整理。
4. 《说文解字》- 论及汉字的形体、意义及发展。
5. 《字源》(《字源》)- 探讨字的源流及形成。
6. 《考古学与文字学》- 探讨考古学与文字学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字的解读方法。
这些书籍囊括了古文字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以及汉字的形成演变等。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
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裘锡圭沈培一、概说对汉字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得很早,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字学则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旧的文字之学是所谓“小学”的一个部分。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西汉刘歆的《七略》。
其“六艺略”中有“小学”类。
此书早已不传,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它写的。
《艺文志》“小学”类里记载的书,基本上是一些识字课本(如《苍颉》《凡将》等篇)。
后来,“小学”的范围有了扩大。
《唐书·艺文志》经部小学类的书,大体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书法四个方面。
清代乾隆时所编《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小学类”下分“训诂”“字书”“韵书”三小类。
“小学”一向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它所注重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书面材料,所以这种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与“语言学”尚有区别(参看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研究者中,很少有人直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研究中形成了以文字统帅语言的局面。
传统文字学的经典,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在整个“小学”界长期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治“小学”的人大都把它奉为圭臬。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两件事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形成准备了初步的条件。
这两件事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传入和古文字研究的进步。
晚清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达和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得大提高。
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
进入民国时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的,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1906年,章太炎发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国粹学报》2卷12、13号)。
他认为:“合此三种(按:指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乃成语言文字之学。
古汉语常识(训诂篇)——文字学考研必备
1、《尔雅》它是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中最古老的一部书。
《尔雅》是秦汉之际的人编成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共分19篇,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由此看来,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后16 篇是解释各种名物的。
2、《释名》旧题汉代的刘熙撰。
全书共有8卷27篇,篇名如下: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器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
分类比《尔雅》为细,也较合理3、《广雅》和《广雅疏证》广雅》是(魏)张揖所撰。
在隋代时改名为《博雅》。
其实,《广雅》是为了增广《尔雅》而作的,原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唐代以后析为十卷,王念孙的疏证本分为20卷。
《广雅疏证》23卷,(清)王念孙撰。
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
少年时期曾师从戴震,精通音韵、文字、训诂之学。
他从乾隆52年(1787 年)起,至乾隆60年(1795年)止,前后用了将近9年的时间,写成《广雅疏证》。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王引之,与他通力合作,并单独完成了第十卷的疏证工作4、《拾雅》和《比雅》《拾雅》,夏味唐撰。
之所以取名为《拾雅》,就是要采辑汉唐古训以弥补《尔雅》、《广雅》的缺漏。
《比雅》10卷,洪亮吉撰。
其目的也是为了增补《尔雅》之缺漏,又名《转注考》。
在体例上完全仿效《尔雅》,分为《释诂》、《释言》等19篇。
5、《语助》元代的卢以纬撰。
其中收录虚词100多个,是我国研究汉语虚词最早的一部专著。
6、《虚字说》(清)袁仁林撰。
该书取经史诸子百家文中虚字100多个,类聚条析,颇有精当之处。
7、《助字辨略》五卷,(清)刘淇撰。
该书把虚词分为30类,依照四声进行编排,共收录先秦古籍中的虚词外,还博采唐宋诗文中的虚词,总计400多个。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经典书目推荐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高名凯译商务19822.方光焘语言论文集方光焘江苏教育19863.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科学出版社 19814.简明语言学史 R.H.罗宾斯许德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19975.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外研社19976.语言论高名凯商务 19957.语言论【美】布隆菲尔德袁家骅译商务 19808.语言论爱德华·萨丕尔商务19859.历史语言学任通锵商务199910.语义学【英】杰弗里·利奇李瑞华译上海外语教育198711.语义学(修订本)徐烈炯语文 199512.句法结构乔姆斯基邢公畹译中国社会科学 197913.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文198914.语言要略【美】Dwight Bolinger 方立译外研社 19931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陕西人民199916.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威廉·冯·洪堡特商务 199917.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中国社会 200418.语法化学说(第二版)梁银峰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9.中国社会语言学(第3版)郭熙商务印书馆 2013二、现代汉语1.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袁家骅等语文 20012.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上海教育 20023.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 19924.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 19955.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马庆株商务19996.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商务 19827.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 19798.语法问答朱德熙商务 19859.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 198210.汉语语法学张斌上海教育 200311.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王希杰商务 200412.修辞学发凡陈望道复旦大学 200813.现代汉语史刁晏斌福建人民 200614.规范语言学探索戴昭铭上海三联 199815.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北京大学199416.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语文 199617.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商务 198918.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吕叔湘译商务 197919.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商务 198520.