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3)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举例: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效果。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维:在质量单位换算和质量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表现为:
-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质量相关的生活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和交流,提升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准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举例: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包等,判断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第八单元 认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两套)
《第八单元认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
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
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进率的掌握。
2. 克和千克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克和千克的砝码、天平、电子秤等。
2. 学具:学生用天平、砝码、各种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进率、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概念:克、千克二、进率:1千克=1000克三、换算方法:克→千克、千克→克四、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毫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克和千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 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我们平时是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呢?”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单位。
3. 换算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练习,如将千克转换为克,或将克转换为千克。
4. 应用: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质量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2. 板书内容:- 克和千克的概念- 1千克等于1000克- 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克和千克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估算它们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出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换算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对克和千克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课后,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质量单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质量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quality unit 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al-life situations.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果、零食等)、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场景,如超市购物、称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如苹果、书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质量。
2.引导学生发现质量的不同表达方式,如200克、500克等。
3.教师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质量物品,如苹果、书包等。
2.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称量,记录质量,并换算成克或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2.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克和千克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2.教具:黑板、粉笔、教辅资料
3.学具:量秤、实物或图片示例
五、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与换算关系。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带领学生探讨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
2.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中相关课后习题。
2.自行寻找实际问题,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换算
•1千克 = 1000克
•示例:1千克 = ? 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印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备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换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质量单位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质量场景,如超市购物、称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有哪些单位吗?”让学生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然后介绍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让学生初步认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物品,如水果、蔬菜等,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克和千克集体备课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一、概述【研究内容】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活动内容】1.解读本单元教材。
2.细读本课知识点,抓好重点、难点。
3.每位都提出自己对本课的独特见解。
4.由主备课人李冬梅老师取长补短,初定本课大致框架。
二、《克和千克》课程规划【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二班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同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同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3月辅助备课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用“千克”作单位的秤。
2.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黄豆、白砂糖等。
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同学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学生1:1克很轻,可能感受不到。
学生2:我想1枚1角硬币约重1克。
(3)结果汇报教师:那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2个曲别针约重1克,大家掂一掂。
学生:太轻了,感觉手上没有放东西。
(4)运用探究教师: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课件:教师:这就是天平。
天平有两个托盘,左托盘放物品,右托盘放砝码。
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砝码有很多种。
出示课件:教师:这都是天平的砝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天平称称看,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并掂一掂。
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称,数一数并掂一掂。
出示课件:学生:1克黄豆大约有5粒。
2.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知道“净含量”是指什么吗?同学:“净含量”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转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
2.难点: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小黑板、数学教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学习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2.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称重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如何使用克和千克单位表示这些重量。
3.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有序的表示和比较。
4. 拓展应用1.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食物,推测它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2.实际应用:老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重量问题,让学生用克和千克单位解决。
五、课堂小结1.总结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关系。
2.强调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并认真总结今天学的知识。
2.以家庭为单位,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单位,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本单元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质量单位的认识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质量单位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质量情境,如“称一称,谁的重量更大?”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克和千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质量单位卡片,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并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借助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带的物品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提高换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系列质量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换算关系的掌握。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及其换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天平称量物品,并能够准确地读取质量值。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称量。
2.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质量值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质量和价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来加深理解。
2. 学生在进行质量单位换算时可能容易混淆,需要通过练习和讲解来加强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或电子秤2. 不同质量的物品,如小石头、书本、水果等3. 教学卡片或图片,展示克和千克的标志和换算关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质量单位。
2. 讲解:讲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天平或电子秤来展示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称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练习,使用天平或电子秤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换算:讲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等于1000克,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换算能力。
5.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如计算购物时物品的总质量或价格。
6. 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验来检查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克和千克”,并画出天平或电子秤的示意图。
2. 列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展示换算关系。
3. 通过表格或图表展示不同物品的质量值,并进行换算练习。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2. 让学生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际称量,并记录下质量值和换算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二年级《克与千克》集体备课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时间
主备人
邱艳霞
课题
《克与千克》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组成员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2)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板书:1克(1g)。
2.估计1克重的物体
(1)记住1克的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学具: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2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
(2)全班交流并小结:
3.感知几克。
(1)我们已经知道:1个2分硬币重1克,2个2分硬币重几克?10个2分硬币重几克?30个2分硬币有多重?
(2)老师没有30个2分硬币,但有3பைடு நூலகம்克的果冻,猜我是怎么知道它的质量的?
真聪明,是的,为了方便顾客购买,超市里很多商品上一般都标明了它的质量。瞧,这颗果冻上面就写着30g,知道就表示是多少克吗?就是30克。
在学具袋中还有好多是老师从超市采购来的食品,你能在上面找到他们的质量吗?读一读看。
。
(二)认识千克。
1.感知1千克
师:我们知道1袋米重1千克,(实物)板书:1千克
(1)这是我们看出来的。能不能称一下呢?知道该用什么秤称吗?(出示台秤)
(2)台秤可以称相对重一些的物体,一般以千克为单位。把东西放到盘子上,观察针对着几,对着1就是1千克。
重点
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以及提升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质量单位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 **观察记录作业**:
-请学生在家中找出三件不同的物品,并使用秤或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记录下每件物品的质量,并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要求学生家长参与并签字确认,以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
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享他们在称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掌握质量单位的使用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系列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6.适时总结,巩固知识点。
-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8.评价与反馈,促进持续进步。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测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其持续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学校:年级:二年级数学时间:单元主题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
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克”作单位。
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师:真聪明!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两种质量单位,那上面这四种物品分别选用什么作质量单位比较合适呢?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想的:1个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1袋白糖重1千克。
由此可知,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一个足球和一条小金鱼都比较轻,只能是400克、80克,从数字上看也不可能是400千克、80千克;一只小鸭比一只花狗相对轻一些,只能是1千克、6千克,一只小鸭的重量不可能是1克(只相当于1个2分硬币的重量),一只小狗的重量也不可能是6克。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换算。
3.能够进行简单的克和千克的应用题解答。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2.能够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重量计量单位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
2.能够熟练解决克和千克的换算题目。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2.解决应用问题时的思维拓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教学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品的克数,让学生猜测其中哪个物品最重,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1.带领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
2.展示不同物品的克数,让学生进行估算并比较大小。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示范相关题目的解答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换算题目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概念。
第三课时1. 复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掌握情况。
2. 学习1.讲解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目。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应用题目的练习,并进行讲评,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在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上表现良好。
但在应用题目解答中,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跳跃较大的问题,需要继续强化训练。
下次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找一找,并掂一掂。
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2)练习二十第1——3题。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2课时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受课
主备人
初备时间
讨论时间
(1)掂一掂: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什么感觉(非常轻)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生2: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20÷5=4(千克)
制法渗透
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4、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生1: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3)克和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5)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提问: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主备人
初备时间
讨论时间
定稿时间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2、在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哪些?你还知道人们常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吗?
1斤=10两1斤=500克2斤=1千克
二、动手感知,快乐教学
1、认识感知1克
下面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我知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克有多重?(出示课件)
2、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盘秤、苹果等
课时划分
2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年级
二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受课
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一块香皂重125克。一袋鸡精重100克。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
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二、轻松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师:想知道一些什么?
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三、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初备时间
定稿时间
单元内容
1、学习克与千克
2、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定稿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制法渗透
教学准备
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愉快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