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 199721.语法理论纲要范晓上海译文 200322.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北京大学 200323.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 200024.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冯胜利北京大学 199725.现代汉语词类研究郭锐商务200226.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陆俭明北京大学201327.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袁毓林商务200428.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江西教育 1996三、古代汉语推荐书目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中华书局 19632.说文解字注〔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4.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宋本广韵〔宋〕陈彭年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6.宋刻集韵〔宋〕丁度等中华书局20057.中原音韵校本张玉来,耿军校中华书局 20138.汉语音韵王力中华书局20039.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1110.汉语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200912.经典释文〔唐〕陆德明中华书局 198313.方言笺疏〔清〕钱绎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4.尔雅义疏〔清〕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5.释名疏证补〔东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中华书局200816.训诂学要略周大璞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017.训诂学(修订本)郭在贻中华书局 200518.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19.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修订本)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 20012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21.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 201422.简明汉语史(修订本)向熹商务印书馆201023.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 199124.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新增订本)何九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5.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26.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编中华书局 196427.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四、中国古代文学先秦部分推荐书目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华夏2.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4.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5.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7.楚辞选马茂元人民文学五、汉魏晋南北朝部分推荐书目1《史记》中华书局2.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3.汉魏六朝赋选翟蜕国上海古籍4.乐府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5.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陕西人民6.陶渊明集逯钦立中华书局7.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8.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上海古籍9.搜神记【晋】干宝中华书局10.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中华书局11.汉书艺文志【汉】班固华中师大六、唐宋部分推荐书目1.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2.唐人小说汪辟疆上海古籍3.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4.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5.白居易集顾学颉中华书局6.《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等,中华书局7.花间词【后蜀】赵崇祚文学古籍刊行社8.南唐二主词校订王仲闻人民文学9.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10.苏轼词选陈迩东人民文学11.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人民文学12.稼轩词编笺注邓于铭上海古籍13.《宋诗选注》钱钟书人民文学14.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七、元明清部分推荐书目1.元杂剧选注王季思等北京出版社 19802.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北京出版社 19813.牡丹亭【明】汤显祖人民文学4.桃花扇【清】孔尚任人民文学5.长生殿【清】洪升人民文学6.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人民文学7.西厢记【元】王实甫上海古籍8.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9.红楼梦【清】曹雪芹人民文学10.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许政扬校注人民文学11.醒世恒言【明】冯梦龙顾薛颉校注人民文学12.警世通言【明】冯梦龙严敦易校注人民文学13.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14.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1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16.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人民文学17.西游记【明】吴承恩人民文学18.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载鸿森校点人民文学1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20.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人民文学(注: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类论著如张舜徽、王国维、陈寅恪、钱穆、钱锺书、程千帆、萧涤非、缪钺、叶嘉莹等人专著可以参照,不一一列举)八、中国现当代文学推荐书目1.彷徨(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人民文学20052.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鲁迅人民文学20053.野草(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人民文学20054.围城钱钟书人民文学20035.茶馆老舍《收获》创刊号19576.骆驼祥子老舍人民文学19787.子夜(矛盾全集第三卷)茅盾人民文学 19848.废都贾平凹北京 19939.平凡的世界路遥人民文学200410.赵树理小说选赵树理山西人民197911.家巴金人民文学 198112随想录巴金三联书店 198713.青春之歌杨沫人民文学195814.文化苦旅余秋雨知识 199215.郁达夫小说集郁达夫浙江文艺198516.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十三卷)沈从文北岳文艺 200217.流言张爱玲湖南文艺 200318.传奇张爱玲人民文学 198619.金光大道浩然京华 199420.绝对信号高行健刘会远《十月》1982第5期21.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汪曾祺北师大199822.金牧场张承志人民文学200723.太平风物李锐三联书店200624.边城(沈从文全集第八卷)沈从文北岳文艺 200225.啼笑因缘张恨水浙江人民198026.呼兰河传萧红人民文学200127创业史柳青中国青年 196028.在细雨中呼喊余华上海文艺200429.白鹿原陈忠实人民文学199330.私人生活陈染作家 199631.长恨歌王安忆作家 199932.海子诗全编海子三联书店199733.艾青艾青人民文学 200634.新感觉派小说选严家炎人民文学198535.新月诗选蓝棣之人民文学198936.朦胧诗选阎月君等春风文艺198537.穆旦诗全集穆旦中国文学199638.九叶集辛迪陈敬容江苏人民198139.流云小诗宗白华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40新编第三代诗洪子诚程光伟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41死水微澜李劼人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242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作家出版社 2009九、外国文学推荐书目1.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19942.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罗念生译人民文学19983.神曲【意】但丁王维克译人民文学19974.十日谈【意】薄伽丘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19805.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董燕生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6.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朱生豪译人民文学19787.伪君子【法】莫里哀李健吾译人民文学20018.忏悔录【法】卢梭黎星、范希衡译人民文学 19809.浮士德【德】歌德董问樵译复旦200110.红与黑【法】斯丹达尔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 200211.高老头【法】巴尔扎克傅雷译人民文学198912.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译译林199413.傲慢与偏见【英】奥斯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 199014.名利场【英】萨克雷杨必译译林199415.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董秋斯译人民文学 197816.父与子【俄】屠格涅夫巴金译人民文学197917.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草婴译上海译文 198218.罪与罚【俄】陀斯妥耶夫斯基岳麒译上海译文197919.契诃夫小说选【俄】契诃夫汝龙译人民文学197920.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李文俊译武汉大学199521.《老人与海》【美】海明威吴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2.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李文俊译上海译文200723.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施咸荣译中国人民大学199624.尤利西斯【爱尔兰】乔伊斯萧乾、文洁若译译林199425.小径分岔的花园【阿根廷】博尔赫斯王永年译浙江文艺199926.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黄锦炎译浙江文艺1991十、文艺学推荐书目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19632.诗学·诗艺亚尔斯多德贺拉斯著,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19633.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804.论文学与艺术马克思恩格斯著,陆海林辑注人民文学19825.论文学与艺术列宁人民文学19836.美学黑格尔商务印书馆20097.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商务印书馆20098.判断力批判康德商务印书馆20099.悲剧的诞生尼采商务印书馆201210.歌德谈话录艾克曼辑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197811.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196312.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197913.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4卷)胡经之张首映主编,中国社会科学 198914.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佛克马等著,林书武等译三联书店198815.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拉曼.塞尔登北京大学200016.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200817.文艺学方法通论赵宪章江苏文艺199018.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赵宪章北京大学200819.文心雕龙注(上中下三册)刘勰著,范文澜注北平文化学社192920.诗品注钟嵘著,陈延杰注开明书店193421.沧浪诗话校译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198322.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叶燮薛雪沈德潜著,霍松林、杜维沫校注人民文学 197923.艺概刘熙载上海古籍197824.蕙风词话况周颐人民文学196025.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含《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王国维商务印书馆201026.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二册)北京出版社199927.文学通论隋育楠元新书局193428.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开明书店193629.毛泽东论文艺毛泽东人民文学195830.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198431.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198132.华夏美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200133.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 198134.意境宗白华北京大学 198735.中国历代文论选(上中下三册)郭绍虞中华书局196236.中国美学史资料汇编北大哲学系美学研究室中华书局 1980。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一作者简介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
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
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定义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
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
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
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一)意音文字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汉字学专著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语知识丛书》新版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汉字学专著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语知识丛书》新版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汉字学概要】上篇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篡》、《殷契粹编》 主编《甲骨文合集》在甲骨文收集、著录、分期断代、文 字考释、断片缀合。(多选) 金文研究(金文、甲骨文、小篆等古文字结合一起进行研 究),成绩显著有: 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唐兰、杨树达、容庚 金文研究(金文、甲骨文、小篆等古文字结合一起进行研 究),成绩显著有: 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唐兰、杨树达、容庚
绪论 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形体
考点回:
第一章 绪论
1.文字:秦代以前叫做“名”、“书”、“文”或“字”。 (多选) 2.文字一词始见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时所刊立的琅 邪台刻石(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80千米处)的“器械一量,同书 文字”一语中。(单选)
3.小学—本指小学校—专门研究汉语汉字学科的代称--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科总名。(多选) 4.秦隶以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秦隶以后的汉字,称为今 文字。(名词解释)
2.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多选)
汉字始于八卦 (近人刘师培。他在《小学发微》一文中说:“大约《易 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 汉字始于结绳 (晚清近代学者朱宗莱在《文字学形义篇》一文中,明确 提出:文字之作,肇始结绳。把结绳当作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于图画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一书中指出:“文字本于图画, 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 《吕氏春秋·句躬篇》说“史皇作图“《路史》载:”颗 首作画。“这都是有关我国绘画起源远古传说。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概要》 陈世辉、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
13.甲骨文研究专家有罗振玉、王国维 (单选) 罗振玉专著《殷墟书契考释》为甲骨文研究奠下基础。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 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把甲骨文的考释、 断代、断片缀合等方面也有很大成绩
通释语义的专著
通释语义的专著
1. 《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由东汉经学家许慎编著。
该书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首次提出了“六书”理论,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2. 《尔雅》:中国最早的词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词典之一,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辞海》:大型综合性辞典,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4. 《汉语大字典》: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5. 《新华字典》: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工具
书。
6.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些专著都是汉语语义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学习和研究汉语语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字学教程》绪论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 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 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 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 • 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 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 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 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 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 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 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 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 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 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 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一、汉字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第一节 汉字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汉字学的创建 • 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它萌芽于 萌芽于 先秦,创立于东汉。 先秦,创立于东汉
1、汉字学萌芽于先秦
• 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 汉字的 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 本质、起源与功能 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 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作同类事物,而前者是 由后者的发展演变来的。 •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 汉字的构造 名目。 •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 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 这一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 收集整理和规范 《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 ,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母敬编写了《博学篇》,对汉字的形体 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语言学史发展各时期主要成就
08级对外汉语卢华08024003 一、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小学:训诂、文字、音韵)
一、文字学
二、训诂学
三、音韵学
四、语法学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
(一)语音部分
《文字学音篇》钱玄司“音标”引入,使古音韵研究有所突破
《古读考》《古音系研究》江荣宝
《四声实验录》刘复首述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与声音变化
的关系;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声调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从现代方音研究,
进而拟测中国古音的系,更进而测定中国的上古
音
(二)语法部分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以句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研究对象;重视
教学语法和实践语法的区别
《中国文法学初探》王力现代汉语语法著作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马氏文通刊误》杨树达订正《文通》,树立了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语法体
系
(三)修辞学部分
《修辞格》唐钺用西方的修辞学说来说明汉语的修辞对象
《中国修辞学研究法》郑奠偏重辑录传统的修辞学说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修辞专著;我国第一部修辞学
专著
(四)现代方言学
《现代吴语的研究》赵元任运用现代语言研究方法,进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
开始
《厦门音系》《临川音系》罗常培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丁声树
(五)古文字学
以甲骨文、金文作为研究对象
甲骨四堂: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相关著作:《卜辞通纂》《甲骨文字研究》。
汉字学专著汇总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语知识丛书》新版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古文字学专著
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型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等。
第二节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华东师大《古文字诂林》、《古文字释要》,刘志基《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罗文宗《古文字通典》、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等。
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台)中国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出土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等。
第三章古汉语专题篇第一节古汉语通假类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胡望安《通假字汇》、许伟健《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等。
第二节古汉语音韵类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董同和《上古音韵表稿》、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稿》、《汉字古今音汇》等。
第三节古汉语辞典类宗福邦《故训汇纂》、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
第一节甲骨文字编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吉林大学《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刘钊《新甲骨文编》,川大《甲骨文献集成》等。
第二节金文字编容庚《金文编》、董莲池《金文编订补》、《新金文编》、白川静《金文通释》、周法高《金文诂林》、张世超《金文形义通解》、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张懋容《青铜器论文索引》、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严一萍《金文总集》、汤余惠《战国铭文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
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
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
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
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
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
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
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
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
语知识丛书》新版
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 年(此书另有朝鲜文译本)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王元鹿《比较文字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汉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
刘志成《汉字学》天地出版社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王辉《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陕西人民出版社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
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王宁(等)《<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岳麓书社
刘国恩《汉字文化漫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广西教育出版社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殷寄明《汉语语源义初探》学林出版社
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
作者:王继洪著
丛书名: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807301882
出版时间:2006-06-01
版次:1
页数:25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质的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课程,也不是一门普通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课程,而是以汉字为主线,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注重从多学科来探讨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古老的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悠久的历史,而且汉字本身就是活的社会化石,她凝结和蕴含了丰富和形象的历史文化,某种程度上比文献的历史,更具其特有的说服力。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字文化学基本知识,以及汉字与姓氏文化、民间信仰、古代文字狱等的关系。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汉字与古代社会人生风俗
第三章历代政府对汉字使用的干预和维护
第四章汉字与古代谶纬文化
第五章汉字与姓氏文化
第六章汉字的应用文化
第七章汉字的谐音文化与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字
第八章汉字与民间信仰
第九章汉字与古代文字狱
第十章汉字文化圈中的现代汉字比较研究
∙作者:赵峰著[作译者介绍]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32713
∙上架时间:2009-11-3
∙出版日期:2009 年7月
∙开本:32开
∙页码:342
∙版次:1-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汉语> 汉语文字学
本课程是一门以普及为主兼及研究的基础学科,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兼顾介绍汉字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及学习了解汉字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既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又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古书阅读过程中遇到古书用字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据形释义的大要,以及汉字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以提高对祖国文字的运用水平和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从事汉字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上编汉字概说
第一章汉字和汉语文字学
一、汉字与汉字学
二、中国文字
三、为什么要研究汉字学
四、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章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五代时期
四、两宋时期
五、元明时期
六、清代时期
七、20世纪以来
第三章汉字的性质
一、关于汉字性质论争的百年回顾
二、汉字性质各说述评
三、造成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主要原因
四、今后汉字性质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四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 一、汉字起源的诸多传说
二、汉字起源的具体所指
三、跟汉字起源问题有关的讨论
第五章汉字的结构
一、《说文解字》与“六书”研究
二、“三书说”评议
三、“汉字构形学”简介
第六章汉字与汉文化
一、汉字研究的文化视角
二、汉字形态的文化考察
三、汉字结构的文化考察
中编古文字研究
第七章古文字学概论
一、古文字及古文字学
二、古文字学的特点及分支
第八章甲骨文研究
一、甲骨文概述
二、百年出土甲骨文研究述要
三、甲骨文的分期、断代
四、甲骨文的考释
五、甲骨文选读
第九章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一、商周金文概述
二、商周金文研究简述
三、商周金文选读
第十章战国文字研究
一、战国文字概述
二、战国文字分类简述
三、战国文字的研究
四、战国文字的基本特点
五、战国文字分类选读
下编现代汉字研究
第十一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一、什么是现代汉字
二、研究现代汉字的意义
三、现代汉字研究简史
四、什么是现代汉字学
五、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
第十二章现代汉字的简化
一、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汉字简化的兴起和发展
三、新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
四、汉字简化的“利”与“弊”
五、围绕汉字简化展开的争论
附录1:常用简繁不对应的汉字
附录2:繁简转化易错字举例
第十三章异体字的整理
一、异体字及其分类
二、历代异体字整理概况
三、异体字整理原则的产生及其历史条件
四、检讨异体字整理原则所存在的问题
五、异体字整理必须依据的原则
六、《一异表》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七、《一异表》中的一些问题给字典辞书的编写带来的影响第十四章现代汉字的教学
一、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传统
二、我国当前的汉字教学
三、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
第十五章现代汉字应用与信息处理
一、汉字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汉字编码及其评价
三、从信息处理角度看汉字的属性
四、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
五、汉字信息处理的未来发展
第十六章汉字的评价与前途
一、汉字的观念
二、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
三、科学地评价